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說課稿范文(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陋室銘》說課稿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陋室銘》說課稿 篇1
我是x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五單元的第二篇文言文《陋室銘》。根據新課標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陋室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教讀課文,它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來熠熠生輝。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通過對陋室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對偶工整,虛實相生,言志如詩,韻味如歌。學習這篇文章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經過初一文言文的學習,對文言文的閱讀和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容易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與成就。但由于本單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為避免學生學習起來枯燥乏味,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及成就成為必要。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借助注解了解課文大意,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學生能大致理解文章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安貧樂道的精神,提高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該文為膾炙人口的駢體文,句式整齊而變化有致,音韻和諧,節奏明快,讀來瑯瑯上口,是體現朗讀音樂美的絕佳材料。
因此,我把該文教學重點確定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疏通文意。
但是古詩文及其講究鑄字、煉句。
因此,我把該文教學難點確定為: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找出自己最喜歡或認為用得最精妙、傳神的詞、句細加品析并作簡要批注。
五、說教學方法
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為了更好的上好這堂文言課,不至于枯燥,我選擇通過以“讀”為核心而創設了情境教學法、圈點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整堂課利用多種教學方法能夠使課堂更加生動不至于煩悶,才能讓學生更加體會到古文的美至而愛上古文。
六、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上課之前,請大家先來做個選擇題:A、假設有一棟富麗堂皇的大廈,要得到它,必須說一輩子違背良心話,做盡傷天害理的.事;B、有一間簡陋的屋子,那里風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選擇哪個呢?
很好,你的選擇與一位詩人一樣,他是唐代劉禹錫。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很出名。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他的《陋室銘》吧!(板書題目)
2、整體感知
通讀課文,此程序的設計是要學生養成反復誦讀文言文的良好習慣。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互譯課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主動發言講解課文,其他同學的問題可由發言同學解決,老師適時適當點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疏通文意,感知課文
3、深入研讀
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思考。
“陋室”的主人是個粗俗低下的人嗎?
從文中看,劉禹錫筆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為什么?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的?
想像陋室周圍的環境。
結合文章想像作者在陋室里經常干些什么?表明作者有怎樣的志向?
要點提示:
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說明“我”的道德高尚。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陋室優美的自然環境。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是寫陋室主人優雅的情趣。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陋室往來客人的
4、拓展延伸
作者要寫的是陋室,為什么開頭卻先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對陋室的吟詠。
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的方法叫“起興”。
作者寫陋室有何用意?
(托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如“松、竹、梅”歲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發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于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5、小結
作者先運用起興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龍”引出“德馨”,點出文章中心;再運用類比,將自己的陋室和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楊雄相提并論,陋室才見其不陋。
《陋室銘》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陋室銘》選自河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本單元注重學生人格修養,力求以偉人的人格魅力陶冶學生道德情操。本文通過贊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體現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文章句子兩兩相對,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習本文,可以使學生感受韻文語言魅力,增強語感,并在處世態度上有所收獲。
(二)教學目標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要求“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顯文言文,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結合教材自身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作者及文章背景,能說出重點詞句含義,達到熟讀成誦。
2、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結合活動單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詩人高尚的節操,學習詩人樂觀、豁達的處世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陋室銘篇幅簡短,語言優美,讀起來富有樂感,因此把多形式的朗讀、讀出感情定為教學重點,以培養學生朗讀能力,讓學生在朗讀中欣賞文章韻味。
把如何理解短文寓意定為教學難點,在形成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上給學生一些啟示。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了二十多篇文言文后,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古文學習方法,能夠結合注釋進行自學,應給出自我展示、解答疑問的機會。但在朗讀功力上有所欠缺,需在老師示范下多次誦讀。此外,學生對文章寫作背景不太明確,需在活動單導學案上出示相關介紹。
三、說教法和學法
在教法上,本課陋室銘主要采用朗讀法、點撥法、練習法等。
誦讀法:無論是字音的明確、節奏的把握,還是感情的體會,都可在誦讀中有效實現,在教學過程中,齊讀、個讀與示范讀交叉進行,在讀中學,加深印象,達到熟讀成誦。
點撥法:文言文的一大知識在于詞句理解,對個別學生理解有偏差甚至弄不懂的詞句,我會適時點撥,使學生徹底理解。
練習法:針對重點詞句的理解,可在合作翻譯后出示練習題,趁熱打鐵,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
在學法上,依據新課堂創建要求,為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采取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活動單分步探究,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四、說教學過程
首先我會誦讀詩句“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及“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并提問“如此積極昂揚的詩意出自哪個詩人呢?學生回答出詩人名字及相關文學常識。
此時我會引導學生閱讀導學案上給出的詩人被貶后三次搬家的故事,從而了解詩人寫下文章的原因,以更好地理解文意。
在這之后我會提出,既然有幸見識了這篇千古名篇,我們要不要讀一讀?由此進入第一次活動:
(一)反復誦讀,讀準讀熟
這一環節主要通過齊讀、個讀、示范讀登方式熟讀課文,以明確字音、停頓。我設置了以下三輪朗讀。
1、學生齊讀,并指出錯誤,在進行第一次正音后自由朗讀,熟悉字音。
2、我會示范朗讀,并要求學生談看法。從而引導學生注意停頓、重音,此時邀請三名學生分別朗誦,學生依次作出點評,在聽與讀中不斷進步。
3、我會留一分鐘讓學生斷句,小黑板出示正確答案,再請一名學生自告奮勇展示自己,其它學生跟讀。
在進行完三輪朗讀后能夠初見成效,我會指出”要讀出感情,只有停頓正確是不夠的,還需要理解詞句含義“由此進入下一個活動:
(二)小組合作,疏通全文
這一環節中要求學生同桌間結為一組,結合注釋,翻譯全文,并將不理解之處劃出。我會在教室內巡視,從旁指導。
在小組學習后,學生提出疑問,并由學生自己解答,給出學生展示的機會,我會適時點撥。緊接著要求學生動筆解答活動單給出的問題,即對重點詞句的翻譯,督促學生查漏補缺,及時鞏固。
最后,學生帶著理解自由朗讀課文,讀熟讀懂全文。實現教學重點,對于教學難點的突破,我設置了以下兩個問題:
(三)質疑探究,理解寓意
1、房子是怎樣的房子?
2、主人是怎樣的主人?
要求結合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學生回答出房子的簡陋和作者的志趣高潔,品德高尚。
最后拋出疑問”劉禹錫被迫三次遷居、身居陋室,卻能處之泰然、安之若素,你從中學到了什么?“鼓勵學生暢談感受,加深對文章寓意的理解。
五、陋室銘板書設計
陋室陋劉禹錫綠、青德馨
板書設計展示簡陋居室與高尚情操之人的關系,有助于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內容,理解其深意。
我對陋室銘的說課到此結束。
《陋室銘》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陋室銘》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說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技能目標: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內容。
確立依據:文言文距離當下所使用的現代漢語有著不同,學生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就必須把文言文轉換成通俗易懂的現代文,只有在此基礎之上,才能進一步讓學生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因此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內容定位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多形式的誦讀及當堂背誦。
確立依據:背誦一直是學生最頭疼的問題,且課后要求學生能默寫,本篇課文的篇幅短小,駢散句結合,韻律十足,讀起來瑯瑯上口,在多次誦讀之后能基本了解課文大意,所以把多形式誦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難點。
四、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對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經過以往的閱讀訓練,學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本單元的所有課文都要求背誦,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
但另一方面,由于本班是平行班,學生成績參差不齊,最高分125分,最低分45分,且全班大部分學生成績在98至108分之間,屬于中等偏下水平,故在教學當中盡可能減輕學生負擔,將問題簡單化處理,以符合學生情況。
五、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課我主要采用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等教學方法,另外還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利用游戲、比賽等方式鞏固背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1、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誦讀是解讀文言文的敲門磚”。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穿到課堂始終,教師示范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藉此落實教學目的。
2、討論法:本教學法的優點在于,由于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3、講授法: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4、多媒體及游戲、比賽的運用主要是起到一個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六、說學法:
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2、一對一互譯課文;
3、以答問形式背誦課文,以幫助學生鞏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設計板書表現課文,理解文章寓意。
七、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PPT展示圖片金箍棒和羽毛扇,問同學們是否認識這兩樣東西,是否也想擁有它們。大家之所以喜歡金箍棒可能是因為孫悟空,也可能是因為它本身能夠變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為何能夠婦孺皆知,流傳千古?原來是因為它的主人諸葛亮。這樣說來,某樣東西的價值似乎與使用它的主人有著密切的聯系,今天我們要去看看一間簡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間,微妙的關系,一起學習《陋室銘》。導入課題,并圖解“銘”這一文體。
(設計意圖:采用類比導入,圖片展示能夠激發學生對本文內容的初步感知,通過物件與使用者的關系,引出題目和作者,暗示本文的“陋室”與主人劉禹錫之間的關系與導入的兩對“物—主”關系一致。)
(二)誦讀:
1、聽示范朗讀。要求一邊聽一邊給拿不準的字注音,并且劃分節奏
2、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齊讀。要求聲音洪亮,整齊劃一。
(設計意圖: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復進行,有目標地讀,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做到5分鐘內至少讀3次。)
(三)分組合作,疏通文意
過渡語:讀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訴我,這“陋室”真的“陋”嗎?如果不能,也沒關系,可能對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為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現代漢語有很大區別,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內容就讓我們一起來疏通文意。
具體操作:本文共計九句話,全班12個小組,前9組,每小組翻譯一句話,其余三組做評委。然后每組推選一位發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釋重點字詞,再翻譯整句話。
(設計意圖: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所以本環節采用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要求學生結合課后注釋,利用所積累文言詞匯進行翻譯,教師適時地指導與歸納總結。)
(四)抽絲剝繭,感悟情思
經過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經了解了文章內容,那么現在能回答老師前面提出的那個問題嗎?(ppt展示問題)作者筆下的這間“陋室”真的“陋”嗎?請說說理由。(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板書)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認屋子簡陋,又不覺得簡陋,因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描寫陋室環境清幽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閑,同時也看出作者較清貧,但作者卻苦中作樂,體現出作者的安貧樂道。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賢人的'志趣和抱負。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且“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所以此環節既讓學生從分析課文中獲得情感體驗,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遠觀全文,探究寫法
問:作者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在寫物,可真實情況是寫物還是寫人呢?答:寫人。
問:主要寫人的什么?答:品德高尚
問:那同學們,作者借陋室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這種寫法叫什么?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設計意圖:《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這里所講的“托物言志”,一方面讓學生學習這種表達方式,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這個方法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六)回顧全文,歸納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平樂道的志趣。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初中學生能夠“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所以此環節的設置主要引導學生自行歸納,在歸納過程中去領悟作品內涵,獲得有益啟示。)
(七)朗讀、背誦比賽
比一比,看誰背得準又快
具體操作:以大組為單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龍”形式背誦,比比看哪一組最流暢、清楚、快速。找兩位同學分別負責計時和內容判定。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背誦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在經過反復的聽讀與朗讀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即時背誦,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便于短時記憶的發生與鞏固。)
(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兩組寢室圖片,一組是巴蜀中學的,另一組是本校的。前后豪華與簡陋相對比)
教師:雖然我們住得沒有其他學校豪華舒適,但我卻希望這簡陋的屋子因為有了優秀的同學們而綻放無限光彩。老師期待有一天你們能成為柏家中學的驕傲。讓我們有感情地齊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設計意圖:這里主要是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讓學生將本文中感受到的偉大情懷,運用到自身,體現出本文的現實意義。)
八、說板書
陋斯是陋室
陋主人品德高尚
室環境清幽安貧樂道
銘不陋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高潔傲岸
反問
托物言志
(設計意圖:板書內容是對文章的整體梳理,可以使學生能通過板書對文章脈絡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陋室銘》說課稿 篇4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銘》,包括:教材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方法的采用、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部分。希望各位老師給以點評。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介: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抒情短文,通過贊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寥寥81字,以立意鮮明,構思精巧,韻味深長而臉炙人口,流傳百世,顯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二)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陋室銘》是編排在第五單元的課文,是講讀課《短文兩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愛蓮說》。本教材從這一冊開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七年級是分布在各單元中的)。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顯易懂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本課:
1、知識目標:了解作者及歷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并背誦全文。
2、技能目標: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態度目標: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用時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評價古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及依據:
本文篇幅簡短,語言優美,音韻鏗鏘,讀起來充滿音樂美,把多形式的朗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重點,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又可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為教學重點和難點,這對正在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初二學生很有現實意義。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說學法、學法
(一)學情分析:學生經過初一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
(二)學法指導: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2、一對一互譯課文;
3、設計板書表現課文,理解寓意。
4、開展辯論賽,掌握古為今用的學習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結合時代具有積極參與現實的意義。
三、說教法學法
教學設計理念是:張揚師生個性,突出學生主體,重視學生感受,強調朗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實行合作探究,加強能力培養。我采用導讀教學法和提問朗讀教學法,并指導學生用以讀會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來學習。
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教師示范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提問法: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我設計了若干個問題在學生反復朗讀中適時拋出,有利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最后又通過互動設計板書表現出來。
練習法: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一些課堂練習,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及游戲的運用主要是起到一個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說教學程序:
(一)課前三分鐘屏幕展示“教學目標”(3分鐘)
這一設計,從教的方面來說,它具有“導向作用”讓學生一起來掌握教學要求,有利于達到教學目的;從學的方面說,它具有“激勵作用”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要求,目標明確便于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故事導入并解題(5分鐘)
上課之前講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詩豪、哲學家劉禹錫的故事。劉禹錫的《陋室銘》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名文”,但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唐順宗時,劉禹錫熱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當朝權貴,失敗后被貶到和州當刺史。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里三間三廂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地寫了一聯貼于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策知縣又將他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于得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觸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策知縣氣得臉都發青了,干脆將劉禹錫的房子調到城中一間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想,此人欺人太甚了,便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啞口無言。
后來,幾經多次調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生水災,饑鴻遍野。他上任以后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杰”,建立了三賢堂。唐文宗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
(屏幕顯示兩幅對聯)
解題:
陋室,簡陋的屋子。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文體一般是用韻的。并引導學生找出韻腳。
ing 名 靈 馨 青 丁 經 形 亭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俄國大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曾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這個故事的導入,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也使學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熏陶,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懷創設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三)初讀——感受語言美(2分鐘)
教學千法讀為本,學習文言文,必須重視誦讀。突出指導誦讀的方法尤為重要,突出讀書層次,由易到難,誦讀全文。一要讀準確,二要讀出節奏,三要讀出感情。
針對“銘”這種文體的語言句法特點,我除了要求學生大聲讀,讀正確,讀流利外,還特別引導學生從用韻和講究修辭方面去充分體會本文語言的節奏美和音韻美。朗讀前的這一指導,十分必要,充分體現了教書重在“授之以漁”,學習重在掌握學習方法的教學理念。
(四)再讀——了解內容(2分鐘)
(五)三讀——領悟內涵(5分鐘)
先要求學生邊聽教師背誦課文,邊想像陋室中的畫面,體會作者感情,然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啟發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讀出感情,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最后在理解寓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教師范讀,一方面讓學生彌補自己朗讀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和影響,加深對的理解。讓學生想像畫面,重在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則是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也便于創設融洽的教學氛圍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
讀是思的基礎,思是讀的途徑。在這一環節中,我還設計了下列幾道思考題讓學生討論:(屏幕顯示思考題)
1、在讀的過程中,你認為哪兩個句子最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會用什么語氣來讀?(“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德馨”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結合你們想像的畫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勞形”)
3、作者居于陋室卻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人)
4、處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商品經濟的社會中,我們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生活態度?(學生討論后自由發表見解,教師引導學生擇善而從)。
5、作者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陋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是什么寫法?(托物言志)。
(六)學生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自行設計板書,目的在于讓學生及時反饋學習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記憶。(13分鐘)
這個環節的實施,我主要采用提問朗讀法,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有關語句,學生尋找有關語句的過程,就是學生閱讀的實踐過程,也就是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過程,這是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我還鼓勵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進行討論探究,促進學生對話,讓思想在碰撞中產生,知識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后,各自還只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之后,我們則有兩個思想。這是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理論基礎。
(七)拓展(10分鐘)
小小辯論賽
結合現實,2008中國地震,劉禹錫在這個時代會如何去做,結合作者生平來談。
引導學生注意作者針砭時弊,有感而發,曾為黎民賑災的豪情,了解當代溫總理淚灑災區,為民的深情。古有禹錫,今有總理,為民鞠躬盡瘁。學習高尚的品德和操守。對于今天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八)遷移練習設計(3分鐘)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為此我設計了以下課堂練習:
3、讓學生借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心志和情趣,盡量做到語言優美。通過此練習,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通過以上練習,學生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獲得了及時的反饋,有效地達到了教學相長。
(九)小結(2分鐘)
閱讀古人的作品,要擇其善這而從制,豈不善而改之。因此,閱讀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對古人的道德品質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這是我們學習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說板書
已經有展示,主要體現本文表現手法和主旨。
在學生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后,要求學生細讀課文,也就是學生自行對照課文注釋,查閱工具書,讀懂課文。在這過程中,學生可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后盡量讓學生討論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這一設計,在于訓練學生運用工具書的能力,也有利于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學生的自主閱讀,交流合作,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符合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不是強硬灌輸,包辦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問不講,而是發揮主導作用,提醒學生掌握一些重點詞句,如:“名”、“靈”、“上”、“入”、“鴻儒”、“白丁”、“絲竹”、“勞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顯示重點詞句及意思)。
《陋室銘》說課稿 篇5
一、教材簡介:
《陋室銘》是一篇優美抒情散文,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借“陋室”抒發作者的情懷,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篇,極寫陋室不陋,表達作者不慕名利、高潔傲岸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全文共有九句,寥寥81字,以構思精巧、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流傳百世。
課文所在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陋室銘》是人教版初二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短文兩則》中的一則,第五單元為文言文單元。本單元大多數要求全部背誦,背誦的目的是使學生熟悉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要實現這個目標,一定要練好誦讀這個基本功,并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課文在課堂上要達到基本成誦。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借助工具閱讀淺顯易懂的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作者及歷史背景,掌握文言實詞,翻譯并背誦全文。
2)技能目標: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態度目標: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正確樹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4、教學重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本文篇幅簡短,語言優美,節奏鮮明,讀起來有音樂美把形式多樣的朗讀及當堂背誦定位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把理解短文的情感及寓意作為教學重點和難點,這對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初二學生很有現實意義。
5、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的學習,對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很容易感受到文章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取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主動誦讀。
2、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全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學生自主的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的情感。因此我制定的學習方法和活動有:
1)誦讀法: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2)提問法:一對一翻譯課文,利用多媒體串聯課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探究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小組討論解決重難點問題
4)練習法:仿照“銘”這種文體,寫一篇銘文。
三、說教法
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據此,依照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突出誦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法。
學習文言文必須重視誦讀。突出誦讀并不是一味地讀來讀去,而是要注重指導誦讀的方法,突出層次,由易到難誦讀全文,力求達到誦讀的三種境界:一是讀得準確。二是讀出節奏。三是讀出感情。
2、創設情境,自主探究的教學法。
力求創設一種探究和發現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
3、模仿創新,以讀促寫的教學法。
對初二學生來說,寫作還處在模仿階段,所以該課采用讀寫結合的方法,指導學生在模仿中創新,提高其閱讀和寫作能力,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思想。
四、教學流程
1、故事導入:以劉禹錫的故事導入新課,也就是《陋室銘》的寫作背景。
2、解題:明確題目的含義,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全文。
3、誦讀:學生先自由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再以競賽的形式找個別學生單獨朗讀,提醒學生朗讀中應注意的問,給出朗讀的'節奏劃分及要求,然后全班同學按要求朗讀齊讀,最后聽朗讀錄音,比較自己朗讀中的不足之處。
4、疏通文意:此程序的設計在于讓學生自主學習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詞句,養成隨時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
先請學生找出重點文言字詞并解釋,然后試著說出每句話的大概意思,然后再由老師給予糾正。
5、教師設疑,學生回答。
針對課文我設了以下幾個問題:
1)作者怎么樣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與第三句有什么關系呢?
3)反問句“何陋之有”照應上文哪句?
4)作者頌自己的陋室,為什么又寫“諸葛廬”、“子云亭”?
6、分析文章,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由學生搶答,答出文章的寫作方法。
7、主旨探究,小組討論
1)陋室真的陋嗎?為什么?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證的?
2)作者寫陋室用意何在?(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8、小結文章整體結構,學生齊背課文。
9、拓展練筆
仿《陋室銘》的文體,練習寫一篇《XX銘》的文章,可寫文言文,也可用現代文。同時給一篇范文,啟發學生思路。
《陋室銘》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陋室銘》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作者自述其志,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是一篇精讀課文。因短小,一課時學習完畢。
2、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培養文言語感,能對照注釋和工具書粗知文意,讓學生自主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言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目標定為:(見教案)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的學習,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經過以往的閱讀訓練,學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三、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課我主要采用誦讀法、情境導入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說學法
新課標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閱讀淺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學習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閱讀法、合作探究法,學生的活動形式主要是小組合作學習,在賞析課文內容時,采用合作探究閱讀法,這樣有利于逐步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3、誦讀
從三個層面朗讀感知文本:從三個層面朗讀感知文本:生自由讀,掃除文字障礙,師范讀,從字音、節奏、語氣方面做示范。生齊讀。
4、學生翻譯。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采用兩人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一人讀一人譯,互相幫忙指正,師適時指導,歸納總結。小組代表疏解文意。
5、研讀課文,分析品味。
采用四人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文本。
找出的主旨句,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中心的?請思考下面的問題:
(1)、開篇一、二兩句在中的作用?
(2)、題目為“陋室銘”,文中又說“何陋之有”,矛盾嗎?從哪些方面寫出了“陋室不陋”?
(3)、結尾引入三位古人有什么作用?
(4)、作者是怎樣托物言志的?
6、探究作品,聯系實際。
教師創設情景,延伸遷移:我們現在如何看待“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設計意圖:為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能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培養他們注重自身修養的好品質。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既要簡潔明了,便于學生識記,又應該是課文的線索圖示,能概括本課學習重點。為此,我設計了簡潔明了的板書,此板書融入了本文所提的幾個問題,并體現了本文的寫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學生通過板書對一目了然,且加深理解。
《陋室銘》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銘》。本次說課內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方法的采用、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介
《陋室銘》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久為流傳,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為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能力目標: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教學重點的確立及依據
多形式的誦讀及當堂背誦。這樣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多次誦讀后能基本了解課文大意。
(四)教學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對文言文的閱讀和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并設計學習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法的確立及依據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一)誦讀法: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
(二)提問法: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
(三)練習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四)多媒體的運用:主要起到一個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教學程序的確立及依據
(一)導入新課采取情境導入法,出示陋室圖,讓學生將圖中的居室與自己的家進行比較說說對居室的看法,那么身居陋室的主人怎樣認為呢?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學的課文《陋室銘》。
(二)示范背誦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三)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采用輪讀、個讀、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
(四)學生背誦學生在經過反復的聽讀與朗讀之后基本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背誦,隨后采用游戲接龍的方式背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學生翻譯采用兩人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要求學生一對一,一人讀一人譯,互相幫助指正,教師適時指導。
(六)思考閱讀
1、引導學生討論“作者為什么要為陋室作‘銘’”?
2、再次背誦全文,鼓勵學生大膽指出自己認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在討論中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抱負和情操。
3、師生互動設計板書,圍繞中心設置三個問題,帶著學生深入課文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了“陋室”?
3)結尾引用孔子的話有什么作用?
經過學生討論與教師指導,師生共同完成板書設計。
(七)反饋練習
1、按要求默寫
①寫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寫出表現陋室環境幽美的句子
③寫出表現陋室主人所參與事之雅致的句子
本組練習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八)小結全文
讓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還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九)布置作業
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寫一段話,將你的理想和追求通過某些物品(體)表現出來,這樣學生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也獲得了及時反饋。
五、板書設計
山(仙)名喻陋室(德馨)
水(龍)靈高潔傲岸的節操
陋室不陋托物言志
諸葛亮
自比何陋之有?安貧樂道的情趣
子云亭
本次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懇請各位給予批評指正!
《陋室銘》說課稿 篇8
【教學思想】
《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階段文言文學習提出了明確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又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陋室銘》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寫的一篇散文。“千般教法讀為本”,文言文的學習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是讀準,即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抑揚頓挫。二是讀懂,即讀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內容。三是在讀準、讀懂的基礎上學習其結構、語言及寫法,體會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分析】
《陋室銘》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教讀課文。本單元集中學習文言文和古代詩詞,目的是讓學生在過去學習古代詩文的基礎上掌握鑒賞古代詩文的基本方法,背誦名篇佳作,積累語言材料,提高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陋室銘》是我國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借“陋室”抒發作者的情懷,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篇,極力抒寫“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給人以雋永暢達,豐姿綽約的氣韻。本課教學,既要積累重要文言詞匯,理解內容,又要解讀“銘”的特點,掌握托物言志的寫法,從而更好的感悟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句,熟讀成誦。
2、了解“銘”的特點;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3、誦讀品味,理解文章內容及寫法。
4、感悟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句,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體會作者的節操情趣。
【教學方法】
教法:點撥引導法、朗讀品味法;
學法:探究歸納法。
【教學準備】
PPT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描述陋室情景導入新課。
(設計理念:每一個文本的導入都有一定的藝術性,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文本之中,為更深入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初讀文本,感知陋室:
1、一讀:把課文讀通、讀順。
朱熹曾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穿插生字讀音)按照朱熹的要求:①自由練讀課文兩遍;②指名一生朗讀,師評價;③全班齊讀課文。
2、二讀:讀出節奏
出示劃分節奏的文本,指導學生朗讀,注意停頓。
3、三讀:讀出韻味
解讀“銘”的.特點,引導學生找到韻腳,根據駢文特點指導讀出語氣。
(設計理念:“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教學尤其要重視朗讀,通過反復有層次的朗讀,讓學生獲得自己對文本的獨特情感體驗。)
三、賞讀文本,走進陋室:
1、由題目,問:文中直接出現“陋室”“陋”的地方有哪兩處?
斯是陋室何陋之有?
2、引導學生思考辨析:這是陋室,可使人卻說不簡陋,這是為什么呢?
結合具體詩句理解詩人眼中的陋室。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3、歸納: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概括出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設計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是新課標新理念對師生關系的重新定位。而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架空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應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去閱讀去品味。)
四、品讀文本,走進作者:
1、結合以下幾句體會作者的高潔: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引導學生明確作者以“仙”、“龍”自喻,表達高潔的追求。
2、結合以下幾句體會作者的傲岸: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以“諸葛廬“子云亭””自比“陋室”,表達自己傲岸的節操。
3、出示作者背景,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
4、總結歸納托物言志的寫法。(課中微課)
(設計理念:《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通過對劉禹錫背景資料的導入,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又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完成個人的獨特情感體驗。)
五、總結評價,背誦文本。
劉禹錫一生安貧樂道,保持著高潔傲岸的節操,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其精神令世人敬仰。讓我們帶著敬仰之心齊誦課文。
《陋室銘》說課稿 篇9
【設計思想】
本設計根據《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銘文用韻和稱揚道德的特點,通過誦讀和韻譯,使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內容,感受銘文的音韻之美。教學中,注意扣住“德馨”,從描敘和議論兩個角度,引導學生體味作者的情操之美,領略文章文法之妙。在此基礎上,促成學生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目標】
1.背誦名篇名句。
2.體悟作者安貧樂道,保持高尚節操的情懷。
3.培養學生運用托物言志等手法表達自我的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感受音韻之美
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銘”者(板書:銘),記載也,在器物或碑石上刻字,表示永記不忘,后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文體。為了便于廣泛傳誦,牢記不忘,文字簡約的銘文都非常講究修辭,講究押韻。本文雖然篇制短小,但運用對偶等修辭,句式整齊,節奏明快,同時通篇協韻(“青”韻通押到底),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了音韻之美,乃韻文也(板書:韻)。
欣賞配樂朗誦《陋室銘》。
師:感受這篇銘文的音韻之美,一要把節奏韻律讀好。
復習節奏的概念(句中根據音節或意義進行有規律的停頓叫做節奏)。指名根據剛才欣賞的配樂朗誦,朗讀文中停頓需要注意的幾個重點句子(投影: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②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要求正確停頓。
師生正讀:
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②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生齊聲誦讀全文,體味明快的節奏韻律之美。
師:感受這篇銘文的音韻之美,二要把韻腳讀好。
復習韻腳的概念(放在句尾的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生標出韻腳。生齊聲誦讀全文,體味押韻的回環往復之美。
師:感受這篇銘文的音韻之美,三要韻譯(針對這篇銘文作為韻文的特點,根據韻文韻譯的原則),而不是一般的翻譯。一般的翻譯只注意求索原文的意蘊美,而韻譯還注意不失原文的音韻美。這樣翻譯后,與原文保持一致的美。翻譯時,盡量讓上下句的字數相等,結構基本一致,同時注意押韻。
學生利用書下注釋,結合自己的理解,老師點撥,韻譯。
參考韻譯: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水不在于深,有龍(潛藏)則可降福顯
《陋室銘》說課稿 篇10
教學目標
一、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二、了解“銘”的特點,掌握相關的文言詞匯。
三、學習課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設想
一、以尊重學習者的學習體驗為重點,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體會劉禹錫的那份情懷。
二、在加強誦讀的同時,認真體會“銘”文句式整齊、押韻,節奏感強的特點。
三、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句讀。在朗讀合作中實現“字音準確,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的目標。
⑴自由大聲朗讀。
⑵同位互相聽讀。
⑶同學朗讀展示,聽后師生評點。
⑷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句讀。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儲備和文下注釋,粗通課文大意。
⑴對照注釋,默讀全文,疏通文意。
⑵交流對課文內容的了解。點評正誤。注意以下詞句的解釋:
①馨xīn 散布得很遠的香氣.
②無絲竹之亂耳 之:助詞,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亂:使……混亂。亂耳:擾亂聽覺。
③勞:使……勞累。
④廬:簡陋的房屋。
⑤何陋之有? “有何陋”的倒裝。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⑶齊讀課文,讀出節奏和語調。
四、三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懷。默讀課文,充分發揮聯想與想象,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在體驗中再造陋室形象,理解作者情趣。
⑴作者說“斯是陋室”,“陋”在何處?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自然環境(景致少、來客少)。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往來客人(來客少,古時讀書人少,“鴻儒”更少)。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主人情趣(陳設少、作為少)。
⑵“陋室”真的“陋”嗎?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而不陋,關鍵在人。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環境清幽。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交往高雅。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情趣脫俗。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用古代名賢類比。
“何陋之有”——以圣賢之語自勉,呼應開頭。
②明明是陋室,作者為何覺得“不陋”?交流對作者的了解,體會作者的'難言寂寞。
作者是唐代一位性格倔強的詩人。他求異心理很強,如悲秋,從來就是詩人的通病,他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更有詩意。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但遭到保守派的排擠,被貶官降職十年。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城,又因《玄都觀桃花》和《再游玄都觀》詩作先后兩度被貶。劉禹錫寫此文時,正被貶為和州刺史,其時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朝廷任人惟親。官僚士大夫階層大多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劉禹錫對此深感憂慮,卻又無可奈何。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當權者顯示自己并未因遭貶而郁郁寡歡,相反卻過得安逸瀟灑;另一方面表達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屢遭磨難而堅守節操的信念。
⑶齊讀課文,假想自己就是劉禹錫,讀出作者的心態和感情。
五、四讀課文,體會“銘”這種文體句式整齊、押韻,節奏感強,具有音樂美的特點。
⑴讀注釋①,了解“銘”的含義。(文字→文體。押韻)
⑵找出韻腳。(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⑶齊讀課文,讀出韻味和美感。韻腳要讀得清晰響亮。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
背誦并默寫課文。
備課后記:《陋室銘》篇幅短小,語句讀來瑯瑯上口;加之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粗通文意的目標較易達到。因而在設計教學中,把著力點放在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過程上。這也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語文課程標準》中更是頻頻出現“體驗”這一字眼。作為教學意義上的“體驗”,既是一種活動過程,也是一種活動結果。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接觸文本,探究文本,感悟文本;讀準字音,讀通詞句,讀對語調,讀清思路,讀出感情體驗。
【《陋室銘》說課稿】相關文章:
陋室銘說課稿12-10
《陋室銘》說課稿12-18
《陋室銘》說課稿01-31
《陋室銘》說課稿04-15
陋室銘說課稿01-04
《陋室銘》說課稿(推薦)11-08
陋室銘說課稿范文01-25
《陋室銘》說課稿通用03-27
《陋室銘》教學反思及說課稿04-17
《陋室銘》說課稿(通用5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