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說課稿

時間:2021-04-07 12:03:39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說課稿匯編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說課稿匯編7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建筑設備工程》其中之《水封作用及破壞原因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程和本節課的相關情況進行介紹:

  一、本課程情況

  1、課程設置----課程設計的理念

  本課程是非設備專業的一門必不可少的職業技術課程。首先,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建筑設備各系統的基本知識,掌握設備施工圖的識讀方法,對于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綜合應用能力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了解建筑設備技術的發展動態,為今后職業崗位的遷移打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課程設計的理念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要求。”

  2、課程內容

  根據對施工崗位工作過程和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確定所需崗位能力和素質要求。會同企業人員和教育專家,參考職業資格標準,制定了更加適合能力培養目標的教學大綱。根據大綱要求進行教學內容設計,課程內容的制定側重于土建施工與設備各工種協調問題,把課程分為5個模塊。

  3、教學實施

  本課程在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上,遵循學生職業理論培養的基本規律,定位于實踐活動,理論作為實踐的輔助,以夠用為度。教學手段上引入多媒體教學,課件中用動畫或實物來演示原理或系統。教

  學環節設計成任務教學法,讓學生融入教學活動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學效果和信息獲得量都得到了提高。每一個學習模塊完成后,帶領學生具有針對性的進行實地參觀學習,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力求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掌握職業崗位急需的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

  4、教學資源

  本課程所選用教材為高職高專土建類專業規劃教材,配用完善的教學文件。為提高教學效果,我們還配備了圖紙庫、行業標準資料庫、圖片庫和仿真動畫庫等一系列數字化教輔資源。同時還配備有建筑設備實訓室和審圖室,為學生的實踐實訓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的建設也在不斷加強。

  5、教學效果

  經過全課程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教學效果得到很大提高,較出色的完成了對學生專業知識能力和職業關鍵能力的培養目標,受到同行、督導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6、教學特色

  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建筑設備工程課程形成了“雙心”的教學特色。

  1、以實踐為核心,從工作中學習專業知識

  本課程強調在工作中學習,改革了過去《建筑設備工程》脫離工程實際,一講理論,二講設計,學生學的滿頭霧水,到了工地才對所學知識恍然大悟,學生頂崗工作能力較差。本課程的采用了工學結合的設計理念,打破了傳統的基礎課、理論課、實踐課的界限,強調在干中學,

  在學中干,突出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專業課程的配合協調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的零距離上崗。

  2、以工程應用為軸心,導入工程的習題訓練

  本課程對課后習題訓練形式進行了改革,跳出原有學習模式中文字敘述概念問答題框架,參照國家注冊師的考試訓練方式,以工程應用為軸心,每個章節按照實際工程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管材、設備的應用以及系統的安裝要求等等建立相應的習題庫,以訓練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礎理論的綜合應用能力。

  7、改革思路

  該課程改革的主體思路和目標就是進行和完善課程建設,努力爭創校級精品課程和省級精品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具體細化工作任務,完成由模塊教學向情境教學的徹底轉化,更適應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充實教學資源,加強與企業的交流合作,強化實訓教學,突出工學結合。

  二、本節課情況

  1、教材分析

  本次課的內容節選自模塊一建筑給排水。學生通過建筑制圖課程的學習,具備了一定建筑給排水施工圖識讀的能力。本節主要通過學習建筑排水管道中水氣流動的物理現象,解決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相關問題,是建筑給水排水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

  2、學情分析

  本課程的授課對象為大二學生,具備一定的識圖能力,無理論基礎,思維活躍,喜歡動手,對理論課學習興趣不足。但知識是在興趣

  的驅動下,積極思考和長期積累才能掌握的,這樣認知的天平發生了傾斜。因此我認為教學的關鍵就是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增強理論的直觀性,增加動手環節。

  3、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特點和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專業能力目標:理解水封破壞的原因,掌握解決方法

  學習能力目標: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社會能力目標:通過小組討論,培養認真細致、團結協作的工作態度

  4、教學方法

  整個教學過程采用多媒體教學,配合任務驅動教學法,小組討論法和情境教學法,強調理論知識的應用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5、教學過程

  我們以解決衛生間管道臭氣進入室內為目的,整合、序化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職業能力的培養。

  其教學過程分為四步:

  1、提出問題——創設一個生活問題場景

  有時特別是陰天,臭氣會通過衛生間的排水管道中進入室內,為什么?

  2、分析問題——尋找原因

  學生先分組討論,提出看法,隨后老師帶領學生對管道中的水氣流的物理現象進行分析,提出水封作用及產生水封破壞的原因。

  3、解決問題——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節課的教材選自教科版的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食物》單元中的第5課。它是繼上一課“食物變化”之后從另一個角度探究食物的變化。本課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十分典型的“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教材的編排思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觀察發霉的面包,是引領學生們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食物。第二部分:面包發霉的條件。通過觀察,讓學生猜想面包發霉的條件。(書本上的第二、三兩個問題有一定難度,我將它們改成了“你是怎么知道的?”)第三部分:哪一塊面包容易發霉,尋找面包發老霉的原因。(在面包上放些霉菌的環節,我把它刪除了,因為可能會引起學生的誤會,認為霉菌放得多會長得快一點,霉菌放得少會長得慢一點,對霉菌生長條件,引起誤解。)

  2、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①通過對霉菌的培養可以進行霉菌生活條件的研究活動;

  ②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假設,并設計實驗,研究霉菌的生長與環境的關系;

  情感態度目標:

  ①通過對霉菌的觀察,拓寬觀察周圍世界的視野,保護并發展對事物的好奇心。

  ②在對霉菌生長的實踐活動中,鍛煉長周期實驗的意志品質。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觀察發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發霉的條件。

  難點:觀察霉菌的生長情況。

  二、說教學對象

  四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強,對實驗很感興趣,他們還有一些生活經驗,對于食物的變化有一定的聯想。在以往的實驗中,他們還積累了一些探究的思維方法。

  三、說教學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法確定為:

  教法:本課主要采用“探究-研討”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對霉菌進行觀察、研討、猜測、驗證,以進一步尋找霉菌生長的原因。從而讓學生學到探究科學規律的本領。為了能使本課的教學目標得以落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還同時綜合運用了發現法、討論法、實驗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

  學法:本課主要采用觀察法、探究實驗法、小組合作等多種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通過學習對霉菌的生長有初步認識,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能獨立進行探究實驗,能充分發揮手、腦、眼的功能,從而獲取新知識,培養技能技巧。

  四、說教學程序

  我的教學設計是以“探究、開放、自主、合作”為基本指導思想的。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的說明。

  1.導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2.探究過程

  (1)觀察發霉的面包

  (2)面包發霉的條件

  (3)哪一塊面包的上的霉菌生長得快?

  ①設計實驗方案。

  ②選擇實驗條件

  ③分組準備對比實驗

  (4)后續觀察活動:

  根據你的實驗方法,注意每天觀察記錄兩塊面包上霉菌的生長情況,認真填寫實驗記錄單,下一次上課時帶上你的觀察研究成果。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潘放容將要給大家獻上的是《比尾巴》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準備、 方法滲透、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三問三答的對話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全文讀起來瑯瑯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以及本篇課文的特點,我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車”字,認識一種新的筆畫“撇折”,認識兩個偏旁“八”字頭和“鳥”字旁。

  2、 能正確讀文。

  3、逐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重難點確定為:識字、寫字。

  二、教學準備

  針對一年級小朋友喜歡小動物,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愛玩愛動的特點,我們搜集了文中的動物圖片結合闖關的游戲制作成了課件。為了突破重難點,我們準備了詞語卡片、獨立的生字卡片,搜集了筆畫“撇折”和“車”字的演示ppt。

  三、方法滲透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和富有創新活力的。在一年級教材主張學生在玩中學、主動學的指導下,依據一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動的特點,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和游戲教學法。為了突破重難點,本課生字教學,我們采用了隨文識字法。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體,在教學中我們還把摸、貼、讀、說、比等引進課堂,讓學生在學習中初步學會與小組同學合作探究。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入場。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力量,是開發兒童智能的一把金鑰匙。課堂伊始我們設計了游戲“摸摸你的小眼睛!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小屁股!摸摸你的小尾巴.....”使學生和老師拉近了距離,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孩子們做摸尾巴動作時發出驚訝頑皮的表情時,師相機教學詞語“尾巴”,注意輕聲。緊接著抓住孩子喜歡聽童話故事的特點,點出森林王國的圖片,創設情境:動物們在干什么呢?引出“比”字教學,導入課題。

  (二)讀文識字,自主探場。

  此時孩子們情趣盎然,肯定急于想看看比賽,我們創設了獅子大王說要沖過三道關卡才能進入比賽現場,為了能順利過關,我們趕緊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孩子們就有了想主動識字的愿望。

  (三)交流方法,活躍全場

  緊張的沖關活動現在開始!

  第一關:有哪些小動物參加了比賽呢?逐個出示動物圖和帶音節詞語,讀時重點指導平翹舌音的字。接著教師出示動物詞卡,指名讀詞語,指導記字形,重點認識新偏旁“公”字的八字頭及“鴨”字的“鳥”字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逐步交給孩子偏旁識字的新方法。 接著去音節讀動物名稱詞,復習鞏固生字。

  第二關:說說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的尾巴?為什么?相機指導認識 “短 、把、 扁 、 最”。這幾個字要記住字形,我設計了把這四個字的字卡發給每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學習,實現了由扶到放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自由自主的學習。

  學到這里,為了鞏固生字,我們還設計了一個“摘蘋果”的游戲。

  第三關:把新學的生字寶寶送回家。由淺入深,先回句子再回文。

  “小朋友們勝利沖過三關,真了不起,快來看我們的比賽現場吧。”播放比賽視頻,利用有聲語言,動畫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讓孩子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感知。

  為了調整孩子的疲憊情緒,我們根據本節課要認識的生字設計了一個課間操。既再次鞏固生字,又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四)、指導寫字 ,實踐生場

  今天我們來場最后的比賽,比誰寫的字最漂亮。指導認識

  新筆畫“撇折”,認識“車”字,指導書寫。師范寫時抓住橫豎中線筆畫范寫,然后孩子描紅、臨寫,展示書寫評議后再糾正。

  (五)、小結并布置課外作業:

  今天我們在游戲中認了字,寫了字,請大家下去以后收集其他小動物尾巴的特點和它的尾巴的妙用,為我們下節精彩的課堂做準備。這一環節既總結了全文又延伸了課堂的意義,真正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我們的板書先出示六張動物圖片和相應的動物詞語,再出示相對應的尾巴特點的生字卡片,最后范寫“車”字。這樣既清晰展示了課文內容,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總之,整節課的設計本著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抓住題眼“比”作為本課的切入點,以闖關和比賽貫穿全課,以興趣為前提,游戲為載體,朗讀為主線,層層推進,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和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

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免疫與計劃免疫》。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免疫與計劃免疫》是人教版必修教材八年級第八單元第一章第二個課題本節內容講的是免疫的基礎知識。學習免疫知識,對于增強自身抵抗力,預防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掌握了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增進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幫助。

  1、本節主要內容的特點和地位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傳染病的基礎上,來進行探究的,這樣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傳染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了解增進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重要性。這節課的學習又為下一章《用藥和急救》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這節課在本單元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的重難點

  本節課的內容由三道防線、免疫的功能、計劃免疫三大部分組成,其中第三道防線的內容是整個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一是因為學生對免疫的基礎知識比較生疏;二是因為這節內容基本概念多,有的概念學生較難理解。

  教學重點:重點的依據是只有掌握了人體的三道防線及其免疫功能,才能理

  解和掌握計劃免疫。

  教學難點:難點的依據是三道防線的免疫功能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

  礎知識。

  對此,教師應結合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利用教材中的實例:天花病毒進入人體后,人體的變化及結果來說明抗原、抗體及特異性免疫等這幾個基本概念來突破這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八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出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2)說出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和抗原、抗體的概念;

  (3)描述免疫的功能;

  (4)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2、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學生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

  作的能力。

  (2)溶入對學生進行科學史觀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們對某一個問題的

  認識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認知水平上,這需要對科學不懈的努力與追求,從而培養學生對科學不斷追求與探索的能力。

  3、情感目標

  結合學生打預防針的親身經歷,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黨和國家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為提高人口素質進行計劃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別是我國在醫藥衛生事業上的巨大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說學情

  在第一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傳染病的知識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學生初步了解了免疫的有關實例。受社會環境影響(禽流感),學生對自身生理過程及原理的關注程度加大,對自身健康比較感興趣。在學習方面,初二的學生的求知欲望強烈,對靈活、風趣的教學方法更加感興趣。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只能事倍功半。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動腦、動手能力的更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八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通過一些直觀手段和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

  2.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

  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 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 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語境討

  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觀察圖片和分析資料相結合,掌握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功能、作用特點。

  五、說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感冒流行的季節里,有的同學能始終很健康的學習、生活,而有的同學卻未能幸免,為什么?吃同樣的魚、蝦等食物,多數人安然無恙,有的人卻出現全身發癢、起泡等過敏癥狀,這又是為什么?有的病人因腎臟功能衰竭而急需腎移植時,必須找到一個與之相“匹配”的腎臟,腎移植才有可能成功,這又是為什么?要了解這些,首先從人體的三道防線講起。

  師生活動主干線:

  (一)人體的三道防線

  資料分析一: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試驗:把一種致病的鏈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潔皮膚上,2小時以后再檢查,發現90%以上的鏈球菌都被消滅了。

  問題一:為什么涂在清潔皮膚上的病菌會很快死亡?這說明皮膚具有什么作用?

  教師出示“皮膚的保護作用”的圖片及FLASH動畫和呼吸道黏膜上纖毛的清掃作用的圖片,引導學生歸納第一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資料分析二:

  當病菌侵入人體內時,吞噬細胞(一種具有吞噬能力的細胞)會趕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消滅。

  問題二:病菌在什么情況下能夠侵入人體內?人體的哪些組織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細胞?

  出示溶菌酶的作用的圖片及FLASH動畫和吞噬細胞的作用的圖片及FLASH動畫,引導學生歸納第二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你說我說:生活中常見狗、牛用自己的舌頭舔傷口,這是怎么回事? 試一試,我能行:

  組成人體的第一、二道防線對病原體的作用有何特點?

  師生共同小節:這兩道防線的共同特點是人人生來都有,對多種病原體起作用,是非特異性免疫。

  資料分析三:

  當水痘流行時,已經提前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會安然無恙;而沒有接種疫苗或沒有出過水痘的人則往往患病。

  問題三:為什么接種過水痘疫苗或出過水痘的人能夠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襲呢?

  讓學生閱讀課本,自己總結第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然后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第三道防線組成及天花病毒侵染人體的過程,并總結出抗體、抗原的概念,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第三道防線的作用特點和特異性免疫的概念。

  我來試一試:組成人體的第三道防線與前兩道防線的作用特點相同嗎?有何獨特的特點?

  自讀提示:

  1、人為什么能在許多病原體存在的情況下健康的生活?

  2、人體對衰老、死亡或死亡的細胞是如何解決的?

  3、人體如何對付異常細胞?

  出示免疫的功能示意圖,根據圖片,引導學生總結:

  免疫的功能:

  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防御保護)

  2、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自我穩定)

  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免疫監視)

  (三)計劃免疫

  還記得小時候你打過哪些預防針嗎?讓帶預防接種證的同學說出自己接種疫苗的時間和預防疾病的類型。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計劃免疫的原理、概念。最后出示“預防接種和免疫程序卡”,讓學生認識計劃免疫的意義。教師根據課本插圖向學生滲透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國家對兒童的健康成長的關心。

  歸納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同桌交流一下吧!

  能力展示臺:

  比一比,誰的課堂效率高:

  1、某人與甲肝患者接觸過,而他后來并沒有患甲肝,你知道為什么嗎?

  2、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在我國剛剛出生的嬰兒,就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病。你知道從免疫學的角度看,卡介苗和嬰兒體內相應產生的物質分別稱為什么嗎?

  3、20xx年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曾發生了利用郵件傳播炭疽病的事件,造成人員死亡。早在19世紀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就對牲口炭疽病進行了研究。他進行了如下實驗:將綿羊分為甲、乙兩組。甲組綿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注射,它們感染后沒有發病;乙組沒有注射。10天后,對甲、乙兩組綿羊同時注射毒性極強的炭疽病病原菌,經過一段時間,甲組的綿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組的綿羊全部死亡,你能說出其中的奧秘嗎?

  4、嚴重燒傷的病人植皮時,要用自己的健康的皮膚,而不用別人的皮膚,這是為什么?

  5、若某兒童口服“糖丸”后,此地流行流行性腮腺炎,此兒童是否不患此病?請你說出原因。

  六、說板書設計

  由于本課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并思考,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地球爺爺的手》課文以童話的形式,通過桃子落地的事,生動形象地告訴人們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引導學生主動留心身邊的科學,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探索,發現的欲望,猴子很有靈性,不但聰明,而且知識豐富,懂得很多科學知識。文中,猴爸爸竟然會利用地球引力得到桃子,這樣,輕而易舉地達到了小猴的要求,這一現象,使小猴和小兔產生了好奇,也正是學生好奇的地方,本單元主題是激發學生對探索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全文共有11個自然段,由水猴和小兔想吃桃子,引出猴爸爸不動手而得到桃子,從而讓小猴、小兔好奇,最后是地球爺爺的話讓他們得到了答案,文中內容是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出現的,語言淺顯易懂,讓學生讀了很感興趣。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一年級學生年齡的特點,給本課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二、說目標

  1、通過讀書,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會寫“跳、挑”等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通過朗讀課文,明白理解課文內容,找到了桃子落地的原因。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

  三、說教法、學法

  《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文中一問一答的對話特點,以讀為主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進而了解桃子落地的原因,并借用課件動漫插圖,幫助學生邊讀邊理解課文,幫助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說教學過程

  詳見《地球爺爺的手》教學設計。

  五、說板書

  板書做到簡潔,條理清晰,一目了然。既展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突出了文章的重點,有助于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體現了本課的主體。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

  《地球爺爺的手》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31課。本文以小學生喜歡的童話形式出現,通過成熟的桃子自動落地的事,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自然現象和科學知識。教師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地心引力,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時,我利用游戲——“擲幣落地”導入,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性。由于我巧妙地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了課堂上,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于探究。

  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在教學達到高潮時,又把學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科學。讓他們結合生活實際,再次舉例說明地球爺爺是有手的。這種由課堂走向生活的學習方式,有效地激發了孩子們的探究欲望,培養了孩子們從小愛科學的品質。

  當然,在教學《地球爺爺的手》中還有不足之處:

  第一、教學形式及方法比較單一,低年級兒童最喜歡的是游戲、比賽等學習方式,在教學中還需要有的放矢地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第二、識字教學中,融入學生的生活體驗有限,應多強調學生在生活中的識字。

  第三、教學中,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因為質疑是思維的火花,應該給予學生充分質疑的時間。

  第四、教師本人應多加強對電腦的操作。

說課稿 篇6

  青島版分數乘法說課稿

  (鞠躬)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是1號選手,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分數乘法 ),

  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 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四個階段來完成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 分數乘法 )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8 )頁至第( 16 )頁的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在《數學課程標準》中屬于“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學習分數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意義以及分數加減法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主要內容是求幾個相同分數的和,將分數乘法與整數乘法相聯系,并探索出分數乘整數計算方法。學好這部分知識有助于學生為以后分數成分數打下基礎。

  根據以上對教材理解和內容的分析,我制定了三個方面教學目標:

  ⒈ 知識目標:掌握分數乘正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準確地進行計算。

  ⒉ 能力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

  3.情感目標: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感受生活與數學的的密切聯系。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理解讓學生掌握分數乘正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準確地進行計算。 ); 本課難點是: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乘整數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準備采用以下幾種說法和學法。 教法: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教法,我在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索新知, 并在探索過程中,掌握本課重難。 說學法: 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在探究新舊知識間的遷移過程中,突破本課重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六)年級的學生生動活潑、富有好勝心理,并且大部分學生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多種活動,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輕松學到知識。同時,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下面我就具體說說這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以舊引新

  1、在黑板上出幾個分數加法的計算題

  123173335+ 5 10+10+10 14 +14 +14

  在做題目前:

  1.我會要求學生寫出計算過程。

  2.再引導學生說一說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333讓學生想一想,能不能把 14+14+14改寫成乘法算式呢:?

  很自然地引出今天學習的內容,分數乘法【板書課題】

  (這樣設計,通過復習舊知為新知的學習提供遷移準備,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本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1.出示例題教學例1

  根據題意,電腦課件呈現示意圖。

  列出解答算式:

  2222+2+26 + + = = 1111111111

  26 ×3= 1111

  (3)組織學生探索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6師:11 ×3= 11,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① 讓學生在小組交流各自的想法

  ② 接著小組討論后讓學生反饋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2×32222+2+26教師板書:11 +11+11 =11= 6= 11

  ③最后我會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再學生口述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接著我讓學生看到第9頁教學例2 3計算:8 ×6

  (1)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

  (2) 接著同桌交流計算方法和步驟。

  (3) 比較計算過程,看一看哪一種更為簡單。

  (3)最后我會引導學生歸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學生在課堂的自主地位。]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內化新知。

  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課本第9頁的做一做及練習題目加以整理和歸類,有針對性練習。

  (本環節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回答三個問題:

  ⑴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2) 你還有什么疑惑?(3)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

  讓學生互相交流,暢所欲言

  四、說板書設計

  科學的板書設計有利于學生全面理解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在本節課的板書中,我力求簡單明了形象的反映知識體系以及知識的發展過程,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

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十冊第三單元的第四篇自讀課文12課《鄭和遠航》一課時的內容。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階段目標是: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深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由于學生所處的時代與文本介紹的內容相差甚遠,因此學生很難從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來理解鄭和遠航的壯舉,從而感受鄭和的偉大之處,感受燦爛的古代文明。引導學生用怎樣方法的去學習,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充分運用現代教育媒體能縮短學生與文本的時空差距,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二、教學背景分析:

  《鄭和遠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課文,詳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全文分為兩個部分,1~5小節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場景及經歷,最后兩個小節寫了鄭和七次遠航的時間跨度、到過的國家以及遠航的重大意義。 在寫作特色上,做到了點面結合、詳略得當。鄭和總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寫下來勢必顯得拖沓,本文重點寫了第一次遠航的情況,對其余作了概括說明。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節省了筆墨。

  本課學習對象為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學生己經掌握了一定的讀書方法、學習方法。于是我和部分學生在課前收集了《鄭和遠航》的資料,如:鄭和的生平、海洋知識、遠航歷程以及首航的盛況、后人的紀念等等,通過篩選、組合,供孩子們瀏覽。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另外五年級孩子具有烈好奇心與求知欲,鄭和遠航的歷史應該能引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引入一些相關的歷史資料進行拓展性閱讀就顯得很有必要。

  三、教學目標:

  1、認讀6個字。

  2、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和收集到的材料,理解重點段落的意思。

  3、了解鄭和首次遠航的壯觀景象,產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了解鄭和首次遠航的壯觀景象,產生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過程:

  (一)、由題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進行了環球航行,而我國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比麥哲倫環球航行早了100多年,他是誰?(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三)、緊扣結尾,引導細讀感悟。

  1、鄭和遠航是發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跡!文中有句話給鄭和遠航以高度評價,你找到了嗎?

  (1)出示句子“鄭和首航比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環球航行早了100多年,其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2)理解“頂峰”:什么是頂峰?(山的最高點)鄭和遠航達到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說明了什么?(地位高,獨一無二)

  (3)質疑過渡:鄭和遠航究竟是多大的規模,多長的時間,多廣的范圍才能被稱之為“頂峰”呢?課文哪里告訴了我們?到課文中去找找看。

  (4)請大家默讀全文,思考上述問題,再在小組里交流。

  (學生一邊閱讀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并做簡要的批注。)

  2、全班交流

  1)感受規模大(1—3自然段)

  (1)鄭和遠航規模之大你是從那體會到的?指名讀畫出表示規模大的詞句。(根據學生回答而定)

  (2)指導朗讀:誰來讀出寶船的雄偉壯觀?(把句中的數字讀好,突出寶船氣勢的雄偉。)

  (3)六十多艘寶船,多龐大的航海隊伍啊!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船只隨行嗎?(:生:有。)有戰船,有糧船,有水船,總共——“200多艘”。難怪課文第三自然段中說這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5)除了船多,你還從哪看出這次遠航的規模很大?(根據學生的回答而定)

  (隨行的人多:上面載有27000多人,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船的兵士。送行的人多:人山人海。)

  (6)這么龐大的船隊即將啟航,想一想他們的指揮鄭和會用什么樣的語氣發號施令呢?(練習朗讀)

  2)體會時間長。

  (1)過渡:從上面所說中我們確實能夠看出這次遠航的規模非常龐大!那時間到底有多長呢?

  (2)指名交流:1405年至1433年,達7次。

  (3)歷時28年,出洋次數多達7次,這么長時間(板書:時間長),這么多次遠航,在整個世界航海史上是前無古人的!

  3)學習范圍廣。

  (1)鄭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圍有多廣呢?(板書:范圍廣)介紹鄭和的航海路線和所到的國家。

  3、總結: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確確實實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引讀)

  4、想想鄭和遠航還是怎樣的遠航呢?(指名說)

  (鄭和遠航是一次友好的,兇險的遠航)

  體會友好交往:

  (1)從那看出是一次友好的遠航呢?(可以抓住句子或詞語)

  (2)指名交流(互贈禮物,商品交易)。 師生演一演

  (3)小結:鄭和所率領的船隊是和平的使者,是本著與別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友好往來而去的,絕無侵略擴張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出示“鄭和出使,促進了……友好往來。”)齊讀 。

  戰勝風險:

  (1)想想航行中船隊都遇到了哪些兇險,鄭和是怎樣克服的?

  (2)交流(風浪,海盜)

  (3)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鄭和是怎樣與風浪搏斗的?

  出示“在大海上,……一次次化險為夷。”

  有這樣鎮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領導者,還懼怕什么?

  (4) 面對海盜的襲擊,鄭和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

  (5) 小結:在漫漫的航行途中,這樣的兇險只是滄海一粟。然而鄭和沒有屈服,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智慧的頭腦,戰勝了兇險,將中國的美名順利地傳播到了亞非各國。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代表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齊讀最后一自然段體會鄭和遠航的意義。

  (6)最后以自然段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嗎?(交流指導)

  5、學完課文你有什么感想,把它寫下來和同學交流。

  (四)、升華情感,回讀全文。

  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航海英雄——鄭和;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光輝的歷史——鄭和遠航!自由讀課文。

  五、學習效果分析:

  本節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和師生扮演鄭和各地人民的友好交往感受到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偉大壯舉,理解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為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而感到驕傲自豪。不足之處是在學習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壯舉時只抓住一些數字和圖片讓學生感悟,沒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理解,體會得不夠深入。課內自讀課應該是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適當點撥,不應以老師的講解為主,今后的備課需要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教材。

  六、本次教學設計與以往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在教學中,依托文本,借助多媒體,引領學生親近課文,走近鄭和,走進歷史,努力追求著學生語文素養、人文素質的雙贏。以《鄭和遠航》最后一個自然段為基點:先立足文本,抓住重點,然后超越文本,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最后再回歸文本,深入理解鄭和遠航的意義。課上以疑導學,激發興趣,再以趣激情;課后以情促趣,引導學生課外學習,拓展深化。通過“讀”、“演”、“寫”的結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為學生的自主參與創造有利條件。

  板書 : 12、鄭和遠航

  規模大

  時間長 達到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范圍廣

  友好 兇險

【有關說課稿匯編7篇】相關文章:

有關《觀滄海》說課稿04-08

散步說課稿匯編15篇11-10

英語說課稿匯編15篇11-14

魯迅《燈下漫筆》說課稿匯編12-22

木蘭詩說課稿(匯編9篇)11-05

有關《滕王閣序》說課稿范文12-19

有關赤壁賦說課稿4篇03-25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匯編15篇12-18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匯編15篇12-18

短歌行說課稿匯編5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