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模板九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 篇1
1、我先讓每一個小組展示用硬紙板制作的模型,相互比較形狀各異的長方體的紙盒,談一談有什么發現,同學們會說:截出正方形的邊長不同,盒子的高,底面積也不同,還有正方形的邊長就是盒子的高。展示小組再將問題具體解答,不難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的解,教師追問展示小組請說出解這道題需要注意的什么呢?學生會回答方程的一個解并不一定符合題意,需要舍掉,教師強調指出要結合題目的已知條件正確決定一元二次方程兩個根的取舍問題。
設置這道題就完成了新課標中的要求能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結果是否合理的教學目標。
2、用一根長22厘米的鐵絲折成一個面積為30平方厘米的長方形,求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
我還是先讓每個小組展示用鐵絲折成的不同形狀的長方形,比較一下,你有什么發現,同學們會說:1、鐵絲的長度就是矩形的周長2、周長相等的矩形可能面積不等3、當長與寬的差越大時其面積越小,當長與寬的差越小時其面積越大,從而得出周長一定時正方形的面積最大的結論。教師對同學們的發現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后由展示小組講解本題具體解題過程,教師追問請同學們思考能折成面積為3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么?給同學們3分鐘的時間思考并討論。教學預設:學生可能列出方程,從的根的判別式小于零來說明不能折成面積為3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也可能根據剛剛得到的結論周長一定時正方形的面積最大這一特性來解釋,正方形的邊長為5.5厘米,此時面積最大是30.25平方厘米小于32平方厘米,所以不能完成。若是學生沒有想到,教師可適當提示。這道題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情景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過程,總結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即復習了根的判別式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還讓學生感受到了函數的最值和極限的思想。
3、有一個面積為150平方米的長方形雞場,一邊靠墻,墻的長度為18米,另外三邊用竹籬笆圍成,如果竹籬笆的長35米,求雞場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如果墻的對面有一扇2米的門,竹籬笆的長不變,此時雞場的長和寬是多少呢?
教師首先提問展示小組解答這道試題與上道試題與什么區別和要注意些什么,展示的小組學生會說雞場這個長方形的周長不是四邊,而是三邊之和,而且要注意第二問中周長應是竹籬笆的長加上門的寬度,學生們也不難列出方程。選用這道題是讓學生認識到仔細審題,抓住關鍵詞語的重要性,同時也讓同學們感受到一元二次方程應用的廣泛性。
4、學校為美化校園,準備在長為32米,寬20米的長方形場地上修筑寬度一樣的道路,余下的部分作草坪,要求草坪為540平方米,你能幫助學校設計一套方案么?請展示你的設計并計算一下設計方案中,道路的寬是多少米?(要求多種方案)
我覺得將學生置于學校的生活環境中他們會覺得親切熟悉,參與性更強。同學們可能會提出多種設計方案,例如:圖片。教師展示小組如何能得到草坪的面積?他們不難回答出:草坪面積等于場地面積減去道路面積,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其規律:無論道路的位置在哪里,我們都可以將分割的四個草坪合成一個整體,道路的面積與道路的位置沒有關系,而是與道路的形狀有關系。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我們可以把道路移動到場地的邊緣,這是對學生滲透劃歸的思想。教學預設:學生們還可能提出以下的方案,(圖案)我們可以讓學生討論他們的合理性。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要告訴學生有些方案以我們現在的知識還不能解決,有些方案要同學們附加一些條件按照自己的意圖,來解決,還要考慮美觀合理性。我們可以課下繼續研究討論。這個試題能使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了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體會到了解決問題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通過對解決問題的過程的反思獲得了解決的經驗,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學間的互助精神也得到了發揚。
然后是小結環節,由學生來完成,總結出:
1、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均可借助圖示法加以分析,關鍵搞清已知與未知之間的關系。
2、要仔細審題,理解題意中的已知條件,并結合實際,正確決定一元二次方程兩個根的取舍問題。
小結歸納,上升到理性,鞏固本節課的重點。
最后是布置作業:
1、教科書49頁第9題 53頁第5題 55頁第11題
2、做一個社會,調查自己編一道實際生活中有關一元二次方程的問題,并給予解決。
布置的作業內容一是本節課內容的練習和拓展,內容二是為學生創設富有挑戰性、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于生活實際,而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同學們通過實踐來認證書本的知識,同時又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我希望學生們能通過以上這幾個環節感受到這是一堂愉快的合作,深刻的理解,活躍的討論,輕松的記憶的數學課。
就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一章講述動量的概念,并結合牛頓定律推導出《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動量定理》體現了力在時間上的累積效果。為解決力學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尤其是打擊和碰撞的問題。這一章可視為牛頓力學的進一步展開,為力學的重點章。
《動量定理》為本章第二節,是第一節《動量和沖量》的延續,同時又為第三節《動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礎,在本章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同時《動量定理》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2.本節教學重點:
(1)動量定理的推導和對動量定理的理解;
(2)利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一維情況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學難點:
動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實際問題中的正確應用
4.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的表達式。
(2)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知道動量定理適用于變力。
(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處理有關的問題。
●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量定理規律的學習過程,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物理實驗、物理模型和傳感器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2)通過學習用動量定理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質疑、信息搜集和處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勇于探索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物理問題。
(2)了解并體會物理學對社會發展的貢獻,關注并思考與物理學相關的熱點問題,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3)關心國內、國外科技發展現狀與趨勢,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
補充錄像資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實驗、模擬建筑工人安全帶的演示實驗
錄像:排球擊球動作要快、鑄鐵打磨時速度要快;籃球接球手臂后縮、跳高運動員落地墊厚墊子、體操運動員落地都要屈膝,
圖片:“勇氣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過程的一組圖片,易碎品運輸過程。
三、教學方法
應用實驗導入法、啟發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討論來探究動量定理。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分為四個環節,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景;建立模型共同探究;定性和定量應用動量定理。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
為了保證建筑工人高空作業時人身安全,我們選用什么樣的安全帶比較好。結實的鋼繩還是結實的彈性繩?
演示實驗:模擬建筑工人從高空墜落分別系彈性繩和無彈性繩的對比演示實驗(要挑選軟度合適的橡皮泥做實驗)
(兩次物體都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兩次繩長相同)
實驗現象:用彈性繩的那次橡皮泥完好無損,另一次橡皮泥被鐵絲切成兩半,斷面非常整齊,
學生嘗試解釋現象。
第二環節:建立模型推導動量定理
此時,學生有了對力、時間、動量、沖量的初步感性認識,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提高到理性認識。
引導學生建立模型,物體的運動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物體自由下落同樣的高度,獲得同樣的動量,第二階段,經過一定的時間動量減為零
討論第二階段過程中,力的沖量和物體動量變化之間的關系
結論:動量變化相同時,時間長,力小
推廣,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杯子落到水泥地上碎,落到地毯上就不碎;從高處落地都要屈膝;跳遠前要松沙坑。。。。
這些說明動量和沖量之間一定是有聯系的,你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么?
設一個物體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運動,在同方向水平恒力F作用下,經過時間t,速度變為v2,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t=mv2-mv1。
變力作用下動量定理還成立嗎?
利用傳感力和速度傳感器當場測數據,
讓小車在光滑水平軌道上向固定的力傳感器運動,測出小車撞擊傳感過程中小車受到外力-時間圖像,速度傳感器測出次過程中的速度-時間圖像。
分析數據發現:碰撞過程中外力的總沖量與碰撞前后動量的變化幾乎一樣。
所以,變力作用下,動量定理也成立。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認識鐘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建立時間觀念”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床、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 認知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根據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的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艷的,讓學生在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采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他們的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2)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3)課間休息(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5)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小丸子給他們帶來謎語,讓學生猜出鬧鐘,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出示各種造型的鐘面,并提問“小朋友你們也想設計出這么漂亮的鐘表嗎?”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情感,營造了學生積極向上,勇于挑戰、敢于創新的氛圍。接著,教師繼續激勵學生,要想設計更漂亮的、美觀的鐘表,先要學會認識鐘表。(板書課題)。
(二)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認識鐘面
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小鬧鐘,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分針12個數,并且強調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接下來我通過演示撥鬧鐘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在鐘面上的走動方向,通過觀察學生發現時針和分針是按照從數字1到12這樣順時針方向走的。再讓學生沿著這個方向撥一撥鬧鐘,進一步鞏固知識。
2、 教學整時的認,讀,寫
我創設了一個小朋友起床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試認整時。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用出示3個表示不同時刻的鐘面,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撥鐘面,先老師說時間學生撥,然后讓學生作主說時間老師來撥,為了突破只有當分針指向12才是整時這一難點,在這里我故意將分針偏離12,讓學生判斷老師撥的是不是他們所說的整時。最后我讓同桌之間互相撥,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掌握了認時整時的方法。
3、 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法——電子表示法
教師出示有許多鐘表的,讓學生發現了一個不同的鐘表——電子表。接著出示鐘表和電子表表示的時刻,讓學生觀察,看看有什么發現?然后教師再提問:電子表是怎樣表示時間的?像電子表這樣表示時刻的方法你還在哪里見過?你能試用這種方法表示3時嗎?
學生試著用電子表示法寫時間。教師小結出用電子表表示時間的方法,為了鞏固知識,我緊接著出示8時、10時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寫出來。
4、結合生活認讀整時
這一環節中,我利用出示小東一天的生活圖,并讓學生注意看圖下方的鐘面,繼續鞏固看整時的方法,并通過觀察讓學生發現、思考、了解到時針每天要在鐘面上走兩圈,所以一天中有兩個6時、8時……。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具體事例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讓學生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個時刻,你平常在這個時候在做什么。這樣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 課間休息
這一環節是根據兒童的年齡和身心的需要設置的,讓學生在《時間像小馬車》的旋律中感受時間的飛快,同時也讓他們輕松輕松,為下一環節的學習起到調節作用。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并知道學習數學是為了用在生活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比比誰的眼睛最厲害。
在這里我出示了表示四個不同時刻的鐘面,讓學生判斷鐘面下方出示的時間是否是鐘面上所指時間。這四個鐘面里有兩個鐘面時間是整時差一點和過一點點,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突破只有當分鐘指向12時,表示的才是整時。
2、說一說,評一評。
我用出示小朋友的一天中的幾個生活場景,讓學生邊看邊互相說一說“小朋友什么時間在做什么”,然后讓他們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由于一天當中有上午時間和下午時間,所以小朋友的意見并不一定會統一,只要他們的解釋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這時順水推舟進一步滲透上午和下午這一時間概念。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于生活,賦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五)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說說在這40分鐘里學會了什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在本節課的最后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在每個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張表示時間的卡片,是用鐘面或者電子表示法表示的時刻,讓拿著相同時間卡片的小朋友握手做個好朋友,下課以后一起去做游戲,這樣設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鐘面和兩種記時方法的聯系,同時也是課堂知識的延伸。
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看圖作文《勝似親人》。
一、說教材
《勝似親人》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的習作訓練之一。
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本單元 "人間真情"專題要在孩子們的心田上撒上愛的陽光,盛開愛的花朵,淌過愛的溪流,點燃愛的烈火。書上這幅《勝似親人》的圖畫就描繪了一首愛的贊歌,通過習作讓學生們進一步感受體會到人與人之間因為有了互相關愛,生命才更有意義,人生才更幸福。畫面上的一位苗族老奶奶懷里摟著一位小姑娘,用手撫摸著小姑娘的臉,似乎在說著什么;旁邊有只木盆,周圍晾著已經洗好的衣服;墻角靠著一根拐杖。由此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觀察《勝似親人》這幅圖,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
(2)組織語言,嘗試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感。習作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
(3)感受情感表達的方法,在互幫互助的人際常情教育中體會人間真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發揮想象,嘗試習作
教學難點:理解圖意,進行合理想象。
二、說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寫話能力。進行獨立寫作文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由于孩子們多數是獨生子女,或是留守兒童,再加上生活條件的優越,很多孩子對愛的體驗不是很深刻,不少學生往往畏懼習作,甚至無話可寫,習作語言干巴枯燥,內容空洞不豐滿,一篇文章就像一具"木頭人",缺乏個性和生命的靈性,作文中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現象常常令我們讀起來索然無味。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設計上把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讓他們用心靈去感悟。
三、說教法、學法
看圖習作,主要通過大膽想象、猜測來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從而激發創新思維、激發學生說的愿望、寫的興趣。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本節課上,我設計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1.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具體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
2.問題交流法。引導學生從圖畫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入問題情境,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找到可能性的答案。學生在各抒己見、暢說欲言的氛圍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拓寬寫作思路,為自由而有創意的習作豐富材料。
3.指導點撥法。在學生討論和發言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有爭議的問題和語言上需要及時修改的地方,老師要適當點撥引導。
4.點評、借鑒法。引導學生用自評、他評等方法在小組內共同探討,進一步修改習作。欣賞范文,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播放音樂《愛的奉獻》,請學生用一個字或一句話來說說聽音樂后的感受,引出"愛"的主題。
接著讓學生自由說說生活中體會到的愛,老師加于引導,逐步明白有親人的愛,也有別人給我們的愛。
至此,我已經引出了本課的課題。用音樂來渲染氣氛,用生活中的事例來加深學生對愛的體會,引導學生進入人間真情的情感氛圍,為學生的真情流露做好鋪墊,相信孩子們心中一定會受到深深地觸動。
2.明確目的,導入主題: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時時暖人心。下面,我們來觀察一幅圖畫,看看畫里面表達的又是誰對誰的愛。
3.出示本節課的學習要求,體現目標導學理念。
(1)認真觀察圖畫,注意圖中畫了哪些內容。
(2)從圖中信息猜測老奶奶和小姑娘之間的關系,想象她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3)補充完整畫面之外的內容。
(4)發揮想象,將畫中看到的內容和畫外想象到的內容聯系起來,完成一篇習作。
(二)觀察圖畫,感知內容。
1.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圖畫,看圖畫上有什么。根據學生的匯報逐步歸納畫中的內容:畫面上的一位苗族老奶奶懷里摟著一位小姑娘,用手撫摸著小姑娘的臉,似乎在說著什么;旁邊有只木盆,周圍晾著已經洗好的衣服;墻角靠著一根拐杖。
2.討論:她們的服飾各有什么特點?想想這反映了什么?小姑娘與老奶奶是什么關系呢?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通過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她們之間的關系:老奶奶是少數民族,小姑娘卻是漢族人,她們不是親人。這時出示本課的題目——勝似親人
仔細觀察畫面,老奶奶為什么要摟抱、撫摸著小姑娘?這一環節應該能讓學生明白畫中反映的事情:小姑娘幫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感謝小姑娘,為寫作奠定基礎。
(三)拓展思維,豐富內容
1. 發揮想象:小姑娘是怎樣幫助老奶奶洗衣服的呢?
要求學生動筆寫寫:
①用上"先……再……然后……接著……最后……"等表示先后順序的關聯詞把小姑娘洗衣服的經過寫清楚。
②把小姑娘洗衣服的動作、聲音和心理活動等寫具體。
根據學生情況,相機出示參考詞匯:
動作描寫: 系 背 蹲 浸 擦 搓洗 捶打 刷 漂 擰 展開 搭
聲音描寫:嘩嘩嘩 嚓嚓嚓 唰唰唰
心理活動:呀,這些衣服可真沉。老奶奶年紀這么大了,洗衣服多累呀!可我年紀輕,有的是力氣。
細節描寫:細細的汗珠滲滿了額頭 溪水濺濕了小姑娘的布鞋
2.當小姑娘洗好了衣服,把衣服和床單晾曬好后,老奶奶回來了,看到此情此景,老奶奶會怎么感謝小姑娘呢?小姑娘又會有哪些表現呢?發揮想象,把當時她們的動作、語言和表情寫下來。
3.討論思考以下問題:
(1)老奶奶為什么是孤身一人呢?她沒有親人照顧嗎?
(2)老奶奶身邊沒有親人,生活遇到了困難,樂于助人的小姑娘平常還可能會幫她做些什么事情呢?
(3)這么一位美麗、善良的小姑娘,用她的愛心讓老奶奶得到了比親人還好的照顧,你有什么想法?
(四)深化主題,擬訂題目
在合理想象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到小姑娘與老奶奶之間的愛,更加明確"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的主題,并確定文章的中心,圍繞中心去選材;在擬定題目時,引導學生可以用"勝似親人"做題目,也可以根據習作的具體內容自擬題目,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作文,又能讓學生抓住重點,把重點寫詳細,寫具體。
指導學生列好習作提綱,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給學生介紹如何寫好開頭和結尾
自主作文,教師巡視,相互點評。
板書設計:
看圖習作《勝似親人》
人物的衣著、外貌、動作、表情
仔細觀察 周圍的環境
判斷她們的身份、年齡
可能是什么關系
展開想象 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時間、地點、
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總之,只要我們努力激發每一個孩子的寫作內動力,就能使學生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使作文變成一件充滿樂趣的事兒,從而迎來一個收獲的冬天。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本文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生動地表現出來,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作品。全詩共五節,課文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這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很適合小朋友閱讀。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確定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會認本課的12個認讀生字,會寫10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觀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知識、探究植物奧秘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看懂圖、理解詩句的意思。知道蒲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仔細觀察的習慣,背誦課文。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究大自然奧秘的興趣,把向書本和向大自然學心結合起來。
教學難點:了解植物是怎么傳播種子的。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上課伊始我利用猜一猜,認一認的游戲導入新課,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于是我便讓學生質疑,然后帶著疑問來共同學習課文,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學法:只有學而有法,教才得法。因此我在本節課中引導學生采用:
(1)直觀法 :在了解植物傳播種子方法時,通過實物,如:蒲公英、蒼耳、從直觀上認識理解。
(2)自學法 :利用第一小節的學習方法,自學詩歌2~4節。
(3 )感悟法:讓學生通過個別讀,小組研讀,默讀等方式感悟內容。
五、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分了四大板塊來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做游戲)、板書課題我利用實物讓學生猜一猜、認一認直接導入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結合農村孩子課外讀物少但接觸自然多的現象,利用實物讓學生猜和認,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好奇心]
(二)、內容研討
1(1)自由讀文,自學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出示生字卡片認讀(游戲開火車讀)
(3)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讀音的?(摘蘋果游戲)
[設計意圖:新課標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根據學生天性愛玩的特點,利用游戲來熟記生字。這樣一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熱情,相互交流識字方法,提高自主識字的效果。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內容。(質疑)
(1)帶著疑問讀文
(2)指名讀、小組合作學習
(3)自學2——4小節
(4)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讀的好
3、交流匯報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互相解答中彼此相長,既加強了理解又讓學生體會到同伴互助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把向書本學習和大自然學習結合起來。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適當啟發誘導,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實效評價
(1)這一環節中我出示了幾道練習題,來檢測一下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
(2)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搜集一些其它種子傳播的方法如:椰子、石榴等
[設計意圖:創設多樣的練習方式,鞏固所學,達到學用結合。在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同時,激發學生探索奧秘的興趣。]
(四)、大顯身手
下面同學們把你知道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畫下來,好嗎?
展示臺(我是最棒的)
[設計意圖: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獲知,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可以增強的榮譽感。]
師總結:我們要想獲取更多的知識,就要學會仔細觀察,養成好的習慣,經常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知識,探究奧秘,從植物媽媽的“辦法”中,我們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板書設計]
植物媽媽有辦法
蒲公英 降落傘 風吹
蒼耳 鎧甲 動物皮毛帶
豌豆 豆莢 太陽曬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你一定會聽見的》。根據課文內容和農村中學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對本文做了以下的教學設計。而我將本文的說課按照說教材,說教法學法,和說教學程序這三個大環節來展開說課。
一、說教材
1、地位及特點
《你一定會聽見的》這篇課文是新課標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學期第四單元的一篇隨感式的小品文。這是個以“科學”為主題的說明文單元。要關注現代科技對人類帶來的影響和變化,養成科學觀察和科學思維的`能力與習慣。通過品味語言文字來學習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
而這篇課文,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說明聲音的事理說明文,還可以把它看成是抒寫聲音的抒情散文,不論從哪個角度去解讀,我覺得學習本文都不能離開引導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對豐富多彩的生活的感受,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本文為自讀課文,因此我安排一課時教學。
2、說三維目標:遵循本課特點,我制定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風趣的語言。
(2)能力目標: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標: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引導學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體驗生活。
3、教學重點: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風趣的語言。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二、說教學法
1、教法:由于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體,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特點,根據本文內容,結合創新教育理論,我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自讀感悟式,提倡自由研討。并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將課內外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寫作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因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朗讀教學法。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活潑風趣,很適合朗讀。因此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語言的優美,為全文的品評鑒賞奠定基礎。
(2).美點追蹤法。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閱讀的主體,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品評文章的美點,并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其獨特的感受,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品評鑒賞能力、思維能力同步提高。
(3).引導感悟法.學習了課文對聲音的描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感受,說說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聲音并說出原因和感受,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結合。
2、學法:自主探究學習理論認為:“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為此,我為學生設計以下學習方法:
(1)、自主探究法:欣賞文章美點時,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自由品評。注重學生學習中的獨特體驗,不求面面俱到,這也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精神的。
(2)、朗讀欣賞法: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手段。聽課文朗讀,感知課文內容;自由讀課文,美點追蹤;朗讀課文片段,感受語言美。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說教學手段
本文是一篇語言優美、語氣親切、抒寫聲音的科學小品文。通過描寫生活中細微的聲音,品味聲音中傳遞出的情味,提醒人用心去感受、傾聽生活中的聲音,以此來激發學生觀察世界的興趣,來體會生活的美好。因此我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中運用聲音的“聽力大比拼”導入新課,喚起學生聽覺的體驗。聽課文配樂朗讀,能讓學生很快進入角色,感受到語言的優美,更好的品味語言,感悟聲音。最后在《把耳朵叫醒》的歌聲中結束,學生興致高昂,意味盎然,使知識和情感得到同步延伸。
三、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時,通過俗語“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說明聽覺的重要性,并通過“聽力大比拼”喚起學生對聽覺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課堂學習氣氛,進而切入課文主題,不知不覺地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
聽課文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文章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設置兩個問題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三)、美點追蹤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此本環節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說說自己的讀書感受。讓學生進一步具體地品味文章生動形象、活潑風趣的語言。本環節對于學生的發言只要言之有理都給予表揚,對于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品讀及語言表達能力。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手段。再次安排學生朗讀課文片段。讓學生練習朗讀,進一步領會運用擬人、排比、問句等修辭的表達效果,感受語言美。
(四)生活感悟
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體驗生活。” 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課文學習拓展到自己生活中的體驗,引導學生回憶并找尋生活中的聲音,把你喜歡或不喜歡的聲音告訴大家,并簡單談談原因和感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實現本課的情感目標: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
(五)拓展延伸
模仿課文1-3自然段的寫法,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描繪出你心中的聲音。
布置此項作業,將學生已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進一步深化,通過仿寫練習,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做到讀寫結合。
(六)課堂總結
學生談感受,教師小結感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音樂,而是缺少捕捉音樂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靈叫醒!相信:你一定會聽到的!
最后,在金海心《把耳朵叫醒》的歌聲中結束這堂課。在輕快的歌聲中結束一堂課,學生興致高昂,使課堂知識及情感得到課后延伸。
四、說板書設計:本課板書設計簡單,體現了文章的主旨及學習感悟。
擁有童心
你一定會聽見的
熱愛生活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整體把握,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導!
說課稿 篇7
一 、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設計理念是:
本課以聆聽《陽光下的孩子》作為導入,本課新授的內容是演唱少兒合唱曲《陽光牽著我的手》教學中以歌曲的情緒變化為主線展開一系列的聽、唱、奏、創的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以學生對歌曲的初步演唱為主。最后的歸納總結環節讓學生觀看校園生活花絮背景音樂為《陽光牽著我的手》讓學生在重溫美好的校園時光同時考慮 如何做一個快樂的團結友愛的陽光少年既是對整堂課的一個提煉也體現了音樂課是生命快樂成長的搖籃。
二 、 學情分析:
農村小學中段的孩子在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能力方面,能用自己的聲音對它們進行模仿。能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基本掌握基礎識讀樂譜知識的能力,在課堂上能夠看譜吹奏口琴,但在聽辨單音及旋律音程方面還是有所欠缺,而且大部分同學缺乏初步的合唱經驗,因此合唱教學上多采用律動、音樂游戲、歌唱表演等活動以及與 他人進行合作演唱二聲部。以逐步增強孩子的合唱能力。
三、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帶有領唱形式的童聲合唱曲。歌曲短小精悍、親切活潑充滿了活力和朝氣表現了少年兒童蓬勃向上、渴求真理的真摯感情。歌曲為2/4拍、2段體結構, 共分為二部分,前半部分節奏生動活潑明朗的音調,表現了孩子們在黨的陽光下幸福成長的歡樂心情。后半部分明亮的大調式曲調與第一樂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八度 大跳在高音區唱出了“陽光陽光”情緒熱情而又奔放,最后結束在高音“do”上,五拍的時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緒更為堅定。
四 、 根據本課的教材和學情我制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欣賞合唱歌曲《陽光牽著我的手》感受歌曲生動、活潑、明朗的音調及情緒特點。體會歌曲所表現的新世紀的少年兒童熱情樂觀的精神風貌和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2、運用聆聽、模唱、口琴吹奏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欣賞、體驗和表現歌曲《陽光牽著我的手》。
3、在表演歌曲《陽光牽著我的手》的實踐中,學習二聲部合唱,使音樂表現更為和諧豐滿。
五 、 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重難點是:欣賞感受歌曲《陽光牽著我的手》的情緒特點和二聲部的合唱;唱好第二樂段二聲部曲調,強調音準和聲音的和諧度。
六 、 為克服重難點我采取的教法和學法有:創設情境法、模仿教學法、對比法、聽唱法等。根據學生在兒童階段自然嗓音很純、很亮、體形靈巧這一特點。我還采取用了律動、游戲互動法等教學手段。
七 、本課的教具是多媒體、鋼琴。
八、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
1. 聆聽《陽光下的孩子》導入新課(借助課件播放學生快樂的成長在祖國陽光下的情景,并對歌曲進行藝術處理及表演創設愉悅的音樂學習氛圍在歌聲中使學生進入學習音樂的佳境。)
(1) 聽范唱,感知音樂。了解歌曲內容與情緒
(2)再聽范唱,設問:“陽光”的含義是什么?
2.看譜聽教師彈琴范唱第一樂段曲調,并引導學生自學。
(1) 學生學唱,教師個別指導讀譜能力較差的學生。
(2) 找出曲調中的“do”音,聽琴模唱。
(3)重點指導唱好
(4)設問: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3.教師鋼琴伴奏,學生加歌詞完整齊唱第一樂段。
4.學唱第二樂段。全班分成兩部分,各唱一個聲部。
(1)教師分別范唱二聲部曲調。重點指導第二聲部。
(2)分別聽琴視唱兩聲部,教師可彈奏低聲部,演唱高聲部,學生演唱低聲部,師生相互配合。
(3)學生獨立唱好第二樂段的二聲部曲調。
(4)學生加入第二樂段歌詞,并在教師在引導下,共同配合試著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可先分聲部練習)
5.加入口琴的二聲部合奏,提高學生的表演熱情。
6以稍快的速度、熱烈的情緒、充滿活力地吹奏和演唱全曲。
7.歸納總結,情感提升。
說課稿 篇8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培養語感。閱讀教學的整體架構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語感為核心,以指導讀書活動為“經”,以學詞句的訓練為“緯”,本課的教學設計力圖落實和體現上述教學理念。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7個字和認識“禾”字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明白“跑得快的是云彩”
3、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從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啟發:留心觀察,勤于動腦。
課型:新授課
教法:講授法 討論法 自學法 練習法
教具:掛圖 小黑板 電教平臺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1、同學們夜晚你們見過月亮在云彩里穿行嗎?那么你們想過到底有月亮跑龍套得快,還是云彩跑得快嗎?
2、提示課題。老師邊板書課題邊說:今天也有幾個小朋友為 了這個問題爭論起來,到底是誰?結果怎樣?學習了課文你們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2、老師范讀,學生邊聽邊畫出生字新詞。
3、同桌互相讀生字詞,糾正錯誤讀音。
4、指名讀生字詞,檢查讀音。
5、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課文一共有幾自然段,并要求讀通順,讀流利。
6、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7、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識記生字。自主選擇生字識記,組內交流,全班反饋,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
2、指導書寫“文、得、快、法、相、和、亮”。讓學生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教師示范,指導書寫。
3、檢查評價作業
四、同步練習
a)讀拼音寫漢字。
yǔ wén mín lià xiā tón
語( )( )( )
fǎn fā hé pín kuài lè
( )( )( )
b)填空:
得:第五筆是( ),共( )筆,組詞( )。
快:筆順是( ),共( )畫。
和:部首是( ),左邊是( ),右邊是( )。
c)組詞:
目( )禾( )亮( )去( )
相( )和( )幾( )法( )
小 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課后認真朗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后 記:
朱紅英:通過情境引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自由的朗讀課文,自學生字,然后再小組討論如何記住字形方法、怎樣一字多組詞。這樣學生不學快,還學得好,充分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精神。
肖麗英 :通過讓學生自覺、合作地學習生字,并且自選生字組詞說一句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習效果
胡梅影:學生通過識記生字,自主選擇生字識記,組內交流,全班反饋,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誰的一件什么事?
二、細讀感悟
1、自由朗讀,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畫出來。
小組討論交流讀懂的問題,提出要討論的問題。
2、自選段落讀,你最有把握有感情讀好哪一小節?請你認真地、反復地把這一節讀一讀,邊讀邊想,讀了這 一小節,你明白了什么?
3、指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并練習用“一會兒……一會兒……”說話。
4、用“―”畫出張大勇說的話,用“j”畫出李小文說的話。
5、想想誰的話對,他是怎樣證實自己的話是正確的?指導學生閱讀第四五自然段。李小文想辦法借辦法借樹為參照物,要小朋友們觀察,從而來證實自己說的正確。
6、質疑釋疑。(針對課文內容提問,自由解答,教師引導。
7、想想平時有什么現象和課文中的所講的道理一樣的。
三、郎讀積累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你喜歡的段落或句字找出來,有興趣可以背一背。
3、把你喜歡的詞語采摘到你的詞語花籃里。
四、小結:
1、你喜歡李小文嗎?用一句話來夸一夸他。
2、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看問題,認識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要采取一定辦法認真觀察,仔細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確的認識。
五:同步訓練:
1、用“一會兒ll一會兒ll”寫一句話。
2、按課文內容填空。
(1)他們看見( )在云彩里( ),一會兒( ),一會明。
(2)大家看了一會兒,只見( )云彩( )跑( )了,月亮卻( )很慢。大家說:“( )是( )的,( )確實地( )跑的( )”。
小 結:同學們,生活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希望你們和小文一樣留心觀察周圍的一切,遇到問題時,多動腦筋想一想,你們一定能自己解決問題的。
板 書:15月亮和云彩
月亮 跑 得 慢
小文:云彩 跑 得 快
后 記:
學生通過細讀感悟,自選段落讀,分角色朗讀對話,知道小朋友們認真觀察,從而來證實自己說的正確。懂得向李小文學習,看問題,認識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要采取一定辦法認真觀察,仔細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確的認識。
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也能用一句話去贊揚李小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習效果。
學生通過細讀課文,感悟內容,分角色朗讀對話,使學生知道怎樣看出是云彩走得快,而不是月亮走得快,并且使學生知道遇事要多動腦思考,仔細觀察。
說課稿 篇9
活動設計
我們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時常會注意培養幼兒的語言想像力和創造力,根據提供的語言領域目標,我選擇了詩歌欣賞。對于小班幼兒而言,詩歌欣賞還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選了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天性的素材《太陽和月亮》,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詩歌生動、有趣味性。
《太陽和月亮》這首詩歌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語言精練,節奏明快,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朗讀和記憶,它的文學形式易被低幼兒童所接受。我想,一個好的幼兒詩歌,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語言,啟迪智力,而且還可以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說活動日標
1、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目標應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具體如下:
(1)引導幼兒感知詩歌的意境,并理解詩歌的內容,激發幼兒對學習詩歌的興趣。
(2)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
(3)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分析】從目標來分析,目標(1)滲透了認知和情感內容,這是整個活動的主心骨,重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對詩歌欣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作用。目標(2)是能力目標,這里突出的主要是再創造的思想,重在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開發想像力。目標(3)是情感目標,在學習詩歌的基礎上,萌發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的重難點,離不開活動目標的具體要求,這是相輔相成的。此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分別如下:
2、活動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幼兒欣賞詩歌的興趣。
3、活動難點: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分析】根據提供的目標發展幼兒的想像力,所以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是發展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活動中利用圖片、音樂和有趣的游戲開發幼兒的大腦思維,促進幼兒拓展詞匯.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部分。
說活動準備
首先,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我從以下三方面來談我的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活動前,幼兒已有白天和黑夜這個概念,為幼兒理解詩歌內容作了鋪墊。
2.教具、學具的準備
(1)多媒體課件:為了讓幼兒更專注地理解詩歌的內容,融入到詩歌優美的意境中去。
(2)音樂:播放抒情柔美的音樂與詩歌整合起來。
(4)大小圖片若干張:為創編詩歌作準備。
說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
1、分段教學,音樂導入
2、看圖理解詩歌內容
3、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4、創編詩歌
說活動設計特色
1.創設豐富、多元的語言環境氛圍。幼兒的智力是多元的,語言也是如此。那么,為幼兒創設語言環境也應當提供各種得以表現的機會和條件。而幼兒的語言發展和創新的意識更處于萌芽期,因此,本次語言活動中融入了很多音樂元素,使得活動開展得很唯美,符合詩歌教學本身的需要。
2.環節設計始終體現了"趣味"。根據《綱要》的精神和語言領域的目標.本次活動的設計思想始終圍繞著一個"趣"字。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鮮艷的畫面色彩,生動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們的眼球。
3.活動形式凸顯游戲性。在本次活動中,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開展教學,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活動形式的豐富性。同時,也將為活動獲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提高21世紀人才素質的基礎,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為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推薦】說課稿模板九篇】相關文章:
《離騷》說課稿推薦12-05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木蘭詩》說課稿推薦12-05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游子吟說課稿推薦12-11
《短歌行》說課稿推薦12-05
《墨梅》參賽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蜜蜂》說課稿模板2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