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 篇1
《我站在祖國地圖前》是S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的第十三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所以我設計了兩課時教學。
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很簡單,主要是讓學生正確認讀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新詞,并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這樣第二課時也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了。對于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定的: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2、注重拓展,深刻感受作者熱愛祖國、建設祖國、關心祖國發展的思想感情。本節課我講授的是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我采用了常用的回顧舊知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說出課文內容與結構,這樣不僅能夠很好的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還為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好了框架,可謂一舉兩得。之后就是對每一小節的教學了。
在第一小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瀆并標畫出你認為描寫祖國秀美山川的語句,讀一讀,并把自己的感受或想到什么寫在旁邊。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動起來,自主的去學習去思考。當學生的學習適當的時候再采用集體匯報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讀出他認為好的句子并說出感受,教師要注意及時的鼓勵與引導。
第二小節的教學與第一小節大致相同,稍有差別的是在集體匯報自學情況的時候,我著重讓學生去閱讀文中的幾處使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并說出這樣寫的好處,同時還強調了重點字詞的使用。如文中“看三峽之險,望日出壯觀”中的兩種觀察方法,我還特意讓學生試著換一換,看一看有沒有合適的詞語可以替代,警醒學生在平時寫作中應該注意使用最恰當的詞語。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課外收集的能力與習慣,我在課前特意要求學生去收集祖國大好河山的相關資料,這樣做很好的彌補了課堂教學的單一性。
課中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這樣做不但在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眼,而且還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我想如此一舉三得的做法真的是該多多用之。
對于最后兩個小節的學習,我采用學生自學的形式。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學生可以結合前兩個小節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這樣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之后讓學生集體匯報自己的自學收獲,教學效果還是很好的。
整堂課的教學我都是以讀為主,每一次問題的提出都是讓學生自己去讀,從讀中理解去找到答案,在讓學生從答案中去感受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最后再懷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自己的理解去朗讀課文。
文末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內容,讓學生去想象自己就站在地圖前,想象一下那時的自己最想說些什么?讓學生踴躍發言,孩子們說的很好,可見課前設定的目標已經很好的完成了。
課后反思:
本課的教學基本上很好的完成了之前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環節的設計與實施上也都很到位,但通過實踐教學也出現了沒有預料到的問題。教學中有一名學生標畫了這樣一句“祖國啊,媽媽。你寬闊的胸懷讓我感覺到溫暖….。”隨之她提出了這句話采用什么修辭手法的疑問。這不禁讓我很困惑,這句話可以說是把祖國比做了媽媽,也可以說是把祖國擬人化了,教學時我只是講解了比喻的手法,并沒有去提及擬人的手法。課后與老師們交流才發現自己的錯誤。這個問題充分說明了我對教材的熟悉度不夠,而且對于教材的分析不夠透徹。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時刻提醒自己,不在犯類似的錯誤。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伴性遺傳》這一節,是新課標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內容。它是以色盲為例講述伴性遺傳現象和伴性遺傳規律。它進一步說明了基因與性染色體的關系,其實質就是基因分離定律在性染色體遺傳上的作用。同時也為第五章第三節《人類遺傳病》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本節內容中化學家兼物理學家道爾頓發現紅綠色盲的內容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學生體會到科學家不放過身邊的小事,對心中的疑惑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對問題研究的認真態度是學習科學的重要品質之一;道爾頓勇于承認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將自己的發現公布于眾,這種獻身科學、尊重科學的精神也是科學工作者的重要品質之一。
同時“問題探討”、“資料分析”等內容也能培養學生探究的習慣和方法,培養學生交流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獲得研究生物學問題的方法。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結合該節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說出伴性遺傳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遺傳的特點。
(3)舉例說明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意義。
能力性目標:
(1)運用資料分析的方法,總結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規律。
(2)培養探究問題能力,獲得研究生物學問題的方法。
情感性目標:
(1)科學品質教育。
(2)人口教育(優生優育)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伴性遺傳的特點。
教學難點:分析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
整個探索過程是圍繞伴性遺傳的特點為主線展開的,突出了本節的教學重點。
通過性染色體的剖析、基因分離定律的遷移,使學生很容易書寫遺傳圖解并進行分析。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倡導探索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我們常常說:“探究式教學是一種理念,應該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其含義是,并不是一提探究,就一定要動手做實驗。雖然既動腦又動手的探究是最有效的探究,但是在我國大班額、課時緊的國情下,教師創設情境的純思維探究,應該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得更加普遍。
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現實情況,確定本節教學模式:“教師創設情境的純思維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務)驅動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創設的情境有:故事、圖片資料、系譜資料及問題情境等。每一種情境,都包含有“矛盾沖突事件”,即與學生原有的經驗相矛盾的事件,激發主動探索的欲望。
三、說學法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并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教師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讓學生在任何時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才能激發起學生的這種強烈的探索愿望,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并達到探索目的,從而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呢?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一]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1、傾聽故事 引起關注
故事呈現:首先煤體呈現道爾頓發現色盲癥的故事,讓一個學生繪聲繪色地閱讀,引發學生對色盲癥的關注。
引導思考:從道爾頓發現紅綠色盲的過程中獲得什么啟示?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各種各樣的巖石》是教科版《科學》四下第四單元《巖石和礦物》的第一課,它屬于“科學探究”的目標系列,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多種方法探究常見巖石的特征,培養學生觀察巖石、研究巖石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類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課教材共2頁,分為2個部分。第一部分:開個石頭展覽會,是對巖石個性特征的觀察,重點是對“我的巖石”的觀察活動,引導學生采用多樣的方法觀察巖石,并遵循“觀察方法-觀察結果”的邏輯關系交流探究結果。第二部分給巖石分類,是第一部分的延續,目的在于讓學生們研究一群巖石的共性特征,給巖石分類要學會根據巖石的某個特點確定分類標準。本課既有讓學生對已有巖石認知的了解和交流,更是指導學生運用觀察器官和觀察工具觀察研究巖石的過程。通過收集巖石、觀察巖石、比較巖石、給巖石分類,發展學生的觀察和分類水平。
二、說學情
四年級學生對巖石已有一定了解:他們知道在哪兒可以找到巖石,在家觀察過放在水里的巖石,有的從課外科普書籍上了解了許多關于巖石的知識。這些都成為本課的學習的基礎。本課以巖石為話題,引導學生開展各種研究活動。學生對巖石并不陌生,對巖石是各種各樣的也早就心知肚明,但有時越是熟悉的事物學生越不容易產生關注,學生并不會花很多的時間去探究巖石更多的奧秘,這恰是我們教學有價值的地方。學生對收集巖石一般比較感興趣,而對巖石細致的觀察和切實有效的分類則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和指導。
三、說教法
“各種各樣的巖石”一課屬于“科學探究”的目標系列,從教學流程來分析,本課的教學重在對巖石的觀察、比較,不斷挖掘學生觀察、比較、分類的潛能,重視學生在對巖石研究過程中的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力求通過多種活動將學生對巖石的零散的發現如珍珠項鏈一樣串起來,形成自己對巖石的科學概念。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說,這種觀察又不適合大步子、粗線條教學,四年級的學生從接觸科學到現在,他們經歷的觀察活動雖然比較多,但教學期望往往與實際效果有一定距離,為此,本課仍宜采用層層推進的方式設計教學,對學生觀察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過高,必須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扶到放,逐步培養。
四、說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誘發學生對巖石的原有認識,建立巖石的初步概念:巖石是各種各樣的,在顏色、花紋、軟硬、輕重、顆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點。
2.巖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點分成不同的類別。
3.不同的分類標準其分類的結果也可能不同。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能夠以個人參與或小組參與為形式,獲得在附近尋找巖石的親身經歷。
2.在課堂中能夠綜合運用感官對巖石進行直接的觀察,讓孩子經歷觀察巖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巖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能以巖石的某種特點為分類標準給巖石分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愿意與他人合作并交流。
2.從欣賞自然界中的石頭美景獲得美的體驗,從而熱愛大自然。
3.讓孩子獲得豐富的研究巖石的愉悅情感。
五、說教學設計理念和特色
本節課我設計的理念是將學生定位于觀察者和科學探究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興趣,直接用三個卡通問號板貼和小布袋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通過讓學生猜、看、摸、聞等方式,喚起學生對一些常用觀察方法的回憶,并期望通過本環節的教學,讓學生能在生活中撿到一塊巖石時,不會隨便看過后就隨手扔掉,而會運用各種觀察方法對它進行研究。在隨后的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便于學生探究的教學場景,圍繞“各種各樣的巖石”這個課題,由淺入深,分別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提供有結構的材料供學生觀察研究巖石”、“尋寶總動員”和“給巖石分類”,取材簡單、結構嚴謹,邏輯線索清晰。整節課緊緊圍繞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意識和科學研究習慣為中心,以使用多樣的方法對巖石進行觀察為主線,通過分類展示板等輔助手段,引導學生最終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學會利用各種標準給巖石進行分類。
本節課我設計的特色是力爭以探究為核心,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觀察探究巖石的機會,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綜合運用感官對巖石進行直接的觀察,讓孩子經歷觀察巖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巖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以巖石的某種特點為分類標準給巖石分類。通過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實驗、游戲、比賽、獎勵等,讓孩子獲得豐富的研究巖石的愉悅情感。整節課嘗試運用科學的探究方法,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過程,逐步形成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體現小學科學新課程以探究為核心的基本理念。
六、說授課效果
這節課上完后,聽了兄弟地市同行的評價,自我感覺還好。主要從學生學習效果來看,學生學習熱情很高,全班所有學生都投入到了學習活動中,都能采用多種觀察方法認真觀察巖石,都有新的發現,都能提出有一定質量的問題。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至始至終是活躍的,發言踴躍,他們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僅感動了我,也征服了所有的聽課老師。通過本課教學,學生除了較好地完成了我預設的各項教學目標外,在科學興趣、語言、思維、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諸多心理品質上都有所促進,這是我所期待的,也是我永遠追求的課堂教學目標和價值。
七、說課后反思
這是我參加安徽省20xx年小學科學優質課評選的一節參賽課,臨時抽簽,第二天上課,時間緊任務重,賽前雖有準備,也難免有些顧此失彼,課后細細品味,得失盡在其中。
1.精心設計“有結構的材料”是學生觀察成功的保證。我為學生準備的5塊巖石,不但從顏色、軟硬度、光滑度、成因等方面考慮,而且特別重視各自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盡量讓學生一目了然,便于觀察、便于分類。對于學生收集的巖石,在呈現時間上我也做了一定的考慮,教材上是先觀察學生自己收集的巖石,以“巖石展覽會”活動為切入點,積極鼓勵學生尋找身邊的巖石,交流自己從小溪邊、房前屋后、校園內、公園里收集的巖石,但由于學生自己收集的巖石隨意性很大,給學生隨后的觀察、分類活動都帶來了麻煩。我在教學中是先為學生提供具有典型特征的巖石讓學生充分觀察研究,然后再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巖石,開“巖石展覽會”,最后進行分類。雖然只是對教材的順序進行了小小的調整,但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學生易于接受和認同。在觀察工具上,我也做了一些拓展,增加了學生比較熟悉的直尺和鐵釘等,為學生的觀察研究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2.游戲活動——“尋寶總動員”,設計巧妙,為學生從“對巖石觀察”到“給巖石分類”過渡架起了橋梁。設計“尋寶總動員”,目的是把“對巖石的觀察”和“給巖石分類”貫穿起來,使整個課堂教學結構緊湊、過渡自然,學生的研究活動環環相扣,一氣呵成。先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巖石進行觀察,比一比哪位同學發現的巖石特征多,然后通過全班匯報、交流,把學生零碎的`發現組合起來,形成對一種巖石整體的認識,進而擴展為對某幾種巖石的整體認識。而“尋寶總動員”既是對前面巖石觀察成果的鞏固,有利于學生第二次全面運用多種方法對巖石進行觀察,又在不知不覺中,對自己小組研究的巖石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了一次分類,為下一個活動“給巖石分類”做了鋪墊和知識上的準備,一舉多得、一箭雙雕。
3.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有效地指導非常必要。在進行“觀察巖石”的活動之前,為了能使學生從更多方面來觀察巖石的特點、特征,我設計了一個小問題:當我們面對一塊陌生的巖石時,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來觀察研究它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點撥。
如當學生提出用眼睛看時,教師及時肯定好的,進一步追問:看什么,怎么看(看花紋、大小、形狀、粗糙、光滑等)。當學生提出用手摸時,教師及時指導:用手摸,摸什么?用手還可以干什么?(光滑、粗糙、用手掂掂輕重)等。實踐證明這樣的設計為學生后面綜合運用感官對巖石進行直接的觀察,掃清了障礙,同時為學生利用工具進行觀察打下了基礎。
4.課堂教學機智不夠,影響了學生觀察的深度和廣度。由于這是一節參賽課,從功利的角度,我比較重視節奏的緊湊和時間的把握,從事后的“錄像”中可以看到,我在一些教學細節上處理得比較粗糙,課的發展雖然比較順暢和有趣,但結果只是簡單地演習了一個由“觀察方法——觀察結果”的過程。從整理“實錄”的過程中,我非常吃驚學生觀察的細致和思維發展的活躍。不得不承認,這個班的學生實在是太優秀了,他們只經過一年多的觀察、描述培養,就能非常熟練地綜合運用各種感官觀察事物的各方面特征,表達能力也令我贊嘆不已。特別是學生對巖石放到水里產生氣泡的研究,氣泡究竟是巖石里的還是水里本身就有的,這個問題具有很高的觀察訓練價值!而我在課堂中沒有及時抓住這一點加以引導,所以造成學生觀察面的淺顯,非常可惜。再如學生提出可用“放大鏡幫助觀察研究巖石”,我及時給予肯定,一帶而過,如果我再追問:“你打算用放大鏡觀察巖石的什么?”,相信這個班的學生會很自然地把觀察重點轉移到巖石的紋路或顆粒上來,那樣這節課的觀察就有深度了。關注課堂細節將是我今后教學中一個值得不斷深究的課題。
5.注重了對學生觀察方法的指導,但對巖石進行有序觀察要求不夠。針對教師提供的有結構的材料,學生討論提出許多觀察方法(用眼看巖石上的顏色、花紋、形狀、大小、有沒有氣孔,用手摸巖石表面是光滑還是粗糙、掂一掂巖石的輕重,用鼻子聞一聞巖石的氣味,用耳朵聽一聽敲打等),由于我沒有強調觀察要有順序,所以當學生自己實際觀察時,有的學生在等工具、有的在水里洗巖石,造成一定的時間浪費和混亂,學生匯報時,就出現了說不清、說不全的現象。有聽課老師建議:可以在學生說完觀察方法后補充問一問“你打算按什么順序觀察?為什么要按這個順序?”這樣通過討論學生明確了觀察目的、認識到觀察順序的重要性,然后再按預定的順序觀察、匯報。這樣在分組交流觀察記錄時,會節省較多的交流時間,而且在匯報觀察到的現象時,學生會說得有條理且全面、準確。這個建議是否可行和必要,我將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進行嘗試和研究。
6.給巖石分類的難點還需進一步突破。對于教材安排的“給巖石分類”活動,我有一些想法。給巖石分類活動是讓學生按照不同的標準給自己手中的巖石進行分類,由于標準不同我們分類的方法也不同。通常的情況下,學生能夠想到了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顏色、手感(粗糙光滑度)、透明度、氣味、花紋、輕重、厚度、硬度、大小、出處、密度等,粗略看來都可以進行分類,但如果我們仔細想想有些分類方法其實比較勉強,如大小、厚度、輕重這些分類,不是非常合理,即使你能分出來,也沒有什么價值,對于輕重要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才具有可比性,我們在課堂中如何體現這種科學性?可以說有些分類標準雖然從理論上是成立的,但實際結果學生根本無法操作,在這節課中,我都沒能圓滿解決,但對四年級學生而言也許有這樣的分類經歷也就足夠了。記得在教參中有這么一句話: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提出給巖石分類的標準,并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時間,讓他們充分求證自己“分類標準”的正確性,我想在盡可能多的標準里,有必要盡可能的做到分類方法的科學性。
說課稿 篇4
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教研室于1987年開展“說課”實驗,取得了很好效果,有效地調動了廣大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鉆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群體的教學水平。這一實驗從小到大,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全國已有24個省、市、自治區引進推廣了這一做法,《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24家報刊先后40多次報道、評價這一實驗。1992年12月在新鄉成立了“全國說課研究協作會”,1993年7月,“說課研究”被列為河南省教育科研重點項目。
(一)課題的提出
在我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興起的教改大潮中,他們從本區的教學工作實際出發,對教師學歷、職稱、教學現狀、教研觀念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發現,雖然區屬學校教師學歷全部達標,但有一部分人參加工作較早,屬經驗型教師;另一大部分為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不足,都有待進行達標后的繼續教育,提高教學能力。職稱方面,中級以上教師占28%,教學經驗豐富,但缺乏理論學習;小學二年級以下教師占39%,理論水平不高,駕馭教材能力差,更需提高。教學現狀,相當一批教師備課不得法,摘抄“優秀教案”“備課手冊”,口頭表達能力差。這種現狀急需改變。最后,普遍缺乏教研觀念,只教不研,教研脫節。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四方面問題,于1987年提出了“說課”這一實驗課題。
所謂“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根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后由聽者評說,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活動方式。
(二)具體做法
1.確定說課內容
(1)說教材:說出本課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編者意圖及教材的前后聯系。
(2)說教法:講出自己選擇何種教學方法及理論根據。
(3)說學法:談本課擬教給學生什么學習方法,培養哪些能力。
(4)說課堂教學程序:談自己的教學思路、課堂結構及板書設計等。
2.明確說課范圍
關于地區范圍:說課分為區、校、教研組三個層次。
全區大型綜合性或單科說課:每年1~2次。
校級說課:每學期1~2次。
教研組說課:一般每周固定時間1~2次。
3.說課形式
學校基層教研組:重點課題分配到人,每周1~2次,均有重點發言人。
學校說課活動:每學期1~2次,排好順序人人述說。提前一小時抽簽選定課題,評出等級,表彰優勝。
區級說課:采取兩抽簽制,按職稱級別決定人選。在規定時間內熟悉教材,寫出說課提綱,爾后登臺說課。
(三)實驗效果
1.說課活動得到教師廣泛的參與
據20所區屬小學統計,幾年來參加各級說課的達5385人次,占總人數的95%以上。
2.形成了學習教育理論熱潮
據20所區屬小學統計,1991年教師個人訂閱的教育刊物量比1988年前多67%。
3.促進了教師對教材的熟悉掌握。
4.提高了教師的口頭表達能力。
5.提高了教學質量。
比如,學生在各種比賽中獲獎數量1990年比1988年增加62%。
主要參考資料
秦忠義、董丞明主編《說課探索》,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說課稿 篇5
說課內容:《小鬧鐘》——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十三單元
本課是課前說課,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設計意圖五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設想。
l 說教材
(課文簡介)本課是一篇童話,以故事的形式告訴孩子們時間的寶貴,要科學地利用和支配時間。本文敘寫小鬧鐘先后找貓頭鷹、小白兔和小熊做朋友,最后卻呆在了小熊家這樣一個故事。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開頭點題,第二至五自然段具體講小鬧鐘找朋友的經過,第六自然段寫小鬧鐘成了小熊離不開的朋友。課文配有形象生動的插圖,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目標)1、熟讀課文,討論問題,知道小鬧鐘是怎樣找朋友的,體會應該怎樣珍惜時間。2、在情境中理解積累詞語“鬧鐘、改掉、習慣、使勁”等。3、識記本文八個生字,能按筆順寫字,寫得正確、端正。
(教學重、難點)重點:識記生字,在情境中理解、積累詞語。難點:理解小鬧鐘為什么在貓頭鷹家“不能鬧”,在小白兔家“不用鬧”,在小熊家“使勁鬧”,進而體會時間的寶貴。
l 說教法學法
現代化教學結構的目的在于追求培養學生探索、創造精神,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開發學生潛在智能,為此本課教學主要采用自學求索型的課堂結構,并輔以“情境教學法”。
l 說教學過程
本文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引、讀、演、玩
一、 引
由小鬧鐘圖形及鬧鈴聲引出課題,理解詞語“鬧鐘”。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圖畫入手,使本課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詞語與具體事物聯系起來,幫助學生較直觀地理解詞語意思。
二、 讀
(一)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自瀆,解決不認識的生字。在讀文中讓學生自己通過看查字表或結合上下文猜一猜等方法解決字音問題,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2、游戲識字,學習多音字“行”的讀音及用法
喜歡做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我充分利用鬧鐘指針轉動的特性,隨機抽查學生的識記情況,由個別到全體,活躍了識字氣氛,也迎合了學生的心理需求。通過組詞、說話訓練,讓學生掌握多音字“行”的讀音及用法。
3、識記8個生字
教學識字最終是為了讓學生能獨立識字,我通過“我能行”這個環節,先演示自己識字的方法,比如“鐘”,然后用激勵的語言激發學生與老師挑戰的信心,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識記新字,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步驟一:我引讀第一自然段,小鬧鐘想——(讓學生讀出后半句:找個朋友)在這里設置懸念,小鬧鐘會找到合適的朋友嗎?引發學生猜想,使他們有一探究竟的欲望,同時,也順理成章地導入課文重點。
步驟二: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我先請學生自由讀課文的二至五自然段,看看小鬧鐘找到朋友了嗎?小鬧鐘是誰的朋友?如果沒有小鬧鐘,小熊能改掉睡懶覺的壞習慣嗎?讓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解決以上三個問題,并請小組代表匯報結果,老師進行小結。之后讓學生齊讀課文二至五自然段。這一步驟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整體感知,同時也為后面的教學中讓學生體會時間的寶貴作好了鋪墊。
步驟三:交流談體會,并指導朗讀。
(1)(首先大屏幕出示句子)“晚上抓了三只老鼠”“哦,貓頭鷹晚上抓小偷,太辛苦了,應該讓他好好睡覺,不能鬧。”讓學生讀這些話想象貓頭鷹晚上工作時的情境,由此讓學生與小鬧鐘進行對話。
(2)(接著出示作息時間表)第三自然段告訴學生小鬧鐘決定不用鬧小兔子。請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的作息時間計劃,能不能像小兔子一樣自覺執行,之后,引導學生用“欣賞”的語氣朗讀第三自然段。
(3)(再次出示句子)“我一定要改掉睡懶覺的習慣”
讓學生讀這句話,并說說讀懂了什么?小熊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嗎?我通過課件演示小熊睡懶覺的畫面,進而指導理解詞語“改掉、習慣”。趁機讓男女生賽讀句子,并體悟詞語意思。接著演示小鬧鐘終于找到適合自己的朋友這一畫面,在此情境中指導理解詞語“使勁”。請學生繼續觀看畫面之后帶著感激的心情齊讀第五、六自然段。教學進行到這里,既突破了重點,又可讓學生掌握了難點。
三、 演
為了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演出不同的效果,我準備好所需頭飾,讓學生在想象小鬧鐘分別來到貓頭鷹、小白兔、小熊家會看到些什么,想些什么的基礎上進行自主表演,并比比誰最棒,讓學生獲得滿足、愉快、成功的體驗,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 玩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玩”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于是我將習字、習題練習設計為課內玩和課外玩兩部分。
課內玩:此游戲的設計主要是檢查學生課堂識字能力,以“和小鬧鐘交朋友”的形式進行,老師用鼠標每指一個字,學生大聲讀出生字的正確讀音,同時也就成為小鬧鐘的朋友,之后挑選一個學生認為難寫的生字老師進行范寫,請學生描紅、練習,并繼續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好習慣。
課外玩:此活動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時間觀念,養成科學合理支配時間的好習慣。這一課外延伸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參與意識,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體會學習的快樂。
l 說板書設計:本課的板書采用了簡潔明了的形式,重點突出,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l 說設計意圖:教學中,我遵循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將教師、學生、文本、生活有機結合,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以便達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力求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板書設計
貓頭鷹 不能鬧
小鬧鐘——找朋友——清早 小白兔 不用鬧
小 熊 使勁鬧
珍惜時間
說課稿 篇6
三維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穩定性。
2、培養學生從周圍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三角形具有確定性。
教學難點: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活動1、問題:
通過觀察,你發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結構是三角形?
設計意圖: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學生的觀察結果,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師生行為: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房梁、建筑工地的腳手架、自行車車架、樂譜架、起重機的起重臂等。
(教師播放實物投影)
師:生活中有那么多物體的結構是三角形,為什么要把它們做成三角形呢?
因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三角形的穩定性。
推進新課
活動2、以四個同學為一合作小組。
探究下列問題:
(1)將三根木條用釘子釘成一個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動它,它的形狀會改變嗎?
(2)將四根木條用釘子釘成一個四邊形木架,然后扭動它,它的形狀會改變嗎?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推斷、實際操作,獲得數學猜想和數學經驗,體會數學活動充滿探索性和創造性。
說課稿 篇7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探索堿的性質》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分析、教學過程等來介紹我的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浙教版《科學》九年級上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第4節“常見的堿”,本節分為2個課時,我講的是第1課時,本課時的主要內容為:堿的共性研究。在本章中學生已經學習了物質會進行化學變化以及酸的性質,這為堿的性質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同時,也為之后深入探究堿的其他性質奠定了基礎。
2、學情分析:
九(5)的學生基礎較好,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加之引導可以自己進行探索研究。學生的這些特點為本節課的教法學法提供了基礎。
3、教學目標:
(1)、認知領域:了解堿的分類,及可溶性堿和難溶性堿的共性。
(2)、技能領域:繼續練習試管和滴管進行物質(溶液)性質試驗的操作。
(3)、情感領域:過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堿(可溶性和難溶性)的共性。
5、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與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交流和探究式實驗等方法,為學生的能力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6、教學過程:
關于什么是堿在第2節物質的酸堿性中已經講解,所以本節課沒有重點強調。那么本節課是通過書寫化學式的開篇,通過該過程一是檢驗學生是否能夠正確書寫化學式,二是讓考查學生是否能夠判斷物質溶解性,并讓學生通過圈的方式找出堿,同時清楚堿可分為可溶性堿和難溶性堿。然后讓學生書寫可溶性堿的電離方程式,從而說出堿具有共性和個性的原因。為本節課研究堿的共性拉開序幕,說明堿的個性下節課學習。
整堂課我共設計了6個活動,前4個活動是可溶性堿的共性,后兩個活動是難溶性堿的共性。活動的設計有的是學生實驗(活動1、4和5),有的是回顧(活動2和3),有的是教師講解和拓展(活動6和拓展),每個活動后都有悟得,這些悟得為學生的歸納總結提供了藍本,也為學生鋪設了清晰的思路。
在活動4結束后,設計了一個觀察、討論和交流的步驟,主要是讓學生觀察找出不同溶液的試劑瓶塞是不同的,從而知道其原因,另外也拓展到二氧化硅也是酸性氧化物,可以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所以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瓶塞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膠塞或木塞。在這里,可能會有同學問道:“那么瓶塞不能用玻璃,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的試劑瓶怎么可以用玻璃呢?”教師一筆帶過解釋就可——普通玻璃含有Na2SiO3 、CaSiO3、少量SiO2成分,氫氧化鈉能與玻璃表面的SiO2反應生成很少量的Na2SiO3 ,Na2SiO3的水溶液俗稱水玻璃,是一種建筑粘膠,粘性很強,因此盛放氫氧化鈉的玻璃瓶不能用玻璃塞,生成的少量Na2SiO3會把瓶子和蓋子粘住打不開,應用橡膠塞.對于一般的實驗,盛放氫氧化鈉的試劑瓶可以用玻璃的,因為反應的量很少.對于高精度的分析實驗,是不能用玻璃瓶盛放,用聚乙烯瓶盛放.
活動3我設計了二氧化碳的檢驗和吸收的方程式書寫,同時通過介紹讓學生自己試著書寫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方程式,然后用給學生一個思考:一氧化碳能夠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這里面我是想強調與堿反應的嚴格意義上是酸性氧化物,什么是酸性氧化物,進而讓學生厘清非金屬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聯系等。
對于活動5,我是在活動4的基礎上去完成,充分利用了活動4中生成的難溶性堿。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把盡可能多的時間、講解和實驗操作等留給學生。
這堂課前我沒有進行磨課,可能會存在著很多的漏洞和缺陷,希望大家能夠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謝謝!
說課稿 篇8
說教材: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中的一首兒童詩——《一株紫丁香》,這是一首情感豐富、意境優美的詩歌。講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表達了小朋友贊美老師,熱愛老師的一片真情。這首詩充滿著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純明潔,全詩語言歡快流暢,讀起來瑯瑯上口。
說教法:
新課程提倡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注重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因此,教學中我將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課文,讓學生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說學法:
本課語言流暢,富于情趣,教學時主要通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來體會課文所蘊含的尊敬、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說目標:
知識目標:鞏固第一課時所學一、二類生字。
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
品讀課文,體會老師勤勤懇懇工作的詩句,培養尊敬和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指導朗讀背誦,充分領悟課文所表達的真情實感。
教學難點:
體會老師的勤勤懇懇,培養尊敬、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說設計:
一、情境渲染,啟動情感。
配樂《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教師用深情的語言導入:老師像一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灑下的是汗水;老師像一艘航船,載著我們駛向知識海洋。
看著辛勤工作的老師,有一群可愛的孩子們為老師栽下了一株紫丁香,這是為什么呢? 讓我們一塊兒學習課文《一株紫丁香》。 借助音樂渲染和老師富有情感的語調,使學生盡快進入情境中,為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礎。 ,出示紫丁香圖片(導入),誰能向大家介紹紫丁香?(學生匯報課前收集到的資料) 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
①你從畫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給大家說說嗎?(圖上畫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師正在臺燈下備課,批改業)
②想象:如果你看到這個情景,你會為老師做些什么?
(給老師沏茶,給老師唱歌……) 巧妙憑借插圖,訓練學生的觀察和口語表達能力。
現在就讓紫丁香為我們做這一切吧!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比一比誰得讀書姿勢最正確。
二、全心品讀,體會情感
1、同學們讀得真好,老師也想試試,行嗎?(動畫朗讀,做好情感鋪墊,讓學生注意用心體會老師范讀中所表達的濃濃的師生之情。)
2、評價老師讀。
3、自主讀書,選出你認為讀得最好的小節。
4、把你認為讀得最好的小節讀給你的同桌聽,讓她和你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
5、誰樂意站起來把你喜歡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6、誰還想讀?
7、你們現在最想聽誰來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尊重每個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充分的感受到讀書的快樂,并和大家一起來共同分享讀書的快樂,在讀中引導學生體會紫丁香代表了學生送給老師的一份禮物,是尊敬、熱愛老師的一種真實表現。(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此環節教師、學生、教材、多媒體多邊互動,有助于重難點的突破。)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紫丁香為老師做了些什么?用" "畫出相應的句子。
2、小組交流,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合作完成口頭空填空:我們栽下一株紫丁香,為的是讓綠色的枝葉夜夜____;是讓沙沙的綠葉兒聲幫你____;讓滿樹盛開的小花感謝你____;讓花香飄進你____的夢里。
3、這些都是小朋友美好的心愿,他們多想把這些心愿說給老師聽啊。請你們把課文再讀一讀,讀出感情。
四、寓教于樂,鞏固生字
同學們讀得太棒了,就連一些生字寶寶也想來和你們交朋友,還認識嗎?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根據低段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難長時間熱衷于一件事,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
五、練寫生字
六、課堂小結
板書: 一株紫丁香
夜夜做伴 消除疲倦 感謝掛牽
【【精選】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合集10篇05-23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05-07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合集8篇03-22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墨梅》參賽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蜜蜂》說課稿模板2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