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模板匯編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教材是信息技術七年級下第一單元編輯部的故事第一課成立編輯部。本學期將圍繞制作電子刊物這個總任務開展教學。第一課是呈現學期任務、導入任務,是制作電子刊物的前期準備,是順利開展本學期教學的關鍵。在本課里,要讓學生了解刊物的作用和它的編輯流程,讓學生了解編輯部以及其成員的工作,并能分組組建各個微型編輯部,談論確定本學期將要制作的刊物,撰寫編輯計劃書。通過本課的學習,要使學生充分了解到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方法以及作業評價方式,要使學生樹立分工合作的意識和團隊精神。
二、說目標
(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刊物的作用
2、了解刊物的編輯流程
3、了解編輯部的組成以及各成員的工作
4、學會撰寫編輯計劃書
情感目標:通過分組組建編輯部,讓學生學會與其他同學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二)重、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完成編輯計劃書
教學難點:編輯刊物的工作流程
(三)確定依據
本學期的教學是圍繞制作電子刊物展開的。制作電子刊物是一個系統的工作,在制作的前期階段要先做好規劃,寫好編輯計劃書。本課屬于制作前期的準備階段,所以要讓學生知道學期任務,對任務的對象——刊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興趣,對制作刊物的流程有個全面概括的了解。
三、說教學方法
(一) 說教法:任務驅動法
(二) 說學法:根據傳統的刊物制作流程,采用小組合作法
四、說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導入任務
學生活動:講述“我和某某雜志”的故事(比如我為什么喜歡這本雜志,我從這本雜志里得到某些信息等)
教師活動:對雜志對社會或個體的影響和作用做個小結,提出本學期的任務——制作電子刊物,和本課的任務:為自己要做的雜志做好前期的規劃工作。
2、師生討論,展開任務
教師活動:(提問)雜志是怎樣做出來的?
學生活動:觀看短片(編輯部里編輯雜志的過程)
思考并討論自己該如何制作雜志(組建編輯部,進行小組合作)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分組組建編輯部,宣布分組要求,由學生根據要求自行分組并確定編輯部的名稱和刊物的主題和名稱,選出主編。
3、召開第一次編委會,實施任務
教師活動:講解欄目的設置,指導學生給刊物設立欄目
學生活動:設立欄目,認領欄目
通過民主討論,由主編確定其他職務擔任人員
完成編輯計劃書
教師活動:發放評分標準,查看各組編輯計劃書,進行評分。
4、優秀作品展示,完善任務
教師活動:對優秀的編輯計劃書進行展示和點評
學生活動:借鑒其他小組的優秀作品,對自己的編輯計劃書進行修改。
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魯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課文部分的第二課《四季》。本課教學安排兩課時,我說的是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1、課文內容:
《四季》是魯教版一年級上冊,課文部分的第二課,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詩歌采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以“春天草芽的尖、夏天的荷葉的圓、秋天谷穗的彎,和冬天雪人的頑皮”來表現四季的特征,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瑯瑯上口;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于學生觀察和想象。
2、教學目標:
我們在設計一堂課的時候,首先要確立教學目標,這是關鍵所在,我們在這堂課上要教給學生什么?要培養學生什么能力和情感?有了這個主導思想,再結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認知規律和以往的知識經驗,設計教學流程,就會目標明確,思路清晰。《課標》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應根據三個緯度設計。我根據低年級的學段目標和本課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11個二類生字;規范書寫一類字“四”,認識“橫折勾、豎彎”兩個筆畫名稱;理解詩歌中“小節”的概念;理解“谷穗”“頑皮”的詞義。
能力目標:
朗讀的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想象的能力——能看圖編故事進行說話訓練;
質疑的能力——能在課文的學習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
表演的能力——能通過表演,理解詞義;
寫作的能力——能根據詩歌創編小詩。
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以及朗讀教學;
難點:在詩歌的學習中培養質疑的習慣,訓練寫作的能力。
二、說學情
本文是學生在學完漢語拼音后剛接觸的第二篇課文,孩子們對課文的概念、對朗讀的方法幾乎一無所知,因此,朗讀起來有可能出現唱讀現象;課文的學習不得章法,一味地被動接受新知;初次嘗試仿寫,對于一部分孩子有一定難度……綜合這一系列的學生的學情,我精心設計了各部分教學環節,可以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
著名心理學家陳爾壽說:“教無定法,人各有法,引起興趣,就是好法。”因此,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上,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摘蘋果”快樂識字法——多種形式朗讀法——分小節訓練能力法——分層次指導寫作法。
四、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
這堂課我積極倡導自主、快樂的學習方式,打破一貫從頭到尾按順序學習課文的傳統,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季節去讀,把要我讀變成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
留出質疑的空間,讓學生放開手腳,大膽求索。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學習的能力。
五、說教學設計
(一)、開門見山,導入課題: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開門見山式導入課題,直奔主題,簡潔、明快,巧妙,能在最短的時間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誘發探求新知識的興趣。因此,我在上課伊始,就面帶微笑問大家:“同學們,一年有幾個季節?”隨著同學們的回答,板書“春 夏 秋 冬”四個字,“春夏秋冬合起來就是叫做——”板書課題:四季 接下來指導同學們在田字格里寫 “四” 字,這個“四”是一類字中唯一一個在課文中出現的字,在這個時候指導書寫,我認為正合時機,符合“低年級的一堂課要滲透寫字教學”這一理念。邊寫邊指導學習 “橫折勾 豎彎” 這兩個筆畫名稱,這也是在這篇課文中要求掌握的筆畫。然后說,“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關于四季的詩歌”,板書 2(齊讀課題——第2課 四季)
(二)、果園摘果,認讀生字:
一年級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因此,我首先安排了這樣一個識字環節,過了生字關,就能掃清閱讀障礙,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在這個識字環節上,我采用的是“果園摘果”的趣味識字法,使枯燥的識字教學變為學生樂于接受、生動有趣的游戲內容,激起學生的興趣,使整堂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有效地掌握知識——在學生齊讀完課題后,我接著問:“現在是什么季節?正是秋天,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果園里果實都成熟了,孩子們,走,老師帶著你們到果園去摘蘋果吧!”接著出示課件,一棵高大的蘋果樹,樹上結了11 個紅蘋果,每個蘋果里藏著一個字,讓學生先齊讀每一個帶拼音的生字,檢驗孩子生字的預習情況,讀對了,蘋果就會從樹上掉下來,孩子們讀著、笑著,興趣昂然,課堂氣氛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給一節課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接著,去掉拼音再開火車認讀生字,實現了從借助拼音到獨立識字的過渡,檢驗孩子生字的掌握情況,如果發現哪個字孩子們掌握得不好,就停下來單獨教。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很快就度過了生字關。我認為這樣安排識字環節,比按部就班地一個個認讀,效果要好得多。
(三)、動畫演示,激發興趣:
識字關過了后,要轉入課文的學習,我安排了“看課文動畫片”這一環節,在過渡上我進行了巧妙的設計——“你們的字認得真好,老師特別高興,就獎勵你們看這篇課文的動畫片,好不好?”既使學生對整個課文有一個整體初步的感知,又是對上一步識字成績的肯定和獎勵,還而且獎勵的是和教學密切相關的“課文動畫”,符合兒童愛看動畫片的心理,可謂一舉三得。
(四)、自由練讀,初步感知:
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觀看完動畫之后,一定對課文充滿了好奇,會產生想讀的欲望,這個時候我抓住孩子們的心理,問道:“動畫片這么好看,你們想不想讀一讀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并且做到讀有要求:那就是讀的基礎——讀正確、讀通順
當孩子讀完后,為了檢測孩子讀的水平,隨機指名四人接力讀
(五)、范讀課文,認識詩歌:
四名同學讀過后,就能掌握班里孩子的朗讀水平,發現孩子在朗讀時存在的問題,這時,老師的示范朗讀尤為重要,于是,我用這樣一句話引出了配樂范讀的環節——“你們讀得這么好,老師也想讀了,下面聽老師朗讀課文,邊聽邊思考:這篇課文有幾副圖?幾句話?”這樣安排,有三方面的意圖:其一,悠揚的樂曲,營造了一個溫馨的課堂氛圍,老師那充滿童趣、抑揚頓挫的朗讀,能讓孩子們從新的起點感受到朗讀的奧妙,激發朗讀的興趣;其二,低年級的孩子在每一個環節的安排上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否則,老師在讀的時候他無事可做,就會注意力分散,因此,讓孩子帶著任務去聽,我認為十分必要;其三,為詩歌中“小節”這一概念埋下了伏筆,同時理清了文章的層次。
讀后隨著學生的回答,講解小節的概念——
這篇課文有4副圖、4句話,每句話叫一小節。詩歌一般都由小節構成,這是一首詩歌,共有4小節。
(六)、細讀品悟,學習課文:
有了上面的鋪墊,該轉入課文內容的學習了。首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文章中每一小節主要寫的什么?讓孩子學會抓重點內容學習課文的方法。隨著學生的回答板畫:草芽 荷葉 谷穗 雪人——老師一邊畫一邊讓學生進行詞語搭配訓練:
草芽尖尖——尖尖的草芽 荷葉圓圓——圓圓的荷葉
谷穗彎彎——彎彎的谷穗 雪人——頑皮的雪人
賈志敏老師曾說過,語文課要讓她姓語,字詞教學是根本。因此,我們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一定不能偏離這個軌道,一定不能忘本。
在課文學習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意愿,按照學生對四季的喜愛,隨機學習四個小節,每小節設計了一個訓練點:春天重朗讀的指導,讀出“尖尖”的感覺;夏天看圖編故事,重想象力的培養;秋天留出質疑的空間,讓孩子養成問題意識;冬天是表演的舞臺,讓孩子發揮想像,表演出雪人的頑皮可愛。
這樣安排課文內容的學習,使四小節既渾然一體,又各有側重。在學習夏天一小節時,我還巧妙地引入了和課文內容密切結合的《小青蛙找家》的課中操,既緩解了學生的疲勞,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下面的課堂學習,又為整堂課增色添彩,是整堂課的高潮,可謂畫龍點睛之筆。
關于難點突破:
在這四個環節中,秋天一小節“質疑”能力的培養是難點,我是怎樣突破難點的呢?主要設計了兩條主線——
(1)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解釋“谷穗”:我國北方的糧食作物,脫殼后是小米
解釋“彎腰”——莊稼成熟了,沉甸甸的,壓彎了腰
(2)你讀懂了什么? ——學習谷穗謙虛的品質,感恩教育:感謝誰?(秋天的到來;農民伯伯播種、土地給了他營養)
學生按照這兩條主線去學習,會奠定他主動學習的能力。如果以后每堂課都安排這樣一個質疑環節,那學生一定會養成良好的質疑品質。
關于朗讀指導:
朗讀指導中,不同的小節讀的方式不同,我采用了“范讀、指導個別讀、分組賽讀、表演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扎扎實實培養了孩子的朗讀興趣和朗讀能力;在課文學完之后,我安排了一個配樂背誦全文的環節,這是多種形式朗讀后的必然產物,因為——熟讀成誦。學生自己伴隨著優美的音樂,韻味十足地背誦課文,必將成為這堂課的又一個高潮。
(七)、總結全文,美景激趣:
1、看板書總結:這篇課文分別以“草芽、荷葉、谷穗、雪人”做“春夏秋冬”這四季的代表物,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大家想不想看看大自然更美的景色?
這樣安排,既對整堂課的學習有了一個歸納和總結,體現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又是對下一環節的引出。接下來,播放課件“四季美景”,并提出要求:邊欣賞邊觀察每一個季節都有哪些美麗的景物?認識的喊出它們的名字。
多媒體課件,在適時的時候出現,擴大孩子視野的認知,讓它真正地發揮作用,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功效。在潛移默化的引導下,培養孩子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注意課內外結合,拓展了語文學習的渠道。
當學生看到四季美景圖的時候,都十分興奮,喊出每一幅圖中代表物的名字,也在為下一步詩歌創編積累寫作素材。
(八)、詩歌創編,能力拓展:
課文學習完之后,我又安排了分層次寫作能力的訓練:看“四季美景”課件,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以“桃花”為例教給創作方法——啟發每個季節都有哪些景物——學生模仿創編小詩——創編詩歌展示。創編兒歌時,我為孩子們設置了三個臺階:
1、圖片引導:桃花 ,他對 說: “我是春天。”
2、季節增多: ,他 說:“我是春天。”
,他 說:“我是夏天。”
,他 說:“我是秋天。”
,他 說:“我是冬天。”
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思想啟迪。隨著學生的即興說話,我即興打到課件上,最后連起來讀一讀,就是一首精彩的詩歌。孩子們會在朗讀過程中,享受到創編詩歌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九)、總結點評,布置作業
咱們一一班的小朋友不但是背詩小能手,還是做詩的小高手,來,孩子們,為你們今天出色的表現鼓鼓掌吧!
作業:精彩二選一
把創編的小詩發到自己的博客上;
把你喜歡的季節畫一畫。
這項作業讓孩子們把四季的美景永遠留在了眼中,留在了心里。這樣的作業可以使孩子們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發展。課下,我將瀏覽孩子們的博客,并在第二課時的時候,對這些作業進行展示或評價,讓學生在互相學習中,有更大的提高。
總之,整堂課的設計,我始終堅持“以讀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體會情感,發展語言。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不但沒有破壞主要的、根本的、本質的問題上的統一,反而會保證它的統一,讓學生始終處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下,各種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課堂永遠都有遺憾,但有遺憾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進步,我愿在各位評委和老師的幫助下,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現生命價值的綠洲!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內容
1跳短繩(復習)
2游戲:短繩拼“數字”(新授)
二、教材分析
1跳短繩
跳短繩是一種學生非常喜歡的體育運動,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重點,在學生已經簡單掌握了前單搖跳法的基礎上,增加學生的跳法(后單搖、創編等),體驗自主學習。
2行進間拼“數字”
利用游戲的練習形式體驗“合作”、進行研究式學習,在練習中嘗試創新,逐步的展開游戲的延伸教學,在學生獨立思考、完成練習的基礎之上進行學習小組之間的合作,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體驗集體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多種跳短繩的方法
難點:拓展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想象,更好的完成拼“數字”游戲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利用趣味性的跳繩練習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力,利用游戲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致,體驗合作及成功的快樂,嘗試進行觸類旁通的模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生基本掌握跳繩(每個學生都可以練習前單搖10個~50個)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就自己喜歡的跳繩方式進行練習如后單搖、雙搖、雙人跳、多人跳)、互相學習(觀察其他同學的不同跳法)、和教師研究(說出自己的感受,尋求教師的幫助)等多種學習方法。
2能力目標: 90%的學生掌握前單搖的跳法,70%的學生掌握后單搖的跳法,95%以上的學生參與到拼“數字”的游戲中去。
3情感目標:說出自己是如何進行跳繩的,并且可以敘述出自己在一步一步的進步中感受是怎樣的,以及自己在和同學們進行合作時的心理感受和合作成功(失敗)后的感受。
五、教學方法
采用個人獨立完成和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
六、教學媒體的運用
本課的教學媒體有:口哨、短跳繩(自備)。
七、教學過程:
學習步驟:
1準備活動、齊步走,立定
2向前單搖跳
3向后單搖跳
4跳自己喜歡的跳法
5用繩拼數字和字母(獨立)
6用繩拼簡單的英文單詞(小組合作)
7放松整理
8總結本次課,預告次課內容,下課.
說課稿 篇4
教學內容:
本文是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5課的一篇自讀課文。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一封信,面對正值花季的女兒,一個對愛情充滿好奇與遐想的少女,針對愛情這一個既深奧又簡單的問題,身為父親的作者并沒有選擇回避,也沒有教條式的說教,而是采用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故事去闡釋愛情的真諦。信中主要談了人的“精神性”與“生物性”的關系,強調人類高尚的愛情應該遠遠超越“傳宗接代”的生理需要。從中啟發和培養了女兒正確的愛情觀,這篇課文對于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來說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
學生分析:
中學生正值青春期,異性之間會產生微妙的感覺。對于愛情這個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學生如處理不當,思想認識不足,就會產生早戀等的不良現象。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引。“如何面對愛情?愛情的真諦是什么?”這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由于學生對愛情這個話題比較好奇、興趣較大,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討論,但學生可能有羞于發言或不敢發言的現象,因此,要多加引導和鼓勵,讓學生放下包袱,輕松參與到討論當中。同時,相對于中學生而言,由于中學生“涉世未深”,缺乏豐富的相關的生活經驗,對于愛情的本質的理解會有些困難。另外,學生對于課文中一些含義較深較抽象的語句,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
設計思想:
1.課前準備好課件,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多感官的刺激來調動學生學習的情緒,創設情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
2.教師明確討論的要求,通過討論去交流對愛情的不同看法,從中探討愛情的真諦,另外,教師還要注意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3.結合一些有關愛情的資料,讓學生深化與拓展所學的知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復習書信的格式和特點。
2.學習本文用故事去闡釋道理的方法,體會故事背后的寓意。
3.了解愛情的真正含義,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過程與方法:
1.本文由于采用故事的形式去闡釋道理,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同時由于青少年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對愛情等問題比較好奇和敏感,因而比較感興趣。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去教學,讓學生積極大膽地開展討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進一步養成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習慣,提高其朗讀感知能力。
3.繼續學習在語境中領會語句含義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4.配合優美動人的背景音樂,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些感人的愛情故事,讓學生進一步受到啟發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注意從正面去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析和討論,培養其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同時也要體會文中作者作為父親對女兒的深深的愛,通過學習使學生能以積極的態度去生活和學習。
2.引導學生理解愛情的本質,適當進行青春期教育。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故事闡述抽象道理的寫法的好處。
2.通過討論去品味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3.理解愛情的真正含義,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難點:
1.對一些含義較深的抽象的語句,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這需要教師及時去引導,將問題分解變細。
2.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轉變的特殊階段,由于缺乏充分的生活經驗,對于愛情本質的理解會有些困難。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蘇霍姆林斯基的資料,讓學生了解;搜集一些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及感人的愛情故事。
2.學生課外解決本文的生字詞,并思考對愛情的看法。
3.學生針對預習中存在的疑問,準備好討論交流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講故事導入:
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經常和另一個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勝負。這兩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處在高地上的城市頭領想出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絕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庫打開。結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圍困,注定要滅亡。水庫打開,哭叫之聲不絕于耳。看到如此的慘狀,圍困者做出了一個人道的姿態,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納極少一部分人,他們的頭領喜歡女人,所以只能讓婦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帶自己最喜歡的一樣東西。有的帶上自己的玉鐲,有的帶上自己的金銀首飾;有的帶上自己的銅鏡……她們想這樣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財產。惟有一位婦女肩扛著自己的丈夫,奮力上船。一個士兵阻攔道:“船上只允許上婦女,不許運男人。”那位婦女說:“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東西。”士兵無言以對,只好乖乖地讓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婦女的丈夫。
在這個婦女的眼里,愛情就是最美好的東西。你是如何理解愛情的,請同學們談一談。
這就是愛情,說起愛情,莎土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想知道的。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疑惑時,我們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發問,但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她的父親也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這個父親就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封《致女兒的信》。
2、關于蘇霍姆林斯基
作為飲譽全球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是一位充滿童心的真誠人道主義者。他的名字是和他創辦的帕夫雷什中學聯系在一期的。蘇霍姆林斯基每天的工作、生活規律總是這樣的:五點鐘就開始起來寫教育日記,一直寫到八點鐘;然后,他便來到校門,以親切慈祥的笑容迎接每一位上學的孩子。
看著他那精力充沛、仿佛永遠年輕的身影,人們很難想像這是一個長期受著傷病折磨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曾以連政治指導員的身份奔赴反法西斯戰場,因身負重傷而被抬下戰場,兩塊彈片一直殘留在他的胸部。盡管這樣,他仍然一刻不停地從事著教育實踐與教育科研,因為他實在太愛他的學生了。為了直接與孩子打交道,他放棄教育局長的職位,而甘愿當一名校長和教師——在他擔任校長的同時,他一直還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和教學工作。他與學生朝夕相處,在教室中給他們上課,在假日里帶領他們去郊游,他甚至還曾和學生一起去荒無人煙的小島探險。他稱學校的每一個學生為“我的孩子”。正是由于他幾乎整天都泡在孩子當中,所以他對孩子們了如指掌,經他長期觀察并跟蹤記錄起成長歷程的學生共有3700多人!
1970年9月3日,還不到52歲的蘇霍姆林斯基因殘留在胸部的彈片侵入心臟旁那根主要的血管而去世了。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懷念他的孩子們,渴望回到學校去,同孩子們在一起,聽孩子們的笑聲。他雖然過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卻給后來的教育者留下了40多部專著、600多篇論文、1000多篇小說和童話故事。他的著作被稱為“教育百科全書”。
這位偉大而充滿童心的教育家,在晚年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的前言中這樣深情地寫道:“在一所農村學校身不離校地工作32年,這對我來說是無與倫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孩子們,所以考慮很久之后給這本書題名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我認為,我是有這個權利的。……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愛孩子。”
三、初讀感知
學生速讀課文思考:
1.文中的“我”對女兒詢問“什么是愛情”的態度如何?
2.蘇霍姆林斯基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向女兒闡述愛情的真諦?
3、(寓言)“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
四、品讀探究
學生速度課文復述故事內容
學生領讀寓言部分,思考:上帝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他的態度如何? (三次、 美和力量)
1、三次同樣的美在他的眼里有沒有區別呢?或者說三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不可理解的美;第二次:無與倫比的美;第三次:不可理解的美)
2、第一次上帝所見的東西,為什么在上帝眼里是“美”的呢?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男女相愛的真摯情感)
(1)那么這份“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么?(愛情)為什么不可理解?(因為他從未見過)
(2)他的態度如何?(勃然大怒)
(3)為什么會勃然大怒?
(因為沒有經過請示就創造了一種他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
師明確:對呀,在上帝的眼里,人類只是他創造出來的一種生物,傳宗接代、繁衍子孫,與其他生物是一樣的。)
3、那么,上帝第二次看見的變了沒有?(還是美)
(1)那是一種怎樣的美呀?思考:為什么上帝眼里見到的美會是無與倫比呢?
(五十年相濡以沐、同甘共苦,永不褪色)
(2)那么這種“無與倫比的美”是什么呢?(忠誠)
師明確:愛情就是忠誠!忠誠是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改變這份感情!時間過得越長,經受的考驗越多,愛情越美!哪怕過了五十年!
4、那么,第三次呢?上帝第三次來了以后只有一個人了,老奶奶已經去世了,只剩下老爺爺一個人了。在上帝看來,所有愛情好像似乎應該黯淡一些。但他看見了什么?(還是美)
(1)美在何處呢?那么上帝第三次所見到的“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么呢?(心靈的追念)
(2)為什么第三次還是“不可理解的美”?這與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上帝第一次看到人類相愛,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經過五十年歲月的消磨,男的女的還是這么相愛,他感到很美,無與倫比。第三次早只有一個人,女的死了,似乎不應該感到愛情之美的,但他還是感到很美,他覺得愛情的力量不可思議。
(3)面對這一現象,上帝象上兩次一樣發怒了嗎?請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久久地佇立凝視、深沉地思索)
(4)四人一組討論:上帝為什么上帝沒有繼續發怒而是“佇立凝視”“深沉地思索”,他在思索什么?為什么他離去后,讓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愛的無法毀滅,意味著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佇立凝視”中終于意識到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識到人必須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的最后的離去,就是對人性力量的認可和屈服。連君臨宇宙的上帝都無可奈何,正說明了“愛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5、假如你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看完故事后,是否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愛情?請你結合文章內容來談一談。
四、拓展延伸
1、愛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愛情上反映出來。愛情是人類文明的產物。那么名人們是如何理解愛情的呢?教師出示名人名言,讓學生讀一讀。
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愛情,是一種熾烈的感情,一定要讓理智做心靈的主宰。 ——蘇霍姆林斯基
愛情不是花蔭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語,不是輕綿的眼淚,更不是死硬的強迫,愛情是建立在共同語言的基礎上的。 —莎士比亞
2、欣賞我國古代最經典、最動人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
結束語:
“愛情是什么”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早戀不屬于我們。
短短的一節課怎能說得明白愛情,如果你想知道愛情的力量,你可以讀一讀白朗寧夫人至善至美的愛情情書;如果你想知道愛情的忠誠,你可以聽一聽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如果你想了解愛情的高貴,你一定要讀一讀《簡·愛》……你還要讀一讀《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飄》……你就會更深刻地了解愛情!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方面
(一)說教材:我說課的內容為六年級下冊的《比例尺》。這節課是在學生學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反比例的意義”后安排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有關地圖、工程圖紙的計算的基礎。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廣泛應用,學好它也很有現實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比例尺產生過程,培養學生用比例尺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據比例尺的意義求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四)說教學理念
借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充分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利用比例尺可以把一些實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縮小,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美學教育,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課程理念。
(五)說教學具準備: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對于意義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嘗試法。對于運用比例尺進行相關計算時,主要用引導發現法。學法: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大膽設想、自主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必要時進行合作交流。
三、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請同學們看一看我們的教室有多大,它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米 ?如果我們要繪制教室 的平面圖,若是按實際尺寸來繪制,需要多大的圖紙?可能嗎?如果要畫中國地圖呢?于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時,把實際距離按一定得比縮小,再畫在圖紙上,有的也把一些尺寸小的物體(如機器零件等)的實際距離擴大一定得倍數,再畫在圖紙上。不管是哪種情況,都需要確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這就是比例知識在實際生活中一種應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二)新課教學
1、比例尺的含義。
(1)師:因為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時,經常要用到“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我們就給他起一個名字叫“比例尺”。(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有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板書:實際距離分之圖上距離等于比例尺)
引導引導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含義。指出:圖上距離實際上是比的前項,實際距離是比的后項,比例尺是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最簡單的整數比。
(2)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圖紙和機器零件圖紙給學生看,讓學生說出他們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3) 引導學生弄清求比例尺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個最簡單的整數比,不應帶有計量單位。
(2)求比例尺時,前、后項的單位要一致。
(3)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為1的比。
2、線段比例尺與數值比例尺的改寫。
出示例1:把教材第48頁右圖的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
說一說方法。
改寫。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1cm:50km
=1cm:5000000cm
=1:5000000
3、教學例2.
出示例2.
(1)怎樣求它的實際長度是多少?
小結:因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要求實際距離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來求。
(2)學生嘗試解決,指生板演。
解:設地鐵1號的實際距離為x厘米。
10:x=1:500000
強調:求出的實際距離要換算成以千米為單位。
教學例3.
出示例3,提問:我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學生討論得出:首先確定比例尺,然后根據比例尺確定圖上操場的長和寬。最后根據求出的長和寬的圖上距離,畫出平面圖。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三、練習設計:
1、一棟樓房東西方向長40米,在圖紙上的長度是50厘米。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種精密零件實際長度5毫米,畫在圖上長4厘米。求這張圖紙的比例尺。
3、判斷:
(1)比例尺是一種尺子。
(2)比例尺可以帶單位。
(3)一幅圖的比例尺是1:20000,則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200米。
(4)將一個2毫米的零件畫在圖紙上長10厘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1:50。
四、總結、拓展課堂延伸。
課末,學生談談收獲及要注意的事項。
一方面使學生通過總結,對本課學習內容進行濃縮和存儲,進一步促使其消化;另一方面通過問學生“你課后還想研究什么?”,激勵學生自主地選擇和完成課外作業。教師將繼續以“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為學生提拓寬學習的平臺,讓他們更深、更廣地回歸到生活中去應用數學。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選自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教學重點是誦讀古代詩文,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本課的重點是訓練學生朗讀詩詞的能力,借助聯想和想象在古代詩詞中的運用訓練學生合理、大膽、獨特的聯想和想象能力;領會詩詞所表達的強烈的真摯的情感,培養積極、樂觀、健康的生活態度。
依據: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課程總目標以及第四學段(7-9年級)閱讀目標的相關內容闡述和初中語文第四冊教學參考書中對此課的教學重點提示。
二、教法
情景創設法、設疑導思法、討論法
依據:教育學、心理學理論中興趣學習觀、主體性學習觀以及啟發性學習原則。
三、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和聯想、想象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培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依據:根據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和課程目標要求。
(二)教學重難點
訓練學生朗讀能力,借助聯想和想象在古代詩詞中的運用訓練學生合理、大膽、獨特的聯想和想象;聯想和想象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依據:根據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和人本主義學習觀。
(三)課堂結構
趣味導入、誦讀感知、;深入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延伸、熟讀背誦,合作配圖
(四)教具
收錄機、朗讀帶、多媒體(在有條件下)
【【精品】說課稿模板匯編6篇】相關文章:
《珍珠鳥》說課稿模板【精品】12-17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優秀說課稿模板03-16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精品】關于說課稿11篇02-23
夢圓飛天精品說課稿11-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匯編九篇04-05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精品】橋教案模板匯編10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