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說課稿模板集合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篇1
一、教師說課活動
說課,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向同行和專家敘述教學設計及其依據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授課教師將對課程教學大綱的理解、對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的把握與運用處理、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方法手段和實踐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等等一系列教育教學元素的確立清楚地敘述和展示出來,同行和專家向授課教師提出課程教學的有關問題,共同研討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理念和提高教學質量等問題。
簡言之,說課即說“做什么,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說課時間一般規定為20分鐘。
二、教師說課活動的目的與一般原則
(一)教師說課活動的目的
通過授課教師進行說課活動,可以了解:
1.教師的專業基礎理論功底和知識結構,教師了解本專業的科學技術發展動態和掌握行業、企業最新技術動態的情況,教師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的能力。
2.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現代教育技術基本技能。
3.教師對任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質量標準和主講課程在人才培養中作用的理解與把握。
4.教師參加教學基本建設情況:參與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等教學文件的研究制訂,選用、編寫教材及其輔助教學資料,參加實驗室建設,承擔理論課程教學和實驗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指導工作,參加教育科學研究和教學法研究活動等情況。
5.教師學習運用教育教學基本理論,研究探討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和掌握高等教育教學基本特點的情況。
6.教師“一專多能”情況,就是教師是否能夠同時承擔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承擔多門課程教學能力;深入不同專業專門化技術領域,適應高等教育專業多變性、多樣性特點情況;教師掌握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知識,了解交叉學科、邊緣學科情況。
(二)說課的一般原則
(1)科學性原則 ---- 說課活動的前提 ;
(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 說課活動的靈魂
(3)實效性原則----說課的根本 ;
(4)創新性原則----說課活動的生命線。
三、教師說課活動的內容(觀測點)
授課教師說課活動的主要內容有:
1.說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教學大綱是專業教學計劃的具體化,以指導性綱要的形式規定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知識、技能、態度的范圍、深度與體系結構,教學進度和教學法的基本要求。授課教師必須認真深入地鉆研課程教學大綱,樹立為培養職業人才服務的思想,依據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組織教學。因此,說課首先應依據課程教學大綱,結合本校的辦學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生源情況,說明本課程在專業培養目標中的定位與課程目標,即課程對實現培養目標的質量標準(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所起的作用;從專
業人才培養計劃的全局出發說明本課程的分工,處理好先修課程與后續課程的銜接和配合;說明確定課題重點、難點及理由、課程的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說明本節課內容有關章節教學目標及在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與前后章節的聯系;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對這節課的要求,說出本節課教學對學生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的要求;本節課時教學內容的范圍和分量,時間分配和教學進度安排。如果本課程是實踐教學課程,也要根據教學大綱說明課程設計的思想、教學內容以及課程目標。
2.說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
說明本課程選用教材(含講義、指導書、視聽教材)情況,說明教材的適用性,即是否較好地體現教學大綱的科學性、思想性和實踐性;是否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和行業企業最新技術發展水平;是否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和學生如何運用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對于教材的不足,在教學中是如何彌補的,教師如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否為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文獻資料或信息資料清單(含參考書、報刊文獻、網絡資源信息等)。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附件(如圖片、數表、資料等)處理要點;對教材內容進行修改、增減處理的理由和依據,適當增加大綱尚未編入的有重大價值的最新科技成就和生產技術成果的材料。實驗教材是否配套齊全,滿足教學需要。
3.說教學方法、手段
說教法和學法,要注意堅持使教法、學法有利于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和年齡特征。“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師生特點、教學條件等靈活選擇相適應的方法,配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重點“教、學、做”一體化的應用)。說如何教學方法選擇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①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②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③根據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④根據教師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基本教學方法有:啟發式、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參觀法、調查法、練習法、實驗法等。 引導發現法、自學輔導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實訓作業法等適用于職業教育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要重視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進行設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靈活組合運用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適當舉例說明本課程教學過程使用的各種教學方法的使用目的、實施過程、實施效果;相應的上課學生規模;能否融“教、學、做”為一體,如何開展討論式、案例式、情境式教學,在教學中,如何利用板書、板圖和實物、模型等直觀教具,如何恰當、充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何協調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多媒體課件的建設狀況;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如何在教學中發揮作用;說明課外輔導方法、作業、考試考查等教改舉措;本課程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方面能否取得實效。
如果本課程是實踐教學課程,要說明相對于教學內容(實驗或實踐項目名稱和學時)的課程組織形式與教師指導方法、考核內容與方法、教學創新與特點、落實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實訓場所、設備和方式)等。實踐教學條件能否滿足教學要求;能否進行開放式教學,預期效果如何。
4.說學情(即教學對象分析)及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教師要了解學情,包括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原有基礎知識、能力、先修課程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生活經驗和可能遇到的學習困難及其原因、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分析。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怎樣針對這些困難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所采取的對策;指導學生掌握本課程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理論知識應用以及使用教材和參考資料的能力。
學生是否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方法是否科學,首先受教師教育思想觀念和教學方法的制約,同時,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其學習目的、態度、情感、意志以及個性特征有著密切的關系。學法指導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學習觀點、學習心理,學習方法等全方位的指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要和改進教師教的方法聯系起來,要“以學生為中心”。學法指導在理論上彌補了重視老師的“教”輕視學生的“學”的缺憾;在實踐上,學法指導在“教”與“學”之間找到了真正的銜接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善于學習、終身學習的基本素質。
5.說教學程序設計
說清楚一節課教學過程設計的總體框架、教學內容的詳略安排和教學板塊的時間分配,合理預設的教學程序是實現教學目的的基本保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清楚地說明師生雙邊活動的具體安排及學情依據,教師教的活動與學生學的活動如何有機結合,教學媒體選擇和使用的最佳作用點和最佳使用時機,教學過程的板書設計以及教具的使用。要說清楚教師突破教學重點的主要環節設計、化解教學難點的具體步驟,說清楚課后作業的布置和訓練意圖。
說教學程序設計應注意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融知識與技能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 教學程序是否合理,符合認知規律,也是課堂教學是否優化的改進途徑之一。注意:說課中的教學程序不是簡單地把教案中的教學過程“克隆”過來,二者的區別在于:
(1)教案是寫給教者自己看的,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說課是說給同行、領導、專家聽的,目的、作用不同;
(2)教案上重視具體教學內容的安排,而說課時側重教學“鏈”、“環”的次序和邏輯連接,備和談的重點不同;
(3)內容構成不同,備課只要備出“是什么”,說課不但要說“是什么”,更要說說“為什么”,要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讓別人接受信服你的課是有高職教育特征、有依據、有條理、可行的、能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6、說課的兩個明顯特點
(1)重在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2)重在分析:“說課”不僅要擺過程,還要說道理。
7.說課與授課的異同
說課與授課的相同點在于二者都是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服務的,都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取教學內容,講究教法、學法和一定的教學設計。主要不同在于:
第一,目的不同。授課的目的是面對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進而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說課的目的則是面對同行和專家系統敘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后由同行提問評議,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二,內容和方法不同。授課要針對學生特點,運用科學方法,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不需要敘述備課思維過程,而是通過師生雙邊的教學實踐活動來體現教學設計與教學技能;說課是教師向同行和專
家講述某一教學課題的教學準備情況,要使用準確的語言敘述備課中的教學設計思維過程,對每一主要內容的教學,不僅要講清怎樣教,而且要講清為什么這樣教。
說課是授課的基礎,通過說課,為教師授課梳理出比較全面、系統、科學、合理的授課基本要求。但是這些教育理論和授課方法手段運用是否得當,還需要在授課中加以檢驗,這樣才會促進說課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第三,備好課是說課的前提,而說課必須站在理論的高度對備課做出科學的分析和解釋。
教案(講稿)是教師備課這個復雜思維過程的總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設定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內容和行為。
說案(說課稿)雖然也包括教案中的精要部分(說案的編寫多以教案為藍本),但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出授課者的教學思想、教學設計和理論依據。一篇好的說案是說好課的重要前提,同時,要充分利用各種輔助條件,突出重點,突出教學特色與創新,說課與講課一樣要充滿激情。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幸福在那里》是北師大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這個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清理噴泉,砌上小井時遇到一位神奇美麗的姑娘-智慧的女兒,在她的啟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實踐,明白了幸福的涵義。
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聽說讀感寫相結合,最終從一個高度上來體會幸福。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感悟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選擇這篇課文一方面考慮到學生喜歡讀童話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發學生對幸福的思考,對生活的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上課時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渲染、激活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三、教學目標: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又在那里。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讓學生從文中三個青年的話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義,從淺層次的幸福過渡到深層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課的難點。基于以上的情況,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合作交流、拓展、多元的品味幸福
3、引導學生從身邊發現幸福、感受幸福
教學重難點: 感悟幸福的真正含義。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幸福。
四、教法學法分析: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有句名言:“教師教學著眼點要放在發展學生的能力上。只有教師把著眼點放在發展學生的能力上,才能解決每個人一輩子的事情。”因此本節課教師主要采用了學導式教學法。學生學會根據自學提示明確學習目標,合作探究完成學習目標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發表自己的感悟。
五、教學流程
本節課教師主要通過5個環節來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都具有更高的啟示。課前,多媒體播放《幸福拍手歌》,讓學生一邊唱一邊感受。上課時,又由“什么是幸福”入手,引導學生與生活對話,對“幸福”有初步的體驗,設立問題情景,引發了孩子對幸福的認識、探討和追求,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欲望。
二、回顧舊知,理清脈絡
回顧是對知識的梳理過程。進入課文后,教師以自學提示的方式出示3個問題,(點擊課件),“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十年前,三個小孩清理噴泉砌石的目的是什么?由清理噴泉引出了一個什么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根據提示去回憶、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對學習新知做了鋪墊。
三、緊扣主題 自讀自悟
葉圣陶先生曾說“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也。在初步突破文章重難點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學導式教學法,(點擊課件)先出示自學導航
通過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的方式加深孩子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出示學習方法五字訣,引導學生通過讀,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寫體會的方式,進行小組內交流學習,給學生創造了讀書與感悟的空間。
四、匯報交流,引導想象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想象力。
在教學時教師直接從10年后再次相遇為切入口,首先以圖片再現的方式讓學生感受10年來那個曾經被3個青年清理過的噴泉如今的美麗摸樣。直觀的讓學生對比感受勞動可以讓“泉水污濁,雜草叢生,枯枝爛葉”變成“泉水清澈,樹木茂盛。鮮花盛開的世外桃源”勞動可以帶來很多的好處,創造很多的幸福。
情景再現之后,教師又一音樂渲染的方式,激發學生潛在對美的訴說的欲望,進行配樂有感情朗讀課文。(課件)
另外在引導學生感悟幸福的真正含義方面,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教師便引導學生在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去想象這里面具體的故事,每一個職業可以作什么,被幫助的人會說什么,這些讓孩子自己去想象。接著教師用(點擊課件)醫生平日工作中的救死扶傷、送去健康;用大地震中的舍小家顧大家的大愛,用園林工人裝扮自然美化環境、用服務員熱情服務為旅客送方便、用消防員用生命捍衛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用農民可以生產糧食……多種手段將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使學生可以靜靜的感受、說出實實在在的體會。這樣在學生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真正的讓孩子感受到了幸福真正的含義就是(點擊課件)“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 這種通過對課文中的精彩語段的研討,實現對人物情感的再創造,既體現了語文本體觀,又體現了學生主體觀,情與景交融,其樂亦融融。
五、聯系生活 多元拓展
情感+語言=詩。實現對課文情理的語言創造,是小語教學的一種境界。凡是有激情澎湃的課堂,就有詩的火花在閃爍。在學生深入地理解幸福的深刻含義之后,教師關注了學生情感的點燃。首先(點擊課件)伴隨音樂教師出示收集到的孩子身邊的幸福,通過直觀的看讓孩子體驗身邊的幸福,真正的明白能夠做對人們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幸福。語文光感受是不夠的,如何讓孩子把感受的表達出來呢?這時教師(點擊課件)又安排了學生自由創作《幸福是什么》小詩環節,在孩子這種表達中,升華了幸福的高度。下面,就讓我們帶著期待,走進《幸福在哪里》
最后,我想借助這節課,祝愿在坐所有的人可以用心感受到幸福、珍惜幸福,一生幸福。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分米、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
對于新的計量單位毫米,學生通過使用直尺,已經有了一些感性認識,計量單位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它對學生理解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課程標準的根本目的在于為個體的發展服務。個性的和諧,理性的培養,情操的陶冶,身心發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課標所追求的目標。基于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除了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這個知識目標外,重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存聯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簡單的推理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在操作中培養學生的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情感態度、培養能力的關系。在《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中,為了不讓學生一味的接受和積存知識,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我們注重借助直觀教具和多媒體,運用多種方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讓學生分小組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他們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輕松的氛圍中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一系列活動,互相合作,集體探討,獲取知識,應用知識。
三、說教學過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實踐能力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
就是讓學生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以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基于此,《分米、毫米的認識》中,對于分米的教學,我把空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自主探究。例如教師問:“關于分米你已經知道了些什么?”接著出示1分米的尺,讓學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長度,并通過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估一估、畫一畫、數一數、量一量等環節加深對一分米長度的印象,通過自已的操作來發現知識,學習知識。
(二)以層層引入,導數學新知接受式的學習固然同樣給了學生科學概念的結論,卻沒有給學生一個探索和探險的經歷,學生隨之失去了培養科學精神、科學觀念、科學方法的機會。
會發現學生把知識“拋”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對教學知識主動的建構過程。因此,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時,對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進率關系,我們沒有硬性灌輸,而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出發對教師所講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釋,重新建構起新的認知結構。
在比較、分析、推理之后,學生形成了新的知識體系,也就是不同單位的長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從而真正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實際問題。在認識毫米時,教師先讓學生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問:“你發現了哪些有關毫米的知識?”當學生說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時,教師立刻出示課件并引導問:“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讓學生來數一數,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師繼續問:“那么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呢?”請學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體有哪些,加深對毫米的認識。
(三)讓趣味練習,促知識鞏固《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富于挑戰性的,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及交流等等數學活動。
可是在稍顯枯燥的練習中,如何來體現數學學習的挑戰性,如何讓數學練習也能深深的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我們設計了“小明的日記”這一環節,學生在讀日記的過程中發現了錯誤,笑聲不斷,教師就因此而提問:“你們笑什么?”學生指出各種錯處而改正,整個改錯過程中,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環節就讓數學知識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生動起來,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的親切,久而久之對數學產生深厚的興趣和積極地情感。
說課稿 篇4
《我們的校園》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114頁中的內容,這是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
一、對“實踐與綜合運用”的認識
(一)《課標》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定位
《課標》之所以將實踐與綜合運用單獨設置為一個學習領域,是因為實踐與綜合運用對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課標》將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內容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以及實踐與綜合運用四大學習領域,其中又按學段的不同,把實踐與綜合運用依次分為實踐活動、綜合應用以及課題學習三個層次,第一學段的實踐與綜合運用的主要學習內容就是實踐活動。
(二)教材的編排意圖
新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設計,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首先,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與情境,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生動有趣的資源。
其次,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
第三,創設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發現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讓學生走出教室,真正地參與實踐活動。
(2)要精心組織好活動,確保高效率的教學。要分配好各組參加活動的人數及活動場所的安排。
(3)活動時要有學習的主題,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實踐活動不僅僅是讓學生動,讓學生玩,而且要在動中體現學習的主題,這節課的主題就是對學生滲透統計思想,圍繞統計進行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收集數據。
二、教學過程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分六個環節進行:
激情導入→布置任務→開展活動→數據整理→總體評價→課堂小結
(一)激情導入
課件展示:學生課間活動時的實況錄像
引入課題:《我們的校園》
(二)布置任務
1、實踐活動的介紹
1)活動內容:跳繩、踢足球、跑步、辦板報、練武術。
活動地點:跳繩的在籃球場,踢球的在足球場,跑步的在運動場等等。
2)每人選擇一項自己最喜歡的活動。
根據學生的愛好、特長,結合本課的活動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調整,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
3)活動注意事項:注意安全,要有秩序的進行活動,活動效率要高,學生之間要相互配合。
2、啟發、探討
布置任務后讓同學們想想:在活動時會出現、發生哪些數學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參加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數學問題。
無論要解決哪一個數學問題,都需要大家仔細觀察,認真的數一數。
3、發放表格
1)每人印發一張統計表,便于活動時作好記錄
2)將筆、統計表帶到活動場所,邊參加活動邊仔細觀察,將每個小組的人數統計出來后記錄下來。
(三)開展活動
1、每個小組選出小組長,小組長要組織好本組活動。
2、為了便于學生搜集數據,提醒學生不要隨意離開活動區域。
說課稿 篇5
今天我所說的篇目是陳從周先生的《說“屏”》,它是八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五篇。
一、說教材
1、單元教學目標:
(1)單元內容: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發達,中國的建筑、園林、名勝古跡獨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八年級下第三單元反映的是建筑園林、名勝古跡。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題材豐富多樣,主題集中,《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是比較規范的說明文,《橋之美》《說“屏”》則是帶有一定說明性的小品文。
(2)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說明文的一般特點,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他們的閱讀現代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搜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熱愛和保護祖國文化的感情;
2、《說“屏“》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屏”是指“屏風”,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簡單介紹了“屏風”的功能與種類,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內容,本文介紹屏風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們應更好的使用屏風。
(2)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作為教學內容來看,不能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教學中應強調的是訓練學生的閱讀概括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體會小品文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舍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復習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不少學生可能沒有見到過屏風實物,教師應該提供一些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后,本文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文,教師不必過多講解本課內容,要調動學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藝術審美能力等。
3、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及教參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重點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屏的相關知識;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4、過程和方法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目標: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在教學設計中,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屏的相關知識,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掌握常用說明方法的運用。由于學生還是初中生,閱讀鑒賞能力還比較欠缺,為此我把理解本文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作為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讀——探究——延伸”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課堂上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三、說學法
《綱要》明確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據此,我準備采用朗讀法,自主學習法及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研討課文的重點段落,參與說話,讓學生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學過程
分為教學環節設計和師生活動
(一) 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
1.由于上期學過的一篇文言文《口技》中提到過屏這種家具,因此由《口技》導入。
2.觀賞幾幅屏風的精彩圖片感受屏文化的內涵。(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幾幅不同色彩、風格的屏風圖片,并讓學生談談這些圖片給他們留下什么印象,從而初步感知屏文化。)
(二) 明確目標、檢查預習 出示學習目標,明確本堂課學習任務。
1.閱讀課文,了解“屏”的有關知識,理解作者對屏風的感情。
2.體會本文生動的說明語言。
3.激發大家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
檢查學生預習生字詞情況。
(三) 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
學生自已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問題。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設計意圖 通過對舊課文的復習引入新課,既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又為創設情境做好鋪墊。由精彩的屏風工藝品畫面導入,創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獲得切實的感受。用幾句話說明,又檢查了學生對說明文寫作的掌握情況。通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欲望。明確學習任務,同時也檢驗了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能力。
通過限時快速閱讀課文,根據思考題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環節實際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的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并說明其作用。
(2)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請找出具體句子。
(四)研讀課文 合作探究
出示問題組,四人小組合作探究,推薦代表全班交流
1、 文章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些方法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2、 文章語言上有何特點?
(五)品味賞析 拓展延伸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說我們每一件傳統器物里都浸潤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屏風只不過是一個例子,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個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說一說我們生活中那些器物能反射出傳統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國人民的智慧。
(六)布置作業,經驗存儲
1、美讀課文三遍。
2、從課堂上所說的其它那些能反射出傳統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國人民的智慧的器物中選擇你最熟悉的一個,整理好,寫在周記本上。
(七)板書設計
如:《說“屏”》陳從周。 作用: 實用性 藝術性。說屏分類: 金屏、石屏、木屏。設置 :大小因地制宜、講究造型、色彩、繪畫 與整體相稱、曲屏折度、視線遠近得體。
注重朗讀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反復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變換方式。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
兩個問題旨在對課文寫作特色做全面探究,體味文章語言的詩情畫意。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此基礎上,適當地引導和點撥,讓學生對本課的重點難點問題有更明晰的掌握。
語文學習要出于教材,但又不僅局限于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傳統的器物引發體驗,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激發大家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讓語文課堂向更遠的方向延伸。
布置此項作業,其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并將已經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通過寫短文,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板書設計的功能是簡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學內容。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能有機會在這里跟大家交流,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三語文復習課&ldqu;標點符號的用法&rdqu;。本節課的教學旨在使學生了解標點符號的重要性,明晰頓號、逗號、分號3種點號的易錯點
通過師生共同的探究和發現,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掌握解題技巧。
《考試大綱》對這一考點的要求是: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標點符號的考查,帶有較高程度的綜合性和技巧性。要求必須在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的基礎上靈活運用。試題的難點為標點符號中容易混淆的地方。
基于這些,我把本節課的目標設置如下:
教學目標: 1、掌握標點符號的用法。2、掌握幾種標點符號誤用類型,提高學生解題能力。3、掌握標點符號解題技巧
教學重點: 掌握常見的標點符號的用法
教學難點: 標點符號的誤用類型及解題技巧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由紀曉嵐巧改《涼州詞》的典故導入新課。教學過程中使用了電腦大屏幕,導入環節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雖然&ldqu;紀曉嵐巧改《涼州詞》&rdqu;的故事有些同學略知一二,而讓他們親自來給句子改標點無疑給了他們一種暗示,那就是:改好了我就像紀曉嵐一樣優秀,所以這種效果比預想的還要好,同學們個個積極踴躍,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沿用并改善。
二、介紹考綱:標點符號種類與形式
三、金題引路:用高考真題來引路也讓才進入高三的學生們著實興奮了一把,同時,也讓這個考點在他們心中的分量更重了。
四、用法學習:側重學習了頓號、逗號、分號知識,在創設情境、啟發討論、多元互動等環節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有效達成了教學目標,語文課程強調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運用創設情境,師生互動活動等方式,引領學生認識感悟,主動參與,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學的方面,我提倡個性化的學習,遵循先學后教,重探究過程,重觀察領悟,讓學生在&ldqu;活動&rdqu;中發現,在活動中學的原則,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同時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和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學生學習的過程,重視體驗學習。我執教的這一課,努力體現了創新教育的思想,從教育理念、教學技術,以及學生的課堂生成,學生的發展等方面都迸出了創造性的火花。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主要設想和構思,里面難免有不妥和疏漏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文章是《我的四季》。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等幾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
(首先是我的教學理念)
一、教學理念
建構主義理論主張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充當的是指導者、幫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強調師生之間的協作與對話。(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將始終貫徹這一教學理念,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二、教材分析
《我的四季》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專題“向青春舉杯”,是“體悟人生”板塊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專題旨在讓學生掌握相關文本知識的同時,明確青春使命,更好的體悟人生,積極的把握未來。
《我的四季》是現代著名女作家張潔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過飽含哲思的語言,將自然的四季與人生的四季結合起來,向我們揭示了“播種、耕耘、收獲、反思”等人生真諦。
(分析完教材,我再來分析下學情)
三、學情分析
首先,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現代文鑒賞能力,并且通過前一板塊的學習也對“青春”有所感悟,但是他們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尚且不足,需要我予以啟發和點撥。
其次,青少年階段的高一學生,正處于一個特殊的生命驛站,他們有著成長的歡樂與煩惱,懷著人生的感悟與夢想,明白本文的深意,有利于學生精神的成長與人格的豐盈。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語句,掌握象征等寫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主旨。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誦讀并結合自我體驗,體會本文蘊含的人生哲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珍惜青春,增強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基于以上思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將如下兩個方面確定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五、教學重難點
一是掌握象征等寫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是懂得珍惜青春,增強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六、教法與學法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本著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法為:誦讀法、點撥法、提問法。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和懸念法。
教學時數:1課時(我將以一課時的時間來完成本文的教學)
七、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用多媒體展示一年四季的相關圖片,并配以四組詩導入。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快速融入課堂情境。
有的人愛春天,因為“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有的人愛夏天,因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有的人愛秋天,因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流”;還有的人愛冬天,因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美麗的四季輪回,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張潔的四季里,一同感悟她的四季,她的人生。
接下來,我將運用“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設疑討論,咀嚼鑒賞——拓展延伸,化虛為實”的“三板塊教學法”來引導學生學習本文。
(一) 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進行初步的審美感知。(語文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 設疑討論,咀嚼鑒賞
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已經完成對文章主體的把握,下面我將結合學法指導,緊扣問題展開,安排學生小組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1)作者開篇就發出了“生命如四季”的思考,請同學們找出在下文中作者通過那些段落展開相關描寫的?并思考,自然的四季分別指向人生的那些階段?
(本文結構清晰,學生很不難回答出2—4段描寫了“春季”,指向人生中的“少年”;5—8段描寫了“夏季”,指向人生中的“青年”;9—10描寫了“秋季”,指向了人生中的“中年”;11—14段描寫了“冬季”,指向人生中的“老年”。)
(2)文章在“春季”中寫道“我沒有權利逃避在給予我生命的同時所給予我的責任”,那么這里所說的“責任”指的是什么?
學生通過自己的討論理解再加上我的點撥,得出“責任”指的是“播種”。
(3)文章在“夏季”中寫道“那是怎樣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哪!盼著盼著……”這一段文字作者用了什么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情感?
(兩次運用了反復的寫作手法,表達了再夏季耕耘時的艱辛。)
(4)文章在“秋季”中寫道“秋天,我和別人一樣收獲。望著我那干癟的谷粒,心里有一種又酸又苦的歡樂。”這里的“谷粒”象征著什么?為什么是一種“又酸又苦”的歡樂?
(谷粒象征著收獲,因為是干癟的,所以會有一種又酸又苦的情感,又因為是自己付出后所收獲的,所以感到歡樂。)
(5)文章在“冬季”里寫道“我將冷靜的檢點自己”也就是進行“反思”。最后文章寫道“在生命的黃昏里,哀嘆和寂寞的,將不會是我!”同學們,如果你也要擁有這樣一個無悔的生命黃昏,那么我們就愛那個如何來規劃我們的人生呢?
(這一問題我會讓學生小組討論之后再各抒己見,以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珍惜與熱愛之情。)
(三) 拓展延伸,化虛為實
請同學們參照本文的寫作手法,以“生命”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抒情小散文。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必備】說課稿模板集合7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優秀說課稿模板03-16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必備】學習計劃模板集合6篇03-07
【必備】贈與合同模板集合6篇06-02
【必備】人教版數學說課稿小學03-16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必備】周記初中模板集合8篇03-13
【必備】語文周記模板集合8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