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班生活說課稿

時間:2021-02-01 10:36:2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班生活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生活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生活說課稿

小班生活說課稿1

  一、說設計思路:

  該活動是主題活動“我愛我家”的經驗延伸。

  在主題活動“我愛我家”中,我班的孩子有著強烈地模仿成人行為的欲望,他們在玩娃娃家游戲時,會像模像樣地洗菜、切菜,當他們看到自己將玩具西瓜、蘋果、魚等切開后,臉上會露出成功的喜悅。因此,我從孩子的這個興趣點入手,選擇了孩子最熟悉的一些食物,讓孩子運用目測區分物體的大小,并嘗試使用常見的工具、用不同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大小,發展孩子手部動作,滿足孩子動手操作的愿望,同時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操作過程表達出來,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二、說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

  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需要在操作探索、親身體驗中去發現事物的變化。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種食物的變小。

  2、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體驗喂娃娃的快樂。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使各種食物變小。通過操作實驗,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用不同的方法將食物變小。主要通過探索操作獲得經驗,通過集體的評價使經驗得到整理。總之,我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使活動呈現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戲之中。為此,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臺五張呈U字形擺布在后面和側面,便于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瓶娃娃;各種蔬菜、水果、小吃;小刀、尺、剪刀湯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操作工具、材料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3、經驗準備:幼兒對喂娃娃有一定的經驗。(娃娃家、區角活動時玩過喂娃娃的游戲)

  三、說教學方法:

  在本次活動中,我采用了預測法、操作法、交流法、游戲法等教學方法。

  預測法:幼兒都想喂娃娃,那怎樣讓瓶娃娃吃下這么多好吃的食物呢?讓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大膽預測。

  操作法:我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和工具,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交流法:操作之后,讓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讓同伴分享自己的成功,同時,老師也統整和提升幼兒的經驗。

  游戲法:本次活動,我以喂娃娃為主線,引起幼兒的操作、探索的欲望。

  四、說教學程序:

  我采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想像預測→探索嘗試嘗試→交流分享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利用幼兒熟悉的瓶娃娃的形象,為幼兒創設了“瓶娃娃肚子餓了,請我們小朋友寶寶想想辦法”的游戲情景引起孩子操作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瓶娃娃作為情節發展的主線,從形式上深深地吸引了孩子。

  (二)想象預測:

  在請個別孩子來喂娃娃時,,引導孩子發現問題:好吃的東西大,瓶娃娃的嘴巴小,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們怎么讓瓶娃娃吃下這么多好吃的東西呢?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解決問題的'愿望。

  (三)探索嘗試:

  根據孩子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在活動的第三環節,我就安排孩子自由探索嘗試。我為每組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及各種工具,讓孩子根據自己能力需要選擇材料、工具,進行大膽嘗試。在這一活動中,我是一個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當孩子碰到困難時,我會給予適當的幫助;當孩獲得成功時,我會及時地表揚,并鼓勵他想出多種方法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四)交流分享:

  探索活動之后的交流分享,既能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提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的體現。最后的質疑“剛才你們在把好吃的東西變小時,碰到什么困難嗎”,又緊緊圍繞了我園《幼兒問題意識培養的研究》的課題,能使孩子從小善于發現問題,并嘗試想辦法解決問題。

  最后,讓孩子送娃娃回家,能使孩子進一步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會積極地參與到使食物大變小的實驗中,常是用各種方法把食物變小,然后喂給瓶娃娃吃,能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由于有了自己親身操作的經驗。也為后面的交流分享提供了經驗基礎。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一定會樂意嘗試、探索,同時體驗喂娃娃的樂趣。能較好地完成活動預設的目標。

小班生活說課稿2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年齡小,對于鞋子的反正總有不少幼兒分不清楚,每次午睡起床后老師總是一個個幫他們糾正,但效果不很理想,總有不少幼兒還是穿不對。為了讓小班幼兒能很快并正確地分清反正,學會自己穿鞋。我設計了“小腳找朋友”這一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區分鞋子的反正,并能自己穿鞋。

  活動目標:

  1、認識鞋有反正,學會區分鞋的反正并自己穿鞋。

  2、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擬人化鞋樣兩雙(分別是高興和生氣的表情)

  剪好的鞋樣及畫好的鞋印若干,配樂兒歌《小鞋朋友》,鋪有地毯的場面以備游戲用。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對笑嘻嘻的小鞋,一對生氣的小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呀?它們怎么了?你們知道它們為什么不高興?為什么高興呢?請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引導幼兒發現一雙鞋穿對了,小鞋高興;一雙鞋穿反了,小鞋不高興,教師并啟發幼兒說出小鞋穿對了時是碰碰頭,小鞋穿反了時歪歪頭不高興。

  師:剛才小朋友都說得非常好,現在我們聽一聽小鞋朋友是怎樣說的,進一步鞏固對鞋子反正的認識。

  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幼兒聽配樂兒歌《小腳找朋友》(兩只小鞋,一對朋友。穿對高興,微笑碰頭。穿錯生氣,噘嘴歪頭。)使幼兒明確判斷小鞋穿對穿錯的辦法是看看小鞋是碰頭還是歪頭。

  3、游戲:給鞋樣配對

  教師將不同顏色大小的鞋樣擺放在一起,請幼兒從中找出一雙鞋樣進行操作,教師適時引導,用兒歌的關鍵話語“噘嘴歪頭,微笑碰頭”來幫助幼兒學會分辨鞋樣的正確擺放方法。教師將對能力弱的幼兒給予幫助鼓勵。

  4、游戲:找鞋穿鞋

  幼兒脫下自己的鞋,教師將幼兒的鞋打亂用布蓋上。

  師:你們的小鞋朋友跑到布下面藏起來了,快把他們找出來,然后擺成好朋友,教師邊朗誦兒歌邊指導幼兒按兒歌的提示將鞋擺好,然后鼓勵他們自己穿鞋,對個別幼兒加以幫助和指導。幼兒穿上鞋子到戶外做游戲,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投放鞋樣、鞋印、娃娃和玩具鞋,幼兒可練習拼擺和給娃娃穿鞋。

  評析:小班幼兒年齡小,本活動教師通過擬人化的小腳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中簡單明了的兒歌,讓幼兒很容易理解,小鞋穿對碰頭,穿錯歪頭,進一步鞏固小鞋的反正,并通過游戲“給鞋樣配對”“找鞋穿鞋”讓幼兒通過“做中學”的理念,真正分清反正。整個活動以游戲為主,設計非常自然順暢,著眼于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因而大大地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小班生活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生活類說課稿01-19

小班《圓形》說課稿12-21

幼兒小班優秀說課稿11-03

小班幼兒經典說課稿01-19

小班育兒優秀說課稿01-19

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11-04

小班美術活動說課稿11-03

小班常識說課稿 動物的尾巴說課稿11-03

小班音樂游戲《袋鼠》說課稿12-21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說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