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畫》說課稿(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玲玲的畫》說課稿(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玲玲的畫》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畫》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
課文為學生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參加評比的畫弄臟了,在爸爸的啟發下,玲玲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結果這幅畫在第二天參加評獎時得了一等獎。
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意深刻,對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二、教學設計意圖
1、課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玲玲的情感變化。在進行《玲玲的畫》教學設計時,我抓住這條主線,讓學生找出玲玲對自己畫畫作品的滿意、不小心弄臟畫的著急、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喜悅。讓學生在尋找玲玲的情感線索的過程中,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
2、在進行《玲玲的畫》教學設計時,我把重點詞、句放到分析課文的過程中解決,有意識地把字、詞、句、篇四者結合起來。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既能強化二年級語文的教學重點,又能為高年級語文的教學埋下伏筆。
3、在進行《玲玲的畫》教學設計時,我采用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讀課文學生聽、分角色讀課文中的人物對話、學生齊讀課文等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充分對課文自讀自悟。這樣設計的意圖是:①讓學生能夠從閱讀中體驗小主公玲玲從滿意到著急到喜悅的情感變化。②讓學生能夠從閱讀中懂得爸爸的話,從而內化課文的主題思想。③用這種暗示的方式培養學生對閱讀和語文的興趣。
4、在進行《玲玲的畫》教學設計時,我注意到了“端詳”、“叭的一下”、“懶洋洋”這三個不太好理解的詞語。于是,我采用了語言解釋、表演解釋、說話練習等方式對這三個不太好理解的詞語做出詳釋,意圖是讓學生在掌握詞語的同時懂得詞語的運用。
三、課堂體驗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這首歌里有喜怒哀樂。《玲玲的畫》教會學生:遇到困難時,不要原地哭泣,要開動腦筋、奮勇向前,把壞事變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醞釀的酒,這杯酒用情感做調料。《玲玲的畫》用淺顯的內容、樸實的語言告訴學生:玲玲的變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關切的愛滋潤著玲玲,給玲玲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與此同時,玲玲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她能夠領悟爸爸的話,從而把爸爸的教育轉化為生命的醞釀劑。
3、教育是一門必須用愛澆灌的藝術,她需要師生在課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與學的默契。不如此,課堂難以生動,知識難以內化。
《玲玲的畫》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內容豐富。《玲玲的畫》講的是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參評的畫弄臟了,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蓋了污漬,第二天她的畫在評獎會上得了一等獎的事。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對于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本文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教者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啟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鞏固生字詞的識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文中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是教學的重點,理解爸爸說的話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策略
(一)、抓主線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淺顯,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該如何下手?考慮再三,我決定以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滿意(畫好作品)——著急、傷心(弄臟作品)——滿意、喜悅(畫更漂亮)為本文的主要線索展開教學。在復習完生字詞后,讓學生聽課文錄音,再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畫出能表現玲玲心情變化的有關詞語,理清了玲玲從“滿意”到“哭了起來”再到“滿意”的情感變化。同時借助課文中提到的兩幅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從而形成了“以心情變化為主線”,“以畫為輔助”的兩條線索。這兩條主線相互交錯,相輔相成,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云見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悟中朗讀
《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帶著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努力落實以讀為本的原則。首先保證閱讀的時間,從整部分朗讀,到重點句子的研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采用自讀、接讀、范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讀文的興趣。我始終牢牢抓住那條情感主線,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玲玲情感的變化,緊緊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語言,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畫好了畫,滿意地端詳自己的畫時,就引導學生從表演者的表情中去體會,讀出玲玲的“滿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覺時,就引導學生聯系自己作業做晚了,爸爸媽媽怎么催促自己時的語氣來讀爸爸的話;在爸爸問玲玲“怎么了,孩子”時,就做了引讀處理,讓全班同學也一起問問玲玲;在玲玲哭了起來時,就指導學生想想,哭著說話時該怎么說,從而讀出玲玲著急、傷心的語氣;在指導讀第8自然段時,引導學生從“滿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興的心情,從而讀出玲玲想出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后的.“滿意”心情。
“從讀中來,到讀中去”讓學生從讀中去體驗,從讀中去換位思考,從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學生就從讀中得到了心靈的意會,體驗在讀中就得到了升華,理解從讀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讀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詞落實訓練積累語言
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訓練之一,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字詞,根據詞語的一定情境展開想象,通過朗讀體會詞語的含義,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能使學生體會到詞語內在的含義和豐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學生的內心體驗。在教學設計中,我就抓住了課文中的兩個詞語進行訓練。一個是“端詳”,另一個是“懶洋洋”。針對學生對兩個詞語的感知程度,我分別采取了不同的訓練方法進行訓練。學生對“端詳”比較陌生,教師進行空洞的解釋無助于學生真正地掌握這個詞,而如果采用表演這種外在的形式,讓學生看表演說意思并用詞語說話,學生就對“端詳”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懶洋洋”這個詞比較常見,但在這里特別提出來,讓學生說說句子用上“懶洋洋”好在哪里,學生就對譴詞造句的妙處有了更深的體會,為以后的寫作積淀了語言,使學生的語言訓練落到了實處。
《玲玲的畫》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玲玲的畫》是本單元圍繞“要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這個專題選擇的課文。講的是玲玲非常滿意的一幅畫被弄臟了,在爸爸的啟發下,她在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使畫獲得了一等獎的事。
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我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啟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二、說學生
本班有47名學生,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聰明、好學,有上進心,知識面寬,朗讀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較強。
三、說教學目標
1、鞏固生字詞。
2、理解“端詳’、“動腦筋”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文中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是教學的重點,理解爸爸說的話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難點。
四、說教學策略
(一)、抓主線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內容淺顯。所以我決定以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滿意(畫好作品)——著急、傷心(弄臟作品)——滿意、喜悅(畫更漂亮)為本文的主要線索展開教學。在復習完生字詞后,讓學生開火車讀課文,再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畫出能表現玲玲心情變化的有關語句,理清了玲玲從“滿意”到“哭了起來”再到“滿意”的情感變化。同時借助課文中提到的兩幅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從而形成了“以心情變化為主線”,“以畫為輔助”的兩條線索。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悟中朗讀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帶著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努力落實以讀為本的原則。首先保證閱讀的時間,從整部分朗讀,到重點句子的研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采用自讀、范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讀文的興趣。緊緊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語言,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三)、抓字詞落實訓練積累語言
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訓練之一。在教學設計中,我就抓住了課文中的兩個詞語進行訓練。一個是“端詳”,另一個是“懶洋洋”。針對學生對兩個詞語的感知程度,我分別采取了不同的訓練方法。學生對“端詳”比較陌生,如果讓學生做動作說意思并用詞語說話,學生就對“端詳”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懶洋洋”這個詞比較常見,但在這里特別提出來,讓學生說說句子用上“懶洋洋”好在哪里,學生就對譴詞造句的妙處有了更深的體會,為以后的寫作積淀了語言。
五、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分四個環節:復習字詞——探究體驗——學習升華——拓展延伸。
第一環節:復習生字詞
第二環節:探究體驗,抓住重點句,層層深入,研讀課文。
(一)回顧課文主要內容,理清人物情感線索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導朗讀,深入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
默讀課文,畫出能表現玲玲心情的有關詞語。
(三)、創設情境,誦讀感悟
1、出示第一幅圖,理解“端詳”,體會“滿意”。
2、弄臟作品,感受著急
3、畫更漂亮,再悟“滿意”
(1)在爸爸的啟發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教師范讀,故意丟掉一個詞“想了想”。
提醒學生理解“想了想”,還有哪個詞用得好?指導理解“懶洋洋”并用它說話。
(2)、小結:(出示句子)看來,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理解“壞事”、“好事”。
第三個環節:轉換角色練習說話,深化文章主題思想
分角色朗讀課文,換位思考,談感受。
第四個環節:拓展閱讀,開闊思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1、說說在生活中,遇到的這類事。
2、最后出示名人名言,激勵學生。
《玲玲的畫》說課稿4
依據教材的內容,確定本課的設計理念為:
1、以學生自主讀書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盎然趣味中產生閱讀的激情;
2、使學生在質疑解讀中理解文章的蘊意;
3、幫助學生在想、述、讀、演、議中內化語言的深情,從而提高每位學生的語文素養。設計特點:
(一)情感為線、深度感悟語言
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玲玲情感的變化——滿意到著急再到戰勝困難后的喜悅。教師緊緊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語言。例如:課文開始,教師抓住"滿意"來理解"端詳"的含義,"好的"這個語言的語氣;課文中間抓住"著急"來體會"畫弄臟了"的不同感受;課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難的喜悅"來品味、思索爸爸簡短的話語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這樣,學生在體會人物感情的基礎上,析詞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語言,向學生滲透文章的表達方式。
(二)以讀為本、尊重個性感悟
《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為了落實以讀為本的原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首先保證閱讀的時間,從整部分朗讀,到重點句子的研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采用自讀、范讀、評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并且激發學生對于讀文的興趣。讓學生想讀課文、愛讀課文。充分讓學生感悟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深入朗讀,在交流、評價中理解朗讀的方法,依據學生獨特的感悟,讀出自己的課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以"你體會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樣的?"為主線,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這時,孩子們可能會說出高興、自豪、滿意、激動、興奮等多種感受,再讓學生讀出自己體會到的心情。在朗讀爸爸的話時,讓學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話,你會怎樣說?可能孩子們會懷著沉穩、高興、興奮等多種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讀。
(三)聯系生活,拓寬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詳一詞時,讓學生聯系生活想象、表演,這樣,將學生的親身感受引入課堂,使學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聯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壞事變好事的情況。尊重學生的差異,把學生的個性差異作為資源,例如:以"你體會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樣的?"為主線,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據學生的不同生活經歷和獨特的感受,讀出不同的課文。這樣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課堂,讓學生的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資源。
課堂反思: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缺點和不足。例如:教師基本功有待加強,特別在教師的語言上,提問應該更加準確,引導應該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師還應該豐富知識積累,提高文化底蘊,這樣可提高教師隨機應變的能力。在教學機智方面,還要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究,善于捕捉課堂生成,深度訓練。
《玲玲的畫》說課稿5
《玲玲的畫》是第七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它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活潑的故事:玲玲畫了《我家的一角》,準備參加比賽。可是,不小心被水彩筆弄臟了。后來,在爸爸的啟發下,玲玲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結果得了第一名。
本文內容簡單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所以除了讀一讀、記一記、寫一寫第九段玲玲爸爸的話之外,我把其它段落的教學放在了第二課時上。
第一課時以識字、朗讀和寫字寫句子為三大模塊,我把學習目標定為:
1、會認8個生字,會寫"糟、肯、腦、筋"4個生字,能準確抄寫爸爸說的話。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簡要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意識。但以識字、朗讀為主,內容會相對枯燥。
要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得變換著形式來教學讓學生不感覺枯燥。比如在讀詞的時候,小老師帶讀,把"叭"字讀錯了,正好這個字是我要強調的,很多人都會讀作"pa",我就想,在前幾天的一張試卷上不是剛好做到過寫出幾個形容聲音的詞的作業嗎?這個"嘀嘀叭叭"不就是汽車的聲音嗎?而且又記了字形,知道了字義。本來預設的時候,剛開始看題質疑這個環節,孩子們會問"畫得怎么樣"這個問題的,那在解決的時候,我就會請孩子們仔細看看書上的畫,仔細看的這個動作就是"端詳"。因為"端詳"這個詞是書面語,平常不多見,孩子們有可能不理解。
課堂導入時,對課題質疑后所呈現出的幾個問題,不僅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是為第二個環節中理清課文內容作好預設。在一句話、兩句話的范圍內,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一個難點,因為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畢竟有限。但是,在回答出預設問題的基礎上,把答案進行簡單的串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本文的主要內容,這個教學環節的鋪設,為概括主要內容降低難度。
這堂課,語文所涉及的"聽""說""讀""寫","聽"聽老師讀,同學讀,然后評價,這里有部分同學也"說"了;"讀",有自由讀,展示讀;"寫",是寫生字,抄爸爸說的話。似乎都有了,但"說"這方面,從平常的教學當中,還有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這樣專門的一塊口語訓練,是讓我感覺困難的。所以,這節課,我也很小心翼翼地設計了一個說話訓練,就是"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通過動腦筋,由’壞事’變成’好事’的情況"嗎",處理這個問題,我很擔心,學生會說不清事情,自己先緊張了。我想,學語文,除了陶冶情操,熏陶自己的人文素養,她的"工具性"也是極其重要的。所以,借這個機會,想請教各位同行,平時應該怎樣給學生進行口語訓練?
另外,這學期學校的教研內容為提高課堂效率,倡導"三十分鐘課堂",葉老的這個理念在于精簡教學環節,最高程度地去實現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設定我認為還是很重要的,它引領著整堂課,就好像一個方向燈,指引著各個教學環節的進行,然后逐漸趨向于達到所設定的幾個簡單但具體可實踐的目標。
【《玲玲的畫》說課稿(通用5篇)】相關文章: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12-24
部編二上語文《玲玲的畫》說課稿12-23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15篇)12-24
小學《畫》的說課稿12-01
《我們的畫》說課稿11-30
《齊白石的畫》說課稿11-30
畫楊桃說課稿11-15
畫影子說課稿11-05
畫扇面說課稿11-02
畫楊桃說課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