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說課稿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
大綱要求:
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用美術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和貼近自己生活的設計,制作能力。
教材分析:
(1)認識粘貼畫,了解出繪畫以外,還有其他多種方法,以前學生學過紙貼花、布貼畫、毛線貼花、貝殼貼畫、豆貼畫等,以及今天的蛋殼貼畫都是用我們身邊的常見材料制作的,變廢為寶美化生活。
(2)熟悉蛋殼的特性,蛋殼有白色、深棕色、淺棕色、鴨蛋淡綠色、鵪鶉蛋皮是花斑點的,有了這些顏色蛋殼粘貼畫表現的范圍就很廣闊了。而且我們還可以為蛋殼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或根據設計需要涂色。
(3)認識材料,體驗材料美,欣賞粗獷美,概括美。
粘貼畫以其概括、簡練的裝飾美,給人以濃郁的感受。學生在制作中會對粘貼畫的藝術特色有更多的理解。也會產生更高的創意。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粘貼畫的工藝技法知識。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粘貼畫的制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熱愛生活,愛護小動物并感受自然、粗獷的形式美感。
教學重點:
了解蛋殼粘貼畫的形式特點并感受自然、粗獷的形式美感。通過使用范畫,啟發觀察,分析進行解決。
教學難點:蛋殼碎片拼貼畫的制作。通過講解、示范進行解決。
教學用具:精美范畫、各種蛋殼、色卡紙板、膠水、鑷子。
教學過程:
先由教師出示范畫,師生共賞,分析蛋殼貼畫的特點,了解制作過程。學生自己動手制作蛋殼貼畫。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方法:
本課以教師引導為主,講授為輔;學生自主實踐為主,模仿為輔。
教學對象: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作為小學階段年齡最大的孩子,自主意識逐漸強烈,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展,但是他們同樣需要關懷倍至,細心呵護。對于學有所長的學生要敢于放手,指導自學,學會研究,因為這符合他們的小成人的內需。體驗學習的快感和成功。
教學預期效果:
喜歡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本節課就是讓學生玩,在玩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寓教于樂!我想本節課應該是會受到孩子的喜歡!
說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通過對教材及學生的分析,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幾個方面:
1、知識目標:掌握更多的實詞、虛詞與句式,增強語感,提高對文言文的閱讀
能力;學習本文敘事、說理、抒情相結合的表現方法;理解本文的思路,認識司馬遷的文學觀、生命觀及其意義。
2、能力目標:朗讀本文注意語氣語調,感情激昂,學習寫作的條理清晰。
3、情感目標:學習司馬遷忍辱負重完成巨著的堅強毅力。
二、教學重難點的分析
1.在準確理解文句意思的基礎上,分析文章的敘事議論條理,體會作者的“情切”是學習的重點。
2.司馬遷文學觀和生死觀的理解是難點。
教學步驟
依據教學目標,我把這篇課文分為五個板塊:
第一版塊:背景及相關知識介紹
介紹作者司馬遷——身殘志堅的史官奇才;
史家之絕唱——《史記》;
文章的寫作背景。
此設計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進行情感的渲染,為講解課文做鋪墊;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有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學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板塊:整體把握,感知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劃出有疑難處;教師范讀課文,正音。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做到聲音洪亮,有節奏感,尤其要注意語氣、停頓。
關于這一小環節,由兩個步驟完成:①學生朗讀完成之后,由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并朗讀。在此基礎上,教師范讀課文,糾正語音、語氣及停頓。②生字、生詞可以參考注釋、工具書等一一落實,自梳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達到基本理解課文的目的。
2、疏難排困,突破難點
師生共同疏通,積累、掌握重點詞句;落實具體文言語段翻譯;疏通難點,排除困難,突破課文中的難點。
這一環節的任務最重:首先要求在講授中教會學生抓句中的翻譯重點(往往是考試時的的得分點);特殊文言句式的把握;虛詞的用法等,達到文言文的翻譯要求“信、達、雅”。其次,梳理課文的敘事條理;再次引導學生理解司馬遷的文學觀和生命觀。可以采取自行總結、小組討論、教師評價總結的方式完成這一環節。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3.再讀課文,復述課文,鞏固難點。
學生再讀課文,對照注釋,復述課文。復述的要求:語言要準確,故事情節要完整,力求生動。此部分分兩個環節:①先在小組內講述。②學生小組講述之后,推薦優秀者在小組內交流。
4.檢查練習,鞏固反饋
此部分主要讓學生做學案中的基礎練習,教師巡視,后評講,重點給予學法指導。檢驗學習的效果,對學生掌握不牢固的部分再加以鞏固。
此版塊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讓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讓學生拿到一把開啟文言文之鎖的鑰匙,使之能自由地閱讀文言文,培養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板塊:合作討論,探究質疑。
此版塊共設計如下4個問題:
1.從課題和背景介紹看,這是一封復信,其回復的內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樣具體展開的?
2. 司馬遷在李陵之禍后,受到了哪些肉體和精神上的摧殘?司馬遷受宮刑后的感受是什么?
3.司馬遷在遭受奇恥大辱后為什么仍“茍活于世”?
4.怎樣理解敘事、說理、抒情相結合,“理至情切”的表現方法?
對于這幾道題的處理方法是這樣的:先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再讀課文,自由思考,后小組討論,最后大組(班級)交流,形成較統一的認識。
這四題的設計意圖是:鞏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有更深層次的的理解,對課文的寫作技巧有正確的把握。對作者的人生觀有更本質的認識,更好的把握課文的重難點,引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將課堂教學升華到人生指導,完成教育的最高目標。
第四板塊:延伸拓展,能力訓練。
由課內到課外,開拓知識視野,補充刪掉的部分,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將補充部分作為拓展訓練的文段閱讀。
第五版塊:布置作業,強化鞏固。
此環節設置一道題目,功課外練習,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消化。題目是:學完這篇課文之后,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寫一篇簡短的心得體會。
以上僅是我個人對《報任安書》的一文的教學,發表的粗淺的看法,再次懇求各位領導、老師、同學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家》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的一首兒童詩,內容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又貼近學生生活。課文語言優美,節奏明快。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知道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那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體驗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生活的愉快,激發學生愛祖國、愛集體、愛動物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目標
學生剛剛學完拼音,因此激發他們識字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繼續鞏固漢語拼音、熟練拼讀生字,學會本課五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點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規定的小學低年級的階段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熟練拼讀生字和規范寫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說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于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四個原則,落實兩個結合”為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一個特色”培養學生自讀會讀。“四個原則”即為:1、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2、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興趣、創設情景。3、課內外聯系原則,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閱讀、觀察、研究這一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4、鼓勵為主的原則。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贊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朗讀的信心。在目標上落實“兩個結合”,即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把握詩歌教學特點,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發散思維訓練結合起來。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六、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演的方法學習。
七、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我們都有一個溫暖的家,那么藍天、樹林、小河、泥土的家是哪里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5課《家》
(1)請小朋友睜大小眼睛仔細看老師一筆一畫把字寫好了。
(2)指名讀課題A、B 齊讀
2、讀詞:檢查預習情況,及時給予表揚。
(二)品讀課文
1、師生品讀第一句話
師:你們瞧,藍天是——生:白云的家
練習說話,指導讀詞,這個字誰來讀一讀“云”?詞連讀誰會?“白云”
你平時見過什么樣的白云?(龍、棉花、小鳥、牛)
如果你是白云,你會在藍天的懷抱里干嗎?相機指導朗讀,評價。
在讀好詞語的基礎上指導讀句子(指名讀,相機評價)齊讀
2、.師生品讀第二句話
師:瞧,樹林是——生:小鳥的家
為了讓小鳥有更多的家,我們應該怎么辦?(滲透環保知識)
聯系前面所學內容:爸爸是一棵大樹,媽媽是一棵大樹,我是一只快樂的小鳥,在兩棵大樹間飛來飛去。
指名讀:這一行誰愿意讀?(指名讀,及時鼓勵)全班一起讀一讀。
3、問題引領品讀第三句
師:我們一起到小河邊去看一看,魚兒們都在干什么呀?
指名說:魚兒們游的怎么樣?
是啊,這條魚還沖著我們笑呢,你來給我們讀一讀。他們還在做什么啊?(吐泡泡)指名讀。齊讀:全班一起試試看。
過渡:很好,下面老師讓大家看一個神奇的景象,你們看。
4、學習第四句話
5、看到這奇異的景象你們想到了詩中的哪一句話?(指名說:泥土是種子的家) 這個詞誰來領大家讀?(泥土)
小種子睡在地底下是泥土給了它營養,給了它溫暖,春天它才可以發芽,長葉呢!指名讀,評價。齊讀:全班一起來。
過渡:剛才我們學的這四行它們是完整的一句話,你們能把它連起來讀好嗎?(能)那我們自己可以試試看,可以做一些動作。
5、表演
自由練習(大家練的真不錯,誰愿意一邊作動作,一邊讀給我們聽。)指名表演讀。齊讀:起立,邊做動作。
過渡:白云、小鳥、魚兒、種子都有一個共同的家,它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PPT展示圖片、播放歌曲《大中國》)
6、學習第五句
生齊讀最后一句話。
是啊,我們的祖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它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雞,又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同學們就是朵朵鮮花,在花園里幸福的成長,所以,引讀——我馬上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我們一起再把最后一句話讀一讀。
7、總結
這一篇課文同學們已經學完了,你能完整的把它讀好嗎?(指名讀)誰愿意一邊做動作一邊讀給我們聽。(相機評價)
在課堂的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我始終與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引導孩子去閱讀,
去理解,去感悟。在孩子思維遇到困難時,巧妙點撥、引導,重點體會 。
(三)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是-------的家。
(四)字詞鞏固,認真書寫
(五)看圖試背課文
這課教學重點是朗讀背誦課文,對課文的背誦不能死記硬背,要適當的給予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去背誦課文而不是當作一種任務去完成。這樣教既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活潑,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落實了以讀為主,想、說、做為副線的教學思想,在課堂上充分讓學生讀,讀出感覺來。這樣的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還培養了學生聽、說、讀以及動手的能力。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力求簡練、重點突出、結構嚴謹、生動直觀又新穎大方。
家
藍天 白云
樹林 小鳥
小河 魚兒 泥土 種子
祖國 我們
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閱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這對沒出過遠門的中國小朋友來說,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這種想法,學生必會以獨特的思維,以贊揚或批評的態度來閱讀這篇課文。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的整合,利用專題性學習網站進行教學,使學生通過友情鏈接、查閱資料,抓課文重點句子來感受烏塔獨立自主的精神。根據教材建議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通過對烏塔獨自旅行故事的了解,學習烏塔為了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獨立自主的好品質。
2、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的能力。
3、讀文章要有自己的見解,有個人的想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德國小姑娘烏塔為什么能獨自出國旅游。
2、體會烏塔獨立自主的精神,激發學生在實踐中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本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構建信息環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為學生制作專題性學習網站,改變傳統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的平臺,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協作探究,討論交流,師生互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資源整合說明:
自制專題性學習網站,內容包括:向你推薦、課程學習、學習資源、名人勵志、歐洲之旅、影視欣賞、聯系老師等10個模塊。在這里學生可以了解自主學習的要求,瀏覽其中的圖片、文字資料,欣賞其中的視頻影象,還可以把學完這篇課文后的獨特感受在“聯系老師”一欄中與老師交流。總之,為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拓展創建了信息資源平臺,同時為課程學習,也為教師的教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教學流程:
一、做調查,激趣引學。
課堂伊始,我先組織大家參與一項調查活動,(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過的同學請舉手,獨自一個人外出旅游過的同學請舉手,)由于此項活動貼近學生實際,學生有話可說,情趣盎然。接著出示課件(烏塔),教師富有魅力的解說,(一位了不起的德國小姑娘,一位稚氣未脫的小學生,年僅14歲就一個人游遍了全歐洲。)突出了烏塔獨自周游歐洲這一事實,將烏塔鮮明的性格特點展現在大家的面前。激發了學生認識烏塔,學習課文的熱情,為進一步深入探究學習打好基礎。
二、初讀文,整體感知
為了檢查學生預習課文的情況,我設定了這樣一個問題:誰來說說初讀課文之后,烏塔給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使學生不僅理清文章的思路,整體感知了課文,也激發了學生表達的欲望。三、再讀文,深入感悟
品讀、感悟烏塔獨立自主的精神是本課的重難點,如何突破這一難點。我請學生自主選擇讀書方式學習課文,調動了孩子們讀書的積極性。而提出的學習方法,(理解句子的過程中可以聯系上下文;可以結合自己課外查閱到的資料;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去體會、去感悟。)更有助于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
四、互交流,分享收獲
接納學生的感受和聲音,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具體表現。課改,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課堂上,教師應如何對待學生們的不同見解,這節課,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發,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的民主性。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交流個人獨特的讀書感受,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去感悟烏塔獨立自主的精神。其次在交流中還要學會傾聽,學會讀書,學會感悟;在交流中分享讀書的快樂,體會成功的喜悅,得到個性的張揚,受到情感的熏陶。
而對“歐洲的了解”這一小節,我則采用專題網站,讓學生瀏覽其中的圖片、文字資料,欣賞其中的視頻影象。精確的數字,清晰的畫面,使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當我演示完烏塔獨身游歷歐洲的全程后,學生們一個個"遙感"歐洲之大和烏塔之勇,從而體會到了主人公的"厲害"。同時發出驚嘆:歐洲面積如此之大,面對如此漫長的旅途,一個14歲的小學生,沒有任何人相伴,獨自一人要走遍這43個國家,需要花費多少時間,要做多少準備呀!此時學生對烏塔也油然而生敬意。
五、擴思維,深化主題
讀書不僅要讀進去,還要讀出來,想開去,并且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首先請同學們與烏塔個人相比,我們之間還相差多大距離?目的對學生進行一次思想教育,并提醒孩子,向烏塔學習并不是要模仿她獨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逐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同時讓大家明白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整個教學過程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七、拓延伸,探究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課后,安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可以點擊“向你推薦”欄目,在這里老師為大家收集了許多國外孩子生活和學習的資料,可以點擊“影視欣賞”欄目,從中獲取更多的旅游信息,也可以把學完這篇課文后的獨特感受在“聯系教師”一欄中與老師交流。此項活動為學生打開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的學習的平臺,創設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同時也讓領會到教材的真正意圖,學課文不是唯一目的,更主要的是學習課文所揭示的實質,所反映的內在思想。我們要的是烏塔那種精神品質,而不是要求學生簡單地模仿他人行為。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里,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游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后“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游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后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并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后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培養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煉和考驗。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從敘述、描寫中了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并談出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后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獨自一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怎樣去的?
指名個別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情況。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歲就一個人周有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多么勇敢的孩子!我們來學習課文《烏塔》,看看烏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歐洲的?這樣設置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些什么事,對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見解,把想到的和同學討論交流,還可以寫下來。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根據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
一、二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2、為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3、各組匯報討論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
(1)烏塔如何掌握游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如果我是烏塔,你想對我說些什么?
讓學生在討論中了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4、辯論: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設計我認為有三個功能:1、檢測的功能;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課外延伸
根據自身的生活能力,虛擬一次旅行,具體地寫出旅途經歷,并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長江之歌》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中國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主題歌歌詞。《長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詩,詩詞意境博大深邃,歌頌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抒發了中華兒女對偉大祖國真摯、自豪的贊美之情。《長江之歌》是一曲關于長江的頌歌。整首詩歌從兩個方面來寫:第一部分(第1節)是寫實,從長江的地理特點出發,具體寫出了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巨人般的氣概。第二部分(第2節)則重于抒情,歌頌了長江古老悠久的歷史和奔騰不息、力量無窮的磅礴氣勢。詩歌采用形象、凝練的語言,句式整齊,節奏輕快,極富感染力。并且運用擬人、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讀來大氣磅礴,氣勢恢宏。
二、說學情。
學生在經過了五年的語文學習后,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詩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步驟,能通過資料以及對背景的了解對詩歌的大意進行自學理解。但同時,學生還存在理解詩歌有時不夠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過程,特別是在體悟詩歌情境上有著明顯的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著力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賞析詩歌的意識和習慣的同時,需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更好的建構起詩中情境畫面,讓學生由詩句產生豐富的聯想,體會詩歌的意象美。
三、說教學目標
目標一:能在閱讀中自主識字,讀準字音,積累詞語。 目標二:能朗讀和背誦課文。結合有關長江概況的資料理解“你從雪山走來”、“你向東海奔去”、“你從遠古走來”、“你向未來奔去”等句的意思。
目標三:知道課文通過對長江的描寫和贊美,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朗讀詩歌,理解詩歌,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長江被稱為“母親河”的原因。
五、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我確立了以學定教的主導思想,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上,以學生的獨特體驗為主,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時間,力求使課堂體現一個全體學生積極學、獨立學、創造性地學的過程,使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真正的提高。 每一個孩子都愿意去做發現者,以滿足自己的表現欲。理解詩意過程中,教師要尊重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體驗,不做統一的講解,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自己體會,教師相機指導,做到讓孩子有自己的收獲。
六、說教學流程
(一)有效利用課程資源,營造激情氛圍
1.同學們,通過課前預習,你們對長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們見過長江嗎?好,我們一起來欣賞長江的美麗風光。(播放畫片)
是啊,長江它奔騰不息,氣勢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了贊美她,作曲家還專門譜寫了一首歌,想聽嗎?
3.播放歌曲《長江之歌》
二、交流釋疑。
(一)大家知道嗎,剛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詩歌——《長江之歌》
本詩是《長江之歌》的歌詞,歌頌了滔滔不絕、氣勢磅礴的母親河──長江。在引入時,播放長江江水奔騰入海的錄像,讓學生一下子就能被這幅奔流不息的壯觀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圖,加深學生對長江自西向東橫貫整個中國的印象,進而油然而生豪邁情懷,利于詩歌學習。
(二)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突破教學難點
1.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歌又兩小節,通過朗讀,你發現這兩小節在結構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 .屏幕出示后四行:讀一讀,體會作者這樣寫的好處。(作者運用反復的寫作方法,更能表達對長江的贊美、依戀之情。)
3.讀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長江有母親的情懷?板書:(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懷)
4.分組合作學習: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為什么說長
江有母親的情懷?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一起來靜心默讀這首詩,邊讀邊將你感受深刻的詞句畫下來,并做批注。
5、交流:(第1節)(1)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交流。
(“雪山”在祖國的最西部,“東海”在祖國的最東部,長江能從祖國的最西部走來,向祖國的最東部奔去,說明她源泉是無窮的。)
(3)指導朗讀:這兩個分句我們該怎樣讀?哪些詞提示了你?
(4)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5)交流。
(“哺育各族兒女”:只有母親才會哺育兒女,在這里把長江看作了母親,而且長江哺育的是各族兒女,可見這位母親的胸懷是多么的寬闊。
(6)指導朗讀“
6、精讀第2節。
(1)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遠古”是指很遙遠的古代,長江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時間跨度很大,長江永遠不會停息,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2)指導朗讀第一句:“走”、“奔”句與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對比讀,體會長江的宏偉氣勢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國土”:祖國的領土那么大,長江能將它們一起灌溉,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推動新的時代”:長江能推動時代的
發展,力量是無窮的。)
(3)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具有母親的情懷?
(4)師引讀。
(三)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升華愛國情感
(四)拓展延伸:
1.播放并讓學生學唱《長江之歌》;
2.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贊美長江的詩句?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既簡明扼要,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學生的情感,讓整堂課真正成為和諧互動、學習的樂園。
本節課我是這樣設計板書的:
長江之歌
雪山----東海 哺育----挽起
贊美依戀
遠古----未來 灌溉----推動
【說課稿】相關文章:
《春酒》說課稿—獲獎說課稿04-04
快樂的節日說課稿說課稿03-11
說課稿11-13
說課稿12-06
中班美術說課稿 Vegetable說課稿11-03
中班散文欣賞說課稿 下雨說課稿11-02
小學陶罐和鐵罐說課稿說課稿04-20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好習慣說課稿好習慣說課稿09-25
小學音樂說課稿 《故鄉的小路》說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