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說課稿

時間:2022-08-15 00:14:21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熱門】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

說課稿 篇1

  設計意圖: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任何科學知識都可以選用理解的方式,教給任何年齡階段的兒童,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就是兒童參與科學活動的重要前提”。本著這一原則并以生活常識為基礎,教師設計了這一活動。通過讓幼兒看看、說說、跳跳、做做等多種形式,在游戲中感知一分鐘的秘密,活動中利用各種感官的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掌握所學知識,另外,心理研究表明:5、6歲是幼兒的認知情感、技能協調發展的最佳時期,遵循這一目標,特設計本活動。

  一方面,時間滴答滴,意義大無窮,雖然每個人都知道“時間”的存在,但是“時間”看不見,摸不著,通過活動使孩子們有個相對的時間概念,也明白了短短的60秒卻可以做許多有意義的事,可以帶來無窮的快樂。

  另一方面,現在的孩子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不懂得如何關心別人,如何去幫助別人,和周圍的人群、同伴建立一種非常友好的關系,而幼兒園是幼兒體驗群體生活的第一站,我們要抓住契機,多方面著手讓幼兒在群體生活中獲得關愛的體驗,感受關愛他人的情感,萌發關愛他人的意識,讓幼兒在關愛中體驗生活的樂趣!明白“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一、說教材

  幼兒園科學領域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要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科學的有趣。在這次活動中,充分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這也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新《綱要》也指出:教學活動的組織要注重幼兒的過程體驗,這是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的核心,是引導幼兒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學會學習的.關鍵。而時間對幼兒來說比較抽象,他們腦海中時間的概念是模糊的,他們不知道一分鐘到底有多長,能做多少事?做事磨蹭、浪費時間的現象隨處可見。因此這次科學活動《一分鐘》應從幼兒的“體驗”為主,讓他們通過親自觀察、操作、比較、發現和感知一分鐘的時長,知道抓緊時間就能做很多事情,從而珍惜一分一秒,形成初步的時間概念,為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打好基礎。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導向作用,根據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設計了三個目標:

  1、知道一分鐘的長短和價值,初步樹立時間概念,懂得珍惜時間,做事不磨蹭。

  2、嘗試在一分鐘里做一件能讓別人快樂的小事。

  3、學習制定時間計劃,并能按計劃執行。

  目標重點:準確把握一分鐘的概念和時長。

  目標難點:知道抓緊時間,初步了解應合理的利用時間。

  為了有效的突破重點和難點,我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讓幼兒觀察、體驗、比較等探索,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教師不光要與孩子平等的參與,更應具備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觀察、研究和指導的技能,同時順應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性,采取相應的適宜的教法和學法。

  三、說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如下準備:

  1、實物大鐘:讓幼兒直觀認識一分鐘的時間概念。

  2、幼兒處于運動的高峰時期,好動是他們這一年齡段的突出特點,因此,我設計了游戲“秒針蹦蹦蹦”,游戲的引出,為幼兒掌握一分鐘的長短做了良好鋪墊,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學習更主動更積極。

  3、多媒體課件的播放,為本活動掌握的目標起到了一個重要的作用。

  4、橡皮泥、水彩筆、球、圖書的提供,為幼兒打開了又一知識的通道,通過這些材料的操作,讓幼兒更清楚的體驗到一分鐘的意義。

  5、錄音機的使用為幼兒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扇窗戶,孩子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做著自己認為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既獲得了關愛的體驗,又體會到給人帶來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

  四、說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討論、尋找,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取以下教法:

  1、問題設置法:在活動中適當的提出問題,有助于兒童的思維,啟發學習、不斷思考、不斷進取。

  2、多媒體演示法:在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符合幼兒的特點,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

  3、游戲參與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參與性。

  五、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和鍛煉了能力,更加升華了孩子的情感。

  1、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當中目標明確提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看、說說、蹦蹦、做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此次的活動產生了興趣。

  2、直觀法:讓幼兒通過多媒體課件直接獲得生活經驗。

  3、談話法:讓幼兒在交流中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幼兒的口語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六、說活動過程

  《綱要》提出:“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驗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為主導作用,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為了體現《綱要》精神,這次活動以“一分鐘”為線索,引導幼兒多方參與,從而培養幼兒的表現力。整個活動程序共分4個環節來進行。

  1、感受一分鐘的時間

  為了準確感受一分鐘的時間概念,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了3個小環節。

  首先出示一個實物大鐘,教師指導認識鐘面上的三位針寶寶,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對分針、時針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重點直接放在秒針上,教師拿鐘比劃告訴幼兒秒針的秘密,秒針走一周就是一分鐘。然后教師和幼兒一起和秒針走一圈,秒針走一下師幼數一下,這時教師進行小結:秒針走60下,也就是走一圈回到原來的位置就是一分鐘;其次引導幼兒看秒針的方法,不管秒針從哪個數字開始走,只要轉一圈后回到原來的地方就是一分鐘;最后師幼同做“秒針蹦蹦蹦”的游戲,室內地面上提前布置好大鐘,幼兒來當小秒針,幼兒不僅積極參與游戲,同時鞏固了一分鐘的時長。

  2、體驗一分鐘

  教師拿出準備好的適合幼兒但不關乎技能的各種操作材料,比如:橡皮泥、水彩筆、紙、球、圖書,讓幼兒自由選擇喜愛的一樣,教師計時一分鐘,之后記錄操作結果,交流匯報。這個環節的體驗,幼兒不但對一分鐘有不同的體會,同時也知道了短短的一分鐘可以做不同的事情。

  3、重要的一分鐘

  播放多媒體課件,課件內容:元元由于早上貪睡一分鐘,上學卻遲到了20分鐘,中間遇到了紅燈,沒有趕上公交車,元元兩次嘆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課件的動畫效果不僅吸引了幼兒的眼球,也使幼兒認識到了一分鐘的重要。這時教師和幼兒討論制訂時間計劃,抓住重要的每一分鐘。分發時間計劃表,內容包括:早上起床、穿衣、疊被子、刷牙、洗臉、梳頭、吃飯、上學路上各用多長時間,回家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做好計劃表,貼在家里最顯眼的地方,讓爸爸媽媽監督,按計劃執行,這個環節幼兒體會到了一分鐘的重要,并懂得珍惜時間,做事不磨蹭。

  4、快樂一分鐘

  教師提出問題:一分鐘,你準備做一件什么事讓別人能感到快樂?幼兒各抒己見,最后一分鐘幼兒嘗試用各自的方式讓同伴和教師在短短的時間里快樂起來。幼兒嘗試時教師播放歡快的音樂。

  活動反思:

  通過在本園的試課和二幼的上課,我對此項活動有了一些反思,反思如下:

  目標達成分析

  1、《一分鐘》活動目標,主要來源于生活,在幼兒已有的一些相關經驗的基礎上,知道一分鐘很短,但可做很多有意義的事,目標達成較好。

  2、活動中的材料與環境的投放,為本次活動目標的達成創設了一定的條件。如孩子在看大鐘體驗一分鐘中,了解到了一分鐘就是60秒,在嘗試做一件事體驗一分鐘時,孩子通過自己做事,體驗到了短短的一分鐘,卻可以做許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在活動中我又為孩子創設了許多體驗后的交流時間,讓孩子們毫不拘泥的大膽講述,擴展了已有目標的涵義。

  不足之處與改進思路:

  1、孩子在體驗時,自由操作各種材料玩一分鐘,原意是想讓孩子通過玩某種東西或畫一幅畫,還沒畫完,一分鐘就到了,從而體驗到一分鐘的長短,但在實施過程中,孩子們純粹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機械地去操作,讓我意識到了準備上的不足,由此我想到了改進的策略,就是以后應該準備孩子們較感興趣的事情,再加上導語的渲染,相信效果會不一樣。

  2、最后一個環節,是想讓孩子通過大秒針的滴答聲和歡快的音樂聲,邀請客人老師跳舞,使本活動達到一個高潮,但由于孩子膽小,只有個別幼兒敢,大部分幼兒都放不開,這說明孩子們缺乏自信和表現欲望。因此,需要改進的是,在以后的活動中,應積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們敢玩,敢說,收放自如,充分發揮各方面的能力,以得到全面發展。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摳圖及圖像的合成》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Photoshop CS5圖像處理與平面設計案例教程》第二章。Photoshop可以對圖片進行切分、合成、著色、校正顏色、增加清晰度等處理,與多數軟件兼容,利用它可以制作出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圖像,因此,Photoshop已經成為攝影師、設計師、藝術家、印刷商和出版商的首選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 CS2圖像處理與平面設計案例教程》是我校針對中專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為學生將來就業步入社會提供了一項專業技能。

  利用Photoshop進行圖像處理,大多數操作只是針對整個圖像的某一部分,而不是針對整個圖像。因此,必須首先通過“建立選區”將這些部分從圖像中分離出來,這個過程實際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摳圖。圖像的合成,就是將從多個不同文件中摳出的多個對象,合成在一個文件中,達到一種最佳效果。其中,摳圖是學習和使用Photoshop這門課的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摳圖的方法有多種,需要根據實際內容而定。我們現在學習的是基本的、常用的摳圖的方法。同學們在掌握這些基本操作技能后,為進一步利用Photoshop進行圖像處理奠定了基礎。

  2、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專業特點,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1、熟練掌握工具箱中的選擇工具(規則選擇工具和不規則選擇工具)。

  2、理解建立選區時用到的“羽化”和“容差”兩個參數的含義。

  3、熟練掌握在快速蒙版模式中編輯選區。

  4、熟練掌握圖像合成的基本操作。

  能力目標:通過對不同環境中圖像的.選擇,使同學們能夠根據實際需要準確地辨別使用哪種摳圖方法更合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接近生活的實例(藝術照和廣告設計),使同學們保持高漲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協作學習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欣賞、品味和制作作品的過程中熏陶、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藝術素養,在完成作品后,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成就感。

  3、重點、難點及確立依據: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教學重點是“摳圖”。只有掌握了常用的幾種摳圖方法,才能達到圖像合成的最終效果。本節的教學難點在于,第一,分析各摳圖方法的適應范圍,使學生能夠綜合這幾種摳圖方法,根據實際需要準確地選擇摳圖方法。第二,學生能夠靈活應用,熟練操作,從而實現圖像的合成。

  為了突出重點,師生互動共同分析摳圖方法,并歸納總結各摳圖方法的特點與適應范圍。為了突破難點,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思維空間,讓學生親自創意,親自動手操作,從而使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二、學生情況分析:

  職業中學的學生,一般來說,文化課基礎比較弱,但是,他們對專業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作為職業中專二年級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已經學習了Windows操作、Word等專業基礎課,有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在學習這節內容之前,學生們已經掌握了Photoshop CS2的窗口界面,充分應用了Photoshop CS2的新增功能——圖像變形,而且在前面章節的實例中已經簡單了解了Photoshop中關于圖層的基本概念。這樣,在這節課中,學習了摳圖的方法后,學生能夠將摳出的圖像進行適當變形,放置在合適的位置,從而完成圖像的合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

  三、教法設計:

  根據計算機學科操作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結合這節課的知識結構、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我主要采用啟發引導、直觀演示和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教師課前先準備好相關素材,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屏幕廣播”功能,創設真實的、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設計一份打印機廣告),從而使教學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的具體案例基礎上,這樣,從實際應用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接著師生共同“分析任務”,采用層層設疑、學生實際操作并發現問題,教師指導并解決問題等方式分析完成任務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并加以歸納總結。然后學生個人創意、進行實際動手操作,教師進行個別指導,使學生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最后,根據所學內容給出類似的課后作業題,使學生能夠完成類似的設計任務,從而達到舉一反三,不斷提高實際操作技能的目的。采用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通過演示教學,能夠把復雜抽象的操作步驟形象直觀地展示出來,使學生們感到學習這門專業技能并不因難,而是可以在輕松愉悅的實例教學中掌握知識與技能。

  四、學法指導:

  結合計算機的學科特點和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并親自動手實踐。只有這樣,才能把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操作技能。因為,操作技能的熟練與否,是別人替代不了的,也是別人給予不了的。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只是承擔組織者、引導者、指導者的角色,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五、教學環境:

  多媒體網絡微機室。

  六、教學過程分析:

  下面以“教學環節及師生活動安排表”的形式來體現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時間分配

  (分鐘)

  創設情境

  激發學生興趣

  (提出任務)

  展示本節任務,給出效果圖(打印機廣告)和原始素材圖(六個文件)

  觀察效果圖,明確本節任務

  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分析任務)

  1、背景的制作:

  [提問]背景素材圖和效果圖中背景的關系:完全一致,是規則的圓、矩形,還是不規則的一部分?

  [解決問題]引出 “羽化”的概念。

  [演示]實現羽化效果的兩種方法:

  [指導]降低這一圖層的不透明度

  [觀察結果]不規則的一部分

  [實踐]利用套索工具建立背景選區,并利用移動工具拖移到新文件中。

  [發現問題]為什么拖移過來的背景圖片不出現逐漸變淡的過渡效果呢?

  [發現問題]效果圖中的背景比直接選出的背景顏色要淡化朦朧,這是怎樣實現的呢?

  2、打印機的選取:

  [指導]在打印機有弧度的地方單擊,加按Alt鍵可變成套索工具,松開又可恢復為多邊形套索工具。從而可以實現比較精確地選擇打印機的效果。

  [討論]:打印機形狀的特點。

  [結論]:(直邊較多)確定選擇工具

  [實踐]選擇多邊形套索工具,選取打印機。

  3、蝴蝶1的選取:

  [演示]利用魔棒工具,首先選中白色部分,然后反選,取得蝴蝶。

  解釋“容差”的作用與用法。

  [討論]圖像的特點

  [結論]背景單一,而且蝴蝶與背景區別明顯。

  [思考]平時照學籍照或給小孩拍照,為什么一般選擇白墻做背景或拉一塊單一色的布做背景?

  [探索]改變“容差”參數,觀察效果。

  4、蝴蝶2、3、4選取:

  [演示指導]利用快速蒙版精確選擇蝴蝶的操作過程

  [實踐]利用套索工具選取蝴蝶

  [發現問題]為什么建立的選區不精確?

  歸納總結

  系統知識結構

  (突出重點)

  師生共同總結各摳圖方法的特點與適應范圍,并明確圖像合成的基本操作。

  學生實踐

  提高操作技能

  (完成任務)

  教師個別指導

  學生動手實際操作

  作品展示與評價

  利用網絡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作業的提交,從中選出創意新穎、精確優美的作品幾幅,給予較高的評價,讓學生們欣賞與交流。

  課堂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和實際動手操作,使同學們熟練掌握了photoshop選取對象的基本方法,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并提高了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課后作業

  用數碼相機為自己的弟弟、妹妹或親屬、鄰居的小孩拍幾張照片,從Internet上搜索一些優美的背景圖片,完成一幅簡單的藝術照。

  板書

  一、 摳圖的方法: 二、圖像的合成

  1、 套索 1、移動工具

  2、 多邊形套索

  3、 磁性套索 2、利用剪貼板

  4、 快速蒙板

  5、 魔棒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全方位的我》是選自浙攝版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第六課。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學會在PowerPoint中插入自定義動畫,在學生已經能獨立制作簡單的演示文稿,能自如的運用幻燈片中的插入圖片、藝術字、文本框等對象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設置幻燈片動畫效果,從而使演示文稿圖文并茂、生動有趣。教材安排這些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對幻燈片進一步進行美化。教材這樣由易到難,由靜態到動畫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創新意識與審美能力的提升。

  五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且求知欲強,自定義動畫設置步驟稍繁,學生掌握自定義動畫設置步驟后,稍加提示,就可自主學習幻燈切換效果的設置。所以我確定

  重點:設置幻燈片自定義動畫效果。

  難點:設定播放順序與時間。

  二、教學目標分析

  當前,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著重選取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內容進行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這個基礎工具,培養學生利用這個工具進行其他學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根據五年級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讓學生掌握設置幻燈片自定義動畫效果的一般步驟,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播放一靜、一動的幻燈片,讓學生產生求知與創作欲,主動愉快地接受任務,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任務后,總結出設置步驟,促進學生創新、團結協作、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3.情感目標:

  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探索過程中,通過操作、思考、討論、交流與評價,培養學生務實的作風,認真學習的態度、對信息技術與探索新知的興趣。

  三、教法分析

  1.任務驅動法

  信息技術新課標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教育、美術教育和德育整合,設置一個大任務拖動幾個小任務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

  2.直觀演示法

  此法主要運用于創設情境,展示學生作品。本節課從一開始就播放賀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主動愉快地接受任務,符合該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完成任務后,展示學生作品,利于學生交流,進行美育與德育滲透,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3.分層教學法

  新課標提出“教學要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針對學生的差異,在設計任務時我注意任務的層次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選取任務。我還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做平等中的首席,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啟發、誘導貫穿始終,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讓課堂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四、學法分析

  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流程圖如下:

  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探索質疑——自主創造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所以我創設情境,精心設計任務,讓學生主動接受任務,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搭配,共同合作探究,互相扶持操練。在操作中探索質疑,在完成任務和自主創造中實現知識的掌握和融合。

  五、教學過程分析

  (一)激情導入

  播放用幻燈片做的兩張內容一樣,一張沒有動畫效果,一張有動畫效果的節日賀卡,然后問:這兩張賀卡有什么不同呢?想不想做出這樣的賀卡呢?學了本課后,你也能做出這樣的賀卡。

  (二)任務:請為所給的幻燈片設置不同的動畫效果

  1.試一試:將學生分成三個組,每個組給一個只有單一對象的幻燈片,要求對其設置動畫效果。

  學生操作,遇問題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完成后和其他組交換任務,然后每組派一位代表說操作步驟。

  2.賽一賽:給每個組同樣的一個圖文聲俱備的幻燈片,要求對所有對象設置動畫效果。

  教師先啟發:把所有對象合起來做動畫效果時要注意什么?進而引出難點問題:如何設置播放順序與播放時間。學生在組內合作探究,協作學習并嘗試操作,教師巡視、組織討論,輔導、答疑。集體評優,讓學生說說設置步驟與注意事項,教師點評。及時幫助學生提升知識。

  3.鞏固練習:給出三張對象數量不等的幻燈片賀卡,讓學生自主選取任務操練。

  教師巡視,答疑,及時對學困生給予幫助。操作完成后,播放有待提高與設置合理的作品,師生共評

  (三)課堂小結

  1.“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1)設置幻燈片動畫效果

  (2)設置幻燈片動畫效果的注意事項

  2.想想還有什么方法讓我們的幻燈片更美更富有動感

  (四)拓展練習:制作一個演示文稿,對其設置幻燈片切換效果

  1.看一看:播放幾張設置了動畫效果與切換效果的幻燈片。

  學生觀察,讓學生說說這幾張幻燈片與我們做的有什么不同?

  2.布置作業:讓學生課后自主創作一個演示文稿,并設置動畫與切換效果

  教師提示可在“幻燈片放映”菜單欄中去實現操作,學生根據提示課后練習操作

  六、評價分析

  本節課緊扣新課標的思想與要求,遵循“以興趣為起點,以活動為載體,螺旋上升地設置內容”的指導思想。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整合美術、思品和信息技術三大學科,通過任務這根導火線,向學生拋出任務,及時扶持、肯定,有力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和學習熱情,直觀演示、分層教學法的使用兼顧了學生的差異性,力求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學生全程參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指導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節課《尊重自然》是小學五年級“三生教育”第一部分生命教育的第三個活動課,它是繼“尊重他人”之后,引領學生把目光投向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更廣袤的大自然的一個活動課,教材編排上分為四個部分: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它們和我們在一起、它們的生命受到威脅、它們已離我們而去,從多彩的生命到離我們而去,追根溯源,激發起學生對生命的珍惜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和本班學生實際,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定位在:

  1、知識與能力方面:使學生認識大自然中更多的生命物種,理解這些生物與我們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

  2、過程與方法方面:以觀看圖片、收集資料、談體會作為本節課教學的主線,從而促成師生的交流與互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與物種的滅絕中產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地球家園的思想感情,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三、說教法

  “尊重自然”是以自然界中的生命現象為基調的,而自然界中的生命又是何等的豐富、何其的廣闊,因此,根據知識和教材編排的特點,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實際困難,我對本節課的總體設想是以“圖片展示+學生感悟”為基本的教學方法,為此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五個部分,除教材中已有的四個部分外我又增加了“環境遭到破壞”一部分,五個部分均采用了大量的圖片,既有獨立性又互為一個整體,在教師的引領下為學生展示了一個完整的自然界,其中又配有小故事、小資料等,從而有準備的激發起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說學法

  作為山區的學生,他們對大自然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但是視野的廣度還不夠,特別是對于一些科學知識還比較缺乏,為了讓學生對自然界的生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在學生的學法上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課前收集資料:要求學生通過上網或查閱課外書籍,每人準備一份關于“自然界”的材料,可以是自然小故事、數據資料、生物圖片、自然小知識等,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

  2、談體會:要求學生在看了多媒體展示的圖片、資料,以及同學們展示的材料后,發表自己的感言。

  3、寫作文:要求學生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談一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第二課時完成)。

  五、說過程

  1導入設計.

  為使學生從宏觀上對自然界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在導入部分,我主要是為學生展示了一個地球衛星圖,并給學生介紹了地球上海洋、陸地的面積,物種的數量等資料,從而激發學生了解大自然的興趣。

  2、第一部分——地球上的多彩生命。

  在這一教學環節上,我按植物、動物、微生物、魚類幾個部分給學生展示一些圖片,作用是畫龍點睛,然后讓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動植物,展示他們課前收集到的資料,并用一句話贊美大自然的美,為激發學生尊重自然埋下感情的伏筆。

  3、第二部分——他們和我們在一起。

  這一部分主要是介紹一些和我們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植物,如:禽類的雞鴨鵝、獸類的馬牛羊,以及果樹、農作物等,這些對于我們農村學生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因此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討論,所以我再進一步問學生如果沒有了這些動植物,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4、第三部分——環境遭到破壞。

  “人類離不開自然界,但同時又在不斷的破壞著大自然,請同學們看”,接下來我為學生呈現了一組環境污染的圖片,如:礦山開采、河流污染、白色垃圾、工業污染等,使學生感受到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和不珍惜,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身邊的污染情況。

  5、第四部分——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

  “由于人類的破壞和自然界的運動,許多生物的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接著我為學生呈現了第四組圖片,在這一個環節中,我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圖片展示+說明介紹”,本環節的最后我給學生講一個“藏羚羊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界物種的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已經瀕臨滅絕。

  6、第五部分——它們已離我們而去。

  “同學們,地球已經有幾億年的歷史了,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由于地殼運動、氣候變化等等原因,一些物種已從地球上永遠的消失了,給我留下了無限的遺憾”,接下來,我為學生呈現了第五組圖片——地球上已經滅絕的物種圖片,有動物、有植物,同時給學生介紹一些它們的資料,最后讓學生說說,你看了這些圖片你想到了什么?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尊重自然界生命的思想感情。

  7、結尾。

  本節課結尾時,我以讓學生談自己的學習體會為線,再次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學生的思想感情從高峰跌至谷底,最后向學生再次發出號召“尊重自然,保護地球”。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這是本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簡短卻敘了一個有意義的故事。寫的是奶奶分了一些杏兒給大家吃,強強有點不高興。后來,小朋友們提著果子送給強強吃,強強不明白為什么。課文并沒有直接地給出答案,留有余地,讓學生幫強強悟出其中的道理來。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初(試)讀課文,教學生字詞,并指導生字的書寫。

  2、過程和方法:探究式地學習,初(試)讀課文,學會本課部分生字詞。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我愛人人,人人愛我”的道理。

  課文內容富有生活氣息,符合兒童心理,加上語言平實,圖文對應,對低年級學生很有啟發性。

  新的湘教版教材力求在重視加強工具性的同時,強調滲透人文精神,增加教材的文化內涵。通過形象感染、情感熏陶,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發揮語文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二、說教法

  拿到一篇教材,十個教師有十種教法,這其中也許有十種不同的精彩,也許有十種不同的失敗。所以不能說誰的教法好或不好。再說這其中的成敗不是我們教師一廂情愿的,因為教學中唱主角的是學生。

  但是我們每個教師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來實施自己的教法。我們現在使用的是全新的湘教版教材。教材變了,我們的教法也得隨著變。究竟要怎么變呢?

  這套教材的主編楊再隋先生在《小學語文教師怎樣走進新課程》一文寫到:“語文課怎么啦!一個字:變,在變中求新,在變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他說的具體從五個方面要求我們:

  第一,是教育理念要變。教育是以傳授知識為本,還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是以被動式接受性學習為主,還是以自主探究性學習為主,這是新舊教育理念的分水嶺。

  教育理念的變化,必將帶來教學重心的轉移,即由教師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無論是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等,都應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以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為目標。

  比如這一課的“初讀課文,導出生字”教法就是以學生為本來設計的。以前我們的教法多數是從教師“范讀課文”開始,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我們所上的這一冊教材對識字課的教學要求是: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全冊共認識常用漢字476個,其中會寫243個。

  3.能按筆畫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所以,先讓學生去試著讀,他們就會以主人翁的姿態去探究,去學習。放手讓他們讀,如果他們能讀好,我們當然應該驚喜,如果他們讀不好,我們也不必驚慌,因為這樣就能自然地進入生字教學流程,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會讀的原因是不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而產生主動識字的愿望。我認為這樣設計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的,看起來雖然一開始的課堂處入“尷尬”場面,但它卻是當今教育的真實的表現,我上這堂課不是給人看的,是配合學生學習的。這里就是一個新舊理念的轉變問題了。

  第二,是“師生關系要變”。師生關系是人際關系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新型的師生關系必將導致師生平等的對話和情感的交流,產生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比如“檢查初讀效果”這個環節的.教法,學生讀得好與不好,教師都應理解,平等地與他們相處,友好地幫助他們找到讀不好的原因,熱情地助他們解決讀不好的辦法——識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些提法表明,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互促的過程,是煥發師生生命激情、激發師生生命潛能的過程。鑒于語文教學中學生常常被置于從屬的地位,處于被動的狀態,當前特別要呼喚學生的主體精神,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征,引發學生的創新天賦,發揮學生的創新才能。

  在低年級教學中,學生的“堅持”是有限的。他們天生的好動。所以在上課時,我們要讓他們有動的機會,書空時左轉右轉,這樣既讓他們看不到黑板,又讓他們在活動中記住了字形。

  曾經我們在一些所謂的優質課中,看到一些表面的、貌似和諧的師生關系。課堂上偶爾也出現逗一逗、笑一笑、樂一樂的場面,好像師生關系很融洽、很和諧。其實,這不過是某些教師以嫻熟的教學技巧所營造的教學氛圍,為了達到事先預定的教學效果,學生“配合”得十分巧妙而已。我認為這是我們教師自以為是的表現。教學的成敗與否是一屬于社會的,屬于一個時代的,所以我們教師要共同去探討,去發展。

  第三,是對教材內容及其呈現形式的認識要變。教材在變,我們對教材的認識也得變。教材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憑借,不是不容懷疑的“圣經”,不是冷冰冰的教條,是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載體。教材不是凝固、僵化的各種符號的堆砌,而是師生互動、平等對話的媒體。

  師生和文本的關系,即讀者和文本的關系。文本的意義是由讀者創造的。為了填補文本留下的“不確定的空白”,每個讀者都以自己獨有的經驗、獨特的理解和體驗參與解讀文本,從而得出不同的結論。正是文本解讀的獨特性和結論的多樣性,才使得閱讀活動如此豐富多彩、魅力無窮。

  語文不僅是工具,還是文化的載體,語文本身也是一種文化,所以對文的理解有賴于對文化的理解。我們多數時候看到的許多觀摩課上,教師總是要先設計一個圈套讓學生去鉆,學生鉆不進去,就視為這堂課的“失敗”。這些現象的主要不是教學方法的問題,而是對教材的理解有偏差,也就是對教材的認識有問題。比如這一課的中的課后問題:小朋友們提著一籃籃果子送給強強時,強強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認識和答案,我們不能設圈套,只要合情理的都應給予熱情鼓勵。

  第四,是教學策略要變。教學策略包括學習策略,其要點是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以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為此,要變教師發問為學生多提問,變以掌握結論為目的的學習為重視過程的學習,變單向交流為雙向、多向交流,變統一答案式為多種答案式。比如這一課的中的“

  1、強強說:杏兒是我家的,為什么給他們吃?奶奶說:果子要在家吃才香甜。

  2、強強問奶奶:為什么小朋友都送果子給我吃?奶奶笑著說:你想想吧!學生想出來的答案,如果合理,我們教師怎么評?如果只合情,我們又怎么評?如果合情又合理又怎么評?”讓學生討論式地評價與糾正是不是會更好呢?因為還沒有上到下一個課時我也不知道,老師們可以下去試試。

  關于教學策略要怎樣變,就語文教學而言,楊再隋先生主要講了以下幾點。

  (1)重整體把握,不宜把課文分割得支離破碎。整體首先是形象的整體性,形象大于抽象,留下形象比留下抽象更為重要;其次整體是主要內容的整體,即通過讀書培養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2)重感悟,重語感培養。能理解的則理解,暫時不能理解的,可“不求甚解”。

  (3)重積累,包括詞語、篇章積累,也包括語感積累。理解了的可以積累,暫不理解的也可以積累,厚積而薄發。

  (4)重讀書,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對課文的感受。重朗讀指導,也要重視默讀、略讀、瀏覽的指導。重視誦讀,注意培養學生用較短時間、較快速度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5)重情感培養。課文蘊含豐富的情感,即使是敘述性課文也隱含著作者特有的感情和特定的態度。特別是對一些情感內含豐富的課文,教師要準確把握課文的情感,并逐步引發學生和作者感情的共鳴。

  (6)重探究,引導學生反復嘗試。時下的不少公開課,學生的探究活動過于順暢,暴露錯誤太少,反復嘗試不夠。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勇于暴露自己的錯誤,敢于獨立思考,發表與眾不同的意見。

  (7)重合作,多向互補。合作意識是現代人的必備意識。合作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課堂上的“合作”,主要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精神溝通、情感交融和智力互補。具有合作意識的學生在課堂上會認真傾聽、仔細觀察,敏銳地發現自身和別人的問題。在具有合作意識的班級中,某個學生在學習中提出的問題會很快成為全班學生共同探究的問題。需要強調的是,合作學習要重實效,而不是在變換形式上做文章。有些課,即使沒有分組討論,也能很好的體現合作學習。

  (8)重方法,學會遷移。語文教學應注意選擇切合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的教學方法。好的教學方法是能轉化為學生學習方法的方法,好的學習方法是能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多向思維、發掘學生創新潛能、展示學生才智、獲得多樣結論的方法,是能開拓學生視野、打開學生思路、充分挖掘語文學習資源的方法。

  第五,是教學結構要變。教學結構已經變以,可我們多數教師不一定接受。比如我們都認為現在的教材任務太重,低年級每一課要學的生字太多,中年級閱讀的教材太深,到了高年級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要背誦幾十首古詩,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低年級的生字較多,只要求多認少寫;中年級閱讀太深,只要求讀懂少去分析文章結構(不再強調分段,歸納段意中心思想等);到了高年級更要注意提高教學效率,改變慢節奏、細嚼慢咽、幾課時學一篇課文的現象。提倡長文短學,以一篇帶多篇,通過學生自學、同學互幫、教師輔導的形式,逐漸培養學生自能識字、自能讀書、自能作文的能力。

  教學結構的新變化,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目標集中,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坡度減緩,過程明晰,方法得當。還要動靜交替,快慢有節,收放有度,開合有效。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興趣盎然,情緒飽滿,想象豐富,思維活躍,言語暢達。

  總之語文教學要與學生一起走在語文的路上,講究方法但也不能太花花哨。無論它怎么變,萬變不離其中,識字作文,交流情感是最后的歸宿。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晴天夜空美麗的景象。文中寫了—個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聯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藍天中航行,駛過星群,看望星星,表現孩子喜悅的心情。

  這首兒童詩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小語大綱》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聽說訓練,進而提高學生的聽說

  能力。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二課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中“藍藍、閃閃、彎彎”等詞的意思,運用“我看見……”的句式說話。

  2.技能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欣賞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課的重難點在于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華。

  二、說學生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句較完整的話,并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學生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唱讀的現象。

  三、說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

  四、說教具準備

  板畫一張《晴朗的夜空》,圓月和新月圖各一,繪畫紙(學生每人一張),幻燈片,錄音磁帶。

  五、說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二教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生字教學。

  下面就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主要設置四個環節。

  1.復習檢查。

  通過檢交生字詞的掌握以及課文個別朗讀的'情況,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2.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眾所周知,教師通過圖畫、音樂和文學語言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就會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較快地把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展區。情境法適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學中學生既觀察、感受又思維、表達,使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為充分挖掘大腦潛力創造了條件。

  為了達到預期目標,安排以下幾個步驟:

  (1)圖畫展示,創設情景。

  (教師出示圖畫并用語言描述)小朋友,看這晴朗的夜晚,閃爍的星星,要是月亮掛在藍天上,那該多美呀!(教師出示圓月),有時候月亮是這樣的(出示新月并粘上)。有時候月

  亮又是這樣的。

  教師趁機提問:

  a.這是什么樣兒的月亮?詩人把它說成什么?彎彎的月兒像什么?

  b.課文中小朋友看彎彎的月亮為什么覺得像小船?

  c.你看著這彎彎的月兒,想不想上去呢?

  由淺入深的提問,特別是最后一個問題,激發學生飛上月球的愿望,體會詩的意境。

  (2)綜合運用圖畫、語言、幻燈、音樂再創情境。

  (教師描述)如果現在是夜晚,我們一起坐在院子里,抬頭看天空,藍天上有星星,有月亮。這彎彎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2(放音樂)現在人聽著音樂輕輕擺,慢慢地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想著,想著,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飛上藍天了?(此時學生會情不自禁說自己已經飛上藍天,已經坐在月亮上了。)當學生睜開眼睛,(師打開投影,放上幻燈片,左右移動幻燈片并描述)哈,小朋友現在我們已經飛上天了,已經坐在小船里了,讓我們在月亮上愉快地唱起《小小的船》(師放64、小的船)),伴隨著歌聲的響起,學生就會進入美妙的境界。

  教師隨即出示句式:我看見( )。引導學生說出:宇宙飛船上天,航天飛機登上月球等。接著再用“藍藍的天”進行說話訓練。例如藍藍的天上有什么?我在藍藍的天上干什么?

  個難看出,在理解重點句子時,根據創設的情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學生往往為此而興奮不已,學生情緒為之高漲,進入一個高潮。此舉極大地豐富了課文內容,學生的學就樂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讀訓練。

  —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師的范讀,即范讀指導。接著進行引讀激情。在這里引讀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采用邏輯引讀。

  (1)彎彎的月兒像什么?

  (2)小小的船兒怎么樣?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什么?

  針對小朋友好勝的心理特點設計了“賽讀奪星”這一小環節,使教學再進入一個小高潮。

  比賽的規則是:感情朗讀要把閉著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帶上藍天。再通過個別、小組、大組賽讀,激發參與的積極性,滿足求勝欲望。此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即興演讀。演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再現課文情景,從而

  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演讀使學生通過理解課文的文字符號,借助教材的直觀在大腦中建立鮮明的表像聯系,而且實現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頭腦中的表像運用外顯的形體動作和語調音色表達出來。在這較復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從而引起共鳴。這樣學生就不只圍于“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困境,而且也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具體做法是:

  a.自由演讀 b.個別演讀 c.全體演讀

  自由演讀,按學生的個性差異,內化的程度不一而進行。在自由演讀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聯想,運用外顯的,自身喜歡、掌握的形體動作,來更好地表現并體會到詩的意境。在自由演讀的基礎上,再請個別學生上臺演讀,通過評比,感情是否投入,動作是否和諧,從而讓其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較深的印象。最后全班學生一起模仿演讀較優秀的學生,邊讀邊演,這時學生會置身于那詩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體演讀時,教師也可以成為其中一分子。

  4.創作想像畫。

  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著眼,從發展學生擴散性思維出發,采用此環節。

  作畫內容是二十年后,我在太空旅游。

  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畫描繪出來。作畫時,教師可用上音樂瀉染氣氛,此時學生會進入未來世界,幻想著遨游藍天的情景,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二十一世紀的太空美景。我想在上課時,如果能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那么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必定會水到渠成。

【說課稿】相關文章:

說課稿 美術說課稿03-27

春風說課稿說課稿《春》11-18

實用說課稿說課稿范文02-06

實用的說課稿 說課稿的內容03-13

《春》說課稿春說課稿05-09

說課稿說課稿怎么寫05-16

中班美術說課稿 Vegetable說課稿11-03

說課稿數學說課稿初中11-28

說課稿模板說課稿模板模板01-13

《6的乘法口訣》說課稿_說課稿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