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單元的第五課《蘇軾詞兩首》中的一首詠史懷古詞,是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貶官在黃州游覽城外赤鼻磯所作。站在滾滾東流水的長江邊,面對雄奇峭拔的赤壁奇景,他想到了古代“風流人物”的功業,想到了老而無成的自己,懷古抒懷,感傷與感奮交織,表達了復雜深刻的人生感受。該詞將寫景、詠史、懷古融為一體,氣勢磅礴,格調雄渾,情感曠達,是豪放詞的代表作;黃州數年是蘇軾思想發生轉折的時期,是他不斷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時期,故本詞也是學生讀懂蘇軾的一個重要窗口。
二、說學情
高二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詞人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而此詞懷古抒情,蘇軾先寫自己消磨壯心殆盡,轉而以曠達之心關注歷史和人生,這對于人生閱歷不足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本課主要針對“知人論事”進行講解,期待學生能夠充分理解蘇軾的曠達和對于歷史的思考。
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考慮,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走近蘇軾,了解作者成就和豪放詞風;掌握鑒賞方法,培養感悟和理解詩歌的能力;能樸素而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2、通過想象還原、關鍵詞品讀、求同探異、知人論世等方法理解詩情。
3、感受詞人豁達的胸襟,引導學生懂得蘇軾“達觀”的真正內涵,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重點為:品味作品語言,領會詩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教學難點為理解“人生如夢”的內涵和作者的人生態度。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采用朗讀法、討論法、談話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四、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古之文人雅士,每當登高望遠,必有所觸動;每臨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湖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由此而形成了中國古代詩詞王國里的一道風景——懷古詩詞。宋代文人蘇東坡來到黃州的赤壁,不禁觸景生情,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赤壁懷古》。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詞(板書課題)。
(二)初步感知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加強朗讀習慣的培養,對領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環節設置以下兩個教學活動:1。老師進行配樂朗誦,要求同學們聽清生字讀音,畫出朗讀停頓。2。大聲朗讀本詞,思考:本詞按照什么順序展開?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聽和讀,在確定朗讀方式的同時,有助于理解本詞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本環節設置為結合蘇軾及其他文學家,理解“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的哲學思想。以期同學們能夠真正理解曠達的人生態度,學習先賢們的身上的閃光點為己用。
(五)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會結合學生所習得的內容幫助學生總結本詞豪放的語言風格并有感情地朗讀本詞,引導學生討論豪放詞風的具體體現在哪些地方。
課后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的布置,強化學生對本課的理解,并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基于此,我設計此種作業形式:試比較柳永與蘇軾在意象選擇和語言風格上的差異。推薦閱讀《蘇東坡傳》林語堂。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文學活動《鵝大哥出門》,我將從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學法以及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 說設計思路
《鵝大哥出門》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并喜歡的大白鵝為主要角色,講述了一只大白鵝驕傲不懂禮貌的故事,特別是鵝大哥之前“紅紅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鵝”對比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較多,比較以我為中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們現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綱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
二. 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在新《綱要》中,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認知上:使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復述故事 ,豐富詞匯“神氣、樂滋滋”
2. 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愿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懂得不能驕傲,不能欺負弱小的道理體驗驕傲自大帶來的煩惱
根據目標,在活動中,我把在游戲情節中理解故事內容,懂得不能驕傲不欺負弱小的道理設為教學重點,根據大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用完整的語言復述故事設為難點。
三. 說活動準備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戲之中,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 大白鵝、小雞、小鴨的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游戲角色當中,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知識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鵝大哥,了解鵝的基本特征,練習鵝的走路姿勢
四. 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掌握學習對象。”《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角色游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模仿鵝的走路姿勢,就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環境中,知道鵝大哥的自傲,體驗鵝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這種效果是與以前僅通過圖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
2、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激發孩子的復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戲法: 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4、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的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而采取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如:鵝大哥為什么會掉進河里呢?我們能不能學他啊?為什么?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
說學法: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春雨沙沙》是一篇短小的寫景散文,描寫了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具有詩一般的韻味。《春雨沙沙》一課通過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天圖畫,展現了春天的美景。學習課文,了解大自然春天的景象,體會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課文的語句優美,字字句句洋溢著春的氣息。沙沙,沙沙的雨聲更是奏起了春的旋律,讓我們感受到了春的輕快步伐。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提土旁,正確認識課文中的9個生字,積累9個詞語。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描寫4個左窄右寬的字;能用一二句話說說春天的迷人景象。
3、情感目標:體會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
三、說教學重點:
1、能運用多種方法識記本課9個生字,積累9個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并能讀出感情。
四、說教學難點:
1、體會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
2、用一二句話說說春天的迷人景象。
五、說教法學法
新的《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采用視聽唱玩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圖片,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熏陶幫助他們輕松地理解課文內容。
2、根據先行組織者理論,采用難點前置的方法,從幼兒熟悉的下雨聲入手,引導幼兒感知課文。
3、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文教學。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為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注重幼兒自身的學習和體驗,采用體驗學習法和多種感官參與法,引導幼兒在體驗中學習,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習課文。
六、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談話。(圖片內容:春天的場景,柳條剛剛長出嫩芽,種子睡在泥土里,小雨在沙沙的下)教師問:什么季節到了?
幼兒答:春天到了。
教師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幼互動的關鍵是為幼兒提供寬松和諧的環境,激發幼兒積極回應老師的提問,開放性的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思維,主動回憶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有關春天的知識。在這個問題中,隱含了課文的內容,巧妙地借助圖片所展示的圖像,幫助幼兒理解并熟悉課文。同時,也為幼兒熟悉課文內容做了鋪墊。
(二)感知課文第一小節1、在小學音樂教材中,有一首《春雨沙沙》的歌曲。可以用2分鐘預備鈴的時間,放給學生聽一聽。烘托氛圍。
2、教師提問:聽!沙沙沙,沙沙沙,這是什么聲音?欣賞歌曲第一段,教師清唱提問:剛才,你聽到誰在說話?它說些什么??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如何提升幼兒對春天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主動而且有意義,需要老師靈活機智的引導。
提問: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一句?請你來讀一讀。
一篇課文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課文后,讀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并不難。并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欲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學習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讀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并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幼兒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3、教師與幼兒用問答的方式練習課語文第一小節。
(三)整體學課文1、用幾種不同的朗讀方式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如:男女讀,同桌互讀,小組比賽,教師領讀幼兒跟讀;教師和幼兒互相接讀;邊做動作邊讀讀等,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美。而且這一節文質兼美,語言生動,讀來瑯瑯上口,適合背誦,于是我又采用了教師引讀等形式,鼓勵學生當堂背誦。
孩子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讀的形式來學習課文。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同時,幼兒在學習第一段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的內容已經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師的領讀。
2、分組對讀課文(幼兒兩兩伴,分別扮演小雨和種子)問答式的課文非常適合孩子們進行對讀。在這環節中,我先采用老師與幼兒問答對讀的方式(老老師扮春雨,讀: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種子種子在說話,在說話。孩子扮種子,讀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呀呀,我要發芽。再請幼兒自由分組進行對讀,隨后請個別幼兒與集體對讀……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朗讀過程中體驗課文愉快的情緒。《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課堂表現活動,所以我采用多種方式鼓勵幼兒參與課堂,這是孩子領會課堂的一種升華,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四)活動延伸春雨沙沙沙,還有誰在說話,哎呀呀,他會說什么呢?活動的延伸是為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并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孩子們在春天的主題活動中積累了很多有關春天的知識,也一定能夠創編出很多新的歌詞,我鼓勵他們相互做小老師,學學別人編的課文,既滿足了幼兒充分表現自己的需要,也為孩子們鞏固課文內容提供了反復的練習機會。
說課稿 篇4
《最佳路徑》是教科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第六單元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了世界著名建筑大師格羅培斯為設計法國迪斯尼樂園的路徑大傷腦筋,后來受到買葡萄的老奶奶“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的啟發,產生了“撒下草種,提前開放”的設計策略,最終所形成的路徑被評為世界最佳路徑。課文語言樸實簡明,情節清晰明了。但是,格羅培斯設計路徑的過程中所體現了他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路徑的設計策略中閃耀著他尊重他人,給人自由的人文思想,我認為這才是本文的核心思想。這將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依據中年級學段教學的要求,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格羅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感悟他 尊重他人,給人自由的人文思想。
其中目標2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這一課時的教學策略是緊扣重點語句,引導學生研讀,層層深入地理解內容,把握文章思想內涵。具體的過程分四大板塊:
第一板塊,談話導入。以最佳路徑是什么樣的路徑?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
第二板塊,體會格羅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一般來說,剛才的問題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問題的引領下,先讓學生自主研讀第二自然段。在組織交流中,出示重點語句,抓住“40多年、50多次、大傷腦筋、更加焦躁、”等詞語引導仔細品讀。引導體會格羅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質。然后回到切入點:你覺得格羅培斯設計這樣一條路徑容易嗎?在指導學生帶著敬意讀這幾句話,這樣真正做到了有感情朗讀。
第三板塊,感受尊重他人,給人自由的人文思想。這是本課的核心內容,也是最大的難點。先讓學生像學習第7段一樣,先研讀3-6自然段,討論格羅培斯是否稱得上大師。交流中,若學生談到格羅培思的創新思維,則給予肯定和鼓勵。但是,對于這種設計策略中所體現出的人文思想學生不大能注意到,或者體會不深。為此,設計了3個層層深入的問題:
1、老奶奶和格羅培斯都采用了“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但他們的出發點也相同嗎?引導學生再次品讀第5自然段,抓住老太太“年邁無力”、“還擔心”,格羅培斯“深受啟發”,“立即返回”等詞,通過比較發現,老太太是無奈之舉,而格羅培斯是自覺地為人著想!
2、“最佳”就是最好的意思,現在你認為這些最佳路徑好在哪里?讓學生讀第7自然段。若學生理解不到位,可以扣住“有寬有窄”組織教學,有寬有窄正顯示了游客的意愿,路也好在尊重了游客的意愿。
3、接下來,再一次回到中心問題:你覺得格羅培斯是大師嗎?并進一步引申:格羅培斯的大師之大,大在何處?學生就能夠認識到,大師之大,不僅在精湛的藝術,創新的思維,還在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在他尊重人,為人著想的人本思想。從而深化認識。從更高的層次上理解了課文。
第四板塊:拓展遷移。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學了這篇課文,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想成為一名大師,那么你想成為什么大師呢?怎樣才能成為你心中的大師呢?學了這一課,你一定有所啟發吧!請說一說。依我的經驗,這一設計一定能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鞏固本課獲得的思想認識。
以上就是我對《最佳路徑》這篇課文所作的教學設想。總的來說,教學緊緊圍繞課文的核心思想,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語句自主研讀,深入體會,理解課文思想內涵。當然,在上課時,還要根據課堂的情況隨機應變,適當調整。
說課稿 篇5
課文主要通過小強做事有始有終,結果什么事都做不成,后來在家長的教育下改正了缺點,終于嘗到了成功的歡樂這一事例。使學生懂得做事半途而廢就什么事都做不好。必須從小養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下面,我說說學情分析。中年級是兒童道德認識從低級到高級的轉折時期,其道德意志還很薄弱,故道德行為就不穩定,不能持久。還不能克服困難和障礙去實行道德行為。表現為遇到問題或困難時,缺少耐性,很難堅持下去,所以對他們進行“有恒心”教育,無疑對他們思想品德的提高是有益的。
1、情感、態度、價值觀:知道做事要養成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2、能力目標:教育學生從小不怕困難,有毅力,養成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3、知識目標:知道什么叫有始有終。
教學重點:使學生懂得故事有始無終就會半途而廢,有始有終才能把事情辦好的道理。
難點是:由于小學生年齡小,他們做事一般只憑興趣出發,做事沒有堅持性。幫助學生找出做事有始無終的原因,并加以克服是比較難的。
上課前,我先布置學生搜集班級或學校中做事有始有終的好人好事,以便為新課的學習埋下伏筆,同時也培養了他們搜集信息的能力。
活動一:結合活動、導入新課
1、同學們,大家一定很喜歡小制作,今天我們就來制作一個小坦克。看誰能做成,并且做得好。(制作時間給五分鐘)
2、制作時間到了,教師進行及時表揚:大家制作的積極性很高,課上我們先做到這兒,課后大家再接著做。
3、接著播放錄像:大家看,這是西洋鎮小馬力自己設計的小坦克圖樣,他要完成這個小制作參加學校的小制作大賽,瞧,馬力放學了……
錄像出示以下鏡頭:馬力背著書包從樓梯走上來,按動門鈴。媽媽開了門接過書包一邊給他擦汗一邊說:"馬力累了吧?媽媽給你買了好吃的,我拿給你吃"。馬力忙說:"我先不吃了,做完坦克再說"。他高興地做起來。可做著做著就皺起了眉頭:"這點怎么辦呢?哎,有了我用刀子剌一下。不好,剌偏了這下可麻煩了。我先粘坦克鏈子這個容易。哎呀!不好,膠水多了,真是煩死人,不好玩我不做了"。說完,把桌上的東西一推,大聲喊起來:"媽!好吃的呢?"。
4、學生看完錄像后提問:馬力這樣能拿出作品參賽嗎?為什么?
5、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小結:做事情總會遇到困難,誰怕困難誰就做不成。我也覺得馬力這樣是不會拿出作品參賽了,真是太可惜了。
6、最后提問并出示課題:大家想一想,馬力怎樣做才能拿出作品參賽呢?大家說得對,不怕困難堅持做完。也就是要,做事有始有終。(出示課題)
愛因斯坦說過:“世界是通過的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兒童年齡小,生活中的形象越鮮明,影響就越強烈。”在導入新課時,我把學生生活中的案例用錄像的形式把它拍下來。形成具體、形象的,可感知的畫面。這既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又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學生獲得初步的道德認識,即做事要有始有終。)
活動二、運用故事,加深體驗。
做事情為什么不能半途而廢,要有始有終呢?讓我們再來聽一故事。
這時,我借助多媒體把課文內容由表態的教學轉向動態的、具體可感的形象的畫面,讓學生看后思考:①小強做事有頭無尾,結果怎樣?②在爸爸的教育下,小強改正了缺點,結果又怎樣?
通過學生思維不斷碰撞、思辨,使他們進一步獲得體驗:做事在頭無尾,結果一事無成,光有熱情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把事情辦好。學生的這種認識不是外界強加于他的,而是通過他們自主探究、體驗、自己形成的,充分體現其學習的自主性。
為了把這一認識轉化為內在的道德行為,我又讓學生回到活動一上來。
剛才,老師也讓我們做坦克模型,我發現有的同學已經做不下去了,結合我們學的道理,誰能說一說怎樣才能做好這個坦克模型?
(讓前后桌同學議論議論),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夠把它做好。
此時,本課的重難點得以突破。
(本活動的教學我采用故事啟迪法,并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中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多向互動。我把獲得的道德鞏固深化。并讓他們用這一認識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以不斷地豐富和深化學生的生活經驗,這樣,本課的知識和情感目標得以落實。)
活動三:聯系實際,深化導行。
1、議一議:下面兩個同學為什么都沒有把要做的事做完?他們毛病出哪里?
①明明剝毛豆時,開始覺得很好玩,可是剝了一會兒覺得心煩,就不想剝了。得出板書(有耐心)
②冬冬擦玻璃,擦了半天總也擦不干凈,他只擦了一塊就不擦了,(沒有堅持性。)
2、放值日錄像,(有的有始有終,有的有始無終)。現在,我們看看自己班級里的小朋友,他們做事是怎樣的?請你們評一評,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為什么?以后我們應怎樣做值日?
3、對照自己,你在學習、勞動和興趣活動時是怎樣做的?如果你做得不夠好,今后打算怎么做?
(知是基礎,行是目的,我用學生日常行為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讓他們自己通過辨別、分析,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行為,把學到道德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行為準則,使本課的能力目標順利完成。)
活動四:課外延伸,
1、總結:出課兒歌(做事情,想成功;先有興趣還不夠。需要耐心和著力,遇困難,不放松。有始有終獲成功,我們永遠記心中。
2、讓學生在本星期日做一件事,要有始有終地把它做好,并在班隊活動課上匯報。
做事要有始有終
遇難而退 有始無終 一事無成
遇難而進 有始有終 獲得成功
有耐心 、 有堅持性 、不怕困難
說課稿 篇6
聽了《角的度量》這節課后,我覺得授課老師對新課程理念體會得較深刻,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開題以故事情節引入創設了一個問題的情境,根據兒童年齡和心理特征,學生有極強的好奇心,所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意識,加強了學生對角大小的初步認識和理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體現了數學教學的開放性。
二、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課程資源
老師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選擇,組合,再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尊重教材且不拘泥教材。這節課安排的程序是先出示兩角,再讓學生說說哪個角大,怎樣知道哪個角大哪個角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接著通過用10度的角去度量得知角的大小。,然后再學習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稱和度量角的方法。
三、在探究中體驗,以活動促發展
本節課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索時間和空間,如:教師出示了兩個大小類似的角A和角B時,教師讓他們才猜猜哪個角大?這時學生出現了認識的沖突這時有的學生說角A大:;有的同學說角B大,教師再次追問到底哪個角大呢?你們能想出驗證的好辦法嗎?這時每個學生都積極的地投入到探究的活動中來,發揮他們豐富的現象力,開動起智慧的小腦筋,同學們想出了多種驗證的方法。有的學生說我是用三角板中的一個直角分別和這兩個角進行對比移動三角板的位置而得到的;有的同學回答我是用通過角A是三角形的三倍多點,而角B是比它的三倍多的稍多些,有的說我是用直尺測量出的,讓他們在嘗試中發現、操作中明理、在合作中成功、在質疑中發展、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教師又創設情境讓學生找出身邊的角并度量出各角的度數,如:紅領巾、桌子角、書角等,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數學,數學來源與生活又服務與生活,培養他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加強練習拓展與延伸
教師精心設計了有梯度的習題,不僅能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內化,而且還能拓展思路,更能開闊學生知識的視野,因為學生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每個人的認識經驗,認識水平等皆不相同,他們的思維發展也不同,新課改的理念之一是:要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個學生,讓學生在一個多向、開放、合作交流中學習新知,讓學生在觀察、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過程,組織引導,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指一指、量一量,并讓學生上臺展示,尊重了學生的意見,張揚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進而使每個學生的思維及情感都得到了發展。本節課教師創設一系列的豐富的實踐活動,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充分體現了教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一教學思路和教學理念。
總之:本節課教師精心的設計巧妙的安排,教學脈落清晰,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真可謂是處處有學生的實踐活動,處處有學生的動腦與思考,處處有學生們的合作與交流,課堂上有師生互動的火花,課堂上充滿了生命的氣息和情趣,然而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盡管張老師本節課中有許多閃光點但也幾點探究的地方。
一、教師在整體把握知識結構的同時應縱向考慮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即知識的整合性。復習和本節課相關的知識,如角的大小和哪些因素又關,,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等有哪些特征等,不僅為新知識打下鋪墊而且也為估側角奠定基礎。
二、設計一道學生容易犯而又意識不到錯誤方法的練習題。
可以制成課件,在度量角時小明是這樣操作的你們發現他哪出錯?
(1)角的頂點和中心點沒有重合;
(2)角的一條邊沒有和0度刻線沒有重合;
(3)內外刻度讀錯了;以上這幾種錯誤的方法是學生在操作中容易出現的地方,這樣不僅提醒學生避免類似錯誤的發生,同時也能進一步牢固地掌握角的度量的方法也為下節課學習角的畫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讓學生大膽的嘗試,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因為學生在認識1度角的基礎上已經掌握了幾度,幾十度和幾百度所以讓學生任意地去說角,指角,撥角,量角和畫角,不要限制在整十度和整百度等。如43度,98度。106度等等這樣才能充分地體現了知識的活學學活用。
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驛站,更是生命的殿堂,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也是智慧的啟迪者,更是靈魂的塑造者,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與鼓舞和喚醒。沒有最好只求更好,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讓我們在預設中體會教師的匠心,在生成中點燃師生互動的火花吧,只要每位教師能夠刻苦的磚研,我相信在你們辛勤澆灌下的花朵必將爭齊斗艷。
說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作為選修3-2第一章第一節,本節內容是電磁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整個高中物理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本節內容揭示了磁和電的內在聯系,通過探究實驗的方法歸納出了“磁生電”的規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學生今后學習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和交變電流產生的基礎。
教材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電磁感應現象發展的曲折歷程
知道什么是電磁感應現象,理解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二、過程與方法
學會通過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結果、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歷程的學習,體會人類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通過學習磁生電的條件,養成探究物理規律的良好習慣,提高自身的素養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難點:組織學生完成電磁感應現象的實驗,歸納總結出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教學方法
本節的課堂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師的作用是適時地加以引導和點撥。通過實驗形象、生動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求知。在教學上采用啟發誘導,實驗觀察,發現,分析,推理等教學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對閉合電路的部分導線切割磁感線能產生電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認識,但在空間想象、問題本質的分析等方面還較為薄弱。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實驗、產生問題、協作交流等學習方法,從而解決問題得出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的結論。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利用我們生活中的一種手壓式自發電手電筒來引入課題,提出問題:這種手電筒照明時不需要電池,那么它的電是從哪來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帶著問題學習本節新課。
設計意圖:
1、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并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以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為切入點,展開對磁生電的探索
二、新課教學
(一)磁生電的探索歷程
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磁效應,說明電能生磁,接著提出磁能否生電的問題,從而自然地引入科學家研究磁生電的探索歷程。通過對物理學史的介紹,進一步強化持之以恒、善于反思、善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二)科學探究——磁生電的條件
提供器材:靈敏電流計、螺線管(粗細各一個)、條形磁鐵、蹄形磁鐵、電源、開關、滑動變阻器、導體、鐵架臺、導線若干。
讓學生開始猜想如何利用這些器材設計出磁生電的實驗方案。
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
學生分組討論,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分組。學生初中已接觸過電磁感應現象,知道導體切割磁感線時會產生電流。
【【精品】說課稿7篇】相關文章:
牧場之國精品說課稿11-08
【精品】關于說課稿11篇02-23
夢圓飛天精品說課稿11-05
《珍珠鳥》說課稿模板【精品】12-17
驚弓之鳥精品說課稿11-03
圓柱的表面積精品說課稿11-04
分數的基本性質精品說課稿11-04
《醉翁亭記》精品說課稿12-17
愛惜每一張紙精品說課稿11-08
【精品】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