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說課稿

時間:2022-11-27 18:04:59 說課稿 我要投稿

說課稿模板(精選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模板(精選15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皮影》是湖南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11課的內容,在教材上歸屬造型.表現領域,新的美術課程標準對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也由于皮影戲集繪、雕刻、文學、音樂、舞蹈、表演于一身,其內容可謂博大精深。

  二、說教法

  第一課時《看皮影》以欣賞評述為主,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中國皮影的歷史、發展與傳播,感受皮影藝術的繪畫、演唱、動作之美。

  第二課時《畫皮影》以造型表現為主,學習皮影的繪畫表現方法,用觀察、討論法,探究皮影的造型特點和繪畫表現方法,探究式和自主教學法結合,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皮影戲在表現內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

  第三課時《做皮影》以造型表現為主,讓學生學會利用先分解在組合的方法來制作影偶,教師示范制作步驟要點,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中國皮影的制作工藝流程,嘗試用透明膠片或是紙板設計新穎的皮影作品。

  第四課時《玩皮影》以綜合探究為主,讓學生分組合作,用自制的影偶,自編自演。主要由學生游戲、表演,體驗探究的成功感和表演的愉悅感。

  三、說學法

  兒童具有好玩、好表現的天性,將皮影戲看作是兒童游戲的一種方式,就如小孩喜歡木偶、玩娃娃、看木偶戲一樣,皮影戲這種民間藝術無疑是滿足兒童自我表現的有效方式之一。

  a、自主體驗

  b、激發情感

  c、和諧合作

  四、說過程

  上課一開始,我請同學幫忙把我們經常在動畫片中看到的人物用皮影的方式表演給同學們看,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出課題。接著我播放了多媒體關于皮影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皮影是我國獨特的民間傳統藝術,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為了能讓學生制作出簡單的皮影,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我是怎么做的,看完以后學生都迫不及待的想自己制作,激起學生的創作欲望。

  最后的環節是讓學生以演員的身份上臺表演皮影戲,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皮影戲舞臺,有布、有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皮影戲表演的快樂。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幼兒實施音樂教育是促使幼兒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手段。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是幼兒園音樂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打擊樂活動不僅能幫助幼兒掌握樂器演奏的一般知識和技能,并能培養幼兒基本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創造能力。

  打擊樂活動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門課程,平常在班級開展的打擊樂活動中,使用的都是正規的樂器,這些樂器對于小朋友們來說已不再那么新奇了,于是我萌發了一個利用空奶粉罐、空餅干盒來替代鼓,在易拉罐內裝些綠豆制作成沙球讓幼兒進行演奏的想法。我選擇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作為本次活動的背景音樂,這首曲子旋律歡快,節奏型簡單統一,整首樂曲的節奏型均為XX|XX|XX|XXX||與本次活動幼兒要學習、掌握的節奏型相符。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節奏型XX|XX|XX|XXX||。活動的難點我定位為看教師的指揮分聲部演奏。

  二、說目標:

  我們班的幼兒都很喜歡打擊樂活動,打擊樂活動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活動的開展就是為了實現幼兒享受奏樂活動的快樂,體驗音樂和打擊樂器演奏的整體音效的樂趣;發展幼兒運用打擊樂器進行藝術展現的能力,結合我班幼兒的現有水平,我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能力方面的目標:掌握節奏類型XX|XX|XX|XXX||;并能根據簡單的節奏圖譜在教師的指揮下互相配合協作,嘗試用教師自制的樂器進行打擊樂活動。

  2、情感態度方面的目標:在師生合作中體驗打擊樂活動的樂趣。

  3、《綱要》中提出"鼓勵幼兒用自然物、廢舊材料替代樂器進行演奏活動。"所以我從認知方面提出了第三個目標:知道廢舊材料也能發出有趣的節奏,增強幼兒的節儉意識。

  三、說教法學法:

  本次活動過程中我運用到的教法有:律動導入法、激趣游戲法、圖譜教學法。

  1、律動導入法:小朋友們在律動中不僅感受了音樂,還在不經意間拍、踩了本次活動所要掌握的節奏類型。

  2、激趣游戲法:玩"猜猜我是誰"的游戲,這個游戲捉住幼兒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還帶有挑戰性,使小朋友們在不知不覺中主動積極地一遍又一遍地拍打節奏。在游戲的過程中小朋友們體驗了在教師的幫助、鼓勵下獲得成功的快樂。其實游戲的過程就是一個分解、整合學習節奏的過程。

  3、圖譜教學法。中班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圖譜上形象的圖案直觀易懂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綱要》中指出:"幼兒藝術活動是一種手、眼、腦并用的活動,它需要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審美對象,用動作和材料的操作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見所聞。"因此活動中讓幼兒聽一聽、看一看、拍一拍、敲一敲等活動安排豐富。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個人演奏、集體演奏的形式加強了幼兒的節奏練習。

  四、說準備:

  1、我為小朋友們準備了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CD。

  2、節奏譜兩張,《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節奏圖譜一張。

  3、我還準備了空奶粉罐、餅干盒和用易拉罐制作的沙球作為本次活動的打擊樂器。

  五、說過程:

  1、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樣才是好的開始。我個人認為一個成功的節奏活動莫過于教師把握住幼兒的興趣點,讓幼兒愉快、主動地去學習節奏。本次活動以律動開始,我引領著幼兒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樂聲中聽節奏、拍節奏、踩節奏從而有效地導入活動的目的。

  2、通過玩"猜猜我是誰"的游戲,引導幼兒根據節奏譜練習節奏XX|XX|XX|XXX||。并提醒他們廢舊材料也能發出美妙的節奏,廢棄物可以收集起來再利用。

  3、請幾名幼兒嘗試根據節奏譜進行演奏。

  4、出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節奏圖譜,引導全體幼兒練習連貫地拍歌曲節奏。

  5、分組練習演奏樂器。將幼兒分為兩組:男孩為小熊隊;女孩為洋娃娃隊。兩隊幼兒聽教師的口令分別在活動室的左、右兩邊的方陣坐下,并按音樂節拍練習演奏。

  6、在幼兒熟悉整首歌曲節奏、掌握了這些樂器的演奏方法之后,組織幼兒集中。

  (1)在教師的指揮下,集體演奏。

  (2)分聲部演奏:提醒幼兒老師的左手指揮鼓方可演奏,右手指揮沙球演奏,雙手同時指揮就是合奏了。

  7、活動的最后,請幼兒放下樂器,輕輕地走到老師的身邊,告訴他們:不單是樂器能發出有趣節奏,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充滿節奏,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就這樣,大家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歌聲中,帶著愉快、期待的心情離開了活動室。

  六、說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我始終注意遵循逐層深入、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感受節奏到徒手練習節奏,再轉換到配器樂演奏;難度也是由淺到深,從集體演奏到分聲部演奏的過程中幼兒需要看我的指揮迅速做出準確的演奏。正是在這些敲敲打打搖搖中,幼兒享受到了演奏過程的許多樂趣,在合作過程中的相互傾聽,相互配合,使幼兒更多地學習到了合作的精神。從而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讓幼兒從中發現和理解節奏,感受節奏美。

  活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在分組演奏樂器這一環節,如能請配班老師用鋼琴為幼兒伴奏效果可能會更好,還有分聲部演奏播放背景音樂時,在第一樂句有一部分幼兒有點跟不上節奏等等。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活動的認識與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評委老師給予寶貴的意見,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3

  【知識目標】:了解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及特點,了解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和防治措施,形成尊重知識產權,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文明、安全地使用計算機的意識。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小組協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激發學生熱愛信息技術的情感。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和特點,計算機病毒的防治以及如何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安全,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做到“綠色”上網。

  本課采用主要的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提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通過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幫助,利用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從而表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獲得的方法是學生去發現,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知識的獲得創設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意義建構獲得知識,讓學生在意義建構的過程中進行創造。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洋溢著人文氣息。在學習方法上,本課主要讓學生運用嘗試學習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教學環境和教學準備】本課在網絡教室進行,使用多媒體教學控制軟件、演示課件、以及《網絡文明小公民》專題網站,實現師生交流。

  【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談話導入:我們已經學會了在網絡上瀏覽、查找、下載信息。大家覺得網絡上的內容多不多呀?你喜歡在網上干些什么呀?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引入新課,在網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同學們在上網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么麻煩呢?結合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初步了解病毒的概念和危害。教師總結:網絡是把雙刃劍,在為我們提供便利和幫助的同時,往往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威脅到我們的健康成長。今天這節課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如何文明、健康上網,如何做個網絡文明小公民。

  二、新授環節:通過電子教學軟件播放關于病毒危害的動畫。同學們,美麗、可愛的熊貓圖標后面原來隱藏著的是一個橫行一時、破壞力極強的計算機病毒!看了這段文字,同學們有什么感想?(讓學生說一說,初步感知計算機病毒給我們帶來的危害。)計算機病毒危害巨大,在網絡上橫行的可不止“熊貓燒香”病毒一個,有成千上萬個比“熊貓燒香”更厲害的病毒橫行于網絡,時時刻刻威脅著我們正常使用計算機和網絡,所以我們不能被生活中的一些假象,特別是網絡上的一些假象所迷惑!關于計算機病毒,你想知道一些什么知識呢?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出四個方面的問題。

  廣播出示:

  1、什么是計算機病毒?

  2、計算機病毒一般具有什么特點?

  3、計算機病毒一般是通過什么途徑傳播的?

  4、計算機感染了病毒后一般會有怎樣的表現和危害?

  針對上述問題要求學生通過瀏覽《網絡文明小公民》專題網站,然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逐一分析解答上述四個問題,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作必要的補充并適時廣播演示。教師通過舉例人感染了病毒,生了病的處理方法,讓學生來說說如果計算機中了毒怎么辦?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我們應該安裝殺毒軟件、查殺病毒、備份數據。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殺毒軟件,并強調裝了殺毒軟件不是就此萬事大吉、高枕無憂了,因為病毒在不斷地升級、變種,新的病毒又層出不窮,所以要養成及時更新、升級殺毒軟件,及時查殺病毒的習慣。

  人可以通過打各種疾病疫苗,鍛煉身體,來預防病毒侵入。讓學生思考,我們該如何預防計算機病毒呢?學生自由的發表各自的看法。教師補充:其實我們還可以通過及時更新操作系統安全補丁、安裝防護軟件(如360安全衛士、各類防火墻)、或是安裝硬件保護卡、封閉常見木馬(蠕蟲)的入侵端口等方法來盡可能地不讓病毒入侵你的計算機。

  新授“文明上網”知識:病毒只是我們上網過程中遇到的一種麻煩,對付計算機病毒,我們可以查殺和防范。對于我們這些十一二歲已經開始在因特網中遨游的網絡小公民來說,大家覺得又該怎樣才能做到文明、健康的上網,做個網絡文明小公民呢?(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出示《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讓學生齊讀一下。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體會、收獲?請填入教材上的“成果藍”。填寫、交流體會和收獲。教師作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網絡文明小公民》一課,了解計算機病毒的相關知識并知道了計算機病毒的防治措施,我們還了解該如何文明上網、健康上網的知識,希望這些知識能促使大家早日成為一個“網絡文明小公民”。

  【教學反思】

  《網絡文明小公民》一課的教材特點是思想教育性比較高,實際操作的教學環節比較少。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通過創設情景等方式讓學生感知病毒的無處不在和巨大危害,從而激起他們想了解相關病毒知識的欲望,自然而然地進行教學,并在學生了解病毒相關知識的時候,適時安排了上網操作,還要求他們可以通過閱讀教材、討論等方式來解決問題,拓寬了他們解決問題的渠道。在講述安全、文明、健康上網時,我采用先討論、交流,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找注意點的辦法,自己先說說,然后出示《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讓學生在“公約”的要求下,在上網前對網絡有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上網后注意自己方方面面的言行。相信學生們能以此為一個起點,慢慢認清網絡,逐漸規范自己的網上言行,做個合格的網絡文明小公民。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簡析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這類課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對鯨的特點作通俗的說明。同時,作者準確用詞,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

  選編本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鯨》是第七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與其它三篇課文是全冊中唯一的一組說明文。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重點訓練了學生“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和“朗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為本課學習打下基礎,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的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本課在讀寫方面將承擔雙重任務,即:重點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想,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練習中去。同時繼續訓練學生“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和“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學情分析

  本文文字淺顯,條理清晰,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學生樂讀易懂。除鯨的進化過程這一內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外,其他內容均可在反復朗讀中充分理解,但根據以往學習說明性文章的經驗來盾,學生只對被說明的事物本身感興趣,他們對文章的閱讀,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課文介紹了什么”的層面上,而忽視“課文是怎樣介紹的”,即表達方法的深層次探究,缺乏自覺探究的意識和欲望。那么,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喚起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學本文首要考慮的問題。對于文章中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學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陽》等說明性文章的學習中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種概念化的感知。能真正體會到文章的說明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還是比較困難的。另外,大部分學生對“鯨”這種動物很陌生,有的甚至還是第一次聽說。因此,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注意課內外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在本課的教學中也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制訂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了解課文介紹的有關鯨的一些知識。

  能力目標:

  1、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在讀中體會作者介紹鯨的說明方法。

  2、結合實踐活動進行交際訓練,發展語言表達及創新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拓展科學知識的意識及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熱愛動物、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了解鯨的一些知識,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并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

  教學難點:理解鯨的進化過程

  四、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基于這理念,本設計力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閱讀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體驗與課文展開零距離對話,體現在閱讀實踐中自讀、自疑、自悟、互評、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

  2、“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語言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課教學力求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真正的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產生成就感,使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成為自主閱讀后的深層次需求。

  五、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觀察導入

  由于大部分沒有見過鯨,有的甚至還是第一次聽說,因此,在學習課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體展示鯨的畫面,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鯨的表象,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教學伊始,我用設疑激趣法導入:“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出示課件1:顯示藍色大海)美嗎?(生答)的確,就在這美麗的藍色的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寶藏,生活著千奇百怪的海底動物。其中有一種動物號稱‘海中之王’,它的形體龐大,比大象還要大得多。你們想去看看嗎?”接著播放課件2,展示鯨在大海中活動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后回答:“這是什么動物?與別的動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課外學習資源,結合課前搜集的有關鯨的圖片、文字資料相互交流對鯨的認識。教師相機鼓勵談話:“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會觀察,而且能通過多種途徑調查了解。關于鯨的知識非常豐富,你們想繼續研究它嗎?”這樣進一步誘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順勢揭題質疑:“今天咱們就來共同學習一篇寫鯨的文章(板書課題),你想從這篇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呢?”學生質疑后,教師將問題分類處理,篩選歸納為兩上主要問題:

  1、鯨有什么特點?

  2、作者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介紹鯨?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便于教師組織指導學生研讀課文。

  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課件演示和教師談話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讓學生有一種強烈的閱讀愿望。

  二、初讀課文,感知語言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書,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饒有興趣地去讀,促使他們在讀中積極開展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對所學內容的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時首先播放多媒體課件,渲染烘托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知課文,初步獲得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隨后,讓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在學生充分自讀后,先在小組內檢查讀書情況,再組織全班交流對課文的了解。

  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初讀后,基本能抓住敘述要求,初步了解鯨的特點及生活習性。但這種了解只是一種感性認識,并沒有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這里應安排學生質疑的環節,讓學生提出初讀遇到的疑難問題,如:“哺乳動物”“胎生”等詞語是什么意思?鯨的樣子很像魚,可它為什么不屬于魚類?……教師可結合學生質疑情況,補充設疑:課文怎樣把鯨的這些特點介紹清楚的?并以此為憑帶,引發學生深入研究的興趣。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課文第一自然段在表達上很有特點,可作為精讀品味的突破口。教學時,采用扶放結合的方法進行,先教給學生學習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讓學生選學其它幾個自然段。

  (一)品評詞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運用比較、列數字、舉例等多種說明方法,集中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大”。教學中,緊扣“大”,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介紹鯨大的段落,畫出體現鯨大的有關詞句,品味說明鯨大的方法,想象鯨的畫面,逐步形成個體感悟,而后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評理解,體會鯨的特點及作者說明方法,教學時可結合學生反饋情況作如下體會:

  課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師質疑:課文介紹鯨,為什么還有寫象呢?引導學生集體將不熟悉的事物與熟悉的事物相比較,這樣便于讀者理解、接受新事物,從而認識比較說明法。然后讓學生舉一反三,找找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用了這樣的說明方法,自己體會體會)

  句2: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捕獲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有十七米,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

  (學生對列舉數字的說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認識。教師不必作過多的說明。而真正得從句中體會到這種表達方式的準確性。對部分學生而言,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故意將句中的具體數字改成“很重”、“很長”等模糊概念,讓學生與原文對比,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發現:用上具體數字,能更清楚、更準確地了解鯨的特點。)

  句3:它要是張大嘴,人站在它嘴上,舉起手來還摸檔到它的上腭;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嘴里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教師設問:“去掉帶點的詞,可以嗎?為什么?引導學生充分討論、比較,從而感悟鯨的特點,體會舉例說明法及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二)自由選讀,感悟特點

  課文的2—7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鯨的進化過程、分類、吃食、呼吸、睡覺及生長的特點,呈并列關系。教學中可以嘗試讓學生自由選讀,自主閱讀,激發閱讀興趣。

  在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的主動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可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朗誦家、小畫家,表演家中的一個角色,分別以特有的形式匯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當朗誦家的讀出鯨的特點,當小畫家的畫出鯨的特點,當表演家的演示出鯨的特點。然后各組推薦代表在全班匯報,教師和其他學生當評委,與匯報同學進行自由交流。

  教師針對匯報情況,以學路帶教路,扣住重點詞句適時、適當的點撥,引導學生細讀探究,進一步體會鯨的特點及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師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交流點撥:

  1、鯨的進化過程———這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教師可結合學生匯報。利用課件,形象演示鯨的進化過程,再讓學生圖文結合,對照理解。還可利用學生在自然課上學習到的有關知識及課外閱讀所獲得的知識,讓學生談談對哺乳動物的認識,抓住其他哺乳動物的主要特點并與鯨的特點對照,說明鯨不屬于魚類,是哺乳動物。

  2、體會作者準確用詞—當學生匯報鯨的吃食特點這一段時,教師相機出示課件“填空題”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填空,再自讀想象鯨吃食的情景,然后模擬表演,學生對照課文敘述評議,體會作者準確用詞。

  3、體會分類、比喻、圖文結合等多種說明方法—當學生匯報“鯨的呼吸”特點這一段時,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文中插圖或學生繪圖,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與圖畫相應的文字描述,抓住重點句子,體會多種說明方法。

  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各取所需、各展所長,在充分民主、輕松愉悅、樂于探究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而且在課堂中構建了“生生合作”、“生師合作”等多種形式交互進行的主體型的交流網絡。

  四、綜合訓練,內化語言。

  語文教學要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必須使學生成為“語言的富翁”。因此,語文課必須重視范文語言的感悟、積累和內化。經過前三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對鯨的特點及文章表達方法已有了清晰的了解,理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安排以復述為主的主語實踐活動“聽故事,想象演說”和“讀啟事,招聘導游”,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語文學習規律,為學生提供了直接接觸語文材料的實踐機會,通過角色扮演,能潛移默化地將書中的語言內化為個體語言,從而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具體是這樣操作的:

  (一)聽故事,想象演說

  教師談話:同學們,剛才咱們經歷了一番緊張而又愉快的學習歷程,現在咱們聽聽故事,放松一下。播放故事,故事的大致內容是:一天,太平洋地區舉行了規模盛大的魚類運動會,當鯨到達賽場大門時,卻被蝦將軍擋在門外。鯨和蝦將軍發生爭吵,蝦將軍說出不準鯨參賽的理由,鯨覺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聽完故事后,教師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蝦冠軍究竟對鯨講了些什么?”想象并表演鯨與蝦將軍爭吵的場面。這一活動促使學生再次接近文本,將上一環節的無序交流進行有序整理,為下面的“招聘導游設計解說詞”作好準備。

  (二)讀啟事,招聘導游

  首先談話激趣:同學們,老師昨天在網上看到一則“招聘啟事”,覺得挺適合你們的,便把它下載了下來,你們想讀讀嗎?教師相機出示“招聘啟事”,學生竟相閱讀,躍躍欲試。教師趁熱打鐵,播放音樂,渲染氣氛,置學生于活動情境之中。讓他們自由設計解說形式及解說詞,而后組織學生匯報解說,其他學生和老師分別以評委或游客的身份與“小導游”現場交流、評議。

  “招聘小導游”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語文實踐活動,對參與者不僅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方面的要求,也提出了情感態度方面的要求。既訓練了語言,又滲透了思想教育,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整合。

  五、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1、總結評價

  適當、適度的評價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措施。教學中,除了伴隨著學生讀書、交流活動中的師評、生生互評外,在結束課文時,我又安排一個單獨的評價環節“評評這節課上自己表現得怎樣,聽聽他人的評價”,引導學生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進行多維評價。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貫徹了《語文課標》在評價建議中“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這一理念,而且使學生在多元評價中,逐步學會聽取,學會發現,學會贊賞,并在相互贊賞中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體會到自身的價值。

  2、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上一環節中“招聘小導游”活動的設計正體現了《語文課標》的這一精神,而且著眼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同時《課標》提出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既注重學習內容的開放,又注意探索學習活動時空的開放。我認為“招聘小導游”這一交際訓練,不應受課堂限制,因教學活動結束而告終,完全可以單獨用一節的時間來完成。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課堂上,我們從課文中了解了鯨的一些知識,其實課本以外還有更豐富的知識等待著我們去擷取。同學們,這節課雖然結束了,但我們的小導游招聘活動并沒有因此而終,咱們下節課將繼續設擂選優。因此,我希望你們課下能像剛才一樣主動熱情地去探究,去發現,或進圖書館,或上網查查找資料,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解說詞。同學們,能做到嗎?”這樣結束課文很自然地將學生的視野由課內推向課外,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生活性及開放性。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認識、熱愛自己的家鄉,應從多方面著手,了解并介紹家鄉的特產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特產是指一個地方特有的產品,也指一個地方的著名產品。特產是一個地方文化、經濟的縮影,也是對外的窗口。因此,嘉興特產無疑是一種宣傳家鄉的有效途徑。本文不僅要使學生知道各地特產,知道特產與當地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有著密切聯系,還要是學生會想別人介紹家鄉的特產,把愛家鄉落實到行動上。全文分為三個部分:各地特產,特產相關因素,嘉興特產。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了解家鄉有哪些特產,感受祖國物產豐富。

  2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經濟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感受家鄉的發展,激起愛家鄉的豪情。

  3培養搜集和處理材料的能力。教學重點是以多種渠道搜集家鄉特產的宣傳資料,廣泛了解各地特產的名稱。教學難點是讓學生了解家鄉的特產與經濟發展的密切關系。

  二、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流程上,教師先以游戲的方法導入,讓學生猜猜家鄉特產,激發學習興趣。在明確“特產”的概念后,讓學生根據自己收集到的資料,說說全國各地都有些什么特產?老師再以直觀的圖片形式介紹全國各地的特產,以連線的形式,強化這些知識。在夸夸家鄉的特產的這個板塊,為活躍課氣氛,我采用產品推銷的活動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為自己的產品做推銷廣告。在賣特產、嘗特產、贊特產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活動中,讓學生融入生活,了解家鄉的特產、以及鄉土文化,感受家鄉的發展,激起愛家鄉的豪情。

  三、說教法

  1、用語言創設情景,以情激情。

  情感對學生的學習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課堂教育是師與生、生與師、生與生的網狀型的信息傳遞、交流、碰撞和反饋,而師生的情感則是信息交流的紐帶。積極的情感可以鼓舞人們主動、愉快地認識事物、參與活動,高尚的情感產生正確的動機并蘊蓄著堅強的意志力。本課教學目標之一是要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道德情感。教師的煽情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夸家鄉板塊中,我創設這樣的情境:那好,今天在現場我們就舉辦一個“嘉興土特產博覽會”來推廣我們的特產。

  2、重視教師的導向性。

  本節課,要求學生從多種渠道搜集家鄉特產的宣傳資料。但是學生收集的資料未必全都有效。必須在老師的引領下,有的放矢地釋放。在課前,教師給出調查提綱,讓學生從家鄉特產的產地、特點、典故等多方面去了解,使學生有內容可談。只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為課堂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以生為,全員參與。

  在推銷特產時,我考慮到學生個性差異。例如;有些學生善于演講、有些善于動手、有些善于表演。在活動時,要求小組長,落實好每位同學的任務,使得人人有事做,而不僅僅是一位旁觀者。一些小組推薦出來的代表交流時,允許,組員做補充。教師要隨時關注同學的反應,同時邀請一些同學上來聞聞、摸摸、嘗嘗,讓大家調動多種感官了認識家鄉的特產。

  總之,本節課教師努力挖掘學生資源,讓學生走進生活,通過多種渠道搜集家鄉特產的宣傳資料,整合教材。讓學生在角色演繹中、親身體驗中,學以致用。在活動中,學習知識,激發愛家鄉的情感。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節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涉及到圖片的意義以及圖片的獲取方法,第二課時為圖片的分類及格式,本節是第一課時。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學會了利用Acdsee軟件進行簡單的圖片瀏覽以及圖片的保存與下載,對于本課的學習,七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礎。

  三、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內容與學情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圖片在信息傳遞中的功能與作用;使學生通過探求圖片的獲取,經歷獲取圖片的過程,從而掌握多種圖片的獲取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能夠針對具體任務的'需求,從多種渠道收集圖片并進行篩選和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愛我學校,美我學校的情感。能從生活需求出發,把技術應用于生活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技術。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獲取圖片的途徑與方法

  難點:屏幕截屏及從掃描儀獲取圖片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教學方法

  為了解決本課的重難點,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結合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主要使用如下幾個方法組織教學

  1、任務驅動法

  我將整節課的教學分成層次性任務進行驅動,每個層次間的任務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2、演示教學法

  考慮到條件的限制、學生操作上的困難,我在教學過程當中適當的使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操作過程,同時配合教師講解使學生能夠更加準確規范的執行操作。

  六、教學過程

  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同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我運用任務的驅動模式展開教學,將本課的教學內容整合成三個具有遞進關系的任務,隨著教學流程的進行,任務層次逐步提高,任務難度逐漸增大,學生的求知欲望越來越強烈,從而不斷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熱情,以此來實現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圖片的作用越來越大,是人們表達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與語言相比具有更形象、直觀、生動、簡潔等特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圖片世界(以此來作為開場白,引出圖片的意義及作用。)

  2)首先,我們一起看本電子相冊,主題為“我們的校園”并思考如下的問題:

  這本電子相冊由哪些圖片構成?

  這些圖片分別是由哪些方法獲得?

  設計意圖:以精美的電子相冊來吸引學生的眼球,當學生看到自己所學的知識與"現實世界"息息相關時,學習通常會更主動。制作的電子相冊圖片來源為所涉及到的五種圖片的獲取方法,自然而然的引出這五種獲取圖片的方法

  2、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以一句“這些圖片分別由哪些方法獲得?”引出本課的主題:圖片的獲取方法,學生很自然的想到這五種方法,學生在回答時,把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對獲取圖像的各種方法和途徑進行整理,使學生了解獲取圖像的各種方法與途徑。后再對每一種方法逐一講解,重點講解屏幕截屏和從因特網上獲取,從掃描儀獲取由于條件限制,采用課件形式講解,從數碼相機和從素材光盤獲取一帶而過。對重點部分設置任務,讓學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務,從而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3、歸納總結、拓展延升

  剛才同學們得出這么多的方法,那我們到底采用哪一種好呢?

  圖片的獲取途徑很多,當我們遇到實際問題時,需要考慮存儲條件、傳輸條件、獲取難易程度和經濟條件等因素,并科學地選擇獲取途徑。

  4、布置作業,評價總結

  請用學過的五種獲取圖片的方法獲取"我的班級"圖片,向同學們介紹你的班級,并制作一份電子相冊上傳至班級網站。

  七、設計說明

  本節課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于動手、敢于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完成任務情況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并能理解古詩的意思。

  2.體會詩人情感的轉變。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并能背誦。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難點:感受詩人由郁悶轉為歡快的心情變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秋天是一個多彩多姿的季節,絲絲的涼意和片片紛飛的黃葉,給人帶來無盡的思鄉情緒。

  1還記得我們學過許多思鄉的古詩嗎?誰能來說一說?(背)

  2看來同學們之前的知識掌握的不錯哦。

  二、了解詩人及其背景:

  1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寫思鄉的古詩。讓我們先去認識這個主人公吧。

  2 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古詩的學習中認識到他,誰能把你查到的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就是(板書:夜書所見)

  2全班一起讀課題,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3那誰能說說這里的書是什么意思?(寫)

  4誰能把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完整。

  5到底是怎樣一幅畫面呢?

  6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有一位詩人久久不能入眠。

  7下面老師想請大家自學這首古詩,在學習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你覺得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讀懂詩歌中的字詞或意思呢?(看注釋,查字典,查資料,看插圖,展開想象)好,下面就請大家以同桌為單位,用你們提出的辦法來學一學古詩,看看你能讀懂的有哪些,再給你讀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8學生反饋自己讀懂的字詞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9古詩是一種內涵豐富的語言,需要我們細細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韻味,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詩文里,去細細品位,看看你們剛才的理解,對了多少,還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 品詞析句,想象悟情

  1.首先,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一二句。在這兩句詩歌中,你們能體會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聽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嗎?

  2.師:是什么風?(秋風)怎樣的秋風(涼涼的秋風)這風怎么吹?發出什么聲音?(呼呼)什么感覺?(好冷啊)文中說到風聲,用的是什么詞?(蕭蕭)是啊,這蕭蕭的秋風吹打著梧桐樹的葉子,發出什么樣的聲音?(沙沙,嘩嘩)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更冷了。)

  3.這樣的風聲,梧桐聲,拂過詩人的身體,掠過詩人的耳朵,送來陣陣的寒意,讓詩人不禁打了個寒噤,那么你們覺得這一句該怎么讀?個別讀兩三個,齊讀。(蕭蕭梧桐送寒聲)

  4.詩人還看到了什么?好一輪當空的明月啊,讓我們想起了什么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我們都做些什么?

  是啊,當你們圍坐在院子里,陽臺上,吃著可口的月餅,看著明亮的月亮的時候,我們不由的發出一聲感嘆,月亮真美啊!

  5.但詩人此時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嗎?(美,不美。)

  6.看來意見不統一,說說各自的理由。

  7.你怎么知道他在異鄉?

  8.說的真好,這里有個關鍵詞,動客情,他動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來當當小詩人,設身處地的想想,在這樣一個月圓的深秋之夜,秋風陣陣,涼意深深,你們會想到些什么?

  9.說的太好了,可見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憂愁,孤單,寂寞,郁悶)(板書:孤單)因此,在詩人眼中,這輪明月并不美,他沒有心情賞月,他的心被濃濃的思鄉之情所取代,被對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滿,那么這句又該怎么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讀出來。

  11.大家讀的太好了,趙老師也仿佛被你們帶入了詩人的情感世界中,被他的憂郁和孤獨所感染。

  10.這時候,詩人一個不經意的轉頭,他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插圖:籬笆下的一盞燈)

  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盞燈(夜深籬落一燈明)

  11.在這樣滿是憂愁的夜晚,卻有一盞這樣醒目的燈,大家想象下,在籬笆背后,可能有怎樣的一幅情景呢?

  12.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老師真佩服你們,詩人和你們一樣,他雖然沒有看到

  籬笆后的情景,卻也走出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是什么呢?大家來讀讀詩歌的后面兩句,然后告訴我答案)

  13.詩人想到后面應該有兩個孩子在捉蛐蛐。

  師:你從哪一句詩里知道的?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

  14.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猜想?(因為,他小時侯一定也常常提著燈籠在籬笆下捉蛐蛐)

  15.你們知道孩子們捉蛐蛐是為了做什么嗎?(斗蛐蛐玩)

  16.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么捉蛐蛐的嗎?你們想捉蛐蛐嗎?好,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和詩人一起回到童年時代,在老師的語言帶領下去捉一捉蛐蛐。

  17.這是深秋的一個夜晚,好大好圓的月亮掛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躡手躡腳的來到后院的空地上,興奮地尋找著蛐蛐的蹤跡,這時,你們聽見了(放蛐蛐的聲音),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們悄悄地靠近發出聲音的地方,提著燈籠,一邊照亮,一邊輕輕地撥動小草,忽然,你們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說時遲,那時快,你們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們逮住拉。(怎樣,你們這時有什么感覺啊?)

  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們可高興了。因此,這兒挑應讀 ( tiǎo)

  19.當詩人也回想起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時候,你覺得他的心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開心,快樂……)板書:快樂

  20.那你覺得應該怎樣讀詩歌的最后兩句? (個別讀全班讀)

  21.這篇詩文寫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鄉之愁,

  又從一盞明燈里回憶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產生了愉悅的心情,這樣復雜的情感變化,卻只用了寥寥幾句精辟的詩句來演繹,并且表達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的讀一讀這位偉大詩人的杰作吧。

  五、背誦詩歌

  這么好的詩歌,你們想把它背下來嗎?(想)給你們點時間試一試。一會我們來個賽詩會,看誰能當好這個現代的小葉紹翁。

  六、總結

  七、教學反思:

  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認為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讀懂詩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我希望在學習古詩中,讓學生知道學習的方法、步驟。課堂上,我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去學這首古詩。由于學生學習的目的明確,孩子們從學詩題、理解詩意到感悟詩情都很積極,教學過程進行得也較為順利。

  通過這節課,我有幾點想法:一是在語文教學中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是必要的。語文教學不光要傳授孩子們語文知識,更要讓孩子們掌握如何去獲取這些知識。二是在教學前,教師必須對教材充分鉆研,正確把握教材內容,準確地設計教學中的提問,巧妙地引導學生學習。

  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參與度和受喜愛程度都非常高,所以才在世界范圍內都有這么高的人氣和眾多的球迷。足球運動本身所具有的團隊協作能力也非常的適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所以要求學生要對這項運動有基本的常識和認知。而腳內側對傳球是最常用的一種足球基本技術,所以應該重點練習,這對于以后的小組比賽時控制比賽節奏,豐富戰術都有實際作用。

  學情分析:本班共30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8人,男生少女生多,而女生對于球類運動的本體感覺要比男生差一些,興趣也不如男生濃厚,所以要先以培養興趣,創建對足球的愛好為主,強化本次課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足球腳內側傳接球動作技術結構,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陳述動作要領

  2、過程與方法:運用示范法,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動作概念,然后分解講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團隊協作能力,懂得幫助與配合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支撐腳位置和擊球位置

  2、難點:控制出球方向和中心

  教學過程:

  1、導入:講授足球場上基本的技術應用有哪些,然后圍繞本節課內容深入。常規熱身,徒手操,對膝關節,踝關節進行重點練習,充分活動開。

  2、新授:示范動作;分解講解動作

  3、學生練習:教師組織學生有序按步驟進行練習;教師巡回,單獨指導學生練習;請優秀學生進行展示;放松練習,拉伸肌肉。

  4、總結:再次強調基本動作要領,然后對表現優異學生進行表揚,并且鼓勵差強人意的學生,提出更高一步的要求。

  教學反思:組織紀律不夠嚴密,應該對學生的練習密度再加強一些,顯得課堂有些散亂。學生們看到足球都很興奮,都想要去瞎踢瞎玩,這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要提前做好要求。對于本節課的腳內側對傳球基本技術掌握的很好,也應用的不錯,兩個人基本可以到達對傳的效果,但是女同學的興趣還是不高,有些流于形式,為了完成任務而被動的去練習。

  說課稿 篇9

  一、 說教材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本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徐徐如生的插圖。課文那朗朗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二、 說教學目標

  1、 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認識1種筆畫撇折,認識兩個偏旁八字頭和鳥字邊。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

  3、 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

  教學難點是讀好穩重的問句。

  四、 說教法

  小動物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所以學生學起來一定是非常有興趣的,但是如何設計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是難點。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教學設計中,我設置各種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教學情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樂中學,以此來落實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率。

  五、 說學法

  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游戲中認詞、識字、說話、讀書、寫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六、 說教具準備

  1、 課件:文中動物出場的情境圖,文中生字涉及到的詞語、生字,牛、馬、燕子的圖片,田字格中的“云”。

  2、 準備好投影設備。

  3、 文中六種動物及尾巴特點詞語的圖片。

  七、 說教學過程

  1、 情境導入,認識“猴、松、鼠、公、鴨、比、尾、巴”,認識偏旁八字頭和鳥字邊。

  2、 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指導讀好問句。隨文認識“短、把、扁、最”。

  3、 鞏固識字: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4、 再讀課文,理解文意,完成板書貼圖,背誦課文。

  5、 拓展運用:觀察、說說牛、馬、燕子尾巴的特點。

  6、 學寫“云”字、比較、評價。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一年級第二冊第十七課。

  2、本課是以“好吃的水果”為題材組織一年級學生進行“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祖國各地有著各種各樣的水果它們味道鮮美、色彩艷麗都是孩子們的最愛。因此,以水果為題材能極大的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本課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猜、說、看、畫、嘗等活動觀察感知身邊的水果,在此基礎上利用畫畫、貼貼等形式進行表現從而體驗美術造型活動的樂趣。

  二、說學情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在美術教學上,學生的思路更廣,思維更活躍,而且更有趣味的美術活動形式。他們敢動手、好奇心強,樂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強烈的表現欲望。

  三、說教法

  根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及認識規律。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標準也循序漸進的一環套一環進一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都能使學生處于趣味的動態中,并注意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學習方式和德育滲透。在教學重難點的解決上,充分利用了多媒體,使得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教學氣氛達到了高潮。這節課立足于教材,卻又不局限于教材。在挖掘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教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喜聞樂見的美術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并超越生活的表現。

  四、說反思

  本節課使學生體驗到生活和自然才是美術的第一課堂,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寓教于樂,充分體現了課改的精神。最后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內容較實,不但注意了學,還注意到了課堂的教學效果使整節課有始有終,效果顯著。

  說課稿 篇11

  活動目標:

  1、理解、體驗霍斯生氣的心情。

  2、用完整、清晰的語言與老師、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與情緒體驗,嘗試用恰當的方式排解情緒。

  活動準備:課件《生氣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各種情緒(高興,悲傷,郁悶等等)你有過這些情緒嗎?

  2、小結:我們每個人遇到不同的事情會有不同的情緒。

  3、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朋友,(播放課件,引出小主人公霍斯)他的名字叫霍斯。看看他,猜一猜他現在的心情怎樣?你從哪里看出來?

  4、從霍斯的表情和動作我們能看出來,他今天真的很生氣。

  過渡:為什么他會這么生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故事賞析

  1、(繼續播放課件)講述故事第一部分。

  2、現在你知道為什么霍斯會生氣了?

  4、霍斯生氣了,猜猜看他會怎么做?

  5、(繼續播放課件,講述故事第二部分)我們一起接著往下看。

  6、你聽到霍斯做了哪些事情?這樣做能讓他不生氣嗎?為什么?

  7、小結:生氣的時候發脾氣不僅不能讓我們心情變好,還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甚至會讓周圍的人著急和擔心。

  8、你們的辦法都很棒!我們一起看一看,霍斯的媽媽到底想了什么辦法?(繼續播放課件,講述故事第三部分)

  9、現在霍斯的心情怎么樣?

  10、這鍋湯和我們平時喝的湯有什么不一樣?

  11、小結:其實生氣很正常,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生氣的時候。不過,我們可以用一些好辦法讓自己的心情快點變好。

  三、分享感受,情緒體驗

  1、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令你不高興的事情呢?

  2、剛才你們說了很多生氣的事情,我們也來試試燒一鍋生氣湯,讓自己和伙伴變快樂!(分組游戲)(配樂)

  3、我現在開心極了,你們的心情怎么樣?

  4、除了煮生氣湯,你還有其他的辦法讓自己的心情變好嗎?

  5、小結:生氣了,可以吃好吃的東西、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試著微笑一下,也可以和霍斯媽媽一樣,煮一鍋生氣湯,把不開心的事情都說出來。下次,如果你生氣了,可以試試用今天學到的好方法讓自己心情好起來;如果有朋友生氣了,你可以把讓他也試試這些辦法。

  四、推薦繪本:《生氣的亞瑟》、《菲菲生氣了》

  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一個偏旁,了解“串”字的演變過程。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認識“逗號、句號、省略號”。

  4、感受兒童詩的生動形象。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多種方法識字,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難點:

  認識逗號、句號、省略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猜謎激趣,導入課題

  初讀全文,理順文絡

  回文識字,課堂小結

  三、教學流程:

  再讀課文,隨文識字

  寫字指導,識寫精細

  檢測反饋,延伸課堂

  (一)猜謎激趣,導入課題

  猜一猜

  謎底:青蛙

  綠衣小英雄,

  田里來捉蟲。

  水陸都是家,

  唱歌呱呱呱。

  (二)初讀全文,理順文絡。

  1、學生邊看動畫錄象邊聽師范讀課文。

  2、學生讀課文。

  3、提問:都有誰來幫忙青蛙要作詩了?

  蝌蚪

  水泡泡

  水珠

  閱讀小提示:(1)讀課文時要讀準音,看準字,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圈畫出課文生字,再多讀幾遍。 (3)邊讀邊用筆標出自然段。

  (三)再讀課文,隨文識字

  下雨了,雨點兒淅啦啦,淅啦啦!

  青蛙說:“我要作詩啦!”

  小蝌蚪游過來說:“我來給你當個小逗號!”

  (三)再讀課文,隨文識字

  小蝌蚪游過來說:“我來給你當個小逗號!”

  池塘里的水泡泡說:“我能當個小句號。”

  (三)再讀課文,隨文識字

  池塘里的水泡泡說:“我能當個小句號。”

  荷葉上的一串水珠說:“我們可以當省略號。”

  (三)再讀課文,隨文識字

  荷葉上的一串水珠說:“我們可以當省略號。”

  青蛙的詩寫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三)再讀課文,隨文識字

  青蛙的詩寫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四)延伸課堂,拓展創新

  給逗號泡句串

  gěi dòu hào pào jǜ chuàn

  Zhū yǐ shěng lüè guā

  珠以省略呱

  (四)寫字指導,貴在精細

  讓學生回讀課文

  六、回文識字,課堂小結

  再見

  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4課《文言文二則》中的第二篇文言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古時候兩個孩子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兩小兒勇于探索,大膽質疑的品質,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說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感知文言文的好課例,因此我教授本課時訓練重點確定為:

  1.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疑難字詞,能根椐課后注釋疏通文意。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兩小兒為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熟讀課文大概了解文意。

  2.搜索關于孔子的資料(生平、言論)。

  3.思考課后練習題。

  三、說教法

  本堂課因為是孩子們初學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樂讀趣學,自主感悟。通過借助課后注釋理解文章,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古文的讀,要求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四、說學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習為教學主線,去營造一種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以接受變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從而解決出學生學習古文的困難,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學法,快樂輕松地學習古文。

  五、說過程

  (一)引導釋題,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用復習舊知引入新課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說“辯”字導入課題,解釋“辯”字的字義,從而以“辯”字貫穿全文,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兩小兒辯論太陽,此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然后層層深入、質疑,兩小兒辯論太陽的什么呢?讓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學文的目的,學生帶著疑問走進課文。

  (二)指導學法

  由于學生學古文,較難理解,在此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初學古文的感受,從而總結出古文不好讀,不好懂,明確了學習古文的方向和目標,緊接著老師配樂范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學生通過傾聽總結讀法。學生自由練讀,并由此解決了古文不好讀這一難點,就是讓我們多讀,反復讀,緊接著教師趁熱打鐵牽出古文不好懂的這一難點,學生各抒己見,自己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老師再一次強調出學習古文的目的就是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依照學法逐步解文

  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進一步質疑:這篇文章到底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學生概述的過程中,交流孔子這一人物,為后面學習文章,揭示人文內涵,做好鋪墊,并且在學生概述故事內容的同時,又緊接著質疑:孔子在什么情況下遇見兩小兒的?無形中對文章第一節內容就在老師質疑,學生解疑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并在此強調“斗”的含義,過渡到第二節的學習,明確兩小兒辯論的觀點,通過分析“也”字,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由此以“辯”為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先獨立學習,后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三四節的學習,通過抓重點字詞、分析句式、課件演示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斗時各持的理由是那么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以理解促讀,讀出味道,讀懂意思,老師在這則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重點把握住了文本的內容,體現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讀課文,讀后明理

  最后,我重點抓住孔子“不能決”,讓學生體會人文內涵,讓學生交流孔子的言論并結合搜集孔子的資料,明白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學習兩小兒勇于探索,善于觀察,勤學好問的精神,并將兩小兒提出的問題設計成以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課后解決的方法,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五)總結拓展,延伸課外

  學古文不能只學不積累,積累什么?積累的就是我們的學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讓學生感受古文與現代文不同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對學生今后學習古文打下基礎,這樣從開始學生討論學法,到教師最后總結學法,無時不體現出,我們學的主動不僅在學內容,還在學方法。也正體現老師的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理念,最后布置學生回去講故事,排課本劇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整堂課最終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讀,以讀明理的辦法,一步步扎扎實實學好古文。

  六、說板書

  從字數上看板書有些繁瑣,但我認為板書總是為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服務的,為了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我從題眼“辯”字為主線到兩小兒辯論的觀點,理由最后結果,讓學生觀其則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內容。

  我的這堂課中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據課堂反饋定論),但是,我最終能較好地體現了我此次課堂教學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學生要學的有收獲,而我教的要扎實,也希望各位老師能為我提出寶貴的意見。

  說課稿 篇14

  1、說教材

  《寒號鳥》是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寓言小故事。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讀故事,明道理”,《寒號鳥》一文運用了對比手法,敘述了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做窩的不同態度、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旨在讓學生懂得懶惰、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過上美好生活的道理。本課我安排了三個課時進行教學,本次設計為第一課時。

  2、說學情

  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且大部分學生通過一年多的語文學習,已經具有初步的識字和理解詞語的能力。但對于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還是難以理解,因此本次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等特點,多采用視頻、圖片、課件演示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學習生字,練習說話。

  3、說目標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既有知識水平,再結合本組教材訓練點及課文內容,我擬定了以下課時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堵、縫、鵲、銜、枯”等五個生字;掌握“號、當”兩個多音字;會寫“枯”、“卻”兩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看圖,練習說話,隨文識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初步領會課文寓意(不學寒號鳥的懶惰,而是向喜鵲一樣勤快,凡事提早做準備)。

  重點:識字、寫字;練習說話。

  難點:準確領會課文寓意。

  4、說方法

  為突出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征,本課教學方法如下:

  教法:引導法、演示法

  教師依據課標和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再結合希沃白板的課件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幫助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學法:合作探究法、觀察法、練習法

  學生在初讀課文后,分小組對課文插圖內容進行交流探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從字-詞-句練習說話,也借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和表達能力。

  5、說過程

  對于本課時的教學,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觀看視頻,導入新課(約3分鐘)

  通過播放有關寒號鳥的百科視頻,讓學生對于寒號鳥這種動物有個大概的認識,從而導入新課《寒號鳥》。

  【設計意圖】:寒號鳥這種動物容易讓人誤認為是一種鳥類,而播放視頻既能吸引學生興趣,又最直觀有效的讓孩子們認識了寒號鳥這種動物。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約10分鐘)

  這一環節主要為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文,然后借著錄音中錯誤的“當”字讀音,教師講解多音字“當”。最后以課堂活動的形式,檢測學生對多音字的掌握以及對課文內容的感知情況。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的認識,知道課文共有9個自然段,主要講了寒號鳥和喜鵲的故事,為后續教學環節打基礎。

  (3)看圖說話,學習生字(約18分鐘)

  本環節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小組合作,交流探討插圖畫面內容。

  2、出示課文中的第一幅插圖,通過課件展示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縫、堵、鵲、銜、枯”等生字,能夠依據插圖畫面,表述相關內容,以及體會寒號鳥的懶惰和喜鵲的辛勤。

  3、出示課文第二幅插圖,讓學生知道懶惰的寒號鳥最終凍死了,而喜鵲卻平安無事,進而初步領會故事寓意。

  4、通過課堂小活動檢測學生對會認字的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觀察插圖是了解課文內容的一個重要途徑,首先學生就看到的插圖畫面進行合作交流,讓他們自主學習,對插圖有個大概印象,再結合希沃白板中蒙層工具的使用,讓學生按一定順序學習生字、練習說話、初步領會寓意,幫助課堂目標中重難點部分的達成。

  說課稿 篇15

  指導思想:根據體育健康標準的要求,本課在教學中堅持“健康第一”的體育教育思想,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并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體育教學本身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實踐、去嘗試、去體驗的過程,使學生通過觀察、參與、探究、感悟,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動作概念和行為方式。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和競爭意識、自主探究和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本次說課分為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說教學程序等五個方面。

  一、說教材

  跳躍項目包括跳高、跳遠、三級跳遠和撐竿跳高。從事跳躍項目的練習,能增強腿部力量,發展彈跳力,發展靈巧和協調性。作為一種教育手段,還能培養勇敢、堅定、沉著、果斷的意志和品質。

  二、說學情

  本次課的授課對象為初二(4)班。初二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勻屬上升期,好奇心強,容易興奮,有很強的表現欲望,有一定的知識、技能基礎,但在知識的理解、技術的掌握以及學習的方法、興趣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為此,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多體驗、多實踐。

  三、說教法

  本課采用講解法、示范法、練習法、游戲參與法和指導糾正錯誤等教學方法,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用比賽法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團隊精神。

  四、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學習和掌握發展跳躍能力的幾個動作方法。

  (2)、增強腿部力量,發展彈跳力、靈巧和協調性。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幾個發展跳躍能力的基本動作。

  教學難點:對動作要領的掌握。

  3、器材:木棒4根,凳子4個。

  五、說教學程序

  (一)、開始部分(1分鐘)

  集合整隊,清點人數,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目的是培養學生有組織、有紀律的課堂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團體意識。

  (二)、準備部分(8分鐘)

  1、教師組織學生做準備活動:進行單足跳和蛙跳接力賽。讓學生的身體盡快進入到運動狀態。

  2、做活動操:正壓腿、側壓腿、膝關節運動、踝關節運動各4個8拍。目的是活動各關節,避免運動損傷。

  (三)、基本部分

  1、介紹本課內容、目標及要求。(1分鐘)

  2、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一些發展彈跳能力的方法。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討論總結,然后派出一名代表匯報本組的討論結果并演示本組的動作方法(可以借助老師準備的器材)。教師同時給予動作指導(學生可能說出如:立定跳、單足跳、蛙跳、縱跳摸高、跨步跳、深蹲跳、跳繩等方法。)(5分鐘)

  3、教師對學生總結出的方法給予評價并補充一些學生沒有想出的方法。鼓勵學生選出幾種自己喜歡的練習方法(少數服從多數)。組織學生進行練習選出的2-3個動作并給予動作指導,其它的動作可作為以后素質練習時用。(15分鐘)

  4、利用深蹲跳、單足跳、跨步跳、縱跳作為環節進行接力游戲比賽。(10分鐘)

  (四)結束部分(5分鐘)

  1、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放松活動。

  2、鼓勵學生總結本課了解的主要知識。

  3、回收器材。

  4、師生再見。

【說課稿】相關文章:

《春酒》說課稿—獲獎說課稿06-11

快樂的節日說課稿說課稿03-11

春風說課稿說課稿《春》11-18

說課稿11-13

說課稿12-06

中班美術說課稿 Vegetable說課稿11-03

《6的乘法口訣》說課稿_說課稿10-28

小學陶罐和鐵罐說課稿說課稿01-30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中班散文欣賞說課稿 下雨說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