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合集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PowerPoint 中動畫效果的設置》將分四個階段完成說課:一、教材分析;二、教學目標分析;三、教法和學法設定;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選自于清華大學出版社初中版信息技術第二冊第三單元的第三節課。本單元主要學習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多媒體作品,本節課是本單元的第三次課。在前面的兩次課中學生已初步掌握了在PowerPoint中輸入文本,插入圖片,插入剪貼畫,插入文本框等基礎操作,并且學會了用PowerPoint來制作簡單的多媒體作品。本節課是原有基礎的一次提高課。動畫效果設置是PowerPoint軟件應用的一個亮點,是PowerPoint的重要功能。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因此本節課在本單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動畫效果的制作。
教學難點:“自定義動畫”對話框的運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熟練掌握設置動畫效果的操作方法。并通過綜合實踐提高學生制作多媒體作品的能力。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創作培養學生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學生綜合運用動畫效果創作作品,培養學生勇于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通過對自己及他人作品的評價,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教法和學法設定
1.本節課在教學中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并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的形式。本課教學是PowerPoint的動畫效果設置,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分成四個環節,并借助一幅蝶戀花作品的制作過程設計了三個基本任務,讓學生圍繞著三個基本任務進行學習。由于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分組合作、互助探究的形式完成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而且能夠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給學生提供更多表達、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敢想敢說,讓學生通過成功的作品,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本堂課在教法和學法的落實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自主學習和伙伴合作等方式,自我探索,順利的掌握新知,完成任務。
四、教學過程分析
本節課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綜合練習呈現作品
歸納小結,課后拓展
學生活動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四年級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認識畫圖”第2到14頁的內容。
2、教材分析:本教材主要是面向電腦初學者和初學畫圖軟件的學生。《認識畫圖》在第一單元“電腦小畫家”中占一個很重要的地位。學生學了用“畫圖”進行繪畫,初步領略了電腦繪畫的神奇,對學習用電腦繪畫將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認識畫圖》這一課是學生學習“畫圖”程序的第一課,通過本課的學習應讓學生學會啟動與退出“畫圖”程序的方法;了解“畫圖”窗口的組成;初步認識繪圖工具箱。由于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課程來使學生認識“畫圖”程序,因此,本課教學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后續的教學,所以作為學生認識基礎的第一課的教學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啟動“畫圖”。 在啟動“畫圖”時,教材有一個簡要的導入設計,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畫圖”程序,激發他們學習“畫圖”程序的興趣。啟動“畫圖”的步驟比較簡單,教師需稍作演示,學生能掌握。 第二部分:認識“畫圖”。 這部分是本課的重點。由于“畫圖”程序是標準的windows窗口,可以簡要帶過標題欄、菜單欄、滾動條、最大化按鈕、最小化按鈕等知識的復習。重點放在對于“畫圖”窗口的組成的學習,要讓學生認識“畫圖”窗口特有的組成部分,如工具箱、顏料盒、畫圖區等。結合教材中設計的連線題,可讓學生加深對常用工具名稱的印象。也可以讓學生在畫圖區進行嘗試性的操作,體驗畫圖的樂趣,但并不要求學生掌握各種工具的作用。第三部分:讓同學們參照書上的圖片,利用工具箱內的工具進行畫圖。該部分涉及直線、曲線、鉛筆、橡皮、填充工具等的使用,使學生扎實掌握,正確運用。第四部分:保存并退出“畫圖”。 指導學生如何進行保存,并退出畫圖工具。如何正常退出“畫圖”程序?教學中可讓學生自主探究,對于退出之前所彈出的保存對話框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對于出現的三個按鈕該如何選擇?選擇不同的按鈕所引發的結果是否相同?最后教師進行概括性的總結,從而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退出“畫圖”程序的方法。
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是初次接觸信息技術這門課的現狀以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我將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四個方面:
1.使學生掌握畫圖程序的啟動和關閉。
2.認識畫圖程序的窗口和畫圖工具。
3.能夠運用畫圖工具畫出一幅簡單的畫。
4.學會保存文件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可以概括為:
在畫圖過程中,能正確使用畫圖工具箱中的各種工具,進行簡單的繪畫。 本課是學習畫圖軟件的第一課,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學好這一課可以為學生將來學習專業繪畫軟件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說教法
怎樣才能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本節課我采用的教法是教師演示、學生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以學生“練”為本,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領悟,自己畫圖,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實踐創新的思維習慣。
《認識畫圖》這一課主要針對的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信息技術課,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很濃,特別是對電腦繪畫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四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這各年齡段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好奇心比較重,若不能抓住同學們的思維及眼光,很難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案例”法,通過出示生動漂亮的畫圖成果圖片以抓住同學們的興趣,這將對之后的教學起到推進的作用。同時我并應用Web Quest教學模式給予學生自學自練的時間和空間,鍛煉學生信息處理的思維和習慣,這一種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自學,協作學習和發展學生的創作能力,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先讓學生明確任務,再采用“試一試
——說一說——練一練”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觀看圖片在自學、質疑中學習使用畫圖軟件,整個過程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三、說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是活動的主人,如果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知識,創造更美的東西,那將是我們信息技術課教學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們開展素質教育的最迫切要求。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得好“一切真理都要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由他重新發明,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用“問一問,說一說,做一做”的方法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自己理解的內容;“做”自己喜歡的圖畫。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其中還安排了質疑、互幫、討論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欲望。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讓學生真正學有所得,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情境引入,出示課題
開課時,我直接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那么平時同學們是用什么來畫畫的呢?”這時大多數同學都說是用筆畫的,我便順勢引入:“使用電腦也可以畫出漂亮的圖畫。”并用課件出示:海底世界圖畫。然后直接開門見山,直入主題,“這幅圖畫是使用windows 系統自帶的“畫圖”軟件畫出來的。其實用畫圖工具畫圖很簡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畫圖”。
海底世界的圖畫色彩艷麗,圖形千變萬化,這是一張很神奇的圖片,孩子們的目光被這幅圖吸引住了。我立刻拋出了今天的課題,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就被輕而易舉地調動起來了。
(二)目標驅動,導學達標
任務一,啟動“畫圖”
隨之,我立即出示任務一:要使用“畫圖”軟件,首先要啟動它。考慮到學生年齡下,于是我提示孩子們可以先看書,然后自己在電腦上動手試一試。我密切地觀察孩子
們的操作情況,不少的孩子能順利完成啟動畫圖。但是有部分孩子還是束手無策,于是我讓孩子們小組內互幫互助。最后,我請一個學生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演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同時還要介紹自己的方法。此時我再適時補充,如果在windows桌面上把“畫圖”設定為快捷方式,在“桌面”上雙擊畫圖快捷方式圖標就可以直接打開“畫圖”窗口。
這個過程是完全放手讓學生探究的一個過程。雖然學生接觸電腦的時間并不長,但是我沒有因此而讓孩子們跟著我亦步亦趨,實踐證明,大多數孩子在看書后都能完成這一個任務。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協助者,稍加點撥孩子就能完成任務,何樂而不為呢?
任務二,認知 “畫圖”窗口的組成
在學生順利啟動到“畫圖”窗口以后,直接出示本課任務二:認識“畫圖”窗口各部分的名稱及作用。孩子們同樣分組討論,自己在電腦上不斷實踐。最終他們發現只要將鼠標放在工具旁邊,就會顯示該工具的作用。孩子特別興奮,主動地和自己的小伙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任務三,設置“畫紙”屬性
這時我對學生說:“剛才我們認識了“畫圖”的界面,它想得真周到,把我們所需的工具都準備好了。只不過有一樣需要我們自己來準備,那就是準備自己需要的畫紙也就是畫布大小的設置”,引出了本課任務三:設置“畫紙”屬性。
此時我依然讓學生自己操作,并提醒孩子們有多種方法可以調整畫紙大小,你們要多嘗試,可以在小組內共同探討。孩子探究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多數孩子都不甘于只按書本介紹的方法調節畫紙。最終,有少數幾個孩子掌握了另一種方法。我依然記得孩子找到了另一條途徑的孩子被叫到前面來演示的時候,那種快樂和自豪的神情。我們教師就是要為孩子的自主探究創設良好的環境,充分發揮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并要孩子能充分享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悅。
任務四,畫一幅自己想畫的畫(可以模仿屏幕上的畫,也可以自己創作)
在設置好所需畫紙的大小后,我出示了第四個任務,讓學生嘗試使用工具箱里的各種圖形工具畫一幅自己想畫的圖畫。由于孩子是第一次接觸畫圖工具,我降低了難度,讓他們的思想自由馳騁,想畫什么就畫什么,無任何羈絆。
學生在操作的同時,我走到學生中間,引導學生處理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并對各個層面的孩子多鼓勵多表揚,讓每個孩子都有收獲都有成就感。
(三)展示評價,分享成功
一幅幅有個性的作品完成了,我讓孩子們把自己的作品上傳到站,然后讓大家相互評價作品,最后展示了幾副得星最多的作品,并讓作者介紹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學評價好在什么地方,還有什么地方可以改進。
最后我給最優秀的作品頒發了“小小畫家”的獎牌。
在展示評價的時候,我采取了多元評價,不但讓孩子們相互評定星級,而且讓孩子
們嘗試多角度地評價一副作品,培養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陶冶了他們的審美情趣。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過練習培養學生在創作中求價值,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
總結本課
1.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
2.讓學生說一說感受
引導學生說,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較系統的認識,通過說感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社會活動《 我們不擁擠》。
一、教材分析:
幼兒園《指南》中明確指出:“活動選材要符合幼兒現實發展的需要,又要有利于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生活,又有助于擴展幼兒生活經驗”,活動內容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有機聯系、相互滲透。而《綱要》中指出,社會活動要“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從事幼教工作幾年以來,一直聽到教育界“注重以幼兒為本”“注重個性發展”的聲音,同事之間也經常會為“放養好”還是“圈養好”爭論不休,我在實踐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在教育過程中,如何把握自主與秩序的度?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大班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也會說“謙讓”“輪流”“一個接一個”“要有秩序”之類的詞語,但在具體情況中,自我中心意識的本能還是會讓他們不自覺地做出一些爭搶、擁擠的行為。因此我選擇了本次活動課《 我們不擁擠》。
本次的教育教學活動,就是結合幼兒平時的生活經驗來開展的有意義的教育活動,從而進一步體現《指南》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活動目標貫穿于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主導作用,它既是活動的起點又是終點。為此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將本次的活動目標定位于:
1、在問題情境中充分感知“秩序”的重要性。
2、合作探索瓶中取球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聯系生活實際,增強規則意識,自覺維護秩序生活的美好。
根據活動目標和幼兒實際情況,我把重點定位于:在問題情境中充分感知“秩序”的重要性。難點:合作探索瓶中取球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活動能更好地開展,我做了充分的準備:
多媒體課件,倒計時器,投影儀 擁擠的情景,有序的情景,警報聲。
三、說教法、學法
《綱要》中提出: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而教師在活動中應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我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了以下教法:
1、游戲情境法:通過玩“瓶中取球”的游戲引出活動,提高幼兒的興趣。
2、自主討論探索法:通過“瓶中取球”的三次實際操作,讓幼兒更進一步感受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提問法。結合幾次瓶中取球的實踐過程,讓幼兒將生活經驗和所見聯系起來解決重難點。
比較法。活動中安排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兩組視頻案例:小朋友擠成一團滑滑梯,人們擁擠著上車;小朋友排隊滑滑梯,人們有序乘車,通過兩組視頻的播放,讓孩子在場景比較中將自主構建的規則意識進一步強化,同時能聯系自己的日常行為進行反思,以此指導后面的演習行為,這也是社會性教育生活化的必然途徑。
四、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針對教學目標,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首次比賽:分析失敗的原因
1、出示裝有彩球的塑料瓶,介紹比賽方法和規則。
2、幼兒自選裝有彩球的塑料瓶分成五組進行操作。
3、記錄比賽成績。
4、分析失敗原因:你們遇到什么困難了?球為什么堵在瓶口?
5、討論解決辦法:怎樣讓球不擠在瓶口?
6、總結拉球方法:四個人不能同時拉球,要一個一個地往外拉。
二、再次比賽:構建取球的規則
1、幼兒分組嘗試一個一個地拉球。
2、記錄比賽結果。
3、分析取球少的原因:為什么一個一個拉球之后,一分鐘內取得球還這樣少?
師生共同總結:拉球時不能著急,要看清楚球的顏色和拉繩的位置,等上面的球出來后,才能拉下面的球,這樣一個接一個,速度才能變快。
4、請一個小組上來演示拉球過程,幼兒觀察分析:怎樣才能拉得又快又多呢?
5、總結拉球兒歌:先拉上球,再拉下球,你先我后不著急,團結協作快又多。
三、第三次比賽:體驗規則的重要
1、提醒幼兒遵守取球規則,自主練習合作方法。
2、分組比賽,記錄比賽結果。
3、比較三次比賽結果,進一步感悟遵守規則,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四、聯系生活,感知擁擠危害
1、觀看錄像(1):人們擁擠著上車,小朋友擠成一團滑滑梯。
師:他們做得對嗎?這樣做會怎么樣?
小結:生活中如果像這樣人人擁擠,沒有秩序,既不文明也不安全,會帶來很多危險呢!
2、觀看錄像(2):人們有秩序的乘車,小朋友排隊滑滑梯。
師:他們是怎么做的?這樣做會怎么樣?
小結:他們沒有擁擠,一個接著一個乘車、滑滑梯,文明又安全!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處處遵守秩序。
五、模擬演習,練習緊急撤離
1、講訴四川大地震中桑棗中學全體學生順利逃生的故事。
2、講解“地震撤離演習”的方法。
師:當警報聲響起時,我們要冷靜、有序地撤離。
3、師生共同拼搭“安全通道”,練習有序地緊急疏散撤離。
(幼兒將小椅子拼搭成一條長長的通道,在警報聲中一個跟著一個從通道里有序撤離)
以上是我對大班社會活動《我們不擁擠》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及粗淺認識,我想一節好的社會活動課應該符合社會領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教育原則。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斷探索,不斷成長。其中有許多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本次的說課內容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1問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本場的 1 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細菌”。
2總結語
根據新課程標準,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為什么這么教為思路。具體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七個方面加以闡釋我的說課。
3教材分析
上好一堂課對于教材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們先來對教材做一個簡單的了解。本課節選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第四章的第二節內容。本課主要介紹了細菌的形態、結構以及生殖方式。學習完本節課之后同學們還將繼續學習細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因此本節課的內容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4學情分析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以滿足學習者的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學之前,對于學情的分析也是至關重要的。本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課外知識也較豐富,但是思維方式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容易轉移,學生對細菌的發現史、形態結構都較陌生,這就需要我加以適當的引導。
5教學目標
結合新課改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掌握細菌的形態、結構以及生殖方式。2、通過觀察細菌的形態和結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科學探究的能力。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探究等活動,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3、通過對細菌繁殖速度的認識,減少細菌的感染,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基于以上教學目標的確立,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立為:掌握細菌的形態、結構和生殖方式。將本節課的難點確立為: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6教學教法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因此本節課我將采用講授法、討論法、觀察法等教法,同時將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7教學過程
合理的教學過程對于上好一堂課起著最關鍵的作用。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教學過程設置為以下四個環節,分別為導入新課、探究學習、應用提升、小結作業。首先在上課伊始,我會以多媒體的方式導入今天的新課。比如,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這段視頻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在無情的殘害中國人。大家邊看邊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日本人是用什么武器使無數的中國軍民慘遭毒害的呢?好,視頻播放完了,哪位同學可以給我們說一下,這排最后一位同學嘴一個舉手,你來說。艾,這位同學說日本人用細菌作為生化武器,用抓來的中國人做細菌試驗,從而讓無數人遭遇了不幸。那現在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細菌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威力呢?通過這個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興趣。
在探究學習環節,我會讓學生首先閱讀書本第 71 頁,并播放巴斯德的實驗視頻,視頻播放結束后,通過提問學生說出細菌是被列文虎克所發現的,巴斯德的實驗證明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接著讓同學們觀察 72 頁的三幅圖,通過細菌的不同形態,引導學生總結出細菌的三種類型,分別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隨即我會把細菌的結構示意圖畫在黑板上,同時讓學生回憶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結構。并把他們前后四人分為一個小組,5 分鐘的時間討論一下細菌和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相比有什么異同?通過討論以及觀察細菌結構示意圖,學生會發現細菌具有細胞壁、細胞質及細胞膜等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是:細菌雖有 DNA 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然后我會請同學們再次觀看一段模擬細菌分裂的視頻。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很直觀的發現細菌是通過分裂進行生殖的,并且分裂速度非常快。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在應用提升的環節,我會讓他們自己畫出細菌結構示意圖,此時我會下講臺巡視,學生們可能對鞭毛和莢膜的結構不是很清楚,我會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在課堂的最后,我會和同學們一起總結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并讓他們計算一道題:假設你手上此刻有 100 個細菌,細菌的繁殖速度按每 30 分鐘繁殖一代計算,在沒有洗手或其他影響細菌生活繁殖的情況下,4 小時以后你手上的細菌數目是多少?通過這道題的練習,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細菌的分裂速度。同時布置這樣一個作業,通過查閱資料了解細菌有哪些分類方式?
8板書設計
為了更好的呈現課堂,我的板書設計如下:我會將黑板分為兩個部分,在上課伊始,我會將本節課的題目—細菌,寫在黑板中間部分的正上方。在主板書部分寫下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細菌的形態、結構以及生殖方式,在副板書的部分畫細菌結構示意圖,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易懂,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本節課的內容。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考官的耐心聆聽。
說課稿 篇5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并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會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編排從設疑引趣出發,使學生發現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并通過新奇有趣、層層提高的練習形式讓學生掌握并靈活運用知識,為以后學習小數的乘除法作好鋪墊。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紐扣、紅黃藍綠色卡、練習題
【說教法學法】
本課以成功教學法為主,遵循導學自學、示學量學、施教施學、互教互學、用教用學、再教再學、查教查學七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充分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氛圍中樂學好學。同時,我還注重在教學中滲透“游戲學習”的理念,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次快樂無比的游戲,一場富有挑戰性的競爭,一回激蕩人心的比賽。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說教學流程】
由于本課的內容與前幾課的學習關聯不大,而且知識點較多,所以我在課前的預備時間里給學生做了學習鋪墊的游戲。
課前游戲:
1.左右訓練:向左點點頭、向右招招手、用你的左手拍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摸摸左耳……
2.全班搶答:(整數的大小變化規律)
(例)從285到28500的大小變化(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從16000到16的大小變化(縮小到原來的1/1000倍)……
教學過程:
(一)導學自學
新課伊始,我就讓全班學生來讀一個奇怪的數,隨著課件演示:360.0→36.00→3.600→3600,學生也跟著報出不一樣的數,這就產生了一個疑問:怎么數字沒變,大家卻報出不同的數?原來是調皮的小數點在搗亂。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起來了,內心產生要知道小數點移動會引起小數怎樣的大小變化的強烈愿望,此時便可以馬上進入新課教學。
(二)示學量學
成功教學法強調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我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給學生布置了預習《小數點搬家》的任務,同時完成自學表。而書上的情境圖一直惹來許多爭議:快餐的價格從4元一直降到4分才使山羊餐廳從沒有顧客到客人如潮,跟現實生活不符。所以我不打算把這情境作為新課的引入,而是讓學生在預習時自己去理解、去找原因、談感受。
(三)施教施學
我故意以考學生的自學情況為由,讓學生在急迫修改不合理價格的心情中主動探索小數點移動所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之所以選擇巧克力和蛋糕為情境,是因為一來這些是學生平常最愛吃的零食,他們會比較清楚價格,二來這兩種食物隨著份量的大小和質量的高低而有較大的價格差異,這就正合我心意,讓學生猜出兩種價格,從而順勢探尋小數點移動兩次的規律。
教學時,我跟學生說:剛才一個不留神,調皮的小數點又跑到商場里搗蛋去了。看這里,一顆巧克力糖果的價格是50.00元,大家覺得價格合理學生會說:小數點應該向左移一位,使價格變成5.00元。
也有的學生會說:小數點向左移兩位,價格變成0.50元會有更多人買。
就這樣,逐步引導學生探尋出小數點向左移的規律。
同時我也板書出:從50.00到5.00,小數點向左移了一位,這個數也縮小到原來的1/10,列式為50÷10=5。
當講小數點向左移兩位時,還特別要學生解釋一下,這個數縮小到原來的1/100是怎么知道的,再來板書小結,然后乘興追擊,讓學生得出小數點向左移三位、四位等的變化規律。
最后,用蛋糕的標價0.80元來讓學生同桌交流,自己歸納出小數點向右移的規律。總結后讓全班齊讀規律來加深記憶。
(四)互教互學
剛蒸出來的饅頭如果不給它用小火保溫,饅頭就容易變硬而缺乏口感。同樣,剛發現的規律如果不反復操作運用,它就會很快從學生的記憶中淡化褪去。而認知規律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動手做動腦想。所以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手來,根據題目要求來移紐扣求得數。
我會跟學生說:小數點看同學們學習認真,一高興,變成一顆紐扣來到我們身邊,要跟我們做游戲,大家想玩嗎?
然后要求同桌輕輕倒出信封里的數字卡和紐扣,并強調游戲規則:同桌兩人輪流玩,一個人移小數點的時候另一個要認真檢查。在這里,體現了同桌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兩人中成績較好的一方在操作時起示范作用,當輪到另一方移時,就算遇到困難也能得到及時的幫助和指正。
練習的處理我也是作了細心安排的,如:
(1)把618縮小到原來的1/10,生移小數點得61.8。(強調整數的小數點在個位的右下角)
(2)再把61.8縮小到這個數的1/100,生移小數點得0.618。(小數前面數位不夠要補0)
(3)接著把0.618擴大到這個數的10倍,生移小數點得6.18。(小數點向右移,最前面多余的0要去掉)
(4)最后把6.18擴大到這個數的1000倍,生移小數點得6180。(小數點向右移,后面數位不夠要補0)
同時,為了讓學生把規律和算式聯系上,以便往后的靈活應用,我還讓學生根據給出來的式子擺得數。
6180÷100=61.8,61.8÷1000=0.0618,0.0618×10000=618
(五)用教用學
通過合作學習后,優生把規律理解得更好了,學困生也漸漸有了頭緒。此時我準備了選擇題讓學生獨立做,題型主要是反復鞏固規律,最后的兩題還有一定程度的拔高。而怎樣使學生的學習情況能最快地反饋給我呢?我想到了一種全新的反饋手段:答題時讓學生舉色卡。
于是我給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套四種顏色的答題卡,先讓學生默讀理解題意,然后聽指令迅速舉出自己所選的答案。顏色是眼睛最易分辨的,這樣我就能一眼看到誰對誰錯了。而馬上得到反饋的`最大好處就是我能立刻抓住這些出錯的學生,讓他們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從而逐漸提高學習效率。
(1)把0.3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原來的數就擴大。
10倍,100倍,1000倍,10000倍
(2)把8.72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得()。
3)把42.5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原來的數(,)。
擴大100倍擴大1000倍,縮小1/100,縮小1/1000
(4)把0.105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原來的數()。
擴大100倍擴大1000倍,縮小1/100,縮小1/1000
(5)把一個小數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可以通過把小數點()得到。
向左移動兩位向左移動三位向右移動兩位向右移動三位
(6)把0.06的小數點去掉,這個數就()。
擴大100倍擴大1000倍,縮小1/100,縮小1/1000
(7)把最大的三位數縮小到原來的1/1000,得()。
說課稿 篇6
《麻雀》,出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穎的構思,精練、優美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文中通過對不同的角色的神態、動作的具體描寫,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僅刻畫出小麻雀的弱小,獵狗的兇暴,“我”的同情憐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機關頭,挺身而出,為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親子”、“母愛”這“一種強大的力量”。
《麻雀》是第八組課文的一篇講讀課,該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一要真實,二要具體。學習《麻雀》一課,是讓學生在熟練運用“讀課文,想畫面”的閱讀方法的基礎上,著重了解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敘述和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進而認識到內容真實、具體是寫文章的基本要求,并激發出熱愛生活,懂得母愛的偉大和愛護弱小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同時擔負著培養學生根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自己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自主學習及創新精神。 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和課后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教養方面:
1、12個生字及有關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表現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進一步學習、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
3、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育方面:
懂得母愛的偉大和熱愛幼小是一種高尚的品質。
發展方面:
1、掌握具體敘述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識地加以運用。
2、培養自己提出問題和自己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描寫來表現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第4、5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動作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母愛的力量)
教學手段:
1、多媒體電腦,課文錄音帶,收音機,電視機
2、引疑、導析,讀、思、畫、議結合法
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運用多媒體電腦出示有關簡介作者的資料,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的圖片、動畫和課文片段,結合教學的需要,投影出示思考題、練習題及課文片段,引導學生進行邊讀邊畫邊思,并通過讓學生自問自答,互問互答,小組、集體議論,引疑、導析,讀、思、畫、議結合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大膽創新。
教學程序:
第一教時,在簡介作者后,放手讓學生按“預習”的提示和課后思考題2的要求,讀課文,想畫面,并通過議論,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課文的角色及每個角色的特點,了解課文的段落及事情發展的順序(起因、經過、結果)。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然后以課后練習題3的填空題為重點,讓學生讀、思、畫、議,體會課文是怎樣把小麻雀的弱小寫具體的,進而引導學生熟讀、背誦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以突出教學的重點,分散和突破教學的難點。
第二教時,以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怎樣把老麻雀與獵狗搏斗的經過寫具體,真實地表達“親子”、“母愛”是無與倫比的思想感情。教學時,先小結第一段并過度: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烈風吹到地上,一只獵狗慢慢地走近,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小麻雀正面臨著生命的危險,突然發生了什么事呢?老麻雀怎樣出現的,怎樣跟龐大的獵狗搏斗的呢?以此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接著,讓學生聽課文第二段的錄音,思考上面的問題;再讓
學生自由朗讀,按習題2(投影出示:找出課文中描寫老麻雀神態、動作的句子,提出問題和大家一起討論。)的要求和例子,邊讀,邊畫,邊思,并反復讀有關的句子,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廣泛收集,發現材料,再通過匯報有關句子,集體議論,解決習題2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掌發現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然后分四人小組進行讀,思,議,交流自己的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全體學生直接參與,并進行互相比較,加以綜合。然后進行匯報:通過自問自答、互問互答的方式進行匯報交流,相互啟發,深入探究老麻雀保護幼兒的急切心情和敢于與敵人作殊死搏斗的無畏氣概,進而領悟“親子”、“母愛”力量的強大,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非形式化的主動發現,探究創新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能力。同時,經過反復的讀、思、畫、議,學生對課文的每個角色,特別是對老麻雀這個主要角色的神態、動作及果敢的形象和“親子”、“母愛”產生的巨大力量,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真正領會到寫文章怎樣做到真實、具體,與此同時,學生根據板書的重點詞語,記憶和背誦課文的重點段,就不會感到困難。再學習課文第三段和總結課文,談體會也就水到渠成。
通過板書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層次順序。
2、體現作者是怎樣具體地記敘和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3、幫助學生記憶課文的重點段,以突破背誦的難點。
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同類色與鄰近色》 , 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同類色與鄰近色》 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第十四冊 第 3 課。
在此之前, 學生們已經學習了一些關于色彩方面的基礎知識, 這為過度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課題的理論、 知識是學好以后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七年級學生他們的認 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認識同類色和鄰近色,學習運用同類色、鄰近色 表現畫面內容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運用同類色或鄰近色完成一幅色彩構成作品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運用同類色、鄰近色創作給人的 美感,了解色彩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增加對生活的熱愛,提高生活的 審美品位 本著初中美術新課程標準, 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 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習同類色和鄰近色知識,掌握運用同類色和鄰近色的方法, 感受同類色與鄰近色的色彩美。
難點:區分同類色與鄰近色
二、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 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導入新課(2~3 分鐘)
導入新課:在之前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 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 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的未知欲望。這是教學非常重要的一 個環節。
引導學生看書上的圖片。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 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突出小組之間合作學習能力。引導學生 主動思考和討論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 學生的實際、 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 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 的知識興趣華。
三、課堂小結: (2~3 分鐘)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 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 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同類色 和鄰近色的概念和特點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形 成良好的個性。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并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 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同類色和鄰近色 一、概念 二、特點 三、區別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和管理的教學方法,以?教 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 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 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 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
能根據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
采用自讀自悟, 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 古文引路,揭示課題。
理解課題,整體感知。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重點,樹立大的語文觀念。我以課題的理解為教學的切入點,同時滲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二) 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自讀感悟,合作探究。學習既是每個學生的事,又是師生,生生共同的事。學生應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借助注釋和手中的資料來試著理解課文的意思。然后在小組內匯報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也為為那些不愛發言的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機會。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讓學生不但讀懂文字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內涵。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情境再現,練習表達。為了讓學生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我適時的播放了兩首樂曲,并且讓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仿照書上的表達方式練習說話。把聽,說,讀,寫有機的結合起來。師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語言朗讀課文。這樣,以圖畫展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氛圍、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同時更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語文( )號,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A版五年級下冊 2 課《 三月的原野 》,我將從說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課前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七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教材分析:《三月的原野》節選自蕭紅的《小城三月》,作者真實地描繪了北國初春原野獨特的景象,同時傳達出對生命的渴望,對春天的喜愛和對未來的憧憬,抒發了春天到來時的欣喜之情。 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樂于表達和交流,但要完全透過文字感悟文本背后蘊含的情感還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本課我將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品析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情感,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對五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技能目標: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邊讀邊想象,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理解“ 蠱惑”、“脹破”等詞語的意思。
過程方法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情感價值目標: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啟發學生熱愛春天的情感。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品悟原野上景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春天到來時人們的心情。 教法與學法:教是為學服務的,選擇適當的教法,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本節課我將采用創設情境法,朗讀品悟法,想象感悟法,多媒體輔助法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讀、品、悟”(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來學習本文,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讀中獲得思想啟迪,在讀中享受審美樂趣。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預設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個成功的導入,能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所以開課伊始,我從詩詞導入,課前播放《春天在哪里》,讓學生欣賞歌曲,通過歌曲感受春天的氣息。
二、 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
我將讓學生先自由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找出描寫春天景物的句子來讀一讀。
三、細讀品味,理解感悟
閱讀是一個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根據上一環節的回答,我將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引導學生品析以下詞句。
品讀句一
“三月的原野已經綠了------那一定是向陽的地方”,讓學生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從哪兒感受到的?引導學生抓住“透出”“轉折”“欣幸”等詞語來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再引導學生抓住孩子和媽媽的對話,來感受初春到來時人們的喜悅之情,體會到春天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然后讓學生通過“讀”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接著,我將通過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天氣------都有意思”這句話的含義,先讓學生讀一讀這句話,然后問學生:你從哪些景物的描寫感受到“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我將通過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來幫助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引導學生抓住靜態描寫:小草、蒲公英;動態的描寫:羊羔的叫聲,河水在流,烏鴉、楊花在飛;有顏色的描寫:變黃的榆樹,白色的搶根菜的籽兒的景物描寫,并借助多媒體播放這些景物每天的生長變化,來感受作者看到這些景物變化的欣喜之情,感受到春天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活力,也仿佛聽到了春天離我們越來越近的腳步。這一切都讓作者覺得是那么的有意思,激發學生和作者一起產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并讓學生帶著這份情感再讀“天氣--------都有意思”。
品讀句二
學生可能“河水發了,奔放地向下流”這句話并不一定能理解,我將通過多媒體播放河水融化時的場景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苦悶又奔放”的意思,以此感受春天的活力,并通過讀把這種活力表達出來。有了以上學習的基礎,學生對“春天帶著強烈呼喚,從這頭走到那頭”就很容易理解了。我將通過問學生春天帶著什么樣的強烈呼喚,讓學生聯系上文的靜態、動態的景物描寫,來理解春天的盎然生機,“這頭”、“那頭”分別指的是那頭?幫助學生理解春滿大地,感受到春天是一個充滿希望、充滿生機的季節,激發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并讓學生帶著這種喜愛之情齊讀全文,以此讓學生再次感受春天的生機盎然。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課文學到這兒,我將設計這樣一段結束語。讓學生課外閱讀朱自清的《春》,或搜集一
些詩句,以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最后來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根據課文內容,我設計了這個板書,我是按文章的主題線來設計的,該板書力求簡潔清晰,使學生一目了然就能對文本有所感悟,有所思。
3、 三月的原野
驚喜 呼喚
希望、生機勃勃
【說課稿合集九篇】相關文章:
散步說課稿(合集15篇)11-10
英語說課稿合集15篇12-21
《水調歌頭》說課稿(合集7篇)11-04
木蘭詩說課稿(合集9篇)11-06
短歌行說課稿(合集6篇)11-07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合集15篇)02-21
蘭亭集序說課稿合集6篇05-29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桃花源記》說課稿(合集15篇)11-06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合集六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