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地理說課稿4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理說課稿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理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前面教材的延續和深入。它很好地體現了地形、氣候、河流之間的密切的關系:河流的分布、發展受地形的制約,氣候影響河流的水文特征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同時,她又為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所以學習黃河的有關知識,了解黃河、認識黃河具有重要意義。
2、教學目標
⑴ 認識目標:黃河的源地、注入海洋、長度;流經的省區及主要地形區;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龍羊峽,三門峽,小浪底等主要水利樞紐工程的名稱和分布。
⑵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熟練查閱地圖的能力,能把黃河上、中、下游分界點,重要支流、水利工程等落實在地圖上。
②閱讀黃河水系圖和“地上河”示意圖,分析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黃河的治理與開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將多種地圖和信息對照使用,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⑶情感目標:通過黃河水利建設上取得的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3、教學重 、難點
⑴重點:黃河上、中、下游的概況及黃河的綜合治理。
⑵難點: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河”的成因。
二、教學方法及手段
1、教學方法:參與式開放型教學方法。以學生參與為標志,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
2、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學法指導
1、根據教學需要、閱讀課文及相關材料,自主學習、獲取知識。
2、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讀圖分析能力。
3、圖文結合,培養記憶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知:
師問:①我們喝的自來水取自于哪里?(生答:黃河)
師問:你對黃河的了解又有哪些呢?
(生答,教師作總結,導入新課)
二、探究合作,獲取新知
一、壯美黃河(板書)
1、遠觀黃河(課件輔助)
學生閱讀《黃河水系圖》觀察黃河干流的形狀特征
學生活動:
① 在圖中找出黃河的河源,流經的省(自治區)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長江和黃河同時流經的省(自治區)有:
③ 找出黃河上、中、下游的劃分地點:河口和舊孟津,看看它們分別位于哪一個省區。 ④ 找出黃河的重要支流渭河與汾河。
⑤ 找出黃河流經的主要地形區。
小結: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個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
師問:黃河為什么被稱為我國第二長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生答,教師點評,然后過渡到第二個問題)
2、近看黃河(板書)
(播放課件,閱讀課文,感受各河段的自然特征,并做小結)
上游:河源段:水清、淺、穩定
河谷段:階梯交界處,落差大,富水力
河灘平原段:河床平,水流緩,水量少
中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河面寬闊,“地上河”
投影:黃河感懷之一《黃河觀汛》 (齊讀)
一片浩瀚呈煙霧,驚濤舔壩神鬼怵。
晴日無風三尺浪,黃河自古不夜渡。
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母親”河的壯觀氣勢和美麗風光。
(過渡:由課件中看到的“地上河”過渡到第二個大問題)
二、“問題”黃河
1、“地上懸河”的成因及危害(板書,學生分析、并播放課件)
2、黃河凌汛(板書,學生閱讀課文并回答問題)
3、黃河斷流(板書,學生閱讀課文并回答問題)
投影:黃河感懷之二《黃河遺恨》(齊讀)
沖出邙山驁不馴,千里沃野人狂奔。
皇帝河官束無策,龍王鐵犀枉受尊。
城堙河於阡陌廢,市井蕭疏民斷魂。
汴梁幾遭滅頂災,州橋明月何處尋。
(過渡:由“問題”黃河引出黃河的治理)
三、根治黃河(板書)
1、治理措施(板書,由“問題”黃河對癥下藥)
① 保持水土(板書)
② 修建水庫(板書)
③ 修筑堤壩(板書)
播放課件:小浪底等水利工程的資料
過渡:這些措施治理黃河的成效如何呢?
2、治理成效(板書)
播放課件:
新聞一:《黃河調水調沙試驗今年初顯成果》(略)
新聞二:《今年黃河不喊渴》(略)
學生由此得出治理效果明顯的結論。
投影:黃河感懷之三《黃河巨變》(齊讀)
半世安瀾無潰堤,曠代工程小浪底。
千秋偉業民福祉,黃河今朝害變利。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三、自我小結,納入體系:
師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使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清理思路,納入體系)
四、學以致用,引發思考:
師:由20xx年蘭考抗洪的事實告訴我們,治理黃河雖已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還不能包治百病,黃河的治理還任重而道遠。
師問:如果你是治理黃河的專家,你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引發思考)
五、板書設計
滔滔黃河
一、壯美黃河
1、遠觀黃河
2、近看黃河
二、“問題”黃河
1、地上懸河
2、黃河凌汛
3、黃河斷流
三、根治黃河
1、治理措施:
①保持水土
②修建水庫
③修堤筑壩
2、治理成效
六、設計說明:
本節課在設計過程中,本著以發展學生能力為中心,以學生參與為標志,堅持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需要,設置問題,培養學生動腦、動口的機會,培養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師做為課堂的主導者和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幫助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地理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您們好!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八)年級第 章第 節: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地球和地圖、區域地理或氣溫和降水)的相關知識,這為學習本節內容起到了鋪墊作用。本節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促于學生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形成。為學好(區域地理)高中地理知識,培養具有地理素養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和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知識:掌握地球與地圖的知識,能初步說明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了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重大問題的相關知識。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
技能:掌握閱讀和使用地球儀和地圖的基本技能;掌握利用文字、圖像獲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地理觀測、實驗、調查的技能。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感知地理事物,積累地理表象;初步學會發現地理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形成自己的見解或成果,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運用適當的方式方法,交流表達學習的體會、想法和成果。
(2)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好奇心,提高興趣和審美情趣;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全球意識,樹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本課的重點: .
本課的難點: 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 (注意活動)
為了突破重難點,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教法
我們知道地理是一門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生存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學生"知其然",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參與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認知和體驗,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動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勵競爭教學法(2)問題探究法(3)合作討論法(4)趣味教學法
三、說學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生學法的引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到"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我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讀圖分析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展示法 歸納總結法
四、下面我重點說的是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內容安排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激情導入2.講授新課3.課堂小結4.板書設計5.布置作業
各位評委,本節課,我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采用了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本節課我做到了教師有意沉下去,學生激情浮上來,張揚了學生的個性特長,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地理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第一節《農業》,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做如下分析: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農業》是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本次課的主要內容有:讓“土地奉獻”的產業、中國農業的發展、主要農作物的分布、畜牧業分布。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中國的土地資源,這為過度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后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能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農業的五個部門。
2、通過了解農業發展的成就,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3、了解種植業是我國最重要的農業部門,并掌握我國主要糧食作物與商品糧基地的分布,初步學會分析農業生產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精心創設情境,帶領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注重啟發性和趣味性,增強教材的實踐性和探索性,著力體現課改綱要中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這一理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愛國主義教育。
2、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觀教育,使其樹立初步的環境觀和樸素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教學重難點:
主要糧食作物的分布、商品糧基地的分布及分析農業生產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二、說教法:
本節課內容不多,但比較枯燥。如何做到高效?并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興趣,本節課主要采用了競賽法和情境激趣法。
競賽法:在教學手段上加以變化,就會賦予地理課堂更高的生命力。針對學科現狀及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競賽這種形式容易激發學生斗志,讓學生主動積極參于,而且會讓學生的注意力更為持久。情境激趣法: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自然就是活著的教材,將地理問題生活化,更能走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時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體現“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這一基本理念。
三、說學法: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說過: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滲透學法:
1、學會析圖: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2、學會探究: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3、學會合作: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四、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喜歡猜謎語嗎?猜謎語可以陶冶我們的性情,豐富我們的生活,更能增長我們的知識,現在,就讓我們體驗一次猜謎語的快樂!
謎頭謎底(缺衣少食)謎頭(風衣足食)謎底
教師啟迪學生認識“衣”和“食”都是農業生產的對象,進而導入農業的學習。
設計意圖:
從謎語中提煉地理有關的知識,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初步感知我國農業的現實性,進而導入新課。
(二)競賽斗智搶答競賽題目:
判斷:以下農業產品屬于廣義農業的哪一種?
1、羊肉2、木桌子3、油炸大蝦4、編花籃5、撮箕6、牛奶7、米飯8、糟辣魚9、豆腐
設計意圖:
這部分內容由競賽形式呈現,旨在化枯燥為生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是為了高效。為新知識學習打基礎。
(三)情境設計,問題探究,認識我國農業總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
情境:假設你父母每天只能拿出5元錢,作為子女的零用錢。
如果你有5兄妹,每人能分多少?如果就只有你一個呢?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感知地理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產生了對地理知識的渴求,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也知道我們要走人口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四)圖解圖練,記憶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具體環節:
1、展示九大商品糧基地分布圖
2、競賽記圖: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里記下來
3、填圖設計意圖:
充分利用地圖的功能,講練結合,識圖比賽旨在喚起學生的無意識記憶,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達到更高的記憶效果。
(五)知識技能運用
A、探究我國農業取得成就的條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具體環節:
1、出示我國農業的成就圖
2、看到這些成果有什么樣的感想?
3、你想過取得這些成就的條件嗎?
4、取得發展的同時會不會存在一些問題呢?比如:
5、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B、探究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的分布具體環節:
1、展示米飯圖面食圖小麥、水稻分布圖
2、米飯的原料是什么?種在什么耕地類型中?
3、面食的原料是什么?種在什么耕地類型中?
4、旱地水田的分布是?
地理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國地圖出版社七年級下冊“地方文化特色與旅游”一章中第一節《自然環境對地方文化影響》第一課時。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說起、闡述我的教學觀和教學設計。
首先我對本課時教學內容分析:
中國幅員遼闊,地區間的自然、經濟、文化差異較大,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下,各地區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傳統地域文化包括很多方面,教材選取了民居、服飾、飲食三種,因為它們既可以代表地方文化特色,又能給學生直觀感受,同是時又能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自然環境深深影響著文化的起源和興衰。這一部分知識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和歸結,又是學習區域特征和差異的基礎。
根據課標要求、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我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知道我國主要的民居形式;了解主要少數主要少數民族服飾特點;了解我國主要地方菜系。
過程與方法:運用地圖、圖片資料、多媒體課件說出我國不同地區民居和服飾、飲食的特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我國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了解,培養學生理解和尊重地方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
依據課標和本課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說出我國不同地區民居和服飾、飲食的特色。
由于初一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將各種地理要素綜合在一起分析得出結論比較困難。學生的空間觀念有待進一步培養,所以理解我國不同地區民居和服飾、飲食的特色的原因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呢?
那就要采用相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教無定法,以學定法”,“學是中心,會學才是目的”。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本課學生宜采用地理觀察法、分析綜合法、對比分析、讀圖思考法,自主探究來進行學習。托夫勒有句名言:“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這需要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新課程倡導改變學生學習地理的方式,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如何在本課中滲透學法呢?
第一,運用地理圖像
地理圖像是地理信息重要載體。閱讀使用地理圖像,培養學生用地理的眼光觀察地理事物,對地理圖像、地理事物進行理解、想像、分析,利用景觀圖片理解我國不同地區民居和服飾、飲食的特色.
第二,在合作中相互啟發。通過對主要民居形式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的分析。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相互啟發,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競爭中學習。
第三,在探究中掌握學習方法。通過對我國不同地區民居和服飾、飲食的特色的探究學習,讓學生掌握地理觀察,地理比較,分析綜合等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們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引導和鼓勵他們獨立思考,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根據學生的認識方法,需要有大量豐富、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實用、直觀的教學手段,我選取的主要教學手段有:利用課本景觀圖、地理圖冊有關景觀圖、地理填充圖冊、師生收集的資料和與教材配套的多媒體課件,作適當修改后為我所用。
多媒體課件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能將我國不同地區民居和服飾、飲食的特色顯示在屏幕上,利用豐富的資料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分析理解地理問題。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觀到抽象,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是充分挖掘這些地理圖像圖表資料的功能和內涵,靈活選取和利用,服務于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學習,體現地理教學特色。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是在已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主動構建知識。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現代啟發式教學思想指出,在學生困惑與思維的障礙處予以啟發,在學生思維困頓與卡殼處相機點撥,正如孔子所言“不憤不悱,不啟不發”,“憤啟悱發,舉一反三”。
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認識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需要,在本課中,我將采用圖像導學、問題啟發、合作討論等相結合的教法,以合作討論為主,一法為主,多法配合,根據教學信息的反饋及時調整教法。
學法、教學手段、教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學法是核心,是基礎,教法、教學手段是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服務的。
下面敘述我設計的一個教學片斷:
學習民居活動設計
1、播放有關我國主要民居形式的視頻和景觀圖片,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
2、閱讀教材和地圖冊上主要民居形式的景觀圖片,結合文字,小組討論:這些民居有什么特色?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如何?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讓學生要展示圖片,可以表演,可以舉出例子,重點要求說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4、教師小結,利用課件補充學生未講到的,豐富學生的感性材料。
教學過程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學習的開放過程。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培養健康情感,在探究中形成科學態度,在思考中掌握學習方法,在應用中獲得實踐能力,在交流中展現個性才能,在聯系中拓寬知識領域。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真正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落實到每一堂課,每一個教學環節,讓我們的地理課堂教學煥發出青春,煥發出活力!
【【必備】地理說課稿4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地理上冊發展與合作說課稿11-12
初中七年級地理說課稿01-23
初中地理會考復習資料_初中地理必備知識點02-09
關于初二地理說課稿范文合集大全02-17
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說課稿范文01-06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說課稿11-05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人口說課稿12-22
【必備】蘭亭集序說課稿三篇07-06
【必備】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