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說課稿匯總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信息技術》(小學六年級下冊)教材第2課,教材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充分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感受聽覺媒體的功能,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進行聲音的播放、錄制與應用(設置系統聲音),形成學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的知識鏈。為學生提供了有利于多元智能發展的智能環境。學生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能進行文字處理、作圖繪畫等。“聲音的播放與錄制”一課,主要讓學生學會利用的“錄音機”播放和錄制.wav聲音文件,學會查找聲音文件及對聲音文件進行簡單的處理(主要介紹效果(S)子菜單,如添加回音、減速等),操作較簡單,學生很容易掌握。
二、[學情分析]:
作為六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Windows 98的基本操作,能利用多媒體計算機進行文字處理、作圖繪畫等,能操作實物錄音機,知道錄音機的各個按鈕功能。能利用網絡查閱資料。
三、[教學目的與要求]:
(1)學會使用“錄音機”播放與錄制聲音。
(2)學會查找聲音文件和學會存儲錄制的聲音文件。
(3)初步了解“錄音機”的“效果”功能。
(4)學會系統聲音的設置。
四、[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計算機的“錄音機”功能的操作,體驗多媒體計算機中聽覺媒體的功能,掌握對聲音進行效果處理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聲音信息、處理聲音信息和應用聲音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學會使用“錄音機”來播放與錄制聲音文件“.wav”。
[教學難點]
1、 學會查找聲音,學會存儲錄制的聲音。
2、 初步了解“錄音機”的效果功能,能使用錄音機進行簡單的聲音編輯。
3、 系統聲音的設置
六、[教法闡述]:
本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音樂教育、英語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整合),創設一個優美音樂、歌曲演唱的情境(創設情境法),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有機結合錄音機的各種操作(任務驅動法),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主動與其它學科整合,如:用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中國,中國,我愛你》,結合愛國主義教育,與音樂課程整合;讓學生用英語來錄制聲音,與英語課程整合。
七、[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八、[課前準備]:
1、 音樂教材第十二冊中的歌曲《中國,中國,我愛你》,找一學生錄制一句英語“同學們,大家好!歡迎您的到來”。下載幾首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如《老鼠愛大米》,并用.wav的格式保存在教師機中。
2、 實物錄音機和錄音機按鈕的圖片。
九、[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首先創設一個優美音樂、歌曲演唱的情境(播放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中國,中國,我愛你》)。問:剛才的歌曲好聽嗎?你還想聽什么歌曲?(學生點歌)。好!等一會同學們自己點播。接著播放學生錄制一句英語“同學們,大家好!歡迎您的到來”,猜猜看,誰說的?(學生回答:***)讓學生產生好奇性。聽了剛才的歌曲和***的一段英語,你想說點什么?想知道點什么?同學們發言,提出一些問題,如:“我也想在電腦上聽歌。”“我想知道***的聲音是怎么錄進去的。”等等。很好,我也想知道這些。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學習“聲音的播放和錄制”。好嗎?板書課題:聲音的播放和錄制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地讓學生提出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
(二)播放聲音問:你在家里是用什么來聽歌的?(錄音機,教師拿出實物錄音機),電腦上的錄音機在那里呢?讓學生找到后回答。板書:打開錄音機:“開始”—“程序”—“附件”—“娛樂”—“錄音機” 。學生打開錄音機后觀察上面的按鈕和菜單,教師出示錄音機按鈕的圖片,讓學生比較。下面同學們可以聽音樂了,音樂在“教師機—D盤—流行歌曲”同學們相互交流,幫助學習有困難同學。此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動手,有機結合錄音機的各種操作,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
(三)錄制聲音有的同學想知道***的聲音是怎么錄到電腦里去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聲音的錄制。行嗎?誰愿意來先試試看,讓一學生上教師機試錄一段話,(“大家好!我是***”)。錄好后播放給大家聽。你學會了嗎?你是否也試一下。同學們合作學習,自己錄音。并播放自己的錄音。保存處的聲音在D盤自己的文件夾中。小結,誰來說說聲音是怎樣錄下來的。(板書:“文件”—“新建”—“錄音”按鈕—“停止”按鈕—“另存為”)此環節教師則以參與者的身份介入,目的是發揮協作學習的作用。
(四)[讀一讀]師:我們還可以對錄制的聲音進行加工,在“效果(S)”菜單中的“提高音量(按25%)(I)”、“降低音量(D)”、“加速(按100%)(N)”、“減速(E)”、“添加回音(A)”、“反向(R)”對所錄制的聲音進行修飾。(演示)將剛才錄制的聲音進行效果處理,并播放。
(五)設置系統聲音學生閱讀第6頁的內容。教師演示,(打開“控制面板”—雙擊“聲音 ”圖標—打開“聲音屬性”—在“事件”列表中選擇“啟動Windows”選項—按聲音“瀏覽”按鈕—找到剛保存的一句話聲音文件—選定后按“確定”按鈕—試聽效果—設置好聲音后單擊“確定。同學們合作學習,設置系統聲音。此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更深刻的學習,培養同學間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六)小結說一說用“錄音機”錄制聲音的過程。師:打開“錄音機”程序,單擊“錄音”按鈕,進行錄音,結束單擊“停止”按鈕。點擊“播放”按鈕,即可聽到錄制的聲音了。
(七)作業利用錄音機程序錄一段話,并播放、保存,對聲音進行效果處理。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定風波》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第二單元的第2課《蘇軾詞兩首》中的第二首。
這個單元學習宋詞。本單元選擇的四位詞人的作品兼顧了豪放與婉約的兩種風格,《蘇軾詞兩首》都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之后的作品。其中的《定風波》詞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達了樂觀、淡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學習該詞有利于學生掌握詩詞鑒賞方法,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
2、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中高中語文教學應“讓學生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這一要求,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了解詞人蘇軾生平與思想及其重要作品。
2、學習通過“知任論世”鑒賞詩歌的方法。
3、學習詞中的藝術表現手法。
4、 理解作者曠達、樂觀的情懷。
在此基礎上,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在于體會詞中所表現出的蘇軾的人生態度。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本課擬采取提問法、講解法、點撥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作為一種傳統文學形式,詞與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文化心態必須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需要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探究。
學法:
1、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詩詞貴在吟誦,通過反復的朗讀,理由在于對詞這跳躍性、象征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過一個由形式到內涵的過程。誦讀有利于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蘊。
2、合作探究法,調動學生思維,學生相互討論,主動鑒賞詩詞,自己處理文本,提高鑒賞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預習要求: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布置學生在課前誦讀該詞,結合注解和序了解該詞的主要內容,了解蘇軾其人。
環節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列出有關蘇軾的資料讓學生猜測是哪一位詞人。
目的是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介紹了作者,為下面的知人論世鑒賞方法做鋪墊
環節二:第一次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所應注意的節奏,示范朗讀技巧。檢測學生預習情況。設計有以下問題:
A、 從詞前的序中知道這首詞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B、 詞的內容哪些地方體現了序中所寫之事?
C、 詞人寫這首詞的原因是什么,他要表達什么?提出“知人論世”鑒賞方法,介紹作者。
朗讀實質上是讀者與作者雙方借助文字,共同參與的思想交流活動,是讀者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和體驗的過程。多朗讀才能讓學生揣摩體會作者的情感。
環節三:介紹這首詞的藝術手法,以及結合詞的內容得出詞人要表達的人生態度,詞人為什么有這種人生態度。
先展示學生非常熟悉的鄭板橋《竹石》,回憶其中所用的象征的藝術表現手法。引導學生理解《定風波》中“風雨”的象征意義。
蘇軾并不是要寫自己的人生坎坷,而是要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學生自讀課文,互相討論,找出能表達詞人面對人生風雨的態度,并加以分析是何種態度。可能學生能找出“莫聽、何妨、吟嘯且徐行”,老師補充。歸納總結這首詞詞人所要表達的人生態度。
環節四: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帶感情的朗誦該詞,朗誦要符合當時詞人的情感,學生各自朗誦,然后請幾位學生朗誦,以便教師指出存在的不足,也能讓其他學生把他們與自己比較,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優點。然后全班一齊朗誦。
環節五:學生闡述對此種人生態度的見解。參考“研討與練習”第二題。 環節六:課堂小結。由學習該詞提及我們該以何種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布置作業。1、背誦全詞。多積累古典詩詞有利于提高文學素養。
2、《陽光課堂》相關練習完成。
四、說板書設計
朗讀:停而不斷
不溫不火 不揚不抑 從容定
上闕:雨中風波 蘇軾
途中遇雨 豁達 淡然 灑脫人生態度
下闕:雨后 全才 鑒賞方法:知人論世 坎坷 儒道釋思想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運用對比手法寫的童話。敘述了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壘巢的不同態度和不同結果,說明了好逸惡勞。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全文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喜鵲和寒號鳥是鄰居。第二部分(從“幾陣秋風”到“正好睡覺”)寫冬天快到了,喜鵲忙著壘巢準備過冬,而寒號鳥卻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壘巢。第三部分(從“冬天說到就到”到“得過且過”)寫冬天到了,喜鵲住在溫暖的窩里,寒號鳥得過且過,還是不肯壘巢。第四部分(從“寒冬臘月”到結束)寫寒冬臘月,喜鵲在溫暖的窩里熟睡,寒號鳥卻凍死了。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號”,理解新詞。
2.能按事情發展順序,把幾句話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4.懂得懶惰、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事情發展順序,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準確領會寓意。
四、說教學準備
1.寒號鳥的掛圖或投影片。
2.課文錄音。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整體切人。
1.根據簡筆畫,說話導入。
2.整體回顧,說說這是一只()的寒號鳥。()的`喜鵲。
(二)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讀懂三句話分別告訴我們什么,哪句話的意思是最主要的。第一自然段有關圖片。(指導看插圖)
(2)體會寒號鳥的懶惰。(學生理論,互評)
(3)齊讀第1自然段。
(三)學習2~5自然段。
1.默讀2~4自然段,思考:從哪里看出寒號鳥懶惰?(“一一一”劃出)
2.檢查,,抓“累”字體會寒號鳥懶惰。
3.還從哪里看出寒號鳥懶惰,
寒號鳥不聽勸告,躺在崖縫里對喜鵲說:“傻喜鵲,不要吵,天氣暖和,正好睡覺”。(板書:寒號鳥:玩睡喜鵲:壘巢)
4.抓“不聽勸告”深人體會寒號鳥懶惰。
a.寒號鳥不聽誰的勸告?
b.喜鵲怎么勸告?(結合指導讀、指讀→評點→范讀→自讀→齊讀)
c.從哪里看出寒號鳥不聽勸告?(圈圈劃劃,自讀體會,結合指導讀寒號鳥的話:指讀→評點→自讀→男女生對讀)
d.指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寒號鳥不聽勸告結果怎么樣?(結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導讀“悲哀地叫”的句子)(板書:直打哆嗦住暖窩)
5.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讀→指讀評點→女生齊讀)
(四)學習6~8自然段。
1.回顧學法:抓“不聽勸告”這幾個重點詞語提問解答,深入理解課文。
2.啟發學生圍繞“還是不聽勸告”自己提問。(課件出示13)
a.寒號鳥不聽誰的勸告?
b.誰怎么勸告?
c.從哪里看出寒號鳥還是不聽勸告?
d.寒號鳥還是不聽勸告結果怎樣?
3.學生輕聲自讀,思考上述問題。
4.四人一小組討論,準備匯報。
5.匯報自學。(學生自由匯報,老師隨機點撥,穿插朗讀訓練)
點撥要點:
①問題b,比較喜鵲說:“……”
喜鵲來到崖縫前勸寒號鳥說:“……”
體會感情變化→指導讀好語氣。
②問題c,結合理解“得過且過”,指導讀出寒號鳥不耐煩的語氣。
③問題d,結合理解“最后的哀號”、“漫山遍野”等詞,引導學生想象寒號鳥在冰天雪地里發出最后哀號時的樣子。指導讀好第八自然段。(板書:最后的哀號熟睡)
(五)返顧全文,深化認識。
1.齊讀第九自然段。(課件出示14)
2.深入思考,同樣是寒冬臘月,為什么喜鵲能在溫暖的窩里熟睡,而寒號鳥卻在黑夜里凍死了?
3.隨機小結,完善板書。(板書:寒號鳥:懶惰喜鵲:勤勞)
4.學習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現在懶惰,將來難過)
5.小結學法,(課件出示15)
1、抓重點詞提問解答
2、展開想象感情朗讀
說課稿 篇4
《我喜歡過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第一冊第五單元第一課的內容。我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說課的:
(一)滲透理念,設定目標。
《品德與社會》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我喜歡過年》這一課的內容集開放性、綜合性、情感性為一體。教材以學生最熟悉、喜慶的節日——春節為切入點,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幸福明天的追求。這節綜合活動課,我打破單一、呆板、嚴肅的課堂模式,努力創造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自然,學得快樂,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體會家鄉過春節時的習俗對生活的影響。 2、情感目標:通過感受過年的歡快和喜悅,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向學生滲透重視親情、友情的美好情愫。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對社會現象的辨別,分析能力。
根據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了解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挖掘過年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本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情境教學與反饋信息相結合的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在討論交流中學會合作學習。
(二)運用理念,精心設計。
根據本班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我精心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如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一開始我就播放多媒體VCD《過年》片段,同時學生聆聽著熟悉的旋律《新年好》,一下子教室里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我隨機引出話題:“同學們喜歡過年嗎?為什么喜歡過年?”學生的回答很積極,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以濃厚的興趣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2、暢談春節,明理激情。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提出要“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我充分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活動中的感受、體驗、領悟,讓其獲得多元發展的機會。課前,我讓孩子們收集過年用過的小飾物、用具、照片等,活動中讓學生展示交流,同時把音像教學資源引進課堂,給學生營造出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靜能動的教學環境,使教學活動生動化,形象化,多媒體VCD資源中的《過年》圖片的介入,激發學生暢談在過年的眾多風俗習慣和慶祝活動中,你覺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最喜歡的是什么?同學們在交流中全面地了解了當地過春節時的習俗,挖掘出過年的文化內涵。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出一些辯論題供學生辯論:過年要不要放鞭炮?收壓歲錢好不好?從而體會到家鄉過春節時的習俗對生活的影響。
3、主體參與,多向互動。
《品德與社會》課程與學科課程的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在于它倡導動態的、建構性、過程性的知識觀。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不再是監督,控制學生活動的人,而應該是學生可信賴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這節課我打破學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動為載體,創設豐富的教學活動情節,營造開放、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多向互動貫穿課的始終。
生生互動:(活動一)祝福熱線 學生自由將祝福送給其他親人、朋友等,讓其他學生來扮演他們,相互贈送祝福。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在互動,在這種動態生成的課堂中,學生全面參與,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能力,有利于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
群體互動:(活動二)特別行動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模擬過年的活動,如:“幫媽媽布置房間”、“訪親拜友”、“采購年貨計劃”、“春節慰問活動”、“有趣的游藝活動”等,同學們分組討論,確定主題,再進行準備,制定計劃或排練小短劇。這一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標精神作指導,巧妙地把多媒體VCD內容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恰倒好處地靈活應用于整個教學過程,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受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沖破傳統的教學框架,改變了語言說教的教學模式,把道德行為與兒童的生活、情感體驗,化成一幅幅聲形并茂的生動畫面展現在課堂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情感、興趣、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