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說課稿模板匯編8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鴻門宴》。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課時安排、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及該課所處的地位作用:
《鴻門宴》是人教版新教材 高一年級《 語文》 必修1第二單元
第6課,節選自《史記》。所選情節描寫的是劉邦、項羽在推翻秦王朝后,為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斗爭。鴻門宴是項羽在新豐鴻門設下的一個富有殺機的宴會,是劉、項之間政治矛盾由潛滋暗長到公開化的表現,是長達五年的楚漢相爭的序幕,名為宴會,實則是一場激烈的政治斗爭。作者以嫻熟的藝術技巧,生動地刻畫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繪了眾多富有戲劇性的令人難忘的場面,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鴻門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劉、項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并預示了勝負的必然結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如何通過本課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領悟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是一個關鍵所在。
2、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根據課文特點,結合大綱要求,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課件展示) 板書一二三
(1)知識和能力目標:一個巨匠,一部巨著:了解作家作品及相關史實,積累文言詞句知識,學習創造性閱讀。
(2)過程和方法目標:兩個英雄,兩種性格:利用人物個性化語言,分析人物性格,學習作者運用對照的方法和在矛盾斗爭中描寫人物的方法,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樹立正確的讀史觀。
(3)情感和價值目標:三種認知態度:
①學以致用的態度,感受司馬遷隱忍發憤的著書精神,從容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
②領悟態度:分析項羽悲劇的原因,到底“敗”在哪里?領悟良好的性格決定一生的命運
③分析態度:站在歷史的最高點,個性化的分析人物,如何認知項羽與劉邦?(開放性問題)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漢代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并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欣賞漢代歷史散文的能力,養成思辨的習慣。
據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①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②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
本課的教學難點為:
學習創造性閱讀,進行創新思維訓練。
二、說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應變是一種技術。根據該課的教材特點、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年齡階段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展示課件)
1、學生誦讀,老師范讀,整體感知,筑好文言基礎墻。
2、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打造學習共同體
3、拓展延伸,啟迪心智,創設課堂訓練營。
三、說學法
1、 紙上得來終覺淺,圈點、勾畫、批注法,學好文言基本功。
2、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腦手并用,破疑解難在其中。
四、說課時安排
《鴻門宴》篇幅較長,文言知識較豐富,文章內涵豐厚,因此我設計用五課時教學本文。
第一課時:了解作家作品,積累文言知識,感受作者隱忍發憤的著書精神(初讀)
第二課時:理清故事情節,概括人物形象,學習客觀地評論歷史人物,(熟讀)
第三課時:進一步梳理文言知識,精讀課文,要求讀透。(精讀)
第四課時:通過對人物、事件的賞析,加深學生對人物的理解,鍛煉學生的開放性思維,由學生自主認識到人物的性格,悲劇的原因等問題。(賞讀)
第五課時:補充課本教學內容:同學生一起閱讀古今關于劉邦項羽的一些篇章:讓學生投入進來,把握自己眼中的項羽。(展讀)
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采取五步學習法:初讀-熟讀-精讀-賞讀-展讀(板書)
五、教學設計流程:
一、說教學過程
1、疑問導入,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課堂氣氛,我的開場白是這樣安排的:
提起項羽劉邦,提起楚漢相爭,人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項羽:少年英雄,力拔山兮氣蓋世,巨鹿之戰,破釜沉舟,揚名天下。劉邦:登高一呼,天下云集而景從,發兵沛縣。但是,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同樣的兩個英雄人物,為什么一個被圍垓下,梟雄末路,悲歌別姬,最后自刎烏江。而另一個卻能成就千秋霸業,建立大漢王朝呢?由此激起學生的探求興趣。
2、發散思維析人物
因為本單元的探究性學習任務是:走進小說人物,所以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點。為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史傳文學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內心,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我設計了幾個問題:(層層設疑,步步引入環節)(課件展示)
(一):鑒賞人物作品
(1)、鑒賞劉邦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請男同學齊讀,讀出其雄奇壯美的王者之氣,分析在大氣磅礴之中含有怎樣的可貴的思想:
求賢如渴,居安思危。
(2)、朗讀項羽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針對這首詩設計三個小問題:
A、項羽烏江自刎時說“天亡我也,非戰之過也”他認為自己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B、 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
C、 那么他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鴻門宴》
這兩個大的問題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人物本身的作品之中來體會人物的性格,分析人物的形象,增強學生的為下文劉項形勢改變的原因作鋪墊
(二)走進鴻門宴
在這里設計了兩個問題
1、鴻門宴上,項羽是怎樣一步步地由主動走向被動的?劉邦又是怎樣一步步地由被動走向主動的?鴻門宴是改變天下的契機嗎?(三人一組討論)
在這里請同學們注意關鍵情節---- 項羽失去了幾次殺劉邦的機會?
總結:不設鴻門宴,可直接殺---樊噲闖帳---范增意殺---項莊舞劍殺---劉邦不辭而別借口殺----逃走,追殺---剛到鴻門殺(共七個理由殺)
2、項羽為什么坐失良機?劉邦為什么會脫身逃走?提示:找一個角度來分析,謀士角度、年齡角度(有人說項羽因青年人的血氣輸給了劉邦中年人的城府,是年齡的悲劇嗎?)重點從項羽、劉邦的性格角度分析?
問題1是對內容的把握,可引發學生探究的心理。通過對比討論分析,學生會看到這是一個矛盾不斷轉化的過程,即沿著戰與不戰、殺與不殺、追與不追三組連貫的矛盾,項羽由主動轉向被動,劉邦由被動轉向主動。而其中根本原因則在于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導入問題2對項劉性格的概括。這樣,問題1成為問題2的鋪墊,環環相扣可以使學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畫的,這也為人物刻畫方法的總結埋下伏筆。
概括項羽性格時,學生可能對他“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認識,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就這一點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爭論,既可以挖掘出項羽性格的弱點,及其在這場斗爭中埋下的禍根,從而幫助學生認識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認清項羽的悲劇絕非偶然,可以說是性格悲劇。也可以從根植于人們心中“成者王侯敗者寇”的傳統觀念入手。項羽因為最終失敗,人們才把他在鴻門宴上的表現貶得一錢不值;設想一下,假如楚漢戰爭的最終勝利者是項羽,人們又將作何感想呢?也許鴻門釋劉成了項羽的一則美談。
我將這兩個問題結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進行提示,由劉項雙方的轉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應的概括,又形成鮮明的對比,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對作品的體驗。那散文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會給幼兒清楚明了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于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很好地為幼兒所接受。那根據中班幼兒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4——5隨幼兒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好,注意力常常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手段,恰當、巧妙的引導幼兒理解文學作品內容;還應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
因此我根據幼兒的需求及年齡特點,特地選取了本次散文內容《落葉》;那散文《落葉》它選自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材,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秋天樹葉飄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小樹葉由綠變黃,一個個好像穿著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著大樹媽媽在秋風中翩翩起舞”這都和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緊緊相扣。
一)、 說活動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兒對樹葉從春天到秋天逐漸變黃,最后變成落葉的認識。
3)、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
1、說活動重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因為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就是引導幼兒欣賞、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因此重點就定位在了這點目標上;
2、說活動難點
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為第三個目標: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因為通過平時對幼兒的了解,發現幼兒對于這幾個新詞理解不夠,不知道其含義,因此將這點定位難點;這對于幼兒來說是一個挑戰;那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啟發提問、動作表演等方式讓幼兒理解并掌握新詞,以突破難點。總之,我將積極樹立整合觀、科學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
二)、說活動準備
《綱要》中指出:“盡量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探索提供條
件,也為了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與情境游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物質準備:圖片若干張,實物投影儀、大樹媽媽頭飾1個,小樹葉頭飾若干個、錄音機,一段舒緩的音樂磁帶。
2)、知識經驗準備:事先引導幼兒了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節特征。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以下幾種教法:
1、 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為了幫助幼兒熟悉散文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當老師在有感情地朗誦散文時,逐段地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觀欣賞作品。
2、 啟發提問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作品后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句理解并學習新詞。如老師提問:“小樹葉在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夏天又怎么樣了?秋天又怎么樣?小樹葉落不來時,先飄到哪?后飄到哪?像什么?等等
此外,我還運用賞識激勵法、引導法等;
三、說學法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將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學習此散文,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那新《綱要》指出:應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親身置于活動當中,體驗活動的經驗。那在本次活動當中,我將以幼兒圍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表現活動,因此精選的學法有:
1、 動作表演法:本活動中要求幼兒學習新詞,為了避免讓孩子枯燥地學習理解新詞,我將
引導孩子通過動作表演加深記憶和理解。如學習翩翩起舞一詞時請孩子們用各種優美的舞姿來表現,而表現四面八方時則請孩子們四散站立。
2、 游戲法:活動中還要求幼兒能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我則采用游戲法,由老師扮演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在游戲中加深體驗。 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體驗法、討論法等!
四、說活動過程
流程:交流導入活動——完整欣賞散文——動作表演散文——集體朗誦并表演——遷移作品情感,小結
1、 交流導入活動
讓幼兒倆倆結伴,根據已有的經驗交流春夏秋冬的樹葉及特征。(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
是讓幼兒能有機會表述自己對于春夏秋冬的認識,并能使教師有一定的了解,并起到導入的作用;這里用到了教法里的引導法,學法里的討論法等)
2、完整欣賞散文
1) 介紹散文名稱,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幼兒第一遍欣賞。
2)第二遍幼兒邊看圖片邊欣賞散文。接著老師提出問題:小樹中落下來時先飄到哪?后飄到哪?像什么?它們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樹葉又飄到哪?為什么?幼兒根據散文內容進行回答。(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幼兒了解散文詩內容,感受散文詩的優美,為幼兒動作表演散文及朗誦散文做好一定基礎;這里用到了教法里的直觀教學法、啟發性提問法、引導法,學法里的觀察法、體驗法等)
3、動作表演散文
通過動作表演學習新詞“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記、盼望“(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動作表演學習新詞“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記、盼望“,幼兒在這一環節中也能積極參與其中;這里用到了教法里的賞識激勵法、引導法,學法里的動作表演法、體驗法等)
4、集體朗誦并表演
教師扮演大樹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體驗小樹葉快樂的情緒和愛媽媽的情感。在表演過程中著重引導幼兒用抱一抱、親一親、看一看等動作表現母子相親相愛的情感。(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學習本首散文內容,通過朗誦體驗其中的韻味,并通過表演再次深入的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這里用到了教法里的直觀教學法、引導法,學法里的游戲法、體驗法等)
5、遷移作品情感,小結
1)通過提問引出談論話題:小樹葉是怎么愛媽媽的?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你是怎么關心媽媽的?圍繞這樣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或到集體面前談。在幼兒交流時提醒其他幼兒認真傾聽,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2)教師小結,結束;(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承上啟下、拓展的作用,通過遷移作品情感讓幼兒也能關心、愛護自己的媽媽,并引導幼兒能認真傾聽,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這里用到了教法里的賞識激勵法、啟發性提問法、引導法,學法里的體驗法等)
五、活動延伸
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說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這一延伸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真正的去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從中真正的去感受從中的樂趣;)
那整個活動都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開展至結束的!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說學生、說目標
本文節選自《胡適自傳》,自傳式的語體特點和極有分寸的語言,讓讀者覺得仿佛在和一位謙謙君子拉家常。從他樸實而又飽含真情的語言中,了解到一位具有優秀品德的母親,了解到母親以迷人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兒子,了解到兒子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
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八年級的學生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逆反心理較重,往往把母親的囑咐當成嘮叨。借助這篇美文,可以喚起學生內心深處對母親的愛,明確自己的一切都來自母親。鑒于以上兩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深入走進文本,讀懂母親的優秀品格,讀懂母親的愛子之心。
2、理解作者借典型經歷和對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方法。
3、品味文章語言,從中領悟母親對兒子的深遠影響。
二、說教法與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計劃運用“自主閱讀”教學法和“主問題引領”教學法。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體驗、感悟和思考。這一教學重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是自學與輔導的密切結合。學生學習這篇文章主要方法是圈點評畫法和自主探究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親炙文本,走近母親
1、從談胡適的不凡成就來自母親的教育和影響導入,讓學生把目光鎖定在核心人物身上,激發學生解讀母親的興趣,拉近和文本的距離。
2、字詞教學
字詞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主要通過學生自查工具書解決,老師指導學生梳理、歸類、積累與運用。像“野蠻”這樣的詞,老師重點講授,告訴學生結合語境理解詞語含義。
3、整體感知
學生速讀課文,用這樣的句式說話:“讀了胡適的《我的母親》,我覺得————————。”學生會從多個角度談感受,設計這個話題的目的就是鼓勵學生多元的、個性化的解讀文本。
(二)提綱挈領,認識母親
1、說故事
學生互相說說文中的故事,這樣既回顧了主要情節,又訓練了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有利于合作探究。
2、大屏幕出示表格,讓學生對應表格進行自學。
母親-兒子 后母后婆-哥嫂 年輕的寡婦-五叔
典型
經歷
人物
形象
母親對我的教育和影響
這個表格給學生理出了三條線,第一條是母親和兒子,第二條是后母后婆和哥嫂,第三條是年輕的寡婦和五叔,學生對應每一組人物關系敘說典型經歷和人物形象,最后一欄是總結以上三方面,說說母親對我的教育和影響,歸結到文章的主旨上去。這個設計把全文的內容、人物、主旨都濃縮在這個小小表格中了。
此表格提綱挈領的梳理了層次、情節、人物關系,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更有針對性,會充分認識母親以不同身份處理不同事務表現出的人格魅力,從而被母親的優秀品格所征服,而我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3、抓出對比
教一教:教師要在學生自以為一望而知實則一無所知的地方著力,適時的教,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例如:我是這樣教的,母親處理表格中后兩件事的態度截然相反。對待妯娌間的鬧氣,過程是:忍——躲——輕輕地哭;結果是:主動鬧氣者捧茶相勸,母親止哭。對待五叔的侮辱,過程是:氣得大哭——當面質問;結果是:五叔當眾賠罪,母親才肯罷休。從過程到結果對比明顯,所以學生也會馬上領悟,此時再讓學生走進文本,尋找其他的對比手法,既給了學生抓手,又深入挖掘了文本,引領學生走得深一些,讀的透一些。
說課稿 篇4
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我叫xx,來自xx。我的教學對象是水平二、三年級,內容為:乒乓球正手發平擊球,第2次課。
乒乓球被譽為我國的“國球”,具有廣泛的普及性,而第一個乒乓球世界冠軍——容國團,就是我們珠海人。所以乒乓球在珠海,深受學生的喜歡。在活動中不僅可以發展速度、靈敏、反應、協調等身體素質,提高精細化動作和時空感知能力,還能培養競爭意識和冷靜果斷的心理素質。
乒乓球是我校發展“一校一品”的特色項目,我校的場地器材充足,學生熱愛乒乓球的程度甚至連課間10分鐘都不放過,日常校本教學時,學生非常喜歡通過比賽來展示個人的球技,而發好球是比賽中重要的技術環節。所以我將本單元設置為精品課程進行教學。
基于以上教材學情分析,我將設定以下三個學習目標:
1、學生基本掌握正手發平擊球的動作技術,能做到發5球有3球以上為有效球;進一步的提高發球技術。
2、發展學生的反應、速度、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
3、培養合作競爭、冷靜果斷的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
而重點是:拍面控制,揮擊協調;難點為:拋球與揮拍擊球的時機。
我將通過以下流程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來達成目標:
準備部分:通過“乒乓球專項自編操”、“顛球慢跑”的練習。目的激發興趣,鋪墊學習內容以及熱身預防運動損傷。
基本部分:
(1)通過呼喝出手指,進行“顛球報數移動換位”游戲,目的是熟悉球性,集中注意力;同時通過滲透“123規定動作快速反應小游戲”進行結合練習。目的是調控課堂,滲透規則教育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
(2)通過“發球比賽;比準、比穩”,要求學生一人發球,一人用礦泉水紙箱移動步伐接球,以有效發球進行自評。目的是復習正手發平擊球,減少撿球次數;檢驗在班級微信平臺布置的親子視頻作業;更好的把信息技術應用到體育教學。
(3)通過示范講解,請學生用IPAD為老師錄像,啟發學生觀察“拍面方向、夾肘揮拍、擊球時機”,再組織集體自評和互評練習。目的是通過評價與對比,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問題的能力。
(4)通過關注差異、學練反饋,有針對性的進行分組分層教學。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問題找到老師提供的相應練習小組,并結合練習手段背面的評價標準進行自評和互評。如有必要,學生互拍視頻進行對比。目的是因材施教,幫助共同提高;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組別、手段如下:
1)、基礎組:
手段一:擊球部位不準,進行揮擊懸掛球練習。
手段二:拍面控制不好,揮臂肘關節外展及伸小臂,進行腋下夾物揮擊小地球儀練習。
手段三:擊球時機不好,進行自砸反彈球揮擊球合作練習。
2)、提高組:發球技術較好,進行連發有效球比賽。
以上過程中,通過巡視指導,視頻錄像對比,加油鼓勵,互動比賽等干預;使得教學效率更加的顯著。
(5)拓展運用——通過“實戰比賽”,要求學生用正手發球進行比賽,老師為用IPAD錄像。目的是學以致用,培養合作競爭,冷靜果斷的意志品質;同時教育學生要有勝不驕、敗不餒;尊重對手、尊重裁判、遵守規則的體育精神。課后上傳視頻到班級微信平臺,讓家長見證學生在課堂的成長。
(6)體能加油站——通過“1分鐘移動來回搬運球比賽”,目的是發展學生下肢力量和步伐的同時,增強體能。
結束部分:配樂做放松操,放松身心;小結、下課、布置親子視頻作業。
本課練習密度約45%,強度為中上。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x號選手,我參賽的課題是《鄒忌諷齊王納諫》。首先我來說課: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選自《戰國策齊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根據課標精神及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特點,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的文言實詞和虛詞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理清故事情節,理解鄒忌、齊王兩個人物形象。
3、認識古代納諫除蔽、修明政治的道理以及故事在今天借鑒的現實意義
我們知道,文言文的教學要注意兩點:一是要讓學生讀起來,誦起來;二是要落實重點字詞、特殊句式的掌握。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立為: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學生借助語境推斷文言詞語的意義的能力。難點是對故事情節的梳理以及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那么,我應該如何指導學生的學習呢?《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與探究。所以,我將主要采用朗讀法進行本課教學。通過范讀、齊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理解課文內容。另外還將運用到圈點勾畫法、討論法、點撥法、談話法、比較辨析法、情景激勵法等方法來學習本課。
我的教學過程主要有六個步驟:
一是運用古語導入新課。然后設計了兩個小問題,一是說說課文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意思;二是說說《戰國策》的“策”字的意思。這樣高屋建瓴地把學生引領到對課文的解讀中來,也滲透了文學常識的教學。
第二步主要是講成語故事,整體感知文意。當然,首先我要檢查一下同學們課前預習情況,給幾個加點字注音。然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理解文意,為講述“門庭若市”的成語故事做準備。在學生講故事之前,我要講一講齊威王的另一個成語故事——一鳴驚人。這既是對學生知識面的擴展,也為學生講成語故事做了一個示范。這樣,我通過引導學生講述一個成語故事,實際上已經完成了理解課文內容,梳理故事情節的任務。
第三步是識記重點文言詞,翻譯重點句子。這是本課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了。我發現課文中“一詞多義”現象特別突出,所以首先引導學生用“比較辨析”的方法,編擬“詞義辨析”練習。還是先做示范,教給學生方法,再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活動。然后我還引導學生辨析了課文中的一組近義詞,體會課文語言準確、表現力強的特點。在學生充分辨析、翻譯的基礎上,我出示一組練習題,檢查同學們對重點詞句的翻譯,并著力強調難點、易錯點。
第四步是精讀課文,品味探究。這也將是本課一個很有分量的環節。我設計了一個大問題:你認為課文中哪幾個關鍵字引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并表現了人物的特點?這個問題將“牽一發而動全身”,引領學生深入解讀文本,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所以,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交流時間,把自主學習活動推向一個高潮。這一教學環節,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強化理解,也是對故事線索的全面梳理,還將完成對人物形象的準確把握。
第五步是學習課文剪裁巧妙的結構特點,提醒大家寫作時可以借鑒。
第六步是拓展與總結。學生討論從故事中得到的啟發。這樣有助于引導學生把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并且從古典文化中汲取人生的智慧。然后我將讓男女生分段朗讀課文,以讀做結。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那么黑板也應該是屬于學生的學習陣地。所以,我只需要在黑板上寫出課題,其它地方留給學生編擬“一詞多義”練習。當然,教學中需要強調的內容,或者學生發言中有價值的東西也應該及時在黑板上展示,以示鼓勵。說課完畢,開始講課:
說課稿 篇6
說教學理念、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要求具有學習內容豐富性、學習方法多樣性、學習過程實踐性、學習領域開放性、學習目標綜合性和多向性的特點。綜合性學習要求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積極合作,樂于探究,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語文、用語文、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突出了語文學科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強調學習語文,也在學習其他學科;學習其他學科,也在學習語文。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與本單元的閱讀教學內容是互相聯系的。本單元要求學生在理解學習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根據以上要求,我制定了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正確積累一定數量有關馬的成語和俗語。2.了解有關馬的故事、音樂、繪畫等常識。3.通過“馬的世界”的探討,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論辯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學生搜集有關馬的資料活動的開展,學習從事一般課題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從多角度研究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課題研究的能力。2.敢于針對有關馬的熱點問題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3.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資料,共享學習資源。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活動的開展,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了解有關文化知識,提高人文素養。進一步認識馬與人類的親密關系,培養學生關愛動物的情感。2.從馬的精神價值領域體會馬帶給人類的精神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學生從多角度研究問題的意識。
難點:從人與馬的關系中去體驗馬的精神價值。
我試圖利用這次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給學生以后研究問題和發展語文能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任何探討和研究都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因此在這次活動中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識馬
學生對于馬或許早已了解,但是學生的了解難免不會全面。所以這一環節就通過 1.學生先說說自己了解的馬。2.教師利用多媒體和朗讀介紹展示馬。3.學生再說說現在自己了解了多少馬的知識。三個步驟力求學生對馬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這也是研究馬的基礎。
二、說馬
這一環節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搜集的資料,提煉了四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1.關于馬的成語和俗語。2.關于馬的故事。3.關于馬的歌曲和繪畫。4.關于馬的其他話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課前的準備和自己的興趣自主的選擇任何一個話題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選出代表來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這就體現了綜合性學習要求具有學習內容豐富性、學習方法多樣性、學習過程實踐性、學習領域開放性、學習目標綜合性和多向性的特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議馬
秦始皇統一六國,馬之功居其半,兵馬俑可為一證;唐太宗連年征伐,所驅策者六駿,貞觀之治,六駿有其功。到了當今時代,天上有飛機,地上有火車、汽車,農田有拖拉機、收割機。現代戰爭中,各種武器也都用最堅硬的鋼鐵和最先進的電子技術來裝備。馬已經不可避免地從交通線、從戰場上“退役”了。這必然會引發學生的思考:1.馬的前途和命運會怎樣?馬會走向滅絕嗎?2.馬的價值思考:現在說來,馬的精神價值和實用價值哪個大一些?
綜合性學習《馬的世界》只是一個載體,怎樣讓學生通過這個載體的學習來引發他們從事一般課題研究的方法,培養他們從多角度研究問題的意識,提高他們課題研究的能力呢?在課堂拓展延伸活動中可設計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談談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自己學到了哪些研究問題的方法?以此來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并激發學生主動積極探索的精神。
說活動內容、過程
本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學生利用報紙、電視、網絡、圖書等媒體搜集有關馬的成語、俗語、故事、音樂、繪畫等資料。有選擇性的將資料予以分類,確定自己喜歡的話題。(時間為二周;具體操作略)
第二階段:課堂展示活動。(一課時)
教學過程
馬的世界
一、 導入活動
1.談話導入。由學生屬馬說起,教師祝學生:“在學習上:一馬當先、馬不停蹄、快馬加鞭、天馬行空、馬到成功。”(意圖:教師用帶有“馬”字的成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建立起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教學。)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馬的'世界》。在“馬的世界”里:打開記憶的閘門;奔涌千年的情感;洋溢起馬的知識、馬的歷史、馬的藝術、馬的文學、與馬共舞。(用CAI 出示課題:馬的世界)
二、識馬
1.師生交流各自心中對“馬”的初步認識。(意圖: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課前學習成果的初步匯報。)
2.播放CAI課件,學生看畫面,聽老師朗讀馬的相關知識并回答有關問題。(意圖:傾聽習慣的培養;提煉信息能力的培養。)
三、說馬
依據學生對“馬”的資料收集情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愛好,以小組為單位由四個不同的角度來探討“馬”。交流、展示、合作學習,資源和成果共享。(教師巡視學生小組活動,相機指導。)(意圖: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書寫能力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互相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
四、議馬
1.馬的未來命運會怎樣。(意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鼓勵學生之間有意義的論辯。)
2.馬的價值思考。(意圖:提高人文素養。進一步認識馬與人類的親密關系,培養學生關愛動物的情感;從馬的精神價值領域體會馬帶給人類的精神體驗。)
五、延伸性學習
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難度不一的延伸性課后作業,由學生依據自己能力有選擇的完成。(意圖:體現語文課堂評價的多元性;讓學生依自己所長進行作業;加深語文學科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綜合。)
六、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識馬、看馬、聽馬、說馬、議馬、評馬。在馬的世界里遨游,我們與馬結下了深情厚意,我們與馬情深深、意濃濃。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多留心、細心觀察,處處留心皆學問。去開創自己的天空吧。
說教法、學法
綜合性學習要求具有學習內容豐富性、學習方法多樣性、學習過程實踐性、學習領域開放性、學習目標綜合性和多向性的特點。綜合性學習要求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積極合作,樂于探究,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語文、用語文、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總體發展、課本知識與生活體驗的緊密聯系。
所以,我把本次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的教法制定為:輔助、引導、點撥、拓展。
學法制定為: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在活動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
3.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相評價、互相激勵、共同提高
說教學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評價,評價手段不是量化評價;評價目的不是甄別和選拔;評價方式不是單一的教師評價,還應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評價的著眼點不是學習結果而是學習的過程;強調的不單是學會,還要會學。所以,本次活動的評價設計主要考慮了以下方面:
1.學生是否積極的通過課外閱讀和搜集資料來探究問題?
2.學生是否主動的發現問題?
3.學生是否根據占有的資料形成自己的觀點?
4.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能力如何?
5.學生運用語文能力如何?
在活動的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關心和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學生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鼓勵學生互相評價、互相激勵、共同提高。
馬的世界教學反思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是綜合性學習的價值所在。《綱要》旨在倡導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而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它重在學科內外的聯系、重在學習過程,注意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馬的世界》這節綜合性學習課就是在上述理念指導下的一次實踐。通過這堂課的教學,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學生不僅了解到了馬的相關知識,而且培養了一定的文學興趣,陶冶了學生情操,增長了見識,提高了藝術修養,激發了學生熱愛文學藝術的情感。同時,學生也在實踐活動中鍛煉了語文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下面對這節課的得失作一個反思。
一、突出綜合。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關愛動物的情感;培養學生多角度研究問題的意識,學習課題研究的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能力;培養口語交際和寫作能力。”,它體現了較強的綜合性;從學習方式來看,也體現了多方面的學習方式的結合:篩選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分析問題;既是書本學習和實踐活動的結合,也是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結合,既有課內的學習,又有課外的學習。
二、加強實踐。這次綜合性學習分三個階段:課前準備階段(學生用了3周的時間選課題、分組、討論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搜集資料、篩選整合資料、布置課室);課堂上活動成果展示;課后總結、寫作。三個階段的任務都是學生在實踐中完成的。
三、強調“自主、探究、合作”。這次綜合性學習突出了自主性,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合作任務的確定為合作活動的進行提供了載體。任務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單憑個人或在規定的時間內個人無法完成,學生便較為自覺地圍繞特定的目標開展活動,互相幫助,分享資源,而且彼此相互助長學習,創造一種積極互賴的關系。合作學習情境的創設,促進學生之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協作,保證每個小組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個體的學習。
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的小組學習成果展示環節中,既開闊了視野,又體驗到成功的欣喜。這樣,課堂生機盎然,學生積極性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
五、本次綜合性學習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合作學習的小組活動中,有時因組內成員的意見不一致、分歧太多而爭論不休,造成內耗,浪費了大家的時間和精力。 小組內同學間的交流相對小組間的交流多得多,有時會造成各個小組的小集體主義傾向,不利于各組間的交流與合作。二是課堂上還未能把每個學生都調動起來。
語文教學是一種遺憾的實踐,每次上完課總有很多的遺憾,只能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聊以安慰。
說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五年級語文《海倫凱勒》這篇課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海倫.凱勒,課文講述了海倫在薩勒老師的指導下,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終于學會了說話,喚起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海倫又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其他殘疾人身上。字里行間充滿了愛的溫馨,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了解海倫遭遇的不幸,走近海倫。
2、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海倫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與厄運不屈不撓進行抗爭的感人精神,以及她對親人,對殘疾人,對社會的強烈的愛心。
教學重、難點:
小學生沒有可供借鑒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儲備,對海倫“不幸”的命運,“艱難”的成長過程和“永遠留在世人心中”的“奮斗精神”不容易產生共鳴,因此,讓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走進海倫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體驗、感受、對話交流,感受海倫·凱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體會文本的情感,一個很好的途徑便是“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度、情感價值的正確導向,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強烈的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理解、賞析,使它們有所感悟、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
設計思路
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讀,引導學生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精美感人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多層次的朗讀,走近海倫,感受她的生活態度,感受她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個人的體驗,把語文學習轉化為積極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激發情趣。
由于第四節課學生和聽課老師都己疲倦了,所以我首先以四次高呼課題的方式,以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欲望,并且第呼一次都出示不同時期海倫的圖片,以深化學生的感知。
二、精讀感悟,體會不屈。
高年級的課文比較長,不可能每句話每個段都涉及到,因此我主要通過細細品讀重點語句,引導感悟文所蘊含的內涵,學生說到哪,我就跟到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作用以達到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感受成功,奉獻愛心。
這一塊主要通過教師簡介和學生朗讀名言來感悟主人公的博大的愛心和責任心。
四、課外拓展,加深感悟。
海倫精神其實同學們通過平時的學習己經積累得夠多了,但怎樣讓孩子們更深刻地理解這一精神,把他們聯系起來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五、布置作業,課外積累。
對于海倫.凱勒的有關資料,孩子們知道的不是太多,尤其是她的作品,他們更是知之甚少,學完這篇課文孩子門對于海倫及她的家庭教師還不是太了解,對她們的生活體會得還不是太深,所以為了讓孩子對海倫和沙利文兩位人物了解得更多,以有效地拓展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課外讀一讀海倫的書,像《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都非常值得孩子們一讀,通過學習課文,再讀一讀這些書籍,我想,對孩子心靈的觸動一定會更大。
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是一節課的生命線。為了突出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使本節課教學有一條明晰的流線,我特設計了如下板書:
海 遭遇不幸
倫 不屈不撓
頑強奮斗
凱 以愛報愛
勒 無私奉獻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拉拉手 交朋友》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認識你真好》的第一課。本單元以“你“為主,以兒童熟悉、最想親近的人為切入口,由認識老師、同學到認識校園、國旗,小學生活認識范圍逐步擴大。作為第一課,是本單元的一個鋪墊,也是引起學生對這門學科喜歡的關鍵。
本課分為三個版塊:第一版塊:和老師、同學交朋友;第二版塊:游戲(找朋友 網小魚);第三版塊:活動(紅黃藍綠大行動)。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將課時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通過設計動物問好情境導入,消除學生膽怯心理,培養學生樂于和同學、老師交往的情感,從而初步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技能,第二課時,以游戲承接上一課,通過各種游戲,滲透文明禮貌、規則、紀律等行為習慣的教育,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下面以第一課時的目標、過程來闡述本節課是怎樣體現新課程標準下“回歸生活、關注兒童現實生活“的理念的。
2、說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
培養學生樂于和同學、教師交往的情感,初步體驗作為集體生活中一員的快樂。
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習慣。
知識與技能:
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開展與同學、老師的交往活動,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愿意想辦法解決。
3、說教學重、難點:
活動重點:
(1)培養學生樂于和同學、老師交往的情感。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開展與同學、老師的交往活動。
活動難點:
(2)課堂活動的組織,以及學生對于初步的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
二、說教法:
“興趣是步入創造大門的臺階。“對于剛踏進小學年級 的兒童,他們對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為了使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學會與人交往。本節課中,主要運用交談、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建構,使學生掌握初步的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說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尚小,天真活潑、喜歡好動是他們的特點。所以在課堂上,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盡量營造一個趣味盎然、輕松和諧而又積極主動的情境,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良好習慣的養成。
四、說過程:
活動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從教師的自我介紹開始,再利用多媒體動畫,引出書中的4個小動物,與學生打招呼、交朋友,引起學生交往的興趣,為后面學生的自我介紹作鋪墊。
活動二:同座同學相互認識
讓學生回憶以前用什么方法認識新朋友的,再引出圖中小朋友交朋友的一些方法(如拍手唱兒歌、做游戲),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交往方法,同座位小朋友互相交往認識。此時教師應注意觀察全班學生的表現,如發現不愛與別人交往的學生,及時引導幫助,使他們也能參與到活動中來。
活動三:學做名片并展示交流
1、教師出示事先做好的一張名片,告知學生交換名片也是認識新朋友的一種方法。然后教師把名片贈送給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同時也引起學生學做名片的興趣。
2、教師示范、教學生學做名片,適時點評學生所做的名片。
3、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全班交換名片,認識更多的新同學。同時教師應隨機指導交換名片的禮節。
4、把自已認識的新朋友介紹給大家。
活動四:以歌總結、升華
此時學生認識朋友的激情被調動起來了,教師再以《拍手唱歌笑呵呵》的兒歌作為總結,在學生邊唱邊跳的氛圍中將學生的情緒再次調動,認識到結識朋友的樂趣。
五、說課總結
本節課的設計圍繞調動學生交往的熱情,即“拉拉手,交朋友”,從情感的角度激發學生逐步形成交往的技能,為下一節課的活動打下扎實的情感基礎。每個教學環節,都從學生實際也發,以活動調動和激發學生參與交往的熱情,從而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實用】說課稿模板匯編8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優秀說課稿模板03-16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匯編九篇04-05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墨梅》參賽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蜜蜂》說課稿模板2篇12-17
《獅子和鹿》說課稿模板12-17
優秀說課稿模板【10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