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模板九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也許因為我的語文教齡不長,所以頭腦中沒有固定的模式,也就少了許多束縛,語文課上更能體現新的思想。
今天,我和學生共同學習了《我想》,這首詩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這首詩充滿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膽,語言簡煉,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讓人進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節課,我沒有過多的分析講解,沒有課件演示,我只是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讓學生通過朗讀,展開想象,腦海中浮現出詩歌描繪的美麗畫面,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個愿望,最喜歡哪個畫面,并說一說喜歡的理由,讓學生對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有自己的補充和拓展。邊讀邊想,邊讀邊體會,體會之后再讀,與作者一道沉浸在一連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樂中。同時,讓學生真正感受閱讀的樂趣,我覺得這才是美妙的課堂教學,這才是審美閱讀,這才應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應該追求的境界。
語文課堂就應是學生快樂的天地,就應是一門陶冶人的藝術,就應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就應讓學生走進自信的大門。教師就必須重視朗讀、重視指導朗讀的方法、重視創設朗讀的情境,真正讓朗讀成為語文課堂的美麗風景。
二說教法
1.以趣激趣。兒童詩的理解相對來講是比較容易些,由于
此類文在教材中出現并不多,因而學生的興趣也比較濃。在此基礎上,教學的語言再豐富、風趣些,學生便容易入情入境地學習起來。以趣激趣,生出課堂的情趣來,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學的效率呢!
2.感受兒童詩的語言特點,仿寫的延展。在本課教學中,我提綱挈領地羅列板書,指向性明顯,學生不僅宜利用板書進行背誦,而且也不知不覺地殖入了一些兒童詩寫作的特點,讓學生在學習中滲透對兒童詩的了解,為后期的自我第一次創作兒童詩,鋪設了一定的前提。
3.作業反饋中,顯露出學生語言的局限性。從學生部分上交的自作兒童詩中,可見學生平時的積累并不多,因而在寫起兒童詩的時候,沒有一個整體性,語言也缺乏美感。大多只是平淡乏味地直白陳述,或是言之無物。這種現象表明,平時我還是得強調學生多做一些課外的美詞佳句的積累才行。
4.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詩、寫詩,必須學會賞詩、品詩。在本課教學中,我通過創設情境個讀、同桌讀、展示讀、評析讀、比賽讀等方式,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領悟詩歌的內在音律和和諧之美。由讀到感,由悟到賞,經過老師的引導和學生賞析,此時再讓學著課文的寫法,模仿寫一些童詩,既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著名兒童詩作家金波所說,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寫詩是他們自由天性的表現,“他們因快樂而寫詩,因寫詩而快樂。”只要能給學生帶來快樂,我們教師就應該給他們機會去嘗試。我想,讓孩子們浸泡在優美靈動、充滿智慧的詩歌作品之中,就可以悄悄地在他們心中播下詩意的種子,孩子們就可以體會到至真、至純、至美的感情,從而得到詩文的啟蒙教育。。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使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過程與方法: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再續編一段詩歌。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感受自然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使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大膽想象、仿照課文再續編一段詩歌。
五說教學反思
1.以往,我在教學詩歌時,按照“誦讀、學生初步理解、教師引導理解、再誦讀”的教學方式進行。經常這樣教學,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一般,這學期,在教學第九冊《兒童詩兩首》時,我試著改變一下教學方法,我先讓學生談談: “我最快樂的一件事”; “我心中的幻想”。引導大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然后引進對詩歌內容及其表達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讓同學們把詩歌背誦下來。緊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模仿這兩首詩歌的表現形式,用各自喜歡而且“拿手”的形式來自主表達。于是,學生個個興致勃勃,喜歡寫詩的同學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畫》,寫出自己美妙想象;喜歡畫畫的同學,根據自己的想象把畫面內容描繪出來;喜歡閱讀的同學,就去另外收集幾首兒童詩……在這基礎上,讓學生課外編辦《我心中的歌》兒童詩主題手抄報,把所寫的詩、所畫的想象畫、所收集的詩歌展示來。
2.這樣的活動,立足于課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開放思
路,把課堂學習內容同課外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即有對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內心自主表達,又把課內與課外相機融合,他們在看、思、讀、說、寫、畫等一系列的實踐中,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語言積累,提升了自主的學習意識與能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或妙趣橫生的學習內容,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主動探索的欲望。
3.孩子們學詩歌的愉悅
今天上的是第二組第九課《兒童詩兩首》,這是描寫兒童的詩,內容上比較好懂。但是既然是詩就應該感受到詩的韻味,詩的美妙。在上第一課時,我用詩歌般的語句導入課文:童年如一幅美妙的圖畫,畫上有你們五彩的生活;童年如一首動聽的歌曲,唱著你們童年的歡樂;童年如一首詩歌,充滿了你們對未來的幻想和憧憬。然后我用精心準備好的音樂,配樂給學生范讀了一次課文,學生們真的感覺是陶醉了。接下來學生就躍躍欲試,想自己讀詩了。我先讓學生自由讀,然后單個讀,合作讀。學生們個個聲情并茂,讀的抑揚頓挫,仿佛自己也身臨其中了。最可喜的是我們班上,平時不愛舉手的學生也自信的舉起了小手,在這些學生讀前,我就問其他同學,你們想從他們讀中感受到什么啊?學生們說了:“想感受到悠閑自在,想感受到童年的快樂......”在這些要求下,他們讀的有高有低,讀的更自信了,同學們給了他們熱烈的掌聲。在讀好的基礎上,讓學生談感受,不言而喻,兒童對春天的喜愛,童年時代的自由,天真.....,都感受到了。學詩也是為了寫詩,接下來我給了學生幾個詞語讓仿照課文寫:我想-------- 貼近----------聆聽---------感受--------,也可以自己想,幾分鐘的時間,學生寫出來了
這時我及時的鼓勵孩子們:“看來我們班的這些孩子們將來都
是大詩人,”孩子們臉上露出了成功的微笑。
畢竟是孩子們只要敢于寫,大膽寫,相信他們就是最棒的。在整堂課中,孩子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我感到好滿足,因為孩子們都深入其中,認真感受詩歌的美妙,他們學會了讀,學會了聆聽,也學會了只要大膽寫,就會有詩樣的童年。
4. 今天我們上了第九課《兒童詩兩首》,學生對詩歌非常感興趣,我先讓孩子從整體上比較兩首詩的不同,大家說的不錯,比如第一首是分小節寫的,全文只有一個標題,而第二首詩有三個小標題。在體會押韻時,在引導下,孩子們也能發現詩的韻腳。 最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比賽朗讀自己喜歡的詩歌,大家積極準備,在比賽朗讀環節,每個小組各顯其能,讀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評價小組朗讀效果時,我采用了建議的方式,比如:朗讀的聲音要響亮,最好要把身體站直,這樣聲音才能更好地傳出來,在我的建議下,第二小組吸取了第一小組的教訓,但感情又不夠,我繼續建議,如果你想讓別人陶醉,不僅聲音要響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這樣你才能打動別人,第三小組終于按照要求朗誦了出來,讓大家聽得如癡如醉。我的評價:你們幾個人的朗誦,就像一首和諧的交響樂,各盡其職,如入天籟之音,好!也許這個評價有些言過其實,但孩子們在朝著目標努力著,真是高興!
5. 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引導學生們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讀出感情。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盡量在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路。讀《我想》時,問:“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誦讀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畫面。”讀《童年的水墨畫》時,引導學生: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 拓展延伸。寫寫自己童年的夢想與童年趣事。遺憾:有些同學還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是來自蘇州工業園區康佳青劍湖一線老師覃建超,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選自我園科學課題“中班科學游戲資源庫”而改編的科學活動《油和水》,望各位同仁在聆聽的同時,多提意見和建議,這是您給我的最大支持和幫助,謝謝!
下面我將從“教案分析”“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油和水》這節科學活動它符合中班幼兒認知發展,能提高幼兒在科學領域的知識技能,也能展現我園科學特色的一個幼兒自由探索活動。其次日常生活中幼兒對水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玩水。 油在家中和超市也能常見到的。受此啟發我選擇了油和水這一來自幼兒生活的、熟悉的、好玩的事物作為切入點,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發現油和水裝在一起,會產生分離的神奇現象。通過活動的深入幼兒能用語言和記錄的方式表達自己看到的現象。
二、說設計思路:
此次科學活動運用了談話法、觀察法、記錄法讓幼兒在做中玩、做中思、做中議、做中學等各種教學手段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第一步猜一猜:教師拋出問題,讓幼兒結合已有的經驗大膽猜測結果——第二步做一做:讓幼兒帶著問題去動手進行實驗,用實驗驗證猜想——第三步記一記:眼睛觀察到的現象用連線的方式記錄實驗結果——再說一說:讓幼兒帶著記錄結果相互進行交流最后得出結論——最后延伸問題。
三、說活動目標: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及幼兒的認知水平、年齡特點以及我班幼兒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目標:
1.使幼兒感知油、水分離現象及糧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現象。
2.初步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以及培養幼兒敢于嘗試、探索的態度。
四、說重、難點:
重點:感知油、水的分離現象。
難點:除了實驗操作以外,記錄實驗結果則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五、說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能區分油和水
2、物質準備:涼白開水、食物用油、一次性透明杯、筷子、玉米、花生、芝麻、黃豆
六、說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猜一猜:
這個環節我首先利用的談話法,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欲望:兩個杯子里裝的是什么?然后再利用觀察法,讓幼兒通過感官辨認油和水。如果把水倒入油中會怎樣呢?幼兒通過大膽猜測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環節:做一做:
這個環節我用的是觀察法和動手實驗操作法,讓幼兒帶著問題動手實驗,首先讓幼兒將水倒入油中,觀察油和水分離現象并能用自己語言來描述,接著用筷子攪拌,再次觀察油和水分離現象。通過這兩次幼兒的探索,能輕松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點。
第三環節:記一記:
這個環節我利用記錄法讓孩子來嘗試為操作結果進行記錄。首先出示玉米、花生、芝麻、黃豆和記錄表,老師先讓孩子認識這些食物,然后示范將一種食物放入油和水的杯里,如果食物在油里,就在記錄表上找到相應的食物和油連線,如果食物在水里就和水連線。幼兒操作并嘗試記錄實驗結果,由于中班孩子記錄能力還不高,因此我通過“連線”這種方法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第四環節:說一說:
請幼兒相互交流記錄結果,對個別記錄結果不同的,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操作驗證。
最后是一個活動延伸:請幼兒回家找找其它的物品放入油和水中觀察沉浮現象,和爸爸媽媽一起記錄實驗結果。
以上就是我對《油和水》說課的全部內容,懇請各位評委老師能夠提出您的寶貴意見,我會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謝謝!
說課稿 篇3
教材說明:
《騰飛的翅膀》一課屬于浙教版《品德與社會》第八冊第二單元“我看家鄉新變化”。這單元有四篇課文,分別是第一課《城鄉巨變》、第二課《騰飛的翅膀》、第三課《交通連四方》和第四課《服務在身邊》。本單元的目標是感受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家鄉,樂意奉獻家鄉和社會的情感。《騰飛的翅膀》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家鄉不同的行業及它們和家鄉資源的關系,以及家鄉行業發展給家鄉所帶來的變化,并讓學生在體驗行業勞動的過程中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良好品質。
學情分析:
根據小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四年級學生的理性思維普遍處于較低發展水平。生活中,學生時刻在享受經濟發展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的快樂,特別是特色行業給更多的人們帶來的實惠,但是,學生很少會思考我們這里為什么會產生這些行業,特別是特色行業。以及家鄉人在從事這一行業的過程中所付出的智慧與辛勞。為了達成課文目標,需要發動學生進行課前調查,促使學生有目的地去了解家鄉行業和家鄉人所從事的工作。課堂教學中,呈現學生的調查發現,借助課文學習和教師的引導,認識家鄉的行業發展,知道家鄉行業與本地資源的關系,初步形成尊重勞動價值、尊重勞動人民的良好品質。根據以上的認識,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教材進行了重新整合、編排。下面以第一教時的目標、過程來闡述本節課是怎樣體現新課程標準下“回歸生活、關注學生現實生活”即“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的德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目標定位:
認知目標:.知道家鄉的主要行業,家鄉的人們所從事的主要行業
能力目標:探究它與當地資源之間的關系,了解各行業的勞動情況
情感目標:初步形成尊重勞動價值和尊重勞動人民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1.了解家鄉的主要行業以及它與當地資源的關系。
2.了解各行業的勞動情況,初步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良好品質。
教學難點:
探究家鄉的主要行業與家鄉資源之間的關系
說過程:
一、創設氛圍,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課程標準指出:“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學生在開始新的認知活動前,頭腦里原有的經驗是開啟體驗之門的鑰匙,因為知識的建構有賴于有知識經驗的支撐,教師只有將原有的生活經驗激活,才更有利于新的認識。我在第一板塊中分了三個層次,一是讓學生欣賞祖國各地的風光,同時教師加以語言滲透當地人們所從事的一些活動或勞動。二是由蠶桑養殖回歸到的行業和家鄉的主要行業。三是把自己家鄉的行業加以適當的整理,其目的是因課而宜使學生初步了解傳統行業及新興行業。
二、即時引領 注重體驗 滲入情感
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應該說第二板塊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為使學生能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了這樣的教學策略
1、通過設置疑惑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2、通過討論、交流來發現其中的原因,
3、再次回歸家鄉行業,為下一板塊作好鋪墊。
斯特娜夫人曾說過:“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能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能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能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能獲得命運的收獲。”因此,在新課程《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應即時巧妙引領,注重體驗,提升情感!
三、走進孩子 回歸生活 共同成長
生活是學生道德智慧的肥沃土壤,實踐體驗是促進良好心理品質逐步養成的最佳途徑。學生的意識不會一下子就銘刻于心,教師要注意超越課堂,把課堂中初步的學習成果植入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自覺地把當家作主化為具體行動,從而樹立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
我在教學第三板塊:讓學生多方面感受勞動者在從事某一行業的工作中所體現的勞動價值,并從課內延伸至課外。讓學生繼續為家鄉行業的發展增光添彩!為家鄉勞動人民的勞動創造喝彩,從而使學生能付諸實踐,回歸生活,促進成長。
課堂是師生共同的課堂,它是教師綻放自己獨特光芒的空間,同時也是學生展示自己生命色彩的天地。
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拉薩的天空》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寫景美文。本文語言優美,飽含深情地向我們展現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展現了布達拉宮的雄偉與壯麗圣潔。
設計理念
讓我們再回到課文遙望拉薩美麗的天空,它藍得這樣純凈、透亮,藍得那樣讓人神往。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只靠一本教材一塊黑板進行教學,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果教師和學生的注意力僅僅集中在分析課文怎樣寫出了拉薩天空的藍和美的層面上,那學生最豐富的審美體驗就很難在這堂語文課里立足。那么這課的教學就會以一本教科書讓師生重進牢籠,線性化的程序教學極可能使孩子們的心靈失去想象,把“拉薩天空的美”變成一個空洞的概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新課標還指出“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這些要求又如何在本堂課中得以落實呢?
網絡無疑為語文教學開啟了一扇神秘的大門:在“全球村莊”的時代,學生急速變化的思維無法抗拒地在網絡上奔馳著。他們可以借助網絡開放和深刻自己的思想,他們可以借助網絡資源培養自己的審美情感,網絡讓學生個體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認同和把握了這一事實,語文教學才能具有先進性。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把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內容融為一體,通過網絡自由、交互、開放的優勢讓語文教學的審美性、人文性、工具性得到完美的統一。
借助網絡的翅膀,《拉薩的天空》終于可以在更廣闊的教育文化空間放飛了。
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明
鑒以上認識我從三個維度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說課稿 篇5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現代小學數學”第五冊第四單元78-81頁例1、練一練
二、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了兩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基礎上安排的,讓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既為學習簡便運算作好準備,也有利于以后學習小數除法、分數和比的有關知識,是小學數學中十分重要的基礎知識。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個開放性的準備練習,旨在激活學生的思維,接著歸類分成商是3和商不是3的兩類,并將商是3的除法式子按次序排列起來,以利于學生觀察、比較,發現規律。然后有步驟地引導發現兩條規律,在概括性質之前,安排討論“0除外”,最后概括出商的不變性質。這樣的安排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發現商的不變性質,難點是正確理解“同時”、“同一個數”、“0除外”。
根據教材的特點、大綱的要求和兒童的認識規律,從知識、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三個方面可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商的不變性質;
2、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發現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3、通過“變”與“不變”,向學生滲透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教學思想:
1、扶放結合:根據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和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靈活處理教法,扶放結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2、引導探究: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圍繞中心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活動,大膽想象,勇于探索,相互合作,從而發現商的不變性質。
3、自主參與:首先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讓給學生,其次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再次要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最后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4、學會學習:引導學生用眼觀察,比較相關算式的內在聯系;動腦去想,抽象出“變與不變”的規律;動口去說,概括出商的不變性質。讓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
5、培養能力:引導觀察比較,探究規律,發現規律,表述規律,應用規律。培養學生的自主發現、抽象概括、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四、教學設計
(一)、準備練習
1、12346891218243672
從上面的數中取兩個數,把它們組成沒有余數的除法式子,并求出商。(學生列舉,有商是3的揭示出來)
2、老師選出了幾道,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商是3)誰還能舉出商是3的式子呢?(將商是3的除法式子按次序排列起來)
3÷1=36÷2=39÷3=312÷4=3
18÷6=324÷8=336÷12=372÷24=3
【開放性的問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通過歸類,讓學生的思維在最近發展區內活動。這樣不僅巧妙地為新授教學收集了豐富的感性材料,而且培養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二)、概念教學
1、初步感知
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兒幾道除法式子的被除數一樣嗎?(不一樣)除數一樣嗎?(不一樣)商呢?(一樣,都是3)
為什么被除數和除數不一樣,而商卻一樣呢?這里有什么規律嗎?我們選擇其中的幾道式子來看一看(出示例1)
例1⑴36÷12=3
⑵24÷8=3
⑶12÷4=3
⑷6÷2=3
⑸3÷1=3
【這一環節讓學生直觀而清晰地看到被除數和除數不同,而商卻相同。巧設懸念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2、引導發現
⑴討論概括“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以一個相同的數,商不變”的規律。
①從⑶式12÷4=3往上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被除數和除數都是怎樣變化的?商變不變呢?
從⑶式到⑵式,師生共同觀察比較,討論交流。
從⑶式到⑴式,小組討論交流。
②驗證:從⑸式往上看,被除數和除數如何變化,商呢?
如果同時乘以其他的數,商會不會變化呢?
③概括并揭示規律。
從這里誰能告訴老師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揭示規律1)
這個規律告訴我們什么不變,什么變了?
(板書:“不變”、“變”)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驗證,逐步發現: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以一個相同的數,商不變。從感性認識逐步過渡到理性認識,最后讓學生說發現了什么規律,并嘗試歸納,培養了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而實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歸納概括的認識過程。】
⑵討論概括“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一個相同的數,商不變”的規律。
①從⑶式往下看,分小組討論。
討論題:
1、從⑶式到⑷式,被除數和除數是怎樣變化的?商變不變?
2。從⑶式到⑸式,被除數和除數是怎樣變化的?商呢?
3、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②小組討論、交流匯報(概括并揭示規律2)
【教法靈活,由扶到放,詳略得當,設計中注意把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讓學生圍繞討論題對照板書,自主探究,發現并概括出規律。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讓學生“會學”,有機地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3、概括性質
①這兩條規律可不可以合并成一條規律呢?
②討論“0除外”。
請同學們在里填數,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A.18÷6=(18×)÷(6×)
那是不是所有的數都可以呢?(0不可以)為什么呢?
B.18÷6=(18÷)÷(6÷)
同時除以的數可以為“0”嗎?為什么?
【“0除外”的問題采取了讓步的教學策略,先避而不談,再通過兩道練習適時點拔,加以完善,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又能夠幫助他們主動地構建認知結構,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③補充性質,揭示課題。
④理解關鍵詞。
根據商的不變性質判斷:
60÷15=(60÷3)÷15
60÷15=(60×7)÷(15×6)
60÷15=(60÷5)÷(15÷5)
60÷15=(60×0)÷(15×0)
所以我們要注意:同時、同一個數、0除外。
【教學難點通過4道判斷題,讓學生辨析,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4、深化理解。(運用商的不變性質試做)
①在○里填運算符號,在里填數。
90÷15=(90○÷(15÷3)
300÷25=(300×2)÷(25○)
②根據48÷6=8,在里填數。
(48×4)÷(6×)=8
(48÷)÷(6÷2)=8
(48÷)÷(6÷)=8
【通過練習,幫助學生理解要使商不變,可以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以或者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
(三)、全課總結,質疑解惑。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是商的不變性質?
2、看書,質疑。
【鼓勵質疑,充分體現了教學民主、因材施教,且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學生之間互相提問、解答和教師的適時指點,增加了生生、師生交往機會,促進信息渠道的暢通,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和諧的統一。】
(四)、課內練習
1、不計算,把左右兩邊商相等的式子用線連起來。
2400÷600
24÷624000÷60
8÷2
2、根據商的不變性質,在里填數。
15÷5=(15×)÷(5×2)
36÷6=(36÷2)÷(6÷)
(24÷4)÷(8÷)=24÷8
8÷4=÷12
3、你能寫多少個?
360÷24=720÷=÷=÷12=÷……
【這一層次的練習設計,緊扣目標,針對性強,有層次、有坡度;最后一題開放性強,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既鞏固內化了商的不變性質,又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給人以一種課雖止、意未盡的感覺。】
(五)、板書設計
商的不變性質
例1
⑴36÷12=3(12×3)÷(4×3)=3
⑵24÷8=3(12×2)÷(4×2)=3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以或者
⑶12÷4=3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商不變。
⑷6÷2=3(12÷2)÷(4÷2)=3
⑸3÷1=3(12÷4)÷(4÷4)=3
變不變
【這樣的板書設計,形式新穎,簡潔明快,概括了本課內容的精華,能讓學生清楚地看出變化的過程及內在聯系,有利于讓學生觀察、比較發現被除數和除數如何變化而商不變的規律。】
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各位專家、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體育與健康》教材,初中武術的內容……一對練。
1、教材分析
武術起源于生產勞動,發展于古代戰爭。千百年來,武術一直沿著散打和套路這兩個方向發展著。
初中選用的對練,是武術的一種運動形式,可以說,對練是散打實戰的模擬練習。要學好散打,先要學會動作的進攻和防守,由兩人一組的一攻一防的練習。過渡到幾個組合串連的對練練習,以增強學生攻防意識,提高攻防的速度反應,然后再過渡到兩人對擂、拳打兩不知的較智、較力的實戰散手運動,這是一個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本次課的教材,是兩人一組的攻防對練蔣習,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學習,旬以學到基本的防身自衛的本領。對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勇敢、頑強的精神,友愛合作的品質都有一定的幫助。由于本教材是身體接觸性的練習,一定要注意安全,注重武德,確保無傷害事故,這就要求課上要有嚴密的組織,嚴格的紀律。
本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對練練習中的幾個進攻與防守動作,應啟發學生一招多變,一攻多防,舉一反三。
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是:1、掌握對練的規定動作和拓展動作;2、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過程中學會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3、提高對練動作的協調性,在對練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武德;4、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2、說教法
本次課所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以下幾種:l、教師示范;2、教師講解;3、問題的提出;4、游戲法;5、教師導學與評價等。
準備活動時:我采用了教師提出練習要求,學生自己組織練習,教師導學并及時給予評價的教法,這樣使學生在熱身的同時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的體育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
在對練動作的教學中,我沒有將教材中的進攻和防守動作直接教給學生,而是先運用示范法、講解法教會學生各種進攻動作,再運用問題的提出“同學們!面對各種進攻動作,我們如何來進行有效防守呢?”,
讓學生自己針對性的探究各種防守動作,在學生展示探究成果時,我及時進行點評,
同時自然導出教材中的防守動作,使學生在學會對練動作的基礎上能夠一招多變,舉一翻三,而且有效提高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運用游戲法教學時,我選用了與對練密切相關的對抗性游戲…一角力和相撲,內容深受學生喜歡,教學時,我不但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彼此進行對抗,而且鼓勵他們跨組自尋對手進行對抗和交流,通過教學,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實戰技巧和對抗能力;
素質練習時,我講述練習要求,示范一些練習方法,讓學生在一張技巧墊子上,根據自身的需要、針對性的選擇鍛煉內容,然后進行自主鍛煉,使學生學會結合自身的實情來鍛煉身體,使他們學會應用科學的方法參加體育鍛煉。
結束部分的放松練習,我采用叩打、按摩、深呼吸和意念放松等方法來加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使他們掌握簡易的保健放松方法,為終身體育提供幫助,同時使學生能盡快消除疲勞,達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滿足。
總之,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將多種教法進行了有機的整合,為順利地完成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打下基礎。
3、說學法
本次課所運用的學法主要以下幾種:1、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2、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3、學生創新;4、學生競爭;5、學生互相交流;6、學生評價等。
在準備活動時,采用的學法是: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自選練習內容,由小組長自行組織學生自己鍛煉,使學生的體育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對練教學中,采用的學法是:學生先學習各種進攻動作,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學生自己針對性的探究各種防守動作,在鍛煉中學會創新,在創新時互相合作,在最后,學生大膽展示探究的學習成果,共同評價、彼此學習、相互交流,使學生在學會對練動作的基礎上能夠一招多變,舉一翻三,而且有效提高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游戲時,采用的學法是:學生先在小組內彼此進行對抗,在對抗中摸索技巧,然后向高
手挑戰,鼓尉他們跨組自尋對手進行對抗和交流,通過學習,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實戰技巧和對抗能力。
素質練習時,采用的學法是:學生分組在各自的技巧墊子上,根據自身的需要、針對性的選擇鍛煉內容,然后進行自主鍛煉,在鍛煉過程中互相幫助,彼此競爭,使學生學會結合自身的實情來鍛煉身體,使他們學會應用科學的方法參加體育鍛煉。
結束部分的放松練習,采用的學法是:主動跟老師學習正確的叩打、按摩、深呼吸和意念放松等方法,強化自我保健意識,掌握簡易的保健放松方法,使學生能盡快消除疲勞,達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滿足。
總之,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選擇學生喜歡的學習內容,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在教學場地、器材設計和布置上的求新、求異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通過巧妙地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創造性的思考問題,運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習慣。
4、說程序
我的教學思路是充分利用對練動作的技擊性特征,讓學生通過自我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方法,來提高他們的對練技術,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時教會他們根據對練的需要,結合自身的實情來鍛煉,使他們學會應用科學的方法參加體育鍛煉。
本次課的具體程序如下:課的開始部分,準備活動我讓學生分組進行練掃,各組由小組長負責,內容以武術基本功為主,具體內容由各組自定,這樣使學生在熱身的同時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的體育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課的基本部分,在對練的教學中,我沒有將教材中的進攻和防守動作直接教給學生,而是先教會學生各種進攻動作,再讓學生自己針對性的探究各種防守動作,在學生展示探究成果時,我及時進行點評,同時自然導出教材中的防守動作,使學生在學會組合動作的基礎上能夠一招多變,舉一翻三,而且有效提高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緊接著在下面的游戲教學中,我選用了與對練密切相關的對抗性游戲…一角力和相撲,內容深受學生喜歡,而且和對練互相呼應,教學時,我不但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彼此進行對抗,而且鼓勵他們跨組自尋對手進行對抗和交流,通過教學,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實戰技巧和對抗能力;素質練習時,我要求學生在一張技巧墊子上,根據自身的需要、針對性的選擇鍛煉內容,然后進行自主鍛煉,使學生學會結合自身的實情來鍛煉身體,使他們學會應用科學的方法參加體育鍛煉。課的結束部分,通過叩打、按摩、深呼吸和意念放松等方法來加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使他們掌握簡易的保健放松方法,為終身體育提供幫助,同時使學生能盡快消除疲勞,達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滿足。 、
總之,本次課我用“武術”一線進行貫穿,圍繞對練展開教學:首先是角武術操和基本功練習做準備活動;然后自然過渡到基本部分對練的教學;再由對練過渡到游戲中的實戰對抗;接下來根據實戰對抗的需要進行各種力量練習;在力量練習結束后進行針對性的叩打、按摩、深呼吸和意念放松練習,最后對本次課的教學進行總結。
介于本人水平有限,不當之處甚多,懇請各位同仁能及時給予批評指正,在此本人先表由衷謝意。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直線、射線和角》這節課是新課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幾何圖形初步認識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幾何圖形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學生已經對線段、直角、銳角和鈍角有了一個簡單的認識,本節課就要深入系統的學習直線、射線、線段的特征,并進一步認識角,為今后學習幾何圖形做好鋪墊。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直線,知道三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經歷直線、射線、角的認識過程,體驗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射線,知道射線與直線、線段的區別和聯系,理解角的概念。
3、 教學準備:課件、手電筒、直尺。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去探究發現、分析比較地構建和獲取,與人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我主要從構建主義理論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出發,選擇合適的教法來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
1、自主探究法
2、分析比較法
3、合作探究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主動。
在學法方面,我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自學思考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在組內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啟發,共同理清思路,運用這種方法,便于培養學生參與合作的精神。
三、說教學實施過程。
基于上述認識與理解,我對本課的教學流程作了如下設計:
激趣導入形成概念深入理解形成技能應用新知評價回顧六個環節。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
在這一環節中,由于學生已經認識了線段,我讓學生回憶線段的特點。隨后,設疑引入新課。
第二環節:自學探究。
學生帶著探究提綱,自讀教材,并完成探究習題。探究提綱為學生自學指引了方向。自學后,小組內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啟發,共同理清思路,運用這種方法,便于培養學生參與合作的精神。
第三環節:班級交流。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直線和射線的特點之后,要求學生小組匯報。在小組匯報時,我進行重點講解,并做好板書。同時啟發學生思考相應的問題。如:過一點可以畫幾條直線?過兩點可以畫幾條直線?這樣的目的是把學生學到的新知,形成技能。
第四環節:課堂檢測
課堂檢測也就是鞏固新知,鞏固新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過程,這個階段是學生應用新知,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一個重要階段。我所設計的四道練習由淺入深,有層次性,使每個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第一板塊【自信伴我行】有兩個小題,第一題是我會填,都是本節課的基礎知識。 第二道是我是小法官,幾道典型判斷題,這幾題學生在認識中非常容易出錯。第二板塊【提升無止境】第三題是快樂。是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其本問題,需要略加思考。第三板塊【快樂無極限】第四題數一數,圖中有幾個角?有幾條線段?相對于前三道題,此題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可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學習。
第五環節:評價回顧
數學課程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尤其是要讓小學生通過評價活動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最后我利用一點時間,師生共同交流評價這節課自己的表現及收獲。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
說課稿 篇8
三年級上冊研究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間隔排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看到,幾乎每個學生都曾經接觸過,但一般不會關注和研究它。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是最簡單的間隔排列,其中的要素不多,規律比較明顯,適合三年級學生探索。
(一)本課的第一層次我主要引導學生觀察有趣的現象,通過“看”“數”“比”“圈”等活動,由表及里逐步體驗現象里的規律,并總結規律。為此,我安排了以下一些活動。
1. “看”:觀察現象,了解其中的物體是怎樣排列的。
首先由學生熟悉的小棒和圓片導入,由“猜圖”引出后面的排列,并指出像這樣的排列就是一一間隔排列,引出今天的課題。接著出示生活中的一些間隔排列,讓學生說一說圖中哪些物體之間是一一間隔排列。這樣就更多了解到間隔排列的普遍性。
然后呈現兔子莊園的畫面:許多兔子排成一行跳舞,每兩只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一根繩上,每兩個夾子之間晾一塊手帕;場地前面,每兩根木樁之間有一塊籬笆。
觀察現象,怎樣看,看什么,都很重要。所以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圖中哪些物體的排列是一一間隔排列?每組物體在位置排列上有什么特點?從而來認識“兩端物體”相同。
2. 數出各種物體的個數,比較每組兩種物體的個數,初步發現它們的共同點。
從數學角度觀察現象,要關注現象里的數學內容。“數”能得出物體的數量,“比”能找到相同與不同。教材讓學生在表格里填寫各種物體的個數,這是從現象中收集數學信息。還要比較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得出兔子比蘑菇多1個,夾子比手帕多1個,木樁比籬笆多1個,發現同組的兩種物體的數量都相差1。
3. 把同組的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地圈出來,體驗“相差1個”是合理的。
同組的兩種物體為什么都相差1個?數量相差1是不是規律?需要進一步研究。這些思考使學生進入探索規律的狀態。于是,我拋磚引玉,把1只兔子和1個蘑菇看成一組,圈在一個圈里。讓學生仿照樣子圈一圈,圈的結果是多余1只兔子,表明兔子與蘑菇像圖畫里那樣排列,兔子應該比蘑菇多1個。按照圈兔子與蘑菇那樣,把夾子和手帕、木樁和籬笆同理圈一圈,能夠發現多余1個夾子或1根木樁,并且體會同組兩種物體個數相差1的必然性與合理性。接著我還設計了一個再次驗證規律的操作題:讓學生自選兩種圖形,畫一組兩端相同的間隔排列,并一一對應圈一圈,看看是否符合規律。這樣既能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又能加深學生對規律的理解。
4. 放大情境,增加物體數量,體會“相差1個”是穩定的。
如果更多的兔子和蘑菇像這樣排列,還會相差1個嗎?如果更多的夾子和手帕像這樣排列,還會相差1個嗎?于是我設計了“考考你”的環節,提出問題1:“16只兔子站成一行,每兩只兔子中間有一個蘑菇,一共有多少個蘑菇?”由于兔子和蘑菇仍然是一一間隔排列,所以回答這個問題,則可以利用規律或者一一對應的思想來解決。另外問題2:“把16塊手帕像上面那樣夾在繩上,一共需要多少個夾子?”回答這個問題也可以仿照上面來說。然后把兩種問題比較一下,為什么兩小題的條件都是16,但結果卻不一樣呢?這樣的設計情境里的物體增加了,排列規律沒有改變,學生對兩種物體數量相差1的規律有了更豐富的體會。
(二)本課的第二層次,學生接著探索兩端物體不同的間隔排列規律。
1. 通過呈現規律的變式進一步豐富認識。
我直觀出示一組間隔排列,讓學生觀察與之前的不同點。那這里面又藏著什么樣的規律呢?再通過圈一圈的辦法發現正好能一一對應,就很直觀地能發現兩端不同,兩種物體數量相等。
(三)第三層次,在游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升華規律的應用。
接下來的男生女生來排隊的游戲,則是對規律的理解和運用了。利用三男三女來根據指令排隊,生生互動。第一個指令能很容易完成,但第二個指令學生就能發現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這里的解決辦法不限制學生,可以多樣。
游戲繼續:出示4個男生圖,讓學生利用先前準備好的學具先合作擺一擺,并找出最少需要幾個女生就可以和男生一一間隔排列拍成一排?最多呢?除了這兩種方法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這一系列的活動則讓學生更全面地體會、更完整地認識了一一間隔排列的規律。
(四)第四層次 回顧探索規律的活動過程,交流體會、享受喜悅、保持興趣、積累經驗
回顧探索規律的過程,可以組織學生想想研究了什么現象,這種現象有什么特點,開展了哪些活動,采用了哪些方法,經歷了哪些活動,發現了什么規律,怎樣表示這個規律……要讓學生體會自己是成功者,因為間隔排列的規律不是教科書或老師告訴的,是他們自己發現的。要讓學生體會探索規律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平時經常使用的數一數、比一比、畫一畫等方法,都可以應用于探索規律,使探索規律促進數學學習方式的改善。要讓學生體會探索規律需要科學的態度,既要大膽猜想,又要及時驗證;體會探索規律、發現規律的樂趣,雖然過程有些艱苦,但成功的快樂暖心田……
(五)拓展延伸
要離開兔子莊園了,老師出示紅花藍花一一間隔排列圍城的花環送給兔子,這個間隔排列中又有著怎樣的規律呢?讓學生從排成一排的間隔排列中轉而提升到圍成一圈的間隔排列中去,并引導學生將封閉的間隔排列轉化成兩端不同的間隔排列的規律是一樣的。最后讓學生在情感上得到升華,希望孩子們能做個有心人,處處留心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并發現規律。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詩歌是文學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本單元所選的這幾首現代詩,它們的創業背景不同,風格情景不同,但都屬于抒情詩其中有抒發對歷經磨難而又經歷磨難而又充滿希望的祖國的摯愛之情,有表達了孤身居住孤島的游子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祖國統一的期盼;有謳歌了青春,謳歌了希望,傾訴童年的夢想作者艾青,現代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曾赴法國學畫,后開始詩歌創作,回國后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被捕入獄,在獄中寫了詩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舉成名這首《我愛這土地》寫于風雨飄搖的1938年,那時日寇的鐵蹄正肆虐著祖國詩人面對山河破碎,無法抑制內心的拳拳愛國之情,報國之心,于是拿起筆,毅然投身抗戰洪流,寫下這首詩
二、說目標:(教學目標)
1、蘇霍姆林斯基: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忽視詩歌的審美作用可以借詩歌來濡染心靈,陶冶情操,培養純正的趣味,提高學生的文學綜合素養,特別在這首詩中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2,思想品德目標:讓學生體會詩中表現的對歷經磨難兒又充滿希望的祖國的摯愛之情
3,知識掌握目標:了解詩歌的特點,通過朗讀,背誦,拓展閱讀來培養閱讀詩歌的興趣
4,能力目標:能把握詩歌的意像,能體會詩歌 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學會欣賞詩歌
三、學情分析:
本人所教學的班級是初二年七八兩班,這兩個班學生的基礎不夠扎實,理解能力并不高,特別是學生的厭學情緒較濃而且互相影響教學時不能只做純粹的分析,還應融會貫通促進學生理解接受
四、說教法:
1,本問的教學重點是朗讀品味詩歌,因此應先教給學生詩歌朗讀的具體方法,讓學生在朗讀中做到情感的遷移
2,本文的教學難點是意象的分析,即從意象入手引起學生的聯想與想象
3,合作探究;重視學生的參與合作,啟發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去探究,以此來突破:“欣賞文學做婆娘,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這一難點,從而體會詩的內涵
五、說學法:
1,重視學生的實踐調查:學生從調查學習入手,調查作者和寫作背景有關的材料,在調查中形成對詩歌的自我理解
2,多朗讀,朗讀中體會詩歌濃郁的情感,從而體會美感
3,把握意象分析意象,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完成請感的遷移
六、教學設計
1、介紹作者以及寫作背景:先由學生談談課前預習情況,談談收集到的關于詩人艾青,關于詩歌的寫作背景的資料,教師做必要的補充,強調創作的時代特點
2、聽錄音,指導朗讀,注重分步驟朗讀
A,讀準字音(方法:學生讀,教師指導)桂冠( ) 璀璨( )謳歌( )洶涌( )
B,讀準節奏,學會斷句,學會讀輕重音(結合附文教師指導朗讀,學生討論,讀對讀懂)
教師示范一例: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詩句中“也”“嘶啞”“歌唱”應重讀,因為他們能突出抗戰時期悲壯的時代氣氛,也是“悲哀的詩人”(詩人自稱)所具有的特殊的氣質和個性的深情流露因而讀重音的應是最能體現詩句感情的字詞根據詩句的意義來劃分停頓,即斷句為: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其余有學生討論劃分,教師點撥全詩的節奏如下(展示課件)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休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C,教師導讀深入內容
提問:詩人說“我愛這土地”就是熱愛祖國,詩如何講“土地”與祖國相聯系起來呢,這就是運用了象征手法象征:象征與意象:象征就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征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而所借助的具體形象我們稱之為意象詩歌常借助意象來抒發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
本文意象象征義分析:
土地這個意象象征了祖國象征了中華民族,鳥這個意象象征了詩人自己,河流風這個意象象征了我們民族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了解放前象征了光明與希望,讓學生理解把握意象,指出意象的使用是詩人用來表現自己,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是詩人感情的寄托
D,課外拓展:(教師展示課件材料)
以下是我寫的一首淺顯的小詩《紙鶴》,請同學們找出詩中使用的意象,并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適當討論)
課間時
我疊了一只紙鶴兒
它雪白雪白的
沒有一些兒顏色
但它——有一對可愛的翅膀
站在陽臺上
我放飛我的紙鶴
它飄飄搖搖
隨風兒起起落落
終了時,卻落在了污渠里
哦,我的紙鶴
我終于明白
夢其實只是一種美麗
(提示:詩歌借紙鶴這個意象,來表達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紙鶴象征著夢想)
E,作業設計:
課內作業:背誦這首詩,并能準確默寫
課外作業:合作探究找出郭沫若《爐中煤》詩中的意象,并能學習體會詩中蘊涵的感情(印發材料)
附文: (女郎——象征所摯愛的祖國,煤——詩人自己,我為了我的祖國身心憔悴,形容枯槁,表現對祖國的摯愛之情)
一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負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負了我的思量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
二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該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該不嫌棄、我黑奴鹵莽?要我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棟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見天光
四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從重見了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
七、板書設計:
我愛這土地 艾青
朗讀感情基調:深沉悲愴
意象 與 象征
土地 —————— 祖國大地
鳥 ——————詩人自己
河流,風 ———————反抗精神
黎明 ———————解放區(光明與希望)
【【精華】說課稿模板九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優秀說課稿模板03-16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優秀說課稿模板【10篇】03-16
《蜘蛛開店》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變色花優秀說課稿模板12-27
《美麗的彩虹》說課稿模板12-27
《小猴子下山》說課稿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