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模板合集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看不見的愛》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淡淡的情節,淡淡的語句,讓人感受到的卻是一股激情涌動的愛的暖流。一位母親為了讓自己的盲孩子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樣地玩耍——打彈弓,耐心地陪伴孩子,并鼓勵孩子“總會打中的”,凡事的關鍵是“做了沒有”。最后,孩子終于打中了目標。相信這位母親對孩子的激勵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讓孩子在成長中面對現實,做任何事都應鍥而不舍,直到成功為止。
作者在描寫時,對母親的描寫著墨很淡,母親始終是“安詳地微笑著”、“輕輕地說”、“平靜地說”,這是一位有著博大胸懷的母親,她的內心是不平靜的,她把她的愛蘊含在那些似乎是不經意的言行中,這愛是那么的深沉和了不起。
本課出現了三位人物,“我”、母親和失明的孩子。以“我”的心情的變化貫穿整個事情的發展過程。“我”心情的變化的原因和失明的孩子在打彈弓過程中所表現的驚人的毅力,這些都與母親的言行有關。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母親的信任鼓勵、堅韌執著,使盲孩子增添了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最終逾越了在常人看來難以跨過的溝坎。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課文告訴我們有一種母愛如輕風細雨,如婉樂柔歌,看不見,摸不著,但雋永、綿長,滲透在我們的心靈中,伴隨著我們成長的每一步。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學生能通過預習,初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教學中用檢測學生預習情況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而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學生已經在前階段學習了幾種詳細復述課文的方法,四年級下學期對復述課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是簡要復述課文。由于學生復述課文還有困難,在教學中,為了分散這個難點,首先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抓住“我”的情感變化與母親的言行有關這條線索,給學生鋪設簡要復述課文的“臺階”。
同時,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繼續關注,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言實踐中感悟、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情感,并適度滲透語文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的閱讀和表達的能力得以同步提升。
三、關于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自主認識生字,積累“怔住”、“沉默”、“猶豫”等詞語,在閱讀中體會“輕輕地”、“安詳”、“微笑著”等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
課文語言通俗易懂,學生通過預習,基本能掌握生字字音、字形。“彈”是多音字,要提醒學生注意。在教學中通過朗讀理解“輕輕地”、“安詳”、“微笑”等詞語的含義,感悟在母親輕柔的動作中,在平靜的神態中,蘊藏著濃濃的,沉甸甸的,能激勵孩子一生的母愛。
目標二: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恰當的語速語調。
“讀”是為了讀懂內容,感悟母愛的偉大,積累文本語言,本文的“讀”更為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簡要復述課文)作準備。品讀母親言行的句子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母親的言行看似平淡,但言行舉止都浸滿了濃濃的、不尋常的母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抓住這些關鍵的言語細細地品讀,讓學生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感悟文本,從內心深處與作者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從而感受母愛的偉大和神圣。
目標三:以“我”的感受為線索,進行簡要的復述。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簡要復述課文,所以簡要復述既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始終堅持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以“我”的感受為線索來復述。通過復述課文使學生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身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并進一步加深理解。
目標四:從母親耐心地陪伴、激勵盲孩子打彈弓,最后終于打中目標的事中,體會到母親執著、堅韌的愛,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這個目標也是情感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教學中分三步來研讀課文,理解感悟“看不見的愛”。通過閱讀讓學生知道“我”情感變化的原因和孩子出色的表現都與母親的言行有關,由此將母愛的含義層層深化,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母愛是一種信任,母愛是一種希望,母愛是一種鼓勵,母愛更是一種力量。通過理解和感悟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以上四個教學目標的制定不管是從知識技能,還是過程方法,情感目標價值觀,都作了整體的考慮,三方面互相聯系,相輔相成,整體推進。
四、關于教學設計
通過認真研讀教材,制定了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㈠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等長輩的關愛。讓他們回想一下,長輩如何愛他們的,學生們都有話可說,訓練了他們的說話能力,然后設疑課文講述了一份怎樣的愛?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㈡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始終堅持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教學原則,以往經常用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的方法,根據學生的學情,四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預習能力,學生能通過預習,初步具有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用交流預習情況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㈢研讀課文,理解感悟“看不見的愛”。
這個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母親的愛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它是深沉的、偉大的,它時刻陪伴著我們每一個人,這種愛是一種無處不在而又“看不見”的……為了幫助學生走近母親,走進母親的內心世界,理解母親,理解母愛,在教學中分三步進行:1、自讀課文,了解在這件事情的發展過程中,“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原因是什么?2、引導學生品讀母親言行的句子,感悟堅韌、執著的母愛。通過用心讀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關鍵字詞,在說話訓練中和反復朗讀中體驗情感。3、在母愛的感召下,孩子表現出驚人的毅力,最后成功了,從孩子的表現再次感悟母愛是偉大、神圣的力量。通過這三步把母愛的含義層層深化,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母愛是一種信任,母愛是一種希望,母愛是一種鼓勵,母愛更是一種力量。也許,這時的理解還是粗淺的,但這有助于讓孩子能讀好課文,讀出感情。教學始終在品味語言,感悟情感過程中進行,進而為簡要復述課文作準備。讓學生在讀中思維,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練說。
㈣簡要復述,總結課文。
最后的環節設計簡要復述課文,因為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是簡要復述課文。四年級同學對復述課文有了一定的基礎,但要簡要復述課文難度很大,這不但要求學生在復述時注意刪去描述性的語言,人物語言用轉述,而且要具備一定的概括能力。為了分解難點,前幾個環節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抓住“我”的情感變化與母親的言行有關這條線索,給學生鋪設“臺階”,更好地幫助學生簡要復述課文。教學的重點始終貫穿于整堂課,所以在最后一個環節簡要復述課文,學生能比較順利地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身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達到回歸整體,總結課文,深化主題的作用。
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家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宇宙中的地球》。
一、說課標課標要求:
描述地球所處宇宙環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課標解讀:
“描述地球所處宇宙環境”——“宇宙環境”是指地球周圍的太空環境,即人類目前所觀測到的宇宙的全部。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靜止的還是運動的?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對這些了解、掌握后還要有條理地“描述”出來。
“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既然是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那么首先要知道太陽系的組成,而“普通”是指地球與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相比,從質量、體積、運動特征等來看,地球是普通的,這是它與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是太陽系八顆行星中唯一一顆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這是地球與太陽系中其他行星比較而具有的個性。“說明”是要說出理由,要體現理解的思維過程。“運用資料”則是對認知過程要求從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認識,這些資料如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比較數據、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圖、地球本身的條件等,中間自然要有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過程。
二、說教材本節教材內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單元第一節,本節是高中地理的開篇,涉及較多的天文知識,而宇宙的神迷與人類對浩瀚宇宙知識的強烈渴求,這些都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設計了較多的活動,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得出結論。教材在介紹天體的具體形式時用了很貼切的形容詞(如閃爍的恒星之類),讓學生有比較直觀的認識。并采取閱讀的形式介紹了其中的四種天體,以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
對于天體系統的層次,教材是以圖加材料說明的形式從小范圍到大范圍來講述,學生在填寫層次的框圖的同時,就理解了天體系統層次性的含意。
為了說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關數據歸納成圖表,引導學生應用數據分析探究,把地球與其他行星進行比較,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一顆普通的行星。而對于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內容—地球的特殊性,教材首先擺出結論,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一顆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那么為什么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呢?地球具備怎樣的條件來確保生物的生存與繁衍呢?教材主要從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和八大行星繞日公轉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備了生命存在的溫度、大氣、液態水和安全穩定的宇宙環境等條件,說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和優越性,從而說明了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特殊的行星。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天體的主要類型和天體系統的層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培養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解決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分析圖片,形成宇宙物質性的觀念,形成天體系統各層次的感性認識。
2、利用圖表分析法和比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陽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宇宙觀。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
1、天體系統的層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教學難點: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說教法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
以此為出發點,本節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式:
1、講解法
對于文字性的知識主要通過講解法在講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補充一些常識性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
2、計算機輔助教學利用PPT制作課件,將文字、圖形、動畫等媒體綜合在一起,以強化教學的直觀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視頻錄相
通過觀看《宇宙與人》科教錄相,加深學生對宇宙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宇宙觀,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七、說學法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授之于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1、運用圖表: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課中,圖表是最重要的一種知識載體,在圖表上可以獲得很多地理信息,在本節課中要求同學們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從圖表信息中分析得出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這一結論。
2、學會探究:使學生在探究性過程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八、說教學過程創設情景,引入新課。引用康德的墓志銘:
這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能使我們的心靈受到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準則,將大家的思緒引入我們頭頂的天空。我們每天仰望星空,能在天空中看到些什么呢?一閃一閃的恒星,相對于天空背景有明顯移動的行星,一閃即逝的流星,拖著長長尾巴的彗星,輪廓模糊的星云等等……首先將學生帶入宇宙的大空間中,并利用一些星體的圖片資料,讓他們對天體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并結合課本圖片資料,歸納出天體的類型,并給出天體的概念。在他們對天體有所了解之后,引用物理學理論——“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既讓他們很容易就理解了宇宙的物質性,同時引出了天體系統的概念。再利用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相互繞轉這一大家都知道的實事,給學生們一個對天體系統的實質性認識。
那么除此之外,宇宙中還有哪些我們所不知道的天體系統呢?引發學生思考,并讓其自主讀圖1.2,并完成讀圖思考題。這樣既給了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最后老師歸納總結,并在此基礎上,用寫通訊地址的類比方式,讓學生寫出地球的宇宙地址,即完成對地球所處宇宙的描述。而對于天體系統的層次性,在學生自主完成讀圖思考題的過程中對這種層次結構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只需提一句就很容易理解了。
緊跟著,從宇宙的大空間拉回太陽系,同樣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并結合太陽系模擬動圖和課本表1.1數據和圖1.5,從運動特征和質量體積等多方面對比八顆行星,從而得出地球并不特殊的結論。
對于本課難點: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這一框題的內容,學生理解地球的特殊性并不難,地球是太陽系八顆行星中唯一一顆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這是它的特殊性,難的是地球為什么適合生物生存,即地球所具備的適合生物生存的條件有哪些,在知道這些條件的基礎上還要知道為什么只在地球上有這樣的條件。
于是引用生物學種子發芽實驗,學生很容易理解空氣、溫度和水對生物生存的意義,難的是怎樣講清楚是什么原因使適合的溫度、液態的水、具有氧氣的大氣層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地球之上。
對于溫度,采用對比其它七顆行星的表面溫度的方式,從而引出了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很適中,不近不遠的距離保證了地表15度左右的平均溫度,太近或太遠都不行。
而大氣層的形成,可以給學生介紹月球上沒有足量大氣的原因,是因為月球的質量和體積都太小,其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經過這一對比,可以引出地球質量與體積適中,從而使大量氣體在地球上空聚集,并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而形成今天的大氣層。關于水,必須特別強調是液態的水,而不是冰。
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題目是《最后一課》,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一、教材分析,二、教學目標,三、學法教法,四、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最后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寫的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選材巧妙,以小見大,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最后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這篇文章在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同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行動描寫結合起來塑造人物,而且還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細膩地表現出來了。
二、教學目標
上課前,我先請學生預習文章,提出本文他們已經了解了些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并擬訂出來,這樣,綜合學生的意見,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再結合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本課的特點,我最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把握小說的情節結構,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養學生準確把握小說主題的能力。
2、品味語言,揣摩人物的心理。
3、感悟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他們對漢語的熱愛之情。
這三個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受——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并結合初一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目標1、目標2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目前中學生中對祖國、愛國的理解與認識比較膚淺。基于此,本課教學把目標鎖定為在研究探討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愛國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三、學法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盡可能多的制造語文學習的自由空間,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強調課前預習,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感知形象,品味語言,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四、教學設計
教學準備
1、為了拓寬課堂,實現生活、語文、課堂的對接,實現綜合性學習,再加上課文比較長,最好安排預習,同時組織學生利用網絡等資源搜集有關普法戰爭以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可以強化視覺和聽覺效應,多種感官共同調動,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另外,一個優質的課件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貫徹寓教于樂、快樂教學的原則。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上課之前,我用多媒體播放了有關日寇侵略東三省的錄像片段。既而我帶著自信與激情開始了我的導語:這些殘忍的鏡頭,不由得又一次把我們帶入了70多年前那個令人心碎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的鐵騎踏上了東北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開始了他們長達14年的殖民統治。從此,那里的人民失去了自尊,有些地方還失去了他們賴以交流的祖國語言——漢語,被迫改學日語。亡國奴的生活,是怎樣的恥辱啊!在上個世紀的法國,一個叫阿爾薩斯的小鎮也遭遇到了同樣的情形。同學們同情與悲憤的眼神顯示出他們已經迫切想了解這個小鎮的種種遭遇。于是我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用圈點勾畫的方式做批注。
第二環節:檢查預習
1、屏幕顯示生字詞,采用點名讀、齊讀的方式
2、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包括文章的背景以及作者都德的有關情況。
學生通過預習初步感知課文,掃清了文字障礙。通過預習,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讓他們讀完一篇文章之后,有自己的獨特看法,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有自己的疑問。這對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學習自主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環節:整體感知
快速閱讀課文,思考:這篇小說的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寫了哪些人?主要寫誰?
第一問訓練學生概括復述,要求:能體現情節發展的脈絡。第三問只需學生有所思考,具體留待后面討論主題時解決。
第四環節: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再次瀏覽課文,并板書了這節課的第一個填空: 的最后一堂課。由于這個填空不難,所以同學們稍加思考就能說出來。概括能力較強的同學還能結合文章中心提出獨特見解。
2、了解了大概情節,對人物的處理也就成了這節課的重點。
首先我讓同學們設想自己就是小弗郎士,試著完成這節課的第二個填空:使我 的最后一課。這個填空與課文、學生結合都比較緊密,因此異彩紛呈的填法就能展示出來。同時提倡同學們從課文里找出根據,并能聲情并茂的加以朗讀,
然后教師進行調控,讓學生概括出小弗郎士的人物形象:小弗郎士是由一個貪玩、不愛學習、怕老師、幼稚不懂事的孩子變成一個愛學習、同情理解老師,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的孩子 。
學生合作討論,誦讀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寫,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最后老師寄語:我們不僅應該從課文中認識、了解小弗郎士,更重要的是應該在我們能夠自由、自豪地學習祖國語言的同時加倍努力。
3、接著轉向對韓麥爾先生的認識理解:“那么,你作為旁觀者,如何看待韓麥爾先生呢?請同學們再看課文,完成第三個填空: 的韓麥爾先生。”
同學們經過思考,一個個閃亮的詞語就能迸發出來:可憐的、漂亮的、嚴厲而又溫和的、愛國的。說到嚴厲而又溫和,我又趁機引導學生:可見,老師對學生溫和是愛,嚴厲也是愛,所以請同學們理解老師平時對你們的嚴格要求。此時,課堂的氣氛凝重而融洽,師生之間、師生與課文之間情感的碰撞擦出了耀眼的火花。
最后結合討論,通過老師范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以及課文最后一部分,讓學生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至此,對人物認識的升華,使得對他們進行愛國情懷的教育水到渠成。
4、最后,師生共同走進國歌,再次來體會那高亢激昂的愛國情懷。”
播放升旗儀式錄像,同學們行注目禮。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把你對愛國主義的認識、感悟寫出來,在班內交流,字數在300字左右。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找規律》,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說目標
1、通過活動,幼兒學習按某一特征有規律的間隔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列;并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三、說重點
活動的重點: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
四、說難點
活動的難點:在有規律的排列中會表現2——3種規律。
五、說教法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游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六、說活動流程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動手操作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嘗試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一開始以游戲引入,讓幼兒尋找卡片,觀察卡片上有什么,找找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各種事物的不同排列,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游戲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發現、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
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這是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物體的規律,并將規律補完整,以加深鞏固有規律的間隔排列的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個幼兒都不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在補規律的操作活動中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的有2——3種規律,能力弱的有一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主動活動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
第三部分是讓幼兒嘗試自由排列的活動。這是活動中的難點,讓幼兒嘗試在有規律的排列中表現出2——3種規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社會》二年級上冊《我是家中小主人》中的《學會承擔家庭責任》。托爾斯泰說過:“一個人要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幾點正 是責任感。”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對于孩子今后的成長有重要意義,可以讓孩子在學校中有責任心,可以讓孩子在工作環境中有責任心,可以讓孩子在今后組 建家庭中有責任心。我們班的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已經習慣了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甚至認為是應該的。我在我班中作過調查:65%的家長包攬了許多本應該孩子去想、去做、去負責的事情,59%的學生不愿主動為父母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更有73%的學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家庭責任感。這鮮活的教材,為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提供正確的指引。
二、說教學目標
課 程標準強調: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 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課程要對兒童的生活進行引 導,用經過生活錘煉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教學必須回到兒童生活,實踐并提升生活這一理念。二年級的學生,讓他們通過一節課就能鮮明地認識到家庭責 任人的含義,從此主動承擔家庭責任,這是較難的。因此,我去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道每個成員在家庭中的不同的角色和各自承擔的責任。
2、學會理解、體諒和關心父母,能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庭責任。
三、說教學重難點與教學策略
由于學生對于父母為他們做事認為是理所當然,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較強,為此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明白,小學生在家庭應該承擔哪些責任。”
二年級的孩子對于家庭責任感這一含義還是十分模糊的,為了讓學生明白作為價的一份子有義務,有權利去承擔家庭的責任,我確立了:“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家庭責任?為什么要有家庭責任感。”為教學難點,
基于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為了突破以上的重、難點,本節課的教學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兒童的生活進行教學,并以提高兒童的生活能力為依據。因此,我采用體驗感悟教學策略。
四、說教學過程
課 程標準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義演、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 得到的體驗和道德認知。”惟有通過對生活實踐所謂體驗和感悟來實現構建,才是道德教育更為有效的途徑。本著這樣的教育理念,在實施過程中,我預設了4個教學環節1、故事導入,引發思考。2、聯系生活,體驗情感。3、說心里話,觸動心靈。4、付諸行動,深化體驗。
一)、故事導入,引發思考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第一環節“故事導入,引發思考”,我以《小約翰的賬單》這個富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故事展開營造氛圍,激起孩子們的興趣。隨著故事的不斷深入,特別是當我講到:小約翰打開紙條,發現這是媽媽給他的賬單,上面寫著:懷胎10月免費,喂奶水免費,出水痘時照顧他免費,教育她免費,買襯衫、鞋子和玩具免費,一日三餐免費,漂亮的房子免費,約翰一共付給媽媽:0美元。孩子們都沉默不語,有的還低下了頭。我相信這個故事讓他們的內心震撼了,也開始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
二)、聯系生活,體驗情感
我立刻抓住這一契機,進入到第二個環節——聯系生活,體驗情感。我讓學生把課前調查的“父母一天工作生活調查”進行匯報。讓他們通過匯報交流清楚的了解父母的辛苦。陶行知先 生指出:“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可見,只有與生活緊密聯系才能使學生感受深刻。正由于讓他們調查父母一天的辛 勞這一活動作鋪墊,在“我當家”這個角色體驗中,我讓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去體驗摘蔥、洗鞋子、入棉被、疊衣服等家務勞動。通過嘗試探索,角色游戲等感性 方式,讓學生處在一定的情境中經歷事情,有所體驗,有所感悟,使學生獲得內心認可的道德知識,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孩子們體會到做父母是多么不容易。我讓 他們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孩子是歷歷在目,聲聲是情。然后,在《天亮了》的歌聲中,我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想象父母的形象,并作了如下深情的旁白:
孩子們,你們看到了嗎?
媽媽的眼角又多了幾絲皺紋,馬氏為你的學習擔心而增添的吧?
你們看見了嗎?
爸爸的雙鬢又多了幾絲白發,那是為這個家長期操勞而增添的吧?
你們看見了嗎?媽媽的手好像又粗糙了一些,那是為讓我們的家更舒適而留下的吧?
你們看見了嗎?
爸爸的腰好像又晚了一點,那是為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好些而累的吧?
孩子,你們懂得爸爸媽媽的心嗎?你們理解爸爸媽媽的辛勞嗎?
三)、說心里話,觸動心靈
在這扣擊心靈的話語中,我感受到學生強烈的情感沖動 ,這就水到渠成的進入第三個環節——說心里話,觸動心靈
就讓我們敞開心扉,說說自己作為家庭的一份子應該承擔起那些責任吧?從而引出課題——學會承擔家庭責任。在學生說的過程中相機板書,生1:自己的事自己做。生2:把自己的學習搞好,不用父母操心。生3:要為家里分憂。課堂正朝著我預設中發展,但是課堂教學不是預設不變而是不斷生成的,有一個學生站起來低著頭說:“老師,我覺得我媽媽一點也不負責?”我當時愣了一下,輕輕走過去,摸著他的頭說:“孩子能告訴老 師為什么嗎?”學生回答說:“我媽總是罵我,考試考得不好罵得更厲害,可媽媽自己老是出去搓麻將,根本不管我的作業。”學生的回答讓我出乎意料,怎樣處理 這一難題呢?見很多同學舉手,我靈機一動,我說:“讓大家群策群力,為這位同學出主意,好不好?”有的說:“我想你可以和媽媽坐下來談心。”有的說:“你 首先要好好學習,讓馬媽媽相信你一直在努力。”有的說:“要不我們去你家一起勸勸你媽媽。”那位學生滿意地點點頭,同學們幫我化險為夷。
四)、付諸行動,深化體驗
學生的道德行為只有回到真實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強化和鞏固。這節課雖然結束了,但我們承擔家庭責任的義務才正式開始。我與學生商定:我們開展一次“讓我為您分憂活動”好嗎?要求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為父母或者長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事無巨細,貴在堅持。
每人發放活動記錄表,以“一星”到“五星”不同等級標準來評價達成的請況,對活動情況進行檢測評價。
五、課后反思:
課 后,我再次回想著出乎我意外的“事件”,我這樣處理行得通嗎?如果我當時沒有及時抓住這一“稍縱即逝”的生成性資源,這又會怎樣呢?這讓我十分后怕。同時 也讓我好好的審視自我的課堂教學。深刻的體驗到教材的呈現于教案的設計都是靜態結果,而課堂卻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著偶然、隨機的因素,難 以完全按照教材的預設和教師的預設去進行。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育是教人華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深處.”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而不是自己設計的教案
這 節課給我最大的啟示是教師應從:“一切來源于孩子的生活,在回歸于孩子的生活”這一理念出發,珍視“童心世界”這一最重要的課程資源,通過學生的生活實際 來生成、調整話題,根據其真實體驗和反饋,來引導他們思考、討論、交流,共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升道德認知,整個課堂在有彈性的預設下“動態生成”、精 彩紛呈。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
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梅花魂》,我主要要從教學理念、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設計理念:
語文是一種感悟的藝術,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積,所以語文的'學習就應該滲透過文字的軀干,透視文字的靈魂,體會作者真情的流淌。《梅花魂》是篇思鄉愛國的文章,為此,整篇課文設計以生為本,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交流,感悟文中至真至純的愛國深情,同時,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為一體,在落實工具性的基礎上體現人文性。
二、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該單元雖然體裁不同,但都表達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愛國之情。《梅花魂》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這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文章。文章講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華僑老人,他十分喜愛墨梅圖,在回國之跡把墨梅圖和繡著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的交給我,讓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過贊美梅花來贊美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托了老人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單元目標及要求,根據新課標要求,我設了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撩、眷”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梅花魂、縷縷幽香、葬身異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在愛梅花中寄托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并培養閱讀思考的習慣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
根據語文新課標要求,單元教學的要求,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下: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了解課文“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四)說教學難點:
這篇課文所授的對象為五年級的學生,因此,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托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為本課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針對五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本單元的文本特點,我選擇了以下教法。
1、圖文結合法:讓學生通過看圖中來體會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對故土的眷念。
2、聯想理解法:為使學生旁征博引,學以致用,聯系學生課外閱讀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詩等名作,舉例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生贊揚并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愿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
3、讀中品,品中悟:朗讀是與文本對話的工具,教師利用深情并茂地朗讀,用飽滿的真摯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同時激發學生朗讀的愿望。在反復誦讀品味重點句子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用情感驅動學習,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變成自己的,從而產生與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鳴。
(二)、說學法:
1、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互相傾聽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僅避免了教師教學的單一性,同時還不斷豐富了文本的情感內容。
2、圈點勾畫,談體會:文本中的重點詞句是幫助學生體驗情感的載體,所以學生的體會都是在教師引導下從圈點勾畫的地方中產生的。
四、說教學過程:
《梅花魂》是一篇敘事散文,結合文章的特點和寫作手法,我借鑒了記敘文的引導發現模式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導語設計
梅花歷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的贊頌對象,像“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樣優美的詞句可謂字字含情,句句鏗鏘。文中我的外祖父對梅花更是情有獨鐘,想一想作者圍繞梅花回憶了哪幾件事?
設計意圖:提出所學重點,考察學生對第一課時的學習了解程度,為進入下文做鋪墊。
(二)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讓同學們默讀課文,通過默讀了解全文,提出問題,使學生默讀時有重點的把握了解點,讓學生能抓住重點事件。
(三)深入理解
1、在這個環節,我會先提出這樣的問題,請同學們快速的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祖父一向是和藹可親的,可是有一次他卻大發脾氣,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為什么害怕了?學生朗讀課文在交流中體會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時不小心弄臟了墨梅圖,外祖父拉下臉來訓斥媽媽。指導學生抓住惟獨,分外,輕輕,慢慢,抹凈等詞語來體會。
設計意圖:了解字詞的作用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對學生寫作手法的積累,并為下一題做鋪墊。其中我在這個環節中運用了討論法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由老師范讀“臨別贈梅”一段,找出在哪幾句體現了梅花的品格,梅花的品格又是什么?學生們回答后,提出“魂”的含義是什么?
設計意圖:范讀中讓學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學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層含義,理解“魂”字的含義,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顆愛國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與導語相照應。
(四)品味賞析
1、外祖父贊美梅花頂天立地,堅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卻時刻寄托著他的情愫,每當想起就不禁悵然淚下。讀全文,找到外祖父幾次落淚,分別是在什么時候?幾次落淚給我的感受是什么?
2、第一次是教我讀唐詩宋詞的時候,讀到思鄉的詩句時,情不自禁的流淚,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體會外祖父時刻牽掛祖國,心系祖國。并且在這里我會指導同學朗讀,讀出外祖父的傷感,憂郁之情。
3、第二次,當我告訴外祖父就要回國的消息時,外祖父竟然嗚嗚的大哭起來,從開始看見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現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4、第三次在送別之時贈送我手帕時淚眼朦朧,這里對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寫,讓學生讀描寫外貌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
5、聽歌曲感受外祖父的愛國心,并且有感情的伴隨音樂朗讀這三次落淚。
設計意圖:緊緊扣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淚讓學生感悟游子的愛國心。作者在描寫這三次落淚時也伴隨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學生感悟時也是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另外兩次展開的學習活動也不同。第一處是讀中悟,第二處是想象悟,第三處是談體會。活動實現了由積累到表達感悟的過程。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則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在這個環節中我運用了品讀法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深刻的體會思想感情。
6、讀讀課文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學習“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手法,體會這種寫作手法的好處。
(五)擴展延伸
體會老人的愛國心,說說古今中外都有哪些愛國人士?
設計意圖:了解古今中外的愛國人士,深入了解梅花魂的含義。
(六)總結全文
《梅花魂》是一篇華僑來人體現愛國心的文章,文章采用敘事的手法,寫了老人與“我”的五件事,運用了“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手法。通過“讀——悟——理解——分析”而感受學習。
(七)布置作業
寫一篇小短文,要求運用“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手法。
五、說板書設計
6、梅花魂
梅花魂——民族精神
珍愛梅圖
贈送梅圖 中國心
三次落淚
我的板書圖文并茂,一朵盛開的梅花,展開的花瓣中板書的是回憶外祖父的幾件事,花蕊則點明中心,梅花魂即民族魂,即外祖父的愛國心、赤子情,形象直觀,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自然在心中形成一位摯戀祖國的海外游子形象。這樣,梅花與老人交相輝映,融于一體,梅花魂不僅深深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也深深影響著孩子們。
在這次說課過程中,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說課稿 篇7
1、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美術第三冊第5課《小花飾》,本課屬于手工類型。
(1)教材簡析。
本課教材以“小花飾”為內容的課業,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懂得小花飾這種裝飾形式的多種用途,自己能夠說出各種小花飾的特點。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習制作小花飾的方法,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審美能力。
(2)教學目標。
#通過對小花飾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學習,了解小花飾的裝飾功能,掌握小花飾最簡單的制作方法。
#在展示小花飾、討論其特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從中體驗到造型活動的快樂。
#在說小花飾用途、學做小花飾、分析小花飾特點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用語言表達自己設計意圖的能力。
(3)教學重點:小花飾的制作方法。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小花飾,對小花飾的制作方法不了解,通過本課的學習掌握基本方法,從而裝飾生活、美化生活。運用演示法和探究法幫助學生攻克重點。
教學難點:了解小花飾的用途,感受小花飾的審美特征。小花飾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將小花飾的用途作為難點,是為了讓學生學有所用,并體驗到創作的樂趣。采用對比和欣賞的方法讓學生對小花飾的用途有所理解,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找小花飾的用途,旨在讓學生加深對小花飾用途的熟知,以便運用在生活中。從而攻克難點。
2、說教法、學法
二年級學生雖然對手工課有一定的嘗試,但在制作、理解上仍然會遇到一些困難,為了讓學生很快的了解小花飾的用途,采用對比法以攻克難點,采用演示法和探究法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掌握小花飾的制作方法。
3、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演示工具
學具:彩紙、剪刀、膠水
4、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采用對比的方法導入(采用對比法導入,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的發現小花飾的用途)
A將兩個不同的盒子展示給學生:一個是有小花飾裝飾的,一個是沒有經過裝飾的。
B教師手戴小花飾飾品,使學生了解小花飾的另一種用途。
(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多了一個裝飾物體本身就會更加漂亮!)板書課題
2)講授新課:
A、欣賞課件(舉例說明小花飾的用途)課件的欣賞使學生更多的了解小花飾的用途。
B、欣賞留言條,“爸爸媽媽,我去上學了!”請學生觀察這個小字條有什么特點?你讀了這個小字條有什么感想?(使學生體驗父母的情感)
C、每組選派代表發言,以搜集到的物品說明小花飾的其他用途。
通過對比和欣賞使學生知道小花飾的用途,了解小花飾的樣式,解決難點, C部分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發現的小花飾的用途,旨在加深學生對小花飾用途的理解
D、同學們,想一想這些漂亮的小花飾是怎么做的呢?(展示課件)
E、教師演示一種花飾的做法
F、第二種花飾的做法,由學生探究完成學生可根據課本中介紹的小花飾的制作方法或運用已學過的方法自己設計一個小花飾
5、布置作業:
制作一個小花飾,想一想你的小花飾有什么用途?
6、巡視輔導:
及時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
7、課堂小結:
交流會的形式(讓學生將制作出來的小花飾根據自己小花飾的用途貼在不同的展板上,看完了其他同學的作品,你覺得哪件作品最棒!有什么值得學習的地方?)
將你的作品修改后送給你最喜歡的人好嗎?
8、本課在教學環節中的小花飾的制作方法上采用了分層教學,對于能力有限的學生,可以只學會第一種教師演示的方法,而對于掌握較好的學生可對第二種方法進行嘗試:根據自己不同的情況,自己設計或參看課本中介紹的方法。在展示環節,采用了交流會的形式,實現了評價的多元化,在交流會上,學生可以自評、同時也可以評價其他同學,又是一個互評的過程。
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爬山虎的腳》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里的一篇觀察描寫某種植物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葉爺爺在本篇課文中用細致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墻的,來啟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本篇課文是安排在本冊中的第七單元組中,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繼續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知識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并為保護自然環境做力所能及的小貢獻。
根據新《大綱》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具體接受能力的情況,我在本課里安排了兩個課時,下面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在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的基礎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具有留心身邊事物的習慣,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自然保環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本課詞句的理解,進一步來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課文的理解難點。要讓學生知道“一腳一腳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隊員一樣一腳就一腳牢地往上爬。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我遵循直觀性教學原則,利用實物觀察教學法進行教學。
【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直觀性教學原則,我選定實物觀察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是因為《爬山虎的腳》首先是介紹某種植物形狀特點的一篇說明性的文章。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懂得爬山虎腳的特點,而且要知道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細致有順序地去觀察某種事物。這個重難點要突破,讓學生充分了解,用講授法或其它教學方法來完成可能難度會很高,而且時間也會很長,唯有選定直觀性的實物觀察法。選定實物觀察教學法在這里我是有三個依據的:
1、從人的認識客觀規律來看,學生的認識總是遵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具體到抽象認識這一規律。
2、從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來看,小學生的思維發展處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的發展階段,而且我所要教的學生基本上是處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
3、從提高教學效果來看,運用直觀手段獲得的表象,使學生感到形象清晰、鮮明、生動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記憶、容易鞏固,容易引起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上課時先不慌讓學生打開課本,而是先把實物爬山虎擺出來,實物一出現,學生就可以用眼睛感知爬山虎是什么樣的東西,什么顏色。我再對著實物的腳、莖、葉、以及葉柄等部位進行簡單說明。讓學生來個賞試觀察法,叫學生們先自己觀察爬山虎的各個部位是怎樣的,然后再打開課本看課文作者又是怎樣對爬山虎的各個部位進行觀察和表達的。這樣突破本課的重難點也就不難了。
【說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這一程序的設計,目的是通過質疑提出問題,來引發學生對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學習興趣。
一開始上課,我是這樣說的:“你們知道什么動物會爬墻嗎?那有沒有會爬墻的植物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會爬墻的植物,它叫什么名,它是怎樣爬墻的。”
(板書課題)
二、認定目標(賞試觀察)
這一程序就是針對本課的特點和重難點來設定的,也就是突破重難點的一個重要環節。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們的觀察能力,以及提高他們學習的全體參與性。
課題導入后,首先擺出準備好的實物爬山虎,然后進行說明爬山虎的腳、莖、葉柄等分別是指它的哪個部位。讓學生先賞試觀察此物,并用自己的話寫出來,爬山虎各個部位以及顏色之間有什么變化?學生討論后,點拔檢查學生賞試觀察情況,最后讓學生打開課本自讀,看看本課作者是用怎樣的觀察順序來觀察和表達的。
三、導學達標
這一程序的設計,是在學生們充分仔細的觀察實物的前提上和通過結合課文質疑而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更快地突破重難點。
這一程序里我首先是這樣說的:“同學們觀察這植物后,我們再來仔細看看課文。看看作者把這植物叫什么名來的?作者是用什么樣的觀察順序來觀察這種植物的呢?和你原先觀察的順序不同在哪里?作者是先寫爬山虎的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什么?并用筆在課文上畫出描寫爬山虎各部位的句子。”接著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就是拿爬山虎的各個部位的特點、顏色、和它的生長過程、作者是怎樣表達的來指名提問。最后我才來對學生的回答結合板書做總結,就對爬山虎腳的特點作者是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的總結(教師小結:剛長出來的葉子的顏色是嫩紅的、幾天后是嫩綠的、長大后是綠得新鮮、因為是綠色使人看了舒服;因為它長得整齊、均勻、茂密而不重疊,一陣風的吹過而漾起波紋好看得很。)。從這不僅初步理清了作者的敘述順序和觀察順序,也進一步提醒學生綠色給人們帶來的意義。
接下是對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墻的難點突破,也就是要讓學生知道“一腳一腳向上爬”的意思。這也要結合課文和實物讓學生們繼續觀察思考,爬山虎到底用它身體中的哪個部位來往上爬的,它是怎么東西爬的。在這點我還加了這樣的一個環節:我把登山隊員登山時的動作給學生們做了兩遍展示,接著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爬山虎是用什么來爬墻,和怎么爬的。然后回顧課文的作者又是怎樣來介紹的,進一步來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同時又讓學生拿爬山虎和登山隊員來做比較,它們之間有什么共同和不同之處?從而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爬山虎是怎樣的一腳一腳往上爬的,也懂得了做事要“一步一個腳印,一腳就一點牢”的道理。通過做比較,我還讓學生找出作者細心觀察、連續觀察的語句,進一步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
通過實物、登山隊員的登山動作舉例、學生們的反復觀察、和對照課文比較,我再做適當的引導和講解。這樣子不僅可以輕松地把本篇課文的重難點解決了,也把整篇課文的總體框架拿了下。剩下的字詞,朗讀和指導背誦我都放在了第二課時。
四、達標測評
在這一程序中,我根據在本課時里上過的內容而設計了一道練習:讓學生學著作者的觀察方法用自己的話再對爬山虎腳的特點以及怎么爬山進行描述,并用一段話寫下來。目的是鞏固了所學的內容,再用所學的方法去實踐,也就是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再一個是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寫作水平。
五、說板書設計
本課時我是于實物觀察教學方法為主來對學生進行講課堂教學,而把板書設計則作為觀察教學方法的鋪助教學。為了學生更進一步的了解本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請原諒我的板書設計是以圖片形式保存的,目前我還沒有技術貼上去請諒解!!!)
說課稿 篇9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編排在揭示倍數和因數概念時,是讓學生根據現實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認識倍數和因數。在找一個數的倍數時,也是讓學生運用乘除法知識,探索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整數的認識、小數、分數、負數的認識等知識的基礎上展開學習的。本課知識的學習是以后學習公倍數與公因數、約分、通分等知識的重要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對培養學生的數感,提高數學探索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都有重要的作用。
2、說教學目標
據上述教材分析和學生認知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自然數和整數,聯系乘法認識倍數和因數。在100以內找到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倍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找數學信息,分類,解決問題等活動中。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3、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的導向,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自然數和整數,倍數和因數,能按要求找出一個數的倍數。
教學難點:自主探索并總結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4、說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二、說教法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改變傳統課程實施中過分依靠教材,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的現象。本節課的設計,按照這一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學生操作、探究為主線,首先從學生找數字入手,由淺入深,認識自然數和整數,然后結合乘法算式認識倍數和因數,最后自主探究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
三、說學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和自學能力是學法指導的重點。學生通過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進行觀察與思考,在合作交流中認識自然數和整數,倍數和因數。通過自主探索發現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1、結合情境認識自然數和整數
本節課開始,我就利用猜數字的謎語導入,由數字進入本課主題――數的世界。接著出示情境圖,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數字,并將找到的數進行分類。然后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本,通過觀察,比較等思維活動認識自然數和整數。
(設計意圖:我設計用數字激趣導入,不僅可以喚起學生對數的回憶,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學生通過找數字、分類和自讀教材等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結合乘法算式認識倍數和因數
在這個環節我讓學生結合情境圖幫淘氣選擇一樣商品,并計算出價錢。在學生匯報的同時,我選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板書。然后讓學生自讀教材并結合黑板上的乘法算式認識倍數和因數。同時,我會舉出一個不在研究范圍內的例子,讓學生在我糾正錯誤的同時,也可以為自己敲響警鐘。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我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認識倍數和因數。對于學生容易忽略的倍數與因數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我利用人物關系幫學生記憶。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明白在描述倍數和因數關系時,一定要說請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
3、自主探索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
在這一部分我是以問題為中心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活動的。我先提出問題:1下面哪些數是7的倍數?與同學交流你的看法。(14、17、25、77)這一問題的提出,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尋求規律。然后發現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然后我再提出下面兩個問題:2你還能找出7的其他倍數嗎?3你能找出100以內7的所有倍數嗎?
(設計意圖:設計這樣一系列有梯度有挑戰性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去深入思考、猜測、探究,最后發現方法。)
4、鞏固新知,為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將書上的習題轉變為游戲形式。讓學生分別為4的倍數和6的倍數找家。12和48這兩個既是4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的特殊數字。學生在處理時可能會產生疑問。我會抓住時機,向學生滲透集合的思想。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也為以后學習公倍數打下基礎。)
五、說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這樣的板書設計,能夠將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呈現于學生面前,讓學生可以清晰的總結出本節課學會了什么
說課稿 篇10
一、本課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是“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為指導,采用情景教學法和學生自主練習法。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
二、學情分析
本課為新授課,根據學生特點,如好學、好動、愛模仿、喜歡游戲、崇拜體育明星;但是他們認識粗淺,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太穩定、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樂情來的快去的也快,難以持久等。根據以上特點由教師指導,使學生始終保持在最佳的狀態下學習、鍛煉和娛樂,并使學生對體育的間接興趣逐漸轉化為自覺鍛煉的習慣。
三、教材分析
蹲距式起跑是競技短跑項目中采用的出發姿勢,但是技術過程難度大,學生上肢支撐力量差,因此它不是學生跑的快的決定性因素,所以本次課主要讓學生初步了解掌握蹲距式起跑的動作方法,重點在于訓練學生反應速度和起跑與起跑后快速跑結合起來。
蹲踞式起跑教學的重、難點:
1、重點:正確掌握“各就位”和“預備”的技術動作;
2、難點:“預備”動作與“跑”動作的緊密銜接。
四、教學內容
1、蹲踞式起跑練習 2、游戲“小推車”
五、教學目標
1、運動參與目標: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
2、技能健康目標:讓學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技術動作,發展學生快速跑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3、社會適應目標:通過游戲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六、教法
七年級學生已經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科學鍛煉身體的常識和方法,學會了一些運動技能。因此在教法上不能“一刀切”,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練習的主動積極性,所以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設疑法:通過教師設疑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才能有興趣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
2、講解示范法:通過講解示范蹲踞式起跑的技術動作,激發學生模仿興趣并練習、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技術動作。講解示范法是體育教學中最主觀、直接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能否更好的掌握技術動作起重要作用;
3、指導法:指導學生蹲踞式起跑的練習,鼓勵學生善于思考勤加練習;
4、糾錯法:針對蹲踞式起跑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動作的技術,在學生練習時給予適時適當糾正,達到教學目標。
七、學法
根據五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已經掌握一定的方法及運動技能,因此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學法。
1、自主學習法:因為自主學習法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欲望,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因此首先采用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全身心感受學習的樂趣;
2、游戲法:玩是天性,倡導學生“玩中學”,“玩中練”使體育課充滿樂趣,有吸引力;
3、合作學習法:合作是人在社會中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只有會合作的人才能更適應社會發展。因此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是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合作學習法主要用在分組練習和分組游戲中;
4、體驗法:學生只有不斷地身體練習體驗才能嘗到體育帶來的樂趣;
5、展示競爭法:學習技術動作后讓學生展示并通過比賽的方法增強競爭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八、教學過程
1、準備部分:8分鐘。
① 體育課常規: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安排見習學生;宣布課的內容、任務、要求;
② 慢跑熱身2分鐘后進行徒手操,包括頭部運動、擴胸運動、體轉運動、膝關節運動、正壓腿運動、側壓腿運動每節運動做4個八拍。
2、基本部分:27分鐘。
① 游戲:“長江、黃河”
教學法:講解游戲的規則、方法及安全事項;教師發出“長江”“黃河”的信號;學生分組,背靠背站立;學生聽教師信號進行3—4次游戲;
② 蹲踞式起跑:
教學法:設疑法。教師問學生蹲踞式起跑姿勢是怎樣的;學生自主體驗,讓學生自由練習1—2分鐘;
教學法:講解示范法。教師講解示范蹲踞式起跑的方法,學生聽記;在教師發信號下學生分組進行5—6次練習;
③ 學生交流體驗。兩人一組,一人發令,一人練習,然后交流心得體會3—4次;
④ 學生展示1—2次,師生共評;
⑤ 學生再次練習5—6次蹲踞式起跑接快速跑6—10米。
⑥ 游戲:“小推車”。
教學法:教師講解游戲方法要求及安全事項,學生三人一組,兩人各抬一只腳,一人雙手撐地前行游戲6米,然后三人輪換,教師當裁判,游戲后學生交流心得體會。
3、結束部分:5分鐘。
① 配合音樂放松,讓學生身體得到恢復;
② 對課進行總結;
③ 整理場地器材。
九、場地、器材
田徑場地、音樂播放機1臺
十、教學效果預計
1、85%的學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方法;
2、練習密度在35%——40% 、平均心率130次/分;
3、預計本課對學生思想品質、心理素質、團隊精神、競爭意識都可以得到提高。
【【精品】說課稿模板合集10篇】相關文章:
《珍珠鳥》說課稿模板【精品】12-17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優秀說課稿模板03-16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精品】關于說課稿11篇02-23
夢圓飛天精品說課稿11-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合集10篇05-23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05-07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合集8篇03-22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