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模板合集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的內容。乘法口訣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學生今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教材的呈現是在學生學了“2——7的乘法口訣”以后,所以教材呈現形式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訣,意在讓學生主動歸納出8的乘法口訣。體現了學生學習獨立性要求的編寫意圖。熟練口算表內乘法,是每個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計算能力。因此,本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理解8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難點是怎樣去熟記并利用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探索,使學生知道8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合作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教學難重點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編制8的乘法口訣,并通過交流記憶的辦法比較熟練地記住8的乘法口訣。
四、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頭我從情境中引入擺一個大正方體用了8個小正方體,這里有幾個8?這樣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并明確了幾個8是幾,為8和乘法口訣的學習做好了鋪墊,順理成章地轉入到后面的的學習。
(二)探究新知:
1、自編口訣,發現規律
因為學生已經學習了2到7的乘法口訣,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在編口訣前我先讓學生根據情境填表格,然后說一說從表格里你知道了什么,再來自己編口訣。
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用口訣解決問題,在明確了口訣表示什么意思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8的的乘法口訣有什么特點,發現規律,這樣使學生在后面更容易背誦口訣。
2、讀,背,對口訣
在初步認識了8的乘法口訣后,接下來的任務讓學生記住口訣,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采取了多種形式幫助他們記憶。
首先我讓他們齊讀,又因為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接著自由背,然后同桌互相檢查背給對方聽,緊接著認為自己能背的都背一次。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完成之后,自己發現每組算式的聯系,以及組與組之間的關系。
2、想想做做第2題,是用第1題獲得的知識來解決。
3、想想做做第3題,讓學生自己來看題說題目的要求,在同桌之間相互合作,培養學生讀題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4、想想做做第4、5題,第4題先集體交流從圖中獲得的數學信息再列式計算,第5題是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完成再集體交流,這樣做能夠使學生掌握良好的看圖習慣。
5、想想做做第6題,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一人說一個題目。
6、關于計算螃蟹腳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熟悉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四)總結評價: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認為自己表現怎么樣?
說課稿 篇2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單元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例一。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分數除法之解決問題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學生已經學習了運用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用算術方法解決這些實際問題,需要逆向思考,及從“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角度去理解數量關系和算理。所以教材采用方程解發,只要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順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關系并列出方程。本節課是學生接觸單位“1”是未知情況的開始,這是本節課要為學生展示的地方,同時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發現單位“1”的另一種情況,即單位“1”是未知的情況。
2、運用方程解決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有條理的分析題目。
四、教學準備:
題目貼紙,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啟發導入。
1、出示小黑板第一題:有10道數學題,甲做了其中的 ,他做了多少道題?(此題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在此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教師提問:⑴單位“1”是?你是如何找出來的?⑵如果用
表示單位“1”,你能把這個線段圖補充完整嗎?⑶怎樣列式?
2、出示小黑板第二題:一本200頁圖書,乙讀了這本書的 ,丙讀的是乙的 ,求丙讀了多少頁?
教師提問:⑴單位“1”是?你是如何找出來的?⑵如果用
表示單位“1”,你能把這個線段圖補充完整嗎?⑶怎樣列式?
3、師:這是我們之前學習過的分數應用題,同學們認真觀察,我們原來學的這些題的單位“1”有一個什么共同特點?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那么,單位“1”如果是未知的,該怎么解決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究解決問題。(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兩道題的熱身,使學生回顧了解決問題的思考步驟,同時,通過觀察發現了單位“1”都是已知數這一特點,從而引發猜想:是否有單位“1”未知的情況呢?進而引入新課的學習。這符合學生的認知順序,便于學生發現探討。
(二)引入情景,探討新知。
1、貼:兒童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
教師引導:
⑴誰能給大家分析分析這句話?
⑵咦,好像沒什么特別的啊。這還有一個條件呢!(貼)小明的體重?
⑶請你獨立思考,然后可以用線段圖的方式,也可以找出關系式。總之,用你喜歡的方式在練習本上分析題意,一會我們交流。(重點分析題意,畫出線段圖,寫出關系式)
【設計意圖】學生在課堂中必須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分析的方式方法因人的喜好不同而異,只要能夠理清題意的,都給以肯定。體現思維的多樣化。
⑷你發現這道題的特別之處了嗎?生:單位“1”是未知的。
⑸這樣單位“1”未知的問題,我們之前沒有學過。同學們,請你開動腦筋,想想用我們以前的方法能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小組內討論一下。
⑹全班交流解法,鼓勵多種方法。板書方程解法,重點講解方程解法。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這類問題,還是以容易理解的方程解法為主。讓學生多說思路,訓練學生條例性思維。
2、貼我的體重是爸爸的
小明的爸爸體重是多少千克?
例題的第二問,放手給學生,獨立思考,畫圖,用方程解決。最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給學生動腦動口的機會,仿照前一題的分析,放手讓學生經歷思考分析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多樣練習,鞏固新知。
課本40頁,練習十:
1、做練習十的第1題。
讓學生先讀題,再分組討論,然后每組派代表回答,并要說明理由。
2、做練習十的第2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檢驗時要學生說明理由。
3、做練習十的第3、4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做完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總結全課:經過例題的學習以及練習題的鞏固,學生可以體會到本節課解決問題的特點與解決方法。由學生自由的進行總結交流,最后由教師進一步補充。
(五)作業設計:練習十的5題。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抓住了單位“1”由之前的已知變為如今的未知,這一臺階進行課堂設計。總的來說,基本上可以突出本節的重點。但是,在題目的分析上,仍然欠缺發揮學生主動性,讓更多的學生站起來分析題目。以至于整節課顯得呆板,死氣沉沉。今后,我要更加精心的設計問題,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去交流。讓我的數學課堂成為學生交流思想的舞臺,迸濺出更加絢麗的思維火花。
說課稿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本著“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快樂為主題”的宗旨,依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本課教材內容,圍繞五個學習領域,緊扣三個目標創設意境,給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讓每位學生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姿態,投入到學練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享受到在運動中做主人的快樂。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在學練中養成積極思考、勇于創新、主動參與的習慣,增強自信心,增進團體合作意識。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二年級上冊內容,往返跑、接力跑是田徑運動中的跑項目,通過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下肢力量、協調性及靈敏性,選擇往返跑、接力跑作為本節課主教材,跑是鍛煉身體的主要手段,也是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人體基本活動能力之一。因此,往返跑、接力跑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也是水平一的重點教材之一,同時也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體育活動項目。
三、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都在8歲左右,加上體育課干擾因素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活潑好動,興趣難持久,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和運動技術較差的現象。但他們模仿能力強以及好奇心強,對體育活動有一種新鮮感,但對體育課的認識不足。所以,在體育課中比較易興奮,又容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對于說教過多、技術要求高的教學項目,因其理性思維還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相反,對于直觀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維的體育課比較喜歡,學習興趣較高。教師要抓住他們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來進行教學。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小朋友認識到勞動的艱辛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2)技能目標: 通過接力跑、往返跑發展學生的力量素質和奔跑能力,培養學生的協調性與節奏感。
(3)情感目標:通過游戲活動使學生逐步感受到自身與集體的力量,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使之在游戲中體驗體育的樂趣,體驗到成功與互助的樂趣。通過學生的分組自練、自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本課的重點:學生自己盡情的去模仿、創編動作
難點:插秧動作的模仿。
五、教學方法的運用
1、教法:
主題式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入境動情、明理知味,激發興趣,使學生在熱烈而緊張的“農忙”中體驗到濃郁的學習興趣,獲得最佳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采用游戲,提高學生積極性。運用音樂伴奏,活躍課堂氣氛。
2、學法:本課在學法上主要采用了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進行自主練習,使學生動手、動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相互交流,討論探究,再結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價,激發學生在學習中建立自主創新的意識。
六、教學過程
本課根據農村特色,選用主題式情景教學方法,用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在農村大環境的體驗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全課以圍繞“農忙”為核心,運用“去農村”——“插秧苗” ——“收割運糧”——“慶豐收”等情景,巧妙的把接力跑、往返跑結合本課的特點,時緊時放,體智結合,將體育技術的教學過程與模仿、創編情節發展融合貫通,環環緊扣,自然流暢。
1、 去農村
教師用簡練的語言引入本課的情境“今天老師帶大家去農村”,通過創設情景把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
接著教師帶領學生們向農村田間地頭進發,沿途欣賞美景,模仿各種小動物動作,進行田間操練習和各種跑步練習,達到熱身效果。
2、 插秧苗
在插秧苗之前,讓學生說出插秧苗的情形或動作演示出來,(在這里可能會有很多學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教師應適當的引導,比如說:課本中《鋤禾》這首詩旁邊的畫等),教師指出動作比較好的學生加以指導和提示,然后利用插秧苗的動作做個接力游戲。
略作休息,在這期間教師介紹對農作物進行管理的知識:除草、施肥、殺蟲等。;
3、收割運糧
等農作物“成熟”了,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模擬收割、運糧食等動作,并進行游戲比賽。在這環節中學生通過游戲、表演,體驗勞動的艱苦,分享與他人合作的快樂,激發關注社會生活的情感,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創造意識,引導學生要十分的愛惜糧食,珍惜糧食。
4、 慶豐收
(1)通過打保齡球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豐收的喜悅,加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分享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2)放音樂《扭秧歌》,要求學生圍成一個圓圈跟著教師跳,先由教師示范,學生模仿,教師在示范時要盡量的做出夸張的動作,這樣學生情趣才會被充分的激發起來。這樣安排舞蹈,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本課。
在每一個環節中老師都要用學生感興趣的生動的語言適時、適度的說出來,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的可親性,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他們更好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七、課堂教學效果預計
1、心理狀況預測:根據本課特點,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并能在練習中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和情感交流。
2、生理狀況預測:練習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5次/分左右,最高心率在150次/分左右。
八、教學器材
礦泉水瓶80個,錄音機一臺,小籃球4個,黑板1個。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說課主題: 龍的傳人
學習水平: 水平二
說課內容 : 合作跑與游戲
指導思想 :本課遵循新課程理念,以同學的發展為核心,注重培養同學的自主創新,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創設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同學在學練的過程中感受自主與合作的快樂,既掌握了知識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為同學健康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處于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
二、學情分析
小同學天性好動、好玩、好奇。這樣的天性應該予以維護,而不是抹殺,要想使同學堅持這種好奇心,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時的設計出能吸引同學、使之發生好奇的教學情景喚起同學的情感、激發同學學習興趣,讓同學在樂中學,學中樂,越學越愛學。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 相互配合、能進行合作練習。培養同學的想象、創新和表示能力。
教學難點 ——— 快速平安的完成合作練習。知道尊重他人,養成與人合作的好習慣。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體會合作跑的概念,使同學掌握合作跑的技術方法。
2、技能目標:發展同學的速度、肌肉力量、靈敏性、協調性和耐力,改善心肺功能。
3、情感目標:發展同學之間的團結合作意識,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通過不同的協作練習,能與同伴一起分擔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正確理解合作與競爭。利用“龍的傳人”情景教學,弘揚民族保守文化,培養同學愛國熱情。
五、教學方法
教法:講解示范法、情境教學法、游戲競賽法、談話啟發法等。
學法:觀察法、練習法、討論法、比較法、自主學習法等。
六、教學過程
體驗性導入 引龍 學龍
引龍 教師:在舉國上下喜迎六十周年之際,我們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內心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同學們,你們喜歡龍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龍的文化。先一起來學龍的樣子吧。
學龍 龍飛鳳舞————伸展運動 生龍活虎————擴胸運動
龍馬精神————踢腿運動 活龍活現————體側運動
神龍擺尾————腹背運動 龍騰虎躍————跳躍運動
簡單的徒手操被我賦予了龍的色彩,小朋友們自然而然地更喜歡我們的熱身運動了。通過適當的運動,活動開身體的各個部位,使人體能夠有準備地從相對恬靜狀態逐步過渡到運動狀態,提高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為后面的活動奠下基礎。
自主性學練 舞龍 游龍
我設計的第一個活動是舞龍,利用同學熟悉的迎面接力跑,然后我加以啟發同學,讓他們用跳繩系住兩個合作者的腿進行兩人三足跑的活動,并命名為“二龍戲珠”。一次特別的活動,小朋友們一個個都暗暗地給自身鼓勁,一定要和同伴配合好,順利地完成任務。為此,他們想盡了方法,在不時的地嘗試中,一組組隊員終于都能快速平安地到達目的地。
第二個活動是游龍,在同學初步感受到兩人合作跑的樂趣,基本找到合作跑的節奏感和方法后,再對同學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讓他們進行四人次的合作跑,也就是我說的“車水馬龍” 。小朋友們一邊理解著成語,一邊享受著合作跑的樂趣。老師沒有刻意的教授合作跑的動作技術,而是讓同學自身體會動作,他們靠喊“一二一二”“嘿喲嘿喲”終于逐步掌握了兩人到四人合作跑的節奏和技巧,能快速又平安地到達目的地。在小朋友們的歡聲笑語聲中達到了最好的教學效果。
鞏固性提高 戲龍 頌龍
第三個活動是戲龍。小朋友們最喜歡的莫過于游戲,因此針對本課的特點,我選用了投擲類的游戲“打龍尾” ,在游戲中小朋友們再一次的復習了合作跑的動作技巧,同時充沛利用跳繩這一小器材使同學連在一起成了一條真實的龍,并讓一名同學自制了繩球進行了打龍尾的游戲,在玩中神不知鬼不覺地提高了擲遠的和擲準的能力,這樣的布置使教材搭配也更為合理,更為適用。也使得體育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不至于浪費 。
頌龍 既然大家這么喜歡龍,下面我們就用自身的方式(說、唱、畫、演……)來表達對龍的喜愛之情吧!
同學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結束本課。從而達到恢復同學生理和心理狀態的目的,同時滲透美育,陶冶情操。通過說、唱、畫、演這些方式考察了同學語言組織表達能力,藝術素質、創新能力等,在整節課中有音樂,有美術,有勞動,有語文多學科有機的整合,使得本節課更加豐富多彩,使得本節體育課不只僅是只停留于體力、體能的教學,而把它延伸到了一個更寬更廣的精彩世界之中。
一節合作跑的課就這樣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我通過引龍 、 學龍、 舞龍、 游龍、 戲龍、 頌龍這些活動,沒有提一個“跑”字,同學卻滿頭大汗。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在水到渠成中不覺完成了,直到下課同學還意猶未盡,不肯離去,久久沉溺在課堂上的快樂情緒中。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同學為主體的原則,使同學學得活潑,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愉快,身體素質得到了提高。最終在五個學習領域中完成水平一的教學目標,使每位同學在本節課中都有不同的收獲和進步。
七、教學特色
1、學習方式自主化:
2、課堂教學情景化:
3、多學科合作化:
4、場地器材利用最大化:
八、教學效果預測
心理狀況預計:因為對教材、學情、重難點、進行了比較透徹的分析,教法與學法的選擇遵循了教學原則和同學生理、心理的特點,同學的認知規律和動作技能的形成規律,同學能積極參與各項活動,課堂氣氛活躍,師生情感融洽。
生理狀況預計: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35次/分,練習密度35﹪——45﹪
九、場地器材
跳繩若32根
圓形場地四個
彩球四個
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一、對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腳印》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一個人與動物之間的傳奇故事:小男孩兒正太郎家的傭人從山里捉來一只小狐貍,兩只老狐貍想盡辦法要救小狐貍出去,冒著生命危險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顧小狐貍。正太郎十分同情它們,就偷偷給老狐貍喂食。因此建立了親密信任的關系。后來,小狐貍被送給鄰居,正太郎為要回小狐貍,不慎掉下懸崖,兩只老狐貍救護了嚴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貍,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貍一家終于團聚并回到了樹林中。
拿到教材后,我先從學生的理解角度閱讀了這篇課文,弄清了課文是以時間為序,敘述了事情的全過程。理清了文章的脈絡,課文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4~18自然段是事件的經過;19~21自然段是事件的結果,重點在第二部分。而且感受到動物之間的濃濃親情,倍受感動。
然后,我又從教學這篇課文的角度來閱讀,進一步分析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和特點,作者以生動細膩,充滿感情的筆觸娓娓道來,贊美了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系,讀來感人至深。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定
通過分析教材,依據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另外還分析了這一課的德育滲透點和美育滲透點。
1、教學目標:
⑴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本課故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
⑵ 通過閱讀及細節描寫的欣賞讓學生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2、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
3、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4、德育滲透點:
⑴ 透過老狐貍救小狐貍的做法,感受到老狐貍和小狐貍之間的不可割舍的親情,進而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激發學生回報父母的情感。
⑵ 透過“我”的做法,體會到“我”的善良,從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5、美育滲透點:
感受文中人與動物間的和諧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析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而且這個班的學生也比較活躍,因此可以嘗試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實現教學目標。教學時,以學生自學為主,采用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形式逐步深入。
【說過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學生情況以后,為了體現略讀課文的特點,這節課的教學我始終以學生自學、討論交流貫穿全課。為實現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把主要教學過程設計為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三個教學環節。
一、第一回合: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因為學生已經對課文進行了預習,對課文的大體意思有一定的了解,上課時只需讓學生快速地、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樣三個問題:
1、課文重點寫了哪幾個角色?
2、老狐貍為救小狐貍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
3、當正太郎失足受傷時,老狐貍是怎么做的?思考和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基本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線索。
這樣做既訓練了學生速讀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邊讀邊想的閱讀習慣。同時還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說課稿 篇6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學前班上冊數學《認識6》,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準備、教學流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認識 6是學前班教材上冊第20頁的一個內容。數字的認識是幼兒學習數學的第一階段,幼兒在前面的教學活動中認識了5以內的數,本次活動是通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展、整理幼兒在生活中獲得有關書寫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初步運用數學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為入小學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孩子經歷認識6的過程,初步建立6的數感。
(2)在具體情景中產生數數的欲望,學會6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對6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引導孩子感受數6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教學重點:學會點數6以內的數,認識6和正確書寫6.
4 .教學難點:了解6的意義及6與5的關系,體驗數學在身邊。
二、說學情分析:
作為剛進校不久的學前孩子,雖大多數或多或少的接受了數的初步認識,但對數的概念未必都很清楚,對數的順序、大小比較、數的組成還很陌生。再加上學前孩子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因此,根據我班孩子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說、操作達到讓孩子自主參與,主動探究新知的目的,讓孩子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三、說教學策略: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游戲的方法、引導發現發、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等。為了講清重難點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直觀教學法。從孩子熟悉的生活中找數量,多媒體直觀演示,讓孩子在具體的實物中認識6,建立數感。根據孩子心理發展和認識規律,本課的教學,從直觀到數學抽象,從生活到數學,再從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的作用。注意為孩子提供積極思考空間,讓孩子在觀察、操作、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實物口哨一個,點子卡,小黑板。
2. 學生準備彩筆
五、說教學流程:
教學程序設計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程序,首先以游戲導入,引出問題,讓幼兒對問題產生興趣,激發幼兒參與的愿望。其次讓幼兒探索嘗試、發揮想象,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猜測討論的方法尋找問題的規律性。最后引導幼兒將找出的規律性和獲得的知識經驗去解決新的問題。活動因此自然而然進入、開展、結束。
(一)、復習舊知:
1.課前唱數 課前我是通過0——5的數順數倒數一遍,然后任意說數讓學生快速伸出相應手指,這樣做的目的是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習興趣。
2.談話激趣: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把前面學過的數字寶寶帶來了,你們還記得嗎(出示數字卡片)?讓學生根據數字的出示練習認數、讀數。
瞧,這些數字寶寶多粗心呀!連隊伍都沒有排好,誰能幫它們從小到大排排隊呢?引導學生復習認讀數及5以內數的排列。
3.出示卡片口答
這樣通過復習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二)、學習新知
1.認識6的含義。
在學習新課時,我首先告訴學生,認真聽課,積極動手動腦回答問題的同學獎勵小紅旗,激起學生學習和表現的欲望。
(1)然后請同學們觀察主題圖,想一想老師和同學們都在干什么?回答后及時進行思想教育:這幅圖上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在認真地打掃衛生,我們小朋友也應該向他們一樣講衛生、愛勞動,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請小朋友數一數,這幅圖上有幾個人?幾張桌子?
教師歸納:6個人,6張桌子,6把椅子,它們的數量都是6,我們就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板書課題:認識6
引導學生觀察6的形狀, 6像哨子,電腦出現哨子的實物,幫助學生記憶字形,教6的讀音 ,注意正音。
(2)及時鞏固。 (黑板畫)6朵花上飛有6只蝴蝶,請同學們數一數。
(3)請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數量可以用6來表示?
教師小結:不論是6本書,6個人,還是6只鉛筆……只要它們的數量是6,就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4)游戲《搶椅子》
將5把小椅子擺成圓圈,請6個小朋友出來玩游戲。老師快速拍手,小朋友圍著椅子走,當老師停止拍手時,小朋友立即找一把椅子坐下,沒坐上椅子著為輸。重復玩幾次后請小朋友想一想,為什么總有一個小朋友沒有椅子坐?
啟發學生數一數有幾把椅子?幾個小朋友?從而知道有6個小朋友只有5把椅子,6比5多1,5比6少1.
問學生:要使6個小朋友都有椅子坐,應該怎么辦呢?添上一把椅子,再玩游戲,每一個人都坐上一把椅子,使學生通過活動知道5添上1就是6,6里面有6個1.
以上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聯系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用數表示事物和數在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感悟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2.認識6以內數的順序。
前面數字寶寶都排好隊了,新認識的數字寶寶6該排在那里呢?
電腦展示:6排在5的后面
3.學習6的寫法
(1)。老師邊示范寫邊說:"6"是一筆寫成,上線靠右點,左下右半圓。
(2)。出示小黑板
樹上有幾個桃子,請你再添畫一個后再數數有幾個桃子,將數字填在方格里。
4.作業:讓學生在書上虛線上描寫2至3個6,然后自己獨立書寫6.
(三)。鞏固練習的設想是:
在學習中邊學邊練,每個知識點都設計了針對性練習,既突出了重點,也及時突破了難點。為調動學生積極性,還通過排排隊、猜一猜、玩游戲來鞏固新知識。
總之,在這節課中,我力圖通過直觀演示,觀察啟發學生初步認識6.教學中,想方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另外,我還在課堂中及時運用表揚和獎勵這種激勵競爭機制,極大地調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今天我講的《電能和能量》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六課,本課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熟悉的家用電器入手,直接引入對電能的認識,在觀察、實驗中探討“能量的相互轉化”。
本課主要安排了兩塊內容:
1、“電能和其他能量”。
2、電能的轉化。
在“電能和其他能量”這一塊內容中,教材安排學生認知電風扇、電視機、電水壺等用電器的工作狀態,使學生了解到電可以進行各種工作,或發光、或發聲、或發熱、或者是進行各種機械運動。認知了電能的概念之后,接著討論其他能量形式。教材通過插圖幫助學生理解,出示了煤產生的熱能可以推動火車、風能可以轉動風車、而聲音卻可以控制開關、激光可以加工零件……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哪里儲存著能量?我們身體運動的能量又是從哪里來的?”這些問題,為“化學能”的引入做好鋪墊。最后,教材用一段文字來概括總結以上討論的內容,揭示能量的重要性。
在“電能的轉化”這個環節中,教材安排有一個調查活動:以自己熟悉的家用電器為對象,通過調查、研討,把認識從可以做什么工作上升到電能變成了什么能量。表中例舉的電燈輸出的能量形式有光和熱兩種。接著,教材明確地指出:所有的用電器都是電能的轉化器,能夠把輸入的電能轉成其他形式的能。再從這個內容延伸開來,通過觀察書中的圖片認識其他形式的的能量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通過“用手搖動手搖發電機、用吸管吹紙片”這兩項實驗活動讓學生思考不同能量之間的轉化。最后,教材用漫畫的形式展示了能量的轉換過程。
因此,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能量有電、熱、聲、光等多種形式,能量還儲存在食物、燃料中。電能可以轉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也可以轉化。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小實驗和閱讀資料,認識能量的種類和能量轉化。通過觀察圖片、動手實驗分析常見的能量轉化的情況。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實驗中產生研究能量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能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2、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轉化的。
教學難點:分析能量間的轉化
二、說教學方法
本課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講解法、舉例驗證法、實驗探究法、小組合作討論法等。
三、說教學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2、電能為我們做什么?
3、學習其它形式的能量;
4、通過觀察圖片、動手實驗,探討能量間的相互轉化;
四、小結。
五、說板書設計:
電能和能量
電能、光能、風能、熱能、化學能、動能……
用電器就是電能的轉化器
相互轉化 動能轉化成機械能,機械能轉化成電能……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一)地位與重要性
函數的最值是《高中數學》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內容,是函數基本性質的重要部分。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建立了變量間的函數關系后,求最值培養了學生運用基礎理論研究具體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函數最值的教學在培養學生數形結合、化歸的數學思想同時也可以使學生養成嚴謹思維的學習習慣。函數的思想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它體現了運動變化和對立統一的觀點,本節課對初高中知識的銜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函數的最值問題與不等式、方程、參數范圍的探求及解析幾何等知識綜合在一起往往能編擬綜合性較強的新型題目,可以綜合考查學生應用函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成為高考的高檔解答題,是高考測試的熱點之一。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求二次函數最值的常用方法——配方法,培養學生數形結合、化歸的數學思想和運用基礎理論研究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經歷和體驗數學活動的過程以及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過程目標:通過課堂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相互間的合作交流,且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養成學生表述、抽象、總結的思維習慣,進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科研目標: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經歷和體驗探究過程的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配方法、數形結合求二次函數的最值。
難點:二次函數在閉區間上的最值。
二、說教法與學法
在初中學生已經學習過二次函數的知識,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本節課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和講練結合法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也是一個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企圖從外部將新知識強行裝入學生的頭腦,而是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及發現新的知識經驗。在本堂課學習中,學生發揮主體作用,主動地思考探究求解最值的最優策略,并歸納出自己的解題方法,將知識主動納入已建構好的知識體系,真正做到“學會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環 節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說 明
課 題 講 解
例:動物園要建造一面靠墻的2間面積相同的長方形熊貓居室,如果可供建造圍墻的材料長是30米,那么寬為多少米時才能使所建造的熊貓居室面積最大?熊貓居室的最大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學生通過此例感受到在實際問題中需要解決函數的最值問題,從而引發學習本節內容的興趣。
教學手段:用PPT展示題目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解答,并個別答疑、點撥,收集學生的解法,挑出若干答案在實物投影儀上進行展示,并進行點評。
學生的解法主要為函數最值法和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由學生評價兩種方法,為閉區間上二次函數的最值教學打下伏筆
教學手段:實物投影儀
(二)新知教學
環 節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說 明
課 題 講 解
一、函數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
通過引例最值的求解,引導學生闡述函數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
學生口述師板書。
一般地,設函數在處的函數值是.如果對于定義域內任意,不等式都成立,那么叫做函數的最小值,記作;如果對于定義域內任意,不等式都成立,那么叫做函數的最大值記作。
二、例題講練
例1、 求二次函數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師生共同完成一例,高一學生要養成規范的書寫格式和習慣,其余題目請學生板演。
(1) (2)
(3)
(4)
學生根據已有的能力和經驗,動手得出答案,教師點評。提醒注意當取何值時,函數取到最值。
培養學生闡述、分析、理解概念的能力,引入最大值概念的過程是遵循由已知去認識未知的認識規律進行設計的,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認為,有效的概念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在學生已有知識結構中尋找新概念的固著點,引導學生通過同化或順應,掌握新概念,進而完善知識結構
讓學生從求實際問題的最大值入手,由熟悉的二次函數圖象的頂點所具有的特點出發,得到求二次函數最大值(最小值)的方法。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思維的嚴謹性以及轉化能力,通過區間的變化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二次函數的最值的求解要討論對稱軸與所給區間的關系。
教學方式:講練結合
例2、在 的條件下,求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思考:
1、定義域與函數最值是什么關系?
2、轉化后要研究的函數是什么?
目標函數為
進一步推出目標函數數形結合同時注意嚴謹的思維方式,進一步認識到定義域與值域、最值的互動關系。
教學方式:學生自主探究
(三)歸納小結
環 節
教學過程
設 計 說 明
小 結
1、函數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
2、函數的定義域、值域與函數的最值的關系
3、配方法較適宜于求二次函數最大值(最小值),尤其要注意閉區間上函數的最值可數形結合解決。
4、數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轉化思想
通過方法、思想的小結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有助于后續問題學習和研究。
教學方式:學生交流總結
(四)課堂練習
環 節
教學過程
設 計 說 明
課 堂 練 習
求下列函數的最值
(1)
(2)
(3)
(4)
題目設計目標:
1、檢查本節基本內容的學習掌握情況
2、考查二次函數概念及學生的轉化能力
教學方式:請學生板演
(五)作業布置
環 節
教學過程
設 計 說 明
作業布置
1、求函數的最值.
2、已知,求函數的最值.
3、求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求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某旅店有客床100張,各床每天收費10元時可全部客滿,若每床每天收費每提高2元,便減少10張客床租出。這樣,為了減少投入多獲利,每床每天收費應提高多少元?
作業既可以反映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是對知識的一個鞏固的過程,因此作業的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內容不僅要貼近課本又要綜合所學習過的知識,是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七年級科學下冊第四章的第2節內容,是繼學生學習第一節“地球的自轉”之后,進一步認識地球上的時間確定相關知識。同時對加深地球自轉,以及晝夜交替的知識的鞏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材在編排上通過聯系生活實際,通過模型、實驗等加深學生知識的理解,這是一節落實素質教育,滲透科學方法,發展學生能力的好教材,充分體現科學的STS思路,強調知識與能力的統一和協調。本節課宜分為兩課時授課,下面我就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思想。
2、教學目標的確定:
知識目標:1、使學生了解地方時、世界的時區、時區差的相關知識。
2、初步懂得計算時區的基本道理。
3、了解北京時間和北京的時間的區別。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計算時區差、時間的能力。
注意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創新探究能力,
并培養學生觀察、科學實驗方法和歸納等科學方法。
素質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探索精神。
確定上述目標是基于以下考慮:
(1)教學思想:圍繞著以學生為中心,以知識探究和能力培養為主線,將了解型知識、設計型知識、程序型知識、專業型知識及發展型知識融會于教學中,力求使學生得到最佳的發展。
(2)科學教學課程標準和課程體系的要求,初一學生的實際情況、年齡特征及思維發展的特點和心理特征。
(3)信息社會的發展及形成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素質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需要。
2、重點與難點的確定:
本節課的重點是:時區的劃分和時差的計算
另外初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具有好奇心強,興趣不穩定,觀察不全面等特點,因此要在短時間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建構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原理是本節課的難點。此外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往往只憑興趣,直觀思維較強而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都決定了時區的劃分和時差的計算是本節的難點。
4、重點與難點的突破:
(1)發揮實驗、多媒體技術在現代教學中的作用,通過實驗演示,加強感性認識,引導學生進行全面觀察,利用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軟件、創設“情境”教學環境。
(2)能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并給予充足的素材和必要的啟示幫助,使之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3)選擇使用諸如討論法、暗示法、探究實驗法、歸納法等教學方法,并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
5、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地球儀、時區圖、自制“區時杯”、時鐘
二、教學方法設計:
考慮教學目標控制原則、教學內容符合原則、教學對象適應原則和多媒體教學原則,創設激勵、寬容、和諧的教學氛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首創性、思維多向性和求知欲,體現創新教學理念。
本節課的基本教學方法是以學生分組探究實驗、計算機輔助教學、討論歸納為主的探究型教學模式。
整體思路是:渲染氣氛→實驗探究→形成概念(地方時)→時區劃分規則
→時差計算 →學以致用→課內活動(區時杯的制作)→小結
三、學習方法指導:
本節課教給學生探究實驗、歸納、分析等方法,同時教學生學習的基本方法:實驗推理分析使學生在實驗現象中找到事物的本質。
本節課既要教給學生觀察、整理、歸納、分析、記憶等學習方法。
同時形成其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以及嚴謹扎實、探索創新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再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不斷滲透具體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中要以了解、學習研究科學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具體設計如下:
1、設疑引思(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本節課以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日常生活中的碰到的現象:觀看在歐洲舉行的足球比賽為什么經常在后半夜?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入課題。
2、探索釋疑、達成目標
這是教學的關鍵。如何維護學生已被燃起的探求欲望,把其思維著力點引導到教學目標界定的探索方向上,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實現有效內化,要求教師巧引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歸納、討論等學習活動逐一達成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以地球儀代表地球,用橡皮泥粘在同緯度不同經度的四點,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
學生得出不同經度的地方的地方時是不同。
(2)學生討論各地都采用自己的地方時或全世界統一使用某個地方時會引起的問題。
(3)、教師講授:國際上規定,每隔15°劃分一個時區,全球可分為24個時區。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從西經7.5°至東經7.5°,劃為中時區也叫零時區。中時區以東,依次劃分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在中時區以西,依次劃分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十二區、西十二區各跨經度7.5°,合為一個時區。稱為東西十二區。
(4)教師指導學生認識時區。學生討論“北京時間和北京的時間”的區別。
(5)學生讀圖討論,并歸納出時區的規律。
(6)學生探究制作“區時杯”,并讀圖。
(7)學生分組來參與時鐘的調整,分組進行調鐘比賽,并歸納出校正賓館里的鐘的步驟。
(8)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鞏固知識。
如:①想一想:什么時間給遠在紐約的爸爸把電話最合適。
②20xx年7月9日,世界杯冠亞軍決賽,我們什么時間起床看最好。學生給教師解決問題。
3、歸納總結,促進內化
歸納總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可將探索中獲取的各種信息加工、整理、貯存并與大腦中原有的各種知識“同化”和“順應”。
本節課的特點是概念多、知識分散、比較抽象等特點,知識學習結束后,通過歸納總結來使知識到一個體系中。
4、布置作業:
作業本:區時和區時部分作業
【【熱門】說課稿模板合集9篇】相關文章:
學校語文熱門說課稿11-03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優秀說課稿模板03-16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小學語文熱門課程說課稿11-03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合集10篇05-23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05-07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合集8篇03-22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