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錦集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今天我作為一名禮儀課的老師上課,實在是有些趕鴨子上架,因為這堂禮儀課是我從事教學以來的第一堂。但因為我又是一名班主任,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引導學生做一個高素質的公民。
這個想法使我走進了禮儀課堂,做起了一名孩子們眼中的禮儀老師。 應該說,孩子身上的問題的確不少,語言的文明和行動的文明都是我們所關注的。為什么會選擇升旗儀式這個主題呢?
原因有一、舉行升旗儀式是愛國的表現(xiàn),而我們的學生卻不能很好地體會這一點;二、在舉行升旗儀式時,我們的孩子做了許多不合禮儀規(guī)范的事,剛才在上課時我們討論的不和諧的地方都是真實地發(fā)生在我們孩子身上的。我們的禮儀課就是要從孩子們的身上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我們的課堂解決問題,從而使我們的升旗儀式更規(guī)范。 為了讓學生對升旗儀式有較好的了解,我首先選擇了“小丫姐姐考考你”的形式,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
接著觀看天安門廣場上國旗護衛(wèi)隊升旗儀式,激起了學生對國旗的熱愛,很好地完成了激情過程。引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讓學生深深懂得五星紅旗代表著我們國家,任何褻瀆國旗的行為都是違法的,升國旗是莊嚴、肅穆的,認真參加升旗儀式是愛國的表現(xiàn),讓孩子們感受到認真參加升旗儀式應是一種自覺的行為。 我覺得有了這一步,再來說說我們在舉行升旗儀式時存在的問題,這樣更能促進孩子們想要做好這一切的強烈愿望。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們了解到其實他們都知道怎樣做才合乎禮儀規(guī)范,可為什么沒有做到呢,因為我們的孩子是好動的,他們對國旗的認知不到位,導致他們在升旗時態(tài)度隨便。
但他們又有很大的可塑性,這堂課的學習,使他們更深層次地了解了國旗,一看到國旗就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因此通過找出錯誤行為,練習規(guī)范動作,孩子們會馬上接受我所要教學的禮儀規(guī)范。 具體效果怎樣,那只要看我們孩子在課的最后模擬升旗儀式上的表現(xiàn)就可以了,只要他們以一個個精神飽滿以合乎升旗儀式禮儀規(guī)范的形象出現(xiàn),那么我覺得我在本堂課就達到我的目的了。
當然我非常希望每當升旗儀式時,在孩子們的頭腦中能留下我今天的課,從此以后都能認真參加升旗儀式,那我會很愿意接受有些老師的建議,將我的課在全校巡回演出,讓我們每星期一都能在升旗儀式上看到學生對國旗深情的注視。!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蒲公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選取了三個有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分別告訴學生怎樣正確認識自己,怎樣理智看待別人,怎樣拿出實際行動。《蒲公英》是一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有不同,從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那就是做事不要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要實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基礎上,依據(jù)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目標:
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和運用詞語;通過理解關鍵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讀好人物對話;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
2、情感性目標:
通過課文的學習,明白做人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
3、能力性目標:
以初讀、細讀、精讀、賞讀為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多讀多想、讀懂課文,讀書感悟”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來理解課文,讀好課文。
教學難點:深刻體會故事的含義,明白做人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
教學突破: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感受,并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敢想敢說。
二、說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搜集有關蒲公英傳播種子、發(fā)芽生長等方面的資料進行閱讀了解,這既為上課做好了準備,又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情趣盎然法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創(chuàng)設情景談話激趣,撥動學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課堂中,教師的談話也必不可少,或指導、或點拔、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3、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當太陽公公、當“小降落傘們”、當那兩顆小種子,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xiàn)“三維一體”的教學。
4、讀書指導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識其真”。(葉圣陶語)如何帶領學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讀書指導十分重要。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初讀、細讀、精讀、綜合訓練”對學生的讀進行四個層面的指導,讓學生的讀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說學法
1、聯(lián)系生活法
“語文的學習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蒲公英》一課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合自己,想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xiàn)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蒲公英》過程中,我著力于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yōu)化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說課稿 篇3
一、說自己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第n號參賽選手**,來自**學校。我本次說課的主題是:上科學就要做實驗;選材是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液體的熱脹冷縮》。下面我就從以下幾方面說說我的設計思路。
二、說課標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前言的課程性質部分就明確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是啊,國人的科學素養(yǎng)亟待提高,不能再讓外國人說我們中國的學生都是高分低能。而要提高國人的科學素養(yǎng),小學階段的科學教育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難道我們能讓這決定性作用的一環(huán)在我們手中荒廢嗎?我們有什么理由不上好科學課呢?
另外,課標里還提出了科學課程的六條基本理念,因時間關系,我不能一一解讀,我想強調其中一點,那就是“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而探究最重要途徑就是實驗。所以,在此我鄭重說明我的一個觀點,也是我本次說課的主題,那就是“上科學,就要做實驗”下面我就以新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熱”的第三課《液體的熱脹冷縮》為例說說為什么上科學,就要做實驗。
三、說教材
《液體的熱脹冷縮》在“熱”這個單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對前一課的延伸,又是為后兩課作鋪墊。前一課《給冷水加熱》的實驗中,我們發(fā)現(xiàn)冷水加熱后由沉變浮,但重量并沒有變化,那變化的只能是體積。由沉變浮,體積應該是變大了,而通過給加滿水的試管口套上氣球皮加熱觀察,發(fā)現(xiàn)氣球皮會鼓起來,但液體受熱膨脹的現(xiàn)象并不是非常明顯。而我們這一課將通過另一個實驗來明顯看到水受熱后,體積在逐漸膨脹。當我們通過這個實驗研究和認識了液體的熱脹冷縮后,下兩課再研究氣體和固體的熱脹冷縮就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了。
四、說目標
通過本課的活動,要讓學生得到以下收獲:
科學概念(也就是知識與技能)方面:
1、知道水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受冷時體積要縮小(4℃以上),我們把水的這種體積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2、許多液體都具有和水一樣的熱脹冷縮的性質。
科學探究(也就是過程與方法)方面:
1、引導學生改進和利用實驗裝置,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瓶裝水為什么不裝滿等現(xiàn)象。
科學態(tài)度(也就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
1、意識到嚴格地實驗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2、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要運用到是常的生產和生活中。
五、說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實驗認識到水和其它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而教學難點則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裝置來驗證液體的熱脹冷縮,并能通過改進實驗裝置來達到讓實驗現(xiàn)象更加明顯的目的。
六、說學生
《科學課程標準》六條基本理念的前兩條都是關于學生的。一、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和有效的指導。二、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解訓練更有效。
鑒于以上理念,我們在上課以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科學學習習慣情況和科學知識儲備情況(前概念)。如果是經常做實驗的班級,可以多讓他們自己思考和設計,而對于沒有經常做實驗的班級,可能就要多作指導了。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科學實驗中來,我們還要進行合理的分工。如我班上一共有72人,我就分為12個組,每組六個人,一位組長(即總監(jiān)督和協(xié)調員),兩位操作員,一位記錄員,一位匯報員,一位記時員(需要計時的實驗中,不計時就是觀察員)這讓每個孩子就都能有效地參與到科學實驗中來了。
七、說教法
前面已經說到課標中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所以在本堂課上,我主要的`方法是實驗探究法,另有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等。而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則主要是親自實驗,合作探究,交流討論,匯報評價。
八、說準備
我校很多老師都不愿意上科學課,因為科學不像語文數(shù)學那樣只拿一本書就可以去上課了。不說分組實驗,就是演示實驗一般都要提一籃子,甚至要請學生幫忙才能去上課,這可見科學課是最需要準備也最難準備的課。如果你不準備,就這樣去空講,那還叫科學課嗎?我要把這節(jié)實驗課上好,我事先就要為我的12個組每組準備一個1000ml的大燒杯,一個燒瓶(最好是平底燒瓶),一個帶孔橡膠塞(大小能塞燒瓶口),一根玻璃管(最好插入橡膠塞中),一個水槽,一小瓶紅墨水,一根橡皮筋,一支溫度計,一瓶酒精。而老師除了要準備一套上面的器材來演示以外,還要準備兩到三壺開水,一盒未喝帶管的牛奶。
九、說過程
因為本課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們不能孤立地進行,應該先復習聯(lián)系前一課的內容。
(一)、復習引入
上節(jié)課:給冷水加熱→上浮→膨脹→不明顯
那怎樣才能明顯地觀察到水的體積膨脹了呢?
(二)設計實驗裝置
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思維,先指名請學生說一說他是怎么想的。然后老師口渴了喝牛奶,可一不小心,只輕輕一捏,牛奶就從管里流出來了,你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嗎?我們能不能找一種器材代替牛奶盒,在里面裝水(引出燒瓶),找一種器材代替牛奶盒管,讓瓶里的水膨脹一點,管里就能明顯看到(引出玻璃管),那就這樣直接把玻璃管放入燒瓶中行不行呢?當然不行,因為這樣要漏水,所以還要用一個橡膠塞,讓玻璃管從中間穿過去。結合桌上現(xiàn)有的器材,引導學生得出畫出實驗裝置圖。
問學生,水是透明的,方不方便觀察,如果不方便,可以怎么力,引導學生想到給水加色(如滴紅墨水)。教師把瓶塞塞在裝了水的燒瓶口上,注意不要漏水(檢查一下)。這時問學生,為了便于后面觀察液面有沒有變化,我們應該怎么辦,可能有學生說作記號,然后就在玻璃管液面處作上記號(系橡皮筋),最后放在大燒杯里。
(三)用水做實驗
因為老師不示范,可能很多學生在組裝器材是會遇到困難甚至產生意外,所以老師先示范了,然后讓每組的學生像剛才老師那樣把實驗器材組裝好,放在桌子上。而開水是很燙的,不能讓學生自己倒,以免發(fā)生意外,所以讓學生把組裝好的器材放在桌子邊上,老師一組一組地加熱水,請孩子們觀察并記錄下來。加熱水前讓同學們把溫度計也放入燒杯中觀察,并指導學生可用畫圖的方法記錄,也可以用文字和數(shù)字來記錄。
(四)交流討論
實驗一段時間后請幾個組的匯報員來匯報小組實驗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盡可能引導學生說準確,說清楚。(開始不面慢慢上升,然后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后來停止上升,最后慢慢下降。)
我們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水因溫度變化而產生的體積變化,那我們能不能從水的體積變化推測水的冷熱呢?例如:把同一個裝置放入甲燒杯中和放入乙燒杯中液面高度不同,那液面上升高的溫度應該高些,液面低的溫度就該低些,這就非常像我們用來測溫度的溫度計了。
最后形成科學概念: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五)用其它液體做實驗
剛才我們研究了水的熱脹冷縮,水研究了之后,你們有什么問題和想法嗎?可能很多同學就會提出想研究其它液體,如酒精,牛奶,食用油等。那我們就選擇酒精,牛奶,醋,果汁,啤酒,醬油進行再次實驗(每兩個組做一種)。
實驗之前觀察裝這些液體的瓶子,為什么沒有裝滿呢?引導學生用本課知識進行思考,從而得出液體熱脹冷縮需要空間,所以不能裝滿的結論。那是不是真的這樣呢?馬上用實驗進行驗證。(這時燒杯中的熱水已經變冷,所以應該倒入水槽中,由老師重新加熱水。)
(六)總結
我們做了水、酒精、牛奶、醋、果汁、啤酒、醬油的實驗,它們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是不是可以說所有的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呢?那我們應該怎么說呢?(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十、說評價
請同學們自己說說自己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學得怎么樣?你認為哪一組學得最好?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中班幼兒是好奇、好問、對事物好探究的時期,培養(yǎng)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建構式教材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現(xiàn)在是通訊高科技猛進時期,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口語表達能力,所以特選了這個課題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合作。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快樂,增強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對通訊工具的興趣。
二、說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幼兒對通訊工具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愿意和同伴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三、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親密交流。
四、說教法:
針對本次教育活動的目的,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以看圖、故事和游戲的形式進行,使整個過程環(huán)環(huán)緊扣,幼兒情緒高漲,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活動是有組織、有秩序適合整體發(fā)展的。
五、說教學教程:
1、以掛圖和故事提出質疑引發(fā)幼兒想象。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利用掛圖和故事,引導幼兒情境表演,培養(yǎng)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利用音樂游戲《打電話》讓幼兒身臨其境的體驗打電話的神秘和快樂。
4、利用廢舊材料自制電話,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利用游戲《悄悄話》,增強幼兒與同伴親密交流的愿望。
6、總結性小結。
本次活動整合了語言、音樂、美工等方面的知識,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大膽交流,發(fā)揮了幼兒的自主性,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快樂,真正做到師幼交融,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和成功者。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xiàn)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tài)。它具有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學生對植物世界的一草一木無不興趣盎然,他們經常會帶一些小草小花到學校的花盆里種植,還比一比誰的植物種植的最好。在親近植物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許多疑問,比如苔蘚和許多植物一樣喜歡陽光嗎?植物有了枯葉,怎么辦呢?樹葉是綠的,這些綠色能派什么用處呢?校園里那么多植物,我們能不能為它們做一些名片呢?植物是怎么發(fā)展的呢?班級的花卉它們的生長特點又是怎樣的呢...........
在這個主題中,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動手制作、查資料,可以尋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既增長了自己的知識,又鍛煉了個人的探究能力。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參與學習,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探究和搜集資料的能力,增進對大自然的了解。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經驗等,圍繞這個活動主題,我期望達成以下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了解一些植物的小知識,掌握一些實驗的好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收集整理能力。
能力目標:知道植物的分類,讓學生在指導下進行觀察、記錄等,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對資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加強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情感目標:培養(yǎng)集體主義觀念與合作意識,同時也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三、說教材的處理
教學重點:學會多渠道尋找資料,并對照資料進行篩選,完成手冊的編排設計。
教學難點:嘗試設計出版物,鍛煉繪畫、排版等方面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課前對探究小組進行學習指導。
給組員分配任務。
搜集相關的資料。
2、學生準備:
收集有關植物的資料和相關書籍。
組內分頭查找。
定期交流匯總。
3、成果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了解植物的生長和分類。
(2)能對相關資料進行必要的收集、分析、整理。
(3)、發(fā)揮團隊精神,掌握一些小知識,運用一點實驗的技巧。
4、課程資源:
社會資源:請教本年級組的科學老師
相關書籍:《十萬個為什么》、《小學生百科全書》
四、說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與學法:嘗試法、研究法、小組合作設計法。
在這里我主要談小組合作設計法。
1、小組合作設計法: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有些孩子性格孤僻,針對這點,教師要在課堂上有意培養(yǎng)孩子們的合作探究精神,讓他們合作完成某一個某一個任務這樣會增強他們體會合作的樂趣和友愛的精神,為日后形成完美的人性品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學模式:交流——互動式教學模式
綜合實活動的教學目標具有不確定性,而交流——互動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通過師生交流、教學互動,使教師、學生、課程、環(huán)境,雙雙相互作用,在活動中建構。
利用此教學模式,有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不斷有信息交流、活動交往,只有在教學互助、互聯(lián)、互促的過程中,才能達到預定而又不確定的目標。
3、教學手段:主要利用直觀演示實踐手段和實物手段
利用直觀演示實踐手段,讓學生直接觀察某種植物,了解這種植物的生長特點,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
五、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設計詳細的教學過程)
(一) 學習目標
1、了解過植物的不同分類,發(fā)展過程,知道常見植物的名稱與概況。
2、通過觀察、收集等方式,引導學生更進一步認識植物的生長特性。
3、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活動的快樂,從中喚起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關心大自然的意識。
4、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 教師準備
找尋有關的書籍、網站資料;
2、學生準備
課前的資料、調查、觀察等;
網上搜集材料;
(三)活動內容
1、 介紹過植物生長的悠久歷史,發(fā)展過程。
2、 學生分組交流課前及網上搜集的有關這方面的資料。
3、 充分利用學生所帶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
4、 交流評價學生的成果。
(四)活動過程
▼引入主題
1、介紹:地球上的植物有其悠久的生長歷史,發(fā)展過程。
2、交流:課前及網上搜集的有關的資料。
⑴學生相互交流
⑵分組交流
3、師小結。
▼學生成果展示
1、 交流詢問、搜集的資料。
2、 設計制作知識的手冊。
3、 評價作品
▼小結并提問
請談談你參加本次活動的體會?
▼交流評價
1、 評一評:
⑴自評
⑵互評
⑶集體評
2、 教師小結
(五)學習工具設計
1、 學習單
⑴觀賞植物的悠久歷史,發(fā)展過程記錄表
班級:
姓名:
時間:
地點:植物世界的大致分類:
發(fā)展過程:
⑵不同生長環(huán)境下的植物
生長環(huán)境
生長特點
綠洲:
高原:
沙漠:
1、評價單
方式
要求
自評
互評
集體評
參與活動、獻計獻策
團結協(xié)作、互幫互助
積極動手、觀察認真
有創(chuàng)意、有特色
(六)課程資源
評價標準:
過程評價:學生間的互評與自評
結果評價:展出資料匯總。
說課稿 篇6
一、 話理念
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教育過程,也是學生心理活動過程、心理發(fā)展過程,它存在著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種心理因素,優(yōu)化學生心理環(huán)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增進文化的同時,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獲得滲透性心理教育,促進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基于這種新的教育理念,我在設計《創(chuàng)建新集體》一課時,力求使教學活動成為一個充滿快樂的過程,使師生雙邊的積極性都受到激發(fā),都有積極的情感投入,讓學生快樂中獲得知識,在“潤物細無聲”中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
二、 說教材
本框題是初一《思想品德》第一單元的第二課,內容是《創(chuàng)建新集體》。本框題側重從學生的交際能力入手,培養(yǎng)學生適應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活的能力,是在明確了自己已是初中生,并認識了新伙伴的基礎上,去嘗試了解集體、融入集體、創(chuàng)建新集體的一個情感過程,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又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做好鋪墊,打下基礎。因此,本框的學習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影響較大,學生通過本課將真正學會融入集體,讓他們在創(chuàng)建集體的過程中,學會從集體中汲取營養(yǎng),認識到集體在個人成長中的作用,平時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從無知走向有知,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不斷地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而這過程是他們在對本框知識有較深認知的基礎上,自發(fā)實現(xiàn)的。
三、 析學生
由于初一的學生正處于“危機”的年齡階段,他們的情緒呈現(xiàn)出豐富而強烈、波動性大、不穩(wěn)定,不成熟的特點,且學生平時接觸的人較少,很多人具有我們通常所說的“小家子氣”,在與人交往中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本節(jié)課把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使這個新集體更優(yōu)秀做為教學重點。由于學生剛升入中學,各方面的能力,如參與小組討論的能力、協(xié)作能力尚未較好培養(yǎng),因此,本節(jié)課難點應放在學生的個性張揚上。
四、 定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教學讓學生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體會“團結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發(fā)展觀察、感受、體驗、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養(yǎng)交往與溝通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1) 利用多媒體渲染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創(chuàng)新。
(2)組織發(fā)動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探討如何使集體更優(yōu)秀等問題,聯(lián)系實際由小組內部探究擴大為組外交流合作,師生共同總結。
(3)強調自主學習,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實際與集體的處境去思考與領悟,主動地去質疑、探究。讓學生多思、多領悟。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認識到集體在個人的學習、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熱愛集體,具有責任感、競爭意識、團結合作和奉獻精神。
五、析教法
教學有法、又無定法、貴在得法。本著“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化了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從而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新的思想品德課標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fā)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將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全班學生分為每組3——4人的幾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個小組長,負責組織小組討論,并組織進行小組成員的課堂表現(xiàn)評價,設立一個記錄員,整理小組成員的意見,然后進行全班集體討論,老師負責整理、分析、綜合。心理學家多依奇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構成學生三種不同的目標結構:合作、競爭和個體化目標結構。其中合作目標結構所激發(fā)的是以道德為中心的動機系統(tǒng)。學生有著共同的目標,學生之間存在著積極的相互依賴關系——平等、協(xié)作關系。合作使學生具有使同伴接受、支持和喜愛的強烈愿望。合作使學生更專心一致地投入學習,對教學過程、學習任務和學科本身產生更積極的情感,提高學生對他人認知和情緒的理解能力,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基于這樣的理念,在實際的教學中,采用小組討論和集體討論相結合的方法來探討如何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通過讓學生為班集體的發(fā)展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張揚學生的個性。
六、談設計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即:課前設計環(huán)節(jié)——課前調查探究——課堂交流總結
(一)課前設計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中實施心理教育的關鍵是要準確地把握切入點、結合點,而切入點與結合點的把握要在課前進行良好設計。因此,我在上課前充分利用教學內容與心理聯(lián)系,進一步挖掘出心理教育的資源,圍繞學生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角,使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情緒調動等有機地融為一體,提高學習效率。力求使教學兼顧學生現(xiàn)有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努力使每個學生輕松、愉快、高效地學習,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課前調查探究
教師主宰課堂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使他們不會學習,不會獨立去獲得知識,這是當前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大頑癥。學生不會學習,是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熱情、缺乏學習自信心的重要原因,這同時也直接或間接地成為妨礙學生個性發(fā)展與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目前的課堂教學就要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上下功夫,使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其達到學會學習,學會自主控制學習進程,從而體會到學習的歡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因此,我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在課前準備方面煞費苦心,把其視為課堂教學成敗與否的關鍵所在之一,于是課前我先布置了四個方面的研究課題,分別是:1、你希望我們的班級成為怎樣的新集體。2、目前我們班級中存在什么樣的問題。3、解決方法如何。4、你能為班級做些什么。讓學生根據(jù)認知水平的差異以及研究問題的難易程度,自由組合成五個探究小組,每個小組可以自由選擇某一個課題并開展調查,實現(xiàn)個性化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在調查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自覺磨礪意志品質。并且,在學生開展調查的過程中,我和他們一起收集資料,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融洽了師生情感,加深了溝通與了解,使他們更“親其師、信其道”,同時也使學生了體驗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成功快樂、團隊協(xié)作的快樂,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做了充分的準備。
(三)課堂交流總結
如果說課堂教學前的這些環(huán)節(jié)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那么這“東風”就是課堂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前期的所有準備都是為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服務的。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fā)現(xiàn)、交流,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完善心理,都要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所以,我在課堂上采取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深入探討——總結升華三環(huán)節(jié)課堂活動模式,以發(fā)展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和主體學習能力。
1、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本節(jié)課問題的提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下提出的,圖文并茂、
形象具體,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同時渲染課堂氣氛。例如,導課時利用多媒體配樂播放了大量的關于新班級的圖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進而引發(fā)學生的思維,直接切入課題。
2、 深入探討。課前我和學生已經搜集了大量的資料,所以我們要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這些資料的作用,讓我們手中的材料和演示實驗去說明問題。使學生明確新班集體存在著什么樣的隱患以及其可能引起的嚴重后果,進而自覺探究造成這些環(huán)境問題的因素有哪些。
3、總結升華。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我精心設計的,力求用文學化的語言,達到情景交融,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與說服力。使師生產生共鳴,論理自然,對知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以不同形式發(fā)表對新班級自己應做何種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更加熱愛這個新的班集體,升華學生的情感。
七、 述過程
導入新課:
學校是我們的大家庭,班級就是我們的一個小家。那么,我們的家應該是個什么樣子呢?我們又應該為她做些什么呢?
創(chuàng)建新集體(板書)
師:我想每位同學在進入新學校之前,肯定都忐忑過,我的新班級會像我小學時的班級那么優(yōu)秀嗎?有那么和睦嗎?同學會看不起我嗎?會欺負我嗎?班主任帶班認真負責嗎?當然也期待過,希望新班級別像小學時的班那么亂,貪玩的多,學習的少等等。那么,經過這么多天的生活,相信大家對新的班級也有了一些了解。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談談你對新班級的印象、建議。
(學生發(fā)言,提示: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形成真誠坦率的風氣。學生可以提出班級的優(yōu)點,當然更應該指出班級現(xiàn)存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其他學生針對他的觀點進行補充或提出異議,最后大家總結出最喜歡的班級的模樣。)
師:從剛才同學們的發(fā)言中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健康、活潑、上進、團結的班集體當中,同時也希望自己是這個集體中優(yōu)秀的一員。那么首先要恭喜大家,我們的班級肯定會一步步好起來的,雖然她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因為我們沒有人覺得或者說很少有人覺得什么樣的集體無所謂,只要我自己學習好就行了。這樣我們就有了共同的目標,就是讓我們的集體向著我們理想的方向發(fā)展,而共同的目標自然也就給了我們團結奮斗的不懈動力。
(一)共同的目標,前進的動力(板書)
當然要想創(chuàng)建一個優(yōu)秀的、理想的班集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那么,我們每個人能夠為我們的集體做些什么呢?
(二)各盡其能,發(fā)揮所長,奉獻集體(板書)
學生活動:毛遂自薦
學生介紹自己的特長,說一說自己能為班級做些什么。比如寫字或畫畫兒不錯,可以幫助班里出板報;體育方面有特長,可以在運動會上為班級爭光;樂觀幽默,可以給班級帶來活力,給大家?guī)砜鞓罚晃也惶珢壅f話,也沒有什么特長,但是我愿意默默地為班級做些工作,比如班里的衛(wèi)生,比如運動會的后勤。通過這個活動,讓每個同學有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也有重新認識和了解自己的機會,讓學生知道在集體中,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也只有每個人把自己的智慧和熱情獻給集體,這個家才能朝著我們的既定方向發(fā)展。
(建議:除了自我推薦外,也可以由其他同學進行推薦。教師要尤其注意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要給他們表達的機會,不要讓他們有自卑的情緒產生。如果學生始終不肯發(fā)言,教師要在課下就從側面了解他們的優(yōu)點,不得已時由教師或熟悉他的同學來介紹。總之,最后的目標就是每個人都要認識到自己可以為集體做些什么。)
師:在這個家庭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可以運用自己的智慧為集體做出貢獻,也只有這樣,我們的集體才有可能在我們大家努力的過程中成為一個溫暖的、美麗的家。為什么說有可能,而不是一定呢?就好像五匹馬拉一輛車,車怎么樣才能跑得很快呢?當然是勁往一塊兒使,否則,這輛車不僅不會前行,反而會四分五裂。因此,在這個集體中,大家要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更要發(fā)揚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三)團結協(xié)作,互助前行(板書)
學生發(fā)言,說明團結協(xié)作在集體中的重要性。例子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提示:軍訓結束時的檢閱,方隊整齊、喊號有力,需要大家的合作;拔河比賽需要大家合作;班里的衛(wèi)生保持要靠大家協(xié)作;課堂秩序良好要靠大家協(xié)作;學習成績整體提高要靠大家的協(xié)作;學校的演講比賽,班里雖然只有一名選手,但他的獲勝也需要大家合力幫助,比如服裝、語氣、配樂等等。)
師:所以說,在這個大家庭中,每個人要力爭做到最好的同時,還要和其他人配合好,這樣我們的集體也才能做到最好。我們用愛構筑了自己的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們,因為有深深的愛,我們互相關心、互相鼓勵,我們的家所以溫馨、和諧、幸福,讓人羨慕。我們也希望同學們用愛創(chuàng)造出讓自己自豪、讓別人羨慕的班集體。
學生小結。
八、 聊反思
整堂課一直縈繞著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學生通過親身嘗試、參與、探究得出結論,培養(yǎng)了實踐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意識,促進了心理品質的不斷完善。然而。也有一些不太理想的地方,如讓學生自由分組,是為了充分發(fā)揮民主和團隊合作,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但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所以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積極性就不一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組的整體發(fā)揮。作為教師,自己是本堂課的設計者、參與者、引導者,更要發(fā)揮好指導和調控的作用。
說課稿 篇7
首先,我對本節(jié)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 教材分析(說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在全書和章節(jié)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數(shù)學教材第 冊第 章第 節(jié)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 基礎,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jié)內容是在 中,占據(jù) 的地位。以及為其他學科和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2. 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xié)作,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加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 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3.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jù):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上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jié)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 教學策略(說教法)
1. 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教學方法。基于本節(jié)課的特點: 應著重采用 的教學方法。
2.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jù):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fā)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xiàn)機會,培養(yǎng)其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fā)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啟發(fā)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3. 學情分析:(說學法)
(1) 學生特點分析: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高中階段是(查同中學生心發(fā)展情況)抓住學生特點,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
(2) 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知識 ,許多學生出現(xiàn)知識遺忘,所以
應全面系統(tǒng)的去講述;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障礙, 知識 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老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 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最后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4. 教學程序及設想:(1)由 引入: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肖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2)由實例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
(3)講解例題。在講例題時,不僅在于怎樣解,更在于為什么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guī)律進行概括,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
(4)能力訓練。課后練習使學生能鞏固羨慕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知識性的內容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shù)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變式延伸,進行重構,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lián),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7)板書
(8)布置作業(yè)。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
有所提高,
教學程序:
課堂結構:復習提問,導入講授課,課堂練習,鞏固新課,布置作業(yè)等五部分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懷念母親》是人教版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季羨林先生所寫。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將對兩位母親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的酣暢淋漓。最后,作者呼應作文開頭,說明為什么會有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文本的能力,能夠基本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但是《懷念母親》這篇文章作者的年代背景與學生的年代背景相差甚遠,學生缺乏深刻的現(xiàn)實體驗,對情感的領悟可能不夠深入。因此,在新課前,我以“走近季羨林”為題介紹季羨林的成長過程,給學生讀他的作品《賦得永久的悔》,為深入理解本文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會讀8個生字,會寫“真摯,避免,朦朧”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揣摩重點語句,從純真樸實的語言中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的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情感:體會作者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季羨林對兩個母親的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難點:能抓住關鍵詞、句、段和日記,體會季羨林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思。
五、說教學法
朗讀體驗法、小組探究法、圈點勾畫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我會用洽談(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母親,多么神圣的呼喚,多么圣潔的字眼,你們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自己的母親嗎?(可愛,美麗,勤勞)”我接著引導“是的,在我們心中,母親是最偉大的、至高無上的,著名作家季羨林的文章里,就酣暢淋漓地體現(xiàn)著對母親的敬意和愛慕”(引出課題)
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歷及作品《賦得永久的悔》,學生經過默讀,接著說“那么,本篇課文作者懷念的僅是生養(yǎng)他的母親嗎?讓我們走進《懷念母親》。”
(這樣的導入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又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語文教學的關鍵就是讓學生讀,并在讀中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采用……
在解決完生字詞后,再次讓學生通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學生經過通讀可以從文中得出(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愛慕)
這樣的設計能
(三)深入研讀,體驗情感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研讀是深入地和文本對話,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將采用談話法,向學生拋出第一個問題:“文中從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作者對親生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在此給學生3分鐘的思考時間,思考結束后,采用自主回答的方式,學生可能會找出一下句子進行回答“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引導學生練習練習上下文,感受作者從六歲離開母親到母親去世,作者有十多年的時間不在母親身邊,雖然中間有短暫的回歸,但畢竟時間短暫,沒有與母親促膝長談的機會,如今母親逝世,即使想報養(yǎng)育之恩,也永無機會了。
接下來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相關句子,并從“食不下咽、抱終天之恨”等詞語感受作者因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的心情。
語文教學中談到,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接著我繼續(xù)引發(fā)學生思考:“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十年如一日。后來,作者離開的祖國,到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留學,地域的距離能高割斷作者的懷念嗎?(相反這懷念又添了分量)”
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的懷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我繼續(xù)引發(fā)學生思考:“那么文中有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作者并沒有割斷對親生母親的懷念,有哪些地方又體現(xiàn)了對祖國母親的懷念”在此采用探究法,讓學生…….
(1)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的糊在人心頭。
(2)我想起自己長眠于故鄉(xiāng)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xiàn)在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引導學生從凄涼二字入手,進行想象說話:“想象季老為什么“凄涼就是幸福”的呢”
學生通過想象說話,深入體會到作者復雜的心情,“對祖國的熱愛和深深的思念”
最后全班齊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引導學生認識到兩個母親的身份不同,對母親的懷念卻永遠不變的,從而呼應文章開頭,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作者真摯的情感,并交流寫法特點
(四)拓展延伸,鞏固提高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此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設計的
你對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有什么話要說嗎。要求學生寫一寫(在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升華了情感)
(五)小結作業(yè)
編筐編縷,貴在收口,對于小結部分,我會用提問形式引導學生與我共同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提出一個小問題:“同學們,通過本課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進行簡短的回顧后,引導學生總結(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讓我體驗到學生的學習效果)
作業(yè):讀寫結合,季羨林先生獨在異國他鄉(xiāng),在凄冷的黑夜里,望著滿天的繁星,他會想些什么呢?
七、說板書設計
懷念母親
親生母親——悔恨
祖國母親——熱愛
說課稿 篇9
【說設計意圖】
游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模仿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天生就喜歡各種小動物,渴望與它們親近、游戲。我正是根據(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確定了本次活動。幼兒在妙趣橫生的游戲中,了解猴子愛模仿的特點,發(fā)展幼兒表演能力。
【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指導作用。根據(jù)大年齡特征及本班實際情況,我將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能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爺爺滑稽動作及表情,并能夠大膽用語言表達。
2、能表演故事中夸張、幽默的動作。
3、學會遇事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說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xiàn)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與游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猴子學樣》的課件、掛圖,《猴耍》《猴子學樣》的音樂。
(2)故事表演用的道具:四棵大樹,扁擔四根,草帽、猴子面具若干。
【說教學流程】
音樂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教師講述故事——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看掛圖講述并表演故事——教師與幼兒完整表演故事——幼兒分組表演故事——活動結束
我一開始用音樂《猴耍》導入,讓幼兒重點模仿猴子的一些滑稽表情動作引起幼兒興趣;教師采用故事中斷法,給幼兒思考的空間并重點讓幼兒知道遇事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之后讓幼兒完整欣賞故事,重點引導幼兒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爺爺?shù)幕鼊幼骷氨砬椋唤酉聛斫處熤鸱鍪緬靾D,重點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大膽用語言表達故事,并開始嘗試表演;教師簡短小結后與幼兒共同表演,提升幼兒表演的欲望;幼兒分組表演,人人參與活動;幼兒表演結束后,教師建議將此節(jié)目定為六一節(jié)目之一進行排練。
【說活動延伸】
我將在班內表演區(qū)投放道具進行表演,作為活動延伸。
對于本次活動,我簡單說以上幾點,當然整個活動下來,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及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精華】說課稿錦集9篇】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說課稿錦集5篇06-15
蘭亭集序說課稿錦集9篇05-22
蘭亭集序說課稿錦集五篇05-11
蘭亭集序說課稿錦集九篇04-14
【精華】蘭亭集序說課稿4篇06-04
【精華】蘭亭集序說課稿三篇06-02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06-13
蘭亭集序說課稿錦集十篇04-19
【精華】生日教案錦集9篇02-04
【精華】聘用合同錦集九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