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說課稿模板集合4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動人心者情為先,一曲知音韻味長(《伯牙斷琴》說課稿。)
一、說教材
這是一段流傳千古的知音佳話!龜山西麓,月湖東畔,高山流水,琴瑟相聞;這是一場傷感的人生悲劇!子期離去,伯牙斷琴。千古絕響、魂繞古今;這里演繹著至真至美的人間真情;這里訴說著“千金易得,知音難求”的啟示;這里銘刻著“幸遇知音,倍加珍惜”的教誨……
《伯牙斷琴》是鄂教版小語第七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借用余秋雨先生四部著作的書名來談談對課文的理解:
1、晨雨初聽:推窗便得凌云煙。
《伯牙斷琴》一課講述了一個千百年來人們口口相頌的動人故事:一代琴師俞伯牙練就高超的琴藝,卻因為曲高和寡,無人能懂。一次偶然的邂逅讓他結識了鐘子期,子期雖是一介樵夫,但他卻深諳伯牙琴聲中的意趣和境界。從此伯牙如高山流水般高潔的情懷才有了表達的空間。然而“月不常圓”,不久子期病逝,伯牙在悲痛絕望之際,斷琴絕弦,以謝知音。
2、山居筆記:夢里真真語真幻。
對于伯牙來說,人生即琴,“高山流水”是音樂,也是伯牙孤寂清高不諳世俗的言說。但他的琴聲從來沒有人懂,直到那個叫子期的樵夫尋聲而來……境由心造,琴為心生,子期聽懂的豈只是伯牙指尖上那流轉不息的旋律?更有伯牙那高山般的心胸和那江河般的情懷啊!而伯牙也從子期的眼中讀出了欣賞,品出了驚喜,相互之間的這種似乎與生俱來的默契在二人心中搭建起一座橋梁,更為“知音”二字寫下了最為經典的詮釋。
3、千年一嘆:詩仙落筆果不凡。
課文圍繞“學琴——勤學苦練盼知音;聽琴——心心相印遇知音;斷琴——千古絕唱謝知音。”三個部分來寫,樸實凝煉的文字背后蘊含的感情令人動容!“伯牙悲痛萬分,他扯斷琴弦,把琴摔在地上…”一個“扯”字,一個“摔”字寫不盡伯牙對知音“愛之切”、對知音的離去“痛之深”、對失去知音后終身永不復鼓的“意之堅”。
4、霜冷長河:千古絕響繞耳畔。
琴斷了,心碎了,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千古絕唱卻穿越千年回響在我們耳畔。自此,“高山流水”成為了中國人的心靈故鄉,“知音”一詞也成了中華文化史上出現得最頻繁、最密集的兩個字,這使得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充盈著中華文化的傳統精華。課文放置于“良師益友”這個話題單元,是要把這個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是要給他們以歷久彌新的人生啟迪。
二、說教理,說目標
1、感受傳統,吸取文化精萃
“中華幾千年優秀文化的精華積淀在我們的語言文字中,因此,它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我們民族的命根子。”(于漪語)充分挖掘《伯牙斷琴》的文本價值,引導學生感受、認識、傳承民族文化。
2、品詞析句,感悟人物情感
朱光潛先生說:“在文字里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通過對語言文字重點字詞、語段的品悟、推敲和咀嚼,品讀出語言的意蘊和情味,體會蘊藏人物的思想感情。
3、讀寫結合,彰顯語文本色
閱讀教學中要讓寫“擠”進書聲瑯瑯的課堂!正在成為大家的共識!設計中 “站在子期的墳前,伯牙想起和子期美好的過去,他們 ,他們 ,可如今 沒有了, 也沒有了!”的寫話練習在提高學生能說會寫方面做好有益的嘗試。
教學目標:
1、把握“贊賞于伯牙的藝術追求、欣喜于伯牙的喜遇知音、悲痛于伯牙的斷琴絕弦”的情感主線,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課文;
2、從人物的語言動作中,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知音為人生帶來的美妙感受,理解伯牙斷琴的意義,懂得知音難覓,懂得珍惜朋友之間的情誼。
理解伯牙的高超琴藝與他對知音的迫切渴求是教學重點之一,體會鐘子期高超的聽琴本領和子期去世后伯牙斷琴這一舉動是重點之二,也是這一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過程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的線索,即學琴——聽琴——斷琴,并學習“學琴部分”,知道伯牙琴藝的提高是因為他的勤學苦練和他中琴聲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第二課時的教學分三個步驟進行:啟課——未成曲調先有情;品讀——一枝一葉總關情;對話——心有靈犀一點通。
(一)啟課——未成曲調先有情。
開課從復習舊知開始,在復習詞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上這些詞語中的幾個說說上節課學習的“學琴”部分的主要內容,通過這個過程回顧上節課所學,并訓練學生把文本中的語言進行內化。
承接學生的回答,我在一段《高山流水》的樂曲聲中補充了一小段背景,引學生進行思考:伯牙提高琴藝的心愿達成了,有一次當他興致勃勃地去為君王表演,彈奏了一曲表現狂風的曲子,曲子還沒有彈完,君王卻揮揮手說太吵了,伯牙抱著琴落寞地走了,同學們,你們能體會到伯牙現在的心情嗎?此時,他在心里渴望著什么呢?在音樂與小故事創設的情境中,學生開始走進伯牙的內心去感受伯牙孤獨和對知音的強烈渴求,在理解知音難求的同時也奠定了本課的感情基調。
(二)品讀——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部分的教學主要讓學生由一字一詞入手了解子期高超的聽琴本領,伯牙斷琴鋪墊情感。
根據課標第二學段中握語段結構的要求,在學習“聽琴”部分時,我從整體入手,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節:
1、讀中理線:根據中的分段目標中“能把握語段結構”的要求,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這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再找一找圍繞這句話課文寫了哪些內容。讓學生能正確把握先總后分的構段方式。
2、讀中感悟:這篇課文語言很樸實,卻又很值得咀嚼。在先引導學生抓住“無論…便”這一組關聯詞初步感受子期會聽琴的特點的基礎上,又以“高山曲”為例,用抓關鍵詞的方法,找到“立刻,興奮”等詞語再來體會子期高超的聽琴本領。而“流水曲”則放手讓學生自己找出關鍵詞“不住、贊賞”來體會,并鼓勵學生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書上。經過這個過程,學生不僅對伯牙善聽的本領有了深入地感悟,也對抓住重點詞來理解句子或文章的內容有了更深的領悟,實現了語文課堂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3、讀中想象:在讀“雨中曲”時出示句子:伯牙觸景生情,便彈奏樂曲,抒發胸中的感慨。樂曲聲時而表現大雨滂沱,時而表現狂風怒吼,時而表現山崩地裂,鐘子期聽了,一一說出了琴聲的含義。句中簡單的“一一”一詞,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我利用這個空間,讓學生通過想象把自己當作子期,來贊賞伯牙的樂曲,并說可以仿照課文中“高山”曲和“流水”曲的句式來表達,還可以通過動作和表情來輔助表現。學生通過對文本的補白,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了鍛煉,通過角色變換,對子期聽琴本領的認識更加深入,所以學生的發言中,顯現的不僅是普通的語言文字,而是凝結著對“知音”的理解,對“知音”的感悟,為后文“斷琴”難點的理解打下了伏筆。
4、讀中升華:當子期一次一次說出琴聲的含義時,伯牙是怎樣的態度?引出句子:伯牙放下琴感動地說:“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聲中要表達的感情你全能領會!”我引導學生聯系第二自然段伯牙學琴時投入感情才使琴藝得到長進這一內容,理解子期聽懂了琴聲是因為聽懂了伯牙投入到琴聲中的情感,終于有一個人能在音樂這種特殊的語言中與自己進行交流了,封閉已久的心靈終于吱呀開啟,那份感動在學生心中油然而生。我趁熱打鐵,讓孩子們帶著這份感動讀伯牙的話,伯牙與子期之間的深情厚誼在朗讀中也深深地留在了孩子們的腦海里。
(三)對話——心有靈犀一點通。
這一部分的教學有一個小小的鋪墊:成為知音的兩個人除了說琴論道外還會做些什么呢?學生根據所給圖片進行想象,體會知音帶給人們的美妙感受,理解作為伯牙的“知音”,子期還帶給伯牙愉悅的人生體驗,帶給伯牙更多的期待與鼓勵,同時為下文的失去知音后的情感落差制造了一個高度。
緊接著我話峰一轉:在一起相知相伴的日子曾經是那樣地照亮了伯牙的人生,曾經帶給伯牙那么多欣喜與感動!可是,第二年,當伯牙興沖沖地趕到一年前他們約好的地點時,他看到的只是荒野小徑上的一座孤墳:子期在這一年中,已經病故了!!!這一段過渡語和剛才的兩個人心心相印的畫面形成了強烈地對比,給學生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在這樣的情感的籠罩下,我讓學生找出伯牙的動作和語言,并把文中伯牙的兩個動作“扯”換成“拉”,把“摔”換成“扔”來讀一讀,體會一下與原句相比,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用換詞的方法來幫助學生體會“扯”與“摔”這兩個極具力度感的詞語在表達課文中心方面的作用,在這樣體會之后我開始激情引讀斷琴部分:可是,如今,一抔黃土卻將我與子期永遠地隔開了!我的琴聲還有什么人能聽懂嗎?想到這里,伯牙——(指名讀);如今,子期不在了,還有誰能分擔我的憂與愁?想到這里,伯牙——(示意全班讀)!!這個部分,課文的情感達到高潮,此時的學生完全進入了文本的核心,他們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情感和伯牙、子期對話,再來慢條斯理地講解已經與學生的感情基調不相符,于是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反復引讀讓學生在讀中走進伯牙的內心,建構孩子們的情感世界對知音、友情的獨特感悟。從而去感受伯牙痛失知音的悲傷與絕望,理解伯牙“斷琴”這一舉動。
在《高山流水》的樂曲聲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深情朗讀一首拓展的小詩:知音去,賦琴有誰聽?琴碎,音絕,滿腔淚,琴聲無人懂!知音去,留琴有誰何用?青山依舊,綠水依舊,高山流水會響起,千古知音最難覓!通過師生共吟這首小詩,,再次引領孩子們體會伯牙痛失知音后絕望的心情,突顯“知音難求”這一主題,同時也把課堂上洋溢的悲傷氣氛推向高潮。
最后回歸全文:學習了課文,你覺得什么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知音”?課文中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讓孩子們在梳理全文的同時明理:知音難覓,有了知音一定要懂得珍惜。
結束語:高山流水已永恒于世,成為名留千古的那種坦蕩友情的象征,成為文人墨客追尋與渴望的友情的定位。高山流水不息,人生得一知音,足矣,最后衷心地祝愿各位領導、老師:人生道路上高山流水常相伴,人生知音永相隨!
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簡介:《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文章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形象說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在此基礎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并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后則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簡介: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兩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
A、學習閱讀科普文章,了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B.初步了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
2、能力目標:
A.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由以上目標我指定本課教學重點如下: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四)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二、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本文介紹豐富的物候現象很有條理,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物候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學生對說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并且能夠通過反復閱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后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 說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于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基于這一點,我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我做以適當的點撥。
3.競賽激勵法。初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4.涵泳品味法。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尤須如此。
5.延伸拓展法。采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于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本課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
四、說教學過程設: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本單元說明文的教學是在前一單元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說明文的體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征,理清說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說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教學環節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春夏秋冬,斗轉星移;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大自然豐富多彩.那么,這些豐富多彩的物候現象與人類有何關系呢?為什么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呢?今天,我們將一起去破譯大自然的語言,探詢大自然的奧秘。《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
第二環節: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一年四季從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風景。并伴有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3.學生讀(學生根據個人喜好朗讀、默讀、略讀、精讀、跳讀、連讀)課文兩遍,然后根據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多媒體顯示閱讀要求如下:請最先完成的同學舉手示意,我為學生計時。歷時最短的十位同學決出之后,我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最后選出歷時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學,授予他“閱讀小標兵”的稱號。(本環節意在通過競賽激勵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閱讀有困難的大概是第(4)題。這一部分我提示學生注意一些標志性詞語。
第三環節: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學評價。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如有不同見解,其余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總結發言。
第四環節: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
1.學生齊讀6~10段2.提問: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本環節意在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1.收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2.閱讀下文,回答文后的問題。(我以文字資料的形式提供給學生閱讀)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抽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二、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
1.賞讀文章第1、2兩段,體會說明的生動性。(1)選一名學生讀1、2段。(2)教師用簡潔的語言重新擬一個開頭,要求學生與原文比較,說說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多媒體顯示:(3)精讀1、2段,具體說說這一段文字寫得好,好在哪里?學生各抒己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閱讀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給以適當的鼓勵。(4)教師提問:“如把文章的標題改為‘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好不好?”(5)學生齊讀1、2段,爭取背誦。
2.多媒體顯示下列句子,要求學生揣摩,體會說明語言的科學性。3.教師總結:說明文以介紹給人知識為目的,所以要求說明語言宜簡潔、準確、嚴密。但有時為了增強說服力,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又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本文即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三、引導學生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
多媒體顯示:我要求學生參考以上資料,結合自己對燕子的觀察了解,寫一段文字介紹燕子的某一特點,盡量體現說明文的科學性和生動性。學生構思寫作后,選三四位同學讀自己的片斷,其余同學評價。
四、延伸拓展,轉化課堂知識。
1.我要求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農諺,并說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識。
2.除了農諺,古代的詩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識。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聯系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多媒體顯示。
3.教師請有旅游經歷的同學談談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識。
五、探究課文、釋疑問難。
六、走進自然暢談收獲。
七、布置作業。
1.說明“早上烏云蓋,無雨也風來”“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清早寶塔云,下午雨傾盆”三則農諺包含的物候知識。(意在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2.請以“水、空氣、森林、動物保護”為對象擬兩條環保標語。例:污染空氣,等于慢性自殺。(意在強化學生們的環保意識)3.同學們,用你們的慧眼、靈心去發現、傾聽大自然,用你們的 妙筆去記錄大自然的語言。(用準確生動富有科學性的語言寫一篇觀察日記,意在培養學生觀察和寫作能力)
八、教后反思:在本課的具體教學時,我走出傳統教法的樊籬,自覺地將新課標的新理念滲透進課堂,將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將沉默無語的文本內容變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充滿魅力、鮮活的教學內容,賦予了文體以飛揚的生命力。在老師富有啟笛性和親和力的語言導引下,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積極合作,惟恐自己沒有展示和表現的機會。他們靈活地采用了讀、聽、看、演、討論、爭辯等各種形式。在此過程中,課堂變成了求知的樂園。學生的參與意識、想象力、創造力都得以超乎預想的發揮,學生的潛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挖掘。此時,沉默已不再是金。“什么是物候學,影響物候來臨的因素,研究物候學的意義”,“事理說明文的特征,說明的語言、順序等”這些抽象、枯燥的知識也變得生動活潑起來。教完本課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是沒有好的學生和文本,而是現代課堂呼喚讓文本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的好的教學語言、教學方式和教學藝術。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分餅》是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第2課的內容。是緊跟分數的再認識后的一課,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各個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前一段又學習了分數的意義,熟悉了單位“1”、分數單位等知識,為學習本節課知識打下了基礎。但都是從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角度來學習的,認識的分數都是真分數,另外本課的概念比較抽象,假分數表示什么?在單位“1”不夠的時候怎樣理解?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所以在本課中,我先用面積模型進行講解,用數線模型進行鞏固與再認識。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就適當滲透了數軸,雖然數軸對小學生是難點,但是利用數軸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區別真分數和假分數分數值的特征。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經歷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掌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征,能辨別真分數和假分數。
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樂于探究的學習態度。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從具體情境入手,借助面積模型對分數意義進行理解,再借助數線模型(數軸)用數分數單位的方法初步建立假分數的表象,最后在分類過程中,通過整體觀察,建構真假分數的模型。使新概念在已有的概念中精確深化,產生新的認識。
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從而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抽象、概括等能力,最終明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內涵。
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分類思想。
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樂于探究的學習態度,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同時為帶分數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說教學流程
1、直接出示課題—《分餅》及第一個活動:3張一樣大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該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張餅呢?(審題:兩個問題)
方法一:一張一張分。學生動手活動,講解分餅過程與答案,3個四分之一。(慢) 方法二:疊在一起分。讓學生動手理解3的四分之一。(更慢)
2、出示本節課第二個活動:9張一樣大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又分到多少張餅呢?
方法一:一張一張分(用多媒體演示分的過程)
方法二:疊在一起分。
3、插入講解分數的分類——分為真分數和假分數。
真分數:分子小于分母,分數值小于1。
假分數: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分數值大于或等于1。
2、用其實呀,還有一種快速簡單分法,誰知道?切入方法三。
此處注意適時講解:1、重點插入講解帶分數的名字及組成(可讓學生根據示意圖總結出帶分數—整數加真分數);2、根據剛才分餅的結果,說說這兩個分數一樣嗎?一樣。3、帶分數與假分數的聯系(假分數可以化成帶分數,也可以化成整數)。
4、課堂練習(挑戰一、二、三)
5、你今天學會了什么?談收獲。小結本課。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次培訓采用的是自編教材《農家樂“長”樂經》,包括定位經、特色經、服務經和營銷經四個模塊。圍繞農家院經營過程對模塊四的專題二巧宣傳拓市場整合成四節內容,引客、待客、留客、送客,引客是農家院營銷管理的第一步,但在整個農家院經營管理中卻至關重要。培訓計劃對本課的要求是掌握并能夠根據自家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營銷手段,從而為在待客中如何營銷自家做好鋪墊,進而提高學員經營農家院的能力。
二、說學情
本次培訓對象為30名農家院經營者,以女性為主。30—45歲人員占多數,年齡跨度相對較小,思想活躍。多數學員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在此之前,學員曾接受過禮儀和烹飪的學習,接受能力比較強,但從未參加過農家院營銷的相關知識培訓,他們有經營農家院的實踐經驗,也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但理論基礎薄弱。知道有廣告,也想通過廣告宣傳增加客源,但不知道如何操作。
三、說教學
根據自編教材的培訓計劃,結合農家院經營者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1、了解優質服務對農家院營銷的重要性。2、掌握農家院電視、網絡、報刊、宣傳單等營銷手段。
(二)能力目標:能夠根據自家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營銷手段。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樹立優質服務和營銷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通過與農家院經營者交談,得知他們對于營銷知識知之甚少,不知道有哪些宣傳手段,更不知根據自家實際去選擇合適營銷手段的這種情況,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農家院電視、網絡、報刊、宣傳單等營銷手段。
教學難點:能夠根據自家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營銷手段。
五、說教法學法
本次課打破常規的純理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教師根據農家院經營者在實際經營當中遇到的問題設問,引發學員思考討論。授課過程中采取案例教學法,列舉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例子進行講解,開拓他們的視野,并把所學知識實際應用,讓學員通過練習,鞏固新知。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本次課共分為四個環節。
(一)第一環節:問題導入
學員共同思考得出結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農家院需要靠營銷去擴大知名度,即所謂的“酒香還怕巷子深”、“會做還得會吆喝”。
通過提問,引起學員思考,激發他們學習營銷的欲望。
(二)第二環節:新授
本次課共有兩個話題,采取教師提出問題————學員討論———教師點評講授———師生共同得出結論的授課思路。
話題1:想啥法讓客人知道我的農家院?
教師提問:北京平谷的回故里、吉慶寶民農家院一年四季生意都非常火,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營銷做的好。大家知道有哪些營銷手段嗎?學員思考共同得出結論:電視、網絡、報刊、散發旅游宣傳單等。教師進行點評講解:
1、電視:播放一段視頻《山之吧》,介紹平谷區黃松峪鄉山之吧農家院的環境、飲食以及憶苦思甜的經營理念等。通過觀看視頻讓學員討論總結電視傳媒的優缺點。教師匯總電視的特點:覆蓋面廣,圖文并茂,能從各個方面表現產品的特色,但費用昂貴。教師推薦《北京電視臺》的《京郊大地》和《四海漫游》欄目,另外農家院可以利用特殊的電視廣告進行宣傳,如公交車、地鐵上的移動電視、寫字樓里的廣告電視等。
教師通過案例進行教學,讓學員更直觀的體會電視傳媒的優缺點,并結合自家實際選擇合適的電視媒體,并靈活運用。
2、網絡: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網絡無疑是農家院的重要營銷途徑,讓學員思考討論網絡營銷的優缺點以及可以選用的營銷網站。教師匯總網絡的特點:影響面廣,能綜合利用各種藝術形式,更新快,能從各個方面表現產品的特色;受硬件與上網條件的限制。教師補充網站收費及操作步驟:(1)京郊旅游網,采取兩種合作方式;(2)中國農家樂協會,三年為期等。除了相關旅游網站,推薦學員利用QQ群、博客、微信等發送農家院信息。
通過向學員詳細介紹每個網站的具體操作步驟,幫助學員解決根據自家實際選擇使用哪個網站進行營銷的問題,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3、報刊:學員思考討論報刊的優缺點,教師匯總:普及面廣,價格低廉,可提供精美圖畫;實效短,靈活性差。教師推薦唯一的地鐵免費發放報紙《信報》以及它的收費標準和發放最佳時間。其他報刊《北京晚報》、《北京晨報》、《當地旅游》、《旅游情報》等。告訴學員要針對不同讀者群,選用不同的報刊進行營銷。
通過案例教學法使學員能夠根據自家的定位選擇合適的報刊進行營銷。
4、散發旅游宣傳單和農家院名片:提問學員一是去哪些地方散發,二是什幺時間去散發。引起學員思考討論得出結果:到人流相對集中地區,利用節假日、當地各種節慶活動散發等。師生共同總結出人流相對集中地區和平谷的節慶活動。
教師引導學員討論總結出結果,通過案例教學解決學員散發宣傳單和名片時候的困惑,幫助學員樹立利用當地一切有利時機去營銷農家院的理念。
通過四種營銷手段的討論和案例教學,突出本次課的重點,通過詳細介紹每種營銷手段的具體操作步驟以及收費標準,突破本課的難點。力求讓學員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人知道,先得作廣告。
話題2:如何吸引客人到我家?
客人已經知曉我的農家院,但在眾多農家院中如何讓客人選擇我家,如何吸引客人到我家?學員共同思考討論得出結論:取個好名字、設計響亮宣傳口號、吃住玩有特色、服務熱情等。教師進行點評講解:
1、取個好名字:讓人一看就能記住,并能夠引起某種遐想的名字,本身就是對農家院的宣傳,列舉幾個富有文化內涵的農家院名字。
2、設計響亮宣傳口號:列舉幾個代表性的宣傳口號。
3、吃住玩有特色、:播放一段視頻《追著桃花品美食》,介紹四戶農家院各自經營主打菜和服務特色。通過觀看視頻讓學員能從中有所啟發,并突出強調農家院只有吃住玩有特色才會有吸引力。
4、服務熱情:列舉雕窩村金河農家院的兩個例子,引起學員對服務熱情重要性的共鳴。
授課過程中列舉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例子進行說明,引起學員對自家經營的反思,使學員意識到只有在保證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基礎之上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家優勢,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源。
(三)第三環節:學以致用
出示一個表格,讓學員結合自家情況選擇合適的營銷手段。然后讓幾名學員代表發言,學員先互評,教師再進行點評。
通過學以致用,讓學員鞏固本節課需要掌握的重難點知識。
(四)第四環節: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教師強調切合自家實際的營銷才能夠把客人引進家門,才能夠給農家院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只有在正確的營銷理念支配下,才能使農家樂“長”樂,實現持續發展。
七、說教學
本節課根據農民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采用討論和案例的教學方法,力求使學員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營銷能力和服務水平,從而達到了較好的培訓效果。針對學習內容和授課對象,在以后的培訓中嘗試雙師合作教學方式改革,以便更好地為農民服務。
【【實用】說課稿模板集合4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墨梅》參賽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蜜蜂》說課稿模板2篇12-17
《獅子和鹿》說課稿模板12-17
《蜘蛛開店》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變色花優秀說課稿模板12-27
《美麗的彩虹》說課稿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