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模板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1、說教材《微笑》是一個幼兒早期閱讀故事,語言簡練,講述了胖胖想得到張伯母家的大公雞就要答應張伯母的要求:收集五十張不同的郵票。最后,胖胖成功了。通過閱讀這個故事,孩子們可以了解實現愿望的不同方法。但是,無論通過什么樣的方法,要想實現愿望,都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
我選擇這樣的題材有兩方面考慮:一是提升幼兒語言能力,二是通過閱讀,使幼兒理解故事的有趣情節,明白要實現愿望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選用合理的辦法。。
2、說學情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把握好這一關鍵期,將對幼兒今后語言的運用有很大的幫助。根據《綱要》所述,幼兒語言教育的目標可以概括為傾聽、表述、欣賞(文學作品)和閱讀(早期閱讀)四個方面。根據這四個方面,我對本班孩子的語言能力進行了評估,發現他們對文學作品欣賞較少,對早期閱讀的興趣還不明顯。傾聽能力進步最大,到了中班上學期,已逐漸轉向有意識的傾聽。表述能力最弱,對一些連貫性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仍有困難。
當班上的孩子看到別的同伴帶來一樣有趣的玩具或自己沒有的玩具或書本,就想占為己有。占有的方式也很野蠻:有的用搶,有的用打,有的用偷偷翻他人的書包,因此我選擇了這節閱讀課。通過閱讀,使幼兒理解故事的有趣情節,明白要實現愿望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選用合理的辦法。
3、說目標根據中班幼兒的語言水平、年齡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知識目標:閱讀理解故事的有趣情節。
能力目標:討論實現愿望的不同辦法。
情感目標: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情感基調,感受達成心愿的快樂情緒。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散文以情感熏陶為主,因此,我采用了講述法:在優美的音樂輔助下,運用恰當的語言、語速、音量,完整講述童話故事內容。直觀演示法:運用優美的FLASH課件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提問法:通過解釋性提問、假設性提問等,鼓勵幼兒積極動腦。
2、說學法觀察、討論、發現、表述,最后是操作練習,這樣一個學習過程來突破教學重難點。
3、說準備
a自制多媒體課件、優美的音樂。
b可移動的音符、房子、信的卡片。
c空白圓形卡片若干(男女顏色分開)、油畫棒。
第三部分:說教學程序
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展示玩具激發興趣、閱讀《我要大公雞》、朋友共同分享三個環節來實現教學目標。
(一)教師出示漂亮的大公雞玩具激發幼兒興趣。
漂亮的物品大家都喜歡,運用一個玩具讓大家開動腦筋——想得到要運用什么合理的辦法?不僅激發了幼兒討論問題的積極性,還讓幼兒學會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喜歡的東西。
1。提問:這是什么玩具?你想要嗎?
只有一個,你想得到要用什么方法?
2。教師對幼兒的回答進行總結,選出合理的辦法。
3。今大我請來一個和你們年齡相仿的朋友胖胖,他也有個動物朋友大公雞。他擁有這個好朋友可是經過了一番努力呢!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吧!
(二)閱讀《我要大公雞》
給幼兒提供自己閱讀的機會,很有必要。它可以讓幼兒自主地去認讀畫面內容,在活動中獲得有關的信息。閱讀前提出適當的閱讀要求,這一環節很重要,這樣可以保證幼兒在一個安靜地環境中閱讀圖書,還可以逐漸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教師提出閱讀要求:
(1)閱讀時沒有聲音。
(2)閱讀時一頁一頁地翻看,學習按順序自己閱讀。
(3)看書時要像小學生一樣身體坐正,眼睛注視圖書使幼兒初步在幼兒自己閱讀的基礎上,采用分段理解并加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一頁頁地翻閱圖書,利于幼兒了解故事發展的進程,正確理解畫面的內容。
引導幼兒完整閱讀,使幼兒對故事內容有個完整的概念。運用指讀的方法能進一步吸引幼兒閱讀的注意力。
(三)請幼兒拿出自己的玩具,和朋友共同分享最后一個環節運用了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玩具的方法,是故事內容的延伸。也繼續幫助幼兒鞏固了要想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要如何努力才能擁有,體驗達成心愿的快樂情緒。
要求:拿出自己的玩具想想:想玩別人的玩具時應該怎樣得到?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引導幼兒繼續鞏固實現愿望的不同方法。
第四部分:說活動特色1、注重情感基調的渲染。
活動調動了幼兒的看、聽、說、動等多種感官體驗,來體驗愿望實現帶來的快樂。明白要實現愿望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選用合理的辦法。
2、注重多維游戲的互動。
這不是一節單純的語言活動,在語言學習中,我加入了不同形式的游戲活動。體現了一種師幼交融、生生交融、物我交融的互動狀態。
3、注重知識建架與撤架。
中班幼兒仿編短句是有難度的。在第一次仿編時,我提供了可移動的圖片,給幼兒建立一個支架,幼兒根據圖片里展現的內容仿編短句。多次練習之后我會撤掉框架,不提供圖片而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生活經驗仿編,體現了遞進性,發展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
4、體現了教育的多元和整合。
多元指的是語言、社會、藝術、科學領域的知識內容,這些領域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整合的,這使得活動更具綜合性的特征。如在語言交流中傳遞關愛的社會性教育,在繪畫中鞏固語言的知識性學習,在音樂中感受語言的優美,在舞蹈中交新朋友,體會微笑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所有內容。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給予指導。謝謝!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說課文內容:
這篇課文選自《三國演義》,課文主要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枝箭的任務來為難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向曹操借到十萬多枝箭,最后令周瑜不得不自嘆不如。文中人物形象性格鮮明,宜引導學生品讀,體會人物性格,同時,課文的思考練習主要設計了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樣的練習。
(二)、說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大膽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并互相解決。(這是能力的培養)2、理解課文內容,品讀課文,總結出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這是過程與方法的培養。)3、從故事中具體的人和事中得到啟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意識,以及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襟。(這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三)、說重難點:
1、學習課文,從文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2、引導學生大膽提出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互相解決。
二、說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設計意圖:
《新課標》指出:
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逐步培養學生探究閱讀能力。再加上課后思考題中有訓練學生的提問能力,我將本文的教學方法設計為自主、合作、探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究問題能力。)
三、說學法:
以品讀感悟為主,采用猜一猜,畫一畫,議一議,說一說,寫一寫、演一演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能力及聽說讀寫等基本的語文素養。
四、說教學過程:
1、復習課文,引入新課2、設境質疑,觸發探究。3、出示專題,重點探究。4、巧問設疑,深化探究。5、總結課文,疑難探究。 6、課外扮演,拓展延伸。
(一)、復習課文,引入新課。復習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條理,引述新課。
(二)、設境質疑,觸發探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1、老師設境:
讓學生猜一猜,困擾老師的是文中的一個什么問題。2、學生讀文,猜問題。(設計意圖):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興趣的源泉藏在深處,你得去挖掘,才能發現它。這一環節,我通過創設猜問題的情景,激發了學生初讀探究的強烈興趣,能較好地發揮學生探究的自主性、主動性。同時這一初讀環節的實施,還有助于學生感知課文的“語表層”,形成初步的整體印象,為學生深入探究課文,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出示專題,重點探究。(品讀課文,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老師公布心中困擾的那個問題,并用課件顯示本節課的重點探究專題:
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什么地方?2、布置學生邊讀課文,邊想課文中的哪些材料與這個問題有關,畫出有關語句,并在旁邊寫感悟。3教師用課件出示回答問題格式匯報形式:我認為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什么),我的根據是――――――(讀一讀文中的材料),然后再具體說說我是怎么根據這個材料想到的。4、在學生匯報回答時,老師相機用課件出示重點段,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以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有計謀等方面。
品讀感悟語段一:
諸葛亮說:
“……不過這事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用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
品讀感悟語段二:
諸葛亮笑著說:
“霧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
“江上霧很大,敵人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駑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多名弓駑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
品讀感悟語段三: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清。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
“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品讀感悟語段四:
諸葛亮說:
“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設計意圖:
1、出示專題探究是本節閱讀課的關鍵,我用課件出示困擾心中的那個問題,(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什么地方?)其實就確立本節課重點探究專題,因為這個問題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它涵蓋了課文的最大內容;第二,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需要花一番精力研究、探索;第三它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因為它的答案是多元的,能充分展示學生的學習個性。第四,它是逆向性,因為它必須根據文中已知內容去推斷未知,訓練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2、在學生合作探究專題的過程中,老師深入課堂巡視、點撥,以及要求學生按照定規則來交流匯報,這些指導都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解決研究專題,提高探究性閱讀的效率。3、在學生匯報過程中,適時適度出示重點語段課件,讓學生品讀感悟,進一步深化對諸葛亮人物形象的認識。)
(四)、巧設疑問,深化探究。(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1、老師設疑:
文中描寫諸葛亮語言時,只有一處提示語的中間用了一個修飾限制的詞語,那就是一個笑字,請聯系課文,想想諸葛亮在笑誰,為什么而笑。2、讓學生在讀文思考的同時,用課件出示回答格式:
“諸葛亮在笑――(誰),笑他的――(什么性格),這是一種――的笑。3、師小結,相機引出第二個問題:
周瑜倒底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請你把想到的寫下來。4、相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設計意圖:
在學生潛心探究了諸葛亮妙算的基礎上,抓住諸葛亮的神秘一笑,和周瑜到底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這兩個關鍵點進行啟發點撥,以便引導學生感悟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深刻內涵,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透徹,對人物的形象把握更加準確,并相機進行思想教育,進一步深化了探究的效果。
(五)、回顧課文,提出不懂問題。1、師總結本文學習方法。2、師引導學生提出上課伊始時提出的問題還有哪些不理解,然后引導其他學生幫助釋疑。
(六)、課外排演,拓展延伸:
認真讀課文,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特別要注意人物說話的語氣。
五、說板書:
草船借箭
接受任務諸葛亮知天文
借箭準備識地理
草船借箭神機妙算熟人心
如期交箭有計謀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大班科學《5的分解和組成》。在幼兒學習了2、3、4的分解和組成的基礎上來進行的。基于幼兒對數概念比較不理解,教材通過操作、觀察讓幼兒反復進行5的分解和組成的練習,從而幫助幼兒形成數概念。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游戲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在對教材和本班幼兒的學習情況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分解和組成,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中兩邊數列分別是遞增、遞減的關系。
2、激發幼兒主動探索、與同伴交流的興趣。
三、說重點難點
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學習5的分解和組成,難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歸納出分合式中兩邊數列的關系。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關于教法
本節課屬于數概念教學,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口難點,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幼兒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結合活動室里的環境,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為幼兒展現一環環的活動過程,引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兒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
2、鼓勵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現在的的教學需要轉變幼兒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為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于幼兒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別進行加強輔導。
(二)關于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幼兒的學習方式,在本節課中幼兒的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幼兒親自學會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動,通過互助,讓幼兒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游戲,鞏固新舊知識,提高計算技能。
4、通過觀察直觀的表格,進行歸納和推理,發展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一)說設計思路
本堂課我總共分為五個環節來完成,分別是:
1、游戲導入,復習4的組成。
2、學習5的分解。
(1)拋出問題。
(2)操作圓形卡片和數字卡片。
(3)小結。
3、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兩邊數列的關系。
4、找一找,合一合(《鴨子走》。學習5的組成)。
5、游戲出活動室《鴨子走》。
(二)說活動流程
1、游戲導入,復習4的組成。
出示數字4,(碰球游戲):嘿、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嘿、嘿、嘿,你的1球碰了3球,------
這樣的設計是遵循“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的原則,重在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學習5的分解。
通過拋出問題,幫助小鴨分吃餅干的情節,使數學貼近于生活,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正如《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大班幼兒具有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點,我安排了操作圓形卡片和數字卡片的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探索5的4種分法,啟迪幼兒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規則意識、堅持性的增強,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動要求時,讓幼兒服從一定的紀律,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3、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兩邊數列的關系。
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本班幼兒好學、好問,喜歡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學習內容要有一定適當的難度,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我設計了歸納5的分合式中兩次數列的關系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幼兒“在跳一跳夠得著的地方”進一步升他們數概念質地飛躍。
4、找一找,合一合(學習5的組成)。
設計這一環節的意圖是讓幼兒將所掌握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當中,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同時要求他們進行記錄和同伴交流,有利于發展他們表達能力、合作能力。
5、游戲出活動室《鴨子走》。
根據第二環節中《鴨子坐客》的故事,引出《鴨子走》的游戲:1只鴨子前面走,4只鴨子后面走;2只鴨子前面走,3只鴨子后面走;------
這樣教學前呼后應,讓幼兒興致濃濃地在復習5的分解和組成中結束本節課。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鄉下孩子》一課是一首反映農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詩歌。這首詩選材典型生動,語言簡練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讀來令人如沐陽光,如嗅青草野花氣息,如聞童聲笑語,悅目賞心。 全詩一共四個小節:第一小節寫鄉下孩子幼小時在爸爸媽媽懷抱里生活的情景,“歡暢的黃鸝”比喻孩子的活潑歡樂;“盛開的野菊”比喻孩子漂亮可愛。第二小節寫鄉下孩子在田野里捉蝴蝶、吹草葉歡快游戲的情景。第三小節寫挖野菜、逮小魚等勞動給鄉下孩子帶來的樂趣。最后一小節贊嘆鄉下孩子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無拘無束成長的幸福。
二、說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模仿詩歌的格式練習說話。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詩歌,使學生了解鄉下孩子,感受鄉下孩子自由自在、幸福、快樂的生活。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農村孩子的堅強、樂觀、向上,也培養他們熱愛農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教法、學法
本堂課為第二課時,在教學中我采取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如進入情景地朗讀、想象地朗讀等等,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在課堂上開展游戲、活動,帶領學生感受農村孩子的真實生活,把學生的思想帶入到大自然中,感悟、體驗,開拓視野,發展想象力,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 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開始復習中,我采取了登上智慧島的方式,有機地把學生帶進神秘的情景中,讓學生在闖關中進行了生字詞語的復習。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創設了活躍的課堂氣氛,這樣導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讀文理解、發散想像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課教學我就以讀為主,通過各種形式地朗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并且抓住重點詞語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如:在教授“曾是媽媽懷里歡暢的黃鸝”一 ,讓學生體會自己小的時候,在媽媽身邊是什么句時,我抓住了“曾”樣子,時而撒嬌,時而打鬧,時而又甜甜地睡覺等等,告訴學生在媽媽的懷里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呀!從而再引入詩句,學生真正體會理解到詩句含義,再進行朗讀指導時,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再如:在指導“哦,鄉下孩子,生在陽光下,長在曠野里。”這句時,我向學生展示了鄉下孩子在大自然中的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展示了他們在社會的關心、愛護下美好、幸福,學生體會到了這些后,再朗讀時他們自然就能讀出自豪、羨慕、愉快、幸福的語氣。在教學中展開學生的想象力,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像力最佳時期,猶如農事的節氣,是不 ”能錯過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借助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及時地給已經在閱讀課文中得到許多啟示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引導他們展開想象,把學生的思維帶到無盡的大自然中,讓他們也體會到和花草為伴,鳥蟲為友的鄉下孩子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從中感受到鄉下孩子的幸福、快樂,從而產生出熱愛農村,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開展課堂活動、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愛好,抓住學生的特點,運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產生樂學的情緒。在這堂課中,我帶領學生深入其景,在課堂上開展游戲,如捉蝴蝶,逮小魚等,學生邊做游戲邊體會其中的樂趣,他們玩得興高采烈,在這樣的氣氛、情緒中再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同學很簡單的就抓住了詩句的特點,讀得不亦樂乎。再如挖野菜,含草葉時,帶領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朗讀,學生們一樣很容易就能恰如其分地進行有感情地表演朗讀。學生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用內心的情感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達到了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在培養的學生朗讀興趣的同時,也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學生在多讀的訓練后,培養了語感,感悟到課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三) 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特意設計了一組貧苦的鄉下孩子圖片,讓學生了解到還有一群生活很困苦的鄉下孩子,他們需要大家的幫助和關心,但是我們從他們的身上還體會到了堅強、樂觀、向上,這是我們大多數城市孩子不具備的地方,我通過引導教會學生學會幫助他們,還要學會他們的品質,更加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幸福生活。在語文教學中適時的對學生進行情感的培養、啟發,對學生人格魅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說板書 主要采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并茂,色彩鮮艷,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對課堂教學起到了總結性作用。
板書設計:
4 鄉 下 孩 子 (二)
幸 福 快 樂 勤 勞
陽 光 曠 野
說課稿 篇5
【教材簡析】
《窮人》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作者在敘述這個故事時,用樸實、準確的語言,真實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 讀來使人深受感動。
【設計理念】
教學中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給足孩子時間,讓學生與文本充分地對話,讀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創設一個平臺,讓教師、學生、作者,文本進行平等的語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敞開心扉,去感悟人物的內心,從而受到愛的教育。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沙俄時代,窮人的貧困和悲慘。
2、品讀課文,感受桑娜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她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3、抓重點詞句,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昨天,大家預習了《窮人》這一課,文中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簡單談談!
2、從大家的言語中我聽出來了,大家對窮人充滿了同情,從大家的眼神中我也看出來了,大家對桑娜夫婦充滿了敬意!因為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板書:善良)
3、今天我愿跟隨大家共同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的質樸、真誠與善良!
設計意圖:“預習”實際上是課堂的延展,它能使課堂40分鐘的教學更有效。通過課前的預習,孩子們對文本會有自己的理解,會有整體的感悟。課一開始就讓孩子們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在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的同時,又找到學生理解的共同點,使課堂教學的開展有了一個突破口。
二、感悟
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把你最感動的地方劃記下來,多讀幾遍。
誰愿意把你的感動與大家分享?(引導到西蒙死去這場面。)
1、感受窮人的悲慘命運:
⑴ 我們一起來讀讀!
⑵ 就在這死去的母親旁邊,兩個孩子睡得那么香甜。這不由地讓我們想到:就在這生命的最后一刻,就在西蒙奄奄一熄的時候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那此時她會怎么做?又會說些什么呢?
⑶ 冰冷的雙手會撫摸孩子的雙頰,晶瑩的淚珠會滴在孩子的臉龐。這場面無不讓人動容。再來讀讀!(放哀婉的輕音樂《眼淚》)
設計意圖:六年級的孩子,從身邊的情與愛、媒體的人與事,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此時讓孩子們充分地展開聯想,他們能很快調動起已有的生活體驗,充分感知這一場景的動容之處,真切感受到窮人的悲慘命運。加之教師飽含情感的語言、哀惋的音樂,完全把孩子帶入情景之中,學生讀來情真意切!
2、感悟桑娜的善良:
⑴ 感受桑娜義無返顧的舉動:
① 一個家庭的頂梁柱走了,一戶窮人家唯一的一個大人走了。這對于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來講只意味著一條路、一個字──死。可幸運的是──桑娜抱回了兩個孩子。請大家自由朗讀8~12自然段,你會有更深的感動。
② 桑娜怎么做的?此時,她有沒有多想?想到以后自己的孩子會更苦?丈夫會更苦?自己會更苦?
③ 那桑娜是( )地把孩子抱回家。還能怎么說?
④ 用她自己的話講“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但覺得非這樣做不可!”“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是什么意思?“但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呢?
⑵ 感受桑娜忐忑不安的內心:
① 可這一抱卻給桑娜的內心帶來極度的不安。自由讀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看看你能體會出她的什么感受。
② (放鋼琴曲《命運》)后悔、緊張、擔憂、害怕,這所有的感受攪得她心神不寧,這種感覺就是──忐忑不安。我們來讀讀!
設計意圖:學生閱讀中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這里我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去感知桑娜的內心世界。并在此基礎上創設一個交流平臺。學生體會到哪一點就說哪一點,讀讀相關句子,帶大家一起來感受。當緊張、擔憂、矛盾、害怕、后悔等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體會出來時,學生讀來感同身受!
③ 只是抱會兩個孩子,怎么會讓她如此地被受煎熬呢?這都是因為他們也是──窮人!說說哪里能看出桑娜一家也非常窮?面對著熟睡的七個孩子此時的腦海中會浮現些什么?
④ 是啊!越想越擔憂、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著急,此時的她坐立不安!再來讀讀!
設計意圖:“窮”字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正是因為“窮”,才更能顯示出人物的高尚品質。我讓學生再次回歸文本,從吃的、住的、用的、勞動環境等多個角度,深切感受窮人的悲慘命運,此時的孩子們才能真正設身處地聯想到桑娜將來的境況。正是這想都不感想的將來,攪得人忐忑不安。此時學生讀來撓人心扉!在朗讀中與窮人展開了對話,在對話中感受窮人的美好心靈。
⑤ 七口人變成九口人,這對于一個艱難度日的家庭來講簡直就是──?如果說剛開始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而此時經過了強烈思想斗爭的桑娜還是堅持留下孩子,甚至是──揍我一頓也好!她的善良就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對孩子的憐愛中!(板書:對孩子的憐愛)。
⑶ 還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桑娜的善良?(四人一組閱讀、討論)
① 根據匯報小結板書:對家庭的付出、對鄰居的牽掛、對丈夫的擔憂等。
② 善良的人對待任何人、對待任何事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她人性的光輝!(板書:……)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同的人因為各自的“文化語境”和“閱讀期待”不同,會產生千差萬別的感受。集大家的智慧相互碰撞,會對作者的意圖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人物的形象在讀者心中也將更加豐滿。這一合作式的閱讀、交流,能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
3、感悟漁家的溫暖:
如此善良的人,難怪課文一開始就說──這間漁家的小屋溫暖而舒適!(板書:溫暖、舒適)你是怎樣理解的?
三、祝福
(放音樂《祈禱》)一個溫暖而舒適的小家,有妻子的付出,也少不了丈夫的努力,讓我們下節課再走近漁夫、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再一次感受窮人的那份質樸、真誠與善良!
讓我們祈禱吧!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板書設計】
對孩子的憐愛
對家庭的付出 溫暖
善良 對鄰居的牽掛 舒適
對丈夫的擔憂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分香蕉》是北師大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4節新課,通過前面3節“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三節平均分的活動,是在學生還不知道除法的情況下,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操作水平上解決除法問題的過程。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經驗基礎上開始認識除法的,從學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體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從而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系,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同時,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進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四點:
1、使學生從“分香蕉”的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系,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并認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學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和結果;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會將分的過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建立除法算式與平均分之間的聯系。
課前準備:小棒20根、投影儀、課件等。
三、說教學設計思路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于這樣的認識和本課學習內容的特點,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主動投入地學習。在設計教學時我主要突出兩點1、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畫一畫等,幫助學生通過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動與除法的聯系,達到教學目標,突破教學的重難點;2、課前了解到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已經知道了一點,但有不全面,根據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所以在教學除法算式的意義、讀法等,我決定大膽放手讓學生來說出新課的內容,教師只是適當的指導、點撥。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又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智慧,學生的興趣就很濃厚。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課件出示情境主題圖)
師:你們瞧,這兩只小猴皺著眉頭正在發愁呢!猜猜它們是為什么事發愁?(學生自由猜一下)對啊,它們正在為分面前的香蕉發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誰也不肯吃虧,想分的公平一些,你們說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喜歡的動物故事引入新課,學生有了生活經驗,既喜歡,又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學生的興趣就很濃厚。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平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請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簡單的話把剛才分的過程和結果說一說嗎?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來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過程和結果又怎么說呢?獨立分——同桌互相說。
(3)、你還會把這12根香蕉平均分成幾份?獨立分——自己輕輕說——全班交流
2、認識新朋友
(1)、師:像這樣“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你知道怎么寫嗎?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三位數乘兩位數》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學生在三年級下冊已經學過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筆算。本節課在此基礎上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利于學生完整地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小數乘法打好基礎。
二、說教法學法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計算教學都是從簡單到復雜螺旋上升的,最基礎的計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這樣的發展提高。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喜愛的卡通人物為背景,通過探索卡通人物的秘密,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比賽等形式,引導學生動腦,動眼,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把數學課上的有趣、有益、有效。在教學中力爭讓每一位學生參與豎式的形成、經歷、計算的過程。如145×12先參照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格式寫出豎式,這里應讓學生形成習慣,數位奪得數寫在上面,數位少的數寫在下面,便于計算;再考慮,計算順序即145×2,后算十位即145x×1,并正確寫出積的位置,然后計算兩個積的和,最后還應檢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把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體會計算時的相同點,促進認知同化,完善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的計算問題的體會,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能力目標: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類比及分析,概括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四、說重點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的重點為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為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時的進位。
五、教學準備:課件(卡通圖片、口算題、水果圖片)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復習鋪墊:
談話: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四位朋友,想知道他們是誰嗎?(課件出示)談話:原來都是我們的老朋友,他們每一位都帶來了一個問題。
1、首先出示胖墩墩的咖啡貓帶來了什么問題?(課件出示題目:44×15 78×32 5×144 238×6)
讓學生獨立計算,交流筆算過程。
[設計意圖: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的開頭不僅能使學生很快由抑制到興奮,還能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成“自我需要”,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所以開始我創設了卡通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復習了舊知識,也為新知識的學習架起橋梁,可謂一舉兩得。]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咖啡貓的問題咱們輕而易舉的解決了,接著來看:孫悟空帶來了什么秘密?
這樣引入新課:將課本例1、改為: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又想去蟠桃園偷桃子持,蟠桃園有145棵桃樹,每棵桃樹上有12個桃子,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1)鼓勵學生自己列出算式,比較算式的特點,引出課題。激勵他們自己嘗試列出豎式計算。
(2)小組交流自己的算法。
(3)全班交流反饋。
(4)歸納算法。先小組內討論,再師生總結。
這一個環節,我是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并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進而探討出筆算的基本方法。這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即掌握了知識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展示交流
接下來看看可愛的米老鼠給我們出了什么問題?
說課稿 篇8
尊敬的校長,親愛的老師:
中午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六大板塊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這一單元以“成長的故事”為專題,體驗成長的快樂。四年級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問題,但他們中卻很少有人去思考這些問題,更不會意識到這些問題在自我成長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這篇課文是當今文壇著名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了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贊頌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的文品和對人平易真誠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較長,其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比較多,適合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達到以讀促情、以讀促悟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文章中葉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還可以學習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說學生
由于四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鑒賞力,還有一定量的詞匯積累,他們能夠自主學習字詞,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并能在交流和討論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但是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對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還不容易理解,對文中所表現的葉老關愛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
三、說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特色和學生實際情況,我把教學目標預設為。
1、能正確讀出“推薦、刪掉、規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曲線、春風拂面、映入眼簾”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思路,理解“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這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葉老的認真、平和。
確定教學重點
理解“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這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初步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認識兩個修改符號,并能運用其修改句子中的問題。
四、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我采用一下教學方法:朗讀感悟法、對話式教學法和自學輔導等教學法,這三種方法穿插運用,可以充分調動師生兩方面的能動性,鼓勵學生即興創造,在對重點詞句的反復誦讀中,形成解析完教材,確定完目標及重難點,下面我將說說教法與學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六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教學中主要通過朗讀幫助理解,并適當地結合課文內容播放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
在學法上我將根據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來指導學生采用“讀——思——議——練”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學習氛圍中朗讀、思考、交流、練習,從而解讀課文,感悟課文學生個性化的理解,體會文章的情感脈絡。在學生的自學與教師的導學中打造一個動態生成的課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
鑒于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下面我重點說說教學流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研究教法和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步,本課時教學過程我將按五個環節展開:
開課伊始,我和學生從《爬山虎的腳》談到葉圣陶,從葉圣陶談到肖復興,又從肖復興引出中心句:我非常慶幸,自己第一次見到的作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這些都與上課的內容緊密相關,既可以勾起學生的回憶,又能通過談論葉圣陶,對即將學習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更豐富的認識。接著我揭示課題,讓學生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隨機強調“那”和“綠”兩個字的書寫要求。這樣設計一方面進行寫字訓練,另一方面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除了掃清文字障礙,還要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體現“摯領一頓,百毛皆順”的教學思想。
首先,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教師檢查:注意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寫準字形。如,廳是后鼻音,薦是前鼻音,書寫薦的時候注意草字頭下面是存不是在,昏上面是氏不要在下面多加一點。在疏通完文字之后,我讓學生思考,課文寫了葉圣陶先生和“我”之間的哪兩件事?圍繞這兩件事怎樣把課文分成兩部分,分別用四個字概括這兩件事,在交流時隨機形成板書(修改作文、邀請做客)然后我再讓學生看著板書完整的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而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在這沒有直接讓學生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而是通過提示,給學生一種方法的指引,從而學會概況課文主要內容的一種方法。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使學生通過動口、動腦、動手,掃清文字障礙,理清文章脈絡,為下文細讀課文奠定基礎。
三)、細讀課文,重點品味
學生要對課文有所感悟,首先得“批文以入情”。在引導學生由初讀進入細讀的過程中,我給每個學生充分的讀書與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徜徉在文本里,深入與文本對話。
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1—5自然段,思考:拿到葉老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請畫出相關的內容,然后讀一讀這些句子。
(學生自學后交流)
課件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指名讀這句話,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密密麻麻”“到處”來體會葉老的認真一絲不茍,隨后引入課外資源,引導學生看資料袋中一張畫像的修改原稿,從而讓學生對“密密麻麻”“到處”這兩個詞語有更鮮明的印象,葉老為肖復興修改處大到一個句子,小到一個詞一個字,甚至連標點符號也沒落下,可見葉老修改作文時是多么認真仔細。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為了近一步體會葉老的認真,學習葉老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我還將利用課件,讓學生把肖復興的習作和葉圣陶先生為他修改后的習作做一個對比朗讀,體會這樣改的好處。從中學習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同時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寫好后也要作這樣的修改。
接著課件出示描寫作者肖復興感受的句子: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拂”,輕輕擦過,“春風拂面”指像春風一樣從臉上輕輕擦過,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運用這個比喻,更形象地表達出自己對葉老濃厚的情感,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的理解和體會這些情感,我設計了層層遞進的情感暗示,進行朗讀指導。一讀:興奮。刪改后的句子更準確,更規范了,作者的高興之情由然而生,請同學們試一試讀出他的興奮心情。二讀:溫暖看到葉老這么認真、平和地為我修改作文,我感到春風不僅吹到面上,更是把溫暖注入了心田,請大家再讀!三讀:感動葉老當時可是教育部副部長,工作繁忙,還擠出時間來為我一個素昧平生的小孩子改作文,我感動、我自豪,再讀!四讀:敬佩葉老當時已經70多歲了,還這樣關心一個孩子,我無法言表的感動都融于春風拂面的那一瞬間,再讀!
四)、整合課文,升華情感
通過上面環節的學習,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是零散的,這時我設計說話練習,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體會“我”的情感變化。
當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時,我(一下子愣住了)。
當我仔細看了葉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當我看到葉老簡短的評語后,我(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這一環節試圖通過三個句式的練習,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升華學生對葉圣陶先生的情感。
五)、回顧中心句,前后呼應
在課接近尾聲時,我深情描述情境:雖然時間過去了二十多年,但葉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還深深地留在了肖復興的腦海中,所以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學生齊讀:“我非常慶幸,自己第一次見到作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接著,我總結全文:這節課,我們收獲頗多,在葉老家做客時,我又收獲了怎樣的感動呢?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又會留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呢?下一節課讓我們再走進葉老先生的家,去盡情地享受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這樣結課是為了和課開始時呼應,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
【【精品】說課稿模板八篇】相關文章:
《珍珠鳥》說課稿模板【精品】12-17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優秀說課稿模板03-16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夢圓飛天精品說課稿11-05
【精品】關于說課稿11篇02-23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驚弓之鳥精品說課稿11-03
【精品】美術說課稿錦集五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