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說課稿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說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小花籽找快樂》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童話故事,故事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小花籽、太陽、小鳥、蜜蜂、青蛙等事物以人的生命和思想感情,故事中大量的角色對話親切、自然,貼近幼兒生活,有利于孩子們復述和進行角色模仿。是一篇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好教材,適合在中班進行教學。中班的孩子有意注意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決定老師在活動中要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課件等多種教育手段來吸引孩子們。通過講述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來發展孩子們的觀察理解、語言表達等能力,引導孩子們獲得情感上的共鳴。《綱要》中提出語言學科主要就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發展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本活動以快樂情感體驗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快樂欣賞故事、快樂參與活動,培養積極的快樂情感。
二、說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學會詞匯:快樂。
2、能夠安靜地聽他人將故事,并用故事中的角色對話來回答問題。
3、萌發幼兒樂于助人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動物頭飾、課件、圖片、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本活動我主要采用了直觀演示法、情境表演法
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和展示,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產生互動,引起幼兒的傾聽,在這種互動中與幼兒產生了共鳴,幼兒易于理解,善于接受。
情境表演法:根據內容,創設情境,通過扮演角色表演,讓幼兒受到形象化的感染,既能加深幼兒對教材的理解,又符合兒童愛玩好動的心理特征。我讓幼兒戴上小花籽、太陽、小鳥、蜜蜂、青蛙等的頭飾進行故事表演,重點練習角色的對話:“快樂、快樂”,幼兒通過通過動作和語言的練習,進一步加深了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記憶。
五、說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 兒歌導入,激發幼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1、《幸福拍手歌》引導幼兒體驗快樂的感覺。
2、出示動畫課件“小花籽找快樂”。由此引出小花籽也要出去尋找快樂。
(二)、基本部分,理解故事內容、講述故事主要情節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講完后,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花籽去干什么?
2、分段講,講完第一、二段后,提問:要求幼兒用作品中的語言連貫地回答,并分別學說角色的對話。
①故事中的小花籽從媽媽的懷里蹦了出來,它要去做什么?
②小花籽在路上遇到了誰?它們是怎么說的?
3。在第三至五段分段講述后,教師采用與第二段相同的方法提問,重點引導幼兒講述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③討論:太陽、小鳥、蜜蜂、青蛙為什么感到快樂?
④誰能幫助小花籽想辦法,讓它找到快樂。
⑤教師講述故事最后部分提問:小花籽找到快樂了嗎?它為什么很快樂?
4、完整欣賞動畫課件配上動畫、錄音讓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三)、結束部分,進行角色表演,體驗快樂的真諦
在幼兒理解故事的基礎上讓幼兒帶上動物頭飾進行角色表演
四、活動延伸 遷移故事主題,進行思品教育。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為大家服務的,做個樂于助人的人。
六。活動特色
本次教學活動時一個語言領域的故事教學活動。所以我遵循了傳統故事教學的最基本原則,完整講述,分段講述,完整講述。通過環節的環環相扣,提問的層層深入,從而幫助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理解“快樂”的含義。,我主要采用階梯型提問,有效追問讓幼兒能夠理解并在故事中學會尊重他人、樂于助人的情感。
幼兒說課稿 篇2
一、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思維方式簡單,喜歡模仿生活中的一些情節。此外我們還結合了本學期的專題“禮貌教育”,開設了貼近幼兒生活的一些區域活動:娃娃家、理發店。在學期初,我班有位幼兒帶來了小汽車,幼兒都很感興趣,圍繞他們的興趣,我班開設了汽車城區域活動。同時我班還結合主題教學活動,開設了巧手區,活動中幼兒能鍛煉左右手的協調能力,還可以鞏固、復習一些教學活動內容,如給各種水果涂色,手形畫等。
根據前段時間我班區角活動開設情況來看,幼兒對娃娃家很感興趣,所以我班根據場地及材料開設了三個娃娃家,并制作了胸卡,便于幼兒分清角色,同時也滿足了幼兒玩娃娃家的興趣。
二、重、難點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我放在汽車城和理發店。通過前段時間區域活動的開放,我發現汽車城的幼兒不太會玩,大都是一個人拿著小汽車玩,不會用積木拼搭出一些簡單的形狀,因此,本次活動我重點指導幼兒用積木拼搭“大馬路”、“拱形橋”等一些簡單的形狀,這也是此次活動的難點。其次是在理發店里,我發現游戲剛開始幼兒很感興趣,中途幼兒就沒耐心了,而且理發師不太會與小客人交流,針對這種情況,我制作了一些錢幣,每次區域活動結束后,要和上一次來個比賽,看看誰賺得錢多。并教會幼兒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和交流語言,如:歡迎光臨、再見、你要洗頭嗎?你想理什么發型等等,以此來鼓勵幼兒堅持游戲,并提高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三、活動目標:
本次活動我制定了兩個目標。目標一是在游戲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如:你好,歡迎光臨;再見;謝謝;不用謝等。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理發店里。目標二是樂于參與到區角活動中,并能體驗與同伴友好合作、游戲的快樂。
四、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過程我分為三大部分。首先是情景表演,用娃娃迷路,找不到家來引入到活動中。其次是老師介紹今天所開設的區域名稱以及各區域活動的規則及要求。最后是幼兒游戲,老師參與到游戲中,并指導一些幼兒正確的使用禮貌用語,遵守游戲規則。
幼兒說課稿 篇3
一、設計意圖
夏天到了,各種動物的叫聲就象一首美妙動聽的交響曲,而這些動物的叫聲對于我們農村的孩子來說是相當熟悉的,為了激發幼兒學習節奏的興趣,增加音樂活動的趣味感,我根據童話故事《動物樂隊》(這是一本《幼兒教育》雜志上的一個故事,那時我們三位上園級雙高課的老師拿著這個故事各自去設計活動,其他兩位教師設計了兩個語言活動,我設計了一個音樂活動,那時上下來幼兒對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很感興趣,但是我覺得幼兒基本上是用叫聲在哼唱旋律,這樣的活動對幼兒來說比較容易,起不到節奏訓練的目的,現在我基本上不采用當時的教學法,只是套用了《動物樂隊》這一個題目,把重點放在用動物的叫聲練習節奏上,在熟悉節奏的基礎上再為歌曲伴奏,讓幼兒運用身體感官感受表現音樂,通過一種特殊的形式了解一些節奏的特點,使幼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演,領略音樂活動的愉悅氣氛,從而陶冶幼兒的情操,使幼兒獲得美的感受。
二、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
活動的重點還是落在節奏的訓練上,四條節奏都是按照《慶祝“六一”》這首歌的節奏這樣復制下來的,最終我們要把節奏串連,為歌曲伴奏。我試教的時候,幾位老師說這幾條節奏太難了,其中有休止符,有符點音符,有弱起拍,怕幼兒難以掌握,叫我換一首歌曲,但我還是想嘗試一下。為了能讓幼兒區分強弱拍的明顯特點,我在節奏卡的下面畫了相應的圖示,即強拍下面的樂器圖形大,弱拍下面的樂器圖形要小,這樣看著圖示就能分清強弱拍了,至于弱起拍對幼兒來說也是較少接觸,但一些歌曲的特征有弱起拍,幼兒總是要接觸和掌握,我讓幼兒先在節奏中認識弱起拍的特點,這樣幼兒在真正學唱歌曲的時候就容易了。
活動的另一個難點就是輪奏和合奏,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動物,選擇樂段,并能夠看著指揮進行輪奏、合奏,鍛煉幼兒的音樂技能,音樂教學脫離不了一種強化訓練,但我盡量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提供幼兒自主選擇機會。
三、活動流程
1、導入部分,幼兒模仿一種小動物邊叫邊走入活動場地,待幼兒全部走到位置旁邊之后,聽信號入坐做律動,然后我小青蛙邊跳邊叫來到幼兒面前,和幼兒相互問好,問幼兒剛才扮演的是什么小動物并引導幼兒有節奏地說出動物的叫聲,教師從音樂的角度給予評價,為下面的節奏活動作鋪墊。
2、第二環節。動物樂隊學練節奏。我用六一節小動物想舉辦一個音樂會作為引子,讓小動物組成一個動物樂隊,到音樂會上去表演,激發幼兒學習節奏的興趣。我先出示一條節奏,以青蛙的身份給幼兒示范節奏,然后請幼兒用動物的叫聲練習演奏,先個別演奏再集體演奏,這樣逐條節奏進行練習,第四條節奏把多種動物的叫聲混合在一起演奏。用了動物的叫聲練習節奏再用自制樂器打節奏,讓幼兒利用多種方5F0F學習節奏。學完了整個節奏,接下去就是為歌曲伴奏部分,即把剛才練習的節奏運用到為歌曲伴奏之中去,這時教師指定剛才幼兒選定的幾種動物的叫聲,聽著音樂唱節奏,第一遍不用樂器試一遍,第二遍配樂器為歌曲伴奏,這樣手要敲擊樂器,嘴要唱節奏,耳要聽音樂,如果能夠達到三者和諧統一,就達到我預設的藝術活動的效果了,最后教師對動物樂隊的學習作出評價,將活動引入下面的一個環節。
3、第三個環節是動物音樂會。
在舉行音樂會之前,我和幼兒先商量一下如何舉辦音樂會,讓幼兒自由發表意見,選定節目主持人,和幼兒一起安排節目的順序,使下一步的音樂會有序地進行,教師的角色盡量是一個參與者,幼兒自編自演,音樂會的一個節目是把動物樂隊學習的節奏樂演奏一遍將今天的學習加以鞏固,另一個節目是打蓮湘,也是一個節奏活動,前段時間我發動教師,教師再發動家長一起利用鄉土資源制作鄉土樂器,開展音樂教學鄉土化研究,因此在今年我園申報了《鄉土資源在音樂教學中的開發利用之研究》這一課題,打算將身邊的能夠發聲的物品經過再加工融入到音樂教學中。言歸正轉,這樣我的整個活動都是圍繞節奏訓練這一音樂技能開展。
《綱要》在藝術領域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我利用幼兒熟悉的動物叫聲和利用一些廢舊材料制作發聲樂器,使幼兒能夠更多在生活中發現藝術的美,從而延伸到生活中的節奏性,培養幼兒有節奏地生活。我愿在不斷的嘗試實踐中獲得教學真知。
幼兒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蔬菜好吃有營養》是我園圍繞《新世紀主體探究活動》開展的綜合主題教育"蔬菜營養好"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活動。此活動選材來源于生活。眾所周知,蔬菜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一種食物。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里,蔬菜隨處可見,它們種類繁多,幾乎每個孩子都能說出幾種來。如:常見的番茄、土豆、黃瓜、白菜、辣椒等。本活動通過觀察。討論。猜謎。制作等一系列活動,讓幼兒了解蔬菜特性的同時,知道蔬菜的營養價值使幼兒對蔬菜有正確的認識,加深對蔬菜的喜愛,激發幼兒愛吃蔬菜的情感,并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這也符合《綱要》中所的"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二、學情分析
蔬菜對于幼兒來說是很常見的事物,雖然幼兒都能夠說出一些蔬菜的名字,但對蔬菜的食用部分及其營養對人身體的好處不是很了解。需要幼兒教師進行知識的傳授。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逐漸表現出求知欲,同時他們容易被新奇的東西吸引,所以可以將知識融合在多樣的表現表達方式中。
三、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認識蔬菜的外形特征,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給蔬菜分類(根類、莖葉類、果實類),發展幼兒的分類能力。
(3)蔬菜好吃有營養。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四、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猜謎、多媒體課件、游戲體驗及品嘗蔬菜沙拉,讓幼兒能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給蔬菜分類
活動難點:提高幼兒的分類能力,明確蔬菜好吃有營養。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五、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在活動中我們主要是通過幼兒猜謎、動手操作、分類、制作等活動,在看一看、擺一擺、玩一玩、嘗一嘗等幼兒自主參與的過程中突破重難點。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學具準備:胡蘿卜、黃瓜、白菜、土豆、花菜等實物若干、蔬菜寶寶圖片數量與幼兒相等
(2)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有一定的經驗。
(3)教具準備:展示各種蔬菜的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方法
(一)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動中體現了教師與孩子的交互主體性,采取相互尊重、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的方式,并共同學習與成長。采用的教法有:
1、 情景創設法:利用卡通飛飛這個幼兒喜歡的動畫形象,將幼兒引入到活動中,非常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極大地調動起孩子探索的欲望。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2、演示法:教師在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展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制作多媒體動畫"植物的生長過程",讓幼兒對植物的生長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觀察指導法:此教學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采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了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4、游戲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第四環節中,我就引導幼兒找朋友扮演蔬菜娃娃,共同體驗分類的快樂。由于我利用了輕松、活潑、詼諧的音樂,這給游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對蔬菜進行歸類,更是創造了一個個可愛的蔬菜形象。教師的適時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顯示了無窮的力量。
(二)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采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玩一玩、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蔬菜發生了興趣。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個環節操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對蔬菜進行分類,引導幼兒按蔬菜的是食用部分進行分類。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蔬菜的食用部分有更深的印象,我就采用了游戲體驗法,利用了輕松、活潑、詼諧的音樂,這給游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唱唱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蔬菜分類的快樂。
七、教學程序
我采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猜謎游戲--操作分類--游戲體驗--品嘗交流
(一)設置情景,激發幼兒探究興趣。(情境:小飛飛來和小朋友游戲)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我準備在活動分開始利用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小飛飛和蔬菜寶寶來做客,引起幼兒興趣。開始我告訴小朋友們,他們最喜歡的小飛飛和一群蔬菜寶寶來做客了。然后展示各種蔬菜圖片或實物,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認識蔬菜寶寶么?大家最愛吃哪一種蔬菜啊?這些蔬菜中,可以吃的部分是什么?在大家熱烈的回答氛圍中,出示一幅完整的植物生長圖,讓小朋友們知道植物的身體是由 根、莖、葉、花、果實五部分組成。
以上我為幼兒創設了語言情境和物質(蔬菜)情境,引發幼兒觀察蔬菜特征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小飛飛作為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幼兒。
(二)猜謎游戲
通過課件展示各種蔬菜寶寶,讓小朋友們通過猜謎語的形式了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樣。例如我將給小朋友出一個謎語:紅漆桶,地下埋,綠的葉子頂上栽,切開紅漆桶,清涼可口好小菜。小朋友們猜出這是胡蘿卜,然后引導小朋友說說胡蘿卜的樣子,如形狀、顏色、它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等等。我會接著向小朋友們補充,胡蘿卜還被叫做"土人參"因為胡蘿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吃胡蘿卜可以補充維生素。我們吃的是胡蘿卜的根,緊接著我提出問題:還有什么蔬菜我們可以吃它的根?引導小朋友們找出一些吃的是根部的蔬菜。
依照這種猜謎的方式,再通過圖片展示,我會引導小朋友們找出吃果實、吃葉子、莖的蔬菜。
(三)了解蔬菜的營養價值,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在小朋友們了解了常見的蔬菜吃什么部分以后,我會告訴小朋友們蔬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體健康,能使我們長得更高更快更聰明,因此。平時不能挑食。
(四)游戲體驗:分類游戲:《找朋友》
在給小朋友們傳授完知識以后,我將帶領他們做游戲,這樣不斷變換的教學形式,可以減少幼兒的疲倦感。我給每個幼兒提供一個蔬菜寶寶,讓幼兒根據蔬菜的特征找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蔬菜娃娃是吃什么部分的,然后聽音樂去找朋友。
利用輕松、活潑、詼諧的音樂,讓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對蔬菜進行歸類,并能自由地、夸張地表現可愛的蔬菜寶寶形象。
(五)品嘗交流:《蔬菜沙拉》:
進行完一系列的活動之后,出示用番茄。黃瓜。紅蘿卜做的沙拉,請小朋友們品嘗,交流《蔬菜沙拉》的制作方法。讓幼兒吃吃講講,在興奮的狀態之中,逐步意識到多吃蔬菜營養好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做到不挑食,讓身體吸收更多營養,使身體長得更捧。
八、自我評價
本次活動的設計,通過猜謎語,展示圖片,讓幼兒對蔬菜有更多的認識,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蔬菜產生興趣。通過游戲,讓幼兒鞏固了這種認識。而且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還有很多吃法,使幼兒在審美心理、創作欲望上得到滿足。教師通過制作蔬菜沙拉,引發幼兒創作欲望,使審美心理得到愉悅,也為孩子投入下一個活動奠定基礎。
幼兒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故事《獅子的假發套》非常生動而又感人,獅子因為以往在動物中的形象而遭受大家的冷落,誰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但是獅子以勇敢、無私的實際行動使周圍的動物對他刮目相看,他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肯定和贊揚,同樣,小動物們以實際行動--用自己身上最美麗的毛為獅子做一個假發套,這就是朋友之間最真的友誼。借助于故事的力量,讓孩子們知道只要誠心誠意與別人交流,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真心地關心幫助別人,一定就會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這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懂得的道理和應該形成的正確的人生觀。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只要誠心誠意就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信任。
2、能大膽猜測,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喜歡參加故事表演,能表現角色的基本動作及對話。
重點:理解故事情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從故事中感受到只要誠心誠意的去幫助別人那一定會得到理解。
難點:理解描述獅子心理變化的詞,孤獨、難過、驚喜、激動。
三、教學準備
課件;獅王進行曲音樂;大獅子、小鹿、小猴、小兔等小動物的頭飾、自制假發套。
四、教學過程
(一)引題激趣
1、播放《獅王進行曲音樂》,聽一聽,猜一猜,是誰來了?(伴隨音樂,獅子出現)
2、大獅子來到森林里,會發生什么事呢,我們來聽一聽?
(二)分段講述故事,邊講邊議角色的形象與心理活動。
1、(開頭----"大獅子很想和小動物交朋友")
師:大獅子很想和小動物交朋友,你覺得大家會和大獅子做朋友嗎?為什么?
2、繼續講故事至"它覺得很孤獨"
提問:什么叫"孤獨"?如果你是大獅子,當沒有一個人愿意和你交朋友的時候,你心里會有什么感覺?
獅子應該怎么做才能成為小動物的朋友?
3、("有一天,......"真難看呀")
提問:大獅子為了救兔寶寶失去了金發變得很難看,小動物看到這里,心里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
4、繼續講述("小動物們感動極了--好好謝謝它")提問:動物們會怎么感謝大獅子?
5、繼續講述至結尾。動物們做了什么,說了什么?大獅子心情怎么樣?為什么?
(三)幼兒討論、理解主題
為什么大獅子沒有了金發,卻贏得了很多朋友?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體驗樂趣
請幼兒分別擔任故事中的角色,由教師講述故事,幼兒表演動作并模仿對話。
活動延伸:
請大家也來試一試,幫獅子設計一個漂亮的假發套吧
五、活動后反思
(一)選材貼近幼兒生活,富有童趣而有教育意義
童話故事 "獅子的假發套"中角色非常生動、形象,情節存在著一定的懸念,是吸引幼兒參與討論、大膽表達的好教材。孩子們印象中的獅子是森林里非常兇猛的動物,大家都怕他,但是故事中的獅子是善良、有愛心的,通過大獅子想和小動物們交朋友過程中的前后心理及行動變化,向幼兒展現了一個樂于助人,勇敢,善良的大獅子形象。從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選擇這一故事內容,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是非判斷能力和人際交往的能力。這也是我班開展的"幼小銜接"專題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讓孩子對今后的交友、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一個正確、正面的認識。
(二)逐步呈現故事情節,引發幼兒大膽討論與表達
在教學活動中,我將故事分成若干段落,采用邊講邊議的形式,引導幼兒分析人物心理,鼓勵幼兒有自己的想法,大膽想象情節的發展,從理解"是什么",進一步追問"為什么",讓幼兒充分感知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從而體驗幫助別人就能贏得朋友的快樂情感。如最后的提問:"大獅子成了難看的禿頭,他為什么還能贏得這么多的朋友?"孩子們都能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理解小動物和大獅子做好朋友的真正原因。這也是教師觀察、了解幼兒對教學目標掌握的一個教好的途徑。在本學期的語言特色教學中,基本采用分段講述--插問--提升,這種方式進行,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語言學習氛圍。
(三)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根據自己的故事的分析,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為孩子感知、理解獅子的心理活動提供幫助。如對于單詞"孤獨"的理解,我選擇黃昏夕陽的背景,一只獅子無精打采地趴在地上,面部表情失落、無奈,通過視覺上的刺激,幫助孩子從人物的表情、周圍環境的渲染所流露出的"孤獨"。這不同于言語討論中幼兒對"孤獨"一詞的理解,形、色、光、影的襯托更能有效地幫助幼兒獲得情感上的體驗或共鳴。在活動中,孩子們的情緒都能隨著故事的啟承轉合而不斷地轉變,有效把握故事的內涵。
(四)分角色表演,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注重性
但在活動中也還出現了很多問題:
1、活動準備還不夠充分,中途出現忘詞現象,使部分環節提問不夠到位,且還不夠精練而明確,有些瑣碎。
2、讓幼兒體會獅子和小動物的心理還不夠。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貼近幼兒的事例來引發幼兒的心理共鳴。
3、分角色的故事表演應創設一個簡單的場景、提供自制的假發套,并講清楚規則,避免過多的管理,引導幼兒嘗試大膽、獨立的展示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4、延伸活動可以讓孩子利用廢舊物品制作假發套,為表演活動提供更真實的道具,增進對故事的理解。
幼兒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選擇的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幼兒園建構課程指導,大班主題《大自然的語言》當中的《頑皮的小雨滴》為本次說課課題。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頑皮的小雨滴》是一首優美動聽、充滿童真童趣的散文。它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了頑皮的雨滴娃娃。散文中形象地描寫了頑皮的小雨滴把妹妹的傘當滑滑梯,把池塘當游泳池。作品不僅畫面感強,想象豐富,而且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有較強的表達性,即可讓幼兒欣賞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在這同時又能激發幼兒的動手制作小雨滴的強烈愿望,因此這篇《頑皮的小雨滴》適合大班的幼兒進行教學。
(二)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好,表達事物連貫、具體、口語化,進入大班以來已學會了一些散文,如:〈云彩與風兒〉等。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習散文有一定的基礎,但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生活經驗缺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尤其對散文中精煉的語句所表達的畫面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讓
幼兒學會用散文中的優美語句來回答問題,更好的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同時,我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在藝術方面的發展比較協調,為突出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動手操作的內容,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恰當地運用各種材料制作“頑皮的小雨滴”,展現雨中即景來符合散文優美的意境。因此我設計了這一節課。
(三)重點難點
熟悉散文內容,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把傘、池塘比喻成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能力。
(四)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學習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2、幫助幼兒深入理解畫面內容,大膽地用語言表述畫面的意境,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
3、大膽想象,創編作品,理解雨水與環境以及人們的關系。
4、通過講講、做做的活動,會恰當運用各種材料制作“頑皮的小雨滴”,展現雨中既景,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制作的課件〈頑皮的小雨滴〉;錄有雨點聲音的音樂,錄音機。學具:油畫棒、掛歷紙、皺紋紙、蠟光紙、膠水、剪刀等。
二、設計意圖
1、因為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云,風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規律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為人類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天上為什么會下雨?”“風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云會有各種形狀?”
本節課以小水滴為開端,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幼兒關注大自然現象,讓他們與可愛頑皮的小雨滴結伴。在體驗和想象空間的同時,為幼兒創設更為廣闊的自由表現和表達的空間,鼓勵幼兒運用多
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現象的認識。感觸大自然的神奇,傾聽大自然的語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體驗大自然的魅力,激發他們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從而讓他們了解自然現象與人類的關系,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智慧的種子。
因此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動手操作法來進行教學,運用視聽結合欣賞教學,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作品的意境,通過動手操作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2、學法
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我通過“晴天、雷天”的天氣變化來進行教學。如:“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啟發引導——分段理解;激發愿望——大膽制作”的學法,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議議、做做,讓幼兒能輕松的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三、活動評價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小雨滴”來進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鑒于生活。本次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生活的樂趣。
幼兒說課稿 篇7
活動目標:
1、能說出白天和黑夜的特點,理解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2、嘗試在"辯論"中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掛圖、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今天我們來了很多老師,還有兩只小動物也來了,它們會是誰呢?(逐一出示小動物跟小朋友們問好),這兩只小動物正在為一件事爭吵,它們為什么爭吵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就知道了。
二、播放錄音,幼兒完整聽故事一遍
1、聽了故事以后你們知道兔子和貓頭鷹為什么吵架了嗎?
2、兔子為什么不喜歡黑夜?(因為天一黑它什么也看不見只好去睡覺,所以兔子不喜歡黑夜)
3、貓頭鷹為什么喜歡黑夜?(因為貓頭鷹晚上才能出來玩出來抓老鼠吃,白天太長晚上就短了,它會吃不飽玩不夠的,所以貓頭鷹喜歡黑夜)
4、兔子和貓頭鷹吵累了,就去找其他的動物評評理,它們找到了誰?
5、野牛是怎么說的呢?(出示圖片)
6、小鳥是怎么說的?
三、情景遷移,討論:總是黑夜沒有白天行不行,為什么?如果沒有白天總是黑夜行不行,為什么?
師小結:小朋友說得真好,對了,其實白天和黑夜是分不開的,地球會不停地轉動,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當太陽光照射到我們這里的時候,我們這里就是白天,當太陽光背離我們這里的時候,我們這里就是黑夜。這就是大自然的規律。因為有了白天才會有黑夜,有了黑夜才會有白天,所以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只要我們用愉快的心情去面對,白天和黑夜一樣精彩。
四、延伸活動
請幼兒去外面感受白天的精彩
活動反思(一):
兔子不喜歡夜晚
在活動過程中,我的教態親切自然,設計環節層層遞進,由易到難,比較符合幼兒的思維發展特點。我也一直強調幼兒要說完整的話,這些方面都做得比較好。但在活動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我一開始用錄音的形式來播放故事,很多幼兒思想還不夠集中,根本沒有認真在聽故事,而且活動中教師只安排了一次完成的故事傾聽,因此那些沒有聽清楚故事的小朋友就根本回答不出我提出的問題,只有少數幼兒能夠回答。如果我能運用口頭講述,并帶上肢體動作的話,想必對幼兒的吸引力就能更大,活動效果也能更好些。在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這一環節中,幼兒說得不夠多,老師應積極引導,鼓勵幼兒多說,提問面也要廣一些。而且在提問環節中應該逐一出示掛圖,我只出示了一幅,后面的都給忘了,這方面還要注意點。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教師在提出問題、幼兒回答之后,我總是要張著嘴巴要停頓幾秒,然后再進行小節,我是在思考,但這樣很容易破壞整個活動的節奏,而且幼兒在回答完后都等著老師的小結,這空白的幾秒給人的感覺是將課堂氣氛顯得比較迷茫,這是不應該犯的錯誤,最后就是在幼兒說"黑天"的時候我沒有及時糾正,不能讓幼兒掌握不規范的詞語。
本次活動教師預設了三個目標,分別是
1.能正確對待夜晚,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2.知道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特點,理解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3.樂意在"辯論"中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體驗自由表達的快樂。通過此次活動的進行,基本完成了最初目標的設定。
在猜測老牛和小鳥的評理時,幼兒的反映積極,有的說會找大象,有的說會找老虎等等。當聽完錄音故事,小朋友們辯論白天和黑夜的時,小朋友們都舉起了小手,氣氛熱烈。有的說:我喜歡白天,白天可以上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我喜歡白天,白天可以欣賞美麗的景色,真開心......。也有的說:我喜歡黑夜,黑夜里,爸爸、媽媽不上班,我可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我喜歡黑夜色,黑夜可以安安心心睡覺......。
教師的教學經驗豐富會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來提問、引導,對幼兒的回答能適當的進行小結,教師所拋出來的球,幼兒也能接住。總的來說,對于故事的選材還有待斟酌,故事的題材較簡單,幼兒很容易就回答出教師提出的問題。其實教師可以對這個故事的深層含義進行挖掘,發掘出故事的內在價值,這樣對幼兒對教師都是一個能力上的提升。
幼兒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且水果的品種豐富。常見的有蘋果、香蕉、葡萄、橘子、梨子、柚子等,它們大小、顏色、形狀各不相同。幼兒雖然知道一些水果,但對水果的用途和營養價值等還不了解。家長有反應幼兒在家不喜歡吃水果,喜歡吃膨化食品。因此,有必要讓幼兒形成對水果的正確認識,對水果有進一步的了解,激發幼兒想吃水果、愛吃水果的欲望。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一、說教材:
1、教材此活動的來源于生活。我們都知道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利于幼兒(幼兒食品)的身體健康(健康食品)。而且任何的季節都有著各種不同的水果,取材方便。水果的種類品種繁多,用途之廣,它的形狀、顏色、味道及生長的地方都有所不同。然而,幼兒雖然在生活中隨便都可以看到水果,但對水果的用途、種類、生長的地方、都還不了解,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幼兒對水果的內部構造、生長的地方和它的水里的變化有所了解,加深對水果認識和了解。我們認為選折此教材有一定的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的,既要符合幼兒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貫穿于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著主導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及情感兩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相互合作的部分,目標為:
1)通過了解水果的名稱;
2)嘗試運用句型I have___表達自己的所有物。
3)鼓勵幼兒參與到游戲中,按照游戲規則進行游戲。
根據目標,我們把重點定位于:感知水果的外形,了解水果的名稱。通過談話—水果分類—嘗水果—水果拼盤—運水果,五個環節有機聯系,相互滲透,引導幼兒主動活動,擴展幼兒的知識經驗和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要回憶生活經驗,將水果按顏色、形狀、吃法等進行分類和制作水果拼盤,主要通過小組商量和討論,自主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注重綜合性、活動性、趣味性、寓教育于游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參觀過果園。
2)物質準備:蘋果、梨子、香蕉、葡萄、柚子、香蕉等水果若干個;塑料盤子,塑料刀子、毛巾一組每人一套。削水果的工具、牙簽、運水果的小筐。錄音機,音樂磁帶、投影儀。布條、小禮品若干。情境創設:水果王國,背景是各種各樣的水果。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并能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本次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讓幼兒通過分組交流探索的結果,分組合作制作水果拼盤,分享共同合作的過程與結果,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
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請幼兒為水果分類,主要是探索水果的外形和特征,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活動是制作水果拼盤,讓幼兒在感知和認識各種水果的基礎上,提升經驗,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一個有特色的拼盤。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了“水果王國”的世界,以水果皇后的形象出現,引起幼兒的注意。并結合秋收,引發幼兒融入到說水果名稱、分水果、嘗水果、運水果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積極思考,動腦,以達到個性與素質的共同發展。
1、游戲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活動引導幼兒扮演各種水果娃娃,我扮演水果媽媽(媽媽食品)共同創編水果娃娃的動作,并組織玩《找水果》的游戲,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從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是讓幼兒通過切、掰、撥等方法來發現水果里果核的秘密。第三次是讓幼兒把水果放到水池里發現水果沉浮的秘密并進行記錄。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談話講解把實物或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是通過觀看vcd讓幼兒更加直觀的理解各種水果生長的地方。
4、互動法:讓每一個幼兒都動起來,有師幼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教材的互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除此,我們還適時的采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熏陶法對話使幼兒從中獲得對水果秘密挖掘的認識和體驗。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升華了情感。
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有:
1.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潛移默化的讓幼兒對水果產生濃厚的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們就采用了游戲體驗法,讓幼兒參與水果王國的水果宴會,并通過回答問題,分水果,嘗水果,做水果拼盤,運水果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沉浸在游戲的樂趣中,體驗水果王國里的快樂。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分水果,引導幼兒按水果的特征、外形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協商、合作、嘗試不同的分法。第四次的活動中,幼兒能動手嘗試制作水果拼盤,有助于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通過對作品,進行介紹和評價,拓展了知識面,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1、多通道參與法: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種感官的參與,活動中幼兒能在快樂在游戲探索中獲得了知識。
2、操作法: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切、掰、撥、挖等方法來發現水果肚子里面的秘密。
3、觀察法:在活動中讓幼兒各種水果都放到水里,通過觀察發現水果在水里的秘密。
四、說教學程序:
1、激發興趣:(情境:水果皇后的邀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打扮成水果皇后的樣子,把幼兒帶到了神秘、新奇的水果王國,引發幼兒觀察水果的興趣。并通過回答水果皇后的問題:“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他們叫什么?有什么營養?”過度到下一環節。目標1能自然落實。
2、根據水果的特征分類(為水果王國的水果分家)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我們為每組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水果,供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通過讓幼兒介紹,和集體小結的方式,鞏固對水果外形特征和用途方面的認識。
3、品嘗分辨水果的味道(品嘗水果王國的水果)
感知完水果的分類,幼兒就會對水果的味道產生興趣了,因此及時的提問:你們想嘗嘗這些水果嗎?幼兒通過蒙眼睛品嘗水果,這樣大大增加了幼兒品嘗的興趣,這一環節充分滿足了,幼兒愛吃,喜歡吃的天性。同時滲透,水果營養多,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對人體有幫助,讓幼兒意識到多吃水果的好處。
4、制作水果拼盤
幼兒已經不滿足品嘗水果了,他們蠢蠢欲動,想自己親手制作一盤可口的水果拼盤。我們在每組提供了各種水果、塑料切刀、叉子、盤子等工具,讓幼兒動手操作,制作一盤有特色的水果拼盤。制作結束后,讓幼兒進行交流分享,將制作好的拼盤放在投影儀上展示,并向大家做介紹。
5、運水果
活動結束前,通過游戲運水果,讓幼兒把水果王國的水果運回家,來延長幼兒對此活動的興趣。幼兒在吃了水果,動手制作水果拼盤后,需要運動。一個好的教學過程,是需要動靜交替的,因此,我們在最后一環節,讓幼兒動起來,用小筐將剩下的水果運回家,并以小組比賽的方式進行。請幼兒將剩余的水果帶走,既是為水果皇后幫忙的表現,又達到了運動的效果。相信幼兒對水果會產生持續的興趣,從中生成出更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活動。
【有關幼兒說課稿八篇】相關文章:
幼兒教育說課稿11-19
幼兒小班優秀說課稿11-03
小班幼兒經典說課稿01-19
幼兒中班語言說課稿01-20
幼兒大班美術活動說課稿01-14
幼兒園說課稿格式12-17
幼兒語言《聽雨》說課稿11-30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1-03
有關《觀滄海》說課稿04-08
幼兒園優秀獲獎說課稿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