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說課稿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弟子規》是一本操作性很強的經典讀物。它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禮物,它短小精悍,三字一句,兩字一韻,讀起來瑯瑯上口.它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以獨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我們師生。學生在興趣盎然的誦讀過程中,思想,行為,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弟子規——謹是自編教材《弟子規》的第三部分。這部分內容告訴孩子們要注重生活的細節,從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養成良好的個人修養,養成做事不急不躁、沉沉穩穩的性格,長大后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會踏實而穩健。
二、說設計理念:
讓孩子走近《弟子規》,初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并以此為起點,開始對傳統經典的追尋,進而了解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并憑借此課,體現校本經典特色。《弟子規》一課,將厚重的中華文化溶入兒童的閱讀理解過程之中,給兒童以浸潤,給兒童以重染。這樣,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離,使遙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把中國傳統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內化為一種品質,外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
三、說教學目標:
1、流利朗讀并能背誦所學的內容。2、了解所學內容的意思,能夠明理,能夠指導日常行為。
3、通過學習,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讀經文,感悟經文內涵。難點:背誦所學的內容,并能根據所學的指導自己的行為。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要采用多種方法誦讀經文,演繹經文,領悟經文的內涵,教學要緊扣語言文字,創設情境,引導學
生走進文本,通過解讀小故事,使學生的情感提升。聯系生活,引導學生走出文本,把學《弟子規》與學做人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如何去做人處事,整堂課實現誦讀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優化組合,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本節課通過“事實(故事)導入——明意——結合實際談體會——把所學內容向師生匯報”,在注重老師主導地位作用的同時,也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六、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同學們,弟子規被譽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規”,我們學習弟子規謹有一段時間了,誰來說說通過學習你知道了哪些做人處事的道理?(指名回答),在生活中你做到了哪些?看來同學們學到的還真不少,今天我們繼續往下學習。(板書:謹)
設計意圖:
1、復習以前學過的部分內容。
2、檢查學生有沒有學以致用。
3、自然導入新課的學習。
二、學習第一組句子: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
(一)學習:緩揭簾,勿有聲。
1、(出示門簾圖片)問:這是什么?你在哪見過門簾?現在老師想了解一下,你們在進門出門時是怎樣掀開門簾的?
2、到底怎樣掀開門簾才是有修養的行為呢?古人早就給了我們答案。 課件出示:緩揭簾,勿有聲。
3、學生跟著老師一起讀,學生齊讀,指名讀。指導學生讀出節奏:緩∕揭簾,勿∕有聲
4、自主探究:句中的“緩”和“揭”各是什么意思?這句話又是什么意思?
5、結合你每天掀門簾的經驗,探討一下:為什么古人要求孩子要“緩揭簾,不要發出聲響”呢?小組討論,匯報交流。
6、這話很有道理,我們就要記住,把它背下來。(齊背,指背。)
7、根據句中“小心用物,不發聲響”的涵義,判斷下列行為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A、上課時,小剛開文具盒拿筆,發出噼哩啪啦的聲響。
B、小明在家拉窗簾時,動作總是很輕柔。
C、王叔叔開出租車,他半夜回來從不亂按喇叭,進入樓道拿鑰匙開門也是輕手輕腳。
D、小麗在家玩玩具時,弄得乒乓亂響.E、小蘭打掃衛生,挪動桌椅時,在地上拉,發出吱吱的叫聲。
8、實際演練:同桌間進行搬椅子比賽,把椅子搬出去再放回原位,不發出聲響者獲勝。
9、小結:我們無論在學校,在家里,在任何場所,言語動作都要放輕放緩,要沉穩,不可急躁、粗魯,更不能妨礙別人。(板書:沉穩)
(二)學習:寬轉彎,勿觸棱 。
1、出示“棱”字,讓學生認讀。用手摸摸桌子上的棱,問:教室、走廊哪里還有“棱”?出示“觸棱”,問:什么叫“觸棱”?你有過“觸棱”的經歷嗎?結果怎樣?所以我們要小心謹慎不要碰到棱角上。出示“勿觸棱”。
2 、探究“寬”的意思:我們發現,一般都是在轉彎時容易“觸棱”,那么怎樣轉彎才不會撞到棱角上呢?出示:寬轉彎,勿觸棱。
3、指導朗讀,并背誦下來。
4、引申到人:這句話也有引申的意思。不僅是“物”有棱角,人也有棱角。如脾氣暴躁,愛與人發生爭執的人,就是有棱角的人,我們不要跟他起沖突就是“勿觸棱”。說話委婉一點,讓他幾分,對人要“寬轉彎”寬以待人,不要跟人家結怨。不揭人家的痛處和隱私也是“勿觸棱”。這是我們應懂的道理。
(三)根據圖片引出第一組的全部句子。
1、看第一、二幅圖,說說這分別是根據哪句話配的圖片?出示第一組全部句子: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
2、齊讀,男女對讀,加上動作讀,嘗試背誦。
3、總結:做事情既不要妨礙別人,也不要傷害自己。要處處小心(板書:小心)、注意的話,有很多災禍都是可以避免的。
三、學習第二組句子: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一)學習:執虛器,如執盈。
1、師生表演小品:吃完晚飯后,小剛說:“媽媽,我來幫你收拾桌子。”他拿起一個空盤子,沒走幾步就掉到地上摔得粉碎。媽媽說:“你做事怎么毛手毛腳,以后拿空盤子也要像拿著裝滿東西的盤子一樣,才不會打破。”
2、討論交流:小剛的媽媽說的話有什么道理呢?
3、拿空的器具會大意,不在乎。所以要“執虛器,如執盈。”(出示)
4、根據剛才的表演,同桌探究“執”“虛”“盈”的詞意及這句話的意思。
5、朗讀句子,背誦句子。
6、實際演練:兩人一人拿空杯,一人拿水杯,判斷示范者拿的是空杯還是裝滿水的杯子。
7、取物練習:師講解并示范用手拿住碗、盤、杯不脫落的方法。根據學生匯報的進行學習
8、小結:不僅是拿空的器具要小心專注,拿一些昂貴的物品更要小心謹慎。如數碼相機、手機、mp3等等。(板書:專注)(二)學習:入虛室,如有人。
1、出示原文:入虛室,如有人。指讀,齊讀。2、小組合作探究:剛才我們了解了“虛器”,那什么是“虛室”?這句話又是什么意思?3、案例分析:小軍去鄰居家借書,屋里沒人,小軍就自己動手翻找起來。 討論交流:小軍做得對嗎?為什么?4、故事欣賞:《拾金不昧的年輕人》。(板書:慎重)
(三)根據圖片引出第二組句子。
1、分別出示第三幅和第四幅圖片,觀察這分別是為哪個句子配的圖畫? 出示第二組全部句子: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2、男女對讀,做動作讀,小組比賽讀,嘗試背誦。
3、小結:這組句子告訴我們從小要養成細心,專注的行為習慣,對待自己要謹慎,才能防范過失的發生。四、吟誦經文,背誦經文。1、出示全文: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2、熟練誦讀:拍手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3、背誦練習:帶動作背,加上曲調吟唱等。
4、展示背誦成果。五、全文總結:我們把今天要學的內容學完了,誰來說說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地方需要改進的?(指名學生說)師指板書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 ,我們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細節,一舉手,一投足都要做到——沉穩,小心,專注,謹慎。(生齊讀)讓我們把今天所學落實到行動之中吧!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是數學組3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本節課選自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這一節課是本冊書第一章第九節第二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就從以下四個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過程 的設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數學大綱的基礎上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首先來看一下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在整式的運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階段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讓學生根據一些現實模型,把它轉化成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數學的價值,發展“用數學”的信心。運算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初一階段完成。多項式除以單項式作為整式的運算的一部分,它是整式運算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整個初中代數的重要部分。
2、就第一章而言, 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是本章的一個重點。整式的運算這一章,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是很重要的一塊,整式的混合運算是這一章的難點,但混合運算是以各種基本運算為基礎的。在整式范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加、減法可以統一成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統一成乘法,因此乘法的運算是本章的關鍵,而除法又是學生接觸到的較復雜的整式的運算,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整式的運算中轉化思考方式及推理的方法等,都在本節中。
從以上兩點不難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介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重點和難點。
新課程標準是我們確定教學目標 ,重點和難點的依據。重點是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及其應用。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其基本方法與步驟是化歸為單項式除以單項式,因此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關鍵是將它轉化為單項式除法的運算,再準確應用相關的運算法則。
難點是理解法則導出的根據。根據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可知,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的實質是把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的運算轉化為單項式的除法運算。由于 ,故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也可以看做是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的應用。
二、教材處理
本節課是在前面學習了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掌握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同底數冪的除法等知識,因此我沒有把時間過多地放在復習這些舊知識上,而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動形象的課件引例,讓學生自主參與,親身參加探索發現,從而獲取知識。在法則的得出過程中,我引進了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微機,讓學生在微機演示的一種動態變化中自己發現規律歸納總結,這不但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學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法則的應用這一環節我又選配了一些變式練習,通過書上的基本練習達到訓練雙基的目的,通過變式練習達到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這些我將在教學過程 的設計中具體體現。而且在做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互相提問,使課堂在學生的參與下積極有序的進行。
三、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體現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是新課內容的學習,教學過程 中盡力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把教師的點撥和學生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為學生創設情境,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不斷克服學生學習中的被動情況,使其在教學過程 中在掌握知識同時、發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回顧與思考,通過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的復習,完成四道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練習題,為本節課探索規律,概括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做好鋪墊。
2、探索規律:法則的得出重要體現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我通過了一個嘗試練習啟發學生自主解答,使學生該過程中體會多項式除以單項式規律。由于采用了較靈活的教學手段,學生能夠積極的投入到思考問題中去,讓學生親身參加了探索發現,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最后由學生對規律進行歸納總結補充,從而得出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
3、例題解析,通過課件生動形象的課件,引導學生嘗試完成例題,加深對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的理解與應用。
4、鞏固練習:再習題的配備上,我注意了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習題的配備由易而難,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夠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發展。并且采用小組合作交流形式,使課堂氣氛活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一種比較活躍的氛圍中,解決各種問題。
5、歸納總結:歸納總結由學生完成,并且做適當的補充。最后教師對本節的課進行說明。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以達到提高個人教學能力的目的。
“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理解和掌握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
2.運用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熟練、準確地進行計算.
3.通過總結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訓練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和計算能力.
4.培養學生耐心細致、嚴謹的數學思維品質.
重點、難點:
(1)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及其應用.
(2)理解法則導出的根據。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授課人及時間: 二一四年五月六日
教學過程 :
1.復習導入
(l)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是什么?
(2)計算:
1)–12a5b3c÷(–4a2b)=
2)(–5a2b)2÷5a3b2 =
3)4(a+b)7 ÷ (a+b)3 =
4)(–3ab2c)3÷(–3ab2c)2 =
找規律:怎樣尋找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
嘗試練習引入分析
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先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除以這個單項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2.例題解析
例3 計算:見課本P49
(1) 嘗試練習
(2) 提問:哪個等號是用到了法則?
(3) 在計算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時,要注意什么?
注意:(l)先定商的符號;
(2)注意把除式(后的式子)添括號;
要求學生說出式子每步變形的依據.
(3)讓學生養成檢驗的習慣,利用乘除逆運算,檢驗除的對不對.
練習設計:
(1)隨堂練習P50
(2)聯系拓廣P51
3.小結
你在本節課學到了什么?
(1)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
(2)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
正確地把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問題轉化為單項式除以單項式問題。計算不可丟項,分清“約掉”與“消掉”的區別:“約掉”對乘除法則言,不減項;“消掉”對加減法而言,減項。
4.作業
P50 知識技能
5.綜合練習(課件)
說課稿 篇3
說課分為六部分:說教材、說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說學情、說教法、說教學程序、說場地與器材。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1)玩小籃球
(2)游戲:運球接力比賽
(3)教材分析:
玩小籃球是在小學水平一所學過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教材。其目的改進和提高控球的技術,發展控球能力和協調性及機智、靈活等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相互配合協作的集體主義觀念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掌握控球技術和球性練習方法。
(2)技能目標:發展學生上、下肢力量和身體的靈敏協調性。
(3)情感目標:通過發展學生體質,促進身心健康,培養學生靈活、機智和敢于創新、敢于拼博及團結協作的觀念。
為了達到以上目標,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主題:“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玩中學、學中玩為主旨”。圍繞這一教學主題,根據新的體育教學理念來完成。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對球的控制能力。
(2)教學難點:控球動作的協調性。
二、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以新的“體育課程標準”為教育指導思想。(一)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課的設計到評價各個環節,始終把學生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每個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增強集體意識。(二)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由于學生身體條件、運動技能等方面有個別差異,在教學中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使學生每人得益。(三)每個學生都有自由想象的創造空間,讓其大膽創造發揮。教學中設計了多處空間讓學生通過想象學習練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課堂的效果。
三、說學情
水平二的學生正處于身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和生長發育期,可塑性大,好勝心強,勇于克服困難,喜歡玩球和參加活動性的游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選擇適應他們生理和心理特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覺性,激發他們在練習中去思維,去發展他們的體能和智力。
(1)有利因素
四年級學生比較好動、活潑、好勝心強,求知欲望高,只要引導得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容易實現。
(2)不利因素
四年級學生有意注意力集中較差,依賴性強,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傾向,在教學中我采用趣味性、多樣性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還要多表揚、多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團結合作的意識。
四、說教法
針對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遵循“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培養想象創新能力”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講解法教學:精講多練,抓住重難點。
2、示范法教學:動作規范、美觀,具有模仿性和靈活性。
3、自主教學:給學生以自由、自主的活動和想象空間,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4、啟發教學: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實踐分析,來掌握技術動作,提高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5、團體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小團體比賽互相促進提高,加強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學生形成互幫到助共同提高的集體意識。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教學常規全課可分為啟發興趣、愉悅身心、育心強體和恢復身心四個階段。
1、啟發興趣階段。
課堂常規、師生問好、宣布課的內容、導入課題。
2、愉悅身心階段。
在教師帶領下,學生做各種各樣的簡單球操熱身。
3、育心強體階段。
本課的主體部分,是教與學的關鍵,采用分組和不分組的形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圍繞教學目標的任務展開。
(1)玩小籃球:多樣化的玩球練習,克服運動教學的單調枯燥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能初步掌握控球技術動作。
(2)游戲:運球接力比賽: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在玩中學、學中玩。
4、恢復身心階段。
(1)用廣播操最后一節來做放松運動,消除劇烈運動而產生的緊張狀態,恢復生理、心理負荷,使身心得到放松。
(2)小結:用回憶法來回顧這堂所學過的動作技術。
(3)布置收拾器材。
六、場地與器材
1、根據授課地點的場地,本課安排在籃球場上進行,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進行提高教學質量。
2、為確保每一個學生充分練習以教師的示范,選用小籃球20個,力求達到“在歡樂中學習,學習中歡樂的效果”。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左與右》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五單元《幾何小實踐》中的第一個內容。本單元主要分兩個部分的內容:一是認識物體的位置關系,二是度量與線段。教材安排的題1是判斷自身軀干上的左半部分與右半部分,左手、右手,左腳、右腳……教材安排的題2是以自我為中心觀察左與右的位置,介紹我的左邊是誰,我的右邊是誰。教材安排的題3是小丁丁和小巧在大街上過馬路的情景,以小丁丁和小巧為參照中心,說出向左看到什么,向右看到什么。
(二)課時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能說出自身軀干上的左右位置關系。2.能說出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3.能說出以其他物體為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三)課時知識點
本課的知識點是:1.1說出自己的左手和右手。1.2說出自己的左腳和右腳。1.3說出自己的左耳和右耳。2.1說出自己左邊是誰、右邊是誰。2.2看圖區分身體的左與右。3.1小丁丁向左看到什么,包括左前方。3.2小丁丁向右看到什么,包括右前方。3.3說出與小丁丁面對面的小胖向左看到什么。3.4說出與小丁丁面對面的小胖向右看到什么。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從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確定左右位置過渡到以其他物體為參照中心確定左右位置。
二、說學生情況
學生對空間方位的表征至少有三種形式:一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表征,二是自然標志的表征,三是去自我中心的表征。而一年級的學生,方位感不強,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達到熟練、準確地辨別“左右”的方位,就需要大量的結合學生自身實際的感性材料,通過大量的活動來完成。因為一年級的小學生的判斷仍受直覺思維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景和活動來進行。
三、總體設計
一年級學生認知的主要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善于記憶具體事物,不善于記憶抽象的內容。根據這一特點,本節課的設計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我的左右。通過.小游戲“跟我做”,感知自身的左與右。讓學生觀察圖片,如果我是圖片中的人,判斷我的左與右,讓學生知道要將自身的位置調整到與圖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斷。
第二層次是我的左邊和右邊。通過相互介紹,介紹自己的左右鄰居“我的左邊是誰,我的右邊是誰?”再讓學生改變站的方向,來介紹自己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使學生明白確定左右的位置要看自己的方向,方向不同的時候,所指的左右也不同。
第三層次是小熊的左右。為了讓學生體驗左右的相對性,老師舉手讓學生判斷:老師舉的是左手還是右手?你是怎樣想的?使學生明確兩個人面對面站的時候,左、右剛好相反。通過小熊的考問: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你是怎么知道的?再把小熊任意放在學生中間(4個方向)讓學生判斷小熊左邊是誰,小熊右邊是誰?接著游戲“排隊”請學生來站隊,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左與右。
四、學生活動的設計
第一層次:我的左右。學生活動有兩個:一是游戲“跟我做”,通過伸伸小手小腳,摸摸耳朵肩膀等,讓學生感受自己的左右。二是觀察圖片說一說,通過把圖片中的人物當作是自己來判斷左與右。
第二層次:我的左邊和右邊。學生活動有兩個:一是根據自己的座位坐向說一說“我的左邊是誰,我的右邊是誰。”二是讓學生改變方向后說一說“我的左邊是誰,我的右邊是誰。”通過兩個活動讓學生體會左與右要看自己的方向,方向不同,所指的左右也不同。
第三層次:小熊的左右。學生活動有四個:一是讓學生判斷老師和你們面對面站時,老師舉的是左手還是右手。二是觀察小熊,判斷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三是把小熊任意放在學生中間(4個方向),讓學生說一說“小熊左邊是誰,小熊右邊是誰。”四是游戲“排隊”,請學生來站隊“請你站在小熊的左邊,請你站在小熊的右邊……”通過四個活動,使學生會根據參照中心來確定左右位置。
五、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
從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確定左右位置過渡到以其他物體為參照中心確定左右位置,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課堂上創設便于學生操作的情景,如:游戲——跟我做。觀察圖片判斷左與右——將自身的位置調整到與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斷。根據座位坐向介紹左與右——我的左邊是誰,我的右邊是誰。把小熊任意放在學生中間(4個方向),讓學生說一說“小熊左邊是誰,小熊右邊是誰。”游戲“排隊”,請學生來站隊“請你站在小熊的左邊,請你站在小熊的右邊……”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能親身體驗左與右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六、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桌椅排放整齊
3.一個小熊玩具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分析
1.說教材的地位。《社戲》是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就體裁而言,它屬于小說。就內容而言,它是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文化活動為線索,表現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通過“我”和少年伙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經歷,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體現了語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關系。因此教學本文除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就是培育學生對課外生活的關注。
課文《社戲》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文化活動為線索,表現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通過“我”和少年伙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鄉文化生活經歷。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對閱讀和寫作的要求,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
2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
情感目標:1。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
2.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追憶及作者眷戀故鄉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文中景物描寫對表現主題的作用;體會小說通過刻畫人物形象表達主題的作用。
難點:本文結尾對“豆”與“戲”的評價、贊美與前面對“豆”與“戲”的描寫似乎有些矛盾,引導學生理解這一問題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手段
1、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多媒體展示作為主要教學手段,一方面增強直觀感,培養學生對江南水鄉文化生活的感性認識。
五、教法、學法
教法:1、誦讀法,2、質疑法、3、點拔法
六:教學理念: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1、強調學生自我的閱讀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大語文閱讀量和口語交際環節,重視培養語感。"還強調"要加強朗讀,重視閱讀感受和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
2、讓學生,學會聯系自己生活實際上。充分調動學生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來閱讀本文,體現新課程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充份的理解語文與生活的關系。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
3、重視互動合作。《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探究問題、發現解決問題途徑的閱讀方式,并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七:學情分析:學生們喜歡讀,有初步的體驗能力,能結合生活實際上。來品讀文本。
八:教學過程(第二節內容):(第一節課解決問題2、解決字詞障礙;3、理清脈絡;熟讀課文;4、明確“我”在平橋村得到的優待和樂事 )
(一)導入新課:配樂同學朗讀有寫童年的美文。
(二)整體感知:
1.放播放有關“社戲”的圖片。
2.學生在預習情況,跳讀課文精彩片斷。。
(三)師生合作探究: 你發現了文中有哪些美?
1.你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理由?(引導:人情美)課文塑造了熱情的伙伴和淳樸的鄉民形象,用“我喜歡文中的 X X(人物),因為他(他們)……(評價其性格、品質),比如…… (舉人物表現)”的句式,寫三言兩語,簡筆勾勒人物形象。
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是一個聰明、機靈、善解人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的好孩子頭兒。六一公公:是一位寬厚、善良、淳樸、好客、熱誠的老人
2. 小朋友們偷豆情節:“偷”反映了小朋友們誠懇待客的熱情,“偷”跳動著小朋友們純潔無私的心,“偷”反映了小朋友們周到天真的天性.
3. 江南的美景如詩如畫;這些語句作者寫得很美,美詞美句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請自選一段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讀一讀,然后用“我覺得_______(美詞)用得好,好在它寫出了(或表現了)_________”的形式對你選讀的美詞進行品味
引導學生:品味美詞:從色彩 氣味 聲音 心情 動態方面品味美詞。如:
“朦朧”和“皎潔”用得好,好在它們寫出了月光的色彩美。
“碧綠”“淡黑”“紅霞”分別寫出了豆麥、、燈光的色彩美。
“縹緲”“仙山樓閣”寫出了戲臺的神奇美。
“清香”寫出了豆麥和水草的氣味美
“潺潺”寫出了水聲美,“宛轉”“悠揚”寫出了笛聲美。
“輕松”“舒展”表現了“我”心曠神怡之情。“船慢”表現了“我”的迫切之情。“沉靜”表現了“我”由焦急而平靜之情。“自失、彌散”表現了“我”的陶醉之情。“回望”表現了“我”的依依之情。
“起伏、踴躍”寫出了的動態美。“躥”“喝彩”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寫出了船行的輕快美。
3.為什么:戲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為什么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從以上分析,得出對難點的主題的理解)
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老人孩子那份淳樸真摯的感情和特有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親 密的關系。這一切都是“我”童年時代在城鎮未曾見到過,在以后 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見到的。“我”對這段往事的深情回憶,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所謂的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回憶,充滿了一種浪漫理想色彩,表現作者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也反映了,對農家小朋友真摯情誼的深深眷戀。
(四)小結:作業:結合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把你對“童年的美”的理解幻化成美麗的文字。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先打出幻燈片1)
大家好。我是安達市第六中學語文教師范偉華,說課的題目是《松鼠》。
(打出幻燈片2)愛默生說:“思想是行動的種子。”有怎樣的教學思想就有怎樣的教學實踐。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法國作家、博物學家布封寫的科學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位居單元之首,是教讀課文中的重點篇目,起提綱挈領的作用。(著眼于初中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點,把握教材,運用教材,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整體感知、閱讀賞析,掌握抓住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學習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前者為教學重點,后者為教學難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閱讀簡單說明文的能力,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的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獨立思考的習慣,樹立科學求實的價值觀。
二. 說學法與教法
(說明文的寫作目的是給人以知識,“作者思有路,緣路識斯真。”遵循作者的寫作思路,結合教學目標,我采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1. 說學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先整體感知--再閱讀賞析--后遷移訓練。閱讀賞析環節,我采用導讀引路法,重點賞析第二段,導讀點撥第三段,放手自學四、五段,從而突出教學重點,即學習抓住特征說明事物的方法。為了分散難點,每一段文字的閱讀,都輔之相應內容的幻燈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觀察到內容。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懂得細致觀察是準確說明事物的基礎,而生動形象的語言是揭示被說明事物特征的關鍵所在。
2.說教法:
由講讀到導讀再到自學,學生始終處于學習主體地位。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幫助老師改錯誤,動手幫助小松鼠搭窩,編寫小松鼠兒歌等教學過程和方法。我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了十多幅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幻燈片,放映松鼠的錄像,遷移訓練中放映長頸鹿的錄像,這樣更有助于生動,形象,直觀地進行教學,有助于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三.說程序
1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這樣一首兒歌,“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這首兒歌從兔子的外形、習性等方面進行描述,語言生動、形象。你想學習這種抓住特征描述事的方法嗎?
根據初一學生的活潑,喜歡新奇事物的特點,采用兒歌導入法。激發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為后面編寫小松鼠的兒歌作鋪墊。)
2.整體感知:(1)作者介紹:
布豐:(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進化思想的先驅者,從小受教會
教育,愛好自然科學。用40年時間著成36卷《自然史》。
(2)明確文體:科學小品文
(3)檢查預習:讀準字音并解釋詞語。
馴良xùn:和順善良。馴,順服的。
矯健:強而有力。矯,強壯。
蟄伏:zhé 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吃不動。(有督促自學的效果)
(4)思考題:
你認為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劃分的?
{作者為什么說松鼠是“討人喜愛”的一種小動物?
(整體感知課文,了解作者文體,學習詞語,理清文章脈絡,為進一步學習作準備。)
3. 閱讀賞析
l 精讀賞析
先指導朗讀,再觀看四幅幻燈片,讓學生在原文找到相對應的說明文字,然后選擇其中一幅做簡要描述。(于漪老師曾說“誰想成材,誰就要千方百計地學會用語言去分析課文這一基本方法。”)在分析松鼠“漂亮”的特點時,抓住“清秀”“矯健”“翹起”等極富表現力的詞語,學習抓住特征進行生動說明的方法。
(這樣設計可以突出教學重點。閱讀與觀察相結合,學習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理解形象化描述對于揭示事物特征的作用,為下文的導讀和自學提供范例。)
l 導讀點撥
請學生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再觀看幻燈片,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圖片內容。然后聽老師用“反串法”講有關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內容就是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活動時間,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說,并串編成一個故事。讓學生說說松鼠的“馴良”表現在那里,并改正故事中的錯誤,用幻燈片輔助教學,顯示本段要點。(“反串法”故事促使學生更認真的閱讀課文,記憶更扎實,理解更深刻。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活躍。)
l 放手自學
速讀課文,觀看幻燈片,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給每一幅圖片擬題。說說松鼠的“乖巧”表現在哪里。重點學習描述松鼠搭窩的一段文字,圈點描寫松鼠搭窩的動詞,讓學生用簡單的道具模擬松鼠搭窩的動作,以小組為單位用“先”“再”“然后”等表示動作先后的詞語做簡要復述。
(觀看松鼠的圖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擬題訓練,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模擬松鼠搭窩,學生既動手,又動口,更動腦,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領會松鼠“乖巧”的特點。)
4.歸納總結
觀看松鼠的錄像,歸納觀察的注意事項;要細致、要全面、要持久。鼓勵學生從知識點、能力點、思想教育點上進行一課一得的總結。最后,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對準確、生動的說明語言進行總結。
(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細致的觀察是說明事物的基礎,而準確、生動的語言是揭示被說明事物特征的關鍵。)
4. 遷移訓練
學習貴在學以致用,先讓學生觀看資料片《長頸鹿》,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頸鹿的外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特點。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口語訓練,達到了由“內化吸收”轉為“外化表達”的目的。)
6.結束:我和學生一起為小松鼠編寫兒歌,兒歌舉例:
學生一:小松鼠,乖又乖, 學生二:小松鼠,討人愛,
長長的尾巴翹起來, 面容清秀,尾巴長,
當傘使,當被蓋, 吃松果,摘栗子,
樹上搭窩真可愛! 巧手搭窩真能干!
(詩歌編寫,打破文體束縛,寓教于樂。益于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7.布置作業:觀察并收集你所喜愛的動物資料,寫成介紹性文字,以小組為單位辦一份圖文并茂的手抄報。
(將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收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
四.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抓住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大多數學生能用較為準確的語言分析課文,生動地描述觀察到的事物。對于部分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我采用學生出自測題、和他測題的方法,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強化能力點,完善思想教育點。)
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14冊第30——31頁《多姿多彩的袋和包》,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對我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 教材分析:
(一) 、地位與作用:
本節用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以學生發展為本,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指導作指導,從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使用的手袋、背包的造型開始,把手袋、背包的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說等知識元素和能力培養方式綜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造型設計能力、創造和創新能力,并在探究的過程中了解不同的手袋、背包造型設計所適用的場合和環境。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合作與交流中快樂地成長。
(二)、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經過反復思考,我這樣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 通過對不同風格、造型的手袋和背包的觀察、分析討論、欣賞,了解其設計的特色、用途,進而了解不同的手袋、背包造型設計所適用的場合和環境。
2、通過選擇、運用手繪線條立體圖像三種不同表達方式的方法,畫出手袋、背包的立體效果圖,進行手袋、背包的造型設計和創作,達到基本掌握手袋、背包造型繪畫的方法。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創新意識和設計能力,了解美術設計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如何在背包和手袋的設計中體現它的使用功能和主人的審美個性
難點:在設計中把握造型、比例關系,運用學到的色彩知識
二、教法學法:
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新的課程理念強調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主動、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合作與交流中快樂地成長。因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團隊精神。學會在交往中合作、合作中雙贏,是每個老師在施行教學中不可漠視的一個重要問題。本節課我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往的平臺,也成為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一塊“圣地”。要充分發掘小組合作學習的道德教育資源,讓小組學習成為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的基石,講究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三、學情分析:
.初中的學生已經形成較為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親其師,信其道"。所以作為教師要努力改變"傳道、授業"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例如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手袋、背包造型設計所適用的場合和環境時,我改變以往的教法,讓學生說出自己在購買手袋、背包時會考慮哪些方面,同學們暢所欲言,在愉快的氛圍中表達出了人們在生活、工作、心里方面對手袋、背包等產品設計的需求,激發了學生對產品設計藝術的探究欲望。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今天老師請大家欣賞一段精彩的表演。(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背包進入課堂)之后學生把包帶回自己的座位。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包的內容(課件呈現課題:多姿多彩的袋和包)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活躍的氛圍與空間 。 】
二)、講授新課
1、初探:提出問題對袋和包進行初步的了解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見過很多不同種類的袋和包,根據你自己的了解,你在購買的時候會考慮到哪些方面?
學生活動:表達自己的審美愛好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人們在生活、工作、心里方面對手袋、背包等產品設計的需求。 】
2、分析:
教師活動:下面我們來看看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另外一些包,大家能不能叫出它們的名字?
教師課件出示,學生回答:
(1)旅游用的背包
(2)公文包
(3)CD袋
(4)器材袋
(5)文具包
(提問這些袋和包的種類、是用來裝什么的、適合什么樣的場合背?)
學生活動:可以相互討論并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以上的這些袋和包我們是從它們的種類、功能、使用的場合以及樣式、材料方面來分析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析、比較設計的種類、功能 。 】
3、深入:
(1)、教師活動:(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一下剛才每組帶回的這些袋或者包都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它的基本形狀是什么?(小組討論)
學生活動,總結出:構成:功能袋、背帶、拉鏈、裝飾圖案、拉桿、提手
形狀:立方體、三角體、圓柱體、三角錐體、圓球體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初步形成對手袋、背包的造型能力。 】
(2)、教師活動:我們接著來欣賞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另外的一些包(課件出示)這些包是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們的眼球?
學生活動:總結出是:圖案裝飾的個性化
形象設計的個性化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個人的審美意見與綜合的集體思想的能力(通過對造型、色彩等喜好、感情的描述過程,形成一次感受形式美的情感升華)。 】
4、教師活動:讓學生了解繪畫的過程
我們看了這么多,想必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這些包是怎樣的畫出來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是怎樣畫的?
(1)先從整體出發,定位構圖,定出整體結構,畫出基本形與基本形組合。
(2)比較繪畫具體形象的各個部分結構比例與基本形組合的比例是否一致,調整好基本形組合之間的比例
(3)畫出各部分的構成及細節
(4)調整好整體形象,完成一副具體作品。
(欣賞)我們再來瀏覽一些同輩們的作品,并且尋找一下這些作品的創意。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產品設計藝術的探究欲望與動力,培養學生造型設計能力、空間想象能力。 】
三)、設計應用
教師活動:通過展示,同學們能不能從它們當中受到啟發?想必同學們一定躍躍欲試了,想把自己的設計展示出來,老師就滿足同學們的要求。
下面我們就來一個游戲互動:
1、要求:充分發揮想象力,設計出造型、結構獨特,屬于自己的作品
2、規則:我們每組六人合作完成
這次活動我們要通過評比,選出:最佳色彩獎、最佳合作獎、最佳創意獎(課件出示)
學生活動:學生進行設計創作
(播放音樂)
【設計意圖: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基本掌握手袋和背包造型的繪畫方法 ,在造型、樣式、裝飾上有所創新,鍛煉了學生的集體意識。 】
四)、展示作品,學生評價:
1、每個小組說出自己的創意
2、由各組組長評出以上獎項
3、給每組頒獎
【設計意圖:各個小組成果展示并交流經驗,聽取建議與評價。 】
五)、課堂研究性學習的延伸
思考題:
20世紀70年代,人們用的包和袋是什么式樣的?與現在有什么不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調查報告。
(1)以小組的形式進行。(6個人一組)
(2)課后一周內向課代表上報小組的人數、名單和提交調查報告的預定時間。
(3)按預定時間提交調查報告。
建議調查的途徑:①到學校的圖書館。②上網查閱。③訪問長輩。
【設計意圖:歷史、社會調查跨學科綜合知識的調查,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縱深、綜合的探索,實現主動發展。 】
五、教學反思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關愛學生,要讓學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學,并能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我的說課結束了,如有不對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8
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一冊的內容,這是一篇富有兒童情的詩歌。詩歌采用簡潔、生動而充滿童真的語言和擬人的手法,通過描述小動物們在雪地里走過,踩下的腳印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使學生了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四種動物腳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習性。
根 據本課內容及學生的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形象的語言和生動的畫面學生了解一些生活中小知識,培養學生認真細致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2、進行詞句的訓練和朗讀的訓練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句子的意思,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3、加強識字教學,使學生認識1個偏旁,學會7個生字并理解新詞的意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學生弄懂小畫家各畫了什么。
教學過程如下:
一、動手繪畫,激趣導課。
講好一堂課導言是十分重要的,不僅要揭示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課開始,教師抓住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心理,指導學生依據自己平時對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等動物的印象進行簡單的回畫。根據學生的信息反饋,教師在簡評繪圖導入新課:“雪地里也來了一群小畫家,它們都是誰?又畫了些什么呢?”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同時學生畫出的小動物也為學習課文做了鋪墊。
這樣設計,抓住了學生畫畫的特點,引入新課,激發興趣;提出統領全篇的大問題,且直入重點,能夠引起學生對文章重點的思考。
二、感情朗讀、文中悟趣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加強朗讀訓練,應遵循“讀通、讀熟、讀懂、會讀”的教學思路,已讀代講,以讀促講,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加深理解。
1、 初讀階段,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借助拼音嘗試出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破詞,不丟字,不添字,知道課文中有幾句話。
(2)要求通過幾次自由朗讀,讀通全文,動手圈出本課生字。
(3)及時檢查,反饋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
這樣做遵循了“通讀、熟讀、讀懂、會讀”的讀書思路,先讓學生自己讀通課文,整體感知全文,符合低年級認讀思路。
2、 細讀階段,突出重點,理解詞句。
(1)利用圖片,讓學生認識竹葉、楓葉、梅花和月牙的形狀,再出示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的腳印圖作比較,直切入課文的重點句。
(2)通過自由朗讀,引導學生匯報: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在教師指導下讀懂重點句:“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并知道青蛙“睡著了”是青蛙冬眠的現象。
(3)在細讀階段,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運用多種朗讀方式,指導學生正確停頓,讀出感情,在讀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并通過感情朗讀,使學生不僅了解小動物腳趾的不同形狀和腳印的美麗可愛,而且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無限情趣。
這一環節,通過讀書和圖文結合直觀感知理解課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感悟,自己讀懂,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自由讀書感悟的主動性,教師通過學生的信息反饋,及時進行朗讀指導評價,使學生受到教育。
三、巧識字形,樂趣無窮
在初讀、細讀的過程中,學生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義,但學生對生字的認識還是一種大致輪廓的印象,只有通過對字型的分析,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在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時,激勵學生結合字型和字義巧識巧計:
(1) 可采用說口訣或事物演示等形象記憶識記字型。
如“牙”:張開嘴,露出牙。邊說筆畫邊指出各部位,注意第二筆的寫法。
(2)可以引導學生用熟字作比較識記字型,運用以上方法學習生字,不僅可以鼓勵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識記字型,初步感知漢字字型的規率,培養自學生字的能力。還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這樣設計是因為一年級生字教學十分重要,要根據兒童特點,指導生字音、形、識字和滲透漢字規律。
四、課后練筆,又增新趣
在總結全文,使學生了解小動物腳趾的形狀不同和青蛙冬眠的習性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課后練筆:
(1) 畫一幅畫,至少畫出兩種小動物,展示他們的外形特點。
(2) 根據學生的畫,用兩到三句寫出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的突出特點。
總之,本課的設計,從“趣”入手,使學生產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的欲望,以“讀”代講,讓學生自讀自悟,理解字、詞、句的意思,以“情”促學,使學生樂學、會學,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信息反饋調控課堂教學,達到培養學生自主意識、自主能力、自主習慣的目的,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實用的說課稿八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赤壁賦說課稿四篇06-21
實用的赤壁賦說課稿3篇05-21
實用的蘭亭集序說課稿4篇06-19
實用的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03-24
【實用】赤壁賦說課稿四篇05-18
小班常識說課稿 動物的尾巴說課稿11-03
小學音樂說課稿 《故鄉的小路》說課稿11-02
春的說課稿11-14
鐵的說課稿11-12
鈉的說課稿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