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物理說課稿四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理說課稿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說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能根據比熱容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
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通過閱讀“氣候與熱污染”,了解利用比熱容解釋海邊與沙漠晝夜溫差問題并了解一下“熱島效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比熱容的概念和熱量有關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比熱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歸納演繹法。
教學用具:等質量的水和煤油、燒杯、電熱水器。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學生閱讀教材前面的“想想議議”,在學生理解“水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和水的質量、溫度升高的度數有關,水的質量越大,溫度升高的度數越多,吸收的熱量越多”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所有的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的度數也相等時,吸收的熱量之間的關系。
二、進行新課
(1)演示實驗:出示盛有等質量的水和煤油的兩只燒杯,但我們明顯地看出兩者的體積不相同,這是為什么?(請學生回答)不同的物質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質的屬性。
介紹電加熱器(俗稱:“熱得快”),強調電加熱器每一秒鐘放出的熱量是一定的,兩個電加熱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時間里它們放出的熱量也是相等的。
請兩名同學幫助觀察溫度計,并隨時報告溫度。
實驗結果:煤油溫度升得快。這表明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溫度升高的度數相同時,水吸的熱量比煤油多。
(2)比熱容:換用其他物質,重復上述實驗,得到的結果是類似的.。就是說,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在溫度升高的度數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這跟我們在測量物體質量時,遇到的情況相似;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一般不相同。當時為表示物質的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那么,現在我們應該怎樣表示上述實驗所反映的物質特性呢?(啟發學生討論,在此基礎上歸納出比熱容的概念)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稱比熱。
比熱是通過比較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升1℃時吸收的熱量,來表示各種物質的不同性質。
(3)比熱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
如果某物質的比熱是a焦/(千克℃),它是說單位質量為一千克的該種物質,每升高1℃時(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a焦。
(4)比熱表
比熱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各種物質都有自己的比熱。物理學中,常把由實驗測定的物質的比熱,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課本中列出了幾種物質的比熱,請同學們查出鋁的比熱及它的單位。你能具體地說明鋁的比熱的物理意義嗎?(提問)
從表中還可以看出,各物質中,水的比熱最大。這就意味著,在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水的溫度變化要小些。水的這個特征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在受太陽照射條件相同時,白天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溫升慢,夜晚沿海地區溫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區溫度變化小,內陸地區溫度變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內陸比沿海炎熱,冬季內陸比沿海寒冷。
水比熱大的特點,在生產、生活中也經常利用。如汽車發動機、發電機等機器,在工作時要發熱,通常要用循環流動的水來冷卻。冬季也常用熱水取暖。(分析課本,說明利用水取暖和汽車發動機散熱器的原理)
三、小結:
通過一些具體問題的討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熱的概念。
四、布置作業: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
物理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一章講述動量的概念,并結合牛頓定律推導出《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動量定理》體現了力在時間上的累積效果。為解決力學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尤其是打擊和碰撞的問題。這一章可視為牛頓力學的進一步展開,為力學的重點章。
《動量定理》為本章第二節,是第一節《動量和沖量》的延續,同時又為第三節《動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礎,在本章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同時《動量定理》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2.本節教學重點
(1)動量定理的推導和對動量定理的理解;
(2)利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一維情況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學難點
動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實際問題中的正確應用
4.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的表達式。
(2)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知道動量定理適用于變力。
(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處理有關的問題。
●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量定理規律的學習過程,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物理實驗、物理模型和傳感器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2)通過學習用動量定理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質疑、信息搜集和處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勇于探索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物理問題。
(2)了解并體會物理學對社會發展的貢獻,關注并思考與物理學相關的熱點問題,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3)關心國內、國外科技發展現狀與趨勢,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
補充錄像資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實驗、模擬建筑工人安全帶的演示實驗
錄像:排球擊球動作要快、鑄鐵打磨時速度要快;籃球接球手臂后縮、跳高運動員落地墊厚墊子、體操運動員落地都要屈膝,
圖片:"勇氣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過程的一組圖片,易碎品運輸過程。
三、教學方法
應用實驗導入法、啟發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討論來探究動量定理。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分為四個環節,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景;建立模型共同探究;定性和定量應用動量定理。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
為了保證建筑工人高空作業時人身安全,我們選用什么樣的安全帶比較好。結實的鋼繩還是結實的彈性繩?
演示實驗:模擬建筑工人從高空墜落分別系彈性繩和無彈性繩的對比演示實驗(要挑選軟度合適的橡皮泥做實驗)
(兩次物體都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兩次繩長相同)
實驗現象:用彈性繩的那次橡皮泥完好無損,另一次橡皮泥被鐵絲切成兩半,斷面非常整齊,
學生嘗試解釋現象。 第二環節:建立模型推導動量定理
此時,學生有了對力、時間、動量、沖量的初步感性認識,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提高到理性認識。
引導學生建立模型,物體的運動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物體自由下落同樣的高度,獲得同樣的動量,第二階段,經過一定的時間動量減為零
討論第二階段過程中,力的沖量和物體動量變化之間的關系
結論:動量變化相同時,時間長,力小
推廣,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杯子落到水泥地上碎,落到地毯上就不碎;從高處落地都要屈膝;跳遠前要松沙坑……
這些說明動量和沖量之間一定是有聯系的`,你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么?
設一個物體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運動,在同方向水平恒力F作用下,經過時間t,速度變為v2,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t=mv2-mv1.
變力作用下動量定理還成立嗎?
利用傳感力和速度傳感器當場測數據,
讓小車在光滑水平軌道上向固定的力傳感器運動,測出小車撞擊傳感過程中小車受到外力-時間圖像,速度傳感器測出次過程中的速度-時間圖像。
分析數據發現:碰撞過程中外力的總沖量與碰撞前后動量的變化幾乎一樣。
所以,變力作用下,動量定理也成立。
第三環節:定性應用
為了培養學生在物理學中從實踐到理論,再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的研究方法。鼓勵學生將學習到的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技術聯系起來。首先圍繞定理Ft=△P分情況進行討論。 我們經常用雞蛋碰石頭來形容自不量力,你有沒有辦法讓雞蛋不碎嗎?
演示實驗:瓦碎蛋全(也可以放錄像)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例子說明,動量變化相同時,時間短,力大;時間長,力小。
如:圖片(圖5)中的現象
鐵錘釘釘子,沖床沖壓鋼板
第四環節:定量應用
例:一高空作業的工人體重600N,系一條長為L=5m的安全帶,若工人不慎跌跌落時安全帶的緩沖時間t=1s,則安全帶的受的沖力是多大?(g取10m/s2)
【分析與解答】依題意作圖,如圖所示,人跌落時為自由下落,設剛要拉緊安全帶時的速度為v1,則v12=2gL,即v1=
經緩沖時間t=1s后速度變為0,取向下為正方向,對人由動量定理知,人受兩個力作用,即拉力廠和重力mg,所以 (mg-F)t=0- mv1,
將數值代人得:F=(600 600)N=1200N
所以,人給安全帶的沖力F ′為1200N,方向豎直向下。
物理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壓強是物理學的重要概念。壓強知識既是對前面所學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續,又為后面整個章節奠定了基礎,是學好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和浮力的重要保證。本節內容又是初中物理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較大的綜合,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學習科學方法的重要環節。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本身的特點,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知道壓力的概念,理解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單位,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知道改變壓強的方法,了解壓強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⑵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進一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歸納、實驗能力;通過對壓強概念的學習,進一步理解比值定義法;通過對日常生活、生產中壓強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壓強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物理學原理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生產的意識。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壓強的概念,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壓強的概念貫穿全章,起著統領全章的作用)
教學難點:壓強概念的形成。(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而引導出壓強的概念為本課的難點。)
4、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有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對如何用控制變量法探究自然規律有了一定的認識,也具備了基本的觀察、分析和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通過實驗現象尋找規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最好通過形象直觀的實驗,讓他們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獲得。
二、教法與學法
教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依據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探究式學習的教育理念。這節課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來發現自然規律。
學法:根據以上教法以及我班學生的特點,這節課我主要采用的學法為:觀察法,實驗法,對比法,歸納法,比值定義法,數學推理法。
三、 教學過程
1.讓學生用吸管插入酸奶杯,體驗插入的難易程度引入新課;
2.復習彈力引入壓力,詳細講解概念、方向、作用點
先讓學生畫壓力示意圖,再畫重力示意圖,分析壓力與重力的關系
大小(通過鋼尺、砝碼實驗,讓學生明確壓力的大小與重力的'區別),
通過力的三要素可以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引出也有作用效果:
人站在泥潭里,單腳站立和雙腳站立,陷入泥潭的難易程度,進行分析(三要素完全一致)。
氣球、鉛筆實驗讓學生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那些因素有關?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怎樣來探究呢?(控制變量)
演示實驗,完善數據,得出實驗結論;
3.為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壓強,讓學生明白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學生對所提供的三組情況比較壓強大小,從而引出壓強定義式;分析單位,得出國際單位帕斯卡,對生活中的報紙對折展開壓強的大小進行介紹;
4.典型例題解題過程學生練習并分析、講解;
現實生活中要增大(減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舉例(切菜、切肉(磨刀、大刀))
5.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存在壓強的實例(打地基、沙發舒服,沙發變形增大受力面積、注射器),并說出是增大還是減小壓強,讓學生根據公式分析具體的方法,并把圖片拖至各種方法邊,一一對應;
6.鞏固練習;課堂小結
四.教學反思 本課成功之處:
1.充分利用實驗,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物體做實驗,這是后進生的強項,讓他們展示了自已的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難心理,照顧了學生的差異。
3.在分析講解壓強的概念、公式時,用類比法步步深入,讓學生很自然的接受并理解壓強的概念,從而更好的突破了難點。
4.在增大和減小壓強方法的學習中,從公式、現象出發,并結合實例分析,不僅鞏固了壓強的知識,還進一步落實了“生活——物理——社會”的教育理念。
本課需要改進之處:
1.時間的控制需要加強。
2.做得再靈活簡潔一些,可以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問題。所以我會加強制作的學習,將多媒體技術更好的應用在物理教學中。
由于水平有限,可能有些細節把握的還不夠好,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當然我會繼續努力,懇請您的指導!謝謝!
附1.板書設計:
第一節 壓強
一、壓力(F)
1.定義: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2.特點:作用點 方向 大小
3.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二、壓強(P)
1.定義:作用在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叫做壓強。
2.公式: p=F/S
3.單位:帕 1帕=1牛/米2
4.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物理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第一章第一節內容。“聲現象”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盡管小學自然課中學過,但一般印象淡薄,需要進一步對“聲音的發生和傳播”的現象進行概括得出相關結論。本節也是后面聲現象知識的鋪墊。為了體現“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和“物理現象就在我們身邊”的新課程理念,教材中設計了一些探究實驗。由于初中生剛開始學物理,對實驗的觀察和概括能力不強,學習本節內容對于提高學生的觀察和概括能力,以及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都有重要的意義。
(二)本節課教學的三維目標:
依據教材和學生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知識目標: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2.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知道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大。
能力目標:
重視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及熱愛生活、
熱愛大自然的情操。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及確立依據
本節課的重點是聲音產生的原理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對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學生聯系生活會有一些膚淺的認識,而對于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速度不同,學生可能就知之甚少,所以實驗探究聲音的傳播條件和不同介質中聲速不同是本節的一個關鍵。
本節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觀察、探究聲音傳播的條件以及解釋生活中的聲傳播現象。以及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如何滲透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如何開發非智力因素,在啟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本節課堂組織教學的過程應突出體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最終實現本節教學的三維目標。
二教法的選擇及依據
聲音的產生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是本節教學的兩個中心環節,我采用教師演示實驗、質疑、引導學生觀察并讓學生動手實驗等實驗探究的方法,啟發引導學生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氣體、固體、液體都能傳聲,而真空不能傳聲。學生分組討論,得出初步的猜想或者判斷,設立懸念、激疑,在學生中營造各持己見、百家爭鳴的討論氛圍,然后以“信息平臺”、“信息快遞”等板塊形式向學生提供相關的知識信息,再讓學生分組討論提出的問題,學生結合提供的信息進行討論交流,肯定或者否定了自己原來的想法,最后再選出代表發言在全班交流,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歸納出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于這些問題正確觀點的認識,又通過這些觀點的形成過程,鍛煉學生的思維行為和合作交流的科學精神。因此本節教法我設計為實驗探究法、質疑誘導法、自學討論法相結合,組織學生獲取和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學法分析
指導學生從實驗現象和日常生活經驗中歸納總結物理知識。初二學生才接觸物理,對物理實驗很感興趣,但缺乏描述和歸納總結實驗現象的能力。教師應注意培養他們這方面的能力。上課時讓學生自己描述看到的實驗現象,自己總結物理規律,在腦海中構建本節課要求掌握的知識點。
四課堂教學秩序
(—)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注意,導入新課
注意是心靈的窗口,是學生有效學習新知識前的心理準備狀態。根據本節特定內容,我選擇在播放樂曲的同時配以簡短的解說:我們生活的世界有各種各樣的聲音,聲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并提出疑問:同學們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你們想不想知道聲音又是如何傳播的呢?以此激發學生探求的心理,從而導入本節課內容。樂曲選擇了巴洛克風格的音樂,據說有利于大腦進入學習激發狀態。
(二)展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活動效率
把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對學習充滿期待。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了努力的方向,便于提高注意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活動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學目標用語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強。
(三)新課教學
本節課有三個小標題,直接指出了本節學習的三個問題,分別是:一,聲的產生;二,聲音的傳播;三,聲速。還有部分內容用黑體字標出(例如:介質),為學生自主學習時抓住重點提供了方便。另外,必要的插圖,形象的展示了相關內容,為學生在學習中的想象活動提供了中介,也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進行。
一,聲音的產生
(1)教師演示,學生動手實驗尋找發聲體的共同特征
教師播放敲鼓和琴弦振動的演示課件,同時讓學生思考: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振動停止還能聽到聲嗎?通過提出的問題使學生感悟到:實驗中要用到比較的方法,比較發聲時與不發聲時物體的區別。然后讓學生動手進行橡皮筋和直尺實驗,親自探究聲音的產生原因。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可以得出結論:物體振動產生聲音。同時教師以信息快遞的方式對學生得出的結論加以肯定。
二,聲音的傳播
(1)學生動手實驗感受固體可以傳聲
(2)教師講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下雨天聽見打雷的聲音,在岸上聽見水下發出的聲音。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液體和氣體也能傳播聲音。
(3)真空不能傳播聲音:教師播放真空不能傳聲的課件,使學生認識到真空不能傳播聲音。教師進一步總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并以信息平臺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同時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釋書上的圖片:為什么在月球上宇航員要靠無線電通訊,做到學以致用。
(4)讓學生閱讀教材,知道聲音以波的形式向外傳播叫聲波,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三,聲速
(1)觀看視頻《射雕英雄傳》片段,讓學生討論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得出結論:固體傳聲快
(2)閱讀書上“一些物質中的聲速”,知道聲音在15攝氏度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米/秒,同時分析、比較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傳播速度。
(3)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時直接顯示前面所學結論,目的是促成知識的保持,并提示學生用恰當的方法,利用時空順序輔助記憶。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認知策略”,并有利于學生形成認知結構,而結構化的知識更便于記憶、檢索和提取。
(五)達標檢測
檢測題圍繞重點設計,課前印發給學生。檢測能夠促進知識遷移,設計的原因前面已經提到,不再贅述。
(六)布置作業
作業設計體現和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同時又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學習興趣。
整個教學程序這樣設計,但具體的課堂還要根據當時的情景,突發事件等不斷調整。本節課的整體設計思想,不僅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而且在教法設計上突出體現以學生為本,依靠學生的自學、探究、討論、交流、歸納、總結等形式來獲取和掌握知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身受益。總之要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方法的同時,各方面有所提高,還要提高學習效率,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各種教法的作用,以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回顧總結和板書設計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3.聲速
【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說課稿11-26
初中物理說課稿06-09
物理說課稿模板03-29
初中物理說課稿11-22
物理說課稿模板05-04
初中物理說課稿06-09
物理說課稿范文06-27
初中物理說課稿09-21
初中物理的說課稿01-17
物理說課稿范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