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合集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學生 《家人的愛》目的是讓孩子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并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示 對他們的感激、尊重和關心。但是,調查表明,當前許多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 對父母養育兒女的艱難并不理解, 父母給予自己的生命和關愛被看作是平常和理 所當然的。
二、活動目標 情感熏陶:
1. 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愛,理解疼是愛,嚴也是愛。
2. 學習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
能力培養:
3. 培養動口動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活動重點: 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愛。
活動難點: 理解嚴也是愛。
三、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我將主要采用體驗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從學生生活切入,設計多種 活動形式,讓學生在體驗、交流與探究中感受、理解家人的愛,激發對家人的感 激之情。
四、教學手段 結合學生的需要,我將以課件演示為主要手段,運用影視錄像、圖片、配樂詩朗 誦等多媒體手段,不斷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使學生如臨其境,自 然而然地得到愛的體驗. 五、教學準備 課前,我布置學生準備一張與家人的合影,并提出問題:你覺得父母愛你嗎?你 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六、活動過程
活動一:激趣、感知愛
1. 一開始我就播放一段圖片, 讓學生欣賞動物世界中父母關愛兒女的幾組鏡頭, 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再讓其談感受,體會動物家庭中的愛,從而為感知自己 父母的愛作鋪墊。
2. 緊接著,播放一段《幸福寶寶》的錄像,輕柔的音樂,溫馨、動人的畫面,不 禁使孩子們如臨其境。這時我會問學生:“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們在看、想和 說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對父母的愛有了初步的感知和體驗。
活動二:體驗、感悟愛 1. 首先,課件出示幾幅畫,這些生動的畫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現,符合兒童的 興趣和需要,能讓學生觸景生情,回顧生活中曾經歷過的一個個備受父母長輩疼 愛的場景。這時,要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照片說說自己在家長呵護下健康成長的 故事,這樣在看、聽、說、演的體驗過程中,學生逐步加深了對家人那平常、無 聲的關愛的感受。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等能力。
2. 當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起來,滿腦是家庭中那溫馨的一幕幕時,我又利用件再現幾個生活畫面,引導學生進行理性的思考、探究:嚴格要求是愛嗎?當學 生們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聯系實際得出結論:嚴也是一種愛時,便是感悟了愛 的真諦。此時若有同學談到自己因誤會了父母的愛,心情很后悔,我會立即用手 機讓他與父母聯系,當場向他們道歉,化解心中的疙瘩。這樣,把現實和情境結 合起來,體現課程的開放性。
3. 課件演示小詩:同樣的愛 在體驗、領悟了家人不同方式的愛之后,我讓學生續編或仿編、朗誦這首小詩, 學生的情感在自主的創造活動中再次深化。
說課稿 篇2
同行,是一種緣分,伸出雙手,便不再孤單;同行,是一種美德,十指合一,便能量無敵!尊敬的評委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就是——《讓我們同行》,請你們與我同行,走進我的課堂設計。我將分三個板塊進行說課,分別是:
研讀教材,分析學情,明確目標;
穩踏基石,精心設計,達成目標;
課后延伸,意行統一,深化目標。
一、研讀教材,分析學情,明確目標。
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解讀。本課選自浙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3課,這一單元共有三個課時,分別是社會交往中誠信、寬容、互幫互助三項交往技能的培養。本課是“交往”第三課之“互助”篇,對孩子們來說,互幫互助不僅是建立真摯友情的有效手段,更是當今社會生存的法則。當自己遇到困難時,需要他人的幫助。當他人遇到困難時,主動伸出援助之手,不僅可以給別人帶去溫暖,而且還能給自己帶來“助人為樂”的體驗。圍繞著這一教學內容,我開始審視我的學生們。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因此在與同伴相處的過程中,往往只期待他人的關心,而很少考慮自己可以為他人做些什么。比如說讓他們小組合作時,他們有時卻各做各的,互不理睬,有時因意見不一吵成一團。同時孩子們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他們不能及時發現生活中的互助之美、奉獻之美、合作之美,因此在學生交往中培養他們互幫互助的精神、讓學生體會互幫互助給社會帶來的正能量是很有必要的。
我認為互幫互助是要在實踐中通過不斷踐行逐步達成的,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在生活中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2.過程與方法:
(1)在游戲中感受互幫互助的重要性,提高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
(2)在調查收集中,提高信息搜集、提取的能力。
(3)在觀影中,提高鑒賞、感受故事情感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
(1)體會幫助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互幫互助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2)做一個愿意去幫助別人的人,為幸福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主要是讓學生懂得同學之間、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體驗互幫互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一起同行的真正含義。
二、穩踏基石,精心設計,達成目標;
基于以上教學目標的設定和學生需求的分析,我給自己的教學設定了幾個板塊:
一、游戲導入,感知互幫互助
首先是游戲導入,讓孩子感知互幫互助。我用連筆畫的游戲導入,請同桌分工合作,一個人閉上眼睛,手握一支筆;另一個同學只能用語言提醒,幫助他將紙上的筆畫連起來,完成一個漢字。游戲結束后,我馬上抓住機會隨機采訪閉眼的同學和一旁幫助的同學,讓他們分別說出自己當時的心情。閉眼的同學會迫切需要別人的幫助,因為同桌幫助,他可以完成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在一旁幫助的同學也會因此有成就感,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在他們的心中激起了第一層漣漪。游戲結束后我會挑選幾張成果,粘貼在黑板上,給同學們一個驚喜——原來是今天的課題:讓我們同行。全班同學會因課題獨特的出現方式,而初步感受到全班同學一起完成任務的快樂。
二.真情回味,幫助無處不在
接下來,是真情回味,讓學生體會幫助無處不在。這一板塊是讓學生立足自身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他們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困難。首先,我運用心理學中的“自我暴露”法,向孩子們述說我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困難和當時急需他人幫助的心情,再問學生,生活中你什么時候有過跟老師一樣的心情?是否接受過他人幫助?這樣一來會更利于學生敞開心扉,將他們帶入最真實的學習情境,獲得最真實的生活體驗,在他們心中激起了第二層漣漪,讓他們感受到同伴互助的溫暖。
三、感受同行,力量無所不能
在這個板塊的教學中,我有針對性地選擇了三個頗具代表性的社會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同行的理想。
(一)路人有難,挺身而出。
(二)齊心協力,創造價值。
【設計意圖】現如今,淘寶對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課堂中,我選擇了這個學生日常所見,卻又容易忽視的信息:淘寶這樣一個企業的成功背后是什么,運用“陌生化”原理讓“已經習慣化、自動化了的感知力恢復到新奇狀態”,用“新眼光”去看常見事物, 經歷 “比較”——“分析”——“領會”——“研究”等有價值的思維過程,也通過使用辯論這種手段不斷加深各方對于問題的認知而逐漸統一觀點的過程。趨向于正確的認知。企業的靈魂人物在創業初期確實起到了開創性的作用,但是要做到一個優秀的百年企業,那就必須是團隊中各個成員共同努力,團隊間的互幫互助的和諧氛圍才能做到的。同樣是個團體,作為班集體也有這樣的經歷,通過班級榮譽的展示引發學生的共鳴。
(三)迫在眉睫,萬眾一心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題目是“讓我們同行”,這部最新的微電影恰好吻合這個主題,而且就在我們這個城市。同行的意義在這里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從而極大地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那顆沉睡的心也最終被喚醒。就這樣,在感人的視聽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社會上的“互幫互助”,更是理解同行的真正含義,這一教學難點便迎刃而解了。
四、交流故事,升華情感。
在感受了老師提供的3個社會材料后,我把鏡頭切換到了學生主體上,讓學生們交流課前收集的發生在身邊的或者社會上的關于互幫互助的事情,引導孩子去感受人間“互幫互助”的真情,全方位地去感受社會的正能量,為導行做好了鋪墊。
五、自我提升,今后一路同行。
最后,我把鏡頭聚焦到我課前準備好的“互助水晶瓶”上,里面收集著同學們遇到的各種困難,請同學們隨機抽取,然后共同商討解決。比如一個同學寫到:下課了由于我跑太快,膝蓋和手都摔破了,站都站不起來了。然后請全班同學說一說怎么去幫助他,有的同學說我二話不說會背他到教室,有的同學說我會馬上報告老師,請求老師的幫助,有的同學說我會立刻跑去醫務室找創可貼……這個環節巧妙地代替了直接問學生“今后你要怎么做”,通過具體事例讓學生著眼于實際行動,而不是說空話說大話。
六、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同窗好友——互幫互助
路人有難——挺身而出
素不相識——萬眾一心
成長之路——一起同行
三、課后延伸,意行統一,深化目標。。
到這里,我的課堂教學已基本結束,但我認為思品課的教學目的在于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達成意識的認同,從而影響到學生的日常行為。為了讓孩子們積極地去傳遞互幫互助的正能量,我給他們提供了一份“互助愛心菜單”,上面有一些幫助他人的建議,倡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去踐行。
總結:整堂課,學生對同行的理解,層層遞進:從同學之間互幫互助,溫暖人心——對陌生人有難,挺身而出——企業員工之間互幫互助,提升企業價值——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讓城市更為溫情幸福——最后回到學生自身,讓他們從自身做起,學會互幫互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學生才能自覺行動!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望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
本節課是新課程人教A版選修2-1 第2章 第三節第一課時。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圓和橢圓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學習的,也為后面的拋物線及其標準方程做鋪墊。
2、教材作用(重要模型,數形結合)
圓錐曲線是一個重要的幾何模型,有許多幾何性質,這些性質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圓錐曲線也是體現數形結合思想的重要素材。
3、設計理念: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程理念,融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利用學校博客平臺進行網絡教學,突出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思考性、有效性和創新性。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數學基本能力的培養和基礎知識的掌握,又注重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教育,同時反映數學學科前沿以及與科學、技術、社會的聯系;教學過程中體現過程性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作用,體現教師的有效指導作用。
二、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理解雙曲線的定義
②能根據已知條件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③進一步感受曲線方程的概念,了解建立曲線方程的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提高運用坐標法解決幾何問題的能力及運算能力。
②培養學生利用數形結合這一思想方法研究問題。
③培養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觀察能力、歸納能力、探索發現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親身經歷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的獲得過程,感受數學美的熏陶。
②通過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體會數學的理性和嚴謹。
③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契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形成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態度。
4、重點難點
基于以上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
①重點:感受建立曲線方程的基本過程,掌握雙曲線的標準方程及其推導方法。
②難點:雙曲線的標準方程的推導。
三、學情分析:
1、知識方面:學生已經學習直線、圓和橢圓,基本掌握了求曲線方程的一般方法,能對含有兩個根式的方程進行化簡,對數形結合、類比推理的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體會。
2、能力方面:學生對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較為熟練、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且有一定的群體性小組交流能力與協同討論學習能力。
四、教法學法分析
在教法上,主要采用探究性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法。探究性學習就是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學生富有創造性和好奇心,敢想敢為,對新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的特點。讓學生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和題目中的已知條件,自覺主動地創造性地去分析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啟發式教學法就是以啟發、引導為主,采用設疑的形式,逐步讓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通過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證明——應用”的過程,發現新的知識,把學生的潛意識狀態的好奇心變為自覺求知的創新意識。又通過實際操作,使剛產生的數學知識得到完善,提高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和增強了研究探索的綜合素質。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知識;通過設計問題,以支撐學生積極的學習活動,幫助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誘發他們進行探索與解決問題。并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復習引入
心理學強調,學習是在已有認知結構基礎上展開的.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原有的認識結構中相關的知識與經驗,自主地在教師的引導下促進對新知識的建構。這一環節既可以使學生溫故而知新,也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雙曲線的定義
通過課本的實驗探究(以動畫形式展示),引入雙曲線的定義:平面內與兩定點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等于常數(小于)的點的集合。
符號表示:()
其中:焦點——;焦距——(設為);
設常數
思考:1、去掉“絕對值”后,點M的軌跡為什么?(用動畫展示)
2、若常數,則點M的軌跡是什么?(用動畫展示)
1、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因此,應該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經歷知識的形成和發展,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運用的過程。課堂教學的關鍵是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主動參與,發現學習。
2、通過設問,把學生逐步引入問題情景中,通過師生互動等形式,讓學生在問題中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最終使問題得以解決。同時,問題具有一定的梯度,對學生的思考有一定的引導和啟發作用。
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1、復習求曲線方程的一般步驟:建系、設點——列式——化簡——檢驗
2、推導焦點在x軸和y軸上的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推導焦點在x軸上的雙曲線的標準方程,另一組推導焦點在y軸上的雙曲線的標準方程,最后交換結論。
3、比較兩種標準方程。
兩點說明:①關系:②如何判斷焦點的位置:看前的系數的正負,哪一項為正,則在相應的軸上。(口訣:焦點看正負!)
1、在比較如何化簡方程簡單后,我選擇放手讓學生化簡,讓學生體驗化簡方程的艱辛,經受鍛煉,嘗試成功,提高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
2、在得到雙曲線的標準方程之后,我和學生共同總結推導雙曲線標準方程的步驟,其目的是進一步強化求曲線方程的一般步驟,同時也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3、體現類比推理的思想.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和類比推理的能力.
4、在推導過程中我令,一是為了美化方程,使方程具有對稱性,二是為后面幾何性質的學習做鋪墊。
例題解析
例1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清楚:求雙曲線的焦點坐標(或者是方程當中的),必須要把方程化為標準方程。
通過例2讓學生明白,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主要是確定兩個要素:一是雙曲線的位置,由焦點來決定;二是雙曲線的形狀,由來決定。
例3是雙曲線的實際應用,關鍵是利用雙曲線的定義來解題,要注意焦點的位置。
課堂小結
為了讓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我讓學生自己概括所學的內容。我認為這樣既能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能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線測試
通過學校的網絡平臺,讓學生及時鞏固基礎知識,同時也可以了解全班同學的答題情況。教師進行點評。
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作業布置
上交:人教版高中數學選修2--1
P61 習題2.3 A組 第2,5題和B組第2題
不交:第2課堂2.3.1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
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
六、板書設計:
一、雙曲線的定義
二、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1、焦點在x軸上 2、焦點在y軸上
三、例題解析
例1
例2
例3
我選擇這樣的板書設計,其目的是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本節課的重要內容。
七、評價設計
本課最大的特點是:(1)課堂上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例如:利用幾何畫板和flash畫橢圓讓學生動手操作,感受事物發生的過程.許多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2)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梯度地提出問題.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全過程,問題的提出是一個緊扣著另一個,學生按照我的引導,一步步得出最后的結論,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的充分調動.(3)通過在線測試檢查學生對這節課的掌握情況,在得到學習情況的反饋后,我及時給予解決,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牢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引導學生從實驗探究得出雙曲線的定義,類比橢圓的標準方程的推導得出雙曲線的標準方程,例題講解的過程中,我始終把自己擺在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立場上,讓學生自己通過實踐、探究、歸納、分析、總結等活動進行學習,培養了學生讀圖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本節課采用“網絡環境下數學課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教學容量較大,課堂教學設計合理,在教學過程中,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利用在線測試邊講邊練習進行教學,讓學生得到及時的鞏固,在關鍵的重點讓學生進行討論發現,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獲得再發現、再創造的感受.
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第七單元第一節1000以內數的認識部分例4的內容,是根據《標準(20xx)》的要求新增加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算盤,在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體會其直觀形象、體現數位特征的特點;會用算盤表示數,深化學生對萬以內數的認識。認識算盤是在學生已經掌握1000以內數的數數、撥數、讀數和寫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算盤半直觀半抽象的特點有利于學生深化對位值制的理解,鞏固1000以內數的組成,強化數感。
說教學目標:
1、直觀認識算盤,知道算盤各部分的名稱,學會用算盤計數和數數
2、經歷用算盤表示數、數數的操作過程,掌握用算盤記數的方法,初步滲透位值思想。
3、讓學生知道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的一大貢獻,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說教學重點:認識算盤,學會讀寫算盤上的數,并會用算盤表示數。
說教學難點:帶有上珠的數的撥法和讀法。
教學準備:課件、算盤
說教學方法:
這節課教法主要是引導法、講授法、練習法;學法主要是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展示交流、鞏固練習法。
教學過程:
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育活動應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驗來進行,在教學中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猜謎語引入新課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猜謎語引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感受算盤的特點。
(二)認識算盤
這部分內容是本節課的重點,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1、了解算盤各部分的名稱
通過觀察、游戲、兒歌記憶等不同方式,使學生記住算盤的各部分名稱及上珠、下珠的意義。
2、在算盤上表示1-10。
這一部分主要分四個層次:一是出示一個算珠比較亂的算盤讓學生說說有什么感受,然后介紹在算盤上撥數需要把算珠撥靠框。二是通過如何撥數字“1”引起學生的爭議,引導讓學生討論如何在算盤上定位。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算盤上哪一檔都可以定為個位,但需要做上記號;只要個位定下來,其余的數位也就定下來了,但一般選最右面一檔作為個位。三是讓學生撥出1——9各數,在這里重點讓學生說一說1、2、5、9的撥法。四是讓學生討論交流10在算盤怎樣表示,老師說明10一般不用個位上1個上珠和5個下珠或2個下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個下珠表示,讓學生明白這一點和計數器上表示數是一致的,體現了十進制計數法。
3、用算珠表示數
讓學生動手在算盤上撥563,通過動手操作撥珠讓學生明白:用算盤上的算珠表示數時要先確定個位,個位上撥上表示幾個,十位上撥上幾表示幾十,某個數位上是0,則不撥珠以空擋表示。
4、撥珠的指法
通過指導學生打算盤的坐姿及指法,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和態度。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78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十六的11題。
3、用三顆算珠在算盤上表示一個三位數,最大是多少?
前兩個練習是基本練習,最后一個是提高練習。通過練習,幫助孩子進一步熟悉算盤的結構特點和用算盤表示多位數的方法,能夠熟練讀寫算盤上的多位數。
(四)介紹算盤的歷史
通過算盤歷史的介紹,讓學生懂得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的一大貢獻,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五)欣賞各種算盤
通過欣賞作為工具、工藝品、裝飾用品和具有收藏價值的算盤,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算盤的喜愛之情,感受算盤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弘揚民族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說板書:
主要板書了算盤各部分的名稱,及一個上珠一個下珠表示的意義。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沉和浮”的第一課“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一、教材說明
本課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先觀察一些常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交流觀察到的發現,從而得出觀察物體沉浮的科學方法。第二部分是完成實驗二,先預測所觀察物體的沉浮,并讓他們說說想法,然后讓學生實驗,觀察更多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從而知道哪些物體預測錯了,根據學生的討論讓學生明白實踐是檢驗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第三部分就是進入本課的重點探究活動,讓學生探究蘿卜由小到大、橡皮由大到小時它們在水中的沉浮狀況。從而明白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這三個部分的內容安排環環緊扣,步步深入,讓學生在探究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馬上生成一個新的問題,即進入下一個探究活動。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探究物體的沉浮上一定很感興趣。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判斷出一些常見物體的沉浮情況。也會很自然地想到物體的沉浮與它們的大小、輕重有關。因此學生在探究物體的沉浮時會積極投入,充分發揮出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動手探究后,會發現原來的認識可能有偏差。這就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和明白實踐是證明猜想的最好方法。
三、教學目標
結合教學內容及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獲得知識與研究方法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科學知識目標: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
科學探究目標:
1、對物體的沉浮做出大膽預測,并用實驗驗證,做好記錄。
2、學會用切分和疊加物體的方法研究沉浮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1、體會到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2、認識到用實驗驗證猜想,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
四、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常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并進行大膽猜測,以及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測,得出結論,明白實踐是檢驗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難點是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和與他人的合作,明白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
五、材料準備
1、教師用:水槽、蘿卜、小刀、橡皮、燒杯和雞蛋
2、學生用:水槽、一號材料袋、二號材料袋和實驗記錄單。
六、教學流程
(一)、魔術引入,初步感知沉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這里我設計了魔術“會游泳的雞蛋”來引入新課,立刻就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而且這一魔術也是和本課內容密切相關的,從而能夠順利展開本課的教學。
(二)講解判斷物體沉浮的標準
在這個環節里,我先讓學生自由闡述他們心中的想法,然后師生共同總結出判斷物體沉與浮的標準。接下來,再用課件出示三幅圖,學生分別說出每幅圖中物體的沉浮情況。其中第三幅圖的物體是懸浮的狀態,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主要是想讓學生知道懸浮也是浮的一種,但在小學階段是不需要出現懸浮概念的,只需要知道這種狀態也是浮就行了。這樣既可以考察學生對判斷標準的理解情況,也能成為后面實驗的理論依據。
(三)實驗一,觀察物體是沉還是浮,確定科學的觀察方法。
教師課件出示石子、木塊、泡沫、啤酒瓶蓋這四種材料,讓學生猜測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接著適機提問:要想知道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有什么好辦法呢?學生自然會想到可以用實驗來驗證。接下來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再由學生匯報結果。其中啤酒瓶蓋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根據啤酒瓶蓋的不同情況請學生分別展示操作方法,師提出問題:哪種方法更合理呢?學生自由交流想法,師總結并用課件出示觀察物體沉浮的科學方法。
(四)、實驗二,觀察更多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滲透科學思想。
我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想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況,同樣讓學生大膽猜測,再進行實驗,實驗后學生會發現很多實驗結果都與猜測不同,從而引導學生懂得科學真理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得出來。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
(五)、實驗三,探究同種物體沉浮的規律。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小實驗,一個是觀察蘿卜由小到大時的沉浮狀況,另一個是觀察橡皮由大到小時的沉浮狀況,目的是想讓學生明白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通過直觀的實驗學生能很快領悟其中的道理。
(六)、魔術揭秘
針對課前做的魔術,進行揭秘,讓學生明白魔術中其實也是蘊含著許多科學道理的。這一環節設計也能起到前后呼應的效果,也為下節課的教學埋下伏筆。
(七)、課后小結
學生先交流本節課的收獲,師做最后小結,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想法,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各位老師指教。謝謝!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及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組24課《麥哨》。本文是一篇語言優美、用詞精煉的抒情類文章,篇幅較短、層次清晰。教學課時安排是一課時,針對本文的特點及學生的綜合素質考慮,特作如下說課:
一、 說教材
《麥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略讀課文。作者陳益飽含深情的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野特有的農村氣息——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憂無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玩耍嬉戲的場景,展現了鄉村孩子特有的純樸、天真、和可愛的形象,全文字里行間洋溢的是濃郁的生活情趣。
課文主要以麥哨——這種農村常見的事物作為描寫對象,從聲音方面著手,開篇設疑“嗚卟,嗚卟,嗚……”田野里,什么聲響和著孩子的鼻音,在濃綠的麥葉上掠過?一聲呼,一聲應,忽高忽低,那么歡快,那么柔美。”接著點出湖畔割草的孩子,緊接著重點描寫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他們在這種天然娛樂場中嬉戲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歡快柔美的麥哨聲作結,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一忽兒,四處都響了起來,你呼我應,此起彼落。那歡快的哨聲在撩起麥浪的東南風里,傳得很遠、很遠……全文首尾呼應,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暗示著孩子們童年生活也
如同那麥哨的聲響,歡快、柔美,悠遠、綿長。本文語言生動優美,比喻、擬人的手法運用自如,形象傳神,需細細品味和賞讀。
二、 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初具語言情感的感知性,能對較優美的語言文字進行不同程度的賞析。考慮到該篇的特點,在生字詞的教學上我采用學生互學,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真正體現新課改下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服務的理念。
三、 說教法
1、 情感鋪設
考慮到文章語言的優美及字詞的斟酌,在教學中為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輕音樂作背景努力營造溫馨緩和的氛圍,提升學生情感。
2、 小組合作
新課改一再強調教學的最終成果以學生是否自主參與探究作為根本,故在情境創設中加入小組合作共學生詞及多音字,讓學生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真正掌握語文語言知識。
3、 品詞析句
文章特有的人文氣息及韻律美決定了在理解課文時應注重字句的朗讀及情感,其中重點句子作重要講解。特別是能體現作者情懷的句子作深層次剖析。如:“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這一句寫出了孩子們特有的質樸與天真,就像帶著露珠的月季花在陽光的照耀下顯
得透亮。作者將臉蛋比作月季花,既寫出了孩子們因玩累的憨樣,也道出了作者對兒時農村生活的懷念。
四、說教學過程
1、本篇的線索是以麥哨的“嗚卟,嗚卟,嗚……”聲音貫穿全文,所以在設計的導入部分我采用農村常見的動物聲作為藍本進行有的放矢,進而引入麥哨的學習,使學生對麥哨的聲音形成總體的印象。
2、生詞的講解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雖然農村孩子普遍存在拼音薄弱的跡象,考慮到四年級的孩子已具有一些基礎,適時中加以引導,因設想查字典、同桌互學、小組賽讀的方式會加熱課堂溫度,所以有此設想。所以在多音字PPT出示中并沒有直接給出多余的答案,這樣會局限學生想象思維及組詞聯想。
3、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時,放手讓學生讀讓學生悟,采用不同的方式讀,讀通讀順,再順理成章的剖析內容會顯得容易,感知作者情感也會水到渠成。
4、最后,由麥子這個話題我想到了時下如火如荼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營養餐,就順勢將孩子們歡樂的情緒來了180度的大轉彎,以淺顯易懂的圖片形式呈現各種浪費糧食的不良現象,通過活生生的事實向學生們展示全世界仍有諸多的人因饑荒而骨瘦如柴、面黃肌瘦、食不裹腹的現狀,進而提出珍惜光榮、浪費可恥的節約觀念。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比較簡單,并沒有過多的設計文章的結構及重要的字詞句,而是用貫穿課文線索的“嗚卟,嗚卟,嗚……”作為醒目的標志,這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學完文章他們也可以清晰的知道原來文章就是用這樣一種聲音將他們帶到原野,帶到綠樹叢蔭、歡聲笑語、忙碌耕作的鄉村,那種純純的不加任何修飾的氣息、質樸,卻恰好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這也正是作者意欲傳達的一種精神主旨。
課后反思: 麥哨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形。
第一次接觸這篇課文,就深深地喜歡上了,因為它不僅文質優美,而且韻味雋永,值得品味感悟。通過第一次試教,收獲頗豐,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現總結反思如下:
亮點: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勵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設置了課前談話交流,由極其平常的話題“你去過農村嗎?喜歡農村嗎?為什么?”入手,調動孩子的生活經驗,既引領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農村的生活情趣,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助于學生進入課文學習,理解意境。
果然,在課前談話中,孩子們就自己眼中的農村暢所欲言,師生間的距離一下子就縮短了。
接著,我又以麥哨為引子,介紹了麥哨的做法,為孩子們模仿吹麥哨聲音,還鼓勵孩子們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這一招,相當有效,孩子們馬上進入了學習熱潮,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思考問題,對學習《麥哨》一文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為了進一步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我及時在學習過程中,對孩子的表現作出評價。當孩子們興趣盎然地自由朗讀課文后,我不失時機地送上一句“你們朗讀課文的聲音真美妙!絲毫不亞于悅耳的麥哨聲!”當孩子們對課文的感悟有其獨到之處時,又立即送上一個大拇指,或報以熱烈的掌聲,或送他一個真誠的微笑,時刻以自己的態勢語鼓勵孩子。當部分孩子進入疲勞狀態,讀課文拖腔拉調時,我就熱切地提醒他們“來點美感!”孩子們又搖頭晃腦地投入到課文的品讀當中。
2、以生為本,發展學生。
《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因此,無論是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是在《麥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都能立足于學生實際,關注到學生的學,不僅做到“眼中有學生”,而且努力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盡量引領學生學有所得。
在《麥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當學生回答問題語言表述不完整,或有語病時,我都會及時提醒他們,給足時間,讓他們自行糾
【說課稿合集6篇】相關文章:
英語說課稿合集15篇12-21
散步說課稿(合集15篇)11-10
《水調歌頭》說課稿(合集7篇)11-04
木蘭詩說課稿(合集9篇)11-06
短歌行說課稿(合集6篇)11-07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合集15篇)02-21
蘭亭集序說課稿合集6篇05-29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桃花源記》說課稿(合集15篇)11-06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合集六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