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小學數學人教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教材把這一內容安排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之后學習,讓學生知道在進行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時,要把一個組合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再進行計算,這樣既可以鞏固對各種平面圖形特征的認識和面積公式的運用,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材在內容呈現上突出了兩個部分,一是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
2、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所以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我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達到方法的多樣化。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并能根據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合理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滲透轉化的學習思想策略。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組合圖形的面積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認識簡單的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并計算出它的面積。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觀察組合圖形,根據圖形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它的面積。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特別是轉化圖形的幾種方法通過課件的演示,學生一目了然,直觀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法
設計中放手讓學生大膽探索,讓學生在拼一拼、分一分、畫一畫、算一算中體驗,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發展。老師說的很少,基本上都是由學生自己探究出來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說學法
(1)自主觀察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真正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時,才能最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利于后面小組的合作學習以及更好地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與他人的交流與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思考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首先,讓學生欣賞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說一說共同之處,同時說說這些圖片的表面都由哪些圖形組合而成的。(這里讓學生說出物品表面的圖形組成,為建立組合圖形的概念和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
其次,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組合圖形。這時我讓學生暢所欲言,盡情說說身邊的組合圖形,感受組合圖形就在身邊,體會組合圖形的美。最后讓學生拆開老師給大家的禮物盒,看看里面是什么禮物,就會使學生立刻認識到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讓學生舉手發言回答,這些圖形的面積公式分別是什么,誰說的對,老師就把禮物送給誰,這樣做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本節課后面環節提供積極活躍的氣氛,也可以復習這些圖形名稱及相應的面積公式,為確保正確的計算組合圖的面積打下基礎。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這些圖形,設計拼搭組合圖形,當學生創作完成,我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并鼓勵學生上臺展示,向小伙伴介紹自己拼的圖案像什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從而明確組合圖形是由幾個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引出組合圖形的概念。
這一環節通過拆禮物,送禮物的游戲,讓學生在說一說,拼一拼,看一看的游戲過程中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 ,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知識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明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和組合圖形有關。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經歷了拆禮物游戲之后,學生的學習興致非常高,這時我在呈現一個這樣的生活情境:最近老師家的房子正在裝修,正計劃粉刷墻面呢,同時多媒體出示墻面的平面圖。
(1)首先讓學生觀察、討論:這個圖形的面積我們是否學過呢?又可以把它分解成哪些基本的平面圖形呢?學生通過前面的經驗,以及小組討論交流,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A、是把這個組合圖形分解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來計算。
B、是把這個組合圖形分解成兩個梯形。(對于這兩種情況我都及時予以肯定)
(2)接著再問學生,你們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嗎?那你們能不能開動腦筋幫助老師算一算粉刷這面墻老師需要買多少平方米顏料嗎?這樣的提問形式,學生當然很愿意去動手、動腦幫老師的忙。然后以比賽的形式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比一比,看誰的方法多,誰能更快更好的幫老師算出來,而我就在下面巡視,并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3)當學生獨立完成后鼓勵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計算方法,并介紹自己的方法。同時,我在用多媒體清晰、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分割的過程。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在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并在小組內交流討論上面幾種方法,最后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可以把一個組合圖形分解成簡單基本圖形,再把分解出來大的簡單圖形的面積加起來,掌握“分割法”在解決這一生活問題環節中,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通過自主探索,小組交流,獲取更多的解題方法,讓他們在小組活動中都有成功的體驗和經驗的收獲。
這一環節,以小組比賽的形式幫助老師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激勵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分割,以及多媒體的直觀生動的演示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
(三)、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練習是為了學生及時鞏固新知,并能用學到的新知進行遷移。為此我設計了以下的下練習:
(1)為了鞏固新知,又突出本課的教學難點,我緊接著裝修的問題情景,設計了給地面鋪地板這一練習,先讓學生自主獨立的解決,學生會想到用四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并觀察第四種方法,讓他們自己觀察比較出不同?從而引導學生感受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有時也可以用一個圖形的面積減去另一個圖形的面積。滲透添補法。
(2)接著為了鞏固這一難點,我又設計了一個判斷題,淘氣、笑笑、小明、和小麗,他們也正在求一個組合圖形的面積,請你看一看,想一想,他們的做法都能求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嗎?你最喜歡誰的做法,為什么?讓學生通過觀察他們這四位同學的轉化方法和這個組合圖形所給的數據信息,來判斷出,有的方法能夠求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但是有的方法會因為沒法得到一些關鍵數據信息而不能求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從而提醒大家要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3) 最后,我鼓勵學生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上課開始時,自己設計的組合圖形的面積,由課內延伸到課后,做到了首尾呼應,讓學生把掌握的知識拓展到實際生活中去。
六、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這節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學習的脈絡。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篇2
一、說課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多邊形的面積》第一課時P80—81
二、我對教材的理解
小學數學關于幾何知識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的。本冊教材承擔著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的任務。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并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初步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并分析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系,再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通過實例驗證,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知道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扎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依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確定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能應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領會割補的實驗方法;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事物間相互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并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轉化與等積變形。
關鍵點:通過實踐——理論——實踐來突破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重點。利用知識遷移及剪、移、拼的實際操作來分解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關鍵是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等積轉化問題的理解,通過“剪、移、拼”找出平行四邊形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的關系,及面積始終不變的特點,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等積轉化成長方形。
通過平時的學情觀察,我發現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且有些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內容并不陌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因此, 這是學生學習這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學生的認識水平存在著差異性,如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提高,也是教學中要考慮的重點。為突破重難點,關鍵要遵循小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充分發揮現代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識,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我打算為本節課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課件、自制長方形框架、方格紙、課件、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直尺等。
三、教法設想
(一)發展遷移原則
運用遷移規律,注意從舊到新、引導學生在整理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體現“溫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二)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三)反饋教學法
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性,在教學中,采用反饋教學法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參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形成和運用的機會,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四、學法滲透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本節課我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培養學生初步感知和運用轉化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通過觀察、比較、操作、概括等行為來解決新問題,通過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
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該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尋”數學,在實踐操作中“做”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
五、教學程序設計
為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如下課堂教學環節:
(一)巧設情境,鋪墊導入
(二)合作探索,遷移創造
(三)層層遞進,拓展深化
(四)總結全課,提高認識
下面我就分別從這四個方面說一說:
(一)巧設情境,鋪墊導入
新課開始,我先拿出一個長方形框架,讓學生回憶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以喚取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隨后我把長方形框架拉成了平行四邊形框架,并讓學生比較周長是否發生變化?面積是否發生變化?通過這些問題,促使學生積極動腦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它的什么東西有關系。
為說明面積發生變化,引出數方格求面積的方法。數方格的時候注意提醒學生先數整格、后數半格,并提示數半格的方法。通過數方格,學生很容易知道拉成后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原來長方形的面積要小了。這時我啟發學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和長方形是不一樣的,不可能等于相鄰兩條邊的乘積了。那么拉成后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什么會變小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究竟和什么有關呢?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板書)
(二)合作探索,遷移創造
1、圖形轉換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知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動手操作過程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索過程。學生只有具備了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才能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為分析和解決問題創造良好的條件。
由于前面在數格子時已經有同學提到用割補的方法來求面積,所以我順水推舟,讓學生動手操作,想辦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操作之后進行匯報,交流自己的驗證過程。匯報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有序按照三個步驟——怎么畫、怎么剪、怎么拼來說。同時,我及時拋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拼成的長方形面積變了沒有?”引發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思考。之后,請學生展示不同方法。
2、探討聯系
匯報后,我總結了預設的兩種基本方法,并用媒體展示了過程,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等積轉化的過程。然后我又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圖形并比較,進而討論:拼出的長方形與原來平行四邊形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拼成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聯系?通過上面問題的思考,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公式的推導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時我順勢引導學生得出推導過程: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后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或底。接著我讓學生根據填空同桌互相說一說整個操作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3、推導公式
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后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或底,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于長方形的面積,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并讓學生齊讀和書空。
4、驗證公式
剛才用數方格的方法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現在讓學生用公式計算并驗證。同時,我及時讓學生反饋用公式計算要知道什么信息。并讓學生比較數方格和公式計算哪種方便。培養學生用心學習觀察的情感。
5、教學例1
例1: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積是多少?引導學生寫完整整個解題過程。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我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倡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而建構了學生頭腦中新的數學模型:轉化圖形——建立聯系——推導公式。整個過程是學生在實踐分組討論中,不斷完善提煉出來的,這樣完全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把學習數學知識徹底轉化為數學活動,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層層遞進,拓展深化
對于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與內化。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四個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變式練習
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舉一反三,知道求高和求底的公式。
第二層:強化練習
強化公式中對高的理解,知道高是底邊上對應的高。
第三層:綜合練習
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要求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先干什么?
讓學生自己動手作高,并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計算面積,這個過程也體現了“重實踐”這一理念。
第四層:拓展練習
猜一猜:如果讓你設計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黑板報欄目,要求面積是24平方分米,那么底和高各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數)
發散學生思維,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進行幾何美的教育。
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正確運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類推遷移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三種類型三角形(每種類型準備2個完全一樣的)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教學過程
一、激發
1.出示平行四邊形
1.5厘米
2厘米
提問:
(1)這是什么圖形?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板書: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積。
(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為哪幾種?
3.既然平行四邊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計算的方法,求它們的面積,三角形面積可以怎樣計算呢?(揭示課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積(板書)
二、指導探索
(一)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邊形,想辦法剪成兩個三角形,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2.啟發提問:你能否依照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再計算面積呢?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師參與學生拼擺,個別加以指導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3)討論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能幫助我們推導出三角形面積公式嗎?為什么?
②觀察拼成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 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4.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
(1)組織學生利用手里的學具試拼.(指名演示)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突出旋轉、平移)
教師提問: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5.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來拼.
(1)由學生獨立完成.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6.討論:
(1)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轉化成什么圖形?
(2)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7、引導學生明確: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②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同時板書)
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時板書)
④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時板書)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強化理解推導過程)
板書:三角形面積=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積,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什么?
(二)教學例1
紅領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學生獨立解答.
2.訂正答案(教師板書)
三、質疑調節
(一)總結這一節課的收獲,并提出自己的問題.
(二)教師提問:
(1)要求三角形面積需要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
(2)求三角形面積為什么要除以2?
四、反饋練習
(一)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求畫斜線的三角形的面積.
(二)計算下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三) 判斷
1、一個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積就是16平方厘米。( )
2、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一定相等。 ( )
3、兩個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積是30平方厘米。( )
五、作業:85頁做一做和練習十六1題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包含知識、技能、價值觀、情感、態度、過程、方法等。教師根據學科及教材內容特點制定。
1. 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 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平行四邊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運用。
教學過程
一、自為:
1.我們學習過哪些平面圖形?
2.哪個平面圖形的面積會求?
二、共研
1.數方格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1)提出要求:每個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2)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兩個圖形的面積并填寫表格。
(3)反饋匯報數的結果,得出:用數方格的方法知道了兩個圖形的面積一樣大。
(4)提出問題:如果平行四邊形很大,用數方格的方法麻煩,能不能找到一種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5)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么?
(6)引導學生交流發現并全班反饋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相等。
(7)提出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2.操作驗證。
(1)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利用三角尺、剪刀,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想辦法轉變成我們已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完成后和小組的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2)學生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展示不同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
(5)小組討論:
A.拼成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B.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6)交流反饋,引導學生得出:
A.形狀變了,面積沒變。
B.拼成的長方形,長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7)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8)活動小結: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變成了同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利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得出了平行四邊的面積等于底乘高,驗證了前面的猜想。
3.教學例1。
(1)(出示例1)平行四邊形的花壇的底是6 m,高是4 m。它的面積是多少?
(2)學生獨立完成并反饋答案。
三、看書質疑
1.判斷題
(1)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定能剪拼一個長方形。( )
(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長方形的面積。( )
(3)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實際上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 )
2、填空
3、練習十五第3題。
4、選擇題
5、思考題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回答。)
學生通過數方格的方法求出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很直觀,也很容易讓學生發現問題。
大膽鼓勵學生進行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通過學生動手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把平行四邊形想辦法轉變成我們已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在這里滲透轉化的思想,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將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材料。
在學生出現沿著高來剪的時候,老師可以適當的加一句:“為什么要沿著這條高來剪呢?”
講授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之后,出示例題1就顯得水到渠成了,老師在講授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增加變式練習,多增加一條高,問學生能不能底乘高,引導出相對應的高才能相乘。
自學部分可以增加學生看書時間,有不懂的馬上提問解決。
常規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
課堂最后提問,喚起學生的記憶,老師適當加以小結,鞏固新知。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96頁“整理和復習”中的內容。這部分教材要求先把本單元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然后再通過混合練習復習鞏固各種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在授課中我結合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體現出一些創新理念:不是讓學生機械的背誦和默寫公式,而是通過梳理記憶、合作學習、創造想象。用多樣的題型、多樣的算法使每位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能熟練應用公式進行計算,適時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回憶、討論、合作等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探索靈活應用各種數學思想方法的技巧。培養學生探索的能力和創新的精神。
3、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已學圖形各面積公式,能靈活地應用多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點:正確運用公式計算所學圖形的面積
四、教學難點:能巧妙的解決實際問題
五、教學策略:
1、尊重需要凸現主體
教學中,不是由教師直接給出面積公式的復習內容,讓學今被動接受。而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回憶己學過的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予以匯報、展示成果。尊重學生的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探究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對于“轉化”這一重要數學思想有更深理解,從而進行學法指導。
2、在應用中提高能力。
復習不是簡單重復,它最終目的在于應用,解決問題。通過應用,幫助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提高能力,促進發展。本節課我針對學生學習中的重點、難點設計了這樣3個有層次的練習: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練習設計,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扎實提高了自己的學習水平,為進入中學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六、教學過程:
首先,我采用直接引入的方式,導入本課教學內容。因為,讓學生經歷回顧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在第二個環節中,通過提問和投影兩種形式,對本學期所學的圖形面積進行了復習整理,并讓學生采用動手實踐、合作學習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去自主發現多邊形面積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系。既起到了復習課應有的作用,又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課程的目標不止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還應當包括很多方面的發展”。但這并不意味不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恰恰相反《課程標準》仍然認為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因此在復習整理的基礎上,我又安排了練習反饋來測評學生對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掌握和理解,訓練學生思維的層次性、深入性和發展性。脫離生活的數學,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學生身邊的實物割裂開來,既不利于學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數學知識,又無法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本節課組織了兩個與學生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的活動—“計算麥地的面積”和“計算花盆的是數量”,強化學生數學意識的培養,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學到的數學知識又應該應用于生活。
這節課復習完后,讓學生談談收獲,給學生一個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機會,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埋下伏筆,讓數學能最大限度得影響著、激勵著學生不斷探索。這節課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提出寶貴建議,以促進我不斷提高。謝謝大家。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篇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時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1.照課本第64頁的方格紙上畫著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插圖制成演示教具。有投影片設備的也可制成投影片。
2.剪兩個底40厘米、高30厘米的平行四邊形,供教師演示用。有投影設備的也可按照上述底和高的比例制成推拉投影片。
3.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用課本第137頁的圖剪下來貼在厚紙上。)和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方格紙上畫的平行四邊形。提問:方格紙上畫的是什么圖形?什么叫平行四邊形?它有什么特征?
2.讓學生指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再指出它的高來。然后讓每個學生在自己準備的平行四邊形上畫高。(教師巡視,注意畫得是否正確。)
二、新課
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板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1.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1)我們學習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時,曾經用數方格的方法來計算面積的大小,現在我們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也先在方格圖上數一數它的面積是多少?請打開書看第64頁左邊的平行四邊形,每一個方格表示一平方厘米,自己數一數是多少平方厘米?
請同學認真觀察一下,平行四邊形在方格紙上出現了不滿一格的,怎么數呢?可以都按半格計算。然后指名說出數得的結果,并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2)出示方格紙上畫的長方形,要求直接計算出它的面積。然后指名說出計算結果。
(3)比較。
提問:它們的面積怎么樣?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怎么樣?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呢?
啟發學生把比較的結果重復說一遍。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分別相等,它們的面積也相等。
(4)小結。
從上面的研究我們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來。但數起來比較麻煩,而且往往不能算得精確。特別是較大的平行四邊形,如像教室這么大就不好數了。想一想,能不能像計算長方形面積那樣,也找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通過操作總結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1)從上面的比較中,你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面積與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之間有什么聯系?你能不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呢?想一想,該怎么做?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進行剪拼。(學生剪拼時,教師巡視。)然后指名到前邊演示。
(2)教師示范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剛才發現同學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時,就把從平行四邊形左邊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邊,拼成長方形。在變換圖形的位置時,怎樣按照一定的規律做呢?現在看老師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左邊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著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著底邊慢慢向右移動。
③移動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著直角三角形繼續沿著底邊慢慢向右移動,到兩個斜邊重合為止。請同學們把自己剪下來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處,再沿著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向右慢慢移動,直到兩個斜邊重合。(教師巡視指導。)
(3)引導學生比較。(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長方形上面放一個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便于比較。)
①這個由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較,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②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么樣的關系?
③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么樣的關系?
教師歸納整理: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它的長、寬分別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相等。
(4)引導學生總結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長方形右面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邊形右面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5)教學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板書:S=a×h,告知S和h的讀音。
說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寫成a·h,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S=a·h,或者S=ah。
(6)看課本中講解的相應的內容,并完成第65頁中間的“填空”。
3.應用總結出的面積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1)課本第66頁例題,指名讀題后,引導學生想,根據什么列式?并提醒學生注意得數保留整數。然后在本上列式計算,教師巡視。共同訂正,指名說出是根據什么列式的。
(2)完成課本第66頁“做一做”第
1、2題。共同訂正。
(3)把自己準備的平行四邊形量一量,底、高各是多少厘米?再求出面積。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六第1題。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了什么?
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六第2、3題。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篇7
本單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和組合圖形的面積。
單元教學目標:
1、利用方格紙和割補、拼擺等方法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
2、認識簡單的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并計算出它的面積。 教學建議
1. 重視動手操作與實驗。
2. 引導學生探究,滲透“轉化”思想。
3. 注意培養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 本單元可以用9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對學生進行辯詐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公式并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通過轉化,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什么是面積?
2、請同學翻書到80頁,觀察這兩個花壇,說說它們的形狀。哪一個大呢?假如這塊長方形花壇的長是3米,寬是2米,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
二、導入新課
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板書),得出長方形花壇的面積是6平方米,平行四邊形面積我們還沒有學過,所以不能計算出平行四邊形花壇的面積,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板書課題]
三、講授新課
我們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時,學會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到一個圖形的面積。現在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算出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把數出的數據填在80頁的表格中,然后指名說出數得的結果,并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二)引入割補法
以后我們遇到平行四邊形的地、平行四邊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邊形的東西,都像這樣數方格的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方不方便?那么我們就要找到一種方便、又有規律的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
(三)割補法
1、從上面的表格中,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如果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則它們的面積相等。 那咱們能不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呢?想一想,該怎么做。
學生分小組進行操作活動,交流各自方法。
2、然后指名到前邊演示。
3、教師示范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剛才發現同學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時,就把從平行四邊形左邊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邊,拼成長方形。在變換圖形的位置時,怎樣按照一定的規律做呢?現在看老師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左邊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著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著底邊慢慢向右移動。 ③移動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著直角三角形繼續沿著底邊慢慢向右移動,到兩個斜邊重合為止。
請同學們把自己剪下來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處,再沿著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向右慢慢移動,直到兩個斜邊重合。(教師巡視指導。)
4、引導學生總結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觀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長方形左面放一個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便于比較。)
①這個由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較,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②這個長方形的長、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高有什么樣的關系?
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怎么求?
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求?
教師歸納整理: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它的長、寬分別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相等。[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5、教學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板書:S=a×h,告知S和h的讀音。
說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寫成a·h,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S=a·h,或者S=ah。
6、完成第81頁中間的“填空”。
7、驗證公式
學生利用所學的公式計算出“方格圖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積相比較“相等” ,加以驗證。
條件強化: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底和高)
(四)應用
1、學生自學例1后,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講解。
2、判斷,并說明理由。
(1)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它們的面積就相等()
(2)平行四邊形底越長,它的面積就越大( )
3、做書上82頁2題。
四、體驗: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五、作業:練習十五第1題。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S=a·h或S=ah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篇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六年制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綜合練習。
【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基礎上進行系統整理,根據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的易錯易混點進行合理的習題創編,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溝通各種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的內在聯系,解決“為什么”的問題;再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鞏固已學過的各種多邊形的面積公式,提高應用公式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落實減負增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熟悉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及公式的推導過程,加深對平面圖形面積計算間關系的理解。
2.能利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與這些圖形有關的實際問題。 3.培養空間想象力及創新意識,不斷發展空間觀念,適當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聯系的、變化的看問題的思想。 【教學重點】
利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各圖形之間聯系,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咱們又見面了,還記得我來自哪里嗎?膠州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到處都充滿了美的事物,少海新城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讓我們一睹為快好嗎?(播放視頻)看了這段視頻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少海新城游覽一番,讓我們一邊游覽一邊發現那里面有什么數學問題。準備好了嗎?上課。
一、創設情境,回顧梳理
1.創設情境,啟發導課
談話:同學們請看,目前要在這片空地上種植一塊花圃,大家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形狀?
學生可能回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
揭題:同學們想到了這么多圖形,今天咱們就一起走進這些圖形,上一節多邊形面積的練習課。(板書課題)
2.回顧梳理
(1)解決問題
談話:景區管理處初步選擇了這樣三種設計方案,(課件呈現缺少底和高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花圃)你能說說它們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嗎?
學生回答:不能。
追問:為什么不能?
談話:(課件呈現數據)現在你能計算了嗎?快速的寫在練習紙上。
組織學生交流求花圃面積的做法。
(2)梳理公式
談話:同學們做的都很好,你們在計算它們的面積時,先想到什么?學生回答。
追問:那你能說說它們的面積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字母公式。
(3)突破底與對應高的問題
談話:大家利用公式求出了花圃的面積,同學們看7和8同樣是平行四邊形的底,為什么選擇8×6而不用7×6?而三角形中告訴了三條底,為什么只選擇這條底與高相乘呢?
學生回答:底要和對應的高相乘。
追問:那為什么非要用底與它的對應高相乘呢?
談話:看來大家有困惑,沒關系,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些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我相信只要同學們邊觀察邊思考,就一定會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課件演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追問:那三角形呢?誰能結合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給大家解釋一下嗎?
學生回答:將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正好是三角形的高。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演示三種拼的過程。
小結:看來我們在計算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時,一定要注意用底和它對應的高相乘。
【設計意圖:創設游少海情境意在激發學生對生活中蘊含數學的美的感悟,設計求花圃面積這一生活化的情境,旨在加深學生對已有知識的記憶與理解,既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回顧梳理三種圖形的面積公式,更重要的通過回顧公式的推導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要用底和對應高相乘。】
二、深化練習,鞏固拓展
1.基本練——求花圃的面積已在第一環節梳理知識中完成。 2.變式練——求草坪的高
談話:草坪的面積我們解決了,工作人員還在草坪中修了一條鵝卵石小路,你能求出這條小路有多長嗎?(課件呈現)
提問:要求小路的長,就是求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追問:對就是求9米這條底對應的高,想一想要求高,先求什么?自己在練習紙上做出來。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組間交流。
談話:平行四邊形草坪中小路有多長?
學生回答。
提問:三角形草坪中小路的長是多少?
學生可能出現:
生1:12×6÷2=36平方米
36÷9=4米
生2:12×6÷2=36平方米
36×2÷9=8米
談話: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談話:說得真有條理,同學們來看當我們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積和底,要求高,別忘了先用三角形的面積乘2,得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后再除以底,得到這條底所對應的高。(課件呈現)
提問:這個同學錯在哪里?三角形的面積除以底能得到高嗎?以后我們在做這類題時,你認為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的練習設計注意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積乘2求的是什么。】
3.綜合練——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1)利用“加加減減”的方法求面積
談話:景區里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同學們去解決,敢繼續接受挑戰嗎?在這塊平行四邊形草坪旁邊是一片底為4米,高為6米的三角形的竹林,草坪和竹林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課件呈現)
學生獨立解決。
學生交流做法:
生1:平行四邊形面積加上三角形面積
生2:求梯形面積
小結:剛才同學們用部分面積加部分面積的方法,我們可以把它看成“加”的方法。(板書:加)
談話:同學們繼續看,在三角形草坪周圍增設了健身區,你能求出健身區的面積嗎?(課件呈現)
學生獨立解決。
學生交流做法:用梯形的面積減去空白三角形的面積就是健身區的面積。
(12+18)×6÷2-12×6÷2
談話:同學們這種用大面積減小面積的方法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減”的方法。(板書:減)
小結:其實我們在求組合圖形面積時經常會用到這種“加加減減”的方法。(完善板書:加加減減)
(2)減少信息,利用轉化思想解決問題
談話:剛才同學們的表現很出色,繼續看,現在你還能求出健身區的面積嗎?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組的同學說說你的想法。(課件呈現缺少上底的圖形)
組織學生交流。
談話:請同學們請看,藍色三角形和黃色三角形有什么關系?
追問:為什么它們的面積相等?
根據學生回答,借助課件演示利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將兩個陰影部分的三角形轉化成一個大三角形,滲透轉化思想,讓學生體驗轉化思想在數學上的應用。(板書:轉化)
【設計意圖:綜合練習是在上一題的基礎上的發展應用,學生在這個環節體會了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在課件演示的過程中感受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在數學中的重要性。】
4.發展練——求噴池面積
談話:剛才我們解決了有關花圃和草坪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去音樂廣場看一看。課件出示:少海風景區原來有一個平行四邊形噴池,它的底是5米,現在進行了修整,將它的一條底延長5米,面積就增加15平方米,現在這個噴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獨立做。
(2)組織學生交流。
談話:誰愿意把自己的解決方法介紹給大家?學生到展臺講解,可能出現:
生1:15×2÷5=6(米)
5×6=30(平方米) 30+15=45(平方米)
生2:15×2÷5=6(米)
(5+5+5)×6÷2=45(平方米)生3:15×(1+2)=45(平方米)根據學生交流教師適時小結:雖然他們解題的思路不一樣,但都用到了畫圖的方法。看來,在解決圖形問題中,畫圖確實是一種很好的策略。(板書:畫圖)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串,從基本題入手,過渡到變式題,發展到綜合題,最后延伸到拓展題,讓知識在基本題中得到鞏固,在變式題中得到加深并能靈活運用,在綜合題中得到對比溝通,在拓展題中得到升華啟智。】
三、總結提升
談話:同學們,快樂的少海之旅就要結束了,我們在觀光游覽的同時,還解決了很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老師希望同學們從學會了什么,獲得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感受等方面全面進行總結,先在小組里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并進行評價。
教師總結提升: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都能像今天這樣從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總結,這種回顧梳理知識的能力,對我們今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既能夠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本質的理解和深層次思考,從而將所學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又提升了學生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13頁第2題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復習已學的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二)過程與方法
利用轉化思想,推導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將各種組合圖形的面積轉化為已學的多邊形面積并加以計算。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加強知識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標解析:本學期所學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可以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而來。理解推導的過程,對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掌握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起著重要的作用。掌握了這些,學生今后即使忘記某個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也可自行推導得出。在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可以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利用轉化思想掌握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采用不同方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提高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
學具:每人準備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課
李爺爺有一塊地,種了三種蔬菜,是哪三種呢?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出示圖片)。
教師引導學生發現信息與問題。
信息:種茄子的是一塊三角形的地,底長15m,高是32m;種黃瓜的是一塊平行四邊形的地,底長25m,高是32m;種西紅柿的是一塊梯形的地,上底是15m,下底是23m,高是32m。
問題:茄子、西紅柿和黃瓜各種了多少平方米?這塊地共有多少平方米?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創設,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產生親切感,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解決問題,復習方法
1.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15×32÷2
=240(平方米)
思考: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時,為什么要除以2呢?
(出示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請同學拼一拼,明白三角形的面積就是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25×32
=800(平方米)
思考:為什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高”,而不是“底×斜邊”呢?
(沿平行四邊形的高減下三角形,就可以拼得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一邊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另一邊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3.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15+23)×32÷2
=608(平方米)
思考:有誰能說一說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得來的?
(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李爺爺菜地的總面積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匯報。
方法一:總面積=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
=240+800+608
=1648(平方米)
方法二:三種圖形組合成一個梯形,上底是(25+23)米,下底是(15+25+15)米,高是32米。
總面積=[(25+23)+(15+25+15)]×32÷2
=1648(平方米)
【設計意圖】在呈現簡單實際問題的情境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回顧了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相關知識和推導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既鞏固了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又發展了學生遷移、轉化的方法和思想。帶著問題動手操作,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進一步喚起對舊知的回憶。用不同的方法求菜地的總面積,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解決問題的多樣化,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課件出示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五第7題。
(1)學生獨立解題。
(2)匯報評價。
2.課件出示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五第8題。
(1)學生獨立解題。
(2)匯報評價。
指名說清計算過程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義。既可分段列式,也可以綜合列式。
3.課件出示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五第9題。
(1)學生獨立解題,教師巡視,適當指導。
(2)小組交流匯報,教師評價。
4.課件出示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五第10題。
(1)題目給出什么條件,要求什么?
(條件:小方格的邊長為1cm。要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2)學生自主嘗試解決問題后,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師評價。
【設計意圖】第7題與第8題屬于基礎題,通過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鞏固平行四邊形及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讓學生進一步熟練面積計算公式;第9題的難度有所加大,體現運用不同方式解決問題的思想,充分體現了開放性,既可通過“割”的方式,也可通過“補”的方式來計算,方法三難度相對較大,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找到三角形的高,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第10題更為靈活開放,學生先確定方法,再找出相應的長度計算,通過學生匯報自己的思考方法,優化認知,形成共識。
四、全課總結
這堂課你鞏固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設計意圖】將有關多邊形面積的知識再次進行系統回顧,既加深印象,又將復習中獲得的新知表達出來,讓同學們共享,使其對知識的認知再次得到提升。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篇10
教學內容:
西師版教材五年級上冊,多邊形面積的運用。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長方形里能剪幾個相同的小正方形、小長方形、小三角形這類題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經歷擺一擺、剪一剪的過程,探索、掌握此類題的解題方法
3、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學具準備:
小正方體,大長方形卡紙、小正方形、小長方形、小三角形
課前分小組:
4人一組;
了解學情:
1、學生對長、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積是否會算,
2、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能否出現兩種算法,第一種:用大圖形面積除以小圖形面積,第二種:用每排個數*排數
3、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了解每組擅長表達的孩子,找好發言人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搭積木
至少用幾個這樣的積木(正方體),可以搭成一個大正方體?
生答。可能會出現4個,或8個兩種答案。
小組合作,拿出小正方體,擺一擺,驗證答案。并匯報。
有時候我們靠想象不能判斷出答案是否正確時,可以用身邊的實物動手擺一擺,把抽象變成直觀,在擺的過程中也許正確答案就出來了。
(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說得好的用掌聲鼓勵)
一、 談話引入
前面學了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今天我們就用多邊形面積解決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二、新授課
(一) 活動一:(剛好擺完,沒有剩余)
一張長18厘米,寬12厘米的長方形卡紙,可以剪多少個邊長是6厘米的小正方形?
小聲讀題,找出關鍵詞,理解題意。
請學生說做法,可能出現兩種,如果沒有出現擺一擺的方法,“如果給你們這樣的長方形、小正方形,能不能用擺一擺的方法來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下面小組合作,討論做法
活動要求:
請組長拿出準備卡紙,開始吧。
匯報,找出不同算法,老師板書算式,
法一:大面積/小面積 法二、 擺一擺 (畫出示意圖)
18*12=216(平方厘米) 每排個數 18/6=3(個)
6*6=36(平方厘米) 排數 12/6=2(排)
216/ 36=6(個) 總個數 3*2=6(個)可能會出現以下錯誤:216/6=36(個)用的邊長
或6*4=24(厘米 )216/24=9(個)用的周長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錯誤辨析
引導得出兩種,方法大面積/小面積,
提煉出以下詞語,擺一擺,每排個數,排數,總個數
(二)活動二:(沒有擺完,有剩余)
一張長18厘米,寬16厘米的長方形卡紙,可以剪多少個邊長是6厘米的小正方形?
活動要求:小組合作
A方案 先列式,再動手擺一擺驗證答案。
B方案 先擺一擺,再列式計算
A、B方案任選一種
請一個小組讀活動要求。
請拿出準備的卡紙,各小組選擇喜歡的方案,開始吧。
法一出現錯誤,18*16=288(平方厘米)
6*6=36(平方厘米)
288/36=8(個)
法二擺一擺 (畫出示意圖)
每排個數 18/6=3(個)
排數 12/6~2(排)
總個數 3*2=6(個)
引導學生辨析,得出法二的優勢,做此類題用法二更好。
擺的時候,只能擺2排,每排只能擺3個,剩余的部分不能再擺了,所以還是只能剪6個小正方形。
用法一,只是去考慮了計算,沒有考慮實際情況,所以是錯的。解決問題時能用看答案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來檢查答案對不對。
法一只適合剛剛擺完,沒有剩余的情況,也就是長和寬都是小正方形邊長的倍數
法二能適合所有的情況。
那以后你選擇哪種方法來解答這類題,擺一擺的方法。更準確、數字更好算。
(三)活動三
一張長18厘米,寬16厘米的長方形卡紙,可以剪多少個底和高都是6厘米的小三角形?
讀題、辨析與上一題的不同點。
活動要求:小組合作
先擺一擺,再說一說,最后列式解答。
匯報展示。讓學生理解為什么每排個數要乘2。
以學生的表現給予恰當的即時評價。
總結出此類題的解題策略 :
三、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靈活處理)思考題:
一個長20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能剪( )個長15厘米、寬5厘米的小方形。
板書設計: 裁 剪
―――多邊形面積的運用
法一:大面積/小面積 法二、 擺一擺 (畫出示意圖)
18*12=216(平方厘米) 每排個數 18/6=3(個)
6*6=36(平方厘米) 排數 12/6=2(排)
216/ 36=6(個) 總個數 3*2=6(個)
(錯誤)18*16=288(平方厘米) (畫出示意圖)
6*6=36(平方厘米) 每排個數 18/6=3(個)
288/36=8(個) 排數 12/6~2(排)
總個數 3*2=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