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范文六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一、設計意圖
現在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都很不錯,由于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使他們不知道如何節約用錢,如何合理用錢。新《綱要》中指出:教學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要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我們通過"乘車"這一生活場景的模擬,使幼兒在擺擺、想想、算算中懂得如何節約用錢。公交車、三輪車、出租車是幼兒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每種車的線路不同、乘坐的人數不同,價格也不同,因此其中蘊涵著很大的教育價值,通過學習使幼兒能更好地理解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培養初步的理財意識。此活動適合在大班開展。
二、活動目標:
1、在操作游戲中復習鞏固10以內各數的加法。
2、培養幼兒初步的理財意識。
3、體驗游戲成功的快樂。
三、重點:通過操作、計算,比較坐什么車花錢最少,培養幼兒初步的理財意識。
難點:學習10以內各數的加法。
解決策略
:1、操作法:人手一份操作紙、十個硬幣。
2、媒體借助法:用幻燈片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
3、遞進累加法:由一人乘車到三人乘車,再到五人乘車,從一種交通工具到多種交通工具,涉及到不同的人,不同的車,不同的價格,層層遞進,層層累加。
四、活動準備:課件;操作紙、硬幣、鉛筆人手各一。
五、活動流程:
1、談話引題,激發興趣。
有個叫明明的小朋友想去蘭墅公園旅游,坐什么車去最便宜呢?請小朋友們來幫幫他吧!
(在"旅游"的游戲情境中學習數學,更增添了趣味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2、操作課件,介紹三種交通工具的價格。
(用課件再現幼兒的生活經驗,使幼兒牢記各種車輛的價格,為下面的操作活動奠定了基礎。)
3、第一次操作驗證:一個人乘車,哪種車最便宜?
(用擺硬幣的方法學習計算價格更符合大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剛剛萌芽的心理特點,通過比較使幼兒知道一個人去坐公交車花錢最少,只要2元。)
4、第二次操作驗證:三個人乘車,哪種車最便宜?
(1)、幼兒操作計算,
(2)、提問:你認為哪種車最便宜?為什么?
(通過幼兒的回答層層理解題意,從而知道三個人去打的最便宜。通過個別提問也提高了幼兒的分析綜合能力。)
5、第三次操作驗證:五人乘車,哪種車最便宜?
(1)、幼兒計算,學習連加。
(2)、提問:你認為五個人去坐什么車花錢最少?為什么?
(這是提高幼兒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使幼兒知道通過分散乘兩種車的方法更省錢。)
6、隨老師"開車"出活動室。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文章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艱難的困境中兩次撰寫明史巨著《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和毅力。理解全文我主要抓兩個關鍵的突破口:其一,《國榷》被偷為什么對談遷來說是“厄運”?其二,談遷是如何堅持他的信念?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緊扣“信念”一詞,以“信念”領銜,讓“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不斷躍然學生腦海,在讀悟、想象談遷經歷的千辛萬苦中,體會到信念支撐的力量。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簡單地介紹了談遷的志向以及他為寫成《國榷》付出的努力。第二部分2-3自然段,具體寫談遷在遭受到原稿被偷的厄運后,重新奮斗最終寫成《國榷》的事。這是文章的重點部分,充分地體現出了談遷的信念就是打不垮的信念,為下文揭示有關信念的道理打下了一個強有力的伏筆。最后一部分第4自然段,點明題旨,揭示信念的力量。
文章意在通過一個真實的事例向學生傳遞:信念能夠讓我們永遠心懷希望,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們成功。
二、說教學目標:
1.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
2、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了解列數據的寫作方法。
3.在理解、感悟中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關段落。
三、說教學重難點:
1、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了解列數據的寫作方法。
2.體會談遷在厄運到來時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會充滿希望。
四、說教法、學法、教學理念:
1.在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抓住重點詞句知道朗讀和感悟。
2.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理解課文提供良好的氛圍,為學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五、說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本課的導入,從讀題開始,接著我從“信念”如入手,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談遷的信念是“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這也是貫穿全文的主線,為下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圍繞“信念”體會談遷編寫國榷的艱辛。
這部分內容我以談話導入:信念是力量,信念是明燈,正是在信念的指引下,50是多歲的談遷終于寫完了國榷。引入第一小節的學習,這一小節中有一個重點句: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讓學生自讀感悟,這幾個數字在這里表現了什么,學生可以說一個數字,也可以幾個數字結合起來說。20多年,一萬多個日夜,記載了談遷辛勞的付出;6次修改是為了明史的翔實可信談遷十分嚴謹認真;50多歲說明年老志堅;500多萬字從數量上說明談遷巨大的工作量,真是一本巨著。最后通過朗讀加深對談遷的認識,認識談遷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這一小節中“為了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引導學生去比較“一點史料”和“一百多里路”,從而讓學生感悟談遷對歷史的責任感,以及談遷編寫國榷的不易。在通讀朗讀去感受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情感。
(三)體會談遷遭遇的厄運,了解在信念的指引下,談遷掙脫厄運
在聯系前文的基礎上,學生自讀感悟,從“20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是體弱多病的老人”這句話,抓住關鍵詞,學生體會到《國榷》被偷是極大的“厄運”,接著引讀“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讓學生感受談遷悲痛萬分的心情。我談話過渡,談遷并沒有被厄運打垮,他很快站了起來。出示句子“許多人以為……”,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自然會抓住“很快”、“回到”、“從頭撰寫”等詞語體會談遷并沒有被厄運打垮,體會談遷不屈不撓的精神。我抓住詞語“掙脫”,問學生能不能換成“擺脫”。讓學生體會談遷遭遇厄運所受的痛苦之深,談遷脫離厄運之艱難,進一步體會談遷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品質。我相機提出問題,“面對如此厄運,是什么支撐他很快站了起來?”讓學生體會談遷那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然后我再出示談遷所說那句話“吾手尚在,寧已乎”,通過指導朗讀,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信念”的力量。
(四)體會再寫《國榷》的艱辛,明確在“奮斗”中堅定“信念”
我通過這樣的導入語:“讓我們靜心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走進這位50多歲體弱多病的老人,去看看他如何從頭編寫這史書的。第三小節要讓學生抓住一些關鍵性的詞句進行理解,比如“四處尋訪”、“廣泛搜集”、“親自”、“終日奔波”等詞語,然學生體會談遷的艱辛。我抓住其中的一句“他一席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面對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我設置了想象寫話來加深學生對“信念”的理解:
1、北京的郊外,風沙漫天,談遷……;
2、夜深人靜,破陋的茅屋內一盞油燈依然亮著……;
3、花甲之年的談遷為了修改《國榷》累得病倒了……讓學生對談遷所付出的艱辛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然后再追問:談遷為了矢志不渝的信念,在努力,在抗爭,他要與什么抗爭呢?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讀到悟,到想象人物情景,逐步豐滿了人的形象。正是因為有在厄運中打不垮的.信念,談遷又經過幾年的奮斗,一部新的《國榷》誕生了。齊讀寫新《國榷》的句子。
此時再讓同學理解“名垂青史”這個詞語,談遷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名垂青史的只是談遷的名字嗎?學生自然會想到《國榷》,更會想到隱藏在其中的打不垮的信念,二次撰寫《國榷》所表現的堅不可摧、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五)學習最后一小節體會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迪,總結全文。
漫漫人生路,總會遇到一些崎嶇和坎坷。我希望學生能牢記這個故事給我們啟迪,在面對挫折與苦難時,有著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最后在朗讀(最后一節)聲中,在對人生的感悟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 、教材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p63。
2 、教材及一般學情簡析:
筆算乘法是本單元的第二個內容,也是本單元的重點。分為不進位和進位兩個層次。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和兩個練習,分四課時進行教學。本課是教學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并安排了8個做一做的練習,讓學生在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鞏固的練習。
教材通過到書店購書的實際生活情境,讓學生列出算式,嘗試解答。“小剛”的方法蘊含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將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為一個兩位數乘整十數和一個兩位數乘一位數兩個算式,再把它們的積相加,同時也是豎式計算的基礎。“小紅”的方法是豎式計算,實際上是將“小剛”的方法簡寫(三個豎式合為一個豎式),也是本課的核心。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計算上本身并沒有困難。主要是解決乘的順序和第二個積的書寫位置的問題,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筆算的方法。其關鍵是要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所得的積的末位要與因數的十位對齊,理解和掌握豎式的書寫方法。對于小學三年級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他們的形象思維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要注重數學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尊重知識的邏輯基礎和學生的現實基礎,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決筆算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探討計算的方法。
3 、教學目標
據此,我為本課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和優化策略。
(2)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3)通過學生活動,體驗數學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所以,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并會正確進行計算。難點是建立算理的正確表象,理解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所得的積的末位要與因數的十位對齊。關鍵在于能否為學生營造好恰當的生活情境與探究氛圍,使學生活起來,動起來。
我確立以上目標的主要基于以下兩點考慮:
1、《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本節課教學中要創設良好的探究氛圍,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2 、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學習者能否主動建構并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取決于能否激發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感性材料,所以本課不僅應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結構,而且要縱向考慮新舊知識及方法的溝通聯系。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教學活動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為此整一節課,我是循著“引導----探究----鞏固----評價”的路徑讓學生觀察現象、探究方法、應用知識、交流評價,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以數學的視角去觀察、以數學的思維去探究、以數學的方式去應用、以數學的語言去評價。在繁瑣與簡約、感性與理性、數學與生活交織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越來越開闊、越來越敏銳。
三、說教學程序:
為體現以上的設計理念和構建探索性學習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我是這樣來實施教學的:
1、情景導入:
課件創設:新年將至,小軍想買些禮物和卡片送給好朋友。他到新華書店買了1套12本的格林童話,每本24元;買了23張卡片,每張卡片13元。
提問:根據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樣求呢?
預設:(1)買格林童話花去多少錢?24×12
(2)買卡片花去了多少錢?23×13
(3)一共花去了多少錢?
(到新華書店去購買禮物這個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通過對信息的選擇、處理、整合,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
2、算法探究:
(1)估算:24×12 23×13
(2)自主探索算法。
(3)小組交流。
(4)全班匯報:誰愿意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你的計算方法?
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板示)
①連加法:24+24+…+24=288(元)(12個24相加)
②拆數法:24×2=48、24×10=240、240+48=288(元)
20×12=240 4×12=48 240+48=288(元)
③連乘法:24×2×6=288(元) 24×6×2=288(元)
24×3×4=288(元) 24×4×3=288(元)
12×4×6=288(元) 12×6×4=288(元)
④豎式法:
2 4
× 1 2
————————
4 8
2 4
————————
2 8 8
這里可讓學生結合24×2=48、24×10=240、240+48=288說出豎式計算的原理,在這里是這樣引導的:這個48怎么來的?這個1×24相當于什么相乘,所以這個乘出來的積末位4要寫在什么位上?為什么把這個0和“+”空著,可以寫嗎?(讓多個學生對著豎式說說)
同時課件演示乘的過程:
2 4
× 1 2
————————
4 8
2 4
————————
2 8 8
(5)算法優化:這幾種計算方法你最欣賞哪一種?
(6)嘗試練習:下面就用你最欣賞的方法來計算23×13。
學生都會用拆數法或豎式法計算,探討:為什么不用連加與連乘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在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豎式計算適用的范圍更廣。
(當學生產生探索欲望和興趣之后,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內驅動力,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估計、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在討論中欣賞和理解,在類比中優化,從中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并且注重學生在建立正確算理表象過程中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和溝通。教師只是引導、參與學習,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生動場景:知識由學生去建構,問題由學生去發現,共性由學生去歸納。)
3、應用提高:
(1)選擇合理方法計算:
33×31 25×12
(這是兩道基本練習題,首先是檢查學生對筆算算理的理解情況,其次是培養學生合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如25×12= 25×4×3。因為筆算僅僅是一種技能和方法,而計算的品質和靈活選擇合理的算法在某種角度上可能更重要。在教學之前我們要有意識的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來體會筆算方法的普遍性,但是當學生掌握了這種技能以后,又要在另外的一種層面上來思考我們的教學價值,就是讓學生要具有一種良好的計算品質,能夠根據具體的題目靈活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包括估算)。這可能也是一種優化吧。)
(2)解決問題:
① □ □
×□ 3
——————
□ 9
2 6
——————
□ □ □
(進一步深化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算理,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②三(1)班有24位同學在跳繩達標訓練中,都跳了121下,他們一共跳了多少下?
(延伸拓展,適時遷移,創設多位數乘多位數的不進位筆算乘法的素材,引導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
(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知道遇到問題試著運用數學方法去探索問題和解決的途徑,以逐步形成獨立探索的習慣和大膽探索的精神。)
4、交流評價: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獲、感想,你的表現如何,并且把你的收獲和感想告訴大家。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了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發展,再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獲轉化成為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為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機制。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但是課堂又是動態的,變化的,有時課堂教學生成和預設是一致的;但有時兩者是有差異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面對后面一種情況,教師該怎么辦?我想作為教師能夠做到的是:在課前精心的設計教學預案;在課上靈活地處理生成資源。只要我們教師的心中有學生、有目標、有策略,將會彰顯課堂教學的無窮魅力!
說課稿 篇4
我今天要說的是《體育與健康》(水平四)籃球運球和跳繩拓展練習的教學。本次課的主要內容是運球基本技術和跳繩的拓展練習。下面我把本次課的設計思路、教材特點、教學程序、學生分析、教法選擇等方面做一下簡要介紹:
一、設計思路
根據本學期教學計劃,本次課確定要完成主要任務有:1、運球技術動作的學習;2、通過此次課的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籃球和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3、通過跳繩練習增加學生的鍛煉手段和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合作精神。因此,針對本班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完成動作的能力,結合《體育與健康》水平四的目標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為:
(1)、認知目標:學生能意識到運球的重要性;會進行運球游戲和競賽;在課的過程中積極進行觀察并能完成各項練習內容;
(2)、技能目標:鞏固運球技術;70%以上的同學能掌握運球基本動作和跳繩的拓展練習,90%的同學能在活動中完成相關的鍛煉內容;學生自主練習的能力增強;
(3)、情感目標:積極思考探究;敢于表現自我;與同伴合作愉快;對體育健身產生一定的興趣,愿意與老師進行交流。
二、教材特點
本次課的教材是籃球的運球與跳繩的拓展練習,運球是籃球運動中主要的基本技術。運球是全隊進攻的基本保障,是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其他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所以要引導學生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因此,本課重點解決學生運球技術學習的問題。為以后的教學競賽打好基礎。跳繩的拓展練習重在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習慣,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本次課的學習要點與重難點是:
1、運球的技術動作
動作要點:運球時手腕要放松,向下擠壓動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動作;運球是應該抬頭,時刻觀察場上情況。難點:運球的正確手型和運球姿勢。
2、跳繩的拓展練習
重點:學生觀察圖紙提示進行探究式學習
難點:上下肢協調配合和創新練習
三、教學程序
因為籃球的教學技術含量較高,教起來比較單調枯燥,所以本次課嘗試在內容選擇安排上進行創新(安排了4個 環節內容),首先側重于營造能吸引學生喜歡籃球的氛圍,安排了學生學習籃球操,在比較輕松的活動中導入課,目的在于激發學習興趣;其次設計了 “搶西瓜”小游戲,目的在于營造輕松氛圍,為學生創設自主練習的空間;第三是引導學生自我總結技術進行提升階段,引導學生結合問題進行思考(如“為什么要學習運球?運球動作要領有那些?等問題),這個環節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第四是指導學生進行運球過障礙練習;設置了運球游戲,激發學生的運動參與熱情。在跳繩的練習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先對學生分組,然后讓學生觀看圖紙,各組自定練習內容和目標。老師進行巡回指導。最后由各組學生表演練習成果。
四、學生學法及場地器材的分析
學生學習方法主要以模仿學習、觀察法、合作練習以及探究學習法為主。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高,有一部分學生基礎較好,為避免學生對運球練習產生枯燥感。要求學生帶問題練習,在練習中找問題。鼓勵學生主動嘗試其他難度動作。跳繩練習要求學生能去模仿和研究多樣的跳法,用合作學習法和探究法提高自身運動技能。場地安排為兩個籃球場。主要器材為籃球、各類跳繩和技術圖紙。
五、教學方法
針對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遵循“從學生的發展出發,構建互動的課堂”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激趣教學法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課的導入階段中首先向學生展示了現在學生最感興趣、最熟悉的NBA、CBA的 籃球明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讓學生明白成為籃球明星的夢想需要通過艱苦努力才能實現的。其次引入了籃球操的練習,引導學生去感受籃球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通過籃球操來讓學生感受這節課的與眾不同。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目的在于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寬松的課堂氛圍。
2、游戲教學法
在本課的教材運球的學習中使用“游戲教學法”——即“搶西瓜”、“運西瓜”。游戲的內容就是本次課重要學習內容——運球。此教學方法運用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運球的要領。
3、自主教學法
本次課想借助形象直觀的展板來提高學生對跳繩的認識,幫助學生完成課堂的練習。展板上介紹了多種跳繩練習的示意圖在教學中安排了學生看圖練習環節。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看圖和練習過程,及時地給于幫助,有意邀請部分學生們上前亮相。這種教學方法能給學生自主活動和相象的空間;為學生創建展示風采的平臺;這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啟發示范教學法
學生在看圖練習的過程中有了對跳繩運動新的體會,對于練習過程中需要注意把握的事項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試著讓學生自己來說說各種跳法的要領,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評價,然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這種教學方法對幫助學生建立較好的正確動作概念有好處,同時也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5、團隊(合作)教學法
準備在跳繩的拓展練習中運用團隊(合作)教學法。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新的跳繩技術動作和游戲。這種教學方法有一個突出的特點:能幫助學生形成強烈的集體意識。通過組織小團隊練習或分組比賽,一方面可互相促進技能的提高;一方面提高課堂教學的運動密度;一方面能促進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
六、課堂程序
1、集合整隊——指導體育委員集合隊伍;進行課堂常規教育。(約2分鐘)
2、激趣導入階段——引入“籃球操”進行準備活動;學習原地運球——“搶西瓜”。(約5分鐘)
3、行進間運球階段——鼓勵學生大膽自主練習。(約5分鐘)
4、分組競賽游戲——進行競賽游戲安排;結合教學要求進行點評。(約10分鐘)
5、啟發指導練習階段——教師關注學生練習過程,引導學生來當“小老師”說說跳繩新跳法的動作要領;教師適時進行評價、歸納、總結。(約15分鐘)
6、結束階段——帶領學生進行放松練習;課堂總結;整理器材。(約3分鐘)
本次課我之所以選擇這樣教材內容、教法及設計程序,主要來自教學中的體會。有不少學生對籃球的興趣濃厚,但是他們往往不愿在球性及基本功上下功夫,最好一到球場馬上比賽或投籃練習。忽視籃球基本功的學習,學生就學得不扎實,技術提高慢、不規范。平時的自我鍛煉手段少,內容單一。另外也想嘗試在教學營造一個相對更自由寬松的環境;希望能通過讓學生看展板、自主練習及分組競賽游戲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相關運動技能。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聯系
省編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學語文教材第一、二冊對記敘文作了詳盡介紹,通過一、二冊學習學生對記敘文有一定掌握,有必要讓學生深入學習記敘文的其他樣式。散文作為必須掌握的重要記敘文樣式,第三冊開始安排散文學習單元,如這一課所在的第六單元散文中的記敘和描寫。對初中學生來說,這一課將是第一篇真正當作散文分析的課文,學習這一課會有一定難度,這一課給學生印象好壞必將影響到以后學生對散文學習的興趣,因此有必要對這一課進行適當的處理,培養學生學習散文的興趣。
散文在體裁上屬于記敘文,對學生而言這一課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指學生對記敘文的中心、順序、詳略已有初步的了解。陌生是指散文這種記敘文樣式是第一次學習,對散文特點、包含意蘊、寫作技法較生疏。故而課文處理上應該多啟發學生將記敘文的學法遷移到散文上來。
2、教學內容
本課共包括兩篇文章,《小院》和《小鎮》,共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小院》,第二課時學習《小鎮》以及兩文的比較。這是第一課時,主要學習《小院》。
3、教學目的
①掌握星羅棋布、招徠、醇厚、笑靨、馥郁、突兀等詞的音義,并會運用。
②了解散文一般特點,初步學會分析散文中記敘和描寫的特點及其作用。
③感受改革開放給祖國帶來的可喜變化及新時期和諧、溫馨美好的人際關系。
4、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散文是記敘文樣式中重要的一種,其主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文章結構自由,從頭到尾貫穿作者的情感于片段的記敘和描寫中,散文中記敘和描寫的分析理解決定了你對文章的掌握與否。因此這一課的難重點是通過對散文中記敘和描寫地分析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要突破難、重點其關鍵是仔細體味散文形式的自由,內在意蘊獨一,和語言的生動形象性。
二、教學方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首先采用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啟發疑問:文中作者醉在哪里?最后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啟發學生理解本文的文眼醉。
2、采用投影、錄音等電教手段,豐富了教學手段,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3、采用卡片教學法學習字詞,引導學生學會做字詞積累卡片。
三、學法指導
1、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語言欣賞能力,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掌握生字詞,課堂中通過朗讀進一步鞏固。
2、對于散文重要的是讓學生把握它的神,散的結構如果讓學生像無頭蒼蠅樣亂竄,且過必然不理想。所以這一篇文章讓學生通過找文眼的方法,把握全文的神,整體在神這根線下串聯行文。通過本文學習,使學生把握這種學散文的最基本方法,并初步能遷移到課外。
四、教學程序
(一)教學準備
布置預習《小院》,掃除生字詞障礙,思考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預習,對課文有一個初步了解,解決字詞關,帶著學生自己對課文的了解和疑問,進入課堂學習,將對課堂效果起到較大影響,符合教育學上的主動學習原則和學問質疑的學習方法。
(二)導入新課
好的景色給人以美的享受,這一節課我們將隨著作者陽關一起進入五臺山下這普通的農家旅舍,去體驗翠綠擁抱中普通小院,給我們帶來的清新、自然、溫馨、熱誠。板書課題作者:《小院》陽關
設計意圖:導語設計成情景式,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設定的情景,讓學生入景,由景入情,引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與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進入積極地學習狀態。
(三)預習檢查
學生分組朗讀課文,一二大組朗讀(2-4自然段),三四大組朗讀(5-8段),全班齊讀第1、9自然段,教師隨機指點學生有關本課的字詞音義,出示卡片提問解答。需要注意的幾個字詞重點提示:星羅棋布、招徠、醇厚、笑靨、馥郁、突兀等。
設計意圖:這一步朗讀有兩個目的,一是為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落實教學目標中的字詞教學要求,掃除字詞障礙。二是引導學生初步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為后面文章意蘊理解分析打下基礎。卡片解答有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符合初二學生應側重于基礎知識的積累原則。
(四)分析課文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內容,用文中的詞語試給這篇文章加一個副標題:
的小院。
從給這篇文章加一個副標題這一問,正式進入本文學習的主體部分。學生填副標題的答案可能會有多種,教師要針對學生回答,逐步引導學生到花映香熏的小院上來。花映香熏的小院到底有多大?明確:小,們被擠到西南角。出示幻燈,小院之門和小院之老主人夫婦。板書:花映香熏的小院。
設計意圖:錄音的示范,往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加專注閱讀課文,特別是這樣一片美文。由于散文的形式上很散,學生容易在學習時不知所云,故而設計上根據散文特點,放開形式,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理解文章的整體印象。的小院這一設計較好的起到整體感知效果,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2、齊讀最后一段,思考在這花映香熏的小院人家,作者不禁油然而生怎么感受?明確:醉意,這便是本文文眼,即解釋文章中心的關鍵所在。板書:醉在,與上文花映香熏的小院相聯。
設計意圖:給文章加一個副標題,起到了整體感知課文的效果,啟發學生理解作者的感受是為了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文言醉,本課課堂將以醉為線索,逐步引導學生進入小院。從另一個角度講這樣設計是為了由簡單的問題慢慢導出本深層次的內容,符合由淺入深的認識規律。
3、那么作者是怎樣一步一步醉在這花映香熏的小院呢?文中那些句段可以看出來呢?
⑴、課文1-4自然段寫了我傍晚投宿臺懷鎮普通的農家旅舍,寫我醉在農家小院的信賴。小大嫂給我的印象是值得信賴。(亮亮的眼神,甜甜的笑靨)老夫婦給我的感覺是如在自己家(同樣的笑)。此時,我雖是初到小院,卻已有一點點得醉意,可以說我一醉在這小院人家的信賴,在這小院可以無拘無束的像在自己家里一樣。齊讀這一段,體會濃濃的鄉情,值得信賴的醉意。板書:醉在信賴。
設計意圖:根據認識論原理,人的認識是一步一步深入的,所以我們教學中也要符合作者的逐步認識的過程。小院給作者第一感覺就不錯,文中用了信賴這詞,在作者敘述我們可以感受濃濃的鄉情,教師的任務便是引導學生發現這濃濃的鄉情。
⑵、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思考這一段描寫了我醉哪里呢?
醉在清晨小院之清新空氣。
清晨的小院空氣格外清純,花香馥郁,讓人神清氣爽,讓我們大家也一起來體會著清晨的清新:閉眼,清新的空氣中飄來陣陣馥郁的花香,令人精神一振,不覺得令人醉了。開眼眼前竟是滿院的鮮花,排行整齊,錯落有致,勃勃生機。在仔細一看花盆,原來都是由游客拋棄得的廢物整治而成,別有一番雅趣。我們可看出小院主人的精神也如這滿院清新香氣,令人贊嘆。出示幻燈:五臺山清晨。板書:醉在清新空氣。
設計意圖:古人一向提倡即景入情,今人也認為設置合理的情景,引導學生深入其中,如身臨其境,其教育效果將是不可言喻的。《小院》中這一段清晨景物的描寫很生動、很有情趣,值得品嘗,所以我采用的設置情景的方法,讓學生在意識上進入校園,體會小院之美。當然真正最好的方法是帶領學生進入這樣的小院人家,教學很難實現,只要退其次而求之。
⑶、我正在欣賞著小院花景的時候,小院主人小大嫂在做什么?她對年輕人碰破玻璃持何態度?從課文6-7自然段可以看出小大嫂怎么樣的品質?
明確答案:深夜燒茶,早起大掃,沒有怨言,理解他人,反映了她勤勞、善良和寬容、理解他人的品質。人與人之間的寬容與理解,如同世外桃源般純樸善良,令作者深為陶醉,多么溫馨,多么和諧。我醉在小院人家的寬容與理解,滿屋的溫馨之情。板書:醉在寬容與理解。
設計意圖:最珍貴的不外乎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溫馨,所以讓學生體會這種溫馨至為重要。課文寫作上符合了由景及人的寫法,滿院花香令人油然而生醉意,小院主人的寬容與理解更令人發醉,教學上我側重由景及人,側重上下文的聯系,引導學生明白景美而人更美,為下文的情景交融升華打下基礎。
⑷、課文8自然段我醉在哪里?
明確:醉在黛螺頂美景,醉在小院之景,更醉在小院人所蘊含的品性情懷。
深情齊讀這一段。正當我人景共醉的時候,抬眼望黛螺頂景色宜人,回望小院綠瑩瑩、藍汪汪,此時我達到了情景人共醉的境界。黛螺頂,小山形如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故山頂寺宇名為大螺頂,又稱黛螺頂,為五臺山著名景點,出示幻燈:氣沖黛螺頂。再一次飽含深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情景人共醉的境界。板書:醉在眼前美景。
設計意圖:語文教育學原理認為教育者應該積極調動學生的各官能參與課堂學習,其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朗讀,朗讀有助于體會語言的優美和含義的深刻。此處作者情感上是達到情景人共醉的境界,有感情的朗讀對學生獲得這種境界體驗會較大的幫助。
3、所以我們說作者是醉在花映香熏的小院,醉在的小院的人與人之間溫馨。講到這里老師也不覺油然而生醉意了。板書:醉在其中。
(五)課堂小結
《小院》作者敘述了自己傍晚投宿普通農家旅社,深深的沉醉在花映香熏的小院,醉在初到小院的信賴,醉在小院清晨清新的空氣,醉在小大嫂的寬容與理解,醉在眼前的美景,醉在其中,贊頌了改革開放后山區小院的濃濃鄉情和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和諧。
設計意圖:本部分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本課教學內容,達到加深印象,鞏固知識的作用,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中心。
(六)課后作業
1、課外學習材料《小院小記》。
2、細讀課文,再一次體會小院濃郁的溫馨醉意,抄寫課文重要詞語。
3、預習《小鎮》
設計意圖:知識學習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運用,為了遷移到課外,這符合教育學中舉一反三的原則,故而我安排一篇也寫小院的課外散文供學生自學,以鞏固課堂所學。細讀課文抄寫詞語則既鞏固了課文知識,又培養的書面表達能力。預習《小鎮》是為下一課時打下基礎。
五、課后說明
板書是隨著課堂進行而逐步添加的。課件過于粗糙,有待提高。教學過程是瞬息萬變的,有死的教材、死的教案,沒有死的教法,具體課堂操作要隨機應變,其結果不是這一說課稿所能預料的。
茶山中學黃朝亮
附板書
小院
陽關
醉在花映香熏的小院
一醉信賴
二醉清新空氣
三醉寬容理解
四醉眼前美景
附課外補充材料:
小院小記
出了家門向西走,就能看見鳥棚,鳥兒在棚里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唧唧喳喳地叫個不停,扇著翅膀,那傲氣的樣子蠻可愛的。
仔細看,有的鳥兒渾身綠油油的,像一片綠葉;有的鳥兒呈深藍色;有的鳥兒雪白,雪白的顯得那么圣潔,你看那只小鳥偎依在母鳥的懷里多么的幸福。
再向前走就是水池了,藍藍的水面上白鵝和鴨子在漫游著,龍槐、蒲葵、松柏和國王葉環繞著水池,美麗極了。
潔白的鴿子在天空中成群結隊自由自在飛翔著。峰回路轉,池的左側是一個花圃,里面有各色的花,玫瑰、芍藥、百合、丁香,還真是春和景明。
池的右側便是辦公樓了,雪白的外衣在陽光下格外亮麗。
暮色降臨,小院顯得十分寧靜,漫步在小院里,像是進入了童話世界,悄悄地你還可能聽見花兒在開選美大會,不知道是嬌滴滴的玫瑰當選了,還是高雅不俗的百合成冠了
小院很美,小院是花的天下;小院很靜,小院是工作的好場所;小院很小,但在這里仍可以看見美麗的花、和平的鴿子、自由的小鳥,還有兢兢業業工作的人們。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認識圖形》是本冊教材第六單元的起始課。在教學中,為了使數學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我運用了課件演示與實物感知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兒童對形狀的知覺是通過視覺、觸覺、運動覺協同運動的,這有利于增進他們對所處環境的認識,為將來學習幾何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實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關于形狀,他們已經有了較多的的感知經驗,只是這些經驗太感性,需要進一步抽象化,形成簡單的幾何概念,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將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這是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這是數學思考方面的目標);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這是情感與態度方面的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是: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學生應采用這樣的學法:
一、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仔細觀察,更要多動手操作;
二、和其他同學一起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三、將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學以致用。
在活動中讓孩子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發展了思維。一年級孩子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時間不長。而數學知識一般較抽象,生硬。因此整堂課我設計了活動,如摸一摸、認一認、猜一猜、擺一擺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感悟。縱觀本節課的教學,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資源,讓學生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突出了實物感知,動手操作等活動,通過適時的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好奇、質疑、討論、整理的學習情景中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積極有效的評價手段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精選】說課稿范文六篇】相關文章:
《離騷》說課稿范文(精選5篇)03-16
《木蘭詩》說課稿范文(精選3篇)12-06
老舍《貓》說課稿范文(精選5篇)07-07
《冰花》說課稿范文01-15
《離騷》說課稿范文12-09
精選高二英語說課稿范文5篇02-18
《雨巷》優秀說課稿范文(精選3篇)12-05
《題西林壁》說課稿范文(精選4篇)12-08
《琵琶行》說課稿范文(精選3篇)07-15
《贈汪倫》說課稿范文(精選5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