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集錦七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
我是 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山市》,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3單元中誦讀欣賞課文。本單元主要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渡绞小肥且黄难晕,它所涉及的自然現象與“海市蜃樓”相似,可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適當的探究。課文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述山市的生成、發展、高潮及至消失的過程,極富想象力。
第二點、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貫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教育,結合本單元的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能力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
豐富想象,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山市”神奇、壯麗的幻景。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重點:發揮想象,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象的神奇,并再現“山市”。
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頭表達能力。
二、學情分析
8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于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積累詞語與培養想象力結合起來,請學生用畫筆或語言描繪出山市奇幻的景象。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雖已初步接觸了文言文,對怎樣學習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體印象,但還是有畏難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要求用一課時來完成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抓好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工具書、課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夠找出難詞難句,并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
、蓬A習要求:①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注意語速和語調。
②借助工具書和書中注釋疏通文意,準備復述課文。
⑵預習步驟:①初讀:識記生字詞,分清停頓,標出難詞難句。
、谠僮x:逐詞逐句疏通文意,補出省略的翻譯。
三、說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誦讀法
教法千變,朗讀為本。對文言文的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要克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就要從朗讀入手,讓學生把握文言文的節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2、質疑法
課前作好預習,課上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
四、說學法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徹了新課標的精神,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
1.圈點勾畫法
此法主要用在預習以及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預習中,圈出生字詞,劃出疑難句,在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要通過快速默讀,標出“山市”的初生、發展、高潮與消失四個階段。
2.文言文閱讀法
在預習中使用“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誦讀法
把握文言文的節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以下幾個環節:
導入新課——課文誦讀——重點字詞教學——學生自主翻譯課文——研讀 探究——檢測反饋
蒲松齡《山市》閱讀練習及答案
山市
蒲松齡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恒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1)然數年恒不一見
(2)高插青冥,相顧驚疑
。3)窗扉皆洞開
(4)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1)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2)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9、作者寫了風起前后的山市蜃景,請說說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2分)
10、作者在結尾處交代山市又名“鬼市”,有什么作用?(2分)
11、.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山市的特點,并說說這篇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7、(1)經常 (2)看 (3)大開 (4)同“才”
8、(1)(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敞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2)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
9、共同點:“孤塔”和“危樓”都高聳入云,宮殿城郭與樓群都方正坐落。不同點:風起前的山市蜃景的物象逐漸增多;風起后山市蜃景的物象逐漸減少。(意對即可)
10、照應開頭,對山市起補充說明的作用,增加了山市這種幻景的神秘感。(意對即可)
11、變幻莫測。這篇文章流露出作者對奇異的自然景觀的驚喜之情。
說課稿 篇2
一、簡析教材
《除法估算》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用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估算,與用一位數乘多位數的乘法估算的編排思想相同,修訂后的教材不再強調固定的除法估算方法的訓練,也不再用除法估算來檢驗商的最高位是否正確,而是將估算作為一種數學思想方法,著重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估算的意識和能力。在實際進行估算的時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以及個體的計算思維習慣,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 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
2、進一步增強估算意識。
教學難點:根據具體情境合理地進行估算。
二、說教法
這節課我總的設計思路是為了加強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采取學生自主學習,協助學習為主要教學方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伙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說學法
這節課我先讓學生在課前收集了生活中的估算,培養他們調查和收集資料的能力;然后讓小組合作討論如何估算,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比較估算和計算出準確結果的不同。
四、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1、課本例2:李叔叔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2 李思家4個月用電143度,平均每個月用電多少度?
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1、列式:124÷3≈ 153÷4≈
2、 請學生說一說算式的意思。
3 學習估算方法。
(1)124÷3≈ 如何估算?
分析與比較: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對問題的合理解決。
。2)學生獨立估算:143÷4≈
引導學生歸納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數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除數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三、聯系實際進行估算。
1、每本筆記本3元,200元最多能買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團要在“陽光飯店”住宿,每4人一間,最少需要多少間?
第1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 200÷3≈_____。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200元能估成21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時不能將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 185÷4≈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185能估成16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慮所需房間數時,應將185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房間。
四、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應用除法進行估算的例子。
五、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貓的想法都對嗎?為什么?
2、做一做第2題:估算 學生獨立完成。
六、全課小結,學生談體會。
說課稿 篇3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數據計算》,這是小學信息技術第二冊第一章第五節表格制作的第二課時,內容包括橫向、縱向求和、求平均值。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他們在上一節課已經學習過制作表格以及表格的調整。本課教學的目標就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計算,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進行快速統計、計算數據的技能與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根據本課知識特點,我將教學重難點放在正確設置數據區域和小數處理。
教學大綱明確提出:知識技能的傳授應以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我在本課教學中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教學模式,以計算比賽的形式引入課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圍繞數據計算設置一個個不同的計算任務,讓學生展開研究式、探索式學習,再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教師引領的方式,針對學生制作情況的反饋,簡單任務直接演示,復雜問題分步解決,逐步揭示學習內容,從而讓學生獲得真正的知識和能力。
我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課堂教學:
一、師生比賽,激趣導入。首先展示一份沒有算出總分的成績表,老師使用電腦跟學生使用其它工具進行計算比賽。在比賽中,老師獲勝。此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實實在在的感受到計算機計算的神奇,激發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步步為營,導學達標。本環節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探究學習橫向求和。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例如借助課本,網絡求助,自己嘗試求和,遇到問題,可以與同伴討論解決。然后讓成功的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接著,老師將錯誤的選擇數據區域方法演示出來,引導學生總結出數據計算的關鍵是什么,有效地突破學習難點。第二步:探究學習計算平均值。我先給出一個橫向求平均值的成績表,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的方法,計算出平均數。在此過程,我以故意做錯引出小數處理,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看書、網絡求助等途徑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三步:探究學習縱向求和、求平均值。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自己嘗試縱向求出和與平均值。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首先,我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教師通過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動手欲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我還非常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看課本、網絡求助、小組求助等方法進行學習;同時,我還注重分層教學的運用,發揮小老師的作用,使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
三、綜合練習,鞏固知識。營造游戲氣氛,讓學生統計自己小組的身高,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知識拓展。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始終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和新課標的精神,始終倡導有效的教學,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達到教學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
1.說課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小節《乘法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
2.教材簡析:
以往的教材特別強調被乘數和乘數的位置,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數當做被乘數,把份數當做乘數,位置不能顛倒。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認識”一節無論在內容還是呈現形式上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游樂園的主題圖,通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場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許多一組一組出現的數量,并且每一組的數量是相同的。這樣設計使數學貼近了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例1則以學生的操作活動入手,展示小朋友們用小棒擺出的作品。教材這樣設計提示教師在進行乘法的教學時要從現實生活與學生的活動入手,讓學生在現實生活與活動中發現并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從而呈現出幾個相同加數求和的情況,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建立乘法的意義于頭腦之中。
3.教學目標:
本節課是本單元的起始教材,屬于基礎課,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團結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本節課是學生對乘法的第一次系統了解、認識。因此,能根據求幾個幾相加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乘法的意義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課的關鍵。
二、學情
乘法的意義是重要的基礎知識,是學生必須切實學好的。低年級學生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教學中要特別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實際生活中,并通過拼擺活動,同數相加的算式與乘法算式對照,以及把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完成對乘法的初步認識,使概念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又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法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一個壞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是教人發現真理。” 可見教學方法的選擇對于學生接受知識、鍛煉能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茖W家愛因斯坦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才會積極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并用最簡潔的方法獲得有用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要盡可能地選擇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乘法”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
1、情景教學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盡早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我設計了:“到大家都喜愛的奧特曼家里去做客,途經圖圖商店被攔住幫忙擺設籃球,奧特曼很為難不知道該怎么擺”這樣一個故事情景,使學生產生想幫助奧特曼的愿望,進而讓學生用動手擺一擺。我把‘到奧特曼家做客’設計為本節課的一條主線,用這一情景串起整節課的內容,一方面使教學前后呼應,形成一個整體,另一方面為學生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玩中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采用提問引導探究式的教法,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也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基于以上認識,本課在教學設計中力圖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不僅僅滿足于讓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義,更注重讓學生主動參與乘法知識的探索過程。教師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動,發現并認識乘法,讓他們經歷一次知識的“再創造”過程。使其成為真正的學習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起著帶路人、向導作用,學生困惑時給予啟發,阻塞時給予點撥;上臺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勁。教師不主動將結論告知學生,把學生假設于無助的地位,設計學習過程;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地發現新知,探究新知,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創造更多機會讓學生操作實踐,更好理解知識,并在實踐中培養動手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養合作意識、團隊精神。
3、音樂輔助法
輕音樂能緩解人的壓力,心情愉悅。因此,在課件中演示中配上一些輕音樂,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就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四、學法
梁啟超曾說:“教師不是拿自己得到的結果教人,最要緊的是拿怎樣得到結果的方法教人!笨梢娊虒W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規律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對比認識法
通過對加法算式的觀察分類,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增強對“相同加數”這一知識點的掌握、認識程度。
2、由分析到綜合的抽象、概括的方法
通過對多個同數相加的加法算式的觀察分析,從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不同等角度去看待問題,學會“幾個幾相加”的表達方式。
3、合作交流法
由于學生生活圈子和能力的局限,經過他們自己獨立探索所得的結果未必全面、完整。因此,教師大膽放手,采用討論教學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利用同桌合作、小組討論、組間交流展示自己的意見,以達到“共進”效果。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借助于電教媒體,利用小朋友喜愛的奧特曼邀請勇于探索的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創設情境,能夠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良好愉悅的學習心情,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自主實踐,探索新知
1、在問題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數。
(1)[媒體出示:奧特曼領著大家朝前走,來到圖圖商店門口被攔住了。圖圖請奧特曼幫忙把6個足球放進幾個柜臺里,奧特曼為難了:該怎么放呢?]只有數學教學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趣的,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幫助小熊在柜子里擺放足球,捕捉生活中常見的擺設問題,體味數學來源于生活的樂趣,將學生自然地帶進求知的情境中。然后以同桌為單位分組合作,用6個小圓片代表6個足球,往長方形格子里擺,一人擺,一人寫相關的加法算式。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學會分工合作,又能達到“共進”的目的.。
。2)根據學生匯報合作情況媒體出示算式:1+5=6,2+4=6,3+3=6,1+2+3=6,2+2+2=6,1+1+1+1+1+1=6……再讓學生根據加數特點分類 ,思考為什么分成這樣兩組?從而引出“加數相同”這一概念[板書:加數都相同]再讓學生說說相同的加數都是哪些。[這一環節在學生觀察、對比分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了加法有一般加法和特殊加法(即加數都相同的加法)兩類。從而增強對“相同加數”這一知識點的掌握、認識程度。為理解乘法的意義做下鋪墊。]
2、舉例設疑,感知概括幾個幾。
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像這樣加數相同的加法?這里主要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直觀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驗相同加數相加的實際問題很普遍。同時引導學生從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不同等角度去看待問題,學會“幾個幾相加”的表達方式。比如:鞋子是一雙一雙地數,一雙就是兩只,三雙鞋子多少只?就要把3個2相加。
3、在困惑中創造,認識乘法意義。
。1)遇困惑,激發創造,認識乘法[ 媒體出示:奧特曼計算自己手指的情景(一只手5個指頭,奧特曼有多少個手指?就要把2個5相加)]引出“如果要把全班小朋友的手指都加起來,要加多少個5,所寫的連加算式會怎樣呢?”這個問題。使學生體驗到這樣的算式真長啊,寫起來非常麻煩。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使學生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哇!”的愿望,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充滿自信的基礎上,積極開動腦筋、自主探索,并通過小組合交流,創造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匯報情況,適時地利用媒體講述“三百多年前,英國科學家發明創造乘法的過程”拔亂反正引出乘法并介紹乘法的寫和讀、認識乘號。[板書課題:乘法和正確的乘法算式]這樣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并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后才呈現出來的。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并且通過對學生進行鼓勵評價,如“小朋友和數學家的發現是一樣的”,讓學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學家一樣探索知識,由此獲得了情感體驗。
。2)認識乘法意義。
學生經歷了的創造過程,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寫乘法算式)
再讓學生將所舉生活中的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并說出各自表示的意義。這樣能鞏固和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3)讓學生觀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體會哪種寫法簡便。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系與區別。
三、聯系生活實際,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這是本節課的練習環節。我們把這一環節設計為來到了奧特曼的家,奧特曼拿出食物招待大家與前面相照應。學生通過觀察食物的包裝說明,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這里設計的是一個變式練習,旨在讓學生學會分析、比較,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課堂總結,情知共融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覺得最令你高興的收獲是什么?
這一環節設計,是想通過學生的回憶,不僅反饋本課的學習情況,總結所學知識,促進知識建構,同時也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現知情共融。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力圖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自主探索的、獲得成功體驗的、主動發展的和生動活潑的、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孤獨之旅》是一篇寫少年成長的小說,比較切合學生的心理和生活。
主題
文章通過描寫杜小康隨父親放鴨所經歷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歷程,刻畫了一個少年心理成長的軌跡,揭示了挫折能促進人迅速地成熟這一道理。小說標題“孤獨之旅”的含義不僅僅指杜小康跟隨父親放鴨過程中產生的孤獨、寂寞、恐慌之感,還有杜小康心靈的變化過程,即從孤獨、寂寞、恐慌到堅強,自己努力奮斗的人生之旅。
情節結構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小說通過故事情節的巧妙剪裁與布局,揭示了文章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對孩子進行磨難、挫折教育實施的必要。
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的段落主要有:第9段,第12-13段,第21段,這些環境描寫強化了孤獨的氛圍,增強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4-25段,描畫了一幅優美、恬靜的畫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漸趨向平靜,但對于未來漫長的孤獨,他仍然覺得恐慌。第36段寫暴風雨中的情景,惡劣的自然環境是促進杜小康思想轉化的一個因素,突來的暴風雨,使杜小康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迅速地成長起來。第47段,雨過天晴,美好的夜色,預示著杜小康的成熟。這些環境都突出了“孤獨”這個意境,這也是杜小康成長的環境。它為表現人物的變化、文章的主題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心理描寫
描寫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如第11段,寫杜小康最初面對孤獨時和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時的茫然。第21段,面對更加孤獨的環境時,杜小康心中的恐慌與膽怯。再如第29-31段,孤獨中的人們越發孤獨,并逐漸強化成一種精神上的壓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并且這種意識一發便不可抑止。第38、43-46段,是杜小康走向成熟和堅強的過程。他敢于在暴風雨中獨自找尋失散的鴨群,沒有恐懼,強烈的責任感使他能夠承擔困苦、孤獨的侵擾。第48段,更是鮮明地揭示了杜小康的成長,“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文章對于杜小康的心理描寫很細膩,面對孤獨,他由恐慌到面對乃至最后戰勝它,這段心路歷程通過杜小康不同的感受表現出來,也體現了他逐漸成長的主題。
語言
本文的語言很有特色,很值得品味。如:“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寫出蘆葦的廣袤,“綠色的浪潮”不僅可見其色,更可見其動感與生機,將景物寫活了。 “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愈為真切。 寫暴風雨一段“早上,……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寫景如在眼前,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將暴風雨的狂暴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說教法
教學目的:
學習小說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和主題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體會小說的語言特色。
3.讓學生試著體會主人公心理的變化過程。
4.教學生學會長大、學會在平時的待人接物中體會成長。
教學重點難點:品味小說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和主題的重要作用。
教學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相似的圖形”(華師大版九年級上第24章第一節課),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材處理、教學手段、教學程序及三點說明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的圖形》是華師大版九年級(上)第24章的第一節的內容,本章是繼“軸對稱、平移、旋轉”之后集中研究圖形形狀的內容,本節從實際問題引入,通過對生活中的實例認識圖形的相似,讓學生理解圖形相似的概念,讓學生體驗圖形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體會圖形相似與圖形全等等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學習本節課,使學生認識圖形除軸對稱、平移和旋轉之外的另一種變換——相似.這節課為全章后續學習相似三角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及本課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據教學大綱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認識圖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圖形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思考、實踐、交流等數學活動,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生活中的相似,進一步發
展學生的幾何直覺。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觀察、欣賞、創作,進一步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同時感受數學之美。
3、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例感受、理解相似圖形。
難點:對形狀相同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鑒于教材特點及初三學生模仿能力強,思維信賴于具體直觀形象的特點,我選用的是引導發現教學法,充分運用課件的演示、操作、觀察、練習等師生的共同活動中引導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動口、動腦積極思維,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利用圖片的不同顏色的對比來啟發學生,運用課件提高教學效率,動態演出直觀生動的教學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應用意識。
三、教材處理:
1、把課后練習1(課本P43練習1)安排在相似圖形定義之后讓學生完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練習2的講解結合平面鏡與哈哈鏡成像圖片,使學生直觀發現。
2、對課本P43頁圖24.1.3和圖24.1.4中的六幅圖做了動態的變換,使學生更直觀的認識;
3、針對本節課內容少、簡單的特點,增加了適當的“問題競猜”練習,使學生鞏固知識的同學,活躍課堂氣氛。
4、課堂上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實踐操作,通過自己的動手設計,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教學手段: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學采用了以課件的動態演示,直觀進行教學,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出相似圖形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學習方式,獲取知識,同時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教學程序: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
從學校的風景談起,在自然親切的交談中引入新課,教師出示兩張不同大小的“鎮風塔”圖片。
【學生活動】
學生欣賞圖片,自然走入相似圖形的世界。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很熟悉的話題引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ǘ└兄獨w納
【教師活動】
列舉出大量生活中的實例,借助多媒體設備一一加以展示,引導學生觀察、感受相似圖形。
【學生活動】
觀察相似圖形,感知相似形的本質,自己歸納出相似圖形的概念.并舉例說明幾個相似圖形的例子。
【設計意圖】
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發現相似圖形的本質特征,從而從實際模型中抽象概括得出數學概念。
。ㄈ┙忉寫
【教師活動】
通過課件引導學生感受相似圖形,探索相似形的特征。
【學生活動】
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進一步體會相似圖形。
【設計意圖】
實現概念教學的第一重目標:理解概念,形成正確的心里特征。此環節的設置使學生從多角度認識了相似形.
1、 學生觀察圖24.1.3中的三組圖形,判斷它們是否相似。
2、 想一想:放大鏡下的角與原圖形中角是什么關系?
3、 觀察平面鏡與哈哈鏡所成的象圖片,判斷鏡中的圖像與本人是否相似。
(四)問題競猜
【教師活動】
通過幻燈片展示競猜問題,采用搶答的方式進行游戲,并對答對的學生進行“獎勵” 。
【學生活動】
學生通過思考,積極思考并進行搶答。
【設計意圖】
通過游戲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ㄎ澹⿷猛卣
【教師活動】
1.試一試:在指定的網格將圖形放大;
2.學以致用.
【學生活動】
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
實現概念教學的第二重目標:應用概念做事,使概念的本質特征支配學生的行為。
如圖,左邊格點圖中有一個四邊形,請在右邊的格點圖中畫出一個與該四邊
形相似的圖形,和你的伙伴交流一下,看看誰的方法又快又好。
(六)知識升華
觀察下面的圖形(a)~(g),其中哪些是與(1)(2)或(3)相似的?
。ㄆ撸┬〗Y反思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反思,概括提高:
1. 相似形的含義:具有相同形狀的圖形;
2.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
【學生活動】
各抒己見,交流提高.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談感受,不作一言堂,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ò耍┎贾米鳂I
1.搜集具有相似形圖案的實物;
2.利用相似形的有關知識設計一幅圖畫.
【設計意圖】
此作業是創新性學習的延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
六、三點說明
1、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分為兩個部分:(1)定義;(2)相似圖形與全等圖形的區別與聯系。
2、時間的大體安排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大約5分鐘,感知歸納大約8分鐘,解釋應用大約7分鐘,問題競猜大約10分鐘,應用拓展大約4分鐘,知識升華大約6分鐘,效果評價及布置作業約5分鐘。
3、整個設計要突出體現的特色
(1)力爭改變概念教學的舊模式;(2)以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為主線。
以上是我關于“相似的圖形”這一節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學分析
本文以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語言描寫了兩只山雀有趣的對話。它告訴我們,只要仔細觀察、用心感受,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情。
二、說設計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重點詞句的理解,讀中體會山雀的可愛,受到關愛他人的教育。
3、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說重點難點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讀中體會山雀的可愛。
五、說教具準備
山雀的圖片、各種動物叫聲的錄音。
六、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說說你喜歡的小動物。
2、今天,老師要讓同學們認識一種可愛的小動物——山雀。(投影山雀的圖片。)
3、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會讀的字詞自己想辦法解決。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從整體上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讀中感悟,點撥釋疑
1、從外形體會可愛。
(1)觀察山雀圖片,說說山雀是什么樣子的。
(2)從文中找出描寫山雀外形的句子,讀一讀,談一談體會。
3)試著簡單畫一畫這可愛的山雀,并涂上色彩。(引導學生要注意:身子是瓦灰色的,兩頰是白色的,上面有幾個黑斑。)
(4)指導朗讀。
2、從動作、對話體會有趣。
(1)出示插圖,創設情境。師:這兩只可愛的山雀在樹干上找蟲子的時候,一只被“我”用手掌堵在窟窿里了,另一只在幾步遠的樹枝上。如果你是被拘禁的山雀或者是自由的山雀,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呢?
(2)激發學生的興趣后,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兩只山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引導學生在讀中質疑,并以小組形式合作探究。如:山雀為什么躺在那兒紋絲不動?它在想些什么?為什么前面寫另一只山雀“勸告”它的朋友,后面又“警告”呢?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山雀的有趣。
(4)分角色朗讀山雀的對話。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山雀緊張、著急而又無奈的心情,從而體會山雀關心同伴的感情,感受山雀的可愛。
(5)發散思維:山雀這種關心同伴的精神真令人感動。由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給大家說些什么?(學生暢談,老師小結。)
(6)組織討論:“我”是根據什么猜想到這兩只山雀的對話內容的?聯系上下文說一說。
(7)播放各種動物的叫聲,配上畫面,啟發學生想象。
師:動物的動作和叫聲蘊含著豐富的語言。這些動物仿佛在說些什么呢?
3、引導探究,激發興趣
思考:作者筆下的山雀為什么那么可愛、有趣?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我站在那兒等了很久……”“我等了很長時間……”等詞句,體會作者善于觀察、善于猜想的習慣,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
四、總結升華,拓展訓練
1、讀了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善于觀察,善于猜想,愛護小動物,關愛他人等。)
2、選擇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觀察它們的動作和叫聲,猜一猜它們在想什么,會說些什么,把你的猜想寫下來,并讀給小伙伴聽。
【【推薦】說課稿集錦七篇】相關文章:
《離騷》說課稿推薦12-05
《木蘭詩》說課稿推薦12-05
游子吟說課稿推薦12-11
《短歌行》說課稿推薦12-05
老師推薦學生的推薦信集錦七篇08-13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集錦七篇02-22
【推薦】開封作文集錦七篇03-11
【推薦】磨煉作文集錦七篇01-10
【推薦】國學作文集錦七篇02-24
【推薦】武術作文集錦七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