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 篇1
教材:美術湘版第7冊第4課《時間告訴我》
課型:造型表現
課時:1課時
我說課的內容是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美術教材第七冊第4課《時間告訴我》一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程程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時間告訴我》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小學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思想目標:體會時間的意義,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鐘表,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設計和制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生活情感的表達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鐘表的制作。
教學難點是:鐘面設計的合理性和協調性。(將鐘面巧妙的設計在造型中)。
二.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 欣賞鐘表
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鐘表”這一環節,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學生們都喜愛的迪斯尼動畫片段,把學生帶入鐘表的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鐘表,為后面設計鐘表做好鋪墊,并提問:“我們生活能離開鐘表嗎?”引導學生通過體會時間的意義,懂得珍惜時間,引出本課課題——《時間告訴我》。
(二)引導啟發 了解鐘表
其次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 了解鐘表”一環節。先出示一組鐘表圖片,通過“看看我們的鐘表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了解鐘表的基本特征。接著出示一組有錯誤的鐘表,讓學生觀察分析:“誰發現了,這些鐘表設計的哪里有問題?”設疑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鐘表的制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于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自主探究 折制鐘表
接著我設計了“自主探究——折制種表”一環節,因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接著出示一張正方形白紙和折好的紙手表,問學生:“誰想知道這張白紙是怎樣變成這個漂亮的紙手表的?”正當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的探究動機的時刻,我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到書中12頁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驟,并大膽地展示出一個設計與眾不同的表面。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大膽創作 制作鐘表
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制作鐘表”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制作同時,并播放兒童歌曲《時間像小馬車》,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五)展示欣賞 評價鐘表
我接著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鐘表”的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采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最后,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鐘表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并發自內心贊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鐘表基本特征示意圖和展示區。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說課稿 篇2
第4課、汽車運輸忙
教材分析:
本課是海南省中小學《信息技術》編寫的,由海南出版社和三環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章精短有趣,易讀易懂,引人入勝。
教學分析:
本課已經達到本冊課文的重心部份。所以,教好本課課文,對學生學習本課課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我通過加強操作,直觀演示來把抽像的事物具體化。通過游戲來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情分析:
本課圍繞教師的“導、扶、放”,學生的“探、思”來進行,細心地處理了教學中的師生關系,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具體地展示出事物的本質,為學生研究發現規律提供了依據,這樣能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難點,加深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
教學目的與要求:
1、讓學生學會使用矩形工具和圓角矩形工具的基本技能;
2、讓學生學會鋪設墻紙;
教學重點與難點:
使學生產生學習的熱情;
教輔手段:
電腦、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秋天到了,我們家園上種的瓜果、蔬菜現在已經到了豐收的時候了。你們上學的路上有沒有看到車來車往在公路上運輸我們父母的勞動成果呢?能說出它們的樣子來嗎?
(興高采烈的回答,說出他們所見所聞。)
教師:那你能在電腦上畫出你看到的汽車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用電腦畫畫。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2、出示任務、明確目標、師生互動
出示(小黑板)學習任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與步驟,見板書)。
二、授課過程;
1、出示汽車圖形形狀,哪些與畫氣球相同。教師操作、演示:
(1)矩形工具;
(2)圓角工具;
(3)多邊形工具;
2、讀文、看圖。
按圖說說汽車圖形形狀,(構圖)哪些與氣球畫畫相同
教師操作演示:使用矩形工具,圓角工具,多邊形工具。
3、口頭說說畫汽車操作所使用的工具和操作的步驟。
A、畫車頭用什么工具?
B、畫車廂和車上的貨物用什么工具?
C、畫車輪用什么工具?
D、畫公路用什么工具?
E、選擇什么樣的背景顏色?
紅綠燈使用矩形工具、圓角工具;
汽車頭使用矩形工具、多邊形工具;
汽車箱使用矩形工具;
汽車輪使用圓角工具;
汽車上的貨物使用圓角工具;
兩條路使用矩形工具。
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思考題:有沒有別的畫法?)
4、說一說操作要領:
(1)如果覺得線細可按住+鍵可使線變粗。
(2)如果最后一點沒有封閉好,出現了“扯不斷”的線條,按"撤消"重新畫就可以了。
(3)為畫車輪正圓形,畫的時候要按住Shift鍵再拖動鼠標。
指導學生上臺操作示范。
5、小結:師生共同。
三、上機操作,探究新知;
(學生邊閱讀教材邊上機操作,自主-合作探究新知識,老師行間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1、設計背景色為藍色。
2、畫兩條公路。
3、使用多邊形工具畫車頭部分。
4、使用矩形和多邊形工具畫車身的其余部分。
5、畫紅綠燈。
6、保存文件。
7、將保存好的圖畫鋪到桌面上。
四、練習拓展,鞏固新知;
學生完成新課任務后,自主創新練習與新課相關的內容,鞏固新知識。
五、作品展示,體驗成果;
優差作品展示,生生交流。
六、反思體驗,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使用 學生:矩形、圓角矩形、多邊形等繪圖工具畫汽車,還學會了將保存好的圖畫鋪到桌面上。
七、板書設計;
八、課后反思;
在這個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環節,我的教學分為幾個層次:
(1)先用直觀演示法演示出怎樣畫馬路圖片和矩形工具和圓角矩形工具的畫法。
(2)通過啟發教育,讓學生掌握多邊形工具的畫法。
(3)學生自由上機,通過學生的自由操作,使學生從動作思維提升到抽象思維。并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到那種成就感,并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動手
能力、協調能力和觀察能力。
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小數乘整數》是在整數乘法、積的變化規律等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同時為后面學習小數乘小數、小數除法等知識作鋪墊。
我根據教材的知識建構和學生思維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經歷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方法,能正確計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作合適的解釋。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法。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算理。
二、 說教法
1、 情境教學法
2、 啟發質疑法
3、 學練結合法
三、 說學法
1、 自主探究法
2、 聯系實際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實現上述目標呢?我準備采用“情境教學法”、 “啟發質疑法”、“ 學練結合法”“物質化的和非物質化的教學手段的運用(如:多媒體體課件整合各種音相資源、自制卡片、小磁鐵、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肢體動作等)以期望學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實際,自主探究,正確遷移類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開拓創新的能力。)
四、 說教學設計
依據教參,緊扣教本,我充分利用語言的親和力、電腦課件和自制卡片等物質化和非物質化手段,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安排我的教學:
(一)創設情境 激趣導入
課堂伊始,怎樣才能迅速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很快的進入課堂學習呢?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充分挖掘主題圖的內涵,創設明明一家準備進行戶外放飛風箏前的采購活動,用聲情并茂的話語把學生帶入現實生活的情境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學生熟知的購買食品入手,(意在復習整數乘法,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提出明明家準備購買三個喜鵲風箏,要學生幫助算要多少錢,還要學生談想法,這時學生的情緒高漲。老師要學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能寫幾種就寫幾種。
教師巡視,走近學生,傾聽心聲,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融洽師生間的關系,當學生和老師的親近感進一步增強時,他們自然會踴躍發言,急于把自己的想法與老師分享、與同學們分享。并主動參與購買風箏的行列中。這時老師唯一能做的就是與學生一起快樂分享他們的智慧,凸顯計算策略多樣化,并引導分析比較得出將小數化為整數的這種方法是比較簡便的,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會了知識。“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買?買幾個?共需多少錢?”更是把此次購買活動推向了高潮。學練結合及結合情景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就像春雨潤物細無聲。
(二)自主探究 發現規律
1、自主探索
2、匯報交流
3、總結方法
在學生體驗成功,建立自信心之際,老師引導提出“剛才我們解決的都是有關錢數的問題,如果不是錢數,如0.72×5,那該怎樣計算呢?你能運用剛才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再次被調動起來。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們為了在師生面前展現最好的自己,積極主動投入到有效的思考中,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
而后再請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補充,碰撞思維的火花。最后引導得出0.72×5=3.6,并深刻理解了其算理。也就是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老師起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作用。在次基礎上,教師再以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小數乘整數的一般方法。難點突破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實際運用 開拓創新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根本目的。習題的設計由易到難并有所拓展,每題的側重點各有不同,比如第一題,側重比較每組里的兩個算式,從而得出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整數的不同,同時理解它們間的相互聯系。第3題是運用老師自制卡片題,列舉了學生在列豎式計算小數乘整數時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求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第4題是第2題所發現規律的運用,尤其是最后一小題,答案不唯一,具有拓展性和一定的開放性,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四)全課總結 暢談收獲
在總結中談收獲,便于老師和學生進一步溝通,更好地梳理所學知識。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朱自清的《春》,接下來,我會按照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七個環節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春》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所選課文以反映自然世界為主題,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意境優美、構思精巧、語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等。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發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表達了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能夠借助工具書疏通文章,掃除閱讀障礙,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但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和思考還是有待于引導的`。學生的認知遵循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情感體驗也經歷著從無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過程。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將我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積累“醞釀、婉轉、黃暈”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其優美的語言,揣摩精彩句段;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解行文思路。
過程與方法:通過有感情的誦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春天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妙詞佳句,有感情的朗讀品味文章繪物的美,從而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通過語言感悟春天的美麗。
教學難點:體會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把握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美國教育家杜威也說過“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為此,我主要采用了指導學生自學法。配合創設情境法、朗讀探究法,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法,同時引入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我會采用詩歌導入、感知“盼春”、品讀“繪春”、深悟“贊春”、積累手法五個環節來設計本課。)
環節一、詩歌導入,激發求知欲
上課伊始,我會讓學生自主發言,說說自己以前所學的有關春天的詩歌。然后進行分類,描寫春天的詩歌在情感基調上,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生機勃勃,充滿希望,一種是因春短易逝而感時傷懷。進而引發學生對本篇文章《春》的情感基調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環節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首先,我會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文,同時邊讀邊解決多媒體出示的幾個問題:
1、熟悉朱自清的生平及其簡介。
2、重點注意課下注釋標注的詞語,要求會讀會寫會理解。同時對易讀錯、易寫錯的字詞進行重點強調,比如“醞釀”的釀,日暈的“暈”的讀音。
3、概括本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全篇文章緊扣春這個主題展開描寫,從盼望春天,到描繪春天,再到贊頌春天,描繪了一幅美麗動人、生機勃勃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同時在描繪春天中,按照先后順序分別寫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主要內容已經涵蓋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當這個問題解決后,已經幫助學生從部分到整體的去把握文章的整體內容,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為接下來的再讀文章奠定基礎。
環節三、研讀課文,細節體會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我會逐層設置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和提煉觀點的方法來尋求答案,簡單的問題一帶而過為逐層分析奠定基礎,較難的問題則是由小組進行討論,然后學生互評,最終由教師明確重點,加深印象,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
首先,盼春
這里我會讓學生思考,作者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最終明確反復、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讓學生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并結合刪字法讓學生感受反復修辭的好處,最后讓學生帶著期待和欣喜之情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其次,繪春——重點
這部分我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五部分進行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共同合作中養成互相學習,互助討論的良好習慣。
春草圖
學生有能力自行找出春草富有生命力、嫩、綠、多、柔軟的特點,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我會采用換字法,讓學生思考我們能否將“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換成“小草偷偷地從土里冒出來或是長出來”,深入體會作者字斟句酌的妙處。
春花圖
這部分修辭手法較多,學生可以自行匯報所發現的修辭手法。我會針對擬人、夸張、聯想、比喻、排比的修辭進行重點講解,同時讓學生順勢創作相同修辭的句子,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在造句中真正領會修辭的好處。
春風圖
這部分我會并著重分析”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這里的“賣弄”是貶義褒用的手法,讓學生帶著喜愛之情進行朗讀。同時讓學生學習作者將觸覺、嗅覺、視覺、聽覺聯用的手法。
春雨圖
春雨的特點是本部分分析的重點,學生可以從原文中找到句子,但這還是不夠的,我會鍛煉學生在原文中提煉信息的能力。最終,在師生的共同配合中得出其“細、密、亮、柔和”的特點,同時結合多媒體教具,順勢播放與之情境符合的春雨視頻,加深學生對朱自清筆下春雨的認識。
迎春圖
這部分我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在放風箏時孩子們都會說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大人們在散步的時候也會是怎樣的心情和表情,這里可以順勢讓學生進行一個簡短的小練筆,去描繪你心中的迎春圖。
三、贊春
這里對于比喻和排比的修辭,對于學生來說是沒有任何難度的,我會引導學生總結出:作者分別歌頌了春天的“新”、“美”、“力”,同時讓學生想想,春天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值得歌頌的地方呢?
環節四、品讀課文,品情學法
這部分我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完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回顧的方式,去思考:
這篇文章清新自然、貯滿詩意,主要是得益于什么?學生可以從情感上去進行品讀,也可以從手法上去進行賞析,充分做到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環節五、歸納小結,聯系實際
學生進行總結,可以是內容上的收獲,也可以是情感上的領悟,同時教師加以及時的引導和補充,也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口頭創作,即興創作,描繪你眼中的春天,都有哪些美麗的景色?
環節六、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以小組為單位,去搜集有關春天的優美圖片或者標本,制作成一本春天的畫冊。同時辦一期以春天為主題的板報。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說課內容:北師大版第六冊第五單元認識分數中《吃西瓜》一課。
2、本課屬于新課標教材中第一學段數與代數部分數的運算范疇。本節課結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也為第二學段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打下了基礎。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有助于學生理解分數加減的實際意義,體會學習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數加減法法的計算方法時,借助直觀的圖形演示,算法就不難被學生理解和掌握;而“數形結合”本身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
3、目標分析小學生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學生在生活中聽說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們并不理解。整數是從一個一個數開始的,兒童生活里有這個經驗。分數是建立在等分某個單位開始的,并且是不可分的,兒童生活里沒有這樣的經驗,而且表達方式也不相同,讀數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數既表示一個量,又表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小學生較難理解。《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這節教材的要求是這樣的: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根據教材地位、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認識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于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 2、能力目標:通過一系列的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互相合作的學習態度和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學法分析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法與學法的設計著眼讓學生有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只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并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求問題的答案。教法:設情引趣,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學、樂學。創造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善學。學法: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同桌互學,小組研討,集體辯論。
三、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析
1、遇困求知、導出分數
(1)把4塊餅平均分給2個人,平均每個人分得幾塊餅?
(2)把2塊餅平均分給2個人,平均每個人分得幾塊餅?
(3)把1塊餅平均分給2個人,平均每個人分得幾塊餅?
設計意圖:這一階段的教學,復習“平均分”,從每份是整數過渡到每份不是整數,自然引出分數。
(1)(2)激活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3)題對學生發出了挑戰,旨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自主創造,探究分數
(1)這半塊餅怎樣表示?請大家想一個辦法。設計意圖:(學生自由創造)(指名學生匯報所想符號,并說出意思)這個問題的設計意在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知識基礎來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原來學的數不能表示這“半個”,需要創造一種新的數—分數。(出示課題)
(3)你想知道分數的哪些情況?
(4)你準備怎樣學習?設計意圖:這幾個問題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對課題和遇到的新的數學問題,提出所想知道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學習習慣和問題意識。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就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策略意識。
教師從學生的問題中重點篩選以下三個問題作為本課目標:
1、分數表示什么?
2、怎樣讀?
3、怎樣寫?
(5)現在就請同學們借助于學具和課本自主探索。 讓學生通過學具的折疊、涂色、不僅自己學會了什么是,什么樣的結果是。在學習過程中,借助于討論、交流,還能把分數的意義向完整的整體均分推進,體現學習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6)教學。
①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在橫線下面寫“2”,要表示這樣的一份,在橫線下面寫“1”,寫作。讀作二分之一。(出示課件)
②指名學生說出的意義。
③舉例說明的具體含義。鼓勵學生發揮想象。
④有了分數,我們就可以解決許多問題。這只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得這塊餅的( )這只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個人得這塊餅的(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適當總結,讓學生形成的初步概念。再通過舉例說明分數的含義又回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學生經厲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的過程。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學前班語言活動《買水果》,我將從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法、學法、活動過程以及活動預測和反思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 說設計意圖
學前班的幼兒思維已經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了。猜謎語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智力游戲,猜謎可以開發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買水果》這個活動通過買水果這一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利用猜謎語的方式,讓幼兒在趣味活動中學習到知識。
二. 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在新《綱要》中,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感受活動,因此,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設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認知上:知道生活中常見水果的特征,并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
2. 能力上:善于觀察周圍事物,會創編簡單的謎語。
3. 情感上:喜歡開動腦筋,愿意參加猜謎語活動。
根據目標,在活動中,我把引導幼兒創編謎語設為教學重點,根據學前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幼兒充分發揮聯想力和創造力創編謎語設為難點。
三. 說活動準備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戲之中,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買水果》, 小象、小猴、小豬的頭飾,一些常見的水果(實物),幼兒人手一份水果卡片,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游戲角色和情境當中,
2.知識的準備
培訓參加情景表演的幼兒: 請三個小朋友分別扮演小象,小猴和小豬,教他們大聲的說出各自的謎語和簡單的"臺詞"。
四. 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掌握學習對象。"《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游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語言表述謎語的傳統模式,而是聯系現實生活中買水果的情景,為幼兒創設故事情境,就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環境當中,激發了幼兒對謎語的興趣。這種效果是與以前僅通過語言表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
2、直觀教學法:活動的過程中,我試圖采用水果實物進行教學,這樣幼兒能夠更加直觀地說出水果的主要特征。
3、互動游戲法: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在活動中,我讓幼兒扮演小熊,根據小象,小猴,小豬的謎語,出示相應的水果卡片,這樣不僅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還增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4、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買水果》,激發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和對事物的觀察能力。
5、提問法:在教學中,我采取多樣性、開放性的提問方式。如:"你覺得這個謎語說的是什么水果呢?為什么?蘋果他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顏色?味道怎么樣?它像什么?"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想象的空間。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造條件讓幼兒自己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我采用了談話法、趣味游戲法 。
1. 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 趣味游戲法:陶行知老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在游戲中,既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又增強了幼兒的觀察能力。
五. 說活動過程
在活動中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能始終處于積極探索的狀態,為了完成本活動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激發興趣,導入活動 (2-3分鐘)
幼兒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階段,因此我采用了直觀的教學方式,不僅生動形象,還能讓幼兒盡快的進入活動情境,多媒體課件顯示一張水果店的圖片,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售貨員小熊 。
師:大家看,這是什么地方?這里有哪些水果啊?
讓幼兒說出這些水果的名字,并告知幼兒。小熊就是這家水果店的售貨員。讓小朋友扮演售貨員小熊,等著客人來買水果。
二.觀看情景表演猜謎語 (10分鐘)
發給每個小朋友一份水果卡片,參加表演的三個幼兒分別帶上頭飾,提著小籃出場,自我介紹后同時告訴大家:"我們是來買水果的。"小象對小熊說:"我們三個要買不同的水果,但是我們不會說出那種水果的名字,要你先猜一種水果的謎語,猜對了,我們就買你的水果。"接著大象大聲說出自己的謎語,請小朋友在卡片中找出對應的水果并出示,當大家出示卡片后,引導幼兒觀察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一句句進行核對。小猴、小豬依次說后面兩個謎語,指導方法和前面一樣。活動中,不斷啟發幼兒進行推理,引導幼兒理解謎面的含義,使幼兒有興趣,有信心自己猜出謎語。在這個游戲過程中,幼兒能夠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盡快的融入到游戲角色當中,并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
三、幼兒創編謎語(10分鐘)
小朋友自己來編一個謎語回家考考爸爸媽媽。
出示水果,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說出它的形狀、顏色、味道、功用。讓幼兒摸摸它的表皮,嘗嘗它的味道,啟發幼兒想象它像什么。在討論每個特點的時候,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語言來描述,對編得好的幼兒給以肯定和表揚,選出編的最好的句子作為謎語的一部分記錄下來,再編其他的,編完以后,教大家念這個謎語。通過以上環節,突破了充分發揮聯想能力和創造力創編謎語這個難點。
四.分享水果,結束活動。(2-3分鐘)
五、說活動預測和反思
我覺得本次活動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們現在的心理特點,而且也符合《綱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環境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聯想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我遵循了《綱要》中"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的精神,讓孩子在教學活動中獲得了知識和情感:善于觀察周圍事物,對周圍的事物感興趣,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常見事物。喜歡開動腦筋,積極參與活動。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師幼之間是平等的,氛圍是寬松的,學習是快樂的。當然,活動中可能會出現孩子不知道用語言表達自己意思的狀況,需要我發揮教學機智,及時引導。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分類”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2節內容的第1課時,是在學生認識了直角、鈍角、銳角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開展學習的,教材分為兩個層次:按角分為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通過集合圖來體現分類的不重復和不遺漏原則;按邊分為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著重引導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邊和角的特征。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與操作,會按角與邊的特征給三角形分類
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與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自主探索意識。
三、教學重點:學會給三角形分類。難點:會按角與邊的特征分
四、學情分析:三角形學生早已接觸,已經認識了直角、鈍角、銳角以及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豐富感知。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設情景、積極引導、主動參與、激勵評價
學法:觀察分析、探索思考、分組交流、獨立反思。
六、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誰來說一說?有三位老朋友已經恭候我們多時了,看看它們是誰?課件出示三個角,指名回答。你能說說什么樣的角是銳角、直角、鈍角嗎?學生一一作答。我想知道這個角是不是銳角該怎么辦?(用量角器或三角板)
導入課題,課件出示由三角形拼成的小船,(每組一份)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禮物,看看它像什么?它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這些三角形的形狀都一樣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給三角形分分類,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角形有角和邊,我們學過角的分類,那三角形又可以按照什么來分呢?(按角分、邊分)教師板書:角、邊
(一)按角分1、學生嘗試分類,小組交流后集體匯報
把三個角都是銳角的分一起板書:三個銳角
把都有一個直角的分一起板書:一個直角
把都有一個鈍角的分一起板書:一個鈍角
分別起名字,指名回答。(板書:銳、直、鈍角、三角形)
仔細觀察這三類三角形有什么異同?(同:至少都有2個銳角。異:另外一個角分別是銳角、直角、鈍角)
每類三角形中最大的角跟它的名稱有什么關系?引導發現(最大角是什么角,它就是什么三角形)
2、用集合圖表示
如果把三角形比作一個大家庭,按角分,這個大家庭里有幾個小家庭?是哪幾個?指名回答,教師用課件出示集合圖。
3小游戲—猜猜它是什么三角形(要看最大角不能單憑一個銳角)
(二)按邊分
1教師提出要求,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
三條邊都不相等(板書:三邊不等)有兩條邊相等(板書:兩邊相等)三條邊都相等(板書:三邊相等)
試著起名字,教師點撥并適時板書:不等邊、等腰、等邊三角形。
2、明確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提問:等邊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嗎?學生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明確:只有有兩邊相等就是等腰三角形。(板書:特殊)
3、用集合圖表示
4、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除了邊的特點外,看看它們的角有什么特點?想辦法驗證一下。(量角器或對折)
3、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腰、底角、頂角。等邊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每個角都是60度三、鞏固練習、反饋提升
1、判斷、在釘子板上為三角形、完成做一做螞蟻進洞
2、小組合作猜猜我是誰?只露一個角,可能是什么?為什么?
四、課堂總結、檢測效果。
說課稿 篇8
教材簡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蘇教版第八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文章情節簡單,文字鮮活,是一篇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經典文章。課文講述的是小薩沙與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讓一家人手無足措。課文講了薩沙與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因為出門時只帶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親自然地把雨衣讓給了最需要保護的薩沙。而薩沙在父母親的影響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蓋在了薔薇花上。盡管文章說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這既滲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價值觀念,又飽含著“保護弱小者”這樣的信念情感,更體現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義。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薩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
依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會用“芳香撲鼻”“悶熱”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導學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設計策略:
1、以讀為主,讀寫結合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配樂范讀及學生自由讀、默讀、對比著讀、邊讀邊做記號等形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在由讀至寫的傾吐中發展語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生的知識習得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情況下,組織開展小組學習、同桌交流等活動,就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并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創造性。
3、想象體驗,發展個性
想象是創造的翅膀,學生在讀書時的聯想、對生活的回想、轉換角色時的暢想及創編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鏈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樣做人,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活思維
1、關于我(教師)
①同學們認識我嗎?(認識)
②都知道我什么?(交流)
2、關于“我”(薩沙)
①大家認識這個“我”(薩沙)嗎?
②想知道些什么?(討論)
3、學生分組交流
二、揭題導讀,體現個性
1、揭題:今天來學習一篇寫薩沙的文章,題目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師相機板書課題,指名學生讀課題,教師通過評價鼓勵學生讀出個性。
教師小結:即使是同一個題目,我們用不同的讀法就能表達出不同的意思,這就是我們中國語言的的魅力。
[閱讀應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引導學生讀出不同的感受,對學生以后的朗讀能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
2、想想問問
初讀課題,有哪些疑問?(如:還有比我更弱小的嗎?誰以為我是最弱小的?什么是最弱小的?)那你們想聽聽這個故事嗎?
3、教師配樂講故事,學生聽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師、同學交流交流。
[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給學生強烈的情感熏陶,而讀后交流又能了解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情況。]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學伊始,巧妙結合課題,以“我”入手,由表及里。這樣既拉近師生之間的課堂距離,又自然引入語文教學的主題;既注重課堂說話的訓練,又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既是師生之間情感的紐帶與通道,又是實現文本與學生對話的構建。在揭示教學課題后,學生緊緊圍繞課題質疑、討論,這同樣也是語文課堂自主性的很好體現。如此,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變得積極探究、勤于思考、勇于表現。
三、讀中感悟,真情體驗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因為這一篇課文中有許多生字和新詞,小朋友要多讀幾遍,把它們讀正確。
2、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寫薔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歡的記號標一標。
[學生充分自讀,是有效開展語文學習的基礎,而邊讀邊思、邊讀邊畫則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3、交流自己所畫的句子,老師相機出示:
(1)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芳香撲鼻。
(2)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他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這兩個句子盡管都是描寫薔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過朗讀感受花兒嬌嫩美麗,惹人喜愛;而第二句則重在體會花兒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無生氣,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了。在這種對比中,激起學生對薔薇花的關愛之情。)
4、你看到了這一株野薔薇,會怎么想?
[親身的朗讀實踐,奠定了學生關愛野薔薇的情感基調,適時想象,啟發學生和薔薇花對話,則引導他們走進教材,走近薩沙。]
5、薩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據學生回答,揭示描寫薩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并出示課文插圖,指導學生讀好句子。)
[這是教學的一個切入口,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
6、靜靜地讀讀課文,想想薩沙為什么這樣做,邊讀邊把你的體會在書上空白的地方寫一寫。
[語文課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這也是一個自主探究、知識自我建構的過程,同時也是與人合作、開展交流的基礎。]
7、小組交流各自的體會,要求結合課文內容來談。
8、大堂交流,相機出示重點句,指導感情朗讀。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體驗這樣兩點:
(1)父母親言傳身教,用自己保護弱小者的的實際行動教育了薩沙。這里要聯系上文他們的做法來談。
(2)薩沙內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別人給予的保護。這里要抓住薩沙的答話,引導學生通過讀,通過想象,感受到薩沙在媽媽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薩沙反問的話語,體會薩沙內心不愿意做一個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
[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交流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教師則要做個好舵手,圍繞目標,指導學生開展有效學習,讓學生真正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
[設計意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課堂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在這一教學環節中,主要借助讀讀、議議的閱讀策略,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無聲的對話與有聲的交流。一方面凸顯“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樣的閱讀新理念,一方面主張通過閱讀使學生學會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
四、想象傾訴,“鏈接”生活
1、聯系自己的生活談體會。
其實薩沙和你們一樣,只是一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可他卻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別人給予的關愛,那你們是否也曾伸出過援助之手,保護過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東西呢?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說說自己生活中保護弱小的事。教師適時點評,并引導學生聯系課文中薩沙的做法,將**的話拓展為“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動物或其他的東西。”)
[語文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憑借教材中的薩沙這個同齡人的形象,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來感受、體驗薩沙的話,就能讓學生和薩沙產生心靈的共鳴,滿懷和薩沙同樣的感情走出教材。]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們常說“時光如梭”“歲月如流”,假如時光已經過了三十年、四十年,還是這么一家子,還是在這樣的日子里,還是在這樣的森林里,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3、評點小結:時光往往會令許多事物發生變化,也許原來的強者若干年后會變成弱者,而原來的被關愛者又變成了主動關愛別人的人,但不管怎樣,唯一不變的是要有這樣的意識——“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護比自己弱小的”……
4、齊讀課題,并把創編的故事寫下來。
[學生通過想象練說、練寫,將所有的積淀在此傾吐,將所有的體會予以表達,將課本知識與自身發展緊密結合。]
[設計意圖:教學設計中不但要重視文章中薩沙的情感世界、精神風貌,還要著重學習者(學生)通過學習內化的情感、精神。這里主要借助于說話、寫作的方法實現讀者與作者心靈的對話。說話是為了積淀文本中流淌的情感因素,而習作則是傾吐學生心中積蓄的情感。]
【【必備】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優秀說課稿模板03-16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必備】學習計劃模板集合6篇03-07
【必備】贈與合同模板集合6篇06-02
【必備】人教版數學說課稿小學03-16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必備】大學實習報告模板集合10篇02-27
【必備】周記初中模板集合8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