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匯編九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浙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內容《因式分解》。因式分解就整個數學而言,它是打開整個代數寶庫的一把鑰匙。就本節課而言,著重闡述了兩個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與整式乘法的相互關系。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因數分解、整式乘法的基礎上來討論因式分解概念,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不僅使學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為后面學習分式、解方程及代數式的恒等變形作鋪墊。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目標
1、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初中數學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學好基礎知識,發展能力,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因此,根據本節內容所處的地位,我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義,掌握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之間的關系。
能力目標:①經歷從分解因數到分解因式的類比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發現、類比、化歸、概括等能力;
②通過對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關系的理解,克服學生的思維定勢,培養他們的逆向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樂于探究,合作的習慣,體驗探索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2、教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因式分解的概念。理由是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的本質屬性是學習整章因式分解的靈魂。
難點是理解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相互關系,理由是學生由整式乘法到因式分解的變形是一個逆向思維。在前面學了較長時間的整式乘法,造成思維定勢,學生容易產生“倒攝抑制”作用,阻礙學生新概念的形成。
三、說教法
1、教法分析
針對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的知識水平,我采用啟發式、發現法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2、學法指導
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成為行為主體。正如《新課標》所要求的,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3、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過程分以下六個環節:
創設情景,引出新知; 觀察分析,探究新知;
師生互動,運用新知; 強化訓練,掌握新知;
整理知識,形成結構; 布置作業,鞏固提高。
具體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引出新知
1、我先出示幾個整式乘法的練習,讓學生做。教師巡視。
學生完成后,教師引導:把上述等式逆過來看一看還成立嗎?
△ 設計意圖:安排以上練習:一是復習整式的乘法,激活學生原有整式乘法的認知結構,滿足“溫故而知新”的教學原理。二是為本節課目標的達成作好鋪墊。在此基礎上引出課題——因式分解。
第二環節:觀察分析,探究新知
2、再讓學生練習:當a=101,b=99時,求a2-b2的值.教師巡視,并代表性地抽取兩名學生板演,給出兩種解法。
△設計意圖:安排這一過程是想利用對比分析,讓學生體會,把a2-b2化為整式積的形式,會給計算帶來簡便,順應了因式分解概念的引出。
3、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而一個好的問題的提出,將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引發教學高潮,是學生知識及能力獲得發展的有效動力。故在教因式分解概念時,我設計以下兩個問題:
(1) 你能嘗試把a2-b2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嗎?并與小學所學的因數分解作比較。
(2) 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有什么關系?
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歸納因式分解的定義。
一個多項式→幾個整式+積→因式分解
4、教師板書板書:
師生歸納要注意的問題:
(1)因式分解是對多項式而言的一種變形;(2)因式分解的結果仍是整式;
(3)因式分解的結果必是一個積;(4)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正好相反。
△設計意圖:通過類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運算,培養學生逆向思維。
第三環節:師生互動,運用新知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運算,培養學生逆向思維。
我特設三個例題,這幾個題目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設計意圖:通過例1、例2羅列一些似是而非、容易產生錯誤的對象讓學生辨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的互逆關系。促使他們認識概念的本質、確定概念的外延,從而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例3體會用分解因式解決相關問題的簡捷性。
第四環節:強化訓練,掌握新知
數學家 華羅庚 先生說過:“學數學而不練,猶如入寶山而空返”。適當的鞏固性,應用性練習是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知識所必不可少的。為了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我及時安排學生完成兩個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這兩個練習讓學生學會辨析因式分解這種變形。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因式分解,為下一節提取公因式法進行因式分解打基礎;同時又訓練、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第五環節:整理知識,形成結構。
最后我設計了一個表格的形式進行歸納小結。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上升為一種能力,并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提煉能力。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鞏固提高。
在作業上我布置了看書、作業本、思考題。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鞏固所學內容,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相應的發展。
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犟龜》,我將從以下四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 說教材
1、 說體系。《犟龜》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五單元第十七課。
本課是學生升初一之后接觸到的第一篇童話,第一課時簡介了童話特點,引導學生默續課文,理清思路,把握情節。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反復品味課文,進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探討和主題的爭論,最后進行拓展創新練習,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2、 說教學目標。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及新課改語文第一冊的要求,結合《犟龜》一文的教學重點和學生的實際,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指導學生品味、感悟課文。(2)發展思維,培養想象力和創新意識。過程與方法目標:(1)回顧課文、師生到互動,,設疑解疑、感悟課文、發散思維、想象創新。(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道德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做任何事情,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心,還要有勇氣戰勝各種困難。
3、 說教材處理。本文是一篇童話,因此品味、感悟課文是閱續的重點,在品味、感悟的基礎上加強對文章內容的探討和主題的理解,進而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 說教法
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我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質穎、探究、互相對同學提出的有價值問題進行歸納、補充,在教學時,我采用情境教學法,討論法,師生互動法等,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了本節課的知識。
三、 說學法
教是為了不須教。在教學中我著力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中也是這樣的,先讓學生合作分角色讀對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然后讓學生思考三個問題,在自主的基礎上共同探討,對有爭議的問題作進一步研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敏銳的思維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我還設計了兩個拓展創新題,讓同學們自由想象,開闊思維的視野。
四、 說教學程序
(一) 說課型和結構設計
課型:"續、議、練"式
結構設計:組織教學--導入--研討--小結--拓展練習--作業。
1、組織教學:教師用目光巡視課堂,穩定學生情緒,然后師生問好。
2、導入: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把握了故事情節,了解了童話的特點,同學們也知道了小烏龜歷盡千辛萬苦去參加有史以來最熱鬧的婚禮,那么它的理想實現了嗎?它算個成功者嗎?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共同學習德國當代兒童文學家米切爾﹒恩德的《犟龜》。目的是通過設疑,激發本節課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3、研討:結合上節課學生質疑,確定思考題:
① 小烏龜并未趕上獅王二十八世的婚禮,算不算個勝利者?
② 歸納主題
③ 獅王二十八世已經戰死,沒有舉行婚禮,怎么會有獅王二十九世?
4、小結:這節課我們深入分析了課文的內容,知道了做任何事情,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心,而且還要有勇氣戰勝各種艱難險阻。
5、拓展練習:
給出兩個童話的開頭,續寫后面的內容,要求大膽想象,合理創新。目的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及想象力和創新力。
6、作業:將續寫練習寫在小作文本上,不少于200字。
(二) 說練習和作業設計
童話就是通過豐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初一學生正是愛幻想、想象的年齡,設計這兩個續寫練習,正是培養他們的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在創新中有合作意識,學以致用,寓教于樂。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
《夢想的力量》這篇課文通過記敘6歲的加拿大孩子瑞恩?希里杰克為了實現“給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讓他們有干凈的水喝”這一夢想,而不懈努力,終于使夢想成真的經過。體現了瑞恩的一顆善良的、堅定執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和事情發展順序,敘述了事情的經過。瑞恩夢想的實現大體經歷了三個步驟:一是籌集70塊錢;二是籌集20xx元錢;三是籌集買鉆井機的錢。這三個步驟對瑞恩來說如同爬山,一步比一步艱難。瑞恩的夢想,瑞恩的善良和同情心都面臨著一次比一次愈加嚴峻的考驗,作者是如何將這三次籌款寫清楚,寫具體的,這正是學生要向作者學習的表達方式。
2、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的主題以及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特制定了以下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6個生字,在反復朗讀、想象拓展等文本感悟的過程中相機識記和理解“迫不及待”“一聲不吭”“堅定”等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想象拓展、聯系自己的生活、有感情朗讀等手段,設身處地地感受瑞恩的內心想法,讀懂重點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領會本文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瑞恩對非洲人民深深的關懷,體會到夢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乃至于感受到愛的力量的巨大的。
3、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我緊緊圍繞專題把重點定為通過想象拓展、有感情朗讀等手段,讀懂重點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領會本文寫作的寓情于敘的寫作手法。難點是理解“夢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感受“愛的力量”的巨大。
二、教法學法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是他們探索知識之路的領路人。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自讀自悟、啟發質疑、創設情景,讀寫結合。
依據教法,我選擇了相應的學法指導。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的訓練和朗讀感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線”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主導思想,它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觀點,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采用了“自讀自悟、以讀代講、讀寫結合”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準備
為了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我準備利用多媒體電教設備并且精心制作了ppt課件來輔助教學。學生對課文的字詞進行了預習。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共鳴
1。教師板書“夢想”。請同學們談一談什么是“夢想”。
過渡語:“夢想”可能是我們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間的很多奇跡都源于夢想,并經過不懈的努力使夢想成真。人應該有夢想,并為自己夢想的實現做出努力。
2。同學們,現在請你告訴大家:你的夢想是什么?
小結:同學們的夢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們能夠時刻記住自己的夢想,并使夢想轉化成前進的動力。因為夢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讓你創造出無法想象的奇跡。(板書完成課題)
3、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一位主人公叫瑞恩。他因為自己的一個夢想而改變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運。正是這位小男孩用一顆金子般的心幫助了那些急需幫助的人們,讓我們深深感動。現在就請同學們來閱讀這個真實的故事,去感受夢想的力量吧。
本設計力求最大限度地激發兒童夢想的潛能,讓他們心中擁有夢想,讓他們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斷地創造生命的奇跡。
(二)自讀課文,走近夢想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詞檢查認讀情況,為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做了鋪墊。
2、自由讀課文,了解瑞恩的夢想是什么?(課件出示)
⑴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A。 我要給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讓他們有干凈的水喝。
B。他們不應該過這樣的生活……我一定要為他們挖一口井。
C。我想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能喝上潔凈的水。
⑵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⑶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夢想?”學生可能會說瑞恩的夢想在不斷地變大,從挖一口井到要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能喝上潔凈的水。
(4)交流他是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的?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先整體上把握課文,并且初步感知課文。
(三)研讀課文,升華感悟
略讀課文在閱讀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在內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達到理想的效果。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問題,逐步研讀課文。
1、抓住重點,自主感悟
導語:瑞恩面臨的困難一次比一次大,但他沒有放棄,信心更強,目標更遠大了。瑞恩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劃出有關句子,細細體會在也可以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
2、學生交流匯報,教師隨機點撥。
3、創設情境,體會力量:
這些額外的家務活對小瑞恩來說太不容易了!讓我們想像一下當時的場景:他費力地挪動著笨重的吸塵器,認真地干著,每個角落也不落下。十分鐘、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他的手磨出了血泡,腳累得再也抬不起來。同學們,想一想,假如是你,可能會怎樣?讓我們設想一下,在干每一件事的過程中他可能遇到過什么困難?(課件出示):
A:學生交流
B:教師相機引導:這么辛苦,也要堅持,這就是——(夢想的力量)(這樣的設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效地讓學生理解了課題。)
C: 瑞恩通過自己干活攢夠了70元,但要靠這樣的方法攢夠20xx元,甚至買鉆井機的錢實在——(太困難了)誰給予了他幫助?他們為什么幫助他呢?
(讓學生聯系上文交流,體會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參與到這個夢想中呢?從而進一步感受夢想的力量。)
4、升華情感,暢想交流
瑞恩的井終于成為現實,這將意味著更多的人不再流離失所;更多的孩子不再奄奄一息;更多的親人不再失去生命。此情此景,不禁讓一位老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同學們找一找這個自然段,讀一讀。
課件出示:假如你現在就是5000名非洲孩子之一,你會對瑞恩說什么?請同學生說說、寫寫、再交流。
(讓學生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想象力和寫作能力得到了訓練。)
(四)對比理想,升華主題
出示瑞恩接受實話實說訪時談的自己的目標與理想:“我要為取得干凈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個年紀。” 把瑞恩和自己的理想對比,你有什么感想和啟發?
(此時學生心中的夢想會比課前的交流有變化,這樣的設計深化夢想的內涵。使他們感悟到夢想因為堅持而變得偉大,因為有愛而變得溫暖,更因為影響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愛他人,從而使我們這個社會更加和諧。)
教師總結:課件出示:同學們,讓我們愛朝夕相處的骨肉至親,是他們給我們生命的最初陽光;讓我們愛情同手足的老師同學,將我們平凡的生活泛起歡快的波浪;讓我們愛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以心感動心,以火點燃火,當愛的含義超越了家庭,超越了國界,涵蓋整個地球,世界將無比的溫馨!
五、板書設計
夢想的力量
籌集70塊錢──做額外家務活
籌集20xx塊錢──感染了周圍人
籌集買鉆井機的錢──感染了更多人
這樣設計,內容精當簡約,布局合理,圍繞中心,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服務學生。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從質疑課題入手,激發學生探求的興趣。然后通過讀、思、議、說、寫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夢想的力量”,引導學生全程參與,使他們讀懂并理解課文,在閱讀有趣的故事中受到啟發與教育,在探究活動中達到自悟自得,培養了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打電話》這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的綜合運用。是繼“烙餅問題”、“沏茶問題”“等候時間”之后又一次向學生滲透運用運籌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教材的素材是學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隊在假期接到一個緊急任務,老師要打電話“盡快”通知到15名隊員。讓學生幫助老師設計一個打電話的方案,并從中尋找最優的方案。通過這個實踐與綜合應用,旨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因此,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應定位于:
1.讓學生嘗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通過動手操作、畫圖模擬等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
2.合作探究,讓學生親身經歷尋找最優方案的全過程;滲透“優化”、“化歸”的思想;
3.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運用,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親身經歷尋找打電話以及類似問題的最優方案。
教學難點: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運用優化的思想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多媒體、畫圖白紙。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知識和思維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數學生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機結合。缺乏有續性和準確性。針對這種情況,我注重聯系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采用直觀演示法為主,輔以談話啟發法、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生生互動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學習活動,讓他們在探索中獲得知識。
(二)說學法
在學法方面,新課標倡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因此讓學生用觀察法、小組討論法、遷移類推法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誘發他們內在的潛力,使他們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三、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談話: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各個班級都在緊張的排練節目,可是音樂老師黃老師接到一個緊急通知:本周末舞蹈室要進行重新裝修,請需要排練節目的班級更換地方。那么,黃老師怎么通知她的7名舞蹈隊員呢?
2.揭題:既然大家都認為打電話最方便,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打電話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打電話)
【設計意圖:合理使用教材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教材采用通知15人來探究方案和規律,這個數據太大,難度較大,因此我將本教學設計改用從通知7個人比較簡單的數據入手,更符合學生知識儲備水平和可接受水平,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得到發展。】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提問:假如老師采用打電話的方式,每分鐘通知1人,你會怎么通知?
2.學生設計方案
(1)自主學習提綱:①請為黃老師設計幾種打電話方案(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與同學商量);②小組交流,并根據用時的多少整理方案;③想一想,為什么有的方案用時較多,有的方案用時較少?④從用時最少的方案中,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設計意圖:說清要求,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既有要求,又不束縛;既放手又密切掌握學情。】
3.學生匯報設計方案,教師讓學生展示設計方案,并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方案進行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呈現各自設計方案的基礎上,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方案進行指導,既肯定和保護了學生的設計,又突出了教師的引領作用,滲透了優化思想。】
(1)對比方案,你會選擇哪種方案?
(2)選擇其中兩個方案,我們來看這兩種方案又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會節省時間?這1分鐘是怎樣節省下來的呢?請你結合圖具體說說打電話的過程。
(3)這的確是個好辦法。同時打電話,接到電話的所有的學生都不空閑,幫忙打電話給其他學生,最節省時間,所以只用了3分鐘就通知完七個人,這個小組的方案最節省時間。
4.小結節省時間的方法。(并強調在具體實施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5.即時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三個方案的展示點評,讓學生經歷逐個通知、分組通知、所有人都不空閑三個階段,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了方法的多樣性與優化的思想。通過對增加一分鐘通知幾個人的猜想驗證,既深化了知識,理解了方法,又能夠較好地解決了課本內容。】
(三)探索規律,應用規律。
1.演示流程圖的不同畫法,從而初步感知這個方案里隱藏這的規律。
2.請看大屏幕。想象:按照這樣的規律,同學們想一想第四分鐘又有多少人新接到電話呢?這8人分別是誰通知的?四分鐘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設計意圖:通過對增加一分鐘通知幾個人的猜想驗證,既深化了知識,理解了方法,又能夠較好地解決了課本內容。】
3.這個方案里隱藏著什么樣的規律呢我們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1)這個方案你們發現有什么規律嗎?從第二行數據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2)同學們真用心思考,每增加1分鐘,知道消息的總人數是上一分鐘的2倍,或下一分鐘知道消息的人數是上一分鐘的2倍,被通知到的人數比知道消息的總人數少1人。
(3)按這樣的規律,5分鐘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用發現的規律的方法很方便,那么10分鐘可以通知多少人呢?
4.即時練習。
【設計意圖:探索這個最優方案中的規律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學生突破這個難點,我首先以圖形做鋪墊,通過“如果再多給你1分鐘,最多會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消息呢?”讓學生產生猜想,在圖示的基礎上學生會驗證自己的猜想,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這個方案中規律的存在。其次,讓學生在表格中發現規律。學生在以前已經接觸過找規律這個知識點,并且也有了找規律的一些技能,因此,他們憑借已有知識會發現表格中所蘊藏的規律。再次,通過歸納、優化規律。】
(四)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在應用規律的時候,我通過設計基本練習、重點練習、拓展練習等幾種形式的練習,既深化了知識,又激發了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同時也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五)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設計意圖: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三個方面進行歸納,不但優化了認知結構,而且還完善了知識體系,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說板書設計
打電話
師
知道消息—— 每分鐘不空閑—— 用時最少
生
注意:事先設計好打電話的順序。
【設計意圖:便于學生觀察討論,既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又凸顯了清晰的課堂結構。】
說課稿 篇5
知道我上課的內容是《手術臺就是陣地》時,我有點不知所措。原因有幾點,一是我帶的這個班已經是五年級,有兩年沒有接觸三年級的內容了。一下子要給三年級的小朋友去上課,在語言上就是一次挑戰。二是這篇課文的下調,被編寫到三年級教材里,作選讀課文用。我幾天幾夜沒有揣摸出編者的編寫意圖。雖然對課文內容比較熟悉,但肯定不能像教五年級的學生一樣來教三年級,所以在理解教材上有很大的難度。三是課改雖然進行了五個年頭,但岳陽地區的四五六年級大都一直在使用原來的教材,雖然有所改動,但與正在使用的人教版的實驗教材相比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在理念上我有差距。
盡管有這些難度,我還是盡量利用《手術臺就是陣地》這一課,利用這次機會,作了大膽的嘗試,還表達我對新課程的理解,表達我對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的理念。我設計《手術臺就是陣地》這一課,有以下幾點特色:
一、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比較新穎
這篇課文到底要讓學生學習什么,達到什么目的,這可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雖然可以做到個性的體現,但也一定要遵循教學規律,不能亂來。我是這樣確實這課的教學目標的:
1、通過學習課文,體會白求恩大夫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優秀品質和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運用已掌握的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詞語,養成主動識字,理解詞語的習慣。
4、能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初步感受作品中白求恩大夫的形象。
其中前面三點和大家都差不多,但第四點大家不一定會有,而我卻把“初步感受作品人物的形象”這點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這是我在設計理念上的最大特色。我覺得小學語文的教材里,特別是到了高年級,有很多聲情并茂、蕩氣回腸的經典之作,在很多故事性很強的文章里,都有一個突出的鮮明的人物形象。語文老師在上這些課的時候,應該教會學生欣賞體會這些故事中的人物。從他們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入手,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讓學生的心靈真正受到震撼,受到感染與熏陶。并且這樣的教學是非常有效,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一篇篇典型而實用的范例,從而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堅實基礎。
二、課堂的結構簡單明快。
不管上課效果怎么樣,我在備課時是非常簡單而明快的。打仗這么激烈的事,人命關天,來不得半點的拖泥帶水。像白求恩大夫那樣,爭分奪秒,清清楚楚。重點突出,層次清楚。兩個重點:一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的基礎上,理解重點詞語和課文的基本內容。二是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整節課堂由“陣地”引起,由“陣地”而結束,所以結構簡單清楚明快。這樣的教學設計對大家來說也許算不了什么,但對我自己來說卻是一次大的飛躍。
三、對教材的處理比較大膽。
這點可以體現在板書上。課后,我自己看了看板書,說實話,心里還真有點害怕。除了題目是課文內容外,其它沒有一點是課文內容,全是教學方法,閱讀方法的體現。我不知道這樣的板書是對還是錯,要得還要不得,只好讓專家去點評。但我自己還是很得意的,因為我還沒有看到過這么大膽的人。
還有一點,我覺得自己完全跳出了教材,站在一個高度俯視教材。例用這篇課文來傳授我的閱讀教學方法,教學生怎么去閱讀課文,怎樣的閱讀才是入心的,怎樣的閱讀才是簡單的,而不是拘泥于課文的內容與情節上。教材對我來說就像數學課里的一道應用題,僅此而已,我可以圍繞課文內容增加、擴展、忽略、刪減等。給自己戴點高帽子吧:做課程資源的建設者與開發者。
四、有幾處細節設計比較新穎
不知上課的時候會怎么樣,但在設計這幾處教學環節時,自己很是得意與高興。一是課堂的引入。緊緊抓住“陣地”一詞,從理解,到運用,再設疑,呵呵,無疑讓學生“挨了當頭一棒”,有點發暈,心里知道,朦朦朧朧的,又說不清楚。好吧,說不清楚,那就接著往下看吧。中途還不讓你說呢,要等到課堂快結束的時候再說。我還準備了一張精致的書簽,送給那位幸運的學生,這四十分鐘可真的不容易呀,心里面總想著這個問題,還不讓說,要等到最后才能說。不獎勵點東西能安撫那幼小的心靈嗎。
二是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要求具備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但有點難,怎么做才能讓他們更好地說出課文內容呢。我在于永正大師那里受到啟發。將錯就錯,突出重點內容。讓學生閱讀課文后,說說這段話里有哪些不對的地方,請你改一改。既概括理解了課文內容,又教會學生在閱讀課文里要細心的道理。一舉兩得,豈不樂哉。
當然,教學設計與上課是兩碼事,設計得好,再新穎,也不能保證你的課上得好。以上內容權當自吹自擂孤芳自賞之語,作不了數的,敬請各位專家多多指導批評。
說課稿 篇6
一、設計意圖
根據中班幼兒與人交往能力較差,缺乏友愛、助人為樂意識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我想幫忙》這節活動。這節活動選自鳳凰康軒中班上冊語言領域《好朋友》這一主題。本活動選用了幼兒熟悉的小兔、小雞、小羊等動物形象為角色,以主角河馬的思想、行為活動為主線展開情節講述。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我首先以談話導入,創設一個幼兒想說、敢說、愿意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又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出示動物形象,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通過設置懸疑問題引導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充分發揮想象,進一步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欲望和興趣。又利用情境表演環節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同時培養幼兒的自信,進而學習幫助他人。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中提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根據這一要求,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并嘗試講述畫面中的故事。(體現在教學環節一)
2、能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怎么幫的?(體現在教學環節二)
3、幫助幼兒感受與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體現在教學環節三)
三、說活動重、難點:
現在的幼兒通常生活在成人的"保護圈"里,與人交往的能力較差,自我意識強,缺乏友愛、助人為樂的意識,我把"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定為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為了培養幼兒養成說完整話的習慣,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又把"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并嘗試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做為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字卡"幫忙"
五、說教法:
直觀法、提問法、情境表演法等。
(情境表演法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內容。幼兒在情節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感受主角的快樂,又能充分展現自我,同時培養自信,學會幫助他人。)
六、說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游戲法等。
(游戲法的運用是為了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鞏固對詞語的認識和理解。)
七:說活動程序:
本次活動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一、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幼兒看圖說話,并認讀詞語:幫忙。
二、引導幼兒情境講述,進一步理解畫面內容。
三、嘗試表演,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
一、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幼兒看圖說話,并認讀詞語:幫忙。
1、談話導入:
(教師神秘地說)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老師發現了一群小動物們之間的故事,你們想知道嗎?可是,小動物們說了要想知道它們的秘密必須靠小朋友自己,要用自己的小眼睛認真觀察,動腦筋思考,還要大膽回答出問題才行呢!大家能做到嗎?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出示幻燈一)引導幼兒說說畫面中的小動物們都在干什么。
(出示幻燈二)猜猜"河馬會怎么幫忙呢?"
(這樣的設計就是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利用幼兒觀察小動物們生活化的動作形態和解答懸疑問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出示幻燈三——六)在展示畫面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認真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并使幼兒養成注意傾聽的好習慣。
3、認讀詞語:幫忙。利用字卡和情境畫面幫助幼兒直觀形象地去了解、認識詞語,再通過游戲《幫字寶寶找朋友》進一步加深理解詞語。
(此環節不但培養了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而且使幼兒能夠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實現活動目標1.)
二、引導幼兒情境講述,進一步理解畫面內容。
為了進一步加深幼兒對畫面內容的理解,我以啟發、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主要故事情節,如:河馬幫助了誰?(河馬幫助了小兔。)河馬是怎么幫忙的?(河馬用嘴巴含住小兔,又把小兔送到草地上了。)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及聽到的,告訴幼兒也可以用動作、肢體語言來表達。
(此環節既突破了重難點: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并嘗試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又著重體現了活動目標2.)
三、嘗試表演,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
教師出示河馬等小動物頭飾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
提問:
大家都喜歡愛幫忙的河馬,如果你是河馬,你會怎么幫助這些小動物們呢?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吧!
(在愉快的表演中,實現活動目標和重點的突破。這個環節不但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幼兒的自信,并學習幫助他人。)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在生活中要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互相幫助,做一個愛幫忙的人。
教案:《我想幫忙》
活動名稱:《我想幫忙》
活動目標:
1、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并嘗試講述畫面中的故事。
2、能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怎么幫的?
3、幫助幼兒感受與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
重、難點:
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
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并嘗試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字卡"幫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神秘地說)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老師發現了一群小動物們之間的故事,你們想知道嗎?可是,小動物們說要想知道它們的秘密必須靠小朋友自己,要用自己的小眼睛認真觀察,動腦筋思考,還要大膽回答出問題才行呢!大家能做到嗎?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二、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幼兒看圖說話,并認讀詞語:幫忙。
1、出示圖片1,引導幼兒說說畫面中的小動物們都在干什么。
(師:好多可愛的小動物啊!快瞧瞧它們都是誰,在干什么呢?)
2、出示圖片2,猜猜"河馬會怎么幫忙呢?"
(師:河馬邊打哈欠邊想:小動物們都在忙,我也想去幫幫忙,可是,我怎么幫忙呢?)
3、出示圖片3——6,引導幼兒認真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用自己的話講述畫面內容。
(圖片3:狐貍想吃小兔,小兔落水,河馬用嘴含住小兔,幫助了小兔。
圖片4:小雞做游戲時不小心掉進水里,河馬用嘴馬接住小雞,幫助了小雞。
圖片5:河馬看見小羊們在吵架,走過去給它們講道理,還趴下身子陪它們一起玩兒。
圖片6:小動物們開心地圍著河馬,向它道謝,說:"河馬你真棒!謝謝你的幫忙,我們今天玩兒得真開心。"河馬也高興地說:"我也很高興能幫忙!")
4、認讀詞語:幫忙。
a、師:(出示字卡)剛才我們看了河馬愛幫忙的小故事,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幫忙"這兩個字寶寶吧!
b、游戲《幫字寶寶找朋友》
師:兩個字寶寶好朋友玩兒捉迷藏,一個字寶寶藏了起來,現在,剩下的這個字寶寶想請咱們來幫忙,誰能幫它找找好朋友?
三、引導幼兒情境講述,進一步理解畫面內容。
出示幻燈7,啟發提問:(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
1、想一想,河馬都幫助了誰?它是怎么幫的?(河馬幫助了小兔,它用嘴含住了小兔。)
2、說一說,你要是這個愛幫忙的河馬,你會怎么幫小動物們呢?
四、嘗試表演,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
師:小動物們都很喜歡和愛幫忙的河馬一起玩兒,我們現在就來表演一下河馬幫助別人的故事吧!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在生活中要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互相幫助,多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情。
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第12課《現實與理想的凝結――外國雕塑擷英》。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多媒體教學過程演示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對外國雕塑的特點及重要作品有基本了解,識別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對世界藝術多樣性的了解。
2、提高學生在藝術欣賞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3、培養學生的欣賞和審美能力,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健康的審美趣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三、教學重點:使學生對外國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點有基本的了解,能夠識別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對世界藝術多樣性的理解。
四、教學難點:使學生領會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審美觀念、生活習俗的聯系。
教學方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狀況,我主要采取“激發啟發──引導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和實物教具,不斷采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運用視頻、圖片欣賞,實物觀察和觸摸,激發學生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并提問學生,組織討論,這樣多法并用,即培養了他們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采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視頻和圖片,讓學生感受外國雕塑是現實與理想的凝結,輕松的融入到本課的學習氛圍中來。教學的主要功能是教會學生學習,本課通過教師啟發、引導、點撥,調控探究方向,及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寬松的教學情景中開展了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盡最大學力能夠到達的區域內學習。
教學內容:
一、導入探究課題(時間:4分鐘)
(一)教師創設教學情景,導入探究課題
播放一段雕塑視頻短片,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引出課題。
(二) 學生感受身邊的雕塑藝術之美,進入教學情境,領會新課意圖,愉快接受課題,激發出探究欲望。
二、新知探究(時間:15分鐘)
(一)了解雕塑有關知識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顧相關知識:
1、什么是“雕塑”,其大致分類是怎樣的?
2、世界古代文明的發源地有哪些?
教師闡述:所謂古文明,其中就包括雕塑藝術。“藝術來源于生活”,所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雕塑藝術作品在題材、形式及其所體現的審美觀念、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色。今天我們沿著古文明的發源地進行一次免費的雕塑藝術之旅,共同探秘雕塑藝術。
(二)欣賞過程
第一:古埃及
1、播放視頻資料《獅身人面像》,并提問:這座雕像為何要塑成“獅身”“人面”的形象?
2、學生直觀欣賞,并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發表觀點;并探討了解古埃及雕塑的特點。
旅游第二站:兩河流域
1、簡要欣賞另一只著名的《受傷的獅子》,讓學生品位其神態及精神內涵,并嘗試用簡短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欣賞感受,以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表達能力。
2、師生共同概括兩河流域雕塑的藝術成就。
第三:古印度
1、投放一組圖片,讓學生猜一猜:哪些是古印度的作品?能說出你的理由嗎?以此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藝術感悟能力。
從作品內容引出作品特色:寫實性與宗教性。
第四:古希臘
投放一組圖片,讓學生分辨哪些是古希臘的雕塑作品?并說出理由。
重點欣賞《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及《擲鐵餅者》。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古希臘雕塑為什么會以裸體為主要表現形式?欣賞《勝利女神》以此總結古希臘雕塑的藝術特點及思想內涵。
第五:走進“文藝復興”
明確文藝復興的時間及主要思想。
教師簡介代表人物米開朗基羅及代表作。
學生重點欣賞《大衛》、《摩西》,感受并總結文藝復興時期雕塑的藝術特色。
第六:17-19世紀的歐洲雕塑
教師闡述這個時期雕塑的藝術特點、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重點欣賞《思想者》,讓學生模仿雕塑動作神態,品味雕像特地及內涵。進一步培養想象力及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播放音樂視頻短片,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雕塑藝術作品。
三、演練實踐(時間:18分鐘)
1、讓學生放飛想象:維納斯斷了的兩只胳膊原來是什么姿勢?發揮想象,寫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2、為學生提供相關網站,引導學生自己去搜集整理材料,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將課堂內容進行拓展。
四、歸納總結:系統知識,德育滲透。(時間:3分鐘)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愿同學們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像我們人類優秀的先人們一樣,做一個美的使者。
本課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首位讓學生去感受發現并創作出可探究性問題,在課堂中通過互動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究過程,既要有自主意識,又要有創作意識,讓學生關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或發現的奇特現象,并注重對探究成果的總結與評價。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知識的升華,升華的途徑是應用與整合。通過應用使知識與方法得到整合,讓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立足實際,活學活用,回歸生活,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學生的收獲不只是欣賞作品,更主要的是他們從此會用審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學會發現美、欣賞美欣賞美、創造美。
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首先來談談我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鐵索橋上顯威風,勇士萬代留英名。”本單元圍繞“遺跡”這個話題,安排了三篇體裁各異的文章。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詩人站在鐵索橋上,思緒萬千,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 橋激烈戰斗的場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詩共四節,感情強烈,借景抒情,節奏鮮明,瑯瑯上口。
2、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
(2)、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達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準確流暢地背誦課文。
3、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閱讀教學的過程也就是三維目標的整合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才能真正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
二、說教法、學法
接下來我說一說設計這節課所采用的教法和學法。
教學中我采用的是以教師有指導地自讀自探自悟式教學方法為主,以講授法、啟發式談話法、演示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為輔,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而進行的。
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讀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討論等多種學習方法的有機結合,達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提高認識的目的。基于以上的一些理論指導,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俗話說:睹物思人。是啊,每當我們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不禁想起無數革命先烈為了讓后代過上好日子,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景。同學們,還記得咱們上節課學習的一首現代詩嗎?”教師以這樣的一段敘述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板書課題后,全班齊讀一遍。
二、品讀詩歌,體會情感
全詩共四節,開頭和結尾反復吟唱。開頭營造了很美的意境,輕輕搖晃的橋身、飄過的云霧、大渡河的白浪引發作者無限的遐想;結尾同樣的景物,卻能感受到作者強烈的情感。這兩節詩的內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順序教學的方式,指導學生先學習第1節和第4節詩。
教師配樂范讀全詩,引出新課的學習,提出問題:“詩人站在橋上看到了什么?”學生先對全詩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繼而由問題導入到第1節詩的學習中。學生 自由朗讀這一節后,說說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此時課件出示課本上的鐵索橋圖片,學生結合圖片展開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見,對詩人站在鐵索橋上看 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體驗。一幅靜止的畫面在學生的頭腦中經過再想象、再加工、再創造,就變成了鮮活的、動態的場面。這里,對學生理解能力、想象能 力、傾聽能力及表達能力的培養都有所體現。
“此時,我們的詩人正站在橋上,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由這樣一個問題把學生引到第4節詩的學習當中去。請學生們快速瀏覽全詩,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詞語劃下來。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心潮洶涌激蕩”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讀感悟第四節詩。通過指導朗讀、觀察比較,引導學生發現這兩小節詩描寫的內容差不多,但第4節比第1節表達的感情更強烈一些。
這兩節詩的學習中,我采取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比如指名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配樂齊讀等。在所有文體中,詩歌的音樂性是最強的,很講究韻律和節奏。所以朗讀自然就成為綜合感受詩歌語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是領略文章的最主要部分內容或重點段落,體會表達的情感。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詩歌的2、3小節,而重中之重就是第2小節。“詩 人站在橋上回憶什么?”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第2節詩。作者追憶紅軍飛奪瀘定橋、與敵人激烈戰斗的內容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太遠,難以理解。學生初步感知后, 先自己想象一下當時激烈的場面,然后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再現當年紅軍戰士們飛奪瀘定橋的激烈場景,讓學生們進入到詩句所描繪的具體的情境中去。再回過頭 來細細體味詩句,和小組同學交流討論出第2節詩中最能體現紅軍戰士英勇無畏的詞句(勇士們哪,攀著一根根鐵索,冒著密密的彈雨,沖破了敵人的火網!),利 用課件出示,深入理解。“攀著、冒著、沖破”這三個動詞直接體現了紅軍戰士的英勇頑強以及不屈不饒的獻身精神。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思想感情也受 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把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較好地結合在了一起。
第3節詩的內容是讓學生在小組里和小伙伴合作學習來完成的,這一部分描寫的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隔不遠,不難理解,我主要還是進行朗讀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自由地讀,指名讀;經過想象畫面后的讀;觀看影片片斷后的讀;理解重點詞句后的讀;最后帶著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讀。讀的層次一步步上升,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是在逐步加深,整個學習過程學生都是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
此時,學生在經歷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動的情感體驗過程后,教師引導朗讀全詩,他們在學習中積累的強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釋放出來。教學的全過程也體現了由整體到部分,再回歸到整體的教學思路。
三、拓展積累、升華情感
1、準確流暢地背誦課文。
2、學習本文后,你想對無數先烈說些什么?
四、說板書
本課教學抓住重點段落的理解,通過三個重點詞語“攀著、冒著、沖破”,體會出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我站在鐵索橋上
攀著 冒著 沖破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結束語:“云無定姿姿萬態,教無定法法自在。”在教學中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過程,是我們每位教師不斷探索的目的所在。
說課稿 篇9
一、理解教材。
《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單元包括: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和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因為現實生活中孩子們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教材把認識立體圖形排在平面圖形之前。教材在這部分內容的編排上體現了新課標的兩大理念: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學習過程,掌握知識。
二、了解學生。
兒童對形狀的知覺是通過視覺、觸覺、運動覺協同運動的,這有利于增進他們對所處環境的認識,為將來學習幾何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實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關于形狀,他們已經有了較多的的感知經驗,只是這些經驗太感性,需要進一步抽象化,形成簡單的幾何概念,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我的學生大多是五六歲,年齡偏小,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還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數多(56人),分組活動不容易組織。另外,據我課前調查,學前班雖然也認識過這些圖形,但很多孩子將“長方體”說成“長方形”,將“正方體”說成“正方形”,也有將“圓柱”說成“長方形”的,將“球”說成“圓”的更多,所以教學目標不能定得太高。
三、擬定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將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這是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這是數學思考方面的目標);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這是情感與態度方面的目標)
教學重點與難點是: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四、學法與教法。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學生應采用這樣的學法:
1、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仔細觀察,更要多動手操作;
2、和其他同學一起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3、將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學以致用。
“教”是服務于“學”的,與這些學法對應,教師該做的是:
1、準備大量的實物和模型,為學生的觀察、操作活動提供材料;
2、營造好學習氛圍,組織好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主動探究;
3、適當指導,幫助學生提高。
五、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孩子們喜歡看動畫片,喜歡藍貓,我先出示漂亮的藍貓圖片,然后說:小朋友,今天聰明的藍貓來和我們一起上數學課,咱們每個組的桌上都有一個袋子,這是藍貓給大家的禮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藍貓還提出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看哪個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這里用藍貓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用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引入課題,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并能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小組活動,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組活動,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并板書名稱。然后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模型,讓學生認一認,并與相應的實物歸為一類。
經過上面的活動,學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經驗,這時教師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幫助學生將感性認識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這些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組內交流。
(2)在班上匯報交流。
親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學生對幾種立體圖形特征的體驗,和同學的交流有利于豐富對這些立體圖形的認識,在以上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圖抽象出模型圖。
教師以一句“藍貓放映的時間到了”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來。通過幻燈片,從一個個實物圖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一般模型圖。
前面的兩次小組活動,以實物和模型為研究對象,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對幾種立體圖形有了比較多的感性、直觀的認識,這時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圖,再過渡到模型圖,逐漸抽象,為的是促使學生形成幾種立體圖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2、記憶想像。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讓學生辯認,將這些圖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拿出相應的實物。
(2)讓學生閉上眼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并用手比劃。
(3)兩人游戲:猜一猜。
一人閉上眼,摸一摸別人給出的一種實物,判斷它的形狀。
這一組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四種立體圖形的表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
安排這一環節是引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四)游戲中體驗特征。
1、推一推。
2、搭一搭。
3、摸一摸。
用游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對幾種立體圖形的特征有更豐富的體驗,并能培養動手能力、合作能力。
【【精華】說課稿匯編九篇】相關文章:
散步說課稿匯編15篇11-10
魯迅《燈下漫筆》說課稿匯編12-22
英語說課稿匯編15篇11-14
【精華】四年級數學說課稿匯編十篇10-08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匯編15篇12-18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匯編15篇12-18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匯編15篇11-25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碰撞說課稿11-13
長江說課稿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