【必備】說課稿錦集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梅花魂》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文章。該單元雖然體裁不同,但各自表達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相同的思鄉、戀鄉、愛國之情。本課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經歷,一個個小故事,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歌頌了華僑外祖父心系祖國、眷戀祖國的深厚情感。課文在寫作上有以下特點:首尾呼應,結構嚴謹;語言凝練,中心突出;借梅花來表情,蘊意深刻,在教學中應注意把握,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圍繞本文特點及新課程標準中三維目標的要求,確立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生字,讀寫、積累新詞
2、了解課文“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通讀全文。
3、理清課文脈絡,概括主要事件。
4、理解梅花品格及梅花魂的含義,體會華僑老人愛梅愛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體會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義。
2、理解華僑老人愛梅花,并在愛梅花中寄托的深刻愛國感情。
四、說教學過程。
新大綱指出:語文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不僅要抓住導入這一環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以富有啟發性的語言,調動學生讀的興致。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在讀中品評語言,感悟語言。如此才能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使學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升華。其次,確立以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作為突破口,抓住文章的重要內容,找準想象點,引發學生通過聯想把閱讀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連接起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豐富閱讀的內容。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定為:知點練習;重點掌握;難點突破。教學時間設定為2課時。
課前,布置學生進行預習,獨立學習新課內容,熟讀課文,利用字典、聯系上下文解決字詞障礙。
第一課時
主要由三個教學環節完成。
第一環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興趣。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寒梅傲雪的圖片,在《紅梅贊》的歌聲中(配歌詞)教師語言導入:梅花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贊頌的對象,想: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卜算子 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
這樣優美的詩句可謂字字含情,句句鏗鏘。引入課文。
第二環節:檢查預習情況,正字正音并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生字: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
新詞:
訓斥:訓誡和斥責。
玷污:弄臟。
鄭重:嚴肅認真。
眷戀:對自己喜愛的地方深深地留戀。
頗負盛名:頗,相當地。負,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頗負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因此,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圍繞“課文講了幾件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脈絡,鍛煉歸納概括能力。一篇文章,初讀之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弄懂講了什么人,什么事,為什么要寫這些事?都明白了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理解課文的主題,表達的思想感情等更深層次的內容。本課根據:現實-回憶-現實,分成三個部分。在第二部分中又具體寫了五件事。如何啟發學生準確地把這五件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也顯得很重要。(每一件事的轉換都會有一些提示語、過渡語,可提示學生學會尋找,歸納。)
第三環節
細讀課文,在充分的閱讀中加深感知。在這一環節中可以采用齊讀法、分讀法等。可讓學生找出令自己印象最深的段落來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在語文教學中,讀,是一種學好語文的不可缺少、不可忽視的手段。讓學生多讀,多說,既可培養其語感,又可提高朗讀能力,寫作能力。
第二課時
這一課時,主要是用來突破重難點,提高能力。
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這是一個生本班,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思考問題,踴躍回答)本課采取問答法、討論法、點撥法進行教學。
一、 回憶主要事件
教師語言導入:梅花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贊頌的對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文中外祖父對梅花更是情有獨鐘,請同學們略讀課文,圍繞梅花作者回憶了哪幾件往事呢?(展示:珍愛墨梅圖,贈墨梅圖、贈梅花絹)其中哪幾件事情是融合在一個事情背景下闡述的?
(設計意圖:這是篇回憶錄,選取了外祖父幾件關于梅花的往事,回顧課文,有助于把握課文重點,為進入文本打下鋪墊。)
二、品梅花之秉性,悟愛國之深情
第一步:了解我第一次受訓,學習第三自然段
在我的印象中,外祖父一向和藹可親,可是有一次他大發脾氣,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為什么害怕,為什么而奇怪?學生讀課文談體會,生交流中談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時不小心弄臟了墨梅圖,外祖父拉下臉訓斥媽媽。老師追問:從哪里看出外祖父愛惜這幅墨梅圖?生抓住:惟獨、分外、碰不得、訓罷……抹凈。這些詞句體會。當交流到奇怪的原因是一枝畫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第二步:品味爺孫倆難忘的一課,學習4-13自然段
有一天,媽媽告訴我回國的消息,當我詢問外祖父是否回去時,外祖父竟嗚嗚地哭了,離別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我叫到書房里,給我上了人生中難忘的一課,(出示插圖)他對我說了些什么呢?外祖父說得話有幾層含義,結合課文,談談你對梅花秉性的理解。生交流分層情況:三層、四層都可以,只要說得有依據。
梅花的秉性集中在2-4句:這里指導扣關鍵詞:4個愈和3個最。由梅花而聯想到中華民族許多有氣節的人物,老師追問:你聯想到哪些英雄人物?他們和梅花有什么聯系?接著讓學生在對這兩點理解的基礎上再聯系到外祖父5,他不僅僅是說給我聽,而是表白自己的心跡,他就是這樣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國人。
(設計意圖:談梅花這一段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先從內容入手,理清條理,再抓梅花與民族魂之間的關系,梅花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最后再回到外祖父的品質上來。這樣始終圍繞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和情感主線。)
第三步:體會外祖父深情地流淚:學習2-15自然段,抓愛國主線
外祖父贊譽梅花頂天立地、堅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卻時刻牽掛著他的情素,每當想起就不禁潸然淚下,讀全文,找找外祖父幾次落淚,分別在什么情況下流淚?幾次落淚給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生交流共有三處,第一次叫我讀唐詩宋詞時,讀到思鄉的詩句時情不自禁流淚。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么?由此體會外祖父時刻牽掛祖國,心系祖國。并指導朗讀讀出外祖父的傷感、憂郁之情。第二次,當我告訴外祖父回國的消息時,嗚嗚大聲哭了起來。從開始看見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現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讓學生補充省略號的內容。聯想此時的我會想些什么?第三處在送別時贈送我手帕時淚眼朦朧,這里對外祖父的外貌作了特寫,讓學生讀描寫外貌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生會想到外祖父老了,已無法達成回國的愿望了,但他的心會隨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牽夢繞的祖國。
(設計意圖:旅居海外的外祖父愛花之情,更是亙古不變的愛國情。我緊緊扣住了外祖父的三次落淚讓學生感悟到海外游子的愛國心。作者在描寫這幾次落淚時也伴隨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學生感悟時也有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另外每次展開的學習活動也不同。第一處是讀中悟,第二處是想象悟,第三處是談體會。活動實現了由積累到表達感悟的過程。)
三、推敲課題,學習寫法
1、設疑:文章為什么以《梅花魂》為題,換成其他題目可以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外祖父愛梅花,更把這種愛梅花之情寄托在愛國之情中,所以它是文眼所在。
2、讀讀開頭和結尾,想想他們有什么聯系?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教師小結:開頭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著回憶了外祖父的件具體事情,結尾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愛國之情,首尾呼應,結構嚴謹。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結束語: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萬萬僑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縮影。那份對祖國真摯的情感將不斷鼓舞著我們。
四、作業布置:
1、假如你是課文中的小女孩鶯子,在外祖父訓斥媽媽、抹凈梅圖時,你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寫下你的感受或行動。
2、選擇課文中讓你感動的語句。
五、板書設計
梅花魂
(民族魂)
黯然 分外 失聲
淚下 愛惜 痛哭
愛國心
臨別含淚
送圖遞絹
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大綱要求學生了解詩歌的基本特點,培養他們閱讀詩歌的興趣和能力。同時要求學生感受詩歌的節奏、韻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對古文化的涵養。
本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人所作,很具有代表性,在整個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20xx年上海中考必考課目之一。
(二)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
A、了解唐朝詩歌發展的基本歷程,做到教學上的點面結合。
B、朗讀背誦詩歌,理解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2、 情感目標:
體會古代詩歌描繪景物,抒發感情的特點和方法,并展開豐富的想象。
3、 能力目標:
掌握初步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閱讀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說學生
本人同時擔任提高班和平行班的教學,因而,在備課上應該以備提高班為主,兼顧平行班的學習。比如,在詩歌的鑒賞方面,對平行班的要求相對要低很多。而對提高班,很有必要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因為目前的中考難度逐步加大。而學習詩歌是提高對文學作品鑒賞力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
三、說教法和學
1、本人參考了《中國文學發展史》,采用以時間為線索的方式,啟發學生回憶學到過的詩歌及相關的詩人。
2、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并且要求他們用一兩個詞語來歸納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也提升了他們用詞準確性的水平。
3、讓學生找出有關描寫景物的語句及關鍵詞語,在理順詩歌線索的前提下,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繪詩歌中的畫面。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本詩的寫作技巧。
四、說媒體
教學本詩,可運用多媒體的手段,制作幻燈片或是微電影片段。讓學生直觀地觀賞塞北的雪景,聆聽胡琴、琵琶聲。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到了唐朝已經達到了頂峰。唐朝的詩人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閃爍在文明古國的晨空。今天,我們不妨來看看,我們所了解的著名詩人到底有哪些。讓我們順著時間的腳步去探尋詩人的方向。一般來說,唐朝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二)學生思考 這四個階段各有哪些著名的詩人?
(三)教師明確并在此過程中啟發學生一起來背誦學過的相關的詩句。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時,對學生來說,通過教師的歸納總結,他們對唐詩的了解就更具有系統性了。
(四)學生反復誦讀詩歌。 要求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試用一兩個詞語來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明確:離愁,別緒,依戀等。
六、說學生再讀詩歌。
在把握感情基調的前提下,要求體會古代詩歌描繪景物,抒發感情的特點和方法。并展開豐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塞北雪景圖,品味著一份份濃濃離別情。這個教學板塊要求學生:1、理解作者“寫什么”(用7個字來概括);2、要懂得“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等問題;3、抓住關鍵詞來鑒賞詩歌;4、分析情與景的融合。
七、說學生試背全詩,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歸納本詩的主旨。
詩歌主旨:詩人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瑰麗奇寒的塞外雪景,表達了對友人的誠摯濃厚的送別之情。
八、說拓展性閱讀。
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默寫,加強古詩文的積累。 推薦岑參的另一首詩: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九、說作業、
1、 默寫詩歌2、 將本首詩改編成500字左右的散文。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桂花雨》是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四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的第11課。課文以“桂花雨”為題,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作者琦君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淳樸的情感,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花樂”這一場景之中。文章語言清新,質樸淡雅,情感豐富而真摯,一如桂花,散發著濃濃的思鄉懷舊情韻,讀后讓人回味綿長。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從教材編排上來看,本課是思鄉懷鄉之作,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根據課程改革與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搖花樂”。
2、過程方法目標:以插圖,引導學生讀課文,從中感受“搖花樂”,體會思鄉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解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這句話,體會思鄉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
教學重點: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三、說教法的選擇和學法的指導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采用“以讀促講”的方式,以“讀——賞——悟”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賞讀文中優美的句子,積累內化。堅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讀、自悟的機會,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悟法。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討論、想象、交流”的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內容,學生通過動口說、動手表演以及各種形式的讀來訓練語言、積累語言、感悟真情。
四、說教學程序
1、激趣導入,板書課題。(桂花雨)
這是從天上落下來的雨嗎?像什么?有什么感覺?
(由課題聯想開去,啟發學生想象畫面,談談感受,帶著感受讀題目,訓練了學生的朗讀,也創造了學習情境和氛圍,一舉兩得。)
2、感悟課文
(1)體會“搖花樂”
A、自由默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你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作者的搖花樂,把讓你體會到搖花樂的句子畫出來,多讀幾遍,還可以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先自由默讀,再交流、表演,最后朗讀體會)
“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
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
桂花紛紛落下,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這就是兒童的快樂,只有兒童才能了解,這正是父親詩中寫的那句:細細香風淡淡煙,竟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
(想象體會:看著這紛紛落下的桂花雨,你們覺得像什么?這繽紛的花雨落在你的頭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B、“搖花樂”都有誰樂?(讓學生邊讀邊在旁邊作記號,學會帶問題讀書)
反饋交流,總結:我樂、全家樂、全村樂
C、質疑:桂花開在秋天,為什么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從課文的描述中,你好像看到了怎樣的情景?(以矛盾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理解母親對家鄉深厚的感情。
D、朗讀“搖花樂”深化理解。
(2)感悟思鄉情
A、自由讀最后兩個自然段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母親為什么這么想?請你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理解: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時,我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為什么?家鄉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樹,凝聚著母親的歡樂,母親的辛勞,也有母親對家鄉深深的思念,通過師生合作說話引導學生體會到這是琦君奶奶對故鄉的贊美、對故鄉的思念。此時此刻,學生再去讀母親的話,自然會產生深深地情感。
創設情境,引讀母親的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再甜不如家鄉水,再濃不如家鄉情,再好不如家鄉人,再香不如家鄉桂,所以當作者把杭州的桂花捧給母親時,母親深情地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縷縷花香,傳悠悠搖花樂,淡淡筆觸,抒濃濃思鄉情。
B.(學習第六自然段)母親的這番話,這份情,自然影響了作者,感染了作者,于是每到這個時候,作者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揺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C、同學們知道作者琦君嗎?
(她是浙江永嘉人,出生于1918年。)(她是當代女作家。)
(她畢業于杭州之江大學,是著名詞學大家夏承燾先生的學生。)
(琦君是一位高產作家,出版的散文集、小說集和兒童文學作品有30多種。)
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桂花雨》就是作者1962年寫的,那年她44歲,此時的她遠離家鄉,文章流露出的是作者對家鄉桂花的熱愛和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
總結:桂花是作者的童年,作者難忘童年的桂花雨,桂花雨中,有甜甜的回憶,桂花雨中,有濃濃的鄉情,所以,作者這樣寫:小時候,……;讓我們再一次讀出作者內心深處濃濃的情……。
3、布置作業(自由選做)
A、寫感言:從作者身上,從這篇課文中,你讀懂了什么?用一兩句話寫下自己的感想收獲。
B、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像作者一樣,學生一定也有印象深刻的事,這里,進行一個拓展練習,引導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并將此練習作為本課的一項作業——小練筆。
五、說板書
這課的板書力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簡單明了。
板書設計:
11、桂花雨
桂花香揺花樂思鄉情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鄭振鐸的《貓》。我的說課分為六個板塊:說教材、說學情、說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
《貓》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現代散文。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記敘了三次養貓的故事,情感也在不斷變化:由最初的酸辛,到后來的悲憤,直到最后的內疚。作者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留給人深深的思考。學習這篇散文,學生不僅可以了解作者三次養貓的經歷,而且能夠感悟“同情弱小,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說學情
這篇文章故事性強,情節跌宕起伏,三起三落,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另外,經過幾年的語文積累,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素養和欣賞能力,記敘類散文學習起來也不是很困難。
三,說目標
結合課文特點,根據以上分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識記文中重點字詞的字音及字形。
(2)品味文中關鍵詞句,分析其作用,從而更深地體會家人對三只貓的感情。
(3)感悟“同情弱小,善待生命”的主題。
2,過程與方法
(1)課前預習,讓學生自主解決生字詞。
(2)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了解三只貓的不同。
(3)研讀課文,品味文中關鍵詞句。
(4)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感悟主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愛心,培養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四,說教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這些:
1、朗讀指導法:指導學生朗讀重要的句子和段落,從中體會家人對三只貓的感情。
2,點撥法:根據學生需要,適時地啟發思維,教給學生方法,發展能力。
五,說學法
1、圈點勾畫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學習習慣。
2、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分析、比較、思考、討論、釋疑中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
利用多媒體出示一些貓的圖片,提問學生看到這些圖片的感受?很自然地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去探尋作者養貓的經歷和感受。這個導入的設計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很較快達到興奮點。
2、字詞檢查
課前要求學生預習生字詞,因為預習是提高學習質量的有效途徑,語文學習的基本任務是讀書和寫字,同學們預習課文時自行查閱字典、資料,解決生字詞問題(個別詞語教師點撥)。這一環節的設計既符合自主學習的理念,又抓住了語文學習的本質。
3、讀“貓”——三種命運
學生速讀課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描寫貓的來歷、外形、性格、地位以及結局的詞句,并以貓的口吻做自我介紹。
這一環節的設置,目的是為了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們明確作者一共養過三只貓,他們各具特色,栩栩如生。能從這五個方面分別抓住三只貓的特征,明確三只貓有三種不同的命運:病死、亡失、含冤而死。采用自我介紹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鍛煉了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打破傳統的表格形式的束縛,形成了一個開放性的課堂。
4、體“情”——兩種情感
研讀課文,理解把握家人對三只貓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我把這一環節設為本課的重點,通過品讀關鍵詞句,明確本文對三只貓的外形、舉止、性格等進行細致刻畫的作用。這一環節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領悟賞析的層次:寫了什么?寫出了什么特點?表達了什么情感?通過分析關鍵詞句,既讓學生體會出家人對貓的情感,又掌握了品味語言的方法,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訓練了學生聽說讀品的能力。
5、探“因”——一點感悟
什么原因導致第三只貓的悲慘命運?
本環節主要采用四人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小組學習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特別是在分組討論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組內成員相互合作,小組之間合作、競爭,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通過分析、探討、發言,很自然的得出“同情弱小,善待生命”的一點感悟。
6、課堂小結
7、作業
聯系本課,完成一篇題為《如果我碰到一只流浪貓》的小作文,不少于300字。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期待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5
磁鐵是幼兒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磁鐵能夠吸鐵的特性決定了它備受幼兒青睞。特別是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小貓釣魚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兒們總是愛不釋手,但是他們大都只是單純的玩耍,還沒有知識的建構。新《綱要》科學領域提出了: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目標。針對幼兒對磁鐵的這種興趣和此目標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試圖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了解磁鐵的特性和作用這也是此活動的知識目標。讓幼兒嘗試按一定標準(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類是這次活動的能力目標。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了解磁鐵的特性和作用,難點是嘗試按一定標準分類。活動前教師和幼兒一起搜集了各種各樣的磁鐵以及各種試驗材料:鈴鐺、木塊、插塑、釘子、曲別針、硬幣、鑰匙、玻璃球、布條等.除了探索區小貓釣魚的玩具外教師又在活動室添放了大量的磁性玩具及鐵制品。
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如下幾個環節:
1、設置情景,引發興趣。
幼兒喜歡游戲,活動的開始幼兒以小貓的身份介入到小貓釣魚的游戲中,幼兒很快就能進入角色,專心的投入游戲。好奇心是幼兒的天性,求知欲是幼兒的本能。教師引導幼兒探索“為什么有的魚能吊到魚竿上,有的魚卻吊不到。”幼兒初次探索磁鐵的存在和奧秘(會吸鐵)。“原來有的小魚上有回形針,有的沒有。”將情景游戲和科學有機知識結合,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探索和發現。這一環節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激趣法和問題設置法。
2、試分類,滿足求知欲。
通過前一環節的開展,幼兒已經對磁鐵有了濃厚的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繼續探索磁鐵的特性并嘗試探索分類。“桌子上有很多物品,你去試一試那些能被磁鐵吸起來那些不能”幼兒自由的嘗試分類。最后得出結論:能吸起的是鐵做的,不能吸起的不是鐵做的。教師用問題設置的方法,邊觀察幼兒操作,邊及時地提出問題進行引導。幼兒嘗試操作的過程中提倡幼兒交流、合作。幼兒學習方法,主要是嘗試法和操作法。
3、聯系生活,感受樂趣。幼兒自由在活動室內“尋找”鐵制品,并能夠用語言來總結自己的活動過程。這次活動從探索熟悉的游戲,到探索身邊的事物,做到了《大綱》中提出的“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索欲望。”讓幼兒用語言表示出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增進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這一環節主要采用的是操作法。
最后是活動延伸部分:活動結束后可以繼續讓幼兒玩玩各種大小、形狀不同的磁鐵,發現磁鐵同極相斥、異極詳吸的現象。引導幼兒尋找、發現更多的利用磁鐵吸鐵的性質制做的物體。
本次活動的內容源于生活,滿足了幼兒的需要,在活動結束后,幼兒繼續探索,將學到的技能進行運用,已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晚上好!
我是8號選手。我要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第十冊的第17課《愛如茉莉》的第二課時。
《愛如茉莉》這篇文章用清新、樸實的語言記敘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院照顧媽媽”這件小事。文中作者著力描寫和渲染的是“爸爸媽媽執手而眠”的情景,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溫馨而美好的畫面。它告訴我們:真愛無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愛無聲。真愛就如生命中流動的泉水,就是手指尖流過的歲月,就是彼此間心靈的相通,就如盛開的茉莉花散發出的清香。這樣的看上去普通平凡,但真切持久,感人至深。
根據《新語文課程教學標準》:“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要求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這一要求及《愛如茉莉》這篇抒情散文的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憑借課文樸素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細節中感受父母之間平淡而深厚的真愛,理解“愛如茉莉”的深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的學習,力求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及生活中懂得愛、學會愛、表達愛的能力。
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我把“憑借課文樸素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細節中感受父母之間平淡而深厚的真愛,理解‘愛如茉莉’的深意。”定為教學重點,把“在作者的筆下,父母之間的真愛為什么如茉莉一般?”定為教學的難點。
為了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在選用教學方法時,我將采用“合作探究、以問促讀、以讀代講、讀中悟情、對比著讀體會感情、關鍵詞語突破真情”等教學方法,讓學生緊緊抓住媽媽爸爸的語言、動作等方面描寫,讓學生在個人自由閱讀,分角色朗讀,教師范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媽媽爸爸之間真愛的流淌;讓學生的心與作者相契合,與文中媽媽爸爸的心相交融。
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感情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個環境熏陶。為此,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將緊緊抓住茉莉花和媽媽爸爸之間的真情流淌這樣兩條線索,來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第一步:感受茉莉,激起疑惑。在復習中導入的基礎上,當學生正在品味茉莉的平淡無奇、潔白純凈、幽香縷縷時,我會及時指導學生自由閱讀文章的第一部分,并提出“那株茉莉如此平淡無奇,為什么媽媽說真愛像茉莉呢?”這一問題,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下面的讀中悟情奠定基礎。
第二部:精讀細節,體會真愛。在這一環節中,我會抓住“美麗的謊言、雙手緊握、陽光的輕柔、爸爸的躡手躡腳、媽媽的一動不動、一大把茉莉花的清香彌漫病房”等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探究,在讀中體會人物內心那份真摯的情感,那份真誠的愛。
第三部:品味真愛,流露真情。在學生被溫馨的畫面所陶醉,被文中爸爸媽媽的真愛所感染時,我會抓住文中第17自然段的“鉆”、第18自然段的“哦”字來提問:“‘鉆’到我們心中的僅僅是茉莉花的清香嗎?”、“‘哦’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讓學生在交流中品味到真愛往往表現在生活中極其平凡簡單的小事里,一個眼神,一句問候,一聲叮嚀,一分牽掛等等,無不滲透著濃濃的愛。讓學生回顧文中媽媽爸爸的真愛,在反復的閱讀中流露出真情。
第四步:總結。在學生賞析完課文后,我會在《愛的奉獻》的樂曲聲中,及時作如下總結:同學們,茉莉平淡無奇,真愛簡簡單單;茉莉潔白純凈,真愛無比真摯;茉莉幽香縷縷,真愛感人至深。人間真愛無處不在,只要我們人人都能奉獻出一點真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同學們,請拿起你手中的筆及作文練習本,做個小練習,把你眼中的真愛寫下來!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我的板書設計如下:(看大屏幕)。
記得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因此,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是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來設計的,真正實現了讀中悟情的教學目標。
我的說課到此,如有做得不到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必備】說課稿錦集6篇】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說課稿錦集5篇06-15
蘭亭集序說課稿錦集9篇05-22
蘭亭集序說課稿錦集五篇05-11
蘭亭集序說課稿錦集九篇04-14
【必備】蘭亭集序說課稿三篇07-06
【必備】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05-14
【必備】蘭亭集序說課稿4篇03-28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06-13
蘭亭集序說課稿錦集十篇04-19
【必備】勵志座右銘錦集65句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