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說課稿四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非常榮幸能坐在這里與大家一起學習和交流。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菱形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菱形”一節是魯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第二章“四邊形性質探索”第三節第一課時。
它是學生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的基礎上對平行四邊形知識的延續和深入,同時它也為本章后面幾節課的學習和探索做了鋪墊。
所以,雖然本節內容所占章節不多,但是在整章中卻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材的重、難點
重點: 菱形的定義、性質及其應用。
難點: 經歷“觀察—思考—歸納—總結”得到菱形的性質。
設計理念:基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弱、動手能力差,不喜歡枯燥的文字說教,喜歡有聲有色的教學和學生接受知識的特點。
二、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節內容在整個初中數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理解菱形的定義及其性質并會初步運用菱形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推理論證。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索菱形性質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歸納—總結”的數學思想。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得出結論。在歡快愉悅的環境中使知識點得以掌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理念: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量和學習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體現出教師、學生、課堂的“三維”課程目標的和諧統一,另一方面也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的,為他們后面的學習打下好的基礎。
三、 教法與學法
為了達到我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我校的條件、學生實際情況我采用
1、教法: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法和講練結合法。以課件為載體,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做的教師不代勞,以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在教學手段上,我將借助計算機多媒體這一手段來輔助教學。課前,我將利用“超級畫板”制作精巧、靈活的課件,并在課堂上適時的播放
化靜為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興趣,從而使教學目標得以直觀完美的體現。
設計理念:
(1)學生在已有的知識體系向新的知識體系過渡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
(2)考慮到學生接受知識能力水平有限,有必要采用形象、直觀,有聲有色的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的載體。
(3)適度科學的練習,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4)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方法有機結合,可以使教學效果更理想。
2、學法:
(1)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設計理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師的指導、提示啟發下,學生嘗試動手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
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養成勤動手,勤鉆研的習慣。 通過自主探究、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習慣。
四、 教學程序設計
(一)、溫故知新 激發興趣 得出定義
在此,首先我將讓學生觀察事先準備好的教具—衣帽架,發現不管衣帽架如何伸縮變化,其四根木條圍成的四邊形總是平行四邊形,直觀的感受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然后,我又讓學生任取一個平行四邊形量得其四條邊的長度,交流所得數據,發現所有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都是相等的
從而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得出菱形的定義,即四條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回顧了上節課平行四邊形的有關知識,另一方面又為本節課新知識的開展做了情景創設。實物教具的應用,生動形象的使知識得以體現,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感性認識。
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第九冊第27-28頁例8和例9。
2、教材簡析
循環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課本的例8,是教學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重復出現的情況,為認識循環小數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過計算兩道除法式題,呈現了除不盡時商的兩種情況:一種是從某位起重復某個數字;另一種是從某位起幾個數字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由此引出循環小數的概念并介紹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接著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組織學生討論“兩個數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到的商會有哪些情況”。由兩個數相除時商的兩種情況,介紹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概念。
以前學生對小數概念的認識僅限于有限小數,到學習了循環小數以后,小數概念的內涵進一步擴展了,學生認識到除了有限小數以外,還有無限小數,循環小數就是一種無限小數。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循環小數、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能正確地區分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了解循環節的概念和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能力目標: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的美與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滲透集合思想。
4、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教學重點: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教學關鍵:通過生活實例、實踐、觀察、分析,理解什么是“循環”,進而理解什么是循環小數。
二、 說教法學法
(一)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為學生架起知識遷移的橋梁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建構主義教學論指出,復雜的學習領域應針對學生先前的經驗和學習興趣。新課開始,我以學生身邊的循環現象為導入點,讓學生體驗“循環”的意思,從而說說生活中的“循環現象”,將生活與數學融合在一起,使學生真正理解了“循環”含義,從而為進一步探究“循環小數”的意義架起橋梁 。
(二)關注學生發展——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學習不應是簡單個體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主體對自己感興趣的且是現實的生活性主題的探究與發展的過程。在新課中,我首先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中的問題,通過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試算、觀察、分析、比較、討論等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做數學的價值。
(三)關注學生實際應用——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內化
從認識的過程來說,形成概念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即從個別的事例總結出一般性的規律;鞏固概念則是識記概念和保持概念的過程,是加深理解和靈活運用概念的過程,即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好的練習設計能夠鞏固學生的知識,進而延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完新知后,我由淺入深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學有所獲。
三、說教學程序:
(一)從生活現象中,感知“循環”
1、首先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問學生最喜歡星期幾?為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后,教師提問:這個愿望可能實現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星期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一個挨一個按一定的順序出現,我們把它叫做“依次”,(教師板書:依次。)
一個星期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復出現”,(板書:重復出現)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次不斷重復出現”,(完整板書:依次不斷重復出現)
2、然后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種“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的”的現象。
學生舉例后教師小結:生活中象這種“ 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現象很多,我們把這種現象還可以叫做——(循環現象,板書:循環)
【采用聊天的形式導入,使學生感到特別親切,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將生活與數學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循環”的含義,從而為后面學習新知作好的鋪墊。】
(二)從數學現象中,認識“循環”
師:生活中有很多這種循環現象,那數學王國中有沒有這種現象呢?(及時從生活問題中提煉出數學問題。) 1、 從烏龜和蝸牛的速度中發現“循環”現象
(1)首先出示烏龜和蝸牛圖,問學生:你們知道烏龜、蝸牛的速度各是多少嗎?
(2)然后提供信息:烏龜6分鐘爬70米。
蝸牛11分鐘爬9.4米。
(3)讓學生估算這兩種動物的速度,培養估算能力。
(4)接著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獨立計算,提醒學生如果遇到問題,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組內討論,同時請兩名學生板演。
(5) 小組討論后指名匯報:在計算中遇到了什么情況?出現了什么現象或規律?
(6) 利用課件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邊看課件演示,邊思考以下問題:
課件一 (先讓學生觀察70÷6的豎式。)
① 余數不斷重復出現 ,商不斷重復出現 。
② 商不斷重復出現幾個數字?(板書:一個數字)
③ “6”是從哪里開始重復出現的?(板書:小數部分,從第一位起)
④商怎么寫?(引導板書:11.66…,讓學生說出“…”表示的含義。)
課件二:(在讓學生觀察9.4÷11的豎式。)
①余數依次不斷重復出現6和5,商依次不斷重復出現5和4
②商依次不斷重復出現幾個數字?(板書:兩個數字)
③“5”和“4”是從哪里開始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板書:小數部分,從第二位起)
④商怎么寫?(引導板書:0.85454…)
2、小結并揭示課題:象11.66…、0.85454…這樣的小數我們也給它取個名字?叫——(循環小數,板書課題)
3、 補充完整“循環小數”的概念
(1) 引導學生先將“從第一位起”和“從第二位起”這兩句話融合成一句話:從某一位起。
(2) 再將“一個數字”和“兩個數字”融合成為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
(3) 接著請學生根據板書把循環小數的概念說得更完整些,教師完整板書概念。
4、在學生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了什么是循環小數之后,讓他們看書學習第28頁,解決以下問題:
(1)什么是循環小數?你覺得重點詞語有哪些?
(2)什么是循環節?
(3)怎樣簡便寫出循環小數?
(4)怎樣讀循環小數?
學生反饋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劃出重點詞并板書簡寫。
【讓學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了循環小數,使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真正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做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數學的美,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再學習。】
(三)從數字樂園中,理解“循環”
1、下面哪些小數是循環小數?為什么?如果是,說出它的循環節,并將它寫成簡便形式。
0.43561… 2.3535 4.1212… 7.432432… 1.02525… 0.153434…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哪些是循環小數?將循環小數表示出來。(課本29頁第1題。)
5.7÷9 5÷8 6.64÷3.3
【在學習新概念后,緊接著安排這兩道直接應用新概念的練習,以達到及時強化記憶、鞏固概念的目的。】
(四)第四個環節是:從辨析探索中,區分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出示:15÷16 1.5÷7 4.5÷1.8 3.7÷2.2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個別到一般,為了更好地區分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我在課本給出地兩道除法算式的基礎上,增加為四道算式。】
要求四人小組分工合作每人計算一題,計算后討論:兩個數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到的商會有哪些情況?
小組討論后再看書28頁,自學什么有限小數、什么是無限小數。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小數包括有限小數、無限小數。
【讓學生自主探究,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五)從練習實踐中,鞏固發展和創新
1、判斷下列各數哪些是有限小數,哪些是無限小數,哪些是循環小數。
①3.141596……, ②0.625, ③4.1666………,
④6.5555555, ⑤ 4.8686……, ⑥ 0.00909……。
有限小數有( ),
無限小數有( ),
循環小數有( )。
2、你想先解決哪個問題?
(1)小萱家去年11月電費413元,想一想,平均每天用電多少元?
(2) 每套童裝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童裝?
師:從剛才的題目中你又懂得了什么?
小結:對于循環小數,有時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取它的近似值。
3、動腦筋
循環小數0.48536536……的小數部分第60位上的.數是幾?第100位上的數呢?
【按照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根據由淺入深的原則,力求做到人人學有必須的數學,我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學有所獲。第一題是基本題,是通過填“有限小數、無限小數、循環小數”,滲透“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但無限小數不一定循環小數;有限小數一定不是循環小數”的思想。第二題綜合題,通過根據實際情況,取循環小數的近似值,加強知識間的聯系,培養實際應用能力。最后一道是發展題,一方面讓學生研究循環小數的規律,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從質疑問難中,暢談收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什么疑問?
【讓學生在重溫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知識的脈絡更清晰,更有條理。】
說課稿 篇3
一、說設計意圖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節奏的加快,城市中的家長們往往忙于加班、應酬,孩子在家的獨處時間越來越多,而孩子獨處的過程又與幼兒的安全息息相關。新《綱要》中明確指出: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因此,設計此活動,力求通過與幼兒生活密切的相關點,在懂得一些安全常識的同時,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此活動的目標是:1、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激發其自信心。2、提高幼兒在危急時刻的自我保護能力。3、引導幼兒了解獨自在家時的自我保護方法,能運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根據活動目標,我們把重點定位于:提高幼兒在危急時刻的自我保護能力,了解獨自在家時的自我保護方法,活動難點是能運用完整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勇敢精神,激發其自信心。
三、說活動準備
為順利完成以上目標,為此,我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
詢問家長,了解幼兒獨自在家時的情況。
2、材料準備:
多媒體課件:情景表演“獨自在家時”(內容是設計的短小情節)
四、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活動采用的教學法有:1、采用直觀法:以多媒體課件直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能使活動生動活潑,2、采用提問法:在活動中教師適當的提出問題,有助于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幼兒獲得新的知識和發展智力,3、采用交流討論法:皮亞杰指出: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他的活潑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通過直觀法這時讓幼兒交流討論是個很好的時機,4、采用游戲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活動最后一個環節中,我就引導幼兒扮演故事中獨自在家的孩子,共同體驗合作的快樂,我在幼兒旁邊利用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理解的進行引導或表演好進行表揚。
五、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升化情感,本活動幼兒采用的學法有:1、直觀法:讓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情景表演直接獲得印象。2、討論談話法:是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也讓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3、游戲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采用游戲體驗法,是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所學的知識。
六、說活動過程
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知識掌握程度為由,我這樣開展活動過程,談話導入——出示多媒體課件,激發興趣——自由探索討論——游戲體驗。
1、談話導入:
一開始我就與幼兒談話:亮亮是住在李老師隔壁的一個小姑娘,最近她的爸爸出差了,媽媽是醫生,晚上要去醫院值班,讓亮亮一個人在家,亮亮一個人在家都做了些什么呢?李老師帶來了亮亮自拍的錄象,小朋友想不想看?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
2、出示多媒體課件,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內容是設計表現獨自在家時的小情節),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觀看課件內容的過程中,教師提問:亮亮在干什么?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動中來。
3、自由探索討論
根據幼兒好奇心強的特點,讓幼兒觀看課件后,在這環節中,我作為引導者、合作這、支持者,幫助幼兒運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看一看,說一說,亮亮在家為預防大灰狼都做了什么準備?當她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時她又是怎么做的?亮亮是不是一個勇敢的孩子?
小朋友有沒有獨自在家呆過?獨自在家時感受如何?你認為自己勇敢嗎?
互相討論一下,獨自在家時可以干什么?討論后請部分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交流。
幼兒分組討論如果有陌生人敲門、有電話找爸爸媽媽、突然停電的情況發生時該怎么辦?教師巡回指導了解情況,請每組2-3名幼兒總結交流,師幼共同為獨自在家時出點子想辦法,引導幼兒了解獨自在家時的保護方法。
(四)游戲體驗法:
幼兒分組大膽創編“獨自在家”的情景表演,教師可以適當參與扮演陌生人。這時,老師給做的好的幼兒及時表揚,能讓每個幼兒都在游戲中找到快樂,這樣不僅能使幼兒真正掌握知識,也能讓幼兒親身體驗獨自在家的感覺,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
(五)家園同步
活動結束后,要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獨自在家創造適宜條件,讓幼兒親身體驗獨自在家的感覺,并將幼兒的表現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進行展出。
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掌聲》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說教材】
《掌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29課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圍繞“獻出我們的愛”這一主題編排,《掌聲》一文告訴了我們愛就在你的舉手之間。文章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上臺演講,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課文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我設計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正確讀寫“掌聲、文靜、愿意、姿勢、輪流、情況”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力透語言文字,深知英子內心變化的過程,用心去感悟她的生活心態,讀出情感,力達共鳴。
情感態度:在文本的言語基石上,領悟人與人之間彼此需要關愛的美好情愫,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2、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教學難點:了解小英在掌聲前后內心的變化。
【說教法】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在教學中,我采用情境創設法、角色互換法、讀寫結合法,讓學生在自主閱讀、小組交流、自悟表達中體會情感。
【說學法】
教學當中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我注重了對于孩子學法的指導。新課標也積極倡導自主學習的的方式,因此我的學法是“讀”占鰲頭,小組合作,自主學習。這也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受變化
1、在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新同學小英。她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板書:自卑憂郁)
2、(出示變化后的小英圖片)現在的小英又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呢?(板書:開朗,自信)
3、原來那么憂郁、自卑的女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變得如此開朗自信的呢?
下面,就讓我們繼續走進那節演講課,走進小英的內心世界。
【設計意圖:通過前后對比,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為下一環節引導學生緊扣文本,做好鋪墊。】
二、角色互換,體會“猶豫”
1、(課件出示: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2、3、4自然段,找出描寫小英神態、動作的句子,用橫線把它畫下來。)指名學生交流所劃的3個句子。
2、引導學生朗讀,找出描寫小英動作的詞語。說一說從中讀出了什么?通過讓學生扮演小英,我扮演小英的朋友,讓小英說出心里話。然后一起體會小英的心情,來讀讀這段話。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都轉換角色當小英,老師則當“小英”的知心朋友。為小英向知心朋友吐真言,創設了一個符合兒童心理的感性天地。在這一感性的情境中,學生設身處地,娓娓道來,自然、真實、真切。】
三、合作學習,一悟“一搖一晃”
1、你能想像一下小英是怎樣“一搖一晃”地走上講臺的嗎?
用上我發現,她的頭,臉,眼睛她感到。這樣的句式。
小組間先說一說,再推薦代表發言。并指導學生把小英的這種艱難讀出來。
【設計意圖:如果說上一環節是以主人公的身份,走進英子的內心,那這一環節則是走出內心,充分想象此內心在外表上的具體表現。我引導學生想像英子神情外表,感受英子的心情色彩,絲毫沒有觸及英子殘疾的尷尬。這樣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和經驗,學生易于觸摸,易于共鳴。】
四、設身處地,感悟掌聲含義
1、引導學生讀悟重點句:
a驟然間響起了一陣掌聲。那掌聲熱烈、持久,小英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b班里又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引導學生從體會“熱烈、持久,經久不息的掌聲”中看到同學們對小英的鼓勵、贊賞和肯定。
2.讓學生設身處地思考:假如你當時也在場,你想對小英說什么?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對大家說什么?
【設計意圖:這里,我抓住掌聲的“驟然響起”、“掌聲熱烈而持久”、“掌聲里英子流淚水”,引導體會后,出其不意地追問:掌聲里,你真想對英子喊什么?你的掌聲代表了什么?至此,學生激情涌動,閘門頓開,情感奔瀉而出,掌聲蘊含的“鼓勵”“贊賞”便如期而至。】
五、再次想象,二悟“一搖一晃”
1、交流重點句:小英在大家的注視下,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2、表面上看,小英似乎還像上臺時那樣“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而實際上呢?誰能說說她是怎樣“一搖一晃”地走下講臺的?
還用上剛才的句式:我發現,她的頭,臉,眼睛她感到。
【設計意圖:一是走上講臺,一是走下講臺,同是“一搖一晃”,相同的是動作,不同的是內心,內心感受,內心的色彩。如何引導學生感悟?這是難點。我運用對比法,在感悟上講臺“一搖一晃”的基礎上,在學生領悟了兩次掌聲含義后,再次采用再造想象的方法,讓學生還原英子走下講臺的神情和內心感受。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在相似中對比,在對比中體會,促使學生對英子的領悟一下子躍升到了新的高度。】
六、以讀代講,巧悟文旨
1、同樣的“一搖一晃”,不變的是姿態,改變的是心態。而這一切可喜的變化都是因為——掌聲。(音樂起,出示小詩并讓學生填充小詩后半段,交流匯報。)
2、(出示完整的小詩,全班齊讀)
掌聲,驟然間響起,掌聲,熱烈而持久,掌聲里,小英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是掌聲,給了小英鼓勵,是掌聲,給了小英贊賞,掌聲里,小英微笑著面對生活!
3、這鼓勵的、贊賞的掌聲,其實都是愛的掌聲。(畫愛心)然后老師引讀小英來信。
最后有層次地引導學生三次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達到熟讀成誦,實現整體升華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填充的小詩,不僅有詩味,更是對全文內容的簡潔梳理。最后通過教師引讀,以讀代講,學生深情依依,巧悟文旨,恰到好處。】
七、說板書自卑掌憂郁
↓聲↓
自信活潑
板書用了簡潔明了的八個字,涵蓋了文章的內涵,2個箭頭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小英的情感變化,中間一顆愛心升華了文章做人的道理。
在本課教學中,我通過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心理互換,設身處地,進入情境,將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畫面,引導學生在這一畫面中穿梭、徜徉,悟情、悟理。
我的說課完畢。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有關說課稿四篇】相關文章:
有關《觀滄海》說課稿04-08
有關《滕王閣序》說課稿范文12-19
有關赤壁賦說課稿4篇03-25
有關蘭亭集序說課稿三篇05-25
有關蘭亭集序說課稿4篇05-01
有關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04-08
有關于《雨巷》說課稿(精選5篇)03-16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優秀說課稿02-17
麻雀 說課稿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