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說課稿

時間:2021-02-25 20:33:59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說課稿模板匯編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說課稿模板匯編9篇

說課稿 篇1

  本節課是針對初一學生的青春期情緒輔導。主要采用情緒的認知理論為指導,以團體活動為主要形式。

  一,活動理念及目標設定

  情緒作為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伴隨著其他心理活動。所伴隨情緒的性質,狀態,對人們活動的效率和效果有很大影響。作為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其身心快速而明顯地發展變化著,自身和環境的一系列變化,使身心尚未發展成熟的青少年感到措手不及,而各方面的矛盾,困惑,都有可能引發并表現為情緒問題。學生在心理期末考核及平時的《成長檔案》交流中,就大量反應出學習壓力,人際交往,自身發展等方面的情緒問題。因此青春期情緒輔導顯得尤為重要。初一下學期是初中情緒輔導的最佳時機:一方面,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初中生活,對學習,人際交往等已有了很深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自我意識尚未發展完善,他們主動探索并樂意接受,嘗試新的觀念,思想,可塑性很強。抓住這一時機,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引導,將有利于他們積極應對生活中遇到的情緒問題。

  初一下學期的學生已具備情緒方面的基本知識,因此,從實用性角度出發,本節課側重于情緒調節的方法,并利用這些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緒調節的方法有很多,最根本,最有效的消除消極情緒的方法是調整認知。因此本課選擇情緒A-B-C理論為指導,同時也作為本課的主要線索。在A-B-C理論的模型中,A指誘發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后相應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指在特定情境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Consequences)。通常,人們會認為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ABC理論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釋才是引起人們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

  本課的中心目標是情緒調節的方法,采用ABC理論調節情緒,首先要澄清情緒與認知的關系,因此設定目標1:幫助學生了解情緒和認知之間的關系,探討情緒產生的原因。讓學生體會不同的認識,帶給我們的不同情緒,決定我們情緒的是自身因素而不單純是外界事物。這是本課的基礎。

  在學生體會到認知與情緒的關系后,設定目標2:幫助學生學會消極情緒的調整方法,通過調整認知,改善情緒。目標2也是本課的目標。

  學習方法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最后淡化方法,因此設定目標3:學生互助調節生活中實際的消極情緒。這是目標2的應用,又可以檢驗目標2的達成。

  二,教學過程設計

  團體輔導仍然以活動的形式為主,注重學生自己體驗,自己得出結論。而老師只是搭建框架,穿針引線,具體內容由學生自己創建。根據活動目標,本課設計如下:

  1,暖身活動:石頭剪刀布。團體活動中的暖身活動非常重要,既要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又要引出主題內容。而本課的暖身活動,在考慮其趣味性,易操作性的同時,不僅要引起學生情緒,還力求引起學生情緒的變化。因此選取了最簡單的游戲,并利用改變規則的方法來控制學生情緒。

  2,情緒產生的原因。在探討情緒產生的原因環節,利用了心理學中典型的雙歧圖。雙歧圖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又不失通俗性和趣味性,可以使學生在趣味中思考,探尋答案。然而雙歧圖有很多,在選取時同樣要考慮情緒因素,即不同的角度能引起反差較大的情緒。選取了《骷髏與晚宴》,使恐懼的情緒和溫馨,快樂的情緒形成對比。

  3,情緒調節階段,首先設置一個人際交往中的典型情境:"和老師鬧矛盾",引導學生總結,思考消極和積極兩方面的想法,由此引起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在這樣事件——想法——情緒的分析中,構建起ABC理論的框架。對比分析中,很容易使學生認同通過改變認知,想法,可以改變情緒。本環節中,在理論的講解上必須把握好深度。若沒有理論做線,則學生的思考如零落的珍珠,穿不起來;若理論講解過深,不僅使團體輔導變得枯燥,且很容易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陷入自己講不清,學生聽不懂的困境。因此將ABC理論簡化為遇到事件A,產生想法B,引起情緒C,決定我們情緒的是我們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事件本身。這樣簡單明了,且符合學生之前推理的過程。

  4,組內互助。組內互助階段,不再追究不合理信念,而只是討論對于同學的煩惱,有哪些積極的想法,可以幫助他解決消極情緒。利用合理情緒的想象,使合理信念,想法取代不合理信念,想法。

  5,行為反作用于情緒。情緒管理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調節過于激烈的情緒,避免情緒狀態下的極端行為。ABC理論中,C不僅指情緒,而是指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結果。因此作為補充,在一時無法改變認知的情況下,可通過外在行為暫時調節情緒的強度。情緒得到緩解后,更有利于理清思緒,理性認識問題,再從根本上處理引起情緒的事件。這樣以調整認知為主,行為調節為輔,使ABC理論的方法更加實用,有效地應用于情緒調節中。且本環節調節情緒范圍更廣,個人性更強,全班每個同學都可以思考自己的問題,體驗情緒的變化。

  三,本課感受

  第二次上匯報課,有很多不同于以前的感受。

  其一,在課題選擇和目標設定上更有把握。初次匯報課,為選題要參考大學理論知識,對學生普查,向李老師請教。而經過一個多學期與學生的相處,多方面的交流溝通,學生存在的很多問題已了然于心,平日就積累了幾個必須與學生探討的話題。而對于學生集中存在的問題,從前李老師告訴我時,只是單純的接受和記憶,現在在實踐中有了切身體會并從內心達到認同。因此課題選擇和目標設定上不再那么困難和模糊。

  其二,目標設定和教學過程設計上更注重實用性。學生不需要高深的心理學理論,更不需要說教。道理他們都會說,問題是會說不代表從內心認同。因此教學過程的設計上仍然強調學生在活動中自己體驗,自己感悟。關于情緒的內容有很多,有些是學生已知的,不用講,有些知識學生知道但不會應用。教學設計經過反復修改,大膽刪減了通常放在第一環節探討的"情緒的重要性",情緒重要誰都知道,重要性誰都會說,不必在課堂上贅述。刪減后情緒調節的重點更加突出,且將節省的時間用于補充通過行為調節情緒的方法,實用性更強。

  其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從內心相信學生的感知能力。心理課上沒有會不會,也沒有對不對。李老師和我在評價學生反應時,通常先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只要教學設計到位,能吸引學生參與體驗,學生自然會在體驗中得出積極的,建設性的結論,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即使出現消極,負面結論,也不必急于批評,指正,學生會在團體的壓力與動力中辨別好與不好,在生活中修正,消退負面觀點。這樣信任與接納的氛圍,更有利于學生發揮其主動性與創造性。

  四,遺憾與不足

  同一節課即使在不同的班級上八遍,不斷的修正中每節課仍會有缺憾。本次匯報課也不例外。

  首先,在情緒產生的原因環節,究竟是外界還是自身決定我們的情緒這個問題上,之前的三個班都存在激烈的爭論,雙歧圖的分析就顯得很有價值。但意料之外, 6班一開始幾乎就一致認為自身態度決定情緒,這已契合了情緒ABC理論的觀點,進一步的探討就顯得沒有必要。這種情況下應果斷處理雙歧圖的分析,將探討改為簡單印證學生的觀點。

  還有,最后一個環節,行為反作用于情緒,講解時本應在板書上有所體現,即情緒C再往后推一步,產生不同的行為和表情,行為,表情反作用于情緒,形成很完整的體系。板書遺漏了這一步,則最后一個環節就顯得有點突兀,與前面內容沒有達到很好的整合。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和反思,不足之處誠懇地希望各位老師多多指正,以幫助我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

說課稿 篇2

  大家好!我來自××××。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柳樹醒了》第二課時。具體程序如下:

  1、縱橫聯系,析教材。

  2、以學定教,說教法。

  3、因人而異,選學法。

  4、人文統一,展流程。

  5、課后反思,明方向。

  一、縱橫聯系,析教材

  (1)、準確解讀,析教材

  本組教材圍繞“多彩的春天”編排了一系列描寫春天來臨、萬物復蘇的美景圖文,描寫了春天的人、景、事,并針對春天的話題對孩子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柳樹醒了》這篇課文既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又似一篇引人入勝的童

  話故事,詩歌描寫了春雷把柳樹叫醒(圖)、春雨給柳樹洗澡(圖)、春風為柳樹梳頭(圖)、春燕和柳樹做游戲(圖)、小朋友陪伴柳樹一起玩耍(圖)的情景。課文語言生動形象,想象豐富合理,彌漫著逗人的童趣,有利于啟迪孩子們的智慧,激發他們的想象,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茫?

  (2)、“三維”體現,定目標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初步的閱讀之后,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個方面:(課件)

  1、知識與能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發現春天里事物的變化;能背誦課文,學習用優美的詩句來描繪春天的美。

  2、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誦讀課文感受春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欣賞大自然的美和熱愛大自然。

  (3)、依“標”扣“本”,定重點(課件)

  我把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和朗讀來發現春天里事物的變化,感悟春天的美;學習用優美的詩句來描繪春天里的美好事物作為本課的重點、難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以學定教,說教法(課件)

  語文課程學習必須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教師不用太多的講解與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課件)“情境創設、情感朗讀、合作表演、直觀感受、文本擴展”的教學方法。

  三、因人而異,選學法

  一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認識了許多客觀事物,也能簡單表達自己的思想,但語言是零碎的、不規范的,在課堂上,必須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感悟、積累語言。因此,我和孩子們選用了(課件)“情景入——自主讀——合作演——自我悟——交流說——課后展”的學習方法,使孩子們不但能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還能培養熟讀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

  四、人文統一,展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設計了(課件出示)激趣入情、初讀悟情、細讀融情、詠春抒情等教學環節。

  (一)、激趣入情

  讀童詩,有它自身的特點,用音樂和畫面喚起想象,能把孩子帶入詩歌所描繪的情境中去,使他們聯想起自己的生活經驗,建立起關于所讀童詩的具體形象。新課伊始,我采用舒緩優美的語言引入:孩子們,寒冬還未退去,春天已悄然來到我們的身邊。(展示春天美景的風景短片,配有優美的音樂和風聲、雷聲、雨聲、溪流聲以及小鳥的歡叫聲)你看,春天像一幅七彩的畫,春天像一首無言的詩,春天像一曲悠揚的歌,春天像一個講不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們。你們愿意跟隨老師一起用眼去欣賞春天,用耳去傾聽春天,用心去感悟春天嗎?接著,我請孩子們談談自己對春天的認識:春天來了,周圍的事物都有些什么變化呀?你覺得春天美嗎?美在哪兒呀?在孩子們踴躍的交流中,春的氣息悄然散發開來,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在他們心中油然而生。

  (二)初讀悟情

  初讀課文時,我采用動畫配樂朗讀,讓孩子們整體感知課文(全文動畫配樂),這樣,使孩子們在對課文的初步感知中,多一份對春天美景的感悟,多一份對“柳樹醒了”詩意的感懷。孩子們一邊聽配樂讀文,一邊思考:課文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柳樹在春天里發生了哪些變化?初步感悟柳樹從寒冬蘇醒過來后充滿生機的美。

  (三)細讀融情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孩子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指導他們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孩子的,而是在指導他們讀書的過程中孩子們自悟、自得的。在如詩如畫的情境氛圍中,教師和孩子們一起美讀課文,感受課文美妙的詩句,優美的畫面,感受柳樹詩意的蘇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春天跳動的生命力。《柳樹醒了》這首詩歌共有五個小節,在孩子們初步了解課文內容之后,我注重對他們進行情感朗讀的指導。

  1、展開聯想,自主讀

  在第一小節的朗讀指導中,我引導孩子們用輕柔自然的語調、娓娓動聽的講述讀,讀出小柳樹欣欣然張開雙眼,對世界充滿新奇的感情,讓他們展開聯想:春雷會跟柳樹說什么呢?假如你是春雷,就把這些悄悄話說給同學聽聽吧!“柳樹醒了”是什么意思?從哪里知道“柳樹醒了”呢?在這個環節里,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并通過自讀、賽讀、分角色讀等多種美讀方式,讓他們在想象中細讀,在細讀中想象,在細讀和想象中融入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融情想象,表演讀

  在接下來幾個小節的學習中,我注意放手讓孩子們自己表演、感悟,細細體會詩歌中“軟、綠、飛、高”這幾個字。抓住柳枝在春雨的滋潤下變軟了這一情景,師生互動演示柳枝的柔軟,感受柳枝的細嫩,學習用輕柔緩慢的語氣讀出柳枝的柔美。并創設情境,請孩子們上臺扮演春雨、春風、春燕,想想它們對柳樹說了些什么?柳樹又會對它們說些什么呢?同時進行語言訓練(點擊課件),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孩子的小嘴里竟然流淌出詩一般的話語(出示答案):

  春雨給柳樹,它對柳樹說:“。”

  柳樹變得,柳樹對春雨說:“。”

  春風給柳樹,它對柳樹說:“。”

  柳樹變得,柳樹對春風說:“。”

  春燕和柳樹,它對柳樹說“。”

  柳絮邊飛邊說:“。”

  并適時播放課件,(春燕、柳絮飛舞的圖片)展示春風吹動柳枝,柳絮隨風飛舞的情景,引導孩子們用活潑俏皮的語氣朗讀詩文,讀出春燕和柳樹捉迷藏的俏皮勁兒來,讓他們感受柳絮輕飛曼舞的詩情畫意,增強對柳絮的感性認識,觸動他們內心的贊嘆。

  3、美育滲透,個性讀

  學習第五小節時,我引導孩子們通過朗讀和想象,體會柳樹在孩子們的歡笑嬉戲中,葉兒變得更綠了,柳條兒伸得更長了,樹干長得更高了,而孩子們也在柳樹的陪伴下長得更高、笑得更歡了的情景;通過充滿幻想的朗讀,讓孩子們在讀中感悟,在悟中動情,在情中成誦。至此,孩子們已完全融入人與柳樹之間的情感氛圍之中,融入那人與樹、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境界里,詩的情感和韻味也水到渠成地融入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孩子們交流表演、朗讀感悟的過程中,我引導他們完成了形象、簡潔的板書:

  春雷(圖片)

  春雨(圖片)春風(圖片)

  春燕(圖片)小朋友(圖片)

  (圖片)

  柳樹醒了

  (四)詠春抒情

  新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孩子們關注生活,勤于觀察,善于表達,并注重知識的拓展遷移,使之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在學完了這篇詩歌之后,我適時出示與春天和柳樹有關的詩句和畫面,讓孩子們再次感受春的無窮魅力。(課件展示春的詩句和配樂畫面)然后,我再提出這樣的問題:“在春天里,還有什么醒了呢?”“你聽到春天的聲音了嗎?”“你看見春天的色彩了嗎?”讓孩子們把在大自然中觀察到的動物、植物、人物、氣候等方面的變化,仿照課文創編詩句或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春天的美麗。

  有的孩子學做小詩人(詩句課件),他們這樣說(出示答案):

  春雷跟小草說話了,

  說著說著,

  小草喲,發芽兒了。

  春雨給桃樹洗澡了,

  洗著洗著,

  桃花喲,紅了。

  ……

  有的孩子學做小畫家,用彩筆描繪心目中美麗的春天;有的孩子用動聽的歌兒來歌唱美好的春天……我請他們把自己寫的優美的詩句、畫的漂亮的圖畫與同伴分享,并帶回家送給爸爸媽媽,讓他們在自我創作中感受成功的愉悅。在學習中,孩子們參與并快樂著,從他們眼睛里折射出的畫面,比詩更蘊含深意。因為,一顆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話,一個孩子的眼里,就有無數首優美的童話詩。

  五、課后反思,明方向(文字課件)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相機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引領孩子們走進美好的春天,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力量,注重孩子們對課文的朗讀感悟,讓他們在讀中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美。適當拓展教材,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引導孩子們在觀察中想象,在想象中誦讀,在誦讀中積累,在積累中升華,在升華中應用,使他們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有所發現,不斷有獲得成功的愉悅,不斷致力于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說課稿 篇3

  《尊重與理解》是義務教育遼師大版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我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說課的:

  一、 說教村材

  滲透理念,設定目標。

  《品德與社會》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尊重與理解》這一課的內容集開放性、綜合性、情感性為一體。教材以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環境家庭和鄰里為切入點,表達了人們對和諧美好的社會生活的追求。這節課,我打破單一、呆板、嚴肅的課堂模式,努力創造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鄰里之間應當互相尊重。多為他人著想,理解鄰居,和鄰居和睦相處。

  2、情感目標:通過感受,向學生滲透重視親情、友情的美好情愫。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對社會現象的辨別,分析能力。

  根據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了解如何與鄰居相處,解決鄰里之間的糾紛。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本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情境教學與反饋信息相結合的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在討論交流中學會合作學習。

  (二)運用理念,精心設計。

  根據本班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我精心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如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節課的課后我布置了課后調查:了解自己與鄰居的關系。一開始我就將調查結果引入課堂,我隨機引出話題:“同學們,經過調查,我們班有40名同學,其中有11人與鄰居相處融洽,有12人與鄰居有矛盾,有17人與鄰居不認識!我們怎么來解決與鄰居之間的關系呢?

  ”學生的回答很積極,課堂氣氛很活躍,具體的事例最能說明問題,學生以濃厚的興趣、明確的目標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2、暢談鄰里,明理激情。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提出要“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我充分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活動中的感受、體驗、領悟,讓其獲得多元發展的機會。課前,我讓孩子們收集有關鄰里之間的故事、事例等,活動中讓學生展示交流,同時把多媒體教學資源引進課堂,給學生營造出聲像同步,能靜能動的教學環境,使教學活動生動化,形象化,激發學生暢談在實際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鄰里之間的煩惱?你是怎樣解決的?同學們在交流中全面地了解了鄰里之間的關系,懂得了處理好鄰里之間的關系是多么重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出一些辯論圖片供學生辯論:鄰里小孩之間打仗,大人應不應該幫忙等,從而體會到鄰里之間的關系對生活的影響。

  3、主體參與,多向互動。

  《品德與社會》課程與學科課程的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在于它倡導動態的、建構性、過程性的知識觀。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不再是監督,控制學生活動的人,而應該是學生可信賴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這節課我打破學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動為載體,創設豐富的教學活動情節,營造開放、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多向互動貫穿課的始終。

  生生互動:(活動一)祝福鄰居

  學生自由將祝福送給其他鄰居等,讓其他學生來扮演他們,相互贈送祝福。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在互動,在這種動態生成的課堂中,學生全面參與,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能力,有利于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

  群體互動:(活動二)特別行動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模擬鄰里生活,如:“幫鄰居收衣服”、“幫助鄰居勞動”、“共同清掃樓道”、“過鄰居節”等,同學們分組討論,確定主題,再進行準備,制定計劃或排練小短劇。這一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標精神作指導,巧妙地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恰倒好處地靈活應用于整個教學過程,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受到應用現代教育方法沖破傳統的教學框架,改變了語言說教的教學模式,把道德行為與兒童的生活、情感體驗,化成一幅幅聲形并茂的生動畫面展現在課堂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情感、興趣、思維。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了這本小酷和小瑪的系列繪本故事《這是什么形狀》,故事中的小酷和小瑪通過繪畫的形式將各種幾何圖形聯想出簡單的物體。由于幾何圖形的認識比較單調和抽象幼兒掌握起來有困難,而中班幼兒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征。我突然靈機一動,何不通過這個繪本故事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對各種幾何圖形的認識呢?而《幼兒教育綱要》(試行)中也對教育活動內容選擇所提出:“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于是我設計了此次活動。孩子從小就把小動物當成自己的朋友,和熊寶寶小酷和小瑪一起學習形狀,孩子容易接受,此次活動尊重幼兒的認知規律,從簡單的圖形變化入手,通過圓形、三角形和方形的組合與相加,在游戲中慢慢變化成復雜有趣的圖案,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幫助幼兒初步建立形狀概念,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知識、能力和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閱讀活動,引導幼兒從單一的幾何圖形聯想出簡單的物體。

  2、能力目標:嘗試用圖形組合表現物體特征,并進行想象添畫,萌發對物體的觀察意識。

  3、情感目標:在大膽創作的過程中,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培養嘗試精神,發展想像力。

  其中引導幼兒從單一的幾何圖形聯想出簡單的物體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而引導從簡單的圖形組合聯想出各種物體,并進行想象添畫,萌發對物體的觀察意識則是此次活動的難點所在。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1、《小酷和小瑪》ppt課件。

  2、交互式電子白板。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卡片若干,畫紙、畫筆、漿糊、棉簽和抹布。

  4、鋼琴曲為背景音樂。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四、說活動過程:

  1、介紹小酷和小瑪,引起幼兒興趣。

  孩子進入狀態興趣起很大作用,幼兒從小就把小動物當成自己的朋友,當我介紹小酷和小瑪兩位熊寶寶客人并請幼兒猜想誰是小酷而誰又是小瑪時,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激起幼兒的興趣,為幼兒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觀看ppt課件,引導幼兒從單一的幾何圖形聯想出各種物體。

  隨著現在科技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也將其不斷地滲透到幼兒園的教育中,我將幼兒喜愛的繪本故事制作成ppt課件應用到此次活動中,當故事開始告訴幼兒小酷和小瑪準備畫畫時,孩子們已經按捺不住的在猜想他們會畫什么呢?而小酷畫的圓形更是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孩子們在不斷地猜想究竟會是什么,此時我并沒有把答案告訴他們,因為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所在我決定把問題留給他們自己去探討,此處白板的正確利用對解決問題起到了推動作用,我在白板上畫出圓形請幼兒上來把自己想到的東西畫出來,孩子們的想象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他們可以聯想到生活中太多圓形的物體,當我揭示答案是太陽時,猜對的幼兒會為自己喝彩;小瑪畫的三角形出現時幼兒早已躍躍欲試,都想上來嘗試一次,有的竟然能聯想到三角形的帆船并畫下來,幼兒通過親自的操作使原本看似難以掌握的知識變得水到渠成了。

  3、通過ppt課件,引導從簡單的圖形組合聯想出各種物體。

  《綱要》中曾說過:“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接下來已經不是單一的幾何圖形了,而是出現了正方形和三角形組合在一起,孩子們發現它變成一座漂亮的房子時,更加專注的期待會有其它奇妙的東西出現,而隨后出現的三角形和圓形組合(魚);長方形和圓形組合(汽車);圓形和三角形組合(向日葵);圓形、三角形和長方形組合(小貓)已經讓幼兒目不暇接了,當一幅美麗小鎮的圖片出現時,幼兒的情緒被再次調動起來并不時的發出贊嘆聲:“太漂亮了!”活動被推向了高潮,也為解決本次活動的難點做好了鋪墊,我引導幼兒在小鎮上發現各種形狀,幼兒自己尋找每種物體是由什么形狀組合成的并通過此環節總結出原來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物體都可以用各種形狀來組合再現出來,使難點迎刃而解,為了能讓幼兒更好的掌握難點,在這個環節中我運用了啟發式的教學,請幼兒來當小酷和小瑪展開想象互相交流自己會用哪些圖形組合成什么物體。

  4、游戲:小酷和小瑪。

  幼兒的生活離不開游戲,《幼兒教育綱要》(試行)中也曾提到: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此時的幼兒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小酷和小瑪,我為他們提供一些物質準備:各種圖形及畫紙和筆再為他們配上柔美的《天空之城》音樂,使他們在優雅舒心的氛圍中更好的發揮想象。

  5、作品展示。

  幼兒的作品只有得到大家的肯定才會信心倍增,我把幼兒的作品照下來并展示在白板上,幼兒興奮的尋找著自己的作品并上臺講述作品,最后請我的小酷和小瑪跟我回去吃點心,首尾呼應,活動也在輕松愉快中結束。

  五、說教法:

  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在活動中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在活動中遵循靈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游戲法、提問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教師借助環境條件(白板)集圖像、色彩和聲音于一體,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遵循個別性原則,對能力差的幼兒在游戲時注意加強輔導。

  新《幼兒教育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故事導入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還要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因而我設計了用繪本故事這一情節,并通過故事導入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幼兒教育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讓幼兒發揮想象自由拼貼添畫,讓幼兒通過想一想、拼一拼、貼一貼、添一添來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3、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幼兒教育綱要》(試行)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游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并且在游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4、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和活動性。如在觀看課件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游戲“小酷和小瑪”中滲透了藝術表現等等。

  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于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并以“游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六、效果分析:

  整個活動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的多元探索環境,視“兒童是問題的解決者”。通過故事導入、單一圖形聯想、組合圖形聯想、游戲活動等一系列活動,層層推進,動靜交替,使幼兒順其自然地掌握重點及難點,我善于在活動中提供自由想象與創造的空間,為每個幼兒提供參與的機會,讓幼兒充分想象、大膽講述,因而活動中幼兒始終積極主動、情緒愉快,充分體驗到了創造學習的樂趣。此項活動是在新《幼兒教育綱要》(試行)的指導下,設計并實施的教育活動,突出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從活動導入到師生互動的開放性提問、再到幼兒討論交流、個別回答,幼兒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樂于觀察、思考和探索,教師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使幼兒在輕松、自由、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培養了嘗試精神,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

說課稿 篇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書籍封面設計的重要性,初步掌握書籍封面版式設計的要求與方法,運用文字圖形等設計元素,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

  2、通過借助文字圖形這個相對抽象的設計元素進行書籍封面設計的思路,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封面設計的規律性知識。提高學生對書籍封面設計學習的興趣,加深對封面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

  3、樹立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逐漸養成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養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書籍封面版式設計的要求與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構思立意,運用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系,以及考慮文字的大小、顏色、位置等因素去進行封面設計。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范例教學法、觀察比較法、直觀演示法等。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書籍設計的相關作品圖片、視頻、學生課前搜集的相關資料、繪畫工具、設計材料等。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程

  新課開始之前,教師引導學生談談課前到市場調查,到書店觀摩各具特色的書籍封面的情況:你都看到了那些別具一格的書籍?它們在外觀上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處?

  學生根據親身體驗,自由發言,教師總結。

  (二)欣賞感知,嘗試體驗

  1、教師播放視頻展示書籍發展的簡單歷程,并提問:書籍裝幀設計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學生觀看視頻回答問題:技能體現書的類別、性質與內容,又能起到保護、裝飾書籍的作用,還能增強書的感染力,加深讀者印象,給予人們審美的享受,從而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

  2、教師多媒體出示不同類別的書籍,組織學生觀察思考:

  A、按照內容來劃分,書籍大致可以分為哪幾類?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主要有名著類、雜志類、教科類等。

  教師繼續展示不同類型書籍的封面設計,追問:

  B、籍的封面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其表現形式都有哪些?

  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并由小組代表回答問題,教師補充總結:主要由書名、作者名、出版者名組成;表現形式比較常見的有文字、繪畫、攝影和圖案等作為元素進行設計。

  3、教師播放課件分別展示《廢墟之花》、《南京傳統手工藝藝術》的封面設計圖片,組織學生對比分析:

  A、在進行書籍設計時,圖形、文字、色彩等元素的不同組織、布局,會產生什么不同的效果?

  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結合教材得出答案:對稱的布局給人穩定、莊重的感覺;均衡的布局既穩定又活潑。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繼續追問:

  B、仔細觀察老師展示的封面設計圖片,看一看在書籍封面設計時重點是什么?都會用到哪些字體?這些字體變化遵循了怎樣的原則?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補充完善:最重要的是書名,在進行設計時會用到宋體、黑體、楷書等;字體變化遵循的原則是從內容出發、易于辨認、統一完整。

  (三)示范講解,實踐練習

  1、教師示范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優秀封面作品,讓學生了解藝術家們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來設計、表達封面主題的。然后師生共同總結設計書籍封面的步驟:①構思立意;②確定封面的規格、定位圖形及文字的位置;③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圖形的設色或制作。

  2、學生練習

  教師課件出示學習要求:運用本課所學知識選自己喜愛的課外讀物,根據內容特點,以書名為中心,用以文字為主的表現形式為其設計一個封面。

  學生創作,教師巡視輔導,提示學生注意封面的布局以及字體的設計。

  (四)展示評述,小結拓展

  1、展示評價

  學生完成作品之后,教師鼓勵學生自主大膽的展示作品,以自評為主輔以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最后由教師進行統一點評,指出學生的優秀之處以及需要改進的小失誤,促使學生更快更好的進步。

  2、小結作業

  師生一起就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進行回顧,教師提示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養成熱愛書籍、善于觀察的習慣,并鼓勵學生課后嘗試以繪畫的形式設計一個書籍封面。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種子的夢》是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兒童詩。這首詩是當代詩人柯巖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作品。詩人用“種子的夢”為題,抒發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祖國新生的寄托。作者在詩中運用淺顯、形象、人性化的語言來向我們描述種子的夢。詩中把種子比作“沉默的魚”,用擬人化的寫法表現出種子的美好夢想:在寒冷的冬季,種子默默地在大地母親的懷抱里,吸收著養分,積蓄著力量,夢想自己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抒發作者在艱苦的環境中不畏艱難、敢于拼搏的精神。

  二、學情分析:

  這首詩運用比喻、擬人、象征等的表現手法,語言含蓄、意味深長,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我布置學生課前收集背景資料,課中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補充背景資料,引導學生深入領悟詩人身處逆境不畏艱難,憧憬未來的生活激情與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五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課堂中我引導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充分感悟文本,以詩文為憑借,放飛思維與想象,自主學習,交流碰撞,生成屬于課堂的精彩。

  三、學習目標:

  1、學生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2、朗讀詩歌,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明確種子的“夢”,理解種子的成長歷程。(重點)

  3、通過朗讀,體會詩人通過詩歌所表達的對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懼艱難,樂觀向上的精神。(難點)

  四、說教法和學法:

  高年級閱讀倡導自讀自悟,注重個性化理解文本大意。鑒于詩文語言細膩而深沉的特點,我主要采用“讀悟結合法”。從班級實際出發,貫徹“點撥法”、“自主探究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并適時點撥,積極引領。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體現語文

  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簡潔明了。

  有夢就有希望,人世間的許多奇跡都源于夢想。小小的種子也有一個夢想,它的夢想是什么呢?為了實現夢想,它又是怎樣做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種子的夢》。

  (二)反饋預習,整體感知。

  1、抽查預習情況,指名讀小節,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2、(出示:認讀)同桌聽讀,會認就行。

  3、(出示:書寫)要求正確書寫,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一記,以此強化易錯字。

  4、請同學們自由讀全詩,想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相機板書:種子的夢境——長葉、開花、結果。)

  5、快速瀏覽5——8小節,想想:“種子的夢境”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呢?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整體感受。板書:美好、幸福?

  (三)深入背景,步入夢境。

  1、種子在怎樣的環境中懷著這個美夢呢?

  (出示:)“在一個冰冷冰冷的世紀,我藏身進褐色褐色的土地,

  像一條小小的沉默的魚,潛身在潛身在碧綠的海底。”

  學生找出來后追問:這一節在寫法很特別,細心的你發現了嗎?(板書:寫法)

  比喻——擬人——反復,教師引導學生具體說說。

  通過學生的“對比讀”來感受一下反復的作用。從兩個重復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冰冷冰冷)

  寒冷、黑暗、環境惡劣。

  2、由惡劣的自然環境,走進黑暗的社會環境

  (教師再相機補充背景資料。)如:《草原》的作者老舍,《草帽計》中的賀龍,以及柯巖所受到的非人的迫害,以此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學生齊讀第一節,聯系創作背景再想:詩中的“我”是誰呢?學生能很容易地感受到“柯巖”與“種子”融為了一體,這就是(板書:借物喻人)

  3、不管多么惡劣的環境,都擋不住“我”追夢的腳步。為了實現夢想,“我”怎么做的呢?用橫線勾出來,想一想:你從關鍵詞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沖破”“一點一滴地積攢”(板書:沖破、積攢)感受種子的(板書:堅持不懈的、永不言棄的?)把你的感受送進去讀讀。

  角色扮演:閉眼想象,走進種子的內心,再有感情地齊讀第3小節。

  (四)品讀感悟,深入夢想。

  1、冰冷殘酷的環境不能扼殺我的夢想,土層的壓力也擋不住我向上的步履,多么頑強的.種子啊!種子堅持不懈追逐的夢想,到底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再次走入夢境,細細品味。抽生讀自學提示。

  (出示自學提示)

  2、自學:按“讀——批——議——品”自學。

  3、分享學習成果,學生隨機交流,教師重點引導三處,其余一帶而過。

  (1)(第一處)第5小節:長葉——

  A、關鍵詞“緩緩地”、“慢慢地擠碎”體會,并把感受帶進文中讀讀。

  B、語言渲染和追問引導學生走進種子的內心:渴望春天,再帶著內心的感受讀讀。

  (2)(第二處)第6、7小節:開花——

  (多媒體出示:)我把愛情傾心交付,

  把生活釀造成金色黎明的蜜。

  針對“蜜”追問:有了蜜生活會更加美好、幸福?這就是種子真正的夢想。(板書:美好)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讀讀。

  (3)(第三處)第8小節:結果——

  種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把春天打扮得更加美麗。春天美麗了,誰也會變了?

  大地母親變美麗了。生活變美好了,幸福了,快樂了。這才是“我”真正的夢想。

  4、配樂朗讀:讓我們一起回味這個甜甜的夢,可以美美的朗讀,可以靜靜的想象。

  (五)回顧板書,播種夢想。

  1、回顧板書:種子的夢是?

  追問:“我”是柯巖,我渴望?柯巖苦苦追尋的夢在今天已經夢想成真了。(板書:夢想成真)

  2、同學們,從“種子的夢”中,你獲得了什么樣的啟示呢?

  3、小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許多困難、挫折,請相信,只要我們心懷夢想,頑強、樂觀、永不言棄地追尋夢想,就一定能美夢成真!

  4、推薦書目:讓這些好作品啟迪我們的智慧,為我們的夢想插上翅膀。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這是整、小數三步計算應用題,是在學習了整數應用題的基礎上學習的,應用題分析解題思路的方法和整數三步計算應用題基本相同,解答的方法也基本相同,教學的重點是繼續引導學生分析應用題目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三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和從條件出發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會列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2、使學生掌握應用題的檢驗方法,培養學生題后檢查、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這類應用題的結構,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

  二、說教學過程

  1、導入設計

  師:我們都有購買文具的經驗,在購買文具的時候,要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

  今天我們也用數學知識去解決買文具過程中的數學問題(板書:應用題)

  開門見山,直接把學生的思想集中起來。明確這節課的內容。

  2、新課教學

  通過問:你可以知道什么?或你想到什么?你想提什么問題?

  其實這就是解題的想法,學生可以想到:

  買鉛筆花了幾元錢,還剩下幾元錢?圖畫紙能買幾張?既是提問題也是題解方法。

  并能過條件和問題的互相變換,進一步明確這一類應用題的格式,并建立解這種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形成一定的模式。同時也更明確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3、練習設計

  設計的這兩道練習是考慮到:例題是學生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容易理解,但是課本中的出現的題目大多是工程問題,或是行程問題。這些不容易理解但是解題的方法卻是一樣的。在練習編題以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明明白這種類型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1、教學目標:

  1)復習句式:

  (1)能口頭運用What’sthetime,please?詢問對面以確定是否到了做某事的時間,能用 t’sseveno’clock。It’shalfpastseven這類語句回答。

  (2)能口頭運用Shegoestoschoolbybike這類語句說明出行的交通方式。

  (3)能口頭運用It’scoolinautumn。Weplayfootballinautumn.這類語句描述各個季節的天氣和人們的活動,其他語句不作要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學習與掌握。

  2)復習詞匯:

  (1)onthetrain,onthebike,inthecar,unoleratree。

  (2)warm,summer,hot,autumn,cool,winter,cold。

  2、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以時間,季節,人們相應的活動為重點,與生活密切聯系,教材中有許多運用渠道。

  3、教材重點,難點:

  1)重點:時間的尋問與整點和半點的表達

  2)難點:各個季節的天氣情況和人們的活動

  4、教材的特點,問題分析:

  這部分內容設計必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整體目標統一,但各個活動又靈活開放,以一個主要句型結構為中心,可以舉一反三說出不同的句子。

  教學設計及依據:

  課前準備:卡通小鬧鐘

  一、Warmup

  ·Singasong《listentotheclock》

  二、課文導入:

  老師拿出一個卡通小鬧鐘不斷的擰動時針,幫助學生復習1—12數字。

  (設計意圖:這個課時主要復習了時間的表達,所以一開始就拿出鬧鐘,又能復習1—12個數字,又能引出學習內容,為后面的活動做鋪墊。)

  三、課文教學:

  1、老師不斷的調換鬧鐘的時間,尋問學生“What’sthetime?讓學生運用“It’s……”做出回答,老師可以由易到難,先問整點,再問半點鐘,再讓學生兩人從一組進行問答練習。

  (設計意圖:把課本上的時鐘搬到生活中,更真實,更形象的對What’sthetime?It’s……進行問答,讓學生反復操練。)

  2、老師先向學生描述游戲規則,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游戲,讓一位學生扮演Mrwolf,再抽三位同學上臺一起問: “What’sthetime,Mrwolf?”該學生回答:“It’s……”三位學生繼續問,直到Mrwolf回答也:“It’sdinnertime”這時Mrwolf同學追趕這三位同學,三位同學趕緊跑。

  (英語)(Review Unit 2)說課稿—新標準英語第二冊,標簽:小學英語說課稿,pep小學英語說課稿,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要是在第一部分同學練習了回答時間的基礎上,練習問句,一輪三位同學,反復幾輪后已經有好多同學練了如何尋問時間了。)

  3、老師帶領學生一起邊說邊做介紹詞手勢操:on在上,in在里,under,under在下面,然后讓學生讀課文詞組,再超高頻學生指圖說話,描述小男孩的理解和記憶,再讀課文看圖,理解這四個詞組的意思,為下步描述圖片做好鋪墊。

  4、老師問學生: “Howmanyseasonsarethereinayear?Whatseasondoyoulike?Whatdoyoudoin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并請學生回答,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看圖說話,對四季的天氣狀況和相應的活動做描述。

  (設計意圖:用問答的形式先讓學生對四季有一些基本了解,再提問在不同季節,人的不同活動,回到圖上邊指邊說,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任務完成:

  1、句子接龍:讓學生四人一組依次說出自己一天的活動安排,如:第一個學生說:“Igetupatsixo’clock。第二個學生說:“Igotoschoolatseveno’clock后兩位同學接著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會表達時間的基礎上通過此活動會對自己的一天行動會描述。)

  2、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啞劇表演,一個學生表演在某個季節所做的事情,其他學生進行猜測,表演的學生邊做動作邊提問:“WhatdoIdoin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其他學生運用句型:“You……inspring/summer/autumn/winter”來猜測。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是在句型掌握了的情況下,讓學生脫口而出,提高學習的難度,用啞劇表演的形式,學生參與性高,表現積極,學生很愉快。)

  五、課后作業:

  1、給家長描述活動的時間

  2、制作季節小報:讓學生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季節的情景,描結出這個季節的天氣狀況及自己最喜歡做的活動,自己以相應的文字,如:“It’swarminspring。Iflykitesinthepark”最后老師選出“最佳小報獎”貼在教室墻報欄里。

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篇課文《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為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巨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這首詩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四年級學生提出的閱讀要求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從以下三個緯度確定了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會寫2個生字,明確多音字“舍”的兩個讀音,明白“使”、“浥”、“更盡”幾個詞語的意思,理解整首詩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詩的意思,采用層進式引讀法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

  3、情感態度目標: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依據教學目標我也制定出了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理解整首詩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文。

  2、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說過程:

  大綱要求我們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為了變課堂上教師教為學生自主的學習,讓教師和學生成為課堂上的雙主體,我的課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下面我就從知作者、讀古詩、解詩意、悟詩情、入詩境、拓詩篇這六個環節來談談對這節課的教學安排。

  一、知作者

  導入新課后,孩子們回憶學習古詩五步法,然后自主學習。

  學生自己來介紹作者,可能談到王維的詩集、書畫、古詩。了解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寫作特點。

  二、讀古詩

  指讀古詩,主要從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入手。讀完后讓其他學生來評價。注意多音字:朝 舍 更 盡

  三、解詩意

  本首詩的意思并不難懂,教師不用對詩歌的意思做過多的解釋,可以讓學生對照著文后的幾個注解,使是出使的意思,浥是濕潤的意思,更盡就是再飲完的意思,然后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交流對詩歌內容的理解,繼而全班交流。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新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 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合作的機會。

  四、悟詩情

  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因而“送別詩”在古詩詞大家中可謂頗具規模的一系,詩人們無一不涉足過這一主題。然而在這浩如煙海的“送別詩”中,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為什么能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甚至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傳唱,成為送別詩中的極品呢?肯定是有它獨樹一幟之處。那么詩人王維究竟是怎樣表達他對元二這份依依惜別之情的呢?在悟詩情這個環節我們將解決該問題,這無疑是教學中的難點,我想從如下三個方面引導學生突破這個難點。

  1、 從好友的角度感受離別之情

  先請學生讀一讀古詩,詩中哪些地方,能找到元二和王維是好朋友的依據?學生自讀

  古詩后進行交流。可以從以下依據得到證實:

  (1)、元二,這個名字叫起來非常親昵,可以推斷他們是好朋友。

  (2)、從“故人”可以看出他們是好朋友,知己。

  (3)、“更”說明他們已經喝了許多杯酒,可見他們的感情很深。

  (4)、“盡”說明兩人喝酒都一飲而盡,只有好朋友之間才這樣。

  此時,教師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這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連心的酒,“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酒是澆愁的酒,那“勸君更盡一杯酒”是一杯怎樣的酒?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回答:這是一杯離別的酒,因為喝完這最后一杯,王維和元二從此分別。這是一杯傷感的酒,好友分隔兩地,豈能不令人傷懷?這是一杯無奈的酒,誰愿意與好朋友分離呢?無奈這是朝廷下達的命令,難以違抗。這是一杯祝福的酒,詩人王維祝福元二一路平安,在安西生活如意。這還是一杯……的酒,讓學生帶著他們的感受,一遍一遍,反復地朗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一句。這層進式步步引讀,使學生透過“勸君更盡一杯酒”這似乎平淡的表層看到了它深層蘊涵的深摯情誼。于是每復讀一次,學生的感情也隨之澎湃升騰。

  已經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酒。透過窗外,看到窗外的景色,這種難分難舍的情緒更為強烈。教師可以請學生再讀讀整首詩,元二和王維看到哪能些景物,離別的愁緒會更濃?

  (1)、雨,似乎老天也為他們的分別而傷心。

  (2)、柳,如果沒有學生提起,教師可以告知學生古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體會到因這些景物產生的愁緒后教師又可以采取層進式的引讀,古人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而今天看到滿目的青青楊柳怎不傷感別離?小雨還在下著,是想挽留友人的腳步嗎?而朋友終將離我而去,怎不傷感別離?雨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飄泊,而今天朋友也將遠走他鄉,怎不傷感別離?

  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詩人選取這些景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而進一步借助這些景物,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句的層層渲染,無疑對詩旨的解讀又推進了一步。

  2、 從地域上的距離和差異感受離別之情

  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當時陽關離渭城路途遙遠,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元二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那么安西離渭城到底有多遠呢?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查找資料,明確這幾個地方的地理位置,在課堂上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圖,這距離大概有 3000多公里,橫穿了大半個中國。元二遠去千里之外,與王維從此天南海北,詩人怎能不留戀呢?這是地域上的距離帶來的離別感傷。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兩地生活的差異:也許渭城這兒春雨綿綿,安西那兒呢?黃沙滿天!也許渭城這兒生機勃勃,安西那兒呢?滿目荒涼!渭城這兒有飲不盡甜甜的故鄉水,聽不完濃濃的家鄉話,安西那兒呢?舉目無親,鄉音不再有!由此,教師第三次采用層進式的引讀,想到朋友即將遠去塞外荒漠,這種難分難舍的情緒化作——學生齊讀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想到朋友即將遠去塞外荒漠,孤身飄泊,這種難分難舍的情緒化作——學生齊讀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想到朋友即將遠去塞外荒漠,孤身飄泊,前途渺茫,這種難分難舍的情緒化作——學生齊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樣的設計,對安西和渭城作了濃墨重彩的強烈對比。此時,“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在整個悟詩情的教學設計中,我采用“以讀代講,層層推進”的形式進行教學,教師層進式的以情“引讀”,學生心潮逐浪高的“復讀”,可謂一唱三嘆,引領學生進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禮,完全感受了這首詩歌的獨特魅力。

  五、入詩境

  在學生對古詩體會的基礎上,教師可配上古曲《陽關三疊》,讓學生飽含深情地吟頌《送元二使安西》這首古詩,在朗讀中再次體會朋友之間的濃濃深情。

  六、拓詩篇

  “送別詩”這一題材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是比較常見的,教師可以推薦幾首比較有名的詩歌讓學生進行課外自學。

  如高適的《別董大》,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