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說課稿集合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九課第三框題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是《交往藝術新思維》,對應課程標準“交往的品質”模塊。本單元分別從禮貌禮儀、競爭合作、寬容、平等、尊重、誠信幾個方面對交往藝術、交往品質進行多維闡述。而本節課《平等尊重你我他》正是從平等尊重的角度來說明交往的品質。
《平等尊重你我他》是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九課《心有他人天地寬》的第三框。本框題共包括兩大部分:“人生而平等”和“尊重從我做起”。對應課標內容,“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夠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體、智能等方面的差異而自傲或自卑。”“體會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共規則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
說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平等尊重的話題并不陌生,教科書的內容設計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生活認知和體驗的基礎上的,但是又高于學生原有認識。同時,許多學生在這方面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認識誤區: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在這方面有些學生認識較為模糊。例如,有的學生自恃家境優越,處處顯得高人一等;有的學生因為生理上的缺陷而受到同學的歧視,產生自卑感。
行為誤區:少數學生不能平等待人,在尊重他人和尊重社會方面存在缺陷,以致傷害他人感情、違反社會公德的事時有發生。(解決認識和行為方面存在的偏差是學生學習的難處,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著眼點。)
[設計思想]
運用“導、探、行”等各種教學法,在課前指導學生運用閱讀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導學案。課堂教學活動總體上按照“創設情境(導)-問題探究(探)-引導行為(行)”的思路設計。 發揮教師教學創造性,在符合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內容,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開發教學資源。課堂教學活動走進學生心靈,倡導“生活化”教育,體現人文性。教學活動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及行為養成。注重教學預設與課堂生成相統一。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幫助學生理解平等的內涵,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并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在生活、學習中能夠以自己的行動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尤其是處境不利的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遵循道德、遵紀守法、愛護公物、保護環境,能夠做到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的觀念,從而形成這些方面的良好品質。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從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出發,結合課標及教學大綱,確立教學重難點。
重點:1、理解“人生而平等”的觀點,做到平等待人;
2、 明確“尊重從我做起”的行為要求。
(依據:只有掌握了平等和尊重的含義,才能理解和做到平等待人和尊重他人。)
難點:如何引地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的行為要求。
(依據:理論化較強、較抽象;學生要達到知行統一有一定難度。)
(四)、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老師只是學生活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而“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突出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一特征,讓同學們更多的去閱讀課本、接觸感悟生活,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力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去學習知識。基于本框題的特點,我具體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的直觀呈現、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創設情境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發揮。
3、集體討論法。教師提出問題組織學生針對問題進行集體或分組討論,鼓勵學生大膽交流觀點,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教師也參與交流,適時適當的對學生進行鼓勵指導。
4、生活體驗法。結合生活實際,使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在日常生活中的導行。
二、說學法
新課程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序與方法比掌握知識的內容重要,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師應該“授之以漁”,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快樂的學習。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閱讀發現法:這是學習間接知識的有效方法,教材中的知識性問題可以通過利用導學案,以填空、問答等形式呈現,某些好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思考、學習小組討論,最終在老師的適當引導下得出結論。
2、情境探究法: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在探究中,結合情境,通過分析、整理材料,把知識和導行有機地統一起來。讓學生深刻理解觀點,并能夠形成正確輿論導向,進一步強化道德認知,踐行于實際生活。
3、合作探究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質疑,交流,共同探究、共同發展。學生對選的角色進行有目的的分組討論,這樣即可以促使學生在組內如何探究團結協作的精神,又能充分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在探究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
三、教學準備
教師:(1)下載圖片、視頻和文字材料,將內容預計整合,制作多媒體課件。
(2)布置學生根據教材內容(P109--113)完成導學案。
學生:根據教程完成導學案。
設計意圖:1、為上課做好一系列的準備,既有思想上的,也有知識信息上的。
2、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俗話說,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育應該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感受學習的愉悅、生命的尊嚴,感受到生活的情趣,人生的美好。所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設計本節課教學的理念。
一、導入:《我有一個夢想》
思考: 請問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演說詞中所指的“夢”是指什么?
平等一直是人類社會追求的目標,也是社會發展的永恒的主題。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人們對平等的理解也是千差萬別的,而當今社會平等體現在哪里?如何做到平等?這些將是我們本節課將要解決的問題。
(設計意圖:利用名言、名句來導入新課。這樣導入,主題鮮明,自然。)
二、合作探究一:增強平等意識、平等對待他人
1、幻燈片組圖--古今中外追求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體現在哪兩個方面?
( 設計意圖:結合導學案明確人生而平等的表現,強調基礎知識。)
2、漫畫【我爸是李剛】、【下跪】、【比智商】、【你最近胖了】
思考:(1)“我爸是李剛”、“下跪”的潛臺詞是什么?你如何看待?
(2)請你結合全部漫畫及生活實際思考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表現在哪里?
如何對待這種差異?
(設計意圖:用學生都知道的網絡熱議事件,引起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認識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三、合作探究二:關愛弱勢群體
1、弱勢群體:社會上處于不利地位人群的總稱。
哪些人在生活中處于不利地位呢?舉例,并簡要說明理由。
老人、兒童、婦女、殘疾人、乞丐、流浪者、社會低保等
多媒體展示:弱勢群體圖片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直觀的展示,引發學生對弱勢群體的了解和關注。 明白弱勢群體是需要我們的關愛和幫助的。
2、看完圖片思考
(1)你能設身處地的體驗處境不利人群的感受嗎?
(2)對于需要幫助的人, 我們能夠做什么?
[活動----我是你的眼睛]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弱勢群體的難處,明確我們應特別關愛弱勢群體。)
3、釋疑:有的同學就要問,既然大家都是平等的,那為什么社會要對他們特別關愛呢?這樣做是否對其他人群不平等?
因為有不平等,所以更顯平等待人的必要和可貴。對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予以格外關照,看似不平等,實則是讓這些更好的享受平等權利。未成年人屬于不利地位的群體,關愛弱勢群體,既是學生的義務,也是學生的權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化思考,明白平等對待那些處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對不利人群予以格外關照,看似不平等,實則是為了讓這些人享受到平等權利。)
(過渡語)通過以上活動,我們認識到了,人生來平等,這種平等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那么,如何表達尊重呢?
四、合作探究三:尊重他人、尊重社會我最棒
1、知識點撥-------導學案上關于“尊重他人、尊重社會”的知識
(設計意圖:知識的明確為后面的理論到實際做好鋪墊,也是對學生所作導學案的反饋。)
2、換位思考:視頻《拖地》
如果你是拖地的同學,你會。。。。。。
如果你是路過的同學,你會。。。。。。
(設計意圖:換位思考,推己及人。由個案推及普遍現象,明確尊重他人、尊重社會的具體行為要求。)
3、[活動:尊重他人、尊重社會我最棒]
人們有許多對他人、對社會表示尊重的方式。請同學們列舉在生活中尊重的實例。
提示:對象---父母、同學、老師、處境尷尬的人等
態度---語言、行為、表情等
場合---學校、公共體育設施、社區、凌晨、公共場所如劇院、公園等
教師補充:與學生分享尊重的信號、不尊重社會的行為,尊重的視頻
(設計意圖:活動競賽有助于提高課堂氣氛和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感悟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從我做起的重要性。學生們對這些行為的做法和說法越清楚,他們就越能將這些言行融合進自己的日常生活。從而突破本節的重難點,尊重他人、尊重社會的具體行為要求。)
五、合作探究四:尊重自然,環保見行動
1、舉例中涉及到的不僅是尊重他人、尊重社會,也涉及到我們下一環節的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和尊重他人、尊重社會息息相關。尊重自然的核心就是保護環境!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明確尊重自然的相關內容。)
2、視頻《哭泣的地球》
觀看《哭泣的地球》后,你有什么感受?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面對地球的哭泣我們應該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履行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義務,爭做環保小衛士。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直觀感受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迫切)
3、[活動---爭做環保小衛士]
說一說,尊重自然,保護環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具體能夠做什么?
教師補充:與學生分享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具體方法
(設計意圖:突破尊重自然具體行為要求的重難點。)
六、拓展練習,能力提升
(導學案上第三板塊“奇思妙想,自我展示”)
1、牛刀小試
2、校園掠影
3、夢想天空
(設計意圖:當堂檢測,及時反饋。以各種形式調動學生的思維,既明確所學的知識,又能創新的運用各科知識達到最佳效果。)
七、“尊重樹”
平等是人類追求的永恒主題;尊重是現代文明的基石。尊重他人,將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社會,將擁有祥和的社會環境;尊重自然,人類將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今天,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種下一棵平等“尊重樹”,在日常的生活中從點滴小事做到平等尊重,相信在夢想的天空下大家都能收獲一個快樂的人生。
(設計意圖:以“尊重樹”的形式小結本課內容,送出祝福,結束本課內容。)
(六)說教學效果
1、全課貫穿“三段九步”的模式。以“導學案”為藍本,運用各種方式呈現教學的目標,知識對應“導學案”的第一板塊“踏石過河,自我學習”,在“激流勇進,互助交流”中既層層推進,又展示學生自我,合作競爭交替進行,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而“奇思妙想,自我展示”既及時反饋所學內容,又激發學生思維,整合各種知識,創新的達到教學目標。以“夢想”為題首尾呼應,希望學生也能夠為各自的夢想而努力。
2、注重對教學內容活動化、情景生活化、進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教學理念清晰,以情景、活動探究、問題為載體,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利用“導學案”在自主學習中引導學生體驗學習內容,質疑學習內容,達到把握學習內容,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過渡,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組互動中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由淺入深,深入淺出,其中滲透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真思考、積極探究、涌躍實踐,以達到理解和把握學習內容,實現教學目標。
3、關注學生、贊美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從自主學習到探究學習,從生生交流道師生交流,每一次心靈的碰撞我們彼此都會心一笑,學會欣賞、學會合作、學會學習是我們追求的一種境界。學會贊美學生,也是一種課堂藝術。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多給學生一些表揚和贊美,這樣做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上進心,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
4、注重情感的熏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合作探究的活動如“尊重他人、尊重社會我最棒”、“尊重自然、環保見行動”等讓小課堂成為大社會,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5、本課內容比較多,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要求學生完全掌握還有一定的困難。而“導學案”的引入雖然較大的減少了學生課堂上學習課本知識的時間,但活動流程中轉換有一定的難度,這些都要求執教者不僅要有扎實的基本功熟練的駕馭課堂,還要有教學的智慧,應變學生的“刁難”,把握課堂節奏,針對學生所需要的內容講解等等。如果不處理好這些問題,課堂將會“步履維艱”。
說課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主題活動五《房子大觀》中的一節音樂課《數高樓》。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活動目標、活動的重、難點、活動準備、以及活動過程六個方面對本次教學活動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愛玩游戲是每個幼兒的天性,幼兒最自然的活動方式是生動活潑的游戲。因此把音樂和游戲同他們的生活溶為一體。通過唱唱、跳跳、動動、玩玩的游戲活動輕松愉快的學習。《數高樓》是一首一段體的分節歌曲,其音樂流暢、動聽、節奏鮮明,具有動作性和故事性,富有情趣,音樂歡快、的一首歌曲,深受孩子的喜愛。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目標中指出:"積極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大膽對教材進行創編,讓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本教學內容,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演唱歌曲。
2、能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現節奏,并游戲。
3、體驗與同伴合作玩游戲帶來的樂趣。
三、活動的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綱要》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本節活動的重點在于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幼兒能用動作來表現音樂,并且加上愉快的表情。
2、難點:是能在游戲中靈活運用已有經驗進行創造性的游戲。
四、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觀察城市中的高樓大廈,熟悉《數高樓》的旋律。(任何新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都是對原有的知識經驗改組和重新建構的過程,過去的知識經驗是獲得新知識的基礎。此次經驗的準備是為了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領會歌曲的含義,為幼兒能更好、更快的學習歌曲提供服務。)
2、物質準備:音樂、課件。(課件中生動形象的畫面與歌曲想結合,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更直觀的感受歌曲,喚起幼兒內心深處的求知欲:迫切的想學習,想表現。)
五、教學過程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所運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體驗性等。《綱要》中指出"各領域內容要相互滲透……"在本次活動中我以藝術領域為主,還滲透了科學、語言兩大領域。
1、看一看
播放課件,引發興趣(此環節中我利用播放多媒體課件,給予幼兒直觀的視覺沖擊,引起幼兒的興趣,為下一環節演唱歌曲做鋪墊。)
2、聽一聽
(1)完整欣賞歌曲兩遍。
教師示范演唱完整歌曲。(教師示范是幼兒掌握技能的主要方法,幼兒的經驗是一個連續體,一種"經驗流",一個有機的整體,完整的示范能使幼兒正確的掌握知識技能,避免出現學了后面忘記前面)。
(2)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熟悉歌詞。
"弟弟、妹妹是怎樣數高樓的?""層層疊疊是什么意思"(活動中我運用了啟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觀察法等,對于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3)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
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利用故事性較強的歌詞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從中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從而讓重點得以解決。
a、可以讓幼兒自己根據歌詞創編動作(根據幼兒已有的社會經驗完全可以自己創編動作,同時還加深了幼兒對歌詞的理解)
b、以小組的形式讓幼兒通過合作的形式創編歌曲動作(體驗合作的快樂,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到一個人的想法很局限,如果幾個人在一起就會有很多想法)
c、集體創編舞蹈動作,老師在選動作時,可以從幼兒創編的動作中選取可用的動作,從而讓幼兒感到自豪感,而且還能大大的調動其孩子創作的積極行。
3、玩一玩
幼兒愉快的進行游戲
在音樂的伴奏下,為幼兒創設寬松、愉快的游戲氛圍,采用鼓勵、表揚、引導以及個別指導的方法,讓幼兒大膽想象、表現,從而使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在游戲中讓難點得以解決。游戲中,我引導幼兒運用游戲操作法、觀察法、歸納法來獲得知識。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游戲的情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唱、動腦思考、用動作表現,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并且在創造性游戲中,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情表現自己對游戲情節的理解,充分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4活動延伸
繪畫出各種高樓大廈,并在圖畫中添畫人物或其他小動物。
讓幼兒所獲得的經驗得到進一步鞏固,并延伸出一些孩子世界中其他的藝術亮點,從不同角度對藝術再造美的體驗。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地位作用與結構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本單元的地位:本課是《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二框。本節內容是上承《影響價格的因素》下接《多彩的消費》的部分,因此,在本單元內容中,起著橋梁與紐帶的作用。
本節結構內容簡析:本節課在結構上有兩個目題:“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和“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在第一個目題“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中要讓學生清楚:一般性的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價格的變動對生活必須品與高檔耐用品的需求量影響是怎樣的;在互為互補品與替代品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動對另外一種商品的影響是怎么樣的。在對第二目“對生產經營的影響”的學習中,要讓學生理解:價格變動對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具體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闡明理解透價格變動的影響不僅對一個企業的經營者有著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對于個人的生活、民族國家的發展也有著非常大的意義。
二、 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含義;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和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2 能力目標:(1)運用價格與供求的曲線圖培養學生閱讀和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有效整合的能力;(2)運用嘉祥縣20xx年---20xx年蒜薹價格的變動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要求學生調動和運用有關價格的知識,與案例的有關信息建立正確的聯系,理解和分析問題。(3)結合三鹿集團破產倒閉的案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例,提高學生對經濟生活的認識,提高他們理解和參與日常經濟生活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本課尤其是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讓學生樹立競爭意識,了解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只有不斷努力提高效率才能取得市場競爭的勝利。學習了這些理論,可以激發學生努力學習,以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三、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依據課程標準以及我們所確定的教學目標,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和“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確定為本節課的重點;而“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既是本課的重點還是本課的難點,這里要講清楚價格的變動究竟是怎么樣來調節生產、導致商品生產者優勝劣汰以及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的。
四、 教法
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本節課具體采用討論式,探究式教學,在總體上是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要指導思想,通過啟發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經濟現象,參與教師指導的教學活動,并提高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有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能力。
五、 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對于本課我認為依然要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但是要鼓勵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除了自主學習以外還要學會合作探究,
確定探究主題:①嘉祥縣服務行業的價格變動狀況及影響;
②嘉祥鎮五千畝反季節蔬菜的種植及效益狀況調查。
分組合作探究
得出探究結論
六、 課后作業的布置
對于作業的布置我認為既要體現本節課的知識點還要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特點,根據政治學科的特點我認為最好是出一個材料而有多個設問。
我為本節課出的作業是:汽車和汽油是互補商品,汽車價格的下降對汽油會有什么影響?請你舉一互為替代品的兩種商品的例子,并分析其中一中商品的價格上升,另外一中商品的需求量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在實踐中感悟,在體驗中建構》。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有余數的除法》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學思考、教學設計這兩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我的教學思考
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我對教材的理解
生活中,我們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時常常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分后還有剩余”,這兩種情況是在實踐中自然產生的。二年級學習的《表內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況,而《有余數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還有剩余”的情況。《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學習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兩部分內容相互聯系,具有互補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延伸。這部分內容也是今后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須切實學好。教材中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回憶起以前學過的表內除法的相關知識,然后著重對表內除法的豎式計算進行教學,這是進一步學習有余數的除法的基礎。例2是對有余數的除法進行教學。教材通過一個現實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讓學生著重理解余數的含義,學會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2、我對教材的處理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我認為,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課突出體現了這一特點。首先,結合學生的實際創設了“為班級之星頒獎”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體驗新知。其次,就是對教材深挖重組。我認為“有余數的除法”這一知識點的教學包括兩個層面的教學。第一層次,利用平均分概念,讓學生在分實物的過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數的除法,并根據這一過程寫出有余數的橫式和豎式,重點掌握余數的含義。這里的商和余數都是通過分得到的,而不是計算出來的,豎式也只是橫式的一種改寫,還不涉及到計算的層面。第二層次,不再借助分實物,而是給出一個抽象的除法算式進行計算。在此過程中,需要學會如何定商。與第一層次不同,這里的商和余數不是分實物的結果,而是利用定商原則通過抽象的計算得到的,這一層的內容在教材中體現得不是很充分。所以在教學中,我作了適當調整,增加了一道計算題“26÷4=□……□”的訓練,讓學生把操作與計算統一起來,從形象思維慢慢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橫、豎式寫法,使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
2、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口算和筆算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
3、進一步鞏固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會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4、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從中體會探究的樂趣。
而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學會筆算表內除法和有余數的除法則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所在。
二、我的教學設計
為了能最大化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游戲導入,激發興趣”、“操作體驗,建立模型”、“應用方法,拓展延伸”三個教學環節。
首先,是“游戲導入,激發興趣”環節。
上課伊始,我拿出一排按紅、黃、藍三種顏色有規律排列并編了號的氣球。對學生說:“最近,老師學了一套魔法,不管你們說是第幾號氣球,我都能猜出它是什么顏色?”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上來了,躍躍欲試,都想見識我的'魔法。結果,正如我所說的,不管學生說第幾號氣球,我都能一猜就中,學生就覺得奇怪了,為什么老師能百猜出百中呢?這里面一定藏著秘密。在學生欲罷不能時,我問:“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學生情緒激昂,“想”字脫口而出。這樣,將學生的興趣及學習欲望調到最高點。接著,我話鋒一轉,原來游戲中也藏著很大的學問呢!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進入到今天的這節課。等學了新知識后,我們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好嗎?通過這個游戲,學生的學習欲望空前高漲,為新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接著,進入到第二環節“操作體驗,建立模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我根據這一理念,并遵照低中年級學生的直觀動作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的思維規律。在這一環節教學中,充分運用直觀手段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
1、引發問題,感知新知
首先,我創設了“為班級之星頒獎”這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充當頒獎者并思考“10支鉛筆”該怎樣分給兩位班級之星,鞏固“平均分”這一概念,再讓學生根據這一情境提出問題“10支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幾支”,引出除法算式“10÷2”,利用已經學過的表內除法知識進行計算,明確商是5,再結合剛才學生“分一分”的活動,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每個人分5支,正好分完,沒有多余。接著,我出示豎式,學習筆算表內除法。在學習筆算表內除法這一知識點時,我采用的是講授法,通過讓學生傾聽、照樣子寫算式等方式來進行學習,這樣處理是因為筆算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講是比較陌生的,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除法豎式。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學生或許從書上,或家長那里已經知道除法豎式,但他們的知道還是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他們可能知道豎式怎么寫,但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寫。總的說來,學生對這個筆算過程基本上是沒有認知基礎的,需要教師進一步系統的講解。在豎式中,重點讓學生說說“10-10=0”說明了什么?旨在強調,10支鉛筆全部分完,沒有多余,在新知的生長點上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為學習新知“余數”埋下了伏筆。
2、操作演示,建立表象
在感知了我們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正好分完”這一情況后,我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平均分物品時是不是每次都正好分完呢?通過反問,引起學生進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隨即,我拋出“如果有13支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又能分幾支?”這一問題。讓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后,我著重追求的是讓學生充分理解算理,經歷實踐到認識這一過程。先讓學生用13根小棒代替鉛筆,擺一擺、分一分。交流各自不同的分法,有的學生可能每人一支輪流分;有的可能先分2支,再一支一支地分;也有的學生可能知道每人能分6支,最后剩1支。總之,這一環節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操作、思考,教師巡視、點撥。然后讓不同分法的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畫自己的分法。分的結果可能有:第一種每人分6支,多1支;第二種一邊是6支,另一邊是7支。對于第二種分的結果應讓學生明白,這里的前提是平均分。然后,對第一種分法中的“1”進行追問:“這剩下的1支鉛筆為什么不分了?”讓學生討論、交流,明白是因為不夠分,所以這些鉛筆不能正好分完,這個剩下的“1”就叫余數。如此建立余數概念,不僅準確,而且學生印象深刻。接著,我故意說這13支鉛筆每人分5支,余3支,行嗎?為什么?使學生再次明白只有分到不能再分時所剩下的那個數,才是余數。
接著,放手讓學生試著用橫式寫一寫分的結果,試著嘗試進行有余數的除法的筆算。再針對橫式、豎式中的“商”和“余數”進行針對性的提問,強化認識,并且注意一下“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這樣,除了鞏固對筆算除法的理解和掌握之外,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眾所周知,實踐是認識的源泉,讓學生動腦想、親自擺和說,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生建立比較清晰的“余數”的表象,在操作實踐中理解“余數”的含義,整個教學過程形象化、直觀化。
3、觀察比較,強化表象
觀察例1、例2,這兩題最大的不同點在哪?通過觀察、比較,揭示本節課的重點、關鍵,溝通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兩者之間的聯系。
4、演算結合,掌握方法
我出示“26÷4=□……□”這一道計算題,讓學生嘗試計算,遇到疑問時,同桌互相討論、交流,也可以借助小棒,尋求方法。思考、討論后回答:把2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幾,怎樣想的呢?引導學生總結出方法:分成4份,每份是幾,就是4個幾,想4和幾相乘的積要比26小,不然的話不夠分。如果相乘時的積太小了,說明沒分完,還可以分,一直到不夠分為止。所以4和幾相乘的積不僅要小于26,還應最接近26。這樣,把擺和算統一起來,實現操作過程數學化,達到了操作和計算的有機統一,學生的思維也經歷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抽象化過程。還為下節課學習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奠定了基礎。
最后一個環節是“應用方法,拓展延伸”。
計算能力是在不斷的明白算理,掌握法則,經過多次合理的練習逐步形成的。因此,我根據由易到難的原則,由簡單到復雜、由單項到綜合分層次地設計了如下練習。
1、基本練習。安排了“小博士看病”和“做一做”兩道題,用于檢查學生對所學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
2、綜合練習。根據學生的座位情況,編了一道“用數學”,讓數學回歸于生活,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3、發展練習。第一道題是課前的“猜氣球顏色”問題。這一題是開放題,讓學生用有余數的除法靈活多樣地解決實際問題,既鞏固知識又活躍思維,再一次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向高潮。第二題“□÷5=□……□,猜猜余數可能是幾?”也是一道開放題,不僅鞏固了余數的含義,又為下節課學習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埋下伏筆,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愿望,讓課堂的學習熱情繼續延伸下去,不因課的結束而結束。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識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在體驗中建構。
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IP地址基礎知識。本課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型網絡構建與管理》第一冊的第一單元。下面就我在實施本課時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思路進行簡單地闡述:
一、說教材:
地位和作用:
我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型網絡構建與管理》第一冊,本冊共分三個單元,分別介紹“構建小型網絡”、“構建中型網絡”和“接入Internet”,本課的學習是后續學習的基礎。(教材第24頁)
教學目標:
我本著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水平為宗旨。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IP地址的格式及其分類,知道IP地址的管理辦法。 能力目標:掌握初步的網絡技術和具有判斷簡單的網絡故障的能力。 情感目標:結合生活實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IP地址的概念、IP地址的格式。
難點:IP地址的分類。
二、學生現狀分析:
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功能及其服務,了解局域網中數據的傳輸及簡單的網絡設置。學生熱衷于網絡技術課程的學習,對網絡知識較為感興趣。所以在講一些原理性比較強的內容時,學生也能積極配合。 通過調查發現:
有了小學、初中階段信息技術的學習及學校、社會、家庭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學生的信息技術有了比較扎實的基礎;
教材中本節內容偏重于理論知識,單純的講授會比較枯燥,學生興趣不高; 學生提出了很多和本節相關的問題,不通過實驗操作可能無法輕松作答。比如學生可能會問:既然IP地址那么重要,那我的電腦的IP地址是多少啊?
教材處理:根據調查結果,針對學生現狀,我對本節內容進行了增補,增加了本機IP地址查看和分組討論IP地址異同等上機實驗操作環節: 學生有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對擴充內容能夠接收理解
增補的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又貼近學生愛動手操作的實際 能夠解決學生在使用信息技術過程中碰到的許多問題,提高了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三、說教法:
教具:網絡機房、“級域”電子教室軟件:教師可以通過“廣播教學”、“學生演示”、“個別輔導”等方式和學生一對一、一對多的溝通
教法:教師占用教學時間比傳統理論教學少,采用演示法、講解法、討論法,以提問和討論的模式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教學效果。教學氣氛相對活躍,學生興趣濃厚,教學效果較好。
說學法:信息技術更新速度很快,要求教師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獲得選擇和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的能力。
學生能夠通過動手實驗以獲得幫助
教學設計:教師不能完全按事先設計的教學環節進行,要富有彈性,以便隨學生的表現來靈活調整,更關注的是教師的隨堂機智。
四、教學過程
1.課程導入
通過上一節的學習,我們掌握了網絡傳輸介質方面的知識,了解了雙絞線的相關規范,那么本節課我們首先請同學們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讓世界各地不同的計算機找到對方呢?再假設你家的計算機重新裝過了系統,開機后無法上網,你通常會怎么做?(學生討論。)
2.新課講授:
(1)IP地址的概念
因特網是由不同物理網絡互聯而成的,不同網絡之間實現計算機的相互通信,必須有相應的地址標識,這個地址標識稱為IP地址。IP地址是唯一標識出主機所在的網絡及其網絡中位置的編號。
問題1:查看本機IP地址,與周圍同學比較計算機IP地址的異同,填寫教科書第30頁的表。
(2)IP地址的管理(此部分以自學為主)
因特網地址分配機構(IANA)負責全球IP地址與域名的管理。全球IP地址的分配是按照一種分級的方式管理的,。分析我國IP地址短缺的原因,思考如何使用新的技術,以便提供更多的IP地址。
可借助電子教室管理平臺,參照上面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地址分配聯盟管理辦法”一文進行討論。
(3)IP地址的格式與分類
格式:IP地址提供統一的地址格式,傳統的IP地址是由32個二進制位組成的。即將IP地址分為4個字節,每個字節以十進制數來表示,各個數之間以圓點來分隔。例如:192.168.17.108就是我們班××同學的IP地址。
教師提問:大家通過剛才對IP地址異同的分析,能不能看出IP地址的組成呢? 學生回答:由兩部分組成,如下表所示。
組成 功能
網絡標識 確定了該主機所在的物理網絡
主機標識 確定了在某一物理地址上的一臺主機
分類:由于因特網上的網絡規模有很大區別,因此IP的編址方案將IP地址空
間劃分為A、B、C三種基本類型,每類有不同長度的網絡位和主機位。
IP地址 網絡規模 地址范圍 主機數目
A類 很大 1.x.y.z~126.x.y.z 1,677,214
B類 中等 128.x.y.z~191.x.y.z 65,534
C類 很小 192.x.y.z~223.x.y.z 254
①網絡尋址規則如下:
網絡地址必須唯一;
網絡標識不能以數字127開頭,在A類地址中,數字127保留給內部回送函數;
網絡標識的第一個字節不能為255,數字255作為廣播地址;
網絡標識的第一個字節不能為“0”,“0”表示該地址是本地主機,不能傳送。 ②主機尋址規則如下:
主機標識在同一網絡內必須是唯一的;
主機標識的各個位不能都為“1”,如果所有位都為“1”,則該機地址是廣播地址,而非主機的地址;
主機標識的各個位不能都為“0”,如果各個位都為“0”,則表示“只有這個網絡”,而這個網絡上沒有任何主機。
問題2:某單位共有24個辦公室,每個辦公室約放置3臺計算機,那么在進行網絡規劃時,最好應考慮采用的IP地址是(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A. A類地址 B. B類地址 C.C類地址 D.D類地址
(4)IP地址的設置
方法 前提 優點 缺點
靜態分配法 要有足夠的IP地址 易于管理 浪費IP地址資源 動態分配法 公用IP地址暫時分配給用戶 節約了IP地址資源 安全性較差 問題3:利用電話線撥號上網的IP地址一般采用的是( )。
A.靜態分配IP地址 B.動態分配IP地址
C.靜態、動態分配均可 D.不需要分配IP地址
3.教學反思
“IP地址基礎知識”這節課理論性的內容比較多,所以整堂課下來,教學目標基本已經達成。整節課在設計上比較緊湊,條例也很清晰,但是缺乏活力,所以感覺整個課堂氣氛以及學生的積極性還沒有完全調動起來,這方面的內容還要加強。
【關于說課稿集合5篇】相關文章:
關于《蒸發》說課稿11-30
關于《蝸牛》說課稿11-30
關于數軸說課稿范文02-22
關于《化石吟》說課稿10-30
關于《觀滄海》說課稿12-05
關于《沁園春長沙》說課稿12-21
《水調歌頭》說課稿集合7篇11-04
關于《倒數的認識》說課稿03-16
關于《竊讀記》說課稿11-30
關于學會感恩說課稿范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