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匯總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一、學習目標
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字。
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4、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5、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四為技能目標)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識字、寫字 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三、教學方法
教法:引導自學、小組合作 學法:自主、小組合作討論
四、教學時間
2課時,本課是第二課時
五、教學流程設計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后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日標
三、“扶放”結合學習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遠上”用“聯系實際,展開想象”法。 “斜”用“簡筆畫演示”法。 “寒山”用老師“介紹”法。 再幻燈出示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后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掛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后匯報,教師了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四、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 詞句,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五、指導誦讀詩句。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么美,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2.學生匯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1)帶著贊美與熱愛的感情夫讀。(確定基調)(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 (范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六、總結方法,布置作業。
《山 行》說課稿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坐”、“遠上”“斜”、“生處”、“愛”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并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山行》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教學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一、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四為技能目標)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罢莆辗椒ā,“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的余地。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
山行》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后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并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遠上”用“聯系實際,展開想象”法。
“斜”用“簡筆畫演示”法。
“寒山”用老師“介紹”法。
再幻燈出示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
123下一頁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后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這樣“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掛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后匯報,教師了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采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么美,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匯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1)帶著贊美與熱愛的感情夫讀。(確定基調)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
(范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布置作業。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山 行》教后心得
特意選在深秋季節,來學杜牧這首《山行》,也許也是自己偏愛,總想在一個合適的季節來與學生共同品賞。
一、粗讀。
滿黑板連綿的群山,滿山火紅的楓葉,一首正楷的《山行》,便把學生帶入了如夢如詩的境界。看著這樣的景致,學生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詩中的意思,用自己方式讀起詩來。
二、明義。
這首詩比較易懂,大部分詩句都能通過自己來讀懂,于是在學生讀熟了詩以后,就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來解決。師結合板畫:“石徑斜”“白云生處”(體會與“白云深處”的不同之處!鞍自粕帯备袆痈校。⿴椭鷮W生理解。
三、升華。
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印入了你的眼簾?當我們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火紅的楓葉,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贊道:霜葉紅與二月花。 四、吟誦。
古人寫秋,大多寫秋的悲涼,凄美,而在這首詩中我們感受的是作者對秋的深深愛戀之情。 在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過多的分析、理解,只是適當地點撥。學生用自己的話語,自己的朗讀還學懂了課文。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大量的古詩需要學生自己去學,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朗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單元課文的內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這體現了語文同社會文化生活的密切聯系。文化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是人類精神活動的高級形式。語文除了是交際和學習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還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教學除了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引導學生認識和把握人類文化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對文化生活、對文學藝術的廣泛興趣和鑒賞能力,是語文教學普遍的目標內容之一。課文《社戲》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文化活動為線索,表現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通過“我”和少年伙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鄉文化生活經歷。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對閱讀和寫作的要求,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知識目標:體會江南水鄉文化生活,適當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
2、能力目標:(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2)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
3、情感目標: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在課文中,作者記敘了一段幼時看社戲的經歷,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寫、細致逼真,充滿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本文結尾對“豆”與“戲”的評價、贊美與前面對“豆”與“戲”的描寫似乎有些矛盾,引導學生理解這一問題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四、說教學手段
1、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多媒體展示作為主要教學手段,一方面增強直觀感,培養學生對江南水鄉文化生活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課效率,增加課堂知識容量。
2、把播放課文錄音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通過課文錄音把學生引進課文所描述的畫面,接受美的熏陶。
五、說教法、學法
1、《社戲》雖然寫的是童年趣事,而且主人公的年齡與初一學生大體相當,但畢竟年代久遠,對于當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既親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會產生出許多奇怪的疑問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原則上應該精講、少講,放手讓學生去讀,去討論,去領悟。學生的閱讀興趣可能會只集中在故事情節上,而對優美的景物描寫、細膩的心理刻畫不會很在意。這正是需要教師精講的地方。
教師要重視點撥,提供背景材料,點明要點所在。教師的作用在于啟發學生思維,而不是交給學生一個答案。文學作品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對文學作品的欣賞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學本課時,尤其在處理課后練習,不宜追求惟一的標準答案,要允許并且鼓勵學生提出質疑、發表見解。
2、不同時代的少年兒童有不同的興趣愛好,但他們純真的童心卻是相同并且相通的。因此,在閱讀時,采取聯想的方法會比較好一些。從《社戲》里小伙伴們的所作所為,聯想到自己;如果身處其境,會不會也那樣做?在現實生活中,自己和朋友們是不是也做過類似或者更“淘氣”、更有意思的事,做這些事,表現了少年朋友們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其次,要學習發現問題,提出質疑。《社戲》里的小朋友為什么這樣而不那樣,怎樣去評說他們的行為,這些都是可以質疑的。不只要提出問題,還要有自己的見解。第三,要認真體會作品中的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并學習這些表達方式。
六、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2、解決字詞障礙。
3、理清文章脈絡;熟讀課文。
4、明確“我”在平橋村得到的優待和樂事
5、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6、學生朗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
7、利用課文中的注釋和背景材料介紹,學生描述社戲這一習俗。
8、學生聯系家鄉某一文化習俗,在課堂上口頭表達,課后寫小作文。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江南水鄉文化生活,適當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
第二課時
1、看戲前的波折;
2、航船在去趙莊途中的如畫景物和急切心情。
3、看戲時的心理和興趣。
4、找出夏夜行船時表現作者所見、所聞、所感的句子,并且體會其中哪些描寫可以體現當時人物的心情,明確此處是通過寫景來抒情的。
5、學生復述看戲過程,歸納看戲時人物的心情。
6、布置課后寫一篇小作文,練習以景抒情的寫法。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
第三課時
1、看戲歸來的情形。
2、看戲次日的情形。
3、復述歸航時主要寫了哪些趣事。
4、比較此時心情同看戲時有什么不同。
5、重點討論、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含義。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
七、課后實踐
學生雖然不大會有在農村看社戲的經歷,但在城市中會有豐富多彩的各種文化活動,可以把自己參加過的一次活動的情況寫下來,也可以請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談談他們是否看過社戲的情景。
說課稿 篇3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第十冊語文第八單元習作《給長輩寫信》的第二課時:指導學生評改習作。
眾所周知,《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從中可以看出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必須重視指導學生學習評改作文。
上這種自改互評的作文講評課,教師先看學生的稿子,而不做任何批改。在作文評改課中大力表揚習作中的優點,引導學生根據評改標準先自改習作,再交換修改。學生自改作文是完善對事物認識和表達的過程;學生互改作文又是相互學習別人長處,提高作文鑒賞能力的過程。因此,利用評改課,在課堂上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互相修改,能培養孩子們修改作文的意識和良好習慣。
基于以上認識,我結合五年級學生實際,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充分肯定學生的習作,采用多種方式給予賞識,引導學生認識習作的不足,進而指導學生寫信內容充實,說話要得體,懂得表達真情實感。
2、在習作評價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尊重富有個性和創意的表達。
本節課的訓練重點就是指導學生敘述有條理,說話要得體。教學難點是在評價習作時,讓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掌握評改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與采納他人建議的習慣。
為了創設一個良好的習作評改氛圍,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評改熱情,圓滿完成這次的教學任務,我會采取這幾種教學方法:
1、談話法。2、巡視指導點撥法。3、當堂評定法。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完成這次評改任務,我將注意采用以下學習方法:
1、討論法。2、學生修改法。3、集體評改法。
我將通過下面幾個步驟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落實教學目標。
一、師生合作,共同回顧習作要求,明確評改標準。
1、同學們,寫完這篇習作后,我們該做什么呢?(修改習作)
2、舉例簡單說明修改文章的意義。
。ㄍㄟ^談話給學生以親切感,進一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加強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來激發學生的評改興趣。)
3、組織學生共同回顧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老師相機提出評改習作的重點:學會按一定的順序記敘事情,在記敘中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說話要得體。
4、出示并學習星級評改標準:你是怎樣理解這些評改標準的?
習作等級評改標準
☆☆☆☆☆格式正確;用語得體;內容充實,善于表達真情實感。
☆☆☆☆寫信格式正確;用語較得體;內容較充實,注意表達真情實感。
☆☆☆寫信格式欠規范;用語欠得體;內容欠充實,需進一步表達真情實感。
5、對照標準,自改習作,劃出寫得最精彩的部分。
6、指名交流時,指導學生自評“這次習作,我最滿意的地方是什么?”
引導其他學生根據評改標準賞析文段,評定星級,復習寫信的格式。
(個人自改后,再互相修改,進一步進行寫作體會交流,提高他們賞析習作的能力。)
二、師生、生生合作,互動評改。
1、“眾人拾柴火焰高”,為了使自己的文章像雕琢過的美玉令人眼前一亮,我們一起來合作評改習作吧。
2、提出合作評改的要求:每人根據標準評改自己和一個同學的習作,互相評改后,再在小組內交流評改意見,談談各人的想法。
。ㄔ诶斫庠u改重點與標準后,讓學生參與到小組中去,發表個人的看法,聽取別人的見解,共同探究。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可能遇到評改疑難問題的時候,老師要適當點撥、引導,給學生指點迷津,讓學生茅塞頓開。)
3、交流后,各人再修改自己的習作。
三、在班級內匯報、交流、展示習作。
老師從中找出經過評改的“問題習作”和幾篇不同類型的習作進行展示交流。
(學生根據星級評改標準自改、互改習作后,師生當堂進行評定,選出幾篇典型的習作集體點評,對他們的閃光之處當眾給予表揚,尤其是有創意的地方給以熱情的鼓勵,增強他們的成功欲。對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幫助其提高寫作水平。)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瑞雪圖》是北師大版語文第7冊主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傳統散文,作者用生動、優美的語言為我們描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的美景。課文通過對這一場瑞雪的描述,表達對這一場預兆來年豐收的大雪的喜悅之情。
2、教學目標的設定。
。1)、研讀課文,感受雪大、雪美的特點,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激發學生對雪的向往之情,豐富學生對下雪的認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與作者交流,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達方法。
。3)、培養和發展想象力與探究能力。
。壅f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也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感受雪大、雪美的特點,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達方法。
4、教學準備。
。1)、由于部分孩子生活在南方,沒見過雪,搜集關于雪景的多媒體課件,有利孩子對雪的認識。
。2)、收集有關雪的詩歌、圖片,以及了解本課的寫作背景。
(3)、圈劃描寫雪的重點句子。
二、說教法:
1 、多媒體直觀法:教師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意,使學生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使他們能更好、更快、更準地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
2、自讀自悟法: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培養讀書的能力,體現以讀為本、以學為導、導學結合,提高素質的教學特點,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3、感情朗讀法:運用感情朗讀法,抓住關鍵詞句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三、說學法:
1、讀-思-議-讀法:在學文時,我從“導-扶-放”逐步引導學生學會采用“讀-思-議-讀”的方法理解課文,體會情感。
2、學法遷移法:在教學“雪后美景”這段時,我引導學生遷移上一段的學習方法,自讀自悟。
四、說教學流程:
復習導入→問題引入→品讀詞句→抓住中心→朗讀回顧→提高能力
第一步:復習導入新課。
1、上節課大家已初讀課文,了解了課文大意,誰能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2、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下雪的圖片,用課前收集的詩歌和積累的詞語贊頌眼前的情景。
第二步:問題引入,抓住要點。
1、自由讀第三、四、五、六自然段。
2、誰來說說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部分內容。
。ㄟ@樣設計利用學生對文章的感性認識抓住文章的重點,準確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
第三步:品讀詞句,體會情感
。ㄒ唬w會雪大
這一環節,是教學重點,我準備用感情朗讀法,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情感。并結合“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
1讀:指名讀了解內容。
2思:引導學生思考并得出問題:文中哪一句話突出“下得大”這一特點,你從哪幾個方面來體會雪下得很大?
3議:根據上面問題,學生展開討論,解決問題。
4讀:指名讀讀出雪下得很大的那種氣勢!
。ㄟ@樣在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同時在學生自讀后總結該如何有感情朗讀,而后再讀,要求讀出雪下得大的特點,以此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并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寫作特點。)
。ǘw會景美
課文中“雪后美景”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點,是最能體會作者的情感所在。我依然用感情朗讀法教學這一部分,并運用上一段中的“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雪后美景這一部分。
1讀:雪后美景這一部分。
2思:組內思考,梳理出問題:你從哪些語句中品味出雪景的美麗?
為什么能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麗?
3議:組內展開討論,解決問題。
4讀:小組通過朗讀,表現出雪景的美。
。ㄟ@一部分的學習中,我還讓學生動手勾畫出文中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最后總結:這一部分你有什么收獲?從而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最后再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這樣的方法教學“雪中”“雪后”,充分體現了朗讀教學的優越性,不但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也發展了學生思維能力。)
。ㄈw會人歡
對于“雪后人歡笑”這一部分我只抓住一個問題:孩子的笑真能把雪震下來嗎?根據上下文,學生自然明白:為了表達喜悅之情。這樣可以看出學生已從反復朗讀中體會出了文中的情感!
第四步,抓住中心,理解情感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聯想,也是文章的重點,直接揭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所以我引導學生理解“瑞雪”是指什么,并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再次談談為什么稱這場雪為瑞雪。使學生明白此時此刻作者愉快的心情。從而抓住了文章的中心。
。ㄟ@一環節,從部分回歸整體,抓住中心句,領會作者寫作意圖,使學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并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完成了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第五步:感情朗讀,整體回顧。
此時此刻,學生已完全掌握本文的朗讀技巧,領會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相信學生一定能讀出最好的水平!
第六步: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結合課后習題引導學生說一說,議一議作者在寫雪后美景這一段中:先寫(),再寫人,先寫色彩,再寫(),先寫靜,再寫(),先寫(),再寫()。從而總結出作者的寫景方法,然后讓學生模仿雪后美景這一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學寫片段“這場雨來得多及時
。
(這樣的設計符合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結合原則,讓學生學以致用,以提高寫作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根據課文的重點和作者的寫作特點,我的板書設計為:
瑞雪圖
雪大:形狀 聲音 速度
景美:粉裝玉砌
人歡:震落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學為導,導學結合的教學特點,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體驗情感。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計算機主機的秘密》。今天我跟大家匯報的內容分為以下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初中信息技術第二冊《探索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秘密-----計算機主機的秘密》這一節中的內容。學習的對象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計算機的硬件知識有更清晰的認識,為以后構建完整計算機系統概念,了解計算機工作原理做好鋪墊。
第二部分: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 (1)在觀察實物及動手實踐的基礎上,使學生對計算機主機的'組成有直觀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概念與實物的正確對接。(2)通過瀏覽教學資源專題網站及相應的教學視頻剪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加工整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綜合素養。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和概括表達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3. 通過小組協作和競賽研究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競爭參與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由于我校大多數學生都來自水果湖地區省直機關的子弟,對計算機接觸較早,對計算機硬件的了解已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設置為計算機主機的組成及各部件的名稱與實物的對接,教學難點設置為主機中各部件的作用。
第三部分:教學方法分析
信息技術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1、教法:以啟發式教學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由于初二年級學生個性活潑,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我首先采用創設情景法激發他們主動求知的欲,然后用演示觀察法來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積極性,培養觀察能力和對信息的思維、理解能力。以任務驅動貫穿整節課堂內容,使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又采用了網絡資源學習法和分層教學法及競爭激勵法,使得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和提高。
2、學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任務實踐操作、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協作等學習方式逐步完成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第四部分:教學媒體手段分析
1、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
2、自行設計的專題站
3、輔助教學的視頻剪輯
第五部分: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首先以展示實物、回答問題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再通過不斷答問、質疑、總結的過程向大家說明現今計算機主機的組成。
2、競賽分組,協作學習
以4—6個同學為一個小組,將全班同學分成10個小組。每個小組分發一臺事先打開了機箱蓋的主機。讓學生邊觀察邊動手邊思考,進一步了解各部件的名稱與實物的對應。經過小組的合作學習、認真討論,每個小組推選一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計算機主機的秘密。看哪個小組表達得更準確、更詳細。
3、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引導學生看書、瀏覽專題站和教師機上共享的視頻剪輯進一步學習主機各部件的作用。教師巡視檢查學習情況,輔導少數學習困難的同學。
4、談收獲,自由學習
讓學生自己小結這節這節課獲取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學習信息技術的方法,在學習上還存在哪些困惑和疑點?可以與旁邊的同學交流,也可以向老師舉手提問。
5、總結歸納
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查和了解,教師再對學生普遍比較容易混淆的地方加以著重講解,理清學生思路。比如說“內存與外存有什么區別,它們的服務對象分別是什么?” 在授課時我重點突出內存的“中轉站”作用?偨Y內存的服務對象是計算機本身,而外存的服務對象是用戶。
第六部分: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認為在教學流程設計上符合認知規律,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利用專題網站和視頻剪輯進行自主學習,分組競賽答題,體現了分層次教學,完成了教學任務,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課后經過認真分析,我感覺這節課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方面:1.在學生分組和任務布置上仍顯粗糙,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對評價重視不夠,學生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或鼓勵。
我的說課完了,感謝各位專家和同仁能給我今天鍛煉和學習的機會,這對我今后的工作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S版第七冊的精讀課文《麻雀》!堵槿浮烦鲎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以新穎的構思精煉,優美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事故,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機關頭,挺身而出,為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贊揚了母愛的無私偉大。
本文選自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人與自然”,本單元以“初步了解文章敘述的順序,更好地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為訓練重點,麻雀是單元的起始課,目的是讓學生理清寫作順序敘述的,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及其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而進行的,從讀悟寫,讀寫結合的訓練。
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和課后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繼續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讀懂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愛的偉大。
2、學習作者具體指敘和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二、能力目標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想象力。
三、德育目標
懂得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那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四、教學重點
1、抓住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動力的句子,體會三者的特點,進一步感受愛是一種強大力量。
五、教學難點
1、體會第4、5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動作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即“一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改精神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學生的重點是培訓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教學過程又必須強調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因此,我主要采用學生自主學習,擰究的方法,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設計教案時,我結合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先讓學生欣賞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提出兩個問題。1、如:“老麻雀、小麻雀、獵狗分別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課文中哪些句子體現了他們的這些特點,為什么?讓學習合作探究,采取“讀——找、畫——議——讀”的方法,從文章中批答案,說理由,并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在反饋交流時,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仔細體會,深入理解,通過各種讀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朗讀中積累語感,積累詞匯。
說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自讀自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所以我首先采用情境教學法,范讀課文1—3自然段,把學生帶入找獵歸途的情境之中,拉近學生與文本、作者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心底升騰起對小麻雀的憐惜之情,這時,我忙問一句“此時,你最想知道什么?”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興趣就會集中到探討“接下來會發生怎樣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這兩個問題上來了,這時,我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輕聲自由朗讀4—7自然段,畫出讓你感動的語句,抓住這些重點問句,有感情地去讀,設身處境地地去想,在感受最深的問句旁邊做上批注,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辯論,深入探究
當學生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小組派代表回答問題,要求:1、朗讀句子,句中感悟了感情朗讀,在以自學探究主為的課堂 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過程的重要環節,這是在接受課堂所沒有的一種全新教學行為,本環節學生、教師首力抓兩點:一是抓重點句子,品悟重點字詞,二是抓感情朗讀,以讀中悟懂,讀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讀中理、讀中感悟,讀中也在積累內外語言,因此這一環節中,我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采取多形式引導學生品讀,在講到老麻雀時運用課件顯示:“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撲了下來,像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通過看屏幕上活生生的老麻雀憤怒地不顧一切地撲了下來,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并且配上老麻雀絕望的叫聲聲,使學生感受得更真切,理解得更深刻,頓時明白老麻雀這樣落下來以及為什么這樣做,突破難點,再通過 引導學生比較兩個句子,以直觀的畫面上升到理論知識,使學生更進一步深入學透課文,從理論上突破難點,也使學生“跳一跳”就能抓到桃子。
在理解:“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這句話時,教者提問:老麻雀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通過前面的學生,相信大多數學生能說出答案,然后讓學生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指的就是老麻雀與小麻雀之間的那份偉大的母愛,然后引導朗讀4—5自然段,進一步從讀中體會愛的偉大力量。
3、深化主題
愛國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因此,引導學生想象:“你從老麻雀的身上想到了什么?”進行發散思維練習,培養創造性思維,放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智力,激活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4、總結全文
教師先總結閱讀方法和文章寫法,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然后再用抒情的語言向學生強調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5、布置作業
課后搜集能體現動物或人之間的愛的故事,與同學交流,讓學生從故事進一步感受到愛的偉大,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熱門】說課稿匯總6篇】相關文章:
學校語文熱門說課稿11-03
小學語文熱門課程說課稿11-03
【熱門】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06-11
【熱門】蘭亭集序說課稿四篇04-23
赤壁賦說課稿匯總6篇06-03
赤壁賦說課稿匯總8篇03-24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匯總12-20
蘭亭集序說課稿匯總9篇05-16
蘭亭集序說課稿匯總10篇05-02
蘭亭集序說課稿匯總6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