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滅絕》說課稿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恐龍的滅絕》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全文以科學家們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為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五種原因。課文的內容和主題,引起了孩子們的探究心理,是對學生進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觀察,發現身邊的科學,豐富學生對恐龍的了解,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我所講授的是本課的第二課時,依據課程標準改革精神,以及實驗要求,確定了本課的教養、教育和發展目標是在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基礎上,孩子們能對書上的解釋提出一些疑問或者自己能提出別的猜想。依據實驗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結合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是朗讀理解課文,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有對恐龍滅絕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根據科學小品文特點和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我以“課內得法,課外受益”為指導思想,抓住文本解讀和延伸拓展兩大版塊,通過環環相扣的流程,進行探究性學習。在課堂上我是這樣做的:
一、 鞏固生字,寫字指導
識字是讀寫的基礎,人教版實驗教材對此十分重視,本課有15個要求認識的字,為進一步鞏固對生字的識記,我通過課件先出示生字,讀準字音,再給這個字組詞就會有恐龍圖片的展現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寫字指導中,我運用先進的教學媒體作為輔助的教學手段,對生字的重點筆畫都用醒目的顏色標識出來,便于學生觀察,在直觀的演示中幫助學生寫好字。
二、 閱讀理解,指導朗讀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 引發想象,質疑探究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前一環節的朗讀,學生對課文已有一定感受與體會。我以“恐龍化石”為啟發點,文中科學家向我們介紹了5中恐龍滅絕的說法,那么你們分別贊同哪一種說法呢?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相互質疑,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投入。同時又啟發學生發揮想象,“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還有哪些呢?”培養學生對恐龍滅絕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四、 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新大綱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因此,在對課文內容有了充分認識后,使學生理解恐龍的滅絕與生存環境有很大的關系,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把課堂內外,書本內外有機結合,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讓我們共同來保護自然環境。
在本課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采用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會學。總之,我在盡量地嘗試著新課程帶來的新理念。我的課還很稚嫩,由于自己從教時間短,在教學中有時有急噪情緒,不能耐心地聽取完學生的發言,打斷學生的發言,還有指導朗讀不到位等不足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正。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恐龍的滅絕》這篇課文一篇科學類的課文,主要講了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的介紹。
二、學生分析:
對于我們班級的孩子來說,尤其是男同學來說,對神秘的恐龍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在課外的時候,通過課外書、電視,對恐龍的名字、有特點的恐龍的樣子,有了基本的認識,可是對空龍滅絕的原因幾種說法和恐龍生活在地球上的歷史的了解還是一片空白。通過課文,加深孩子對恐龍的了解,激發孩子對恐龍研究的興趣,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三、設計理念:
根據新課標中要求: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從兒童的興趣入手,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提高課堂效率。并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感受世界的奇妙。
四、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16個生字即:恐、類、龐、避、耐、萎、亡、哺、乳、偷孵、謎、或、者、籍。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積累詞語。
情感目標: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界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五、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課生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并積累詞語。
2、培養學生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
六、教學準備
1、課前學生們收集恐龍的資料。
2、教師制作課件。
七、教法和學法:
針對兒童特點及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學習本課時,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和直觀形象的圖片展示法。
八、教學過程
我把本課的教學過程分成四個環節:
(一)導入
朱熹在〈〈孟子解說〉〉中說:“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活潑、生動、有趣,才能吸引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導入這一環節中,上課一開始,我就用直觀的圖片激發學生對恐龍的喜愛和學習課文的興趣,并讓學生和老師的共同探究中,學習“恐龍”、“龐大”兩個詞語。在課前我會讓學生自己查找有關恐龍的資料的搜集,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使學生的求知欲更進一層。
[理論依據:[這里采用情景創設的教學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有一的信息處理收集、處理的能力。這里我采用“資料收集”的學法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讓學生從自己的了解中主動走入課文。]
(二)自主讀文,整體感知
設計過度語:“為什么這么龐大的動物在中生代一下子就滅絕了呢?”讓學會聲產生疑問,并帶著疑問去讀課文,看誰能找到課文中說的幾種說法。并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來。在歸納時,練習了“因為……所以……”句式。在學生充分地熟知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文中省略號的用處。在整體感知后,進行了有一定規律的集中識字,為朗讀掃清障礙。
[這里我采用導讀和設疑的教學方法]。
(三)深入課文,詮釋重點
在重點學習“恐龍滅絕的原因”中的第一、二兩種說法時,采用了從扶到放的過程。第一種說法,從詞語到句子,讓學生體會恐龍滅絕的原因。第二種說法的教學采用了卡片式,讓孩子小組合作,自主的去探究總結恐龍滅絕的原因。
[〈〈新課標〉〉指出,讓學生充分地讀,全面提升語文素養,所以在重點內容的學習中我采用了閱讀學習法。探究性學習以“活”和“動”為總特征。“活”表現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動”表現為學生真正動手和動腦。本課內容具有探索性,因此,可采用探究的方式來學習。同時,還采用組織討論法和重點詞語的剖析法,來突破重點,化解難點這一理論依據是《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多維互動中完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結協作能力。]
讓評價貫穿于整個課堂,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和生評想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化,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四)書寫練習
課堂最后,將兩種說法連在一起讓學生說一說。對整節課學習的課文進行了整體回顧,對兩種說法的內容進行鞏固。小練習的練筆,加深學生的印象。完成課堂作業本的內容。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3
今天我執教的是人教版第四冊第31課《恐龍的滅絕》,這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中列舉了幾種有關恐龍滅絕的說法。像這一類的科普說明文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了解說明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但由于這類文章沒有具體的故事情節,往往會被我們肢解得只剩下知識的條條杠杠;由于敘述簡潔沒有多少感染力,又會被我們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寫得生動而準確”。稍不留心還很容易上成了科學課或常識課。那么這類課文到底該教些什么,怎樣教,才能使它的教學更具有語文味呢?
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始終堅信著這么三句話:只要我多關注一些語言,學生就能多夯實一點基礎;只要我多關注一些細節,學生就能多收獲一點成功;只要我多關注一些方法的指導,學生就能多提高一點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體現科普文教學的語文味。
一、注重字詞教學,落實初讀目標
記得有位教學專家說:閱讀教學,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這對于低段的閱讀教學更是重要。為此在這個板塊中,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讀:先請學生感知文本嘗試讀,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隨后以檢查詞語和難句朗讀的形式進行檢查反饋。
在這里,詞語的呈現是精心預設過的。第一組的六個詞語是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組成的,這樣的構詞結構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第二組其實是動賓結構的詞組,而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出示這樣長長的詞語不是讓他們認識結構,而是給予一定的朗讀指導,停頓記號的出現就是給學生一種意識,以后碰上這樣的長詞語也能學著停頓。講到停頓,這里還有就是一個長句的停頓,特別是低段的學生,讀長句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難點,如果我們能在課堂上有意識地給予幫助,經常性地給予指導,相信對他們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很有見效的。
同時還運用各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詞意。課題中的“滅絕”讓學生猜意思,隨后一個追問“一只恐龍死了可以叫滅絕嗎?”從而讓學生對滅絕的意思有了準確的理解;“孵”字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說說母雞怎樣孵小雞,再告訴學生“孵”左邊的“卵”字就是蛋的意思,通過理解構字特點理解字意;“哺乳動物”這一專有名詞的解釋,做的就更加感性了,像小狗那樣一生下來就是小狗,小時候還要喝媽媽的奶水這樣的動物叫哺乳動物,隨后讓學生用一句話說什么也是哺乳動物。相信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多關注一些語言,學生自然就能多夯實一些基礎。
二、巧釋說明方法,品味語言精妙
課標指出:在學習說明文時能抓住要點,了解說明方法。但對于低段學生來說,不必作理性講解,讓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有所領會即可。
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把人類的歷史和恐龍的歷史進行比較,使恐龍滅絕之謎更是引起人們的好奇。所以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關注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三四百萬年”和“兩億年”。盡管學生知道兩億年要比三四百萬年表示的時間長,但是到底相差多少呢?學生釋沒有概念的。針對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用了統計圖的形式直觀地將其進行對比,隨后小結“把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么一比較,怪不得說人類歷史跟恐龍的歷史相比可就短多了。”再讓學生齊讀這兩句話。這樣就淡化了說明方法的傳授,可在學生心中已經留下了痕跡。
同樣,我們在教學科普文章時,更應該引導學生品味其豐富的具有表現力的語言,即怎么個準確,怎么個簡明,怎么個科學等等。這篇課文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語言,我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就采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來品讀。
“加上恐龍身上沒有皮毛來保暖,它們耐不住嚴寒,就慢慢地消失了。”如果把“慢慢地”這個詞語去掉,你再讀一讀,意思有什么不一樣?學生很快就感受到如果真從句子中刪去,就會與實際相悖。而且學生在對語言的比較和揣摩中,感知到了語言的精妙,領悟到了文本中用詞的準確性,長期以往,將會對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并滋養學生精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精心設計語言訓練,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提高語文能力的基本途徑是語文實踐,即在閱讀中學習閱讀,在寫作中學習寫作,在聽說中學習聽說。可見,語文基本功訓練,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科普文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了解某些科學常識,更要學習作者怎樣表達說明這種常識,即說明的語言、說明的方法和說明的順序。而說明文的說明順序一般都有嚴密的邏輯性,是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最好的依托。
課文第3自然段關于星球相撞引起恐龍滅絕的這一說法在表達時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因此我抓住這個特點,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語文化的訓練。
先標一標有幾個句子,想一想每句話在講什么;再師生進行對一對的游戲,知道每句話的意思;接著排一排5個句子的順序,理清順序;最后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理清其因果關系。就在這一步步精心的預設下,學生不僅讀懂了句子意思,理清了事物間的因果關系,發展了邏輯思維能力,更是對他們以后如何讀懂一段話做了方法指導,授他們以“漁”。
以上三點僅是我針對這個文本的特點力圖體現科普文教學時濃濃的語文味,設想總是美好的,也帶有很多個人的主觀意愿,很愿意接受在座各位的批評指正。如何讓我們的科普文教學不再死氣沉沉,不再單調枯燥,我想方法肯定還有很多,那就讓我們一起繼續探索吧!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四冊31課《恐龍的滅絕》。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以及教學過程三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恐龍的滅絕》是第八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全文以科學探究為魂,以科學家關于"滅絕"的說法為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幾種原因。恐龍,這曾經的地球霸主,為何會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它們的滅絕之謎引發了人們的種種猜想,但謎底至今仍未能解開。本文就列舉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詳略兼有。紛紜的說法,大膽的推測引起學生對恐龍滅絕之謎的探究興趣。教學時重點引導和鼓勵學生讀通讀懂課文,分析文中說法的合理性,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此外,本課要識記的生字也較多,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落實字詞學習。考慮到課文的這些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一、認識15個字;二、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感悟并思考課文所引出的問題;三、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界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懂得保護環境,珍愛生命。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意,理解和積累詞語。啟發想象、激發探討愿望則是教學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1、用"以讀導學"的方法引導孩子在反復而漸進的朗讀中理解課文,分析各種說法的合理性;
2、用抓重點段落、歸納學習方法的形式來組織和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三、教學流程
(一)播放錄象,激發興趣
上課后,我就對學生說:"孩子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朋友。快看,它們是誰呢?對,它們就是恐龍。在過去長達兩億多年的時間里,恐龍一直是地球的主人,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著。可是現在,我們還能看到活生生的恐龍嗎?""是啊,恐龍已經消失了。現在的我們只能看到一具具恐龍骨骼化石和一顆顆恐龍蛋化石,只能在博物館或從電影和書籍中來想象它們往日的輝煌了。為什么恐龍會沒有了,消失了呢?它們滅絕的原因是什么?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31課,去探索恐龍的滅絕之謎吧!"
"孩子們,對于恐龍的滅絕,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有些小朋友覺得很遺憾、很惋惜,有些覺得很傷心,還有些小朋友對它們的滅絕有疑問。好,就帶著你們此刻的心情一起讀課題!"
本環節的`設計旨在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學生有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錄象里恐龍活潑的形象跟現實中的不復存在,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學生產生巨大的情感落差,激起濃厚的學習和探究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中去。
(二)自主合作,識記生字
"瞧,可愛的生字寶寶也來了。先讀讀課文,再用你們喜歡的方法記住它們的名字和樣子!"
經過近兩年的學習,孩子們已掌握了不少的識字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課堂上,我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在小組和同桌之間互幫互學,增強了合作學習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還可相機運用猜謎語、借助動作和圖片理解詞語等方法調動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在學生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提高識字效率。例如,學習"偷吃"和"躲避"時可以請學生做相應的動作;學習"龐大"時則可出示恐龍圖片,感受它們龐大的體形,并相機請學生用詞語說句子。
(三)讀中理解,示范引路
1、過渡:"我們都知道恐龍早已從地球上消失了,沒有人知道它們為什么會突然滅絕。科學家們提出了種種猜想。文中就給我們介紹了其中的幾種。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一種說法。"
2、"把這段話讀一讀,說說你從中了解到了什么?"
3、"你們真是會讀書的孩子。這么快就了解到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身上也沒有皮毛保暖,所以被冷死了。(邊說邊填寫表格)可是老師有個疑問,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兩億多年都冷不死,為什么在那段時間里忽然都冷死了呢?"
4、再讀課文,找出原因"地球突然變得十分寒冷"。"’突然’說明什么?’十分寒冷’和’寒冷’有什么不同?""原來,氣溫的急劇下降使恐龍難以適應,而且嚴寒超過了恐龍的承受力,所以恐龍滅絕了。看來恐龍的滅絕既有自身的原因,更是外界變化的結果。我們要探索它們的滅絕之謎,就要像科學家那樣善于發現事物間的聯系。"
5、"這份表格讓我們對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目了然。你們能根據這份表格,用自己的話說說恐龍滅絕的原因嗎?最好能用上這個句式。"
6、"同學們說得很好。正因為寒冷導致了恐龍的滅絕,所以我們可以把這種說法稱之為’寒冷說’。相信大家對’寒冷說’有了較深的了解。現在你想怎樣讀這段話?""有的小朋友看到恐龍滅絕了很傷心,有的覺得很惋惜,還有的小朋友對’寒冷說’存有懷疑。那就帶著你們各自的心情讀這段話吧!"
7、"現在請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是怎樣學習這段話的?"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出"朗讀感知--揭示聯系--填寫表格--品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后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合作學習其他的說法。
8、請一組同學給大家匯報學習第三自然段的結果然后再有感情地讀這段話,完成排序練習題。
9、最后再指名學生匯報第四自然段中的幾種說法,老師根據孩子們的匯報相機板書。
新課標倡導"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重視教師的學法指導。本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達到感悟文本、積累語言的目的,而填寫表格則是要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找到根據,并理清恐龍滅絕與其他事物間的聯系,從而突出教學重點;除此之外,本設計還突顯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教學中"導-扶-放"的教學梯度,使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產生探索恐龍滅絕的興趣,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拓展延伸,整合讀說
過渡:"恐龍的滅絕只有5種說法嗎?你從哪兒知道不不止5種?""從第四自然段的省略號知道的是嗎?確實,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還有很多,想讀一讀嗎?"
新課標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課文只是語文學習的藍本,我們要善于挖掘課文的留白部分,促使學生主動閱讀、發揮想象,拓寬和加深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五)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縱觀全文5種假說,恐龍的滅絕很大程度是因為生存環境惡化所致。今天的地球也面臨著同樣的危機,環保的警鐘已經響起。所以,在啟發學生發現科學、有探究恐龍滅絕的愿望時,還要提高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
(六)板書設計
31、恐龍的滅絕
寒冷說撞擊說偷吃說
(恐龍骨骼圖)
傳染說氣溫下降說
這樣的板書結合課內,延伸課外,既讓人一目了然又心生遐想。
(七)作業設計
查找并閱讀更多關于恐龍滅絕的資料。
總之,在《恐龍的滅絕》一課教學中,我恰當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其直觀性、形象性強的特點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指導來促使學生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多次對話中了解文章內容,展現獨特的閱讀感受,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第四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中列舉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詳略皆有。紛紜的說法,大膽的推測引發了學生對恐龍滅絕這個謎的探索。
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說法的合理性。教學時,結合低年級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習語文“以讀導讀”為課堂的主要模式。讀中,要把課文讀懂、讀通,理解課文的意思;讀中要積累、感悟,內化課文的知識,讀中,要思考質疑,提高認識水平。要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恐龍滅絕這個謎有探索的強烈欲望。使學生主動參與、大膽質疑、合作學習、體味過程。
二說重難點
課時安排為兩課時,本課時是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會寫“迷”字。理解并積累“躲避”“耐不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恐龍滅絕的5種說法。能在正確、流利的朗讀中感悟理解一些詞句和課文介紹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有對恐龍滅絕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向學生傳授學法。教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的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朗讀,課堂以學生自我活動為中心,根據自己的經驗積極參與交流、歸納、激活學生內在動因,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教師變繁瑣的“講”和“問”為適時的“啟”和“導”。教學中并輔以“情景教學法”。
課堂上用音樂渲染,為學生創設情景,學生很快便能感知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在本課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采用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會學。總之,我在盡量地嘗試著新課程帶來的新理念。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復習字詞,激趣導入——整體感知,理清層次——讀中促悟,悟中積累——激發興趣,指導寫字——回歸主體,升華情感——課外鏈接,拓展視野。
1復習字詞,激趣導入
課堂伊始,我指導學生從字詞入手,溫故而知新。復習環節中我將字詞的認讀和為詞語選擇正確讀音一同復習。使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得到鞏固,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恐龍片段的播放更是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探究恐龍滅絕原因的欲望,從而直接進入主題教學。
2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光知道這5種說法是不夠的,因為由此并不能了解恐龍滅絕的奧秘。從而再次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就是通過讀書來解決問題。
3讀中促悟,悟中積累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讀中積累詞語,并進行了隱形的字詞復習,從而也了解了恐龍滅絕之謎。
故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前一環節的朗讀,學生對課文已有一定感受與體會。“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哪些呢?”培養學生對恐龍滅絕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與愿望。
4激發興趣,指導寫字
此環節中,讓學生質疑恐龍滅絕的說法,自己談談對恐龍滅絕的說法中有哪些不讓人信服的地方。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相互質疑,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記住生字“謎”。
5課外鏈接,拓展視野
課堂40分鐘的教學,并不能讓學生充分了解恐龍的奧秘。故此,在最后這一環節中,我給學生提供了3條線索。分別是:推薦書籍、參觀恐龍館和介紹網址。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來選擇,從而引導了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
四說板書
板書的設計主要突出了恐龍滅絕的5種說法以上,“謎”字的加入更能激發起學生探索的欲望。也就是直接揭示了教學重點,在難點上也有所含義的體現。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的一篇科學小品文。本單元以走進科技世界為專題,精心選編了四篇課文,圖文結合,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引發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本課以科學探究為魂,以科學家們關于“滅絕”的說法為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
依據編排意圖、教材特點以及學情,本課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這里我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策略與理念,本課時教學目標是:
1、知識能力: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龐大、突然、枯萎”等詞語。
2、過程和方法:自主讀書、在合作交往中互相啟發對科學詞語的理解,對課文有深刻感悟。
3、情感態度價值觀: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現象有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能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理解一些詞句和課文介紹的相關知識。讀懂恐龍滅絕的五種說法。
教學難點:讀中理解、感悟恐龍滅絕的原因,對恐龍滅絕等自然現象有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二、教法學法
1、情境法:運用農遠資源,結合學生實際,對資源進行二次開發,使之更加適合我們的課堂,調動學生的內在體驗,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2 、以讀代講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開展小組間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新知識,從而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
(一)媒體展示,創設情境,激活思維。
導入中,我先播放恐龍動畫。播放動畫視頻,創設活生生的恐龍世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我以問啟思:“你們認識這些動物嗎?你們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你們了解它們嗎?” 畫面展示,縮小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空間距離,貼近學生的心理認知狀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恐龍。)再活用圖片,讓學生看圖想詞形容恐龍,比如龐大的恐龍,兇猛的恐龍等,聯系恐龍圖片及“龐”字的構字特點理解“龐大”。這美好的恐龍世界是科學家們根據化石構想出來的,現在還能看到一只恐龍嗎?啟發理解“滅絕”。完善課題(板書:恐龍的 ),讀課題質疑,誘導思考,直奔教學重點。
(二)以讀促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朗讀時,播放錄音朗讀,以聲音、畫面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聽中思考:恐龍生活了大約兩億年,為什么消失了呢?聽完后,讓學生自由選擇一種說法,小組合作,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感悟,進一步研讀,在交流討論中整體感知,歸納恐龍滅絕的幾中說法,學會用詞語概括,并板書這幾種說法。“閱讀是個性化行為”。這個過程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三)品詞析句,欣賞語言,深入領悟。
1、齊讀第一自然段,了解恐龍悠久的歷史。
2、對比研讀,理解語言的精妙。
老師范讀第二自然段,讀中故意漏掉“突然”、“慢慢地”,引發學生的注意,理解“突然”。接著齊讀去掉“突然”“慢慢地”的對比句,感受到從句子中刪去“突然”“慢慢地”,就會與實際相悖。
“地球上突然變得十分寒冷。”究竟有多冷?造成恐龍的死亡,播放寒冷景象的視頻,啟發想象:如果在那樣的處境下你們會有什么樣的感受?會怎么做?帶著這種感受讀好課文。啟發理解“躲避”“嚴寒”,聯系上下文,運用句子補寫空白:“假如恐龍有冬眠的習慣,它們就能 ;假如恐龍身上有厚厚的皮毛,它們就能 。”對比再讀一讀,加深學生對文本的體驗。
(這個環節我借助農遠資源,幫助學生從直觀上理解了課文的重點詞句,讀思結合,通過對語言的比較和揣摩,感知語言的精妙和用詞的準確性。長期以往,加強了學生語感,提升了學生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3、自主感悟,領會語句。
默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標一標共有幾句話,想一想每一句話說的是什么。播放星球相撞的視頻,隨機理解“塵埃”;是呀,塵埃籠罩了大地,太陽不見了,啟發學生聯系身處黑暗的感受來體會恐龍的處境,帶著這種感受讀好句子。推想沒有太陽的地球是一種怎樣的景象?理解“枯萎、死亡”,再次體會在黑暗中面臨饑餓的恐龍的感受,帶著這種感受師生對讀,深層次地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接著排一排五個句子的順序,最后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理清其因果關系。
(本環節我借助農遠資源,創設星球相撞引起恐龍滅絕的情境,啟發想象,聯系生活經驗,讀中品悟,再精心設計語言訓練,突破課文難點,學生讀懂了句子的意思,理清了事物間的因果關系,再教給學生如何讀懂一段話的方法,授他們以“漁”。)
4、連詞說句,整體感悟。
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交流恐龍滅絕的其他原因,并板書。然后啟問:孩子們,恐龍的滅絕還可能有哪些原因呢?組織學生交流后,以“一種說法是……另一種說法是……還有其他的種種說法……”為開頭,師生合作練說恐龍滅絕的說法,加深體會。
(閱讀教學應該由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內化語言的感悟程度,本環節構建了發展的語文課堂,語文生活化,學以致用,促進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齊讀第五自然段后,出示拓展資料,再給學生一些網址,培養學生學會搜集相關信息和圖文資料,自辦小報,張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里。布置寫一寫作業,把想到的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寫下來,展示并互相交流。
(從課堂向課外延伸,拓展語文學習空間;多媒體資源的利用,重視課外知識的補充閱讀,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是大語文教育的體現。)
最后總結:同學們,恐龍為什么滅絕?至今仍是一個謎!還能復活嗎?有待我們去探究!留給我們的思考是什么——生命與環境有著密切聯系,我們要愛護環境,珍惜生命!
四、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突出了教學重點,非常簡單,但留有空白,啟思拓展,引發學生再學習,是訓練學生語文表達能力的再用資源。
五、教學效果預測。
應用農遠資源,把學生帶進恐龍世界,縮短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空間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中理解感悟重點段,突破教學難點,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為推動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機會,我們學校教師抓住這一良好的機遇,合理利用使其發揮最大的潛能,全面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7
一、 教材分析
《恐龍的滅絕》這一課是人教新課標本小學語文第八單元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以愛科學,學科學為主旨,而數萬年之前稱霸地球的恐龍為什么會在一夕之間滅絕得無影無蹤,只留下有限的珍貴化石和無數的未解之迷,這無疑是會引起孩子濃厚的興趣,很容易激起孩子探索科學的欲望,《恐龍的滅絕》一課吸引孩子的地方也正在于此。打開課文,我們會情不自禁地隨著課文走進中生代時期,與作者一起去探尋恐龍滅絕的未解之迷。課文中詳細地為我們分析了幾種恐龍滅絕的可能性,并且指出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卻又不能使人完全信服,這就更為我們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
二、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在生字識記上已經有了一些方法和一定的技巧了,但這個年段的孩子理解力還不強,有待于老師的引導,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的時候,對于未知世界,未解之迷,孩子們大多有一種求新獵異的心理。平時的電視電影和動畫片讓孩子對于恐龍這一神秘史前生物有了一些或多或少或正確或錯誤的了解。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抓住孩子的這一知半解和求奇獵新的心理,通過課堂上的引導,討論,讓孩子對恐龍滅絕這一未解之迷提起了就放不下,吸引他們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三、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孩子除了達到識字十五個,會寫九個生字的教學目標之外,還應該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能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在合作交往學習中互相啟發,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語,并且對恐龍的滅絕之迷產生深厚的探索興趣,有繼續探究的渴望,也許有一天,恐龍滅絕的未解之迷就會被現在正在捧書樂讀的孩子們解開了呢。本課涉及的詞語很多,如:“龐大、躲避、枯萎、信服、塵埃”等。在理解詞語的時候,要讓學生反復讀文,結合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理解,弄清詞語的意思。
四、 課時安排
課時安排為兩個課時,本課時的教學任務是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并在此基礎上思考課文所引出的問題,引發學生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五、 教學準備
二年級的孩子,形像記憶遠比抽象記憶記孩子記得牢固,理解更透徹。為了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好奇,我們在教學時應該準備一些恐龍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形像直觀的讓孩子感受恐龍的有趣,加深孩子對恐龍的認識。
六、 教法
神秘的“恐龍”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如何借助這篇極具吸引力的課文,讓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學文,理解、積累詞語和句子,同時,了解恐龍滅絕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繼續探究恐龍滅絕之謎的欲望呢?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合作交流,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在此基礎上,積累詞句、內化語言,適當練習有條理地說話。
七、 流程
(一)談話激趣,聊聊恐龍。
課件出示恐龍視頻。提問:小朋友,認識這些動物嗎?你都知道有關恐龍的哪些知識呀?這個問題學生一定會比較感興趣,也會愿意交流有關恐龍的知識。在交流的同時結合恐龍圖理解“龐大”。提問:這么龐大的恐龍我們的地球上現在還存在嘛?引出課題《恐龍的滅絕》,利用學生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生引入課文的學習。
(二)復習生詞,初讀課文
這一環節主要是復習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鞏固孩子的生字認讀情況,為細讀,理解課文做準備。
(三)讀好課文,提取信息。
1、自讀課文。
讀了課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學生隨意說自己對課文的初次認識。這樣處理可以較好的順應學生急切地想要了解課文內容的心情。
2、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隨機的引導。重點引導學生明白恐龍的存在時間,對于“三四百萬年”和“兩億年”這樣比較大的數字,孩子們
是很陌生的,教師可以將這些數字板書成阿拉伯數字,讓學生與年齡10歲、100歲比較,體會到恐龍歷史的長遠。體會到恐龍歷史的長遠,學生就能讀好“兩億年”、“短多了”等詞、句了。
3、教師引讀,讀好問句。“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滅絕了呢?”
(四)以讀代答,理解詞句。
1、在學生初步了解了課文大意之后,再次自由讀課文,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并且在找到的恐龍滅絕的原因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進行勾畫,并且和同桌進行交流,看看都能找到幾種說法。這樣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朗讀反饋,以讀代答:
(1)教師引讀: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一種說法是……
師繼續引讀:另一種說法是什么?另一種說法是……
師引讀:還有其他的說法嗎?請全體學生讀:還有其他的種種說法……
(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先由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獲取直覺信息;再讓學生帶著“恐龍為什么會滅絕?”這個問題朗讀,邊讀邊思考;最后,教師以問引讀,學生以讀代答,既反饋檢查了學生的朗讀情況,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
(五)讀中促悟,悟中積累詞句。
在上一環節初讀課文之后,就順理成章的進入到對重點內容的分析中來了,老師可以很自然地過渡:恐龍滅絕的說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重點來研究一下第一種和第二種說法。
A、“一種說法”
1、自由讀,有幾句?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教師起好引導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詞。說明恐龍還來不及反應。
第二句了解“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
第三句了解“恐龍沒有皮毛來保暖”
師:因為以上的幾點原因,恐龍耐不住嚴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嚴寒”。
2、連起來說說“恐龍為什么耐不住嚴寒?”
3、出示本段出現的詞語,借助詞語介紹恐龍滅絕的說法。(詞語: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嚴寒消失)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能進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為了避免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教,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教師適時點撥。在學生自我感悟的基礎上,提供與本小節相關的詞語,進行語言的內化和表述。既進行了隱性的識字教學,又積累運用了詞句,了解了恐龍滅絕的一種說法。)
B、“另一種說法”
1、讀讀“另一種說法”,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這節有幾句話,再讀讀,說說這些句子前后有聯系嗎?
3、小研究。
為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
課件出示這一段中關于恐龍滅絕的關鍵句子: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死去
()地球一片黑暗
()食肉恐龍漸漸滅絕
讀一讀課文,請四人小組合作研究,該如何排序?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解釋。
4、師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間的關系,了解這種說法中恐龍滅絕的過程。
(新課標指出,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研究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就是營造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內容來于Y-Y_課-件_園 ]氛圍,打破傳統的單一而又乏味的學習方式,通過這一研究,既能理清與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合作意識、提高探究能力。)
C、其他說法
1、自由讀讀第4小節,說說介紹了幾種說法。(學生可能產生分歧)
2、分別請3位學生讀讀三種說法。
3、說說你又知道了哪些恐龍滅絕的說法。
(1)哺乳動物偷吃恐龍蛋
(2)突然流行傳染病
(3)全球氣溫下降,恐龍蛋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龍。
D、分析幾種說法
課文中列舉的幾種說法也只是科學家們的推測,還不能完全證實,你覺得那種說法最合理?說說你認為合理的理由。你認為不合理的也請說說你的理由。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讀中思考質疑。對課文提出的幾種說法,不但要讓學生讀懂,更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分析其中的合理性。《語文教學大綱》中提到:要正確處理傳授知識通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關系。知識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過程,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要引導思維的途徑、方法,鼓勵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認識水平。既然課文列舉的是還不能完全證實的原因,那么,它的合理性有多少呢?通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贊同的可以再把理由說充分點,你不贊同的請你說出你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重點是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能力,學會提出問題,能通過各種方式包括全班公開辯論和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要能自圓其說。并引導學生體味其中的過程,學會思考的方法。
(六)拓展知識。
1、除了課文介紹的幾種說法外,還有其他的說法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省略號”知道還有很多說法。
2、先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到的說法或者自己想到的自己覺得更合理的想法。
3、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現在孩子們都了解了那么多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真可謂是一個個小博士了!現在我就要來采訪采訪我們的小博士,看看小博士們都能告訴我們哪些關于恐龍滅絕的知識呢!
采訪:XX博士,聽說您對恐龍很有研究,請您談談,目前,人類對恐龍滅絕之謎都有哪些說法?您認為這些說法有道理嗎?您打算繼續這方面的研究嗎?這一環節的設計有利于激起學生繼續去關注恐龍滅絕之迷,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4、介紹相關網站、資料。
(將學生帶入更為廣闊的網絡世界,在網絡世界里了解更多的有關恐龍以及恐龍滅絕的知識,激發繼續探究的興趣與欲望。)
八、 板書
恐龍的滅絕
地球變寒冷行星撞地球
偷吃恐龍蛋流行傳染病
氣溫下降……
板書完成可讓學生參與進來,教師只需板書課題,后面的內容由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完成,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課堂中來。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7篇】相關文章:
飛向藍天的恐龍說課稿11-02
飛向藍天的恐龍參賽說課稿11-03
《飛向藍天的恐龍》優秀說課稿(精選5篇)12-25
恐龍的幼兒故事03-28
《恐龍》課件設計05-06
恐龍的語文練習題06-24
常州中華恐龍園02-21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15篇12-04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15篇03-16
恐龍世界美術教學反思范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