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模板匯編十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4課《一路花香》,這課是則寓言故事,主要講了兩只水罐的故事。一只有裂縫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慚愧,挑水工卻告訴它:從它的裂縫漏出的水澆灌出了美麗的花。向我們揭示了:世上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身的價值,我們既不能驕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處地利用自身的特點,就能充分發揮作用。一路花香是挑水工利用破損的水罐漏水的特點形成的美好景象。課文分為三個自然段:
1.挑水工用一好一破的水罐挑水的不同結果
2.有裂縫的水罐因漏水而慚愧的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叫它回去時注意路旁的花。
3.破水罐看了花后,仍然為漏水而道歉,挑水工告訴他:是它的裂縫漏出的水澆灌了美麗的花。
說教法:新課程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在教學本課時,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運用電化教學,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更好的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2.朗讀體會法。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訓練,唯有多讀,才能理解課文,才會運用。通過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讀,分不同角色讀,幫助學生感受不同3.品析詞句法。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深刻了解故事寓意,用“讀、找、品、畫”的學習法,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水罐的表現,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說學法:本課是則寓言,教學寓言時,要讓學生讀懂文章內容,理解文章的寓意,這是寓言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寓言本身充滿了興趣,但對寓意的理解會存在很大難度。為此,教學時我主要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分角色朗讀來感受不同水罐的表現,結合文章的重點詞句,理解文章的寓意,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說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4)情感目標: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澆灌路邊花草的事,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這一點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說設計:本課我設計了兩個課時來完成這篇寓言的教學。今天我說的是第二課時的設計。
第二課時:
學習二、三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品析課文,總結全文。在課前準備上,我準備了教學課件,輔助教學。
本次著重說第二課時的內容,針對教材及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課程。
1.復習引入
思考:說說兩只水罐的不同之處,想象它們會說些什么?好水罐為什么會如此驕傲?從哪個詞看出挑水工的勤勞?
板書:完好水罐驕傲自大、破損水罐自卑自責
師:破水罐真的沒有用嗎?
過渡學習第二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自讀,畫出好水罐驕傲自大的詞語,讀一讀體會。
本段的重點在第一次對話,抓住“道歉、慚愧”體會破水罐的自卑。(同桌演讀,讓學生通過語速和語調表現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受到感染,內化課文的語言。)在學習中,學生可能還會遇到不理解的詞,這時我鼓勵學生自己互相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由挑水工為什么要破罐注意路旁那些美麗的花,過渡學習第三自然段。
本段是課文的重點,采用以讀代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抓住“那只破水罐……感到一絲快樂”出示課件,讓學生通過畫面感受美好的景象。破水罐和挑水工的第二次對話是全文的重點。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和難點,出示挑水工的一段話,“難道你沒有注意……主人那能欣賞到這美麗的花朵呢?”組織學生自讀、集體演讀、分角色讀、把自己的感受帶進去讀、指導再讀。對朗讀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師要及時糾正。讀中抓住“一絲、再一次”等詞指導學生讀懂破罐此時仍有自卑,(讓學生想一想,寫一寫感想)”畫一畫詞句,說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澆灌路邊花草,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小組討論:讀了挑水工的話,你知道了什么?舉例說說。
教師總結:世上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教師板書)
接下來設立談話環節:兩只水罐,你喜歡哪一只?正確引導:好水罐能圓滿完成任務應肯定,至于驕傲當然不對,但如自己努力地去做一件事終于取得成就,感到自豪也未嘗不可。破水罐對自己要求嚴格,但老是自卑自責是不行的,要盡早解脫,看到自身的價值。
作業設計:拓展活動:現在聽了挑水工的一番話,你認為破水罐會怎樣?
板書:
14一路花香
完好水罐驕傲自大
破損水罐自卑自責
教育:
要看到自身存在的價值(紅筆寫)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東 南亞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也是學生在世界地理下冊的區域地理中接觸到的第一個地理區域,這一區域的學習結果不但影響到學生對本區知識的掌握,還關系到學 生今后區域地理的學習,因此在本區域的學習中,不但要讓學生學到關于東南亞的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培養學生利用地圖獲取 地理知識的能力,因此本區不但涉及到知識的掌握,更關系到學習方法的養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較重要!
(二)課標要求
在新的課程標準中,對本節課的要求是使學生能運用地圖說出東南亞的位置、范圍,并認識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能運用地圖和氣候統計圖了解東南亞的地形和氣候特征;能運用地圖說出東南亞的經濟特征及其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和其區域的獨特特征——華人華僑聚居區及豐富的旅游資源。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知識與技能:了解東南亞范圍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 了解東南亞的自然環境——山河相間的地形、熱帶雨林和季風氣候及其對農業的影響;東南亞的地域特色及其旅游業!
過程和方法:本節課通過大量圖片和視頻材料的引入,引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學習興趣,并以此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及自己收集到的相關知識,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認識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分析地形與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引導學生用聯系的眼光分析問題,并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地理環境觀。
(四)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
教學重點:1、東南亞范圍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東南亞的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形。
3、熱帶雨林和季風氣候的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4、東南亞的地域特色。
教學難點:熱帶雨林和季風氣候的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本 節課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圖片和資料,而后為學生提供了相關的地形圖和政區圖,讓學生直接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并在學生獲取的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引導 學生分析理解、歸納總結,并應用自己得出的知識進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識,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自學能力,并通過實 際生活中的現象和實例正確引導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點撥學生的思路和學習方法。
(二)說學法:學 生已經學過半年多的地理知識,在知識含量上應該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因此在課堂上把盡量多的知識教給學生自己去學習探究,根據教師提供相關材料,采用合作 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得出結論,并應用自己得出的知識進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識,體現知識間的循序漸進的同時,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分 析能力、實踐能力和自學能力等。
三、說教具媒體:多媒體課件,導學稿。 四、說教學安排:兩課時。 五、說教學設計
說課稿 篇3
老師好,同學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故宮博物院》。我將從教材、學生、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課時安排、教學步驟、板書等幾個方面來具體解說我對這一課書的教學設計。 第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本單元是說明文單元,學習重點是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知識即: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周密。而本課是本單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間順序進行說明的文章。課文容量很大又缺乏趣味性,相對比較枯燥。但課文內容簡單,語言淺顯,易于理解。 第二說學生:
很多學生空間概念不是很強,大部分同學沒有去過故宮。所以很難讓學生建立起對故宮的立體印象,所以只有用簡圖來幫助同學們形成感性認識,然后才能達到對故宮整體布局的感知。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從而突破空間想象的困難,明確說明文的空間順序。
第三,根據對教材以及學生情況的分析我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老師的課堂介紹,以及學生課外閱讀,了解故宮的相關知識,了解古代皇家建筑的特點。
2.弄清本文的說明順序,學習文章中按空間順序介紹事物的方法。
3.通過對故宮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第四,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了解作者的說明技巧;
(2)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特點
難點:
(1)學會按照空間順序來說明復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2)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五,從實際出發,遵循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原則確定本課的教學法:
1.引導學生自讀,感知課文,
2.通過朗讀感知課文。
3.通過討論協作梳理文章脈絡。
4.讓學生合作探究,解決教學重難點。
5.通過說話練習學習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
第六,課時安排,這篇課文我安排了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是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了解作者及故宮的相關知識,畫出作者的行蹤。
第二課時:講解落實重點段落,學習文章的說明方法,進行知識拓展。
第七,教學步驟,首先第一課時如下:
(一)導入 我的導入語如下:這個地方是世界上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這里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同學們知道這是哪里嗎?對,就是紫禁城,紫禁城是
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又叫故宮,1925年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我們國家建成了故宮博物館。好,下面我們來跟隨著黃傳惕先生領悟一下故宮的宏偉壯麗吧!
(二)介紹作者
(三)出示教學目標,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完成教師所給的習題,例如給生字注音,解釋湛藍、琉璃、玲瓏等詞語。
(四)開展故宮相關知識的競賽,例如:故宮建成于什么年代?故宮的主要設計者是誰?故宮的規模有多大?故宮博物院的題字是誰寫的?歷史上有多少皇帝在故宮居住過等等?競賽結束后,用五分鐘的時間給學生具體介紹一下故宮的知識。
(五)找一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由于本文是廣播稿,所以要求學生朗讀時盡量找到作為廣播員的感覺。另外,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要拿起筆畫一張簡圖,并標明宮殿名稱,標出說明順序,畫出路線圖。
其次,第二課時
一、讓學生根據上節課所畫的簡圖,敘述作者的路線。
二、根據課文思考如下問題:
1、故宮的特點
2、在“前朝”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太和殿,這是為什么?并說明作者是如何介紹的太和殿?
3、在內廷中重點介紹了乾清宮,這又是為什么?
這些問題先讓同學討論回答,然后老師明確答案。
板書如下:
三、進入本課重點的學習,首先請同學們合作探究如下問題,
1、本文的說明順序。
2、本文說明事物時作者用了哪些技巧,有什么特色。
3、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之后讓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以我們的教室為例說一段話介紹我們的教室,時間兩分鐘,在說的過程中注意選取恰當的立足點,選擇合適的說明順序,重點要突出,要詳略得當。
四、擴展遷移
這一部分主要有兩個問題:
1、 故宮建筑群的藝術成就,及其反應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2、 比較故宮和蘇州園林說明古代南北方園林建筑風格的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布置
本課結束后我主要設計了兩個作業:
1、 給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注音,并抄寫三遍。
2、 完成研討與練習二
七、說板書
我的板書簡潔,條理清晰,立體感強,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空間概念,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
八、教學反思
我的第二課時安排的學習內容過多、過密、而且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加以改進。
說課稿 篇4
一、說設計理念:
大家知道:教師教學的本質就在于幫助、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重在于體驗、感悟和共享;教學活動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評價教學的標準主要看學生的投入、樂學與善思。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的嶄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視角詮釋了當前數學教育、數學教學的意義和任務。
我的教學指導思想和設計理念是: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注重學生的實際需要、關注學生的認知風格、尊重學生的思維進程、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徹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習的過程更多的還給學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二、說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小數加減法簡便算法。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小數加減法簡便算法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了整數的運算定律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提出的,簡便計算這節課內容較少,而且比較簡單。所以,學生能夠通過觀察、猜想、驗證,很好的得出“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的規律。此規律的得出,不僅很好解決了從整數的簡算到小數簡算之間的過渡,而且在此過程中再一次地復習、鞏固了加減法的基本運算定律,使學生深刻地感知了運算定律,為后繼的簡算教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3、教學目標確立:
知識與技能:1、通過有限個例證明使學生理解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2、能根據數據特點正確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和減法的性質進行簡便運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嘗試自學,通過觀察對比掌握簡算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就感。
教學重點:判斷小數加減法是否可以簡算。
教學難點:能根據題目數據特點正確的進行簡算。
三、說教學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由于本節課教材的內容與前面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有密切的聯系。教學中為了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嘗試教學、情景教學法和探究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感知、驗證、認識、歸納,教師通過扶放結合,讓學生探究、討論,最后得出結論,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判斷推理能力,而且又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四、說學生學法:
1、結合教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學習觀察、分析比較、歸納、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讓學生學會從新、舊知識的聯系中,去發現規律,掌握新知,培養學生類比推理能力。
2、利用教師從旁引導,學生自學,嘗試練習等,訓練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規律。
五、說教學設計:
1、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教師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種觀念和方法的轉變;從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選擇、設計合適的材料教,更是一種創造和發展。教師要善于發現和選擇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學習材料,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和諧發展。本節課拋開了教材中的原有例題,從學生自主編寫的習題選擇教學素材。引導學生從自己編寫的題目入手,通過教師改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簡便計算的學習,建立簡算就在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我認為這樣選擇材料不僅有助于學生的發展,也有助于數學學習材料的發展,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有利于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2、創設情景、走進生活、對比概括。通過情景設計驗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經歷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的過程,理解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教材給出了一個班四位同學50米跑的成績,讓學生計算他們參加4×50米接力賽可能的成績,也就是跑4×50米的時間,要把4個同學50米跑的時間加起來。采用對比的方式呈現兩位同學不同的計算思路,一種是按順序計算,另一種是根據數據的特點,運用加法運算定律把能湊成整十的數先加起來。通過對比,使學生直觀感知加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并進一步體會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計算確實方便又快捷,使學生在今后的計算中,能根據數據特點自覺地應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我讓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努力給學生提供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本節課我沒有依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先學規律,后實踐計算方法,而是倒過來,先計算體驗,再驗證得出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的規律。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從學生的知識背景出發,學生已經學過整數的運算定律和小數加減法,并能進行小數加減法的口算,另外,孩子發現一個問題后,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結果,為了照顧孩子的學習特點故做出上述處理。完全讓學生自主探究,使其經歷一個舉例、比較、交流、驗證、概括這樣一個全過程。盡量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同時也努力使學生保持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4、 邊學邊練,學以致用。
課堂教學的好壞,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否,學生發展的有無,一一都要通過練習來檢驗。本課中,依據教學重、難點,分散練習邊學邊練,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反應,及時調整教學狀況,通過“課堂百草園” 等練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驗數學的價值,同時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學會欣賞自我。
六、初步預計:
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嘗試自學,通過觀察對比掌握簡算方法,學生的素質相應的會有所發展。
本節課引出的幾點思考
1、課程改革的關鍵還是教師觀念的改變,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通過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課堂的活動設計得有實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不僅要解決 “學到什么”和“怎樣學習”的問題,還要解決學生“喜歡學”和“主動學”的問題,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一定要聯系學生的實際,以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心理特點為出發點。
3、學生的學習應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重視學生的差異性,不能把一堂課作為教育的終極目的和結果,更主要的是方法和興趣的引導上。
七、教后自我反思:
反思自己整個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我的感悟和收獲:
1、靈活運用教材,創設生活情景,實現知識遷移
計算課對孩子們來說,往往是枯燥無味,怎樣的教學過程能吸引學生,點燃學生求知的欲望,能讓學生始終帶著飽滿的熱情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認真研讀教材和教參后,我發現教材主題圖所呈現的運動會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些遠了,以此激發學生興趣有些勉強。
2、關注學習過程,注重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指導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從關注“教”到關注“學”,從而進一步關注“人”的發展。所以我們的數學課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的過程,在這節課的中,我試圖讓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根據已有的經驗嘗試解決問題,并且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據,并且對探究出的計算方法進行驗證,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學生獲得是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的思維在這個開放的空間里被激活了,這不得不讓我們相信,學生確實具有自我實現的潛能。
3、關注學生情感,以評價促進學生善思樂學
有一句話所有教師都深知,卻又讓大家付出一生去追求的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當學生回答問題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句“相信你,給你時間聰明的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當學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時“我非常的欣賞你的獨特見解”。當學生們在合作的時候,學生們在交流的時候,小組的相互評價,同學的相互評價,和老師的評價相呼應,更是讓學生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們始終在民主、和諧、愉悅的氣氛中學習著,探究著。
(1)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演繹精彩,而自己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還顯得有些倉促,在以后的課堂上,一定要注意,注意學生思維的不同,個性的差異,多問:“誰有不同想法”“誰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2)課堂上如何解決個體與群體的矛盾,縱觀整個課堂,全班交流的時候,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思維,發言交流的只是一小部分同學。特別是一些思維活躍的孩子更是控制了整個課堂的思維,在小組合作交流中,也總有一部分學生默默無語。我們老師往往從個體里獲取群體的信息,我覺得也是有些偏頗的,如何解決這樣的群體與個體的矛盾,也是我一直困惑的。
(3)整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比較開放的,在開放的教學中教師如何順著學生的思維走,把學生思維閃光點作為“挖掘點”,心里時刻裝著學生,而不是裝著教案,讓課堂不僅是學生的知識的源泉,更是學生個性張揚的舞臺,如何才能做到這些,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應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提高自己專業素質。存在缺憾不可怕,正是有了這些缺憾,才讓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課堂,讓我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走的更遠,走的更踏實。
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主要內容:主要內容:本文講了一個激動人心而又令人振奮的故事。許海峰從小酷愛射擊運動,奮的故事。許海峰從小酷愛射擊運動,立志要為祖國爭得榮譽。立志要為祖國爭得榮譽。經過長期的艱苦訓練,在第23屆奧運會上,23屆奧運會上苦訓練,在第23屆奧運會上,他沉著冷力挫群雄,靜,力挫群雄,終于以優異的成績為中國奪得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實現了國奪得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中國奧運金牌“的突破。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主閱讀學習略讀課文的能力,但對于第23屆奧運會上首枚金牌的意義理解不夠深刻,還需加強引導。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運動員的頑強意志和為祖國爭光的豪情壯志。
3、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樹立志向,鍛煉自己的意志。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詞析句,體會運動員的頑強意志和為國爭光的壯志豪情。
設計思路:
一、揭示課題,質疑導入揭示課題,
二、自主閱讀,初步感知自主閱讀,
三、品詞酌句,深入研究品詞酌句,
四、課堂小結五、布置作業“零”的突破零
1、“零”的突破具體指什么?、的突破具體指什么?
2、誰取得了“零”的突破?、誰取得了“的突破?3、這個“零”的突破有何意義?、這個“的突破有何意義?當許海峰登上領獎臺的時候,當許海峰登上領獎臺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么感受?默讀課文第25默讀課文第2—5自然段:
1、畫出令你感動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邊。注在旁邊。
2、許海峰是怎樣取得勝利的?勝利的?“多少次瞄準,射擊,再瞄多少次瞄準,射擊,多少次瞄準再射擊······練得手臂麻準,再射擊練得手臂麻木了,僵硬了,木了,僵硬了,連扳機都扣不動了,扣不動了,而他咬咬牙還是堅持練下去。是堅持練下去。”他沒有去理會記者們的喝彩聲和照相機的“咔嚓”聲和照相機的“咔嚓”聲,而是全神貫注地瞄準著,而是全神貫注地瞄準著,射擊著,擊著,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存在,不存在,眼前只有那忽大忽忽遠忽近的紅色靶心。
小,忽遠忽近的紅色靶心。中國射擊奧運第一金——許海峰許海峰中國射擊奧運第一金1984年23屆洛杉磯奧運年屆洛杉磯奧運此前,“東亞病夫”的稱呼一直跟隨此前,東亞病夫”著中國人的身影,許海峰等待的心情著中國人的身影,多少顯得有點矛盾——焦急而又躊躇多少顯得有點矛盾焦急而又躊躇滿志,多年的等待,許海峰可不想就滿志,多年的等待,這樣和夢想擦身而過。這樣的等待無這樣和夢想擦身而過。疑是漫長而艱辛的,但對許海峰而言,疑是漫長而艱辛的,但對許海峰而言,卻還不是最長的一次。卻還不是最長的一次。
1984年,在23年屆洛杉磯奧運會中,當許海峰獲得冠軍當許海峰獲得冠軍,屆洛杉磯奧運會中,當許海峰獲得冠軍,實現零的突破的那一刻,多少中國人實現零的突破的那一刻,激動得熱淚盈眶,人們記住了零的突激動得熱淚盈眶,破四個字,和創造這四個字的許海峰,破四個字,和創造這四個字的許海峰,然而在許海峰的心里,卻經歷了一段然而在許海峰的心里,歷史上“最漫長”的等待,才等來了歷史上“最漫長”的等待,讓全國為之振奮的一刻,那短短的十讓全國為之振奮的一刻,幾分鐘成為了許海峰1984最短暫卻又幾分鐘成為了許海峰最短暫卻又是最漫長的一次等待。是最漫長的一次等待。
中國擊劍奧運第一金——欒菊杰欒菊杰中國擊劍奧運第一金1984年23屆洛杉磯奧運年屆洛杉磯奧運1984年,在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中,年屆洛杉磯奧運會中,屆洛杉磯奧運會中當欒菊杰站在馬德里體育宮的大廳里,當欒菊杰站在馬德里體育宮的大廳里,臂佩金光閃閃的國徽,臂佩金光閃閃的國徽,把劍柄豎在面高高地揚起劍尖,前,高高地揚起劍尖,按照一種古老莊重的禮節,的、莊重的禮節,向觀眾和各國運動員致意時,她并沒引起人們的注意。員致意時,她并沒引起人們的注意。
人們把目光習慣地轉向歐洲劍壇的幾明星”去了。顆“明星”去了。但用血汗在洛杉磯奧運會上奏響《義勇軍進行曲》奧運會上奏響《義勇軍進行曲》的一代花劍名將欒菊杰,代花劍名將欒菊杰,曾使億萬中國人為之流下熱淚,她拿到的金牌,為之流下熱淚,她拿到的金牌,也成為中國擊劍運動項目上的第一金。為中國擊劍運動項目上的第一金。
中國跆拳道奧運第一金——中國跆拳道奧運第一金陳中20xx年27屆悉尼奧運會年屆悉尼奧運會20xx年9月30日,第27屆悉年月日屆悉尼奧運會女子67公斤以上級尼奧運會女子公斤以上級比賽。18歲的陳中為中國比賽。18歲的陳中為中國贏得了第一枚也是世界跆拳道史上的第一枚奧運金牌,道史上的第一枚奧運金牌,實現了中國跆拳道“實現了中國跆拳道“零”建立到“突破。
跆拳道1立到“零”突破。跆拳道1994年被正式列為年被正式列為200994年被正式列為200年奧運會比賽項目,0年奧運會比賽項目,中國1995年才正式組建了在1995年才正式組建了跆拳道隊,跆拳道隊,國外人士斷言中國要獲得這一項目的奧運金牌至少還要1010年牌至少還要10年。而陳中的奪冠把這個進程整整縮短了5年。中國射箭奧運第一金——張娟張娟中國射箭奧運第一金娟20xx年29屆北京奧運會年屆北京奧運會20xx年29屆北京奧運會在女年屆北京奧運會屆北京奧運會,在女子射箭賽前,子射箭賽前,韓國媒體還是一片自信,片自信,并且用調侃的語氣嘲笑飛速進步的中國射箭。笑飛速進步的中國射箭。不過張娟娟的勝利卻讓韓國媒體大驚失色。驚失色。張娟娟獲得北京奧運會女子射箭個人金牌,會女子射箭個人金牌,打破了韓國女選手對奧運會射箭金牌的壟斷后,的壟斷后,受沖擊最大的要算韓國媒體。韓國媒體。
效果評價設計:
一、用一個詞語代替句中畫線的內容。用一個詞語代替句中畫線的內容。
1、全世界的人都注視著的20xx年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全世界的人都注視著的年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辦。()
2、籃球比賽進入了關鍵時刻,操場上的同學們抑止氣、籃球比賽進入了關鍵時刻,操場上的同學們抑止氣息靜靜的等待。息靜靜的等待。()
二、體會句中動詞的表達效果。體會句中動詞的表達效果。他舉起,放下,放下,舉起他舉起,放下,放下,舉起······
板書設計:8、“零”的突破許海峰----奧運史上第一枚金牌意志頑強沉著冷靜
謝謝大家!
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簡析: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課本第二冊的第11課《奶奶的白發》。
課文主要通過一個小孫子天真的語言和神態以及奶奶的慈祥和疼愛孫子的感情,表現出濃濃的祖孫之情。課文主要通過“這白發,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這句含義深刻的話,讓人體會到奶奶為子孫操勞一輩子的辛苦,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它篇幅雖短,但意趣橫生,意蘊深長,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課文。
二、設計理念和目標:
1、以讀悟情,讓學生在解疑中認識到老一輩為后輩人付出的辛勞,懂得孝敬長輩,不讓他們多操心。
2、通過想象、描述、表演、討論等多種形式,使課堂成為自主、合作、探究讀書和心靈交匯的課堂, 讓學生產生朗讀的激情,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會9個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并認識“心”字底和“八”字底。
三、設計特色:
在趣味盎然的朗讀中激發學生的真情;
在想、述、演、議中內化語言的深情。
四、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分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為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部分生字,第二課時為學文,第三課時為復習鞏固課文內容,學完剩下的生字,今天,我具體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個過程,我打算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一) 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1、 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課前,我請學生搜集一些和奶奶有關的故事、歌曲,講一講,唱一唱,充分利用課外資源活躍氣氛,增添趣味,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部精神去做事。
2、 直觀展現,啟動情感。
上課伊始,我就出示奶奶的圖片,讓學生跟奶奶熱情地打個招呼,并簡要講述“課文中也有一位非常喜歡奶奶的小朋友。他說呀,他奶奶給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頭白發。” 揭示課題是《奶奶的白發》顯得順理成章,此時通過讓學生跟奶奶親熱地打招呼,能勾起學生對奶奶的熟悉感、親切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題目就讀得猶如在呼喊自己的奶奶。
(二)走進文本,體驗情感。
1、 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
這種方式是低年級學生理解課文的一種方式,在學生自由讀第一節后,先結合圖片說一說,問:奶奶的白發白得怎么樣?通過直觀圖片,能得知奶奶的頭發很白很白,接著讓學生從第一小節中找到一個詞語就表示這個意思,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出“雪白雪白”,讀好詞語就不在話下了,繼而讓學生看看自己的頭發是什么顏色的?讀好“黑黑”一詞,接著比較:為什么是雪白的,我的頭發是黑黑的,你覺得怎么樣?用換詞的方法理解 “好奇”一詞,激活學生情感體驗,實現情感遷移,幫助孩子用已知來認識未知,在體驗的.基礎上讀出孩子好奇的語氣,還可以演一演,將讀、演融為一體。最后問“你知道奶奶雪白的頭發的頭發是哪兒來的?”這一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2、聯系生活解讀文本。
出示奶奶的話“這白發,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這一句是本課理解的一個難點,我設下疑問,“奶奶怎么會說她的這一頭白發一半是爸爸給的,一半是他給的呢?”以此喚起學生深入思考,引起共鳴和關注。引導學生看看圖,充分利用插圖,文中的插圖是老奶奶在陪孫子讀書,旁邊還放著剪刀和布料,說說平時奶奶都是怎樣關心自己,為自己操心的。以此來理解是奶奶為了自己操了不少心,頭發都白了。理解了后半句話后,再來說說奶奶還要為爸爸操哪些心,在回憶生活小事中明白奶奶為兩代人操心,自己的頭發卻一天天變白了。就詞解詞,就句解句,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把課堂與生活聯系起來,加深了學生的體驗,在例舉談論中思考、感悟。緊接著抓住“奶奶笑著說”體會奶奶雖然為了我們操碎了心,可是她一點兒也沒有抱怨,讀出奶奶慈祥的樣子。這樣既降低了理解的難度,又關注了學生的道德發展。
3、引導想象,體會情感。
想象可以激活孩子的思維,可以豐富孩子內心的情感,可以此幫助孩子動情地朗讀。我引導學生想象:聽了奶奶的話,我知道奶奶為我們全家操了多少心啊,奶奶也在一天一天的老去。此時,你的心情怎樣?理解“我低下頭,沒有吭聲”的原因。接著引導學生再次想象:他看著自己烏黑漂亮的頭發時,他會想些什么呢?從另一個方面讓學生理解小孫子也非常關愛自己的奶奶,學生就能讀出孩子美好的愿望“希望奶奶重新擁有一頭黑發”。此時,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能體會到奶奶對他的疼愛,從而把這種回報奶奶的情感融入課文的朗讀之中,讀好“奶奶,要是我不再讓你操心,這白發還會變黑嗎?”我第三次引導學生想象:你能讓奶奶的頭發變黑嗎?那只能讓奶奶少操心一些。你準備怎么讓奶奶少操心呢?再次從課堂走向生活,結合學校正在開展的“四個一”活動,把學生的這份感恩之心延伸到其他長輩的身上,也應該讓父母、老師少操心。
4、讀演結合,內化語言。
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演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輕松完成在課堂上背誦重點段落的任務。小學生正處在學習語言的初步階段,光積累不行,還要學轉化、學表達。為此,我運用多種途徑給予學生切實的幫助,讀演結合,多感官參與,幫助學生感受、積累語言,創設機會讓學生運用語言、表現語言,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輕輕松松、快快樂樂地完成背誦積累的任務。
(三)走出文本,升華情感。
新課標強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合,因此,讓學生在不斷朗讀和演讀中體會課文意境的基礎上,我還設置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想想在學了這篇課文之后,準備回家為奶奶做些什么,并到講臺前表演給大家看看,我自己也參加表演,做一回“奶奶”,當學生說出一句句真摯的童語,流露出對奶奶的關愛之情,而作為“奶奶”的我也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在這樣一個情境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孝順老人是我們做子孫應該做的,從而將陶冶人情和社會交往的工具性完美的結合。我想這樣一個環節遠比向學生講述一百遍、一千遍“要孝順老人”效果要來得更好。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陶罐和鐵罐》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為堅硬,看不起陶罐,經常奚落它。而陶罐卻不與它計較,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而鐵罐卻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待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二是繼續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童話故事三年級的孩子已經接觸了不少,他們想讀、樂學,但要理解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卻有一定的難度。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本班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謙虛”等詞語。
2、能積累描寫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語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中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既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
二、說教法
1、指導觀察法
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并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表演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表演讀,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
3、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贊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三、說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
以“看”“聽”“說”“讀”“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地提高、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鍛煉。
四、說教程:
(一)、看圖談話,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說說你讀了哪些童話故事?(學生自由發言)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童話故事(隨機課顯:陶罐和鐵罐的圖片)你認識他們嗎?在學生叫出他們的名字后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換偏旁識記“陶”,并指導書寫“陶”。(童話故事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極有吸引力,讓生‘說說你讀了哪些童話故事’?更能激起學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時孩子們的興趣已被激發,再加上看了立體的、鮮活的圖片,孩子們會迫不及待想接觸文本,想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此時,我拋出一句: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去讀讀第27課就明白了,就這樣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閱讀狀態,這樣就進入了第二個環節。
(二)、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一環節,我主要給足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在閱讀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并運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識記生字詞。學生是帶著自己的經驗與感受與文本對話,對文本的解讀帶有很強的個性化,因此我讓學生讀通課文后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這里,我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在點評中,我做以下的點撥,以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1、在學生發言中,注意讓學生讀好文中人物的對話
2、對字詞有不明白之處,可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忙,充分利用學生自己的資源。
(三)、抓住對話,深究“人物”的內心活動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有了前面的鋪墊,我首先出示詞語(驕傲、傲慢、謙虛、輕蔑、惱怒、寬容、不再理會)在學生齊讀后進行分類,隨機板書。
然后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讀讀課文,找找、畫畫從哪些語句看出鐵罐的傲慢、驕傲,陶罐的謙虛、寬容?在學生匯報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點撥引導:
1、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讓學生說說“奚落”的意思,然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說說你曾在什么情況下奚落過誰?或你曾受過誰的奚落?
2、用指名讀、師生合作讀、評議讀、賽讀、加動作表演讀等多種方法讀好人物的對話,重點指導讀好以下幾個句子:
(1)、“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2)、“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怕。”
此環節,我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學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也潛意識領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領略了祖國語言的精妙。學生不僅積累了語言,還提高了思維能力,自主能力。此時,學生已取得獲得知識的快樂,也更加關注了陶罐和鐵罐的命運,于是我以“陶罐和鐵罐的最終命運到底如何?”這一問題過渡到下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即默讀課文10----17小節內容,重點抓住人們對陶罐贊賞的語言及陶罐說的話,感悟陶罐的品質。
(四)、延伸文本
我說:“如果此時陶罐與鐵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對誰說句什么話?學了課文你想對自己或身邊的誰說句什么?”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話題寫寫。(這樣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在寫話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難點,同時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還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能力。)
(五)、布置作業,讀寫結合
我說:“如果陶罐和鐵罐再次相遇,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呢?”請你也來當一回童話大師,寫一寫這個故事,寫完后讀給爸媽聽,讓他們給你打打分。(這個作業為指導學生寫作指明方向,長期這樣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得以提高)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義務教育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中的第三單元是事理說明文的區域,共選編了五篇文章,《核舟記》是其中的一篇。本文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大蘇泛赤壁”。雕刻家王叔遠熔蘇軾其人其事其文為一爐,具有濃烈的文學色彩,但有不局限于這些,而是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藝,力圖通過一些細節,高度概括地再現當時的藝術氛圍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取得了絕妙的藝術效果。
根據新課標的三維設計思路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理解本文簡潔,生動的語言及本文的說明順序。
2、過程及方法:熟讀并背誦課文;領會和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及古今詞義的異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巨大成就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成就,加強對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國的熱愛。
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1、理解本文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情各部分的位置,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做具體細致的描述的方法。2、領會和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及古今詞義的異同。
二、說學法
新課標提出“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這都強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要求學生用“讀、查、譯、誦”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再輔以查工具書,同桌互譯等方式“讀懂”課文。
三、說教法
新課標強調“師生交往,平等對話,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充分發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依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實際,我采用“啟發、討論式”教學,變教師為主為學生為主,變講解為主為自學為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學生運用“讀、查、譯、誦”的方法預習,教師印發關于作者及作品簡介資料一份。
(二)教學設想:
本文文字比較淺顯,結合課文下注釋,學生大體可讀懂,因此,在掃清文字障礙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對文中的一詞多義及古今詞義的異同現象加以歸納。
(三)導語:
請學生在一長2.9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內寫十個漢字,要求筆畫清晰。(這一設計的目的有二:一是設置懸念,激發興趣;二是:讓學生實際感受一下微雕藝術的難度,從而對王叔遠的精湛技藝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四)檢查預習情況
1、請幾位學生朗讀全文
2、請幾位學生翻譯課文內容,教師給予適當的指點與糾正。
3、對文中的古今詞義的異同現象及一詞多義加以歸納并投影出示。
(五)作品賞析,感知雕刻家的精湛技藝。
1、集體朗讀課文。(使他們的認知經歷了從語言文字到形象生動的表象,再到語言文字的完整過程。)
2、思考并討論。
①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全文層次應怎樣劃分?
②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重點在那里?作者為什么要以這個作為重點?
③在介紹核舟時,作者使用了怎樣的順序和那些說明方法?
④縱觀全文,王叔遠雕刻核舟的技藝“靈怪”在那里?(這幾個問題的設計,能讓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雕刻家的精湛技藝,同時也突破了難點)
(六)總結全文:
對照板書,讓學生回顧全文,接著再齊讀一遍課文,最后說:“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事物比較多,把你最熟悉的某一事物,按照空間順序介紹一下它的有關情況”
(七)作業布置:
介紹一事物
五、說板書設計:
舟(正面)船艙(中間)上箬篷,下小窗(16個字)
核
舟(主體部分)游覽者(船頭)佛印右,蘇軾中,魯直左
記舟子(船尾)一人仰面嘯呼狀,一人俯聽茶聲然
舟(背面)提名(14字)篆章(4字)
(這樣設計板書,使得學生對課文的說明順序一目了然,同時,也能體現出雕刻家的“奇巧”)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在山的那邊》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課文都是以人生為主題,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是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融會貫通,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在山的那邊》是當代詩人王家新的一首現代詩。語文課程標準對詩歌教學提出明確要求:“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感。”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時不應過多的講解詩歌的理論知識,而應該把重點放在朗讀及品悟主題上,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的獨特體驗。
二、學情分析
我面對的是剛進入初中的農村學生,他們對初中語文的學習還處于一個適應期。對剛入中學的七年級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們要從小學生過渡為中學生,有很多困難等著他們去克服,另一方面他們都是農村學生,他們渴望農村以外的生活,這符合詩的意境,也能調動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一般能較好地把握詩中的山與海的象征意義,但對詩中“無數座山”的理解,對實現理想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往往估計不足,需要教師因勢利導,突破難點。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分析 根據上述的教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積累“癡想、隱秘、鐵青、凝成、誘惑、喧騰”等重點詞語。(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完成)
2、了解現代詩歌的一些知識,如象征手法,比喻的修辭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以自主學習為主,以輔導學習為輔,掌握課文內容、作者情感。
2、以精彩朗讀帶動對作者情感和語言的感悟。
3、用品味圖片的方法加深對“山”和“海”藝術形象的感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會作者鼓舞人們百折不撓、堅持奮斗,到達理想境界的情感。
2、在學習中獲得美的熏陶,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因為本文是一篇淺顯的現代詩歌,其重點應該放在朗讀和主旨的感悟上,所以我的教學重難點
這樣安排:教學重點:通過朗讀來品味揣摩語言,理解詩歌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中大海、群山的象征意義,深入體會戰勝困難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四、教法及學法分析
這是一篇比較淺顯的詩歌,應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情感啟迪”,“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觀看一些實物圖片,以增強感官的效果,因此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法
2、朗讀指導法
3、誘導點撥法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采用這樣的學習方法以求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1、朗讀法
2、聯想想象法
3、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教學過程
依據上述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并以語文學科的特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我設計了如下環節來完成這一課的教學。
1、導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思考和學習興趣。
“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平原地區,而是生活在周圍滿是大山的山區里,你會想做什么?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詩人王家新的詩歌,感觸一個山里的孩子的內心感悟和成長歷程。”
1、檢查基礎知識的預習,借此掃清文字障礙,更好的理解詩歌內容和情感。2、感受“山”“海”之行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在在聽讀中劃出有關“山”“海”外觀的語句。配合詩句,展示相關圖片,如無數座相連的山,海濤洶涌的大海等,使學生對山、海有初步印象。
3、感受“山”“海”之形
(1)學生齊讀課文,注意讀音和停頓。
(2)2個學生合作朗讀課文,每人一句,其余學生做評價、指正。教師適時指導朗誦,包括讀音、停頓等。這樣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與體驗,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這一環節能讓學生在評價朗讀的同時想象意境,感知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
1、感悟“山”“海”之神 再次朗讀詩歌,思考問題
(1)、“我”小時候為什么想見山那邊的海?見到了嗎?
(2)、怎樣才能見到“海”?見到海的心情如何?
(3)、我小時候和長大后所說的“山”“海”一樣嗎?“我”爬山看海的經歷給你怎樣的啟示?
這一環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研究,深入理解“山”與“海”的象征意義,體會戰勝困難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感悟詩歌主旨。
1、拓展延伸,感悟大海
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給學生提示:這個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
這一環節的設置體現了“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理念,這是結合課文的一次練筆,讓學生結合本文的象征寫法,發揮想象,創造出自己心中的大海。
2、讀文悟意境
配樂師指名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其余學生閉眼體會意境,結束本課學習。這一設計既能讓學生生動地在腦海里浮現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又能通過配樂朗讀的方式感受語文的審美情趣。
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群山 比喻 重重困難
海 比喻 理想境界
爬山 比喻 艱苦奮斗
象征手法
說課稿 篇10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親親長頸鹿》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下學期,《有趣的動物》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并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為角色,講述了一個長頸鹿阿姨助人為樂的故事,特別是小兔子們親親長頸鹿阿姨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親親老師的小手或者臉蛋來表示他對老師的喜愛之情。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并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長頸鹿的認識。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清潔的討論,愿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
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a)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兔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小兔這一游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布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長頸鹿,這是為幼兒在情境中游戲,并能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音樂,是為了進一步營造游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長頸鹿,了解了長頸鹿的基本特征。幼兒練習過爬及滑這兩個基本動作。
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于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他們對游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詞匯貧乏,幼兒在游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游戲法、體溫法等。
1、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聯想也就豐富了。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么著急啊,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參加了表演,這種心情和我們以往用圖片江湖上,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2、角色游戲法: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3、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兔子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么感謝長頸鹿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游戲聯系法等學習方法。
1、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2、游戲練習法:幼兒在游戲中,邊游戲邊聯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2、在游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3、完整講述故事。
4、表演歌曲《春天》。
a)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將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并直接告訴他們要去參加“動物聯歡會”了,小朋友們最喜歡去參加表演了,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在游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
1、我們應該怎么過河?
2、長頸鹿阿姨怎么幫助我們過河呢?(和長頸鹿阿姨一起討論后,小朋友們按照討論出的辦法過河)
3、我們怎么感謝長頸鹿阿姨?(大家一起親親長頸鹿)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中體會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游戲,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故事中小兔子涂上口紅去親親長頸鹿這個教具存在著不衛生的因素,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故事的后半部分進行了一些修改。這樣既避免了衛生問題又激發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讓他們知道原來不只是嘴巴才可以親的。
c)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長頸鹿阿姨為什么笑得那么開心?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后你的心里是怎么樣的?通過談話讓幼兒懂得友愛互助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d)表演歌曲《春天》
這個環節是根據故事內容而設計的,它既可以讓故事的情節發展得比較完整,又可以滿足幼兒的表演欲望,并能讓幼兒在表演中充分地抒發他們的快樂情感,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歷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