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模板匯總4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春夜喜雨》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它是首五言律詩。本單元共有八首關于春的古詩,對于它們的學習,關鍵在于學習詩歌方法的掌握,達到教就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春夜喜雨》這首詩抓住春雨的特點展開。本詩寫于公元761年春,杜甫這時在成都定居兩年,從上年的冬天到本年的二月間,成都發生旱災,經歷了旱災的人,最懂春雨的可貴,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詩中描繪了春夜雨景,歐歌春雨滋潤萬物之功。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初讀古詩,了解詩意
2、品讀詩文,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作者內心的情感美
3、再次朗讀古詩,深入體會古詩的語言美
4、學習本詩的寫法美
全詩教學的重難點就是感受是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語言美
三、說教學安排:
一課時
四、說學情
本班學生雖已學會理解詩意的方法,但在運用上還不是很熟練。
五、說教法
我采用預案導學法進行教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 合作學習,然后學生交流展示,教師再指導,再總結。
六、說教學流程
1、根據題目確定朗讀基調后,有感情的朗讀古詩,了解古詩大意。
2、把握朗讀節奏,找出韻腳,明確押什么韻,然后朗讀體會古詩和諧的韻律美。
3、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來體會詩歌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在此基礎上再次朗讀古詩,讀出詩人的內心情感。
4、品味古詩語言的凝練美,著重抓住“知、潛、重”三個字來體會。
5、學習本詩的寫法 6、教師小結,指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美,熱愛生活。
課堂練筆:要求學生發揮你的豐富合理的想象力,為“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描寫一幅畫面。此環節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7、布置作業
七、說板書設計
春夜喜雨 五言律詩
杜甫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草原》是一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極其清新,優美的語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的淋漓盡致,學生通過學習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從中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并升華為民族情,同時激發學生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為本組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圍繞著訓練重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認知目標:掌握14個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如"勾勒"和"渲染".弄清本文的思想內容。
2、技能目標:揣摩、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
3、情感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叢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華為民族情。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根據教學目標,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1、教學重點:熟讀課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內容,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中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華為民族情。
2、教學難點: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四、說教法
新課標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只能不再是過去的"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將采取情境教學法和誦讀法進行教學。
1、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會充分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草原美麗景觀的圖片,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寬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更深層次的體味美的意境。
2、誦讀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以讀促學,讓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讀出情感,讀出感悟,讀出內涵。
五、說學法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教",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會放手讓學生讀讀、畫畫、議議,把聽,說,讀,寫相結合,以讀為主,讓學生邊讀邊想,不斷通過讀去揣摩和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最終水到渠成,輕松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六、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我力求把美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當中。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草原自然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聲像感知,激情導入——讓學生期待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學習進步的重要條件。在本課的導入中,我將充分的利用多媒體的感官刺激作用來啟動學生的認知傾向,在新課導入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同學們,今天老師把吉祥三寶一家帶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吉祥三寶他們想帶大家一起去神游他們美麗的家鄉。"此時,我將會播放《吉祥三寶》的視頻聲象,讓學生對吉祥三寶的家鄉內蒙古大草原充滿了期待和幻想,這時我會在黑板上板書課題"草原".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更好的帶著學生神游美麗的大草原!
(二)圖文結合,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美
在第一自然段的學習當中,我將會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草原美麗景觀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和發現草原的自然美,學生由情創意,觸景生情,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對于文中重點的語句,我將會出示與之相應的圖片,由于圖片的顏色鮮艷,形象突出,學生可以更加容易的接受和理解,例如文中的其中一個重點句子,"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象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云際。"在這句話的學習中,我將引導學生重點抓住"渲染"和"勾勒"進行理解,并讓學生動手畫畫。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結合圖象,更好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并體會到小丘線條的.優美!
(三)自讀品味,展開想象,讓學生感受美
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采取小組讀,齊讀,自讀,指名讀等形式,以讀代講,讓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讀出形象,讀出感情,讀出內涵,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我將會配上與之相應的背景音樂,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邊讀邊想,邊讀邊勾畫出草原美麗,恬靜的景色
【設計意圖:讓學生更加真切的走進大草原,從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感悟美
每個學生的閱讀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必須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因此,在這個環節上,我設計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匯報的學習方式,在第二部分的學習中,我將會放手讓學生學習他們最喜歡的部分,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并匯報你覺得最能體現蒙古同胞人情好客的句子,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自主自發的學習,培養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精神,從而實現學生與學生,文本,教師之間的交流對話,同時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五)突破重點,體會情深,升華美
俗話說:"畫龍貴在點睛。",在這個環節上,我將引導學生緊緊的抓住"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一點題之句,讓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揣摩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情感得到升華,把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
(六)整體回顧,拓展遷移,讓美得到延伸
課上到這里已經接近尾聲,因此我將會引導學生再次的朗讀全文,讓學生在腦海中再現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學生通過學習《草原》一文,激發了學生對西部的興趣和欲望,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課時即將結束之際,我為學生提供了相應的學習資料,例如與之相關的網址,書刊等,并鼓勵學生自主的查找相關的資料。并與同學之間共同分享自己的學習資源
【設計意圖: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是為本組"走進西部"其他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七)板書設計
|天空:清鮮明朗 | 驚嘆
美麗的風光〈 〉
|草地:一碧千里 | 舒服
|熱情迎接|
1、草原 |激情相見|
美麗的蒙古人 〈盛情款待〉蒙漢情深
|盡情聯歡|
|深情話別|
說課稿 篇3
說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明確提出科學活動的指導要點: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本次科學活動正是遵循了這一要點,內容《神奇的紙》與材料“鉛畫紙”都來自于幼兒的生活,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中進行提煉、深化,在層層遞進的環節中,引導幼兒多次實踐嘗試,探究“怎樣才能讓紙站于桌上不倒?如何折疊才能在紙上放多塊積木?最多能擺放幾塊?……”整個活動幼兒都是在動手動腦中探究問題、產生問題、再次嘗試,就這樣在探索、實踐和游戲中幼兒的探究欲望增強了,親身感受了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體驗了發現的樂趣。
說活動重難點:
重難點就在于引導幼兒積極主動探索紙不同的折法與承受積木重量的關系。
說活動目標:
1、探索紙不同的折法與承受積木重量的關系。
2、主動參與討論,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
3、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體驗操作與發現的樂趣。
。ū救艘罁毒V要》中科學領域提出的目標要求,并從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需要出發,確定了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活動目標。)
說活動準備:方形鉛畫紙若干張、木頭積木數小筐。
說活動過程:
過程遵循幼兒的發展特點,以《綱要》理念為指導,體現了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原則。
第一環節:
一、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探索――讓紙站住不倒。
1、幼兒自主探索讓紙站住不倒的不同方法。
2、共同小結讓紙站住的不同方法。
。ㄔ谶@第一環節中本人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幼兒自由說說自己以前對“紙特別是鉛畫紙”的認識,為下一個環節作好良好的鋪墊。通過幼兒的“說”使幼兒的已有經驗與現有經驗進行了整合,也讓我對幼兒的水平有了更深了解,為接下來的活動組織提供了一個參考。)
第二環節:
二、再次設置情景,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在站著的紙上面擺放多塊積木。
1、猜測紙折疊后能否擺放積木?并個別嘗試。
2、比較紙的不同折法,討論如何折疊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積木?
3、引導幼兒進一步猜測。
4、幼兒自主嘗試。
。ㄟ@第二大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所在,是活動的主要環節。在這里我首先是創設了一個輕松、愉快、寬松、自由的活動環境,這是非常重要的,《綱要》中提出教師應為幼兒創設寬松、愉快的活動氛圍,為幼兒提供自由選擇和創造的機會與條件,本人正是遵循了這一理念。接下來引導幼兒自由自主去探索“紙折疊后能否擺放積木?在站著的紙上面可以擺放多少塊積木?討論如何折疊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積木?”讓幼兒帶著目的、帶著疑惑去探討,這個過程就是讓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是提供機會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通過親自嘗試、親自探索來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又學會自己去發現新的問題,再次去實際操作、自主探討,做到在解決眾多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科學知識,提高觀察力、探討力、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探索活動中與探索活動后的交流討論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而且幼兒的合作、討論、分享能力也會由此提高,同時也體現了合作探究式的生生互動、師幼互動形式。)
第三環節:
三、產生挑戰的數量,引導幼兒再次嘗試。
1、師幼一起討論嘗試后的結果,產生挑戰數量。
2、請個別幼兒上來挑戰最多的。
3、經驗交流:如何折疊才能挑戰成功?
4、結束。
。ㄟ@個環節放在活動的后面進行,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在“挑戰同伴的最高成果”的自主實踐嘗試活動中鞏固積累的經驗,增強自信心,提高實踐挑戰能力。通過趣味性的操作游戲幼兒再次得到了發展,相互之間又有了經驗交流、互動成長、分享成果的機會,我所處的位子仍是引導者鼓動者,幼兒仍是自主發展著。本環節準備在5分鐘左右完成。)
總的來說,在本次活動設計中我力求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讓幼兒在充滿輕松、自由的活動氛圍中學得主動、輕松、快樂,并運用多種感官解決多個問題,真正實現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在玩中學、做中學、學得快樂,由此設計的活動過程也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三大環節。
延伸活動:
可以在探索區域中繼續深入活動,不斷在嘗試中產生挑戰數量并用“操作”去迎接挑戰。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說明
《雨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詩歌,全詩8行,4句,分別寫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形態。
二、教學目標
1.學會認識9個生字以及它們在文中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通過雨點的動態變化,認識它們的特點,激發對小雨點的喜愛之情。
3.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三、教學設想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我將詩歌以一次有趣的旅行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雨點”成為一個會說話的,能與小朋友交流的對象,讓小朋友和“雨點”一同旅行,感受池塘、小溪、江河、大海的不同特點,在旅途中,他們共同活動,一起談旅行感受,一起互相傾聽心聲。
2.感悟品味,激發情感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學習語言習慣直覺體驗、整體接收、綜合感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思維特點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直接、整體觸摸語言現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邊看圖、邊讀課文、邊與同桌說說。由此讓學生體會到水池的平靜、溪流的緩慢、江水的奔騰不息、大海的波濤洶涌,在此基礎上感悟“睡覺、散步、奔跑、跳躍”這四個飽含意蘊的詞,并適時引導學生把這種獨特的旅行感受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
3.啟發想像,拓展練習
在教學《雨點》時,我安排了一系列的遷移練習,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想像小雨點還會落到哪里?它在這些地方又是什么樣的?學生在這方面有較多的生活積累,通過教師啟發,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很快在學生腦中再現,并能以課文為例,說出雨點落到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態或帶來的變化。還有另外一首兒歌當中,也設計了說話練習,小雨點,滴滴嗒,()樂得()。學生通過不斷的語言實踐,逐步內化語言,豐富語言,進而正確、熟練、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
4.注重積累,豐富語言
《雨點》這首詩歌,簡單明了,孩子們易理解感悟,通過對這首詩歌的學習帶出關于雨點的一組專題兒歌,我從課外選了兩首關于雨點的兒歌和一首古詩《春夜喜雨》,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和感悟,激發孩子們對小雨點的喜愛之情,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體會兒歌語言表達的精妙性。
【【精華】說課稿模板匯總4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匯總6篇03-27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精華】生日教案模板匯總9篇03-12
【精華】環保教案模板匯總9篇02-20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總10篇02-02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總6篇01-11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總五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