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1-04-09 10:13:1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實用】數學說課稿六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數學說課稿六篇

數學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這是本章的第一節,研究對象是函數,目標是怎樣通過函數的解析式求其定義域,其學習以函數的概念為基礎,在學習過程中借助于求代數式的值的方法,確定研究的方向,因勢利導,在整個過程中注重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培養學生猜想,歸納等獨立思考的能力,可為后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去年帶的畢業班上的老教材,今年接的初二是第一屆二期課改的新教材。對于我來說,本身也和學生一樣有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這兩個班的學生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3)班學生非常活躍,到了初二學生有這樣的熱情是難能可貴的,確實值得我去珍惜和正確引導,(4)班就是另一個極端,他們比較冷漠,上課不會呼應你,時常讓我感覺到是在唱獨角戲。兩個班中都有一部分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基本計算能力和技能較差,因此在教學時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環境,以直觀,操作觀察,概括和交流作為重要的活動方式,通過課前準備和課中交流去引導學生,發現求函數的定義域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感知,認知水平和知識歸納能力。

  學生在第一節中已經學習過"函數的概念",對函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研究函數的定義域對后繼的學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道函數的定義域。

  掌握根據函數的解析式求函數的定義域的方法。

  掌握復合函數的函數求定義域的方法,并正確求出不等式組的公共部分,特別強調"且"字的使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函數的解析式求函數的定義域的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求出不等式組的公共部分,特別強調"且"字的使用。

  教學分析和學法指導

  本課教學采用發現法,啟發引導,講練結合,其依據是:

  遵循教材的結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學方法改革發展的新趨勢:注重啟發式,加強對學生學法的研究和指導。

  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參與有機的結合。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函數嗎 什么是函數呢 其三要素是什么

  生:(略)。

  設計意圖:回顧函數的概念以及三要素,為學習函數的定義域做準備。

  (二)提出問題,探究新知

  師:請同學們把預習的表格拿出來,小組進行討論一下。

  1,操作(學生事先已經準備好)

  已知函數y=2x+5和y=x ,按要求分別進行以下操作:

  輸入x →y=2x+5→輸出y

  對變量x取一些數值,分別代入式子2x+5中,把x每次所取的值與計算結果填入下表中:

  x

  y

  輸入x →y=x →輸出y

  對變量x取一些數值,分別代入式子x 中,把x每次所取的值與計算結果填入下表中:

  x

  y

  2,思考:

  師:對于函數y=2x+5,自變量x可以取任意一個實數 函數y=x 呢

  生:(略)。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已函數的觀點重新認識學過的求代數式的值,讓學生知道由函數y=x 說明函數中自變量的取值常會有限制,用數學式子表示函數y=f(x)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使f(x)有意義。

  3,通過學生操作,討論引出函數的定義域的概念

  使函數解析式或實際問題有意義的自變量x 的取值范圍叫做函數的定義域。

  由函數解析式求函數的定義域

  1,當函數是簡單表達式時

  例1: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y=5x—3(2)y=(3)y=x—1 (4)y=3x—2 (5)y=

  設計意圖:說明"求函數的定義域"的思考方法。在知道函數解析式和對定義域未加說明的情況下,函數的定義域由確保解析式有意義來確定,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和解題的方法。

  學生練習1: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y=2x+5 (2)y=(3)y=3x—4 (4)y=

  設計意圖:乘熱打鐵,通過練習指導學生如何根據函數解析式的特征列出不等式來確定函數的定義域,使學生在模仿中對知識加以鞏固。

  想一想:根據函數解析式的特征求這個函數的定義域,一般應怎樣思考

  由函數解析式來確定定義域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整式——x取一切實數

  分式——x取分母≠0的實數

  偶次根式(例如:二次根式)——x取被開方數≥0的實數

  齊次根式(例如:立方根)——x取一切實數

  設計意圖:在教師講解和學生練習的基礎上,由學生總結:如何根據函數解析式的特征確定函數的定義域時,一般按解析式中的表示函數的式子是整式,分式或根式(偶次,齊次)等不同歸類,培養學生歸納能力。

  2,當函數是復合表達式時

  例2: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1)y=(2)y=

  設計意圖:當解析式為復合表達式時,引導學生運用新知尋求解決方法,首先逐個列出不等式,求出各部分的允許取值范圍,再使用數軸求其公共部分。

  學生練習2:求下列函數的解析式

  (1)y=(2)y=(3)y=(4)y=

  設計意圖:當函數解析式為復合表達式時,因為初中的函數不會很難,因此我認為學生最困難的不是列出不等式組,而是取公共部分,特別是"且"字,往往有許多學生亂用,看到不等號就用"且"連,因此通過學生練習2,指出學生的弊病,加強"且"字的訓練。

  拓展練習:求下列函數的解析式

  (1)y=x+(2)y=—x +3x (3)y=2x—1 +2—3x (4)y=2x—1 +

  設計意圖:對于大多數學生只要求掌握例1和例2,而對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掌握得難度深一點,以拓展他們的發散思維。

  歸納總結,布置作業

  師: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分組討論后請同學發言)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你還有疑問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分組討論,歸納,總結,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求函數定義域的方法,體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作業:練習冊P36習題18。1(2)

  反思

  平時非常注重學生新課的預習,提前預習能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當然也要預防學生懂了之后上課不聽的狀況出現。

  由于本節課內容較多,而且引出新課前還有一個操作,因此我提前把這個操作安排到學生的預習工作中,在課堂上可以節約許多的時間,對于計算能力差的同學能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去完成。

  這兩個班是我新接的,只靠一個月的時間去深入的了解他們顯然時間是不夠的,但現在通過各種途徑知道他們層次不一,"貧富懸差很大",特別是兩個班都有不小的尾巴,因此我放慢速度,爭取一節課能解決一個到兩個問題,我想效果可能會好一點。

  本節課在最后運用新知拓展訓練中,提升了一定的難度,有一部分學生可能不那么容易理解,需要進行適當的點撥,對于取公共部分還需通過數軸加強訓練。

數學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節《圖案設計》。學生在三、四年級已經學過有關的知識,能在方格式上畫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后的圖形,會畫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本課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是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綜合運用。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使學生知道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軸對稱,能形成一個較復雜的圖形,并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紙上設計美麗的圖案。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結合數學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確立了三個教學目標。

  1、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2、結合圖案設計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3、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體現美、發現美。

  重點難點:

  在本課,我把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并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作為重點,把體會圖形的變換的多樣性作為本課的難點。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在本課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能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發

  現圖形變換的方法,并在小組中與他人交流,還能利用這一方法獨立設計出美麗的圖案。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動腦,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法學法:

  教法?

  組織學生通過直觀演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掌握并運用知識。

  學法:采用動手操作、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學生主動發現知識的產生于發展,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教學模式:

  根據教材特點和本班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模式。

  1、創設情境,提出數學問題。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數學模型。

  3、鞏固練習,實踐應用與拓展。

  4、總結反思,完善知識結構。

  教學過程:

  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提出數學問題

  新課伊始,我引導學生欣賞兩幅關于平移和旋轉得到的圖案,引導學生思

  考這些圖案的設計各有什么特點并交流感受。打開學生思想的閘門,發現生活中的美。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滲透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的思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拉近了學生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數學模型

  結合學生的感受,接下去說,生活中到處都有這樣美麗的圖案。那么,這些圖案究竟是怎樣設計出來的呢?同學們想不想也當個小小的設計師呢?一連串的疑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接下來,出示教材37頁的花瓣圖,引導學生發現花瓣圖的特點是通過圖A變換來的。然后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學具動手擺一擺,說說圖案設計的方法。在組織學生匯報時,鼓勵學生變換方法的多樣化,拓展學生思維,最后小結圖案設計的基本方法:即平移,旋轉,做軸對稱圖形。

  因為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本環節的設計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角,動手操作、演示、敘述、總結圖案設計的過程。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使他們在合作中發現圖案設計的多樣性,體驗圖案設計的基本過程,使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與拓展

  在本課,我依據學生的實際,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即基本練習,綜合練習和拓展練習。使學生能綜合運用本課知識,形成技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總結反思,完善知識結構

  總結知識要點,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創作美。

  總之,在這一節課中,我力求讓學生在輕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去感受學習的快樂,在生活中發現美,并用雙手創造美、體現美。

數學說課稿 篇3

  1.教材分析

  1-1教學內容及包含的知識點

  (1)本課內容是高中數學第二冊第七章第三節《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的最后一個內容

  (2)包含知識點: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和兩平行線的距離公式

  1-2教材所處地位、作用和前后聯系

  本節課是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最后一個內容,在此之前,有對兩線位置關系的定性刻畫:平行、垂直,以及對相交兩線的定量刻畫:夾角、交點。在此之后,有圓錐曲線方程,因而本節既是對前面兩線垂直、兩線交點的復習,又是為后面計算點線距離(在直線和圓錐曲線構成的組合圖形中)提供一套工具。

  可見,本課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1-3教學大綱要求

  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1-4高考大綱要求及在高考中的顯示形式

  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在近年的高考中,通常以直線和圓錐曲線構成的組合圖形為背景,判斷直線和圓錐曲線的位置或構成三角形求高,涉及絕對值,直線垂直,最小值等。

  1-5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教學目標

  (1)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公式及公式的推導過程,能用公式來求點線距離和線線距離。

  (2)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方法和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能力。

  (3)認識事物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轉化的辯證法思想,培養學生轉化知識的能力。

  (4)滲透人文精神,既注重學生的智慧獲得,又注重學生的情感發展。

  確定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xxxx年4月第一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高考考試說明》(xxxx年)

  1-6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確定依據:由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確定

  (2)難點: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的推導

  確定依據:根據定義進行推導,思路自然,但運算繁瑣;用等積法推導,運算較簡單,但思路不自然,學生易被動,主體性得不到體現。

  分析“嘗試性題組”解題思路可突破難點

  (3)關鍵:實現兩個轉化。一是將點線距離轉化為定點到垂足的距離;二是利用等積法將其轉化為直角三角形中三頂點的距離。

  2.教法

  2-1發現法:本節課為了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使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愉快地自覺學習,通過學生自己練習“嘗試性題組”,引導、啟發學生分析、發現、比較、論證等,從而形成完整的數學模型。

  確定依據:

  (1)美國教育學家波利亞的教與學三原則:主動學習原則,最佳動機原則,階段漸進性原則。

  (2)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辯證法思想。

  2-2教具:多媒體和黑板等傳統教具

  3.學法

  3-1發現法: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學生經過練習、觀察、分析、探索等步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論證后得到一般性結論,形成完整的數學模型,再運用所得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問題。

  一句話:還課堂以生命力,還學生以活力。

  3-2學情:

  (1)知識能力狀況,本節為兩線位置關系的最后一個內容,在這之前學生已經系統的學習了直線方程的各種形式,有對兩線位置關系的定性認識和對兩線相交的定量認識,為本節推證公式涉及到直線方程、兩線垂直、兩線交點作好了知識儲備。同時學生對解析幾何的實質中,用坐標系溝通直線與方程的研究辦法,有了初步認識,數形結合的思想正逐漸趨于成熟。

  (2)心理特點:又見“點到直線的距離”(初中已學習定義),學生既熟悉又陌生,既困惑又好奇,探詢動機由此而生。

  (3)生活經驗: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的點線距隨處可見,怎樣將實際問題數學化,是每個追求成長、追求發展的學生所渴求的一種研究能力。豐富的課堂數學活動能夠讓他們真正參與,體驗過程,錘煉意志,培養能力。

  3-3學具:直尺、三角板

  3.教學程序

  教學環節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三分鐘)喚醒舊知師:“距離產生美”。昨天我與**同學相隔遙遠,彼此毫無感覺,今天的零距離蕩漾著親切,卻少了想象的空間,看來把握恰當的距離才能感知美好。

  (1)你有什么辦法能得到我(A點)和**同學(B點)之間的距離?

  生:思考,回答。

  (2)“形缺數時難入微”。(1)中的各種辦法中哪個較好?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生:比較,回答。

  教學機智:針對學生的回答,老師進行引導。老師進行鋪墊、遞進,或深入、拓展。

  師:由此看來,兩點間距離公式成為解決該問題的首選。讓我們一鼓作氣,繼續努力。提問一:還原學生的數學現實,誘發動機,樂于參與。

  提問二:既可點燃數形結合的思想,又可喚醒兩點間距離公式。

  根據認識發展理論,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是在其認識的過程中伴隨同化和順應的認知結構不斷再建構的過程,達到以舊悟新的目的。(1)(2)兩問的解決為后繼知識作好了鋪墊。

  4.教學評價

  學生完成反思性學習報告,書寫要求:

  (1)整理知識結構

  (2)總結所學到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

  (3)總結在學習過程中的經驗,發明發現,學習障礙等,說明產生障礙的原因

  (4)談談你對老師教法的建議和要求。

  作用:

  (1)通過反思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系統化。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思維內化,知識深化和認知牢固化的一個心理活動過程。

  (2)報告的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

  (3)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缺陷,思維障礙,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自己的教法的滿意度和效果,以便作出及時調整,及時進行補償性教學。

  5.板書設計

  (略)

  6.教學的反思總結

  心理歷練,得意之處,困惑之處,知識的傳承發展,如何修正完善等。

數學說課稿 篇4

  一、教學內容和目標

  1.說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9頁的例1、例2、

  2.教材分析。

  本教材考慮到兒童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分數加、減法在范圍上進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現常見的分母小的分數相加、減(分母一般不超過10)。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難點:理解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4.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

  5、教具、圓片,方格卡片等。

  二、教學方法

  ①.注重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培養學生探討知識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步步扎實。

  ②.盡量利用直觀教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③在突破重點、難點的過程中重視教學信息的反饋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動腦、想、說、總結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動,突破教學難點。

  三、教學過程

  1.基本功訓練。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展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提問:從圖中你能獲得什么信息?(指名回答,學生可能答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紅色的占圓的2份,藍色的占圓的1份。)

  師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一個分數加法和減法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分數加法的簡單計算”,板書課題。

  3、教學分數的加法。

  1)學生交流,然后讓學生說出計算的方法,教師用教具演示2/8+1/8的過程。

  2)讓學生理解分數加法的算理。

  4、教學分數的減法

  教師出示教具4/6的方格紙。(拿走了1個方格,)還剩下幾分之幾?學生通過老師的演示過程列出算式4/6-1/6。讓學生理解分數減法的算理。

  5、歸納出同分母分數的相加,分母不變,分子相加;同分母分數的相減,分母不變,分子相減。

  四、鞏固新知。

  練習時我出示判斷并改錯這樣一道題,希望學生在以后的計算中要注意不要出現類似的錯誤,設計的練習起到了鞏固知識的作用。

  五、總結、

  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歸納概括,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六、布置作業。

數學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評委:

  大家好!

  我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選自人教版八年級數學第十八章第一節的內容:勾股定理我將從以下這幾個方面進行本節課的闡述:

  一、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指導以及教學過程設計

  下面請大家和我共同走進教材,看第一部分內容 –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數學第十八章第一節第一課時內容,勾股定理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中學數學幾個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個直角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據之一,在實際生活中用途很大。勾股定理的發現、驗證和應用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它在理論上占有重要地位,學好本節至關重要。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要求,結合八年級學生實際水平、認知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勾股定理的由來,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能夠靈活地運用勾股定理及其計算。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數學過程,并從中體會數形結合及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介紹我國古代在研究勾股定理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與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三、本節課的重點:是勾股定理的發現、驗證和應用。

  難點:是用拼圖方法、面積法證明勾股定理

  四、教法和學法

  教法指導: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要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 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征,本節課采取自主探究發現式教學,這種教學理念反映了時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操作、歸納,理解定理,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獲得新知的成功感受,從而激發學生鉆研新知。并利用教具與多媒體進行教學。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 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 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我采用了如下的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

  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討式學習方式,讓學生思考問題,獲取知識,掌握方法,借此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通過以上的教材分析,教法和學法的指導,相信大家已建立起本節課的知識框架,下面就來看以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

  五、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對于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流程圖:

  一、讀一讀,引入勾股定理

  二、議一議,探索勾股定理

  三、拼一拼,驗證勾股定理

  四、練一練,應用勾股定理

  五、談一談,總結勾股定理

  一、讀一讀,引入勾股定理

  首先,出示兩幅圖片,第一幅圖片配上文字說明(引出勾股定理這一課題)。簡單介紹勾股定理的歷史,圖片不僅給學生帶來美感,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渴望,振奮精神投入到課堂之中。第二幅圖片為20xx年在我國北京召開的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的場景,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大會的`會徽,為著名的趙爽弦圖。這樣的導入富有科學特色和濃郁的數學氣息,激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在學生傾聽歷史,欣賞趙爽弦圖的過程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讓他們充分體會到我國古代在數學研究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議一議,探索勾股定理

  接著講述畢達哥拉斯到朋友家做客的故事,通過講述畢達哥拉斯的故事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探究學習的最佳狀態。然后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沿著畢達哥拉斯的足跡去探尋勾股定理。問題一:在圖中你能發現那些基本圖形?同學可以發現等腰直角三角形。問題二:與等腰直角三角形相鄰的正方形面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同學通過直接數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個數可以得出A的面積加上B的面積等于C的面積。從而得到。緊接著拋出第三個問題:由此你可以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存在著一種怎樣特殊的數量關系嗎?同學可以很快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問題是思維的起點",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發現新知。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具有這樣的特殊關系,那么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呢?最后探索出勾股定理。

  三、拼一拼,驗證勾股定理

  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要求進行拼圖,觀察并分析;這時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人人參與的效果,接著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組代表發言,說明本組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組作評價和補充。教師及時進行富有啟發性的點撥,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形成一致意見,最終解決疑難,此時,老師發放勾股定理拼圖模具,讓同學試試看,能不能仿照上面的例子,利用手中的紙質模具拼一拼,拼出一個規則圖形,使得它的面積能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表示。當學生利用紙質模具拼出之后,進行拼圖,此時可以進行分組合作互相協助。相信同學在老師的指導和互相幫助之下,可以很快的拼出趙爽弦圖和畢達哥拉斯用來證明勾股定理的圖形。通過這些實際操作,學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數形結合的理解,拼圖也會產生感性認識,也為論證勾股定理做好準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并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分組討論,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練一練,應用勾股定理

  在這一環節,我設置了分組打擂,闖關的游戲,采取小組內合作交流,小組間公平競爭的方式,小組的成果在全班展示,有一人代表小組到臺前展示、板演、說明。師生共同評價,以加深對例題的理解與運用。針對例題再次出現鞏固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對練習中出現的情況可采取互評、互議的形式,在互評互議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全班討論的形式予以解決,以此突出教學重點。

  五、談一談,總結勾股定理

  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是什么,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小結,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引導學生對知識要點進行總結,梳理學習思路。

  本課意在創設愉悅和諧的樂學氣氛,優化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間的合作,營造一種學生敢想、感說、感問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都能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教學活動,在學習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六、靜一靜,欣賞勾股定理

  讓學生從這組圖片當中進一步感受勾股定理神奇、美妙、美麗,課堂教學中動靜結合,以免引起學生的疲勞。

  七、分層作業,鞏固創新。

  .針對學生認知的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既能鞏固知識,有使學有余力的學生獲得最佳發展。

  本課意在創設愉悅和諧的樂學氣氛,我始終面向全體學生,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讓全體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預設是生成的基礎,通過我課前充分的預設,這節課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數學說課稿 篇6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第一課時:分一分(一),教學課本P53—55頁的內容及相應的“練一練”。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也是這一單元的核心,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學生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學生在生活中聽說過1/2,1/3,但是他們并不理解,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里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用分數來表述。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獲取知識。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分數的必要性,會認、讀、寫簡單的分數。結合直觀操作,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2、過程與方法方面:從日常生活實例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通過操作、討論等學習活動體會認識分數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3、情感與態度方面: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培養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4、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5、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三、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方面

  1、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以故事創設情境導入,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

  2、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學具,引導學生觀察,適時總結,配合發現法、談話法、講授法進行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學法方面

  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在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注意同桌互學,集體交流。

  (三)、教具與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小黑板1塊;涂一涂的圖;長方形紙3張;正方形紙8張;蘋果4個;彩色粉筆1盒。

  2、學生準備:彩色蠟筆;長方形紙3張;正方形紙4張

  四、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故事導入,以舊引新。一節新課,往往是從舊知識引入,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抓住“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的。教學一開始我是這樣設計的,談話:有一天,淘氣和笑笑到你家做客,媽媽拿出4個蘋果來招待他們(教師出示4個蘋果),你幫媽媽想一想怎樣分蘋果才能讓兩人都滿意?

  學生:每人分2個蘋果。老師:兩人得到的蘋果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什么分?學生回答:平均分。板書:平均分。再問:如果媽媽只準備了兩個蘋果,應該怎樣平均分呢?學生:每人分1個。如果只有一個蘋果,要把它平均分給淘氣和笑笑(老師出示1個蘋果),他們每人能得到幾個蘋果?學生:半個。教師說半個能用一個什么數來表示呢?告訴學生半個可以用1/2來表示,師板書:1/2。這個數我們以前沒有學過,這個數叫做分數。

  揭題,板書課題:認識分數。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由整數引入分數。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1/2

  ①小黑板出示課本53頁“涂一涂”中的圖,談話: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涂出它們的1/2嗎?(也就是涂出它們的一半)。在動手之前,提示學生:先用眼觀察,花瓶、臉譜、六邊形、圓形、正方形這些都是前面學過的什么圖形呢?學生答:軸對稱圖形。我們只要畫出什么就能涂出圖形的1/2(只要畫出對稱軸)。通過涂一涂,讓學生體會1/2不僅可以表示半個蘋果,還可以表示半個花瓶、半個臉譜、半張紙等,感受數學模型的作用,還可通過反例進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②折紙游戲:自主參與,讓學生拿出一張正方形紙,動手折一折,涂上顏色表示它的1/2。學生動手折、涂好后,老師選出幾幅不同的1/2圖貼在黑板上,告訴學生它們的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也不同,但都可以用1/2來表示。肯定表揚不同做法的同學,講清涂色部分是這張正方形的1/2,為今后學習分率埋下伏筆。通過游戲,發揮學生創造不同涂法。

  2、認識四分之幾

  過渡:除了能折出這些紙的1/2,你能不能用這張正方形紙折出它的1/4?(板書:

  ①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每人折出一種1/4,并在1/4部分涂上顏色,動手折后,問:你在正方形紙中深色占幾份?你是怎么折的?指名上臺演示1/4不同的折法,同桌互相試著說說1/4的意義,老師適時引導說出: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張紙的1/4。

  ②讓學生涂出自己折的正方形紙的2/4、3/4、4/4,分別讓學生上臺說一說,對多種折法給予肯定。

  通過折一折,涂一涂活動,認識1/4、2/4、3/4、4/4等分數的意義。

  3、創造分數

  過渡:在分數王國里有沒有其它的分數?有你喜歡的嗎?讓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分數,并用長方形紙折出,讓學生邊折邊說。展示作品,如:老師喜歡的分數是2/8,我用長方形紙折出八份,取其中的二份,用分數2/8表示。

  通過自己創造,在創作中拓寬知識,認識新的分數。

  4、介紹分數各部分名稱、分數讀、寫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讓學生自學,自學要求:1、看課本54頁紅色欄的文字內容,互相說一說,你學到了有關分數的哪些知識?

  2、學生介紹,老師板書,像1/4、2/4、3/4、4/4……都是分數。

  ……分子

  ……分數線 讀作:四分之三

  ……分母

  3、老師介紹寫法,先寫中間的分數線,再寫分數線下的分母4,最后寫分數線上的分子3。讓學生書空寫3/4。

  4、老師小結:實際上,分數就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幾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是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之一,根據大綱要求:練習的設計要有層次、有坡度、難易知度,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基礎,設計下列練習。

  1、模仿練習,完成54頁的“說一說”。

  先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這三個分數,再讓學生說一說每個分數的意義。如:三分之一讀作:三分之一,三分之一表示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表示這根繩子的三分之一,通過讀、寫讓學生加深對分數的認識,會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2、基礎學習,完成55頁練一練第1題,(出示小黑板)

  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圖形平均分成了幾份,再用分數表示涂色的部分,練習后,指名回答,集體訂正,教育學生仔細審題,養成認真做題的學習習慣。

  3、涂色練習,完成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看清楚每個分數的分數,再結合圖涂上準確的格子。指名板演,其余練習。做完后,指名回答,有錯讓學生糾錯,通過動手涂色進一步鞏固對分數的認識,強化所學知識。

  4、診斷練習:完成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自己當一回小法官,判斷圖中的陰影表示是否正確,設計讓學生搶答,把課堂推向高潮,要讓學生說出一、二小題錯誤的原因是:沒有平均分。

  5、對號入座,加深學生對1/2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思維及觀察能力。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結合板書說出本節課認識了分數,如認識了1/2、1/4……等這些分數。會用折紙、涂色表示分數,認識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板書突出教學的生、難點。為學生掌握知識打下基礎。我在設計板書時注意以下兩點:

  1、圖文并茂,條理清晰。

  2、突出重點與課堂小結相呼應。

  認 識 分 數

  (平均分)

  ……分子

  ……分數線 讀作:四分之三

【【實用】數學說課稿六篇】相關文章: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小學數學說課稿3篇01-19

大班數學優秀說課稿模板12-27

初中數學說課稿《相交線》01-19

高三數學說課稿模板01-17

大班數學優秀說課稿《排序》11-03

高中數學說課稿02-17

人教版高二數學說課稿 點到直線的距離說課稿11-03

高教版數學說課稿 分段函數的實際應用說課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