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說課稿三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依據
版本:《勞動技術》六年級(試用本)上?萍冀逃霭嫔
“花瓣造型的方法”是為《勞動技術》六年級(科教版)第1單元“紙藝——裝飾花”中,技能體驗2“康乃馨”的教學補充載體。
二、設計思想
1、指導思想
勞動技術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倡導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習策略;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裝飾花作品設計制作的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經常可以觀察到學生有較強的創新設計愿望,但創新設計愿望應如何實現呢?“如何用紙質材料表達花瓣的造型”是學生實現創新設計愿望的關鍵。本節課教與學的活動就圍繞如何解決學生在實施設計方案時的關鍵問題,為學生設計創新提供了知識與技術的支持。
2、設計思路
本節課通過觀察分析,了解花瓣的形狀與造型特征;通過“花瓣內卷與外卷”、“花瓣表面多皺紋”、“花瓣勺形內卷”造型方法的探究,掌握常見的三種花瓣造型方法;通過歸納,花瓣造型特征、造型方法與應用之間內在的關系;初步形成仿真花卉設計的技術思維方式。
本節課設計可以克服“康乃馨”載體學習過程中的狹隘性,把所研究的事物納入廣闊的背景之中,從而更好地揭示花卉造型技術的普遍規律,可以幫助學習者獲得新的發現,進一步認識事件的本質。
通過分析、探究、歸納、應用與拓展的教與學的活動,提供了技術思想完善與形成的平臺,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主動地建構知識體系。
3、教材分析
“紙藝——裝飾花”單元共有三節。其一,需求與設計;其二,加工與制作;其三,交流與評價。本節課是為學習者能自己設計制作裝飾花作技術的支持。通過了解花瓣的形狀與造型特征;花瓣造型的方法;花瓣造型技術的應用;使學習者主動地建構知識體系。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價值不是技能的講授與操作訓練,而側重于仿真花卉設計與制作技術思想的形成。
4、學情分析
學生在紙質仿真花卉設計與制作的學習活動中,由于缺乏對花卉的相關知識了解,因此,在裝飾花設計與制作的環節中,造成了設計思路的障礙。因此,在教學組織中應著重致力于仿真花卉設計與制作的技術思想形成的學習活動。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常見的三種花卉花瓣的形狀與特征。
。2)初步學會借助文具,對仿真花瓣進行造型。
。3)掌握卷曲、加皺、壓皺常見的三種花瓣造型方法。
2、方法與過程
(1)通過常見的三種花卉實物圖片的觀察與分析,了解其花瓣的形狀與特征。
(2)通過花瓣造型方法的體驗,初步學會選用文具對仿真花瓣進行卷曲、加皺、壓皺造型。
(3)通過技能拓展,初步了解卷曲、加皺、壓皺技能的應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對仿真花瓣的操作的活動中,體驗技術思維方式。
。2)感受仿真花卉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卷曲、加皺、壓皺常見的三種花瓣造型方法。
2、教學難點在對仿真花瓣的操作活動中,體驗技術思維方式。
五、教學準備
1、資源的收集
(1)常見的幾種花瓣造型方法
。2)花瓣造型技術的應用
六、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圖
教案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導入
課題:花瓣造型的方法
展示:插花作品(PPT1)。
設問:鮮花隨著時間延長會慢慢凋謝,你能想一個辦法,使花卉不凋謝嗎?
任務:研究如何用“手揉紙”制作仿真花卉的花瓣。
觀察與思考
產生需求。
分析一、常見花卉花瓣形狀與造型特征分析
展示1:荷花(PPT2)
設問:荷花花瓣是什么形狀?
花瓣造型有什么特征?
花瓣形狀—圓桃形
造型特征—花瓣兩側內卷
展示2:玫瑰(PPT3)
設問:玫瑰花瓣是什么形狀?
花瓣造型有什么特征?
花瓣形狀—橢圓倒卵形
造型特征—表面多皺紋
兩側外卷
展示3:菊花(PPT4)
設問:菊花花瓣是什么形狀?
花瓣造型有什么特征?
花瓣形狀—舌狀形
造型特征—勺形內卷
歸納:花瓣造型特征
內卷與外卷
表面多皺紋
勺形內卷
觀察與思考。
師生交流歸納。
觀察與交流
師生交流歸納。
觀察與交流
師生交流歸納。
使學生明確花卉設計時,需要對設計的對象進行分析,了解花卉的特征。為設計仿真花卉作鋪墊。
探究與體驗
二、花瓣造型的方法
問題:主要研究怎樣用紙質材料表達花瓣的形狀與造型?
造型方法的'體驗1(PPT5)
內卷與外卷
問題:內卷與外卷用什么方法造型?
提示:卷曲可以根據卷曲的程度,借助筆桿與筆芯。
操作要求:將10×10厘米正方形紙,剪成桃形花瓣1片。
造型方法:卷曲(兩側內卷)。
質量要求:卷曲自然。
作品展示:學生成形部件組裝作品。
造型方法的體驗2(PPT6)
表面多皺紋
問題:這個問題怎么解決?
演示:加皺的方法。
操作要求:將10×10厘米正方形紙,邊對邊2次對折,剪出倒卵形花瓣4片,逐片加皺。
造型方法:加皺。
質量要求:皺紋均勻。
作品展示:學生成形部件組裝作品。
造型方法的體驗3(PPT7)
勺形內卷
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
思路:當紙受圓物重壓后,會產生如勺的造型。所以借助筆的圓端,先壓后邊壓邊向內運動,使舌狀形花瓣勺形內卷。
演示:壓皺的方法。
操作要求:將10×10厘米正方形紙,對折4次,剪出舌狀形花瓣16片,逐片壓皺。
造型方法:壓皺。
質量要求:勺形明顯。
作品展示:學生成形部件組裝作品。
思考交流制作的方法。
根據操作要求嘗試內卷與外卷的造型方法。
觀察思考:部件與整體的關系。
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觀察加皺的制作方法。
根據操作要求,嘗試花瓣表面多皺紋的造型方法。
觀察思考:4片同時成形,可簡化加工工序。
師生討論
觀察壓皺的方法。
根據操作要求,嘗試花瓣勺形內卷的造型方法。
觀察思考:舌狀形花瓣十幾片一起成形,既可以簡化加工工序,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1.掌握卷曲、加皺、壓皺三種花瓣造型的方法。
2.感悟采取多片成形的策略,可以簡化加工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應
用三、造型方法的應用(板書)
展示作品1:卷曲技能的應用(PPT8)
展示作品2:加皺技能的應用(PPT9)
展示作品3:壓皺技能的應用(PPT10)
觀察思考:各種技能的應用。知識應用到新情境中,實現知識點之間的貫通理解和轉換。
拓
展
欣賞1:“康乃馨”應用與寓意(PPT11)
欣賞2:“玫瑰”應用與寓意(PPT12)欣賞與交流了解仿真花卉的作用與寓意,服務于生活。
七、教學反思
1、分析中感悟思維
(1)通過對荷花、玫瑰與菊花花瓣形狀與特征的分析,使學生明確花卉設計時,需要對設計對象進行分析,了解花卉的特征。分析活動是以實物圖片展示的形式呈現新知識,通過師生的對話架起了一座橋梁,在“互動”中互相傳遞著的感情,當情感發生撞擊時,學生會產生創新火花與需求。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把感覺的語言、文字、圖片納入到自己頭腦中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使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知識被激活。
。2)通過學生成形部件組裝作品的展示分析,其一,感悟部件組裝與整體的關系;其二,感悟4片花瓣同時成形,可簡化加工工序;其三,舌狀花瓣十幾片一起成形,既可以簡化加工工序,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分析與對話活動,有效地把學生產生的質疑,轉化為花瓣造型技術問題,感悟采取多片組合成形的策略,可以簡化加工工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為學生自主創新活動提供了知識與技術的支持。
2、體驗中鼓勵探究
。1)提出怎樣使花瓣“內卷與外卷?”、“表面多皺紋?”、“勺形內卷?”新的問題,在對新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形成解決技術問題的策略。在對材料的特性與新問題進行探究,使新知識和原有知識在概念間建立聯系,形成網絡;使學生能準確和敏銳地辨別需要作出反應的線索。
(2)通過三種不同花瓣造型方法的體驗,告訴學生怎樣做,感悟花瓣造型的技術思維方式。體驗活動提供了一個技能操練的平臺。引導在體驗的學習活動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體驗活動將描述動作的規則或靜態操作示意圖,經過大腦的譯碼,轉換成一個連續的動作,通過體驗與反思而逐漸變得協調和熟練。體驗中學生感悟到操作方法與質量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對技術的理解,體驗中學生感悟到花瓣造型的技術思維方式。
。3)克服了“康乃馨”載體學習過程中的狹隘性,把所研究的事物納入廣闊的背景之中,揭示花瓣造型技術的一般規律。
3、應用中引導創新
通過“卷曲”、“加皺”與“壓皺”造型方法的應用,引導學生創新。應用與拓展活動搭建了一個展示的舞臺。經歷“卷曲”、“加皺”與“壓皺”造型活動的全過程,學生獲得技術使用和決策的經驗,創設條件為學生主動發展和充分發展提供機會,實現知識內化,提升技術應用能力。同時根據學生的異差,尊重真實學習過程,允許部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技術掌握分步到位,逐步提高。
勞動技術學科教學,營造一種智慧性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在一種主動、積極的心態下,大膽地探究、并且憑借著各種信息來源,進一步通過自己探究與感悟,理解教材、突破教材,達到思維創新的較高境界。這才是教育所蘊涵的真正價值。
4、不足之處
課前對學習者積累的面積等分知識掌握預設偏高,在學生探究活動中,出現了約15%學習者對操作要求“將10×10厘米正方形紙4次折疊,剪出舌狀形花瓣16片”描述的動作語言,在“譯碼”的過程中出現障礙。通過教師的演示操作與分析后,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
本節課采取以上的教學手段,使學習者主動地建構知識體系。本節課的知識與技能的支持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在裝飾花設計過程中出現的障礙。本節課的教學價值不是技能的講授與操作訓練,而側重于仿真花卉設計的技術思維形成。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單元及教材分析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它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二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收錄的文章都是小說。我把它安排在了本單元最后一課來講。小說通過塑造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惡丑,彰顯人性的真善美。它對人物內心活動揭示之深刻,對人物性格刻畫之細膩,是紀實文學樣式所無法比擬的。高爾基說過“文學即人學”。學生通過對小說的閱讀,在享受審美愉悅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同時引發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本單元上承七八年級的小說單元,下啟九年級上的小說單元,對于養成閱讀小說的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學語文教材傳統篇目,莫泊桑的這篇小說,情節波瀾起伏,張弛有節;人物寥寥,卻個性鮮明;立意深刻,語言簡潔明快而富于個性化。這得宜于作品生動逼真而又幽默風趣的細節描寫,輕淺素淡之中有辛辣諷刺的語言特色,以及寓新穎于平淡自然之中的表現手法。
小說描寫若瑟夫一家朝思暮想他們在國外發了財的叔叔回到家來,可是他們竟然意外的發現于勒叔叔不過是一個貧窮落魄的小販時,竟然拒絕和他相認。作者通過對人物性格細膩的刻畫,對人物內心活動深刻的揭示,鞭撻了假丑惡,彰顯了人性的真善美,這樣的作品,能給人以啟發,耐人尋味,也能引發學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之一。小說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其親兄弟于勒的前后態度變化,尖銳地指出了金錢左右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使是親兄弟也概莫能外。作者用平常的的人物,平常的情節,表現一個普通的主題,可是能表達得深刻,能夠給人啟發,耐人尋味。
二.說課標。
1.新課程標準要求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是:學生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發展個性。應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及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根據課標要求,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跳讀文章,理清小說情節。
(2)、品讀文章,理解人物形象。
(3)、學習本文,明確文章主題,認識社會現象。
教學重點:目標1和2
教學難點:目標2和3
三.說學情。
九年級學生對小說題材接觸過一些,對三要素的內容有所了解,但是理解分析、鑒賞文章主題和寫作手法遠沒有形成系統,感性多,理性少。所以必須調動他們已有的生活積累,引導學生積極閱讀,體驗感知,思考領悟,提高他們的品味鑒賞能力。
四、說教法與學法。
對于本文,我還是采用余映潮老師的板塊法。分為三個板塊來講。第一,跳讀文本,分析情節。第二,朗讀文本,分析人物。第三,深入探究,分析主題。在學法上,跳讀法。圈點勾畫法,誦讀法。小組合作學習。簡約教學 一課一得。
五.說過程:
本文的教學過程,首先是作者簡介,再次是找于勒的稱呼,從對于勒的稱呼中,我們可以得出,菲利普一家人對于于勒稱呼變化,始終是以錢為準繩的。再次整理得出小說的情節。再通過填充對聯的橫批,進一步理解文章。從稱呼出發,我們又找出是誰送給于勒這些稱呼的,通過對人物的細節描寫的朗讀,得出人物的性格特點。也體會出,描寫人物的方法。接下來,我們又找出于勒悲劇的原因,由于對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來說,有點難,我打出了背景資料,降低難度。這樣,學生們得出了原因。進而也得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
五:說反思。
。ㄒ唬、潛心閱讀文本,使課堂教學符合我校學生底子薄的特點。為此就首先要找準切入課文的“點”。在反復研究教材后,我將切入點定在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稱呼上,于是我先讓同學找出課文對于勒稱呼的詞語,然后畫線并思考為什么會有如此不同的稱呼,由此理出一條小說構思的情節線索——小說情節可分為于勒有錢時和沒錢時;由此又理出一條人物情感變化線索——害怕→盼望→躲避。再從語言、動作、表情神態等揭示人物的態度變化的,這樣最后挖掘出小說隱含的深刻主題思想。在品析語言同時鏈接中考考點——人物形象的分析。 。
。ǘ⒍喾矫婺芰ε囵B。
根據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實行探究式閱讀教學,為學生搭建一個真正開放的交流平臺,變文本解讀為文本賞讀、語言探究,并跳出課文誦,讀課文,這樣老師“搭臺”學生“唱戲”。把時間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讓學生為主角。讓閱讀教學課堂成了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究的舞臺,也成了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多向互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說“教師要培養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本節語文課是學生自己尋找答案、思考回答、討論回答。,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而形成的一節超出我預想的課堂,課堂上學生們一個個的發言讓我驚喜不已,我看到了學生潛能如花綻放,看到了學生思維的激情點燃,作為教師的我不由從心佩服起他們。兩年多來,踏踏實實的語文教學,真實的讓我感覺到學生在成長。
(三)在教學過程中, 也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
一、對學生評價方式不夠多樣化。
二、在人物探究時,有幾句話引導略有不到位,讓學們在探究時多花了些時間。
三、學生回答問題的語言點撥不太到位。
四、最后的想象寫作,放到課堂完成才會精彩。
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分解質因數是整冊教材(《實驗數學》第十冊)中的重難點之一 。在教材教法上我們學過算術基本定理:就是對于任何一個自然數,如果不計質因數的次序,那么它的質因數分解式具有惟一性。而分解質因數的教學對于本章節來說又起到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沒有分解質因數的知識方法作基礎,學生就無從去求幾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學情分析:學生在此前關于約數與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掌握得比較好,但在練習過程中也發現不少學生對于幾個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沒有弄清,因此對本節課的教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目標定位:指導學生理解質因數、分解質因數的含義,明確分解質因數的表達形式,掌握用短除法來分解質因數。而學生分解質因數的熟練程度要由下次課的練習來進一步完成。
教法運用:對質因數、分解質因數概念采用探究、師生交流等方法,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分解質因數的表達式、短除法、短除法分解質因數則采用講解法。
過 程:
一、導入課題,理解分解質因數的內涵
本節課的難點之一就是學生理解分解質因數的含義,讓學生理解質因數與質數的區別。而在這一章里所學的數學概念很多,學生如果單獨依靠記憶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反而會讓學生越學越模糊。因此我采用讓學生語文課中分析詞句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開場我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接出示課題,先讓學生讀課題說一說課題的意義。交流之后,師不發表評論,指導學生采用分析詞句的方法加以說明,然后由學生小組進行討論交流。這時學生開始熱鬧起來。全班交流后,學生的分歧集中在“質因數”上面,即質數和因數的問題。這時,我將課題中學生理解的兩個詞“分解”和“因數”劃出,問:“這幾個數應該是……”學生立即異口同聲回答是相乘,我又不失時機的詢問:“那么中間的這個質字怎樣理解呢?”學生經過短暫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拔之后,很快明白了這幾個因數必須是質因數的要求,也理解了質因數的涵義。我緊接舉例說明“分解質因數”中對因數必須是質數的要求,并就“分解”含義及形式進行講述,“分解”只是把一個合數分成質因數相乘的積的形式,不能是“和”或其它形式,并舉例說明。
二、掌握分解質因數的方法
方法是工具,也是經驗的總結與傳授。本課另一重點就是讓學生掌握短除法分解質因數。
在學生理解分解質因數涵義的基礎上,我先出幾個簡單數字讓學生分解,對前面知識進行承接鞏固,再出幾個稍復雜的數字讓學生再做一做,這時學生開始找不到章法。這樣我很自然引入和介紹短除法給學生,并指導學生試除數的方法。
三、鞏固拓展
由于學生受年齡和天性的影響,在知識的學習中容易出現不穩定性和馬虎大意的現象。所以在鞏固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學生的練習演板,并重點強調要用質數從小到大依次試除,來讓學生較熟練掌握分解質因數。同時教育學生在學習中要細致,有耐心。并就個別特殊數字如“91”等進行適當的拓展。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實際教學進程中,我采用了學生自主分析探究等方法,總的來講還是成功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到了很好的發揮,整堂課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效果還是比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收與放的處理技巧還有待提高。在學生學習分解質因數意義中,在談到質因數的涵義時,應該放手讓學生交流觀點,并說出原因進行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認識提高,以理服人,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2、對于難點問題引導的設計還不夠細致和全面。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當學生碰到難點時,師的引導語設計得不貼近學生的實際,例如在提問中簡單問:“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沒有把“質因數”聯接一起,造成課堂氛圍的突然緊張等。
3、對于概念的教學采取自主探究和討論交流的方法是否適宜心存疑慮。傳統教學中對于概念的教學采用的方法是講解法,本節課適用探究和討論的方法,學習基礎不好的學生有可能沒有用講解法的學習效果好。
【實用的說課稿三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赤壁賦說課稿四篇06-21
實用的赤壁賦說課稿3篇05-21
實用的蘭亭集序說課稿4篇06-19
實用的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03-24
【實用】赤壁賦說課稿四篇05-18
小班常識說課稿 動物的尾巴說課稿11-03
小學音樂說課稿 《故鄉的小路》說課稿11-02
春的說課稿11-14
鐵的說課稿11-12
鈉的說課稿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