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相思》的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相思》的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長相思》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長相思》是新課標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中的第五課《古詩詞三首》,其中《長相思》是第三首,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寫得一首詞,這首詞主要描寫的是戍邊打仗的南方將士,在北方的風聲里因思念家鄉,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情景。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熱愛家鄉”,選編這組課文的目的就是:
一是讓學生能過讀書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
二是能過對比閱讀,使學生領悟到,思鄉的情是一樣的,思鄉的方式、寄托的對象卻是因人而異的,引發鄉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從而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是通過一些景物和事情表達出來的;
三是通讀書,引導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本單元教學,要引導學生充分讀書,用心體會,積累書中美好的的語言,感受人物的美好情感。
二、說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長相思》,背誦《長相思》。
2、通過借助注釋、插圖,查閱資料,感知詩詞大意。
3、能過朗讀、感悟、想象,體會作者所要表達思鄉之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能過哪些些景物或事物表達出來的。
三、說重難點
品味詩情,體會作者的思鄉懷鄉之情。
四、說理念
1、構建課內外閱讀體系。新“課標”明確規定了各學段的課外閱讀總量,凸顯了課外閱讀的重要作用。本節課我采用了“鋪墊”與“延伸”這兩種方式,構建了課內外銜接的教學機構。開課時用本課的前兩首詩引出鄉愁,而且兩首詩是用兩種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的鄉愁,從而引出納蘭性德的《長相思》,進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由課內知識的積淀走進文本。在拓展,解詞心部分,我引用《菩薩蠻》中“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來讀透詞心。
2、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它們相得益彰,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著永久的活力與生機。鑒于這樣的認識,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從教師與學生共同運用教材的角度出發,創設積極有效的教學情境。課堂上,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法由開始的初讀正音到有節奏地讀及帶著詞的味道讀、入情入境的讀再到最后的背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走進作者內心,去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對親人的牽掛。既突出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又實現了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生成,達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3、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合作者,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在讀詞,懂詞意部分,讓學生借助注釋插圖,同桌互助來理解詞的大概意思,既教給了他們該如何學,又讓他們有自主、合作的意識。
五、說設計思路
1、還詞的“完整性”。教學這節課,我沒有按照傳統教學方法進行背景敘述,也沒有過多地進行語言上的肢解分析,哪個詞哪句話是什么意思,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悟詩情、解詞心部分,從開始的兩首詩不同的鄉愁導課到最后的《菩薩蠻》,我追求的是一種意境,一種詞的意境,一種邊關將士濃濃的思鄉的意境,我覺得這正是這首詞的終極意義,也是古詩詞教學的終極意義。
2、把握一條情感脈絡。《長相思》這首詞,通過描寫征途的艱難,在一個風雪之夜勾起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所以在教學時,我緊扣這一感情脈絡,設置相應問題,如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是什么使作者如此的長相思?作者的心在哪里?納蘭性德的故園是怎樣的'一副情景等問題貫穿全課,讓課堂始終是環節在變,方法在變,唯有這一情感脈絡不變,整堂課都處于濃濃的鄉愁之中。
3、落實一個訓練點。按照國家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的說法:“詩活在誦讀的當下,誦讀保護了詩的存在,詩即誦讀”。所以,在這節課上,我以讀為主,有十幾次要求學生誦讀詩歌,但是,每次的誦讀,學生所帶得任務不同,要求不同,所獲得的情感不同,意境也不相同,每一次的誦讀,都向詩的本體意義更進了一步。如開始的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也就是課中講到的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再到后邊的帶著詞味讀,帶著身和心分離的感覺讀、帶著想象讀等以及自由讀、默讀、指名讀、齊讀、男女生對讀、引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從而發揚了學生的主體精神,將闡釋的自由還給了學生,把想象留給了學生,這種想象,使誦讀者完成了對作品“空白”的填充,也從而完成了詩歌作品的意義。
4、培養兩種學習習慣。培養“誦讀、想象”和“主動搜集資料”的學習習慣。這兩種習慣,既是學習的習慣又是學習的方法,它時刻體現在教學中。如在誦讀中想象身在征途的情景及故園的情景,而在學生對作者的簡介及作業的布置內容都是對學生主動搜集資料的習慣體現。
《長相思》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長相思》編排在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置身詩境、緣景明情。《長相思》上片敘扈從之事,下片抒思鄉之情。從“夜深千丈燈”的千古悲壯到“故園無此聲”的婉轉蘊藉。基于以上特點,我將這一課時《長相思》教學目標設定為:了解作者納蘭性德的身世經歷,產生心靈解讀,緣景明情。
在教學目標確立的基礎上,突出重難點,即掌握納蘭詞風純任性靈﹑纖塵不染的特點,解讀詞的內容領會詞的意境。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誦讀法,情境創設法,探究互動法。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使教學更加有效,我多選了幾首納蘭詞,并將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三個環節。
(一)學生解讀詞話,創設詩韻課堂
用多媒體顯示王國維《人間詞話》對納蘭性德評價:“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請學生簡單解釋。
(二)讀詩文﹑想畫面,賞語意﹑悟詩情
先用多媒體顯示納蘭性德四首詞《長相思》、《蝶戀花》、《采桑子》、《浣溪沙》。學生自由朗讀,再指名學生配樂朗讀,教師點評,而后問同學想到什么樣的畫面?
這一環節使學生對四首詞整體感知,誦讀中讓詩憑著自己的語言說話,讓學生直接貼在詩的面頰上感受詩意。
再拋出問題:納蘭性德是亂世中一個傳奇,在清代的文學史上開辟了屬于自己的領域,同學們在詞中找出觸動你心靈的`詞句進行賞析。
如“故園無此聲”那故園有什么聲音呢?作者在疾風飛雪的出塞路上,鞍馬勞役,最憶故園的溫暖,語意真切。
如“不是人間富貴花”。納蘭明珠罷相后,在家中讀兒子《飲水詞》,老淚縱橫嘆道:“這孩子什么都有,為什么這樣的不快活?”是啊,為什么呢?那個捷克人米蘭·昆德拉說——生活在別處。納蘭性德身世顯貴,當朝宰相之子,但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無心功名,經史百家無所不窺,在天文、歷法、書法、繪畫、音樂、佛學方面均有一定造詣,的確不是人間富貴花。
學生會結合作者經歷,賞析詞句洗盡鉛華的真切自然,絢麗至極歸于質樸的沉摯清婉的特點。置身﹑沉浸于詩人描繪的意境中與詩人產生心靈的共鳴,審美的認同,這個過程是自然的,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我問同學們還喜歡納蘭哪些動人的詞句?
學生可能會對“人生若只如初見”,“心字已成灰”,“當時只道是尋常”“知己一人誰是?已矣”這樣的句子解讀。
小結:通過學生回答,可知納蘭負曠世之才,絕世而獨立,高貴而憂傷,豪放是外方的風骨,憂傷才使內斂的精魂,在歷史的回音壁上成為開啟心智的天籟之音,無愧“滿清第一詞人”的稱號。
(三)、拓展相思內涵,在心靈對話中升華
這一環節我設計的問題是:納蘭性德不是中國最后一位詩人,但卻為中國兩千年詩歌史畫上了個圓滿的句號,他站在哪些巨人的肩膀上吸收了他們的哪些優點?
此問題是為了拓展學生思維。任何一個有成就的詩家詞人,總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納蘭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李后主的悲慨郁結,晏殊的婉約清麗,陶淵明的自然淳樸,蘇辛的豪放雄渾,但納蘭又不同他們,納蘭就是納蘭。
《長相思》的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程序各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長相思》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文章中的一首詞。可以說,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作者通過對眼前邊塞的描寫,表達了對家鄉深深的思念和熱愛。選編這首詞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對詞的誦讀,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同時,積累古詩詞,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詞《長相思》,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用掌握的方法學習古詞。
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感悟作者的思想之情。
三、說教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突破重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詩歌的特點和學生個體差異,本堂課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朗讀感悟法:
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像,配樂朗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并將之內化、沉淀,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通過的情景設置,讓學生置身詩境,進入作者的內心,與作者進行對話,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境教學法:有景、有情、有境是詩歌教學的基礎。本節課中,我極力為學生創設詩境。使學生在情境中詩歌文意,享受審美情趣。
4、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珍視學生的獨特的閱讀體驗,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等。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前面我們學習了兩首描寫思鄉之情的古詩,我們一起來背一遍吧!(齊背《泊船瓜洲》《秋思》)
2、我們學習前面兩首古詩時,運用了什么樣的學習方法,誰能說給大家聽?(讀古詩、知作者、解詩句、展想象、悟詩情)
這節課我們就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長相思》。
齊讀課題。解析詞牌名。
(首先我通過復習導入讓同學們對前兩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并引入本課學習古詩的方法。在此環節并對詞牌名《長相思》進行解讀,讓學生對詞有大致了解。)
二、初讀古詞,知曉作者。
1、初讀提示:誦讀全詞,讀準字音。
2、檢查字音,指名讀古詞。
3、知作者。(生介紹,師補充)揭曉詞人創作背景,激發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通過初讀自學掌握字詞句,然后創設情景將學生引入這首詞的環境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學詞句,悟詞情。
1、朗讀古詞,結合注釋,理解句意。(將句意寫在練習本上)
2、指名說句意。
3、師生交流。
(1)感讀古詩。
師:作者的“身”在哪里?生:身在征途。
師:你們是從哪兒讀出來的?(齊讀上半闕)
師:上半闕你讀出了什么?生:故鄉之遠,行軍之艱難。
師:作者的“心”又在哪里?生:心系故園。(齊讀下半闕)
師:下半闕你又讀出了什么?生:將士們在風雪交加的.夜晚思念家鄉。(指名讀,讀出思鄉之情。)
展開想象。
現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仿佛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里面?(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的畫面)
師:《長相思》讀到這里,你們感受到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
4、再讀古詞,感悟詞情。(小組競賽讀。指名合作讀。)
(首先我讓學生根據注釋理解詞意,指名說詞意練習學生的表達能力,然后再通過朗讀感悟法和想象感悟法進行師生交流,感悟和想象將士征途中的困難以及思鄉之情。當學生理解這首詞后便會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這時我讓小組賽讀以及指名展示讀來升華情感。)
四、板書設計。
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讀古詩
知作者身在征途抒發思鄉之情
解詩句心系故園
展想象
悟詩情
《長相思》的說課稿4
一、說教材
《長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本單元的課文,不論詩詞還是散文,可以說都是游子們思鄉懷鄉的絕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也是這樣一首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詞,表達了羈旅懷鄉的主題。詞的大意是: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里,住宿帳篷,每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入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故鄉來,因為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詞的上下兩闋開頭對仗,“一”字的運用,有連續不絕的含義,使詞風纏綿。“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身向榆關那畔行”激蕩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夜深千丈燈”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三級跳,既反映出詞人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下闋以“風一更,雪一更”氣候上的轉變來細致描寫將士的心理。夜的靜謐更顯出了風雪的聲音之聒耳,睡夢被無情地打斷,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無。聽著帳外的風聲雪聲,感受著襲來的陣陣寒意,更加懷念故園的溫暖、寧靜和祥和。“故園無此聲”雖寥寥幾個字,卻把將士的內心世界袒露無余,使思鄉之意自然酣暢地流淌出來。
二、說教學目標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是第三次接觸詞這種文體了,可以說對詞這種文體并不陌生。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并背誦。
2、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
3、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讀詩句,背誦積累語言。難點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詞人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基于對教材這樣的理解,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學情,下面,我把教法學法融合在一起談談本課時采取的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
教學本首詩,我通過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于接受,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體會詞人綿綿的思鄉情。
2、讀悟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品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感悟。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內心的情懷,發表獨立的見解,揣摩人物的內心,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板塊:
(一)、學生對詩,創設詩韻課堂
因為五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所以我用以“思鄉”為主題的詩句進行生生對話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快速地進入詩的課堂。之后就導入課題,介紹作者資料。
(二)、讀詩文知詞意
這個環節我準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第二步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步提升讀的要求,從讀的實踐中要求學生“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讀出感覺來,讀出作者濃濃的思鄉情。第四步,指導學生讀懂詞意。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讀懂詞的大意再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三)悟詩情,想畫面
在教學過程中,我圍繞“征途”與“故園”,引領學生在吟詠中放飛想象,感悟“征途”與“故園”的情景與畫面,體味作者“身”“心”分離的情感。
通過播放背景音樂,引領學生走進詞的境界,走近詞人的生活。學生們在音樂和語言的感召下,展開想象,通過形象再現,讓學生自己走進納蘭性德的世界,走進他的“征途”。學生們在“征途”的畫面中舒展著所思所想。然后話鋒一轉,讓學生展開想象,把在作者的家鄉,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學生又在《琵琶語》的伴奏聲中展開對“故園”的想象。寫話時,我用舒緩的語調提示詞人在家鄉的生活有多種可能性,借以拓展學生的思路。納蘭性德的“聒碎鄉心”豐富和激活著學生的精神世界,構成了“長相思”的精神主題——思鄉與衛國、壯志與理想。學生對文本的感悟,通過言語實踐,積淀為語言、語感能力的培養。在《長相思》教學中我通過想象進行了言語實踐的兩次設計,對“征途”的想象采用“說”來展示,對“故園”的想象則采用訴諸文字“寫”的方式。學生的.想象極其豐富,在想象中,學生們感悟到詞人跋山涉水、輾轉反側、抬頭仰望、孤獨沉思等等畫面,感悟到了家鄉的美麗、溫馨,安寧、祥和。學生用言語和文字釋放著“故園”二字所承載著的無窮韻味。兩次想象的對比更使學生感受到征途的艱辛,倍感家鄉的美好,親人的溫暖!
(四)拓展相思內涵,在情感對話中體驗。
為了深入展開“詞人為什么身在征途,心系故園?”這個話題的討論,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文本的拓展,將納蘭性德《菩薩蠻》中的一句詞——“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引入課堂。直面詞人的心靈深處,感悟詞人的“理想”與“壯志”,體悟到詞人何事離別,是為了保家衛國。
(五)布置作業。
讓學生課下搜集有關思鄉的詩詞或歌曲背一背或唱一唱,以豐富學而生的語言積累。
上完了這節課,覺得還有不少缺憾,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整個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我愈發感覺到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的語文教學基本功還不夠扎實,對文本的解讀還不夠細致深刻,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工作在實小這個團結奮進的大家庭中,對我來說,是一種鞭策,也是一種動力。今后,我唯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無愧于學校對我們的培養。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長相思》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相思情長的徜徉作文07-24
長相思納蘭性德說課稿05-29
《長歌行》說課稿02-18
《長相思·長相思》原文及譯文11-11
相思的語錄02-20
相思的詩句03-22
相思的說說05-30
相思的作文10-17
相思的句子02-02
王維《相思》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