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觀潮》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觀潮》說課稿(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潮》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觀潮》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組課文是圍繞“自然奇觀”的專題來寫,《觀潮》是這組課文的第一課,起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本文經過作者對潮的生動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更讓我們領略了自然的魅力,體會自然那種魔術般的神奇。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為了使學生經過閱讀感受錢塘潮之“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為了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并經過品味重點詞句、重點語段,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根據農村中年級學生的特點:知識內容廣泛了,很多事情都處于好奇,似懂非懂,開始有獨立性,自尊心逐漸增強,思想從單純走向復雜,開始有自己意向。根據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我認為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應該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感受自然的壯觀,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2、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3、有感情的課文內容課文,背誦課文地3、4自然段。
4、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等詞語。
為了完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要突出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這個重點,突破體會課文中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這個難點。
二、說教法。
四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識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因此,我采用創設情境法、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因此,我還將采用朗讀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是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我將讓學生采用自主探究法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我對農村學生的了解,我認為本課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講了什么,引導學習生字,并且學習第3、4自然段。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經過聯系上下文讀懂重點詞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受到美的熏陶,同時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由于時間關系,我著重談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意圖。
(一)質疑導入,激發興趣。
課一開始,我就提問:同學們,你們見過潮嗎?因為我們這里遠離大海,可能大部分學生沒有見過,所以我就以課件的方式播放錢塘江大潮的畫面,讓學生形象地感知。教師解說:我們剛才看到的就是錢塘江大潮,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想知道為什么嗎?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找出答案。
板書:觀潮(齊讀課題)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懸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問、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是啟發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有效途徑,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
中年級的課文篇幅比較長,如果讓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進行課前預習,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讓學生在課前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預習的基本內容是這樣的:
1、大聲朗讀課文,邊讀課文邊畫出本課的生字,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
2、遇到不認識或不懂的詞語,經過修竹語文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還不能解決的做個記號請教老師或同學。
3、思考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過渡語:昨天老師已經布置預習了,預習得怎么樣?老師來檢查檢查。
1、采用多媒體的形式出現本課的生字詞,以檢查的形式,指名學生讀一讀,當讀到“罩”時教師強調翹舌音讀到位,讀到“鼎、崩”時強調后鼻音讀到位。接著,讓學生齊讀鞏固字音。
2、讓學生說說那個生字記起來有困難,如“鼎”字,筆畫復雜,字不常見,我用字理來講,“鼎”是古代煮東西的鍋,上部裝東西的部分演變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變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來講的話學生很難理解。
3、讓學生經過開火車讀、賽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進行鞏固生字詞。這樣,多種形式的讀,既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過渡語:剛才同學們的生字掌握得太棒了,老師真高興!接著讓老師看看你們更棒的表現,好嗎?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
因為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
2、學生模仿老師朗讀的方法進行朗讀,要求讀出正確的節奏、停頓和速度。
3、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同時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聽,然后評一評同學讀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在這評價的過程中,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他們為了評價別人而主動學習,既掌握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習的能力。
4、教師及時肯定:“同學們讀得真不錯,接下來讓我們找找文中描寫得具體形象的句子,再來讀讀好不好?”作為一個教師,我們不要吝嗇自己贊美,賞識的語言,多給學生表揚,激勵。因為教師正確使用激勵語言,能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如“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想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的飛奔而來。”這些句子讓學生展示讀,教師再指導讀。
5、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
(教師隨機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
這樣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理清課文的脈絡,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中、潮來后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我們知道每個同學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課文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們匯報的過程就是一個充滿個性化的,體現他們自己從課文獲取知識的過程。
在這個環節,經過教師范讀、學生模仿讀、指名讀、自由讀、展示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四)品讀重點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這一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讓學生找出文中表示時間、地點、人物的詞語。
2、引導學生結合第一幅插圖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并說說“人山人海”說明了什么?
3、再讀:體會江面的特點和人們此時的心情。
(五)感情升華,拓展訓練。
想想假如你在場會是什么心情?
這樣一來,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六)指導書寫。
中年級的教學目標主要是:
1、獨立識寫課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
2、經過老師指導,能夠掌握難寫、易錯的字。所以,在這一課我就重點指導“蒙、薄、昂”這三個字,“蒙”中間的短橫不能丟,“薄”不能寫成左右結構,“昂”下半部分的左邊不能加點。
《觀潮》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觀潮》,課文結構清楚,層次分明,在文中,作者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是一篇指導學生習作的范文。“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記敘的就是一次觀潮的盛況,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編者將這篇課文選編在這里,一方面是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昂首東望,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沸騰,橫貫江面,齊頭并進,奔騰,漫天卷地,依舊,恢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邊想象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難點: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二,說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堂課的導入十分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激昂的語言聲情并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欲望。
步驟:師:同學們,北宋大詩人蘇東坡曾經在詩句中寫道:“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有哪位同學說說它的意思?
是啊,古代詩人王在晉也曾經在《望江臺》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的腳步去錢塘江觀潮。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知道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時間順序寫的,并按照這一順序正確地給文章劃分段落。
步驟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指名讀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糾正讀錯的字音。
2、說說讀懂了什么?
3、再讀課文,理清課文線索。
快速瀏覽或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先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這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板書:潮前。潮中。潮后)讓我們按照順序來學習這篇課文。
學習潮來前
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出示問題。
1、觀潮的時間是什么時候?地點呢?(八月十八。海寧鹽官)
2、等待觀潮的人數怎樣?心情又怎樣?(人多,心切)
指導學生朗讀。
3、為什么說錢塘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己回答,不完整的地方老師補充。
自古以來: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李白)
天下奇觀:錢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是與杭州灣的特殊地形分不開的。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即錢塘江口)叫杭州灣,那里外寬內窄,呈喇叭形,出海處寬達100公里,而往西逐漸收縮為20公里左右,最狹窄處海寧縣鹽官鎮附近,只有3公里寬。潮水涌來時,一路上越往西越受到兩岸地形的約束,只好涌積起來,潮頭越積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墻,向西推進。同時,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長江瀉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斷地帶到杭州灣來,在錢塘江口形成一個體積龐大、好像門坎一樣的“沙坎”。當潮水向錢塘江口內涌去時,被攔門沙坎擋住了潮頭,就形成了后浪推前浪、一浪疊一浪、洶涌澎湃、勢如千軍萬馬排山倒海的天下奇觀!
第二課時
(一)學習潮中部分(第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我讓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運用情境教學,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悟情,學生采用看、讀、思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里采用情景教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此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步驟:
潮來時的壯觀景象,課文中也有描寫,現在請你認真默讀課文3、4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寫具體的?可以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感受深的語句,還可以在旁邊做批注。
(學生邊默讀,邊畫批)
(2)全班交流,深入體會。
①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在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重點體會:人聲鼎沸
鼎:古代的大鍋。人聲鼎沸:人們激動地忘了自己,只顧大聲地叫,大聲地喊。師:怎么沸騰的,能表演一下嗎?
學生表演
當人們聽到悶雷滾動,等待終于有了收獲,沸騰了,當人們隔了一會兒,看到水天相接的一條白線時,就又一次地歡呼了。這一切,作者觀察得多么仔細啊!讓我們帶著觀潮人的情緒再來讀好這個句子。讀書只有把自己當成書中人物,才能入情入境。記住,你就是觀潮人。
學生再讀
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同學們,這時你們的心情怎么樣?讀到這兒,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對這么壯觀的潮水,你還有什么樣的心情?
師引入范仲淹的詩句,這真是“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啊!(在教學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為什么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議論交流,然后我結合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狀及時點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得到了解決。)
假如你是一個游人,看到此情此景,你會怎樣贊嘆?
教師:同學們,請閉上眼睛想:成千上萬的游人來到錢塘江觀潮,這觀潮的人山人海當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國人,有外國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國家的元首,有膽大的人,有膽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鄉下老奶奶,他們看到了這偉大的錢江潮,會發出怎樣的贊嘆?(教師隨機采訪學生)
(6)教師:是啊,不論是誰,當看到了錢江潮的壯觀景象后,無不發出贊嘆。請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課文之中再來讀一讀。
(二)回歸整體,理解全文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也與作者一起身臨其境地去觀了一次潮,錢塘江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那么壯麗,那么雄奇,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為什么作者會寫得這么生動、形象、逼真呢?回味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板書:按順序、抓特點)
(三)延伸
(1)、潮這么猛,可有一種人,弄潮兒三字,介紹。天邊出現一條玉帶,似銀練鎖江,若隱若現。這時,早已等候在江邊的數百名弄潮兒(游泳好手),見涌潮臨近時,騰身躍入江中,有的手持彩旗,有的撐開紅綠小傘,踏浪翻波,騰躍百變,千姿百態。在高高昂起的潮頭中,弄潮兒們爭先恐后,翻滾在波濤滾滾的激流中,從波谷躍到波峰,剛至另一個波谷,又躍上第二個波峰,猶如條條蛟龍在水中嬉水。錢塘江上還有一種弄潮兒,他們不是到涌潮的激流中去大顯身手,去表演自已的游泳技能,而是在滾滾的洶浪中去搶潮頭魚。這類弄潮兒們拿著長長的竹桿,上面系上個網兜,在涌潮來臨之際,他們舉起網兜,一邊撒腿在潮頭中飛奔,一邊頻頻回首,突然回身,把網兜向潮水里一抄,隨即便向岸邊斜奔,逃離潮頭,其間之驚險令人為之捏汗,換取的收獲當然很豐厚,這樣的弄潮兒現在還有之。
(2)、為此,宋朝詩人潘閬就寫下了不朽的詩句:“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板書
潮來前(平靜)人(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觀潮潮來時(浩浩蕩蕩)人(沸騰,人聲鼎沸)
潮來后(奔騰西去)人()
《觀潮》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主要描寫了被人們稱為天下奇觀的浙江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課文先寫了潮來前江面風平浪靜,人們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寫潮來時那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最后寫潮過后余波奔涌。文章語言優美,詞匯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觀潮》是語文第七冊第四組教材的一篇講讀課文,這一組教材都是作者細心觀察大自然的基礎上寫成的,表達了作者對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這一組教材的訓練重點是留心周圍的事物,因此,教學中,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也就是了解作者是怎樣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培養學生逐步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觀潮》一文,思路清晰,層次清楚,語言優美生動,是一篇進行熱愛大自然,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依據教學大綱、單元訓練重點、本課教材的特色,確定了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治美的情趣。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觀察錢塘江大潮的,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事物特點的觀察方法,注意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能理解天下奇觀、橫臥、水天相接、沸騰、橫貫、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在文中的意思,并從中選二至四個練習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爭取背下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有關潮來之時的描述,發展語言培養語感、陶治情趣。
2、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事物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說教法
1、抓契機,奔中心,激發興趣。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第一課時有一種新鮮感,抓住這一最佳時機,直奔課文最扣人心弦的部分--潮來時的雄偉壯觀的景象,有利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感,況且這一部分生字最少,可以隨課文解決。如先讓學生暢談看過中央電視臺的錢塘大潮直播節目后,有什么感受,在學生暢所欲言、興趣黯然的時候,引導學生直奔課文3、4自然段,學習潮來之時,感受大潮的雄壯磅礴,大大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2、播錄象,創情境,直觀感受。當學生暢談感受之后,播放錄像,讓學生再次聽聽聲音,看看畫面,再次感受一下那壯觀、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的情景,激發閱讀的興趣。在理解橫貫浪潮飛奔山崩地裂等精彩語句時,適時進行一些小鏡頭精彩回放,減少了瑣碎的分析,更好地幫助了理解。精讀課文后,放第2遍,讓學生邊看邊背誦,既促進記憶,又加深理解。同時也能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
3、重朗讀,促背誦,積累語言。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教學中,教師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語言的美,并積累語言。熟讀自然成誦,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記憶,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例如學習3、4自然段,讓學生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選擇自己認為喜歡的精彩的語句,練讀幾遍以后,讀給大家聽,要能讓別人受到感染,開展賽讀,看準讀得好。在學生自由選讀后,通過引讀理清觀潮順序,從中了解作者觀察與描述的順序,精讀后,配上錄像,練習背誦,將課文中的精彩語言積累起來。
4、設練習,重積累,運用詞語。在讀書理解課文之后,結合在我校閱讀活動課中開展的做讀書筆記讀書卡競賽活動,引導學生做讀書卡,摘錄下好詞佳句,積累語言。再激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在鞏固和加深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尋找積累。接著選擇其中的二三個詞語,練習說話,鼓勵能同時選用幾個好詞說一段話。為學生靈活準確運用本課學習的詞語,構建一個訓練場。
《觀潮》說課稿4
一、說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繼續,又是第四單元《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延續,同時還為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并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段。
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二、說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采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展想象,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四、說教程
1、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后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這里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后說說“觀”字各是什么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說。
(學生通過讀理解課文內容,因為每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在于老師的導,還在于學生的學。學生通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讓我們隨著錄像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看完后,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態形象的思維能力,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通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墻、白色戰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通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后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起,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后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考慮)。
學生想好后,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能力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觀潮》說課稿5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說目標]
依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說教學]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松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1、導入: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知道錢塘江大潮?見過嗎?
2、放錄像,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觀。
3、請學生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于學生理解詞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課文脈絡非常清楚,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順序,在此基礎上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系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并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見,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有同學說那情景像發生了海嘯,有同學說像發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動,有的同學感受到大潮涌動的速度。“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4、賞。再次展現大潮來時的雄壯的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大潮的氣勢。
5、再讀。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后,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欲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條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最后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大潮的雄壯,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五、結束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六、作業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說效果]
可以看到,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關于《觀潮》說課稿(精選5篇)】相關文章:
觀潮優秀說課稿08-30
《觀潮》說課稿課件08-22
《觀潮》說課稿件11-26
《觀潮》說課稿(15篇)12-16
觀潮說課稿15篇12-07
人教版上冊:《觀潮》說課稿12-17
觀潮說課稿15篇12-07
觀潮說課稿15篇12-07
觀潮教學設計說課稿11-03
古言《觀潮》說課稿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