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說課稿范文合集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一、把握目標,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ang eng ing ng》是一年級上冊字與拼音的最后一課。本課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后鼻韻母ang eng ing ng的音和形,第二部分是聲母和后鼻韻母的拼音練習,第三部分ang eng ing ng的書寫格式,第四部分是一首兒哥《馬路上》。本課安排兩課時,這節課是第一課時,內容是正確認讀ang eng ing ng四個后鼻韻母,掌握兩個整體認讀音節ing和uan,并能學會拼讀音節。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學會后鼻韻母ang eng ing ng及聲母與后鼻韻母相拼的知識,掌握發音要領。
2、過程和方法:掌握后鼻韻母的發音技巧與方法,掌握聲母與后鼻韻母的拼讀,初步直呼音節。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端正學習態度,科學合理地進行發音,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后鼻韻母的發音,聲母和后鼻韻母組成的音節的拼讀是本課重點;eng ing的發音和直呼音節是難點。
二、多方位滲透,說教法
1、聯系現實生活導入法
創設情境,模擬動物聲音,從象聲詞的音節中抽象出后鼻韻母ang eng ing ng。
2、教、扶、放結合法
教學后鼻韻母ang eng ing ng的發音。教ang時,先發a,滑向后鼻韻母-ng,再多形式教會學生發音。eng ing ng的教法與此類似,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讓出時間給學生參與實踐,教師適時輔導、點撥、指正。
3、新舊對比比較法
把已學過的前鼻韻母an en in n和后鼻韻母ang eng ing ng的音形進行比較,將聲母與前鼻韻母的拼讀和聲母與后鼻韻母的拼讀進行比較,還有練習四聲的比較,這些都有助于掌握后鼻韻母的發音和聲母與他們的拼讀。
4、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法
利用背投將畫面與音像結合起來呈現給學生,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5、游戲教學法
采用猜謎游戲的方式教學,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三、提高能力,說學法
1、模擬想象法:
讓學生想象小狗、蜜蜂、雷聲的叫聲、響聲,學生回答怎么叫(響)后,自然導入新課的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在“動”中學
老師隨意讀出韻母,學生上臺動手摘卡片,讓學生動腦猜謎語,動口說出謎底并拼讀。動口、動手又動腦,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在輕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學得愉快,學得牢固。
3、學朗讀和學說話同步進行
以范讀、跟讀、同桌合作讀、比賽讀等形式讀發音,并讓學生用生動、有韻律美的語言說出口,提高學生的音準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優化結構,說程序
(一)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1. 出示:小狗、蜜蜂、老鷹及雷電。
師問:××怎么叫? 生答:小狗汪汪叫。
2. 出示課題ang 、eng 、ing 、ng
(二) 合作探究
1.學習ang 、eng 、ing 、ng的音和形
(1)音ang 、eng 、ing 、ng
形式:師范讀→生跟讀→同桌合作讀→各種形式賽讀→全班讀
(2)形:比字形,出示卡片an→ang en→eng in→ing
(3)書寫:哪一個后鼻韻母在四線三格的位置與其它三個不一樣(ing在上中格),學生在書本P62上描紅。
2.學習整體認讀音節 ing uan
íng uán
歡 迎 十 元
輕松一刻:學唱歌《勞動最光榮》
3.學習后鼻韻母與聲母相拼
(1)猜謎游戲引入,出示(師板書)
—áng→áng(太陽) sh—àng→shàng (上課)
f—ēng→fēng(大風) d—īng→dīng(叮當響)
h—óng→hóng(紅色)
(2)對比拼讀練習
Wēn 5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 說地位:二次函數是在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的基礎上,對函數的認識的完善與提高;也是對方程的理解的補充。而本節課的內容,是對二次函數y=ax2+bx+c中系數,a,b,c功能的探究,意在深化學生對二次函數圖象及其性質的進一步理解,在每年中考中,此內容都占有一定的分量,不可小視。
2 說聯系:通過對y=ax2+bx+c中a,b,c功能的探究,進一步鞏固前面所學的圖象及其性質,為后面學習二次函數的應用作基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 說課標:結合前后知識,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兩點,一是熟練掌握y=ax2+bx+c中系數a,b,c的作用,二是進一步體會函數里數形結合的思想。
4 說內容:本節課首先通過學生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掌握,歸納總結出y=ax2+bx+c中a,b,c不同的取值對其圖象位置的影響,然后通過4個例題,從不同角度,刻畫出a,b,c的取值對函數圖象位置的影響,每種例題都配有1-2個練習,供鞏固提高,最后小結。
二、教材處理
本節課書上沒有獨立成節,是我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積累沉淀下來的。本節課的例題是我在前幾年的中考試題中撿拾出來,有些題目還做過刪減,或者改動,最終還剩下4個例題6個配套練習。學習內容基本上按先易后難的原則,螺旋上升,循序漸進。
說教學目標: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各地中考試題類型,以及學生認知特點,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認知目標:根據a,b,c不同的取值范圍,確定拋物線的大致位置,反過來,根據拋物線的大致位置,確定a,b,c的取值范圍。(2)通過探究,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掌握學函數的基本方法。
說重、難點:根據這節課的內容,結合學生特點,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弄清y=ax2+bx+c中a,b,c的取值對函數圖象的影響。教學難點定為:體會函數中數形結合的思想。通過圖象求取值,根據取值找大致的圖象。
二、教法,學法
1 說教法:本節課通過師生互動探究式教學,以課標為依據,滲透新的教學理念,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結合九年級學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認知水平開展教學,形成學生自動,生生互助,師生互動。教師著眼于引導,學生著眼于探索,側重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思維的訓練。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進行分層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知識,能力得到提高。
2 說學法:就課標明確提出要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生,因此教師有組織,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并參入到學習活動中,鼓勵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研討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習慣與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設為四個模塊,第一塊是溫故引標,先復習拋物線在不同位置情形下時,它的一般解析式,然后引出這節課的內容,探討二次函數中a,b,c的功能。第二塊是合作交流,歸納總結。分組活動,歸納總結出a,b,c的作用。第三塊是例題剖析,鞏固提高,第一個例題配套1-2個練習,增強學生的解題能力。第四塊是小結,反思。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五、說板書設計,課后反思
1 說板書設計: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把這節課的內容設為兩大塊,第一塊歸納總結,第二塊分4個例題。中間2個,右邊2個,相互銜接,渾然一體。
2 說反思:本節課既可以說是上新課,也可以說是一節復習課,因而所教內容,一部分同學都有能力獨自完成,還有一部分同學需要老師引導才能完成。設計的內容比較單一,訓練的題目能否多一點,力爭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益。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昆蟲是動物界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有的是害蟲,有的是益蟲,如蜜蜂、七星瓢蟲等。我們三年級很多學生對昆蟲都會有好奇心,因而比較容易激發對昆蟲的探究興趣,因此我確定了探訪昆蟲世界的主題探究活動。《昆蟲保護宣傳畫》這個活動是學習包上的內容,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了解昆蟲知識,知道昆蟲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們和人一樣,有著自己的生存方式,應該善待和保護益蟲。學生可以通過設計、制作昆蟲保護宣傳畫來增強保護益蟲的自覺性。通過這個活動,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發展了團隊合作能力,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保護益蟲的意識。
二、學情分析
1感興趣的,想了解的內容。
2已有的認知和經驗基礎。
三、活動學習目標
1了解昆蟲的相關知識,及保護昆蟲的方法;
2在交流分享中發現、歸納出宣傳畫的特點,并能運用特點設計昆蟲保護宣傳畫。
3在交流評價中提高學生的設計和審美能力。
4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保護動物的意識。
四、活動重、難點
發現、歸納宣傳畫的特點,并能運用特點設計、評價作品。
五、活動準備
學生:
1.有關昆蟲知識的書籍;
2.繪畫用紙、彩筆。
3收集一些宣傳畫。
教師:
1.有關昆蟲知識的書籍;
2.昆蟲的相關圖片;
3.繪圖用紙。
六、設計意圖
根據“主導和主體”、“學習與探究”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教法和學法確定為如下幾個內容:
教法:本課主要采用開放式教學法引導學生主體探究、了解保護益蟲的方法、設計保護昆蟲的宣傳畫增強保護益蟲的自覺性。
1活動中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給每個學生都提供鍛煉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有所得。
2通過學生自主探索、歸納、概括的學習活動,得出宣傳畫的特點。
學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在明確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集集體之智慧,聚集體之合力順利完成設計宣傳畫任務,同時在設計宣傳畫的過程中,增強保護昆蟲的意識。
七、活動流程:
本節探究課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確定保護方法。第二部分:探究新知發現宣傳畫特點
第三部分:設計宣傳畫。第四部分:展示交流評價
1第一部分:確定保護方法
本節課導入用復習上節課學生探究昆蟲的相關知識,引出益蟲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我們該怎樣保護益蟲”這一問題揭示本節課探究學習內容讓學生建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前提下,從而保護昆蟲的初步意識。
2第二部分:探究新知 發現宣傳畫特點
在提出“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益蟲”這一問題后,讓學生用已有知識表象充分發表保護昆蟲的方法后引出設計宣傳畫來保護益蟲的這一方法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與欲望。同時讓學生在課前收集宣傳畫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了解什么是宣傳畫?合作探究宣傳畫有哪些特點?在這基礎上帶領學生閱讀《學習包》P18頁有關于主題設計的方法,組織學生開展交流,掌握設計宣傳畫的主要元素,為下一步的設計宣傳畫打下基礎。
3第三部分:設計宣傳畫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特征以及學生對宣傳畫的認識和自己的特長喜好,引導學生也來設計一張昆蟲保護宣傳畫。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創作潛能讓學生自主確定宣傳畫的主題。依據自己平時看到或聽到的人類破壞有益昆蟲生活的例子,選擇宣傳畫的內容表現、形式以及工具等使用,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激活學生的創作靈感,加強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第四部分:展示交流評價
充分利用評價激勵的作用讓學生把小組合作完成的作品展示給班級學生欣賞,同時讓他們說說設計的意圖一起評一評,投一投,在這過程中感受到創作的樂趣。最后通過 “這么多宣傳畫,你準備怎么做?”來總結課文。讓學生暢所欲言說說。這樣在整個作品的創作過程中,結合繪畫、探究與德育教育為一體,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養起到最大的作用。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3課時《簡單的三步混合運算》。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五方面來談一談我對這節課的設想。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冀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四則混合運算》中的第三課時。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帶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以及上節課學習的將分步計算改寫成帶括號的兩極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同時又是今后學習乘除混合運算、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所以它在本冊教材中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選擇了為班級購買保溫桶和垃圾桶的問題,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知識自主解決問題。在充分交流各自解決問題的思路、算法的基礎上,通過藍靈鼠的問題,鼓勵學生試著寫成一個算式。在交流算式的過程中,重點指導如何將三個算式寫成一個算式,明確運算順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自主解決問題。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在二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加、減、乘、除法的基礎知識,把兩個加減法算式改寫成一個綜合算式,以及上節課學習的將分步計算改寫成帶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知識,這些都為學生學習本節知識做了有力的鋪墊。《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這節課的設計思路是關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為學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和事物,讓學生在運用已有的知識自主學習,在與同伴的交流過程中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
三 、教學目標。
結合教學內容及三年級學生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經歷自主探索、解答問題,嘗試將分步計算改寫成兩級三步或帶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過程。
(2)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進行簡單的三步四則運算。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決。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正確計算。教學難點是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四、教法與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將依托情境,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充分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教”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為了讓學生獲得充分的經歷感知,取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本課教學分為以下四個環節。(1)情境引入,提出問題。(2)自主探究,全班交流。(3)多層練習,深化認識。(4)反思回顧,交流總結。
下面,我將對第二環節“自主探究、全班交流”進行詳細的說明。這一環節是新知的形成過程,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將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獨立嘗試。
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圖,獲取 “一個保溫桶6*元、一個垃圾桶17元,學校為每個班各配置一套,6個班一共要用多少錢”這個信息后,放手讓學生獨立試做,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創設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易于學生積極主動獲得新知并體會學習的樂趣。此時要巡視,及時了解學生的不同算法。
第二步:全班交流。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當大部分學生做完后,老師就組織學生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結果,要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肯定學生的做法,并板書出教材中的方法。交流的過程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先交流分步解答,給學生充分展示個性化解題方法的時間和空間。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方法:
●6*×6=390(元) ●6*+17=82(元)
17×6=102(元) 82×6=492(元)
390+102=492(元)
教師接著指出,“剛才老師發現,有些同學是用一個算式來解答的,非常好,其它同學能不能把自己的分步計算也改寫成一個算式呢”,這樣就進入了第二個步驟,鼓勵學生將三個算式或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算式,教師提示:只改寫算式,不進行計算。在改寫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巡視,了解學生改寫情況,并請學生到黑板上進行板演。
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做法:
●6*×6+17×6 ●(6*+17)×6 ●6*+17×6
讓學生觀察這三個算式,并說出它的運算順序。特別針對第三個算式問問學生,你的運算順序和解題思路是否一致,通過說運算順序,學生會發現自己是想要先算6*與17的和,但列出的算式卻是先算17與6的乘積,追問學生:怎么做才能先算6*與17的和,讓學生明白括號是用來改變運算順序的。所以,我們的算式應該在這里加上括號。在這個環節中把學生的錯誤算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在對錯誤資源的交流與反思中,準確把握運算順序與解題思路的一致性。
第三步:讓學生自主計算改寫后的算式。
學生對第一個綜合算式可能會有兩種解法:
●6*×6+17×6
=390+17×6
=390+102
=492(元)
●6*×6+17×6
=390+102
=492(元)
學生通過觀察及比較,發現第二種解決方法更簡單,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了解兩步乘法運算可以同時進行,從而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第四步:拓展練習。
提出“想一想”的問題,如果把問題改為“買6個保溫桶比買6個垃圾桶多花多少錢”,該怎樣計算?鼓勵學生嘗試列出綜合算式解答。在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時,讓學生說一說列出的算式每一步計算求的是什么?
學生可能出現多種方式:
分步解答:
(1)6*×6=390(元) (2)6*-17=48(元)
17×6=102(元) 48×6=288(元)
390-102=288(元)
綜合算式:
(3)(6*-17)×6
=48×6
=288(元)
(4)6*×6-17×6
=390-102
=288(元)
全班交流時,重點交流三步混合運算6*×6-17×6 的計算順序。
最后再一次總結、歸納三步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算式中,兩個乘法可以同時計算。
整個教學過程我努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學習為形式,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相信學生能夠充分的理解掌握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并且能夠實際運用,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知識、情感、能力等方面得到發展,達到預期效果。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給予指導。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節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認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認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是學生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本節課通過圓的認識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系。因此,通過圓的有關知識的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也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的良好的基礎。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比如騎過的自行車,有一些學生可能還用過圓規,對圓有一些了解,但只是直觀的認識。另外學生在低年級時已對圓有了初步感知,但對于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以及掌握圓的特征還是比較困難。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根據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并能用字母表示對應的名稱。
【過程與方法】
通過運用畫、折、量等多種手段,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特征和關系,增強觀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了解,進一步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征,用圓規正確地畫圓。
難點:歸納并理解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五、說教法學法
針對本學段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我將采用啟發式,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先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哪些?學生回憶交流: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
我順勢展示教材圖片:從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類社會,從手工藝品到各種建筑……到處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圓。讓學生說說自己所見過的圓嗎?并思考一下圓有哪些特征,引出課題圓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簡短的“平面圖形有哪些”的談話直接引出課題,簡潔明了,同時無形中也鞏固了“圓是平面圖形”這一知識點;學生對圓已有一定的認識,因此通過主題圖欣賞生活中的圓,讓學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見過的圓,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發了進一步學習圓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
接下來是探究新知環節,嘗試運用不同的工具畫圓。
這是學生會有利用圓形的實物模型的外框畫圓、用線繞釘子旋轉畫圓;用三角尺等等,我順勢引出運用圓規畫圓。先用課件出示圓規圖片,幫助學生認識圓規。指出圓規的組成:一只“帶有針尖的腳”,一只“裝有鉛筆的腳”。
學生自己嘗試畫圓,邊嘗試邊小結方法:定好兩腳間的距離——把帶有針尖的腳固定在一點上——把裝有鉛筆的腳旋轉一周,就畫出一個圓。
在畫圖過程中,我讓學生說說用圓規畫圓要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學習畫圓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經歷了自主嘗試的過程,從最初的利用實物外框、三角尺等工具畫圓,讓學生經歷了從實物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運用圓規畫圓,重點說說畫圓時的注意事項,更是培養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數學素養。
(三)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通過剛才的畫圖,我會展示幾份學生用圓規畫的圓。并提問:為什么都用圓規畫圓,圓的大小都不同呢?這跟誰有關呢?(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半徑……)
接下來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概念。我會讓學生將名稱標在自己畫的那個圓上,標注圓心(o)、直徑(d)、半徑(r),并判斷圖中哪些是直徑,哪些是半徑。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同學畫的圓,帶著“為什么圓的大小不同、同學說的半徑又是什么”等疑問,學生很好奇地自學教材內容,并在圖上標注名稱,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率,又及時鞏固了知識。
結合畫圓的方法,進一步認識半徑和圓心。
并引導學生總結:圓的大小由什么決定?(由半徑決定。)那圓的位置呢?(由圓心決定。)
設計意圖:明確了各部分的名稱,再讓學生思考如何畫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的圓,初步感受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將學生的實踐操作提升到理論的層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探索半徑、直徑的特征及關系
接下來我會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半徑、直徑的特征及關系。
請每位學生在紙上畫一個與剛才的圓的位置與大小都不同的圓,再畫一個與剛才的圓大小相同的圓。將三個圓剪下來。選一個圓形紙片,沿任意一條直徑折一折。(發現:沿直徑對折,兩側完全重合;圓是軸對稱圖形,任意一條直徑都是它的對稱軸;中心點為圓心。)
在一個圓內任意畫它的半徑和直徑,并量一量。通過畫圖、測量等活動發現: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直徑都相等,半徑長度是直徑長度的一半,直徑長度是半徑長度的2倍。
設計意圖:學生在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一系列活動中,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主動探索,從而明確直徑和半徑的關系,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歸納能力,同時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五)小結作業
我會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在作業布置環節,我會大家思考兩個問題:(1)餐桌為什么做成圓形?(2)為什么這些都稱為圓桌會議?
設計意圖:設計這個環節是希望通過解釋生活中的一些有關圓的現象,加深學生對圓的認識,如:餐桌做成圓形是因為圓周上每個點到中心的距離相同,這意味著每個人夾菜距離相同,對就餐的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圓桌會議更是體現公平的理念;這也是對圓的本質屬性更高層次的體驗。
七、說板書設計
通過設計合理、明了簡結的板書,突出了本節課的知識重點,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圓的認識
圓有圓心、直徑和半徑,其中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直徑)確定圓的大小。
同圓中,所有的半徑(直徑)都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
【【實用】說課稿范文合集5篇】相關文章:
《冰花》說課稿范文01-15
《離騷》說課稿范文12-09
實用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五篇10-08
體育說課稿大全體育說課稿范文11-11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合集六篇07-09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合集九篇06-25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合集10篇05-16
關于數軸說課稿范文02-22
木蘭詩說課稿范文11-29
《木蘭詩》說課稿范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