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閣夜》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閣夜》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閣夜》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新課標指出:根據詩歌的藝術表現形式,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現作者獨特的藝術創造。
《閣夜》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詩歌散文欣賞》第三單元因聲求氣、涵詠詩韻的自主賞析部分的第一篇詩歌。這個單元的學習目標是通過誦讀吟詠,深刻體會詩歌的情感流動。學習這首詩歌,通過朗讀吟誦,整體感知,透過字里行間,體會詩中蘊含的作者的深沉的復雜的感情。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賞析這首詩歌,后面的學習就比較順暢了。
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已經了解了杜甫其人其事,學習了杜甫的詩歌作品,如《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登高》等。這些作品從不同的方面展現了杜甫的形象。有了這些做鋪墊,學生理解《閣夜》還是比較容易的。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這首詩的具體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情況,我制訂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吟詠誦讀,體會詩歌蘊含的復雜的深沉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吟詠誦讀,把握節奏、重音、停頓、韻腳,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中蘊含的深沉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難點:
通過吟詠誦讀,體會詩中蘊含的深沉的愛國情懷。
二、說教法: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可見誦讀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學習古詩詞,尤其要重視誦讀,養成誦讀的習慣。誦讀教學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生在吟詠的過程中會有一些問題,通過探究討論的方式交流,加上教師適時地點撥指導,學生會有更深刻地理解。因此,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誦讀法,探究法,點撥法展開教學。
三、說學法:
朗誦吟詠是我國傳統的美讀詩詞文的方法,是師生欣賞古典美文的一種獨特手段。對于學生自主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通過討論探究的方式來降低難度,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火花,使學生有所得。因此,我采用的學法是誦讀法和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在唐詩的領域內有兩座高峰,就是李白和杜甫。李白以其飄逸豪放,被稱為“詩仙”。而杜甫以其沉郁頓挫,被稱為“詩圣”。前一個單元我們剛寫過李白的作品《夢游天姥吟留別》,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杜甫的另一首詩歌《閣夜》。
一次導入,把李白和杜甫對比,能使學生對兩人有比較深刻的認識,能引領學生很快進入情境。
(二)知人論世:
閣夜:西閣之夜,西閣即作者寓居的夔州西閣。夜,這是一個不眠之夜。詩人是因什么不眠呢?當時詩人寓居的夔州發生戰亂,連年不息,百姓生活困頓,杜甫的幾個好友也相繼離世,他自身又孤苦伶仃,漂泊在外,社會的動蕩不安,加上身世的凄慘,他在這個不眠之夜用筆記錄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寫下了這首詩。
聯系作者的經歷來解題,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調整情緒,與作者的情感同步,指導學生用知人論世的方法,融入自己的主觀生活體驗,更深入地理解這首詩。
(三)賞析詩歌:
學生朗讀,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完成,在班上展示。
1、讀一讀:
一讀,讀準字音:景(jng ) 霽(j)
注意韻腳:宵,搖,樵,寥。押平聲韻,讀時,拖長字音。
二讀,讀出韻律:
節拍:2—2—1—2 2—2—1—2。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三讀,把握詩意:
首聯:催,說明時光飛逝,寒,不僅寫雪后初晴天氣的寒冷,還寫了內心的真實感受。冬季白天的日子越來越短,自己浪跡天涯,客居他鄉,雪后初晴的夜里更冷。詩人將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時空背景下,他的這種對人生的悲慨就更深沉了。
頷聯:“鼓角”暗示的是戰爭,“聲悲壯”是從聽覺角度寫的。“星河”、“影”是從視覺角度寫的。五更時聽到鼓角的`聲音很悲壯,三峽上,星辰的影子隨波搖動。
頸聯:郊野之外百姓的哭聲傳來了戰爭的消息,漁夫樵夫唱起了夷族的歌謠。
尾聯:運用典故,像諸葛亮和公孫述這樣的一代名人最終成為一抔黃土,人事變遷,音書斷絕,漫漫長夜里,我寂寞無聊難耐。
誦讀教學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解決詩歌“寫什么”的問題。
2、品一品:
學生討論,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在班上交流,教師點撥。
(1)品味情感:
通過朗讀,我們發現杜甫這首詩感慨萬千,那么,此詩一共寫了詩人幾種悲慨?詩人對什么事最為憂傷?
明確:“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作者慨嘆時光飛逝人生短促,表達客居天涯的凄寒。“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表達對百姓因戰爭而勞頓的痛惜。“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這是作者對宇宙永恒、人生無常的悲哀,老病孤獨、親朋音信斷絕的寂寥和無奈。
詩言志。通過品讀,體會詩歌中字里行間滲透的詩人的情感,,把握詩歌的主旨,解決“為什么”這樣寫的問題。
(2)品味語言:
朗讀本詩,選出你最喜歡的一聯,說一說它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創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意境。
明確:我最喜歡頷聯。此聯上句從聽覺角度透露出悲慘的戰爭現實,下句從視覺角度寫壯美的三峽夜景,詩人將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創造了一種悲壯雄渾的意境。鼓角之聲與星河波瀾壯闊所傳達的動蕩感是一致的,鼓角之聲傳播的空間更加廣闊了,星河的搖動也具有了一種深邃的情致。這兩句詩描繪的意境渾然融合在一起。這句通過聲音來寫戰爭,視聽結合,上下句對仗,用典故,暗示天人感應,表達出詩人深沉悲壯的情懷。
通過找喜歡的語句,體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把握詩歌所用的藝術手法,進而拓展到全詩,解決了“怎樣寫”的問題。
3、議一議:對讀:
學生分組討論后在班上展示,教師指導點撥。
將此詩與《旅夜書懷》對讀,分析這兩首詩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明確:
《閣夜》和《旅夜抒懷》的意境都很雄闊,細細比較,二者又有不同。《閣夜》的意境悲壯蕭瑟,《旅夜抒懷》的意境高朗壯闊。在《閣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傳達出來的是寒冷蕭條的氣氛,鼓角、星河傳達出來的是征戰和動蕩的氣息,全詩景象宏闊壯觀,終究擺脫不了悲涼和蕭瑟。《旅夜抒懷》中,細草、微風、危檣、獨夜舟描繪出風清氣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描繪出疏朗高遠的廣闊空間,兩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闊壯觀的對比,表現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間的渺小和無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氣不如《閣夜》濃重。
這兩首詩在章法上也不同:《閣夜》前三聯寫景,尾聯抒情,即使在寫景當中也寄寓了作者豐富的人生感慨。《旅夜抒懷》前兩聯是旅夜所見,后兩聯是抒懷,景和情互相對照,互相生發,非常和諧。
將這兩首詩作對比閱讀,在對比中認識這兩首詩的異同,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四)課堂小結:
全詩寫閣夜無眠的所聞所見所思,從寒宵到五鼓,從時局到先賢,從國家歷史到百姓生活再到個人命運,氣象雄渾,憂思無窮。全詩最為突出的特點是以聲音來寫戰爭,通過鼓角聲、野哭聲、漁樵的歌聲渲染戰爭的氣息,手法含蓄,更加痛切地表現戰爭帶來的災難,作者感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情懷溢于言表。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有良知的作家,他流離失所、生活困頓,卻通過自己的筆為民請命,為百姓代言,是時代的最強音。這或許正是杜甫的偉大之處吧!
小結,由讀文到讀人,由做事到做人,相信會對學生的做人有所啟示。
(五)作業布置:
1、背誦默寫這首詩。
2、根據學過的杜甫的詩歌,說一說你心目中的杜甫形象。寫一個片段,300字左右。
詩歌學習背誦默寫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題實際是一個小專題,旨在通過梳理所學的杜甫的詩歌,對杜甫有一個完整的印象,讀寫結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說板書設計:
閣夜 杜甫
首聯:時光飛逝 客居天涯
頷聯:聲音寫戰爭星河動搖 聽覺、視覺、對仗
頸聯:百姓哭聲 漁樵歌聲 聽覺
尾聯:臥龍躍馬 寂寥無奈 用典(原意、用意)
板書設計突出重點,對理解本文有指導意義。
六、說教學評價:
本節教學設計緊扣新課標的精神,踐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通過反復吟詠誦讀,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很好地解決了詩歌閱讀的三個問題,即“寫什么”、“為什么寫”、“怎樣寫”。明白了這三個問題,就是讀懂了這首詩。課堂上學生活動與教師活動同步啟動,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參與度高,在積極的討論中有所收獲,比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同時還存在不足之處,如學生討論的時間有限,沒有充分展開,學生的思維打開的力度還不夠,這些還有待于災難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閣夜》說課稿2
我說課的題目是《閣夜》。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一)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閣夜》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三單元中的第2首,該單元選唐宋詩詞10首,總的教學目的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在反復誦讀中,運用聯想和想象,探究詩詞的意韻,培養學生鑒賞唐宋詩詞的能力。
《閣夜》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杜甫。
(二)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根據新課標、單元提示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分析、體悟本詞的內容、情感,領會作者抒發感情的獨特風格,進一步提高詩詞鑒賞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了解作者,聯系時代特點及作者的當時的經歷、情感走進文本;反復誦讀,進行整體感知,體會作者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懂得珍惜時光,懂得客觀看待人和事,學習前人的閃光點;充分挖掘詩詞內在的人文精神,更好地體會詩詞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
(三)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體悟本詞的內容、情感,領會作者抒發感情的獨特風格,提高詩詞鑒賞的能力。
教學難點:體悟本詞的意境和情感,領會作者創建意境,抒發感情的獨特手法和風格。
以上設置所體現的教學理念是:新課標要求文言詩文的教學要“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吸取民族智慧”。注重鑒賞方法的整合,把引導學習主體即學生的積極分析放在首位并貫穿本課教學的始終,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的鑒賞活動。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學情。
學生在平時的詩歌鑒賞教學中,存在著兩大問題:首先是學生往往脫離作家及特定的時代背景,斷章取義,挖掘不出詩文的歷史文化內涵,得到的只是一些膚淺的東西;其次是學生普遍表現出缺乏鑒賞興趣和鑒賞技巧不足,興趣的缺乏使學生讀不進去,自然也就無法理解,而技巧的不足使學生鑒賞時只能留于表面,無法進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
(二)說教法。
鑒于此,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欣賞興趣,豐富學生的鑒賞技巧,我遵循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情境教學法。首先播放帶畫面的鄧麗君的纏綿哀怨的歌曲《虞美人》,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從情感上走進文本,
2、誦讀教學法。文言詩詞遵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規律,通過聲情并茂的吟誦,自然形成一定的文言語感,激發學生的鑒賞興趣,為進入詩歌的情境打好基礎。
3、討論、分析探究法。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設置了三個探究點,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進行個性化解讀。
(三)說學法。
學生對本課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培養鑒賞興趣、豐富鑒賞技巧的過程。
學生通過感受音樂,伴唱歌曲,提起興趣,走入文本;
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
同時在賞析本詞中也完成了對以往知識、方法的回顧和整合。
最后通過完成課后作業,舉一反三,進一步鞏固知識,熟練技巧,提高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一)播放帶畫面的鄧麗君的纏綿哀怨的歌曲《虞美人》導入。詞最初是歌唱的文學,為了進一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以更好地置身詩境。我設計用課件播放鄧麗君演唱的《虞美人》,讓學生體會本詞的音韻美,在幽怨的音樂氛圍中,通過聯想和想象,更好地置身詩境,為下面的賞析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交代課題介紹詞牌的來歷。(板書)
啟發學生思考李煜用虞美人作詞牌的用意-----奠定凄涼悲婉的感情基調。
(三)了解李煜及創作背景。
知人論世是詩歌鑒賞的重要環節,李煜的身份和經歷又是中國古代詩人中獨有的,因此了解李煜是鑒賞本詞的關鍵。
此環節我安排的內容是:請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依據注釋和自我了解簡介李煜;
(四)吟唱、誦讀。
1、學生吟唱歌曲《虞美人》,方式有全班齊唱和一個學生獨唱,要求唱出今非昔比的凄涼感。
2、用課件播放示范朗讀錄音。讓學生聽、感悟、進而得到啟示。
3、我有感情地范讀作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
4、學生誦讀詞《虞美人》方式有全班齊讀,一個學生代表讀,要求文從字順,初步找凄涼之感。
(五)分析作品。
在分析作品上總體采用了體現“教師主導性”的問題引導法和“學生主體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具體方法是我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我再進行小結的方法,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欣賞音樂和聽、讀作品,讓學生總體把握全詞的情感基調是什么,我首先提出問題:請找出詞中最能概括李煜內心感受的一個詞?———愁。
并由此引出問題:李煜的愁有哪些?本詞是如何寫這些愁的?這幾個問題既交代了本詞鑒賞的思路,也組成了本課板書的主要框架。
問題1、“春花秋月何時了”,春天的花、秋天的月,那么充滿詩情畫意、那么美好的事務,作者為什么說“何時了”,為什么巴望它趕快結束呢?詞人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聯系特定的時代背景和作者身份變化后復雜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知人論世的.特點。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問題后我進行問題小結(肯定學生的觀點,鼓勵其積極性):“春花秋月”的確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隨著詞人身份地位的改變,這些美好的事物在詞人心里也消退了顏色,原來錦衣玉帛、朝歌夜弦伴著“春花秋月”的生活,現在只能徒增一個“階下囚”的無限悲傷,這樣美好的事物是不是不如結束才好呢?詞人用了設問的手法來表現
問題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
“往事”的內容很豐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時的一切活動,比如后宮佳麗的簇擁、高座廟堂萬壽稱臣的尊嚴以及為所欲為的自由感情等,我不做最后結論,學生討論后作答,鼓勵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各抒己見,進行個性化解讀。
問題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字體現的是什么情緒?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揣摩詩人情感。“又”有重復,連續,加重語氣,更近一層等含義,學生拓展思考,東風又來是不是只能加重詞人的無奈和愁情?
問題4、“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在句式上有何特點?月明有何含義?鞏固文言句式特點,帶領學生分析“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實際為“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國”,定語后置句。引導學生抓住月亮意象中“思鄉”、“憂傷”的意義,以更好地理解詞人對故國山河的懷念和憂傷凄涼的情感。
問題5、“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中體現了詞人怎樣的情感?“改”的只是“朱顏”嗎?詞人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深入歷史討論探究:體現了物是人非的凄涼。“改”的還有人的地位:由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還有人的感受:由富貴尊榮到忍辱蒙羞。詞人在此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表現。
問題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如何來品味這句千古流傳的名句?
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先由學生獨立思考,而后在教師的提示引導下,由學生自由討論后發表意見,最后由我總結自己的觀點,
本句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從比喻本身的作用來看,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并賦予無形的愁以有形的質感。春季的水量是豐沛的,詞人的愁就象這“一江向東流的春水”一樣汪洋恣肆,奔放傾瀉;有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讓我們更好地體會的愁之深、愁之多、愁之長、愁之綿綿不絕。這種寫法跟李白的“白發三千丈,緣愁似箇長”一樣,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確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深度。
(六)、板書設計。
1、通過板書進行總結,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嘆,變遷之感,故國之思,亡國之痛。感慨人事哀嘆命運
2、本詞是如何寫這些愁的?
設問,對比,比喻。
板書設計使學生對本詞的內容一目了然,也便于學生提綱挈領地把握本詞的主旨。
板書設計:
虞美人
李煜
對比 春花秋月何時了(設問) 小樓又東風 雕欄玉砌 【永恒不變】
∣ ∣ ∣
往事知多少 故國 朱顏改 【短暫難測】
∣
感慨 幾多愁———一>一江春水(比喻,變抽象為形象)
(七)、全班學生齊讀本詞,在完成背誦目標的同時,進一步體會本詞的情感。
(八)、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虞美人》。
【《閣夜》說課稿】相關文章:
《閣夜》教案09-07
《閣夜》閱讀09-13
杜甫《閣夜》06-11
《閣夜》杜甫12-09
杜甫《閣夜》12-27
唐詩《閣夜》05-15
《閣夜》原文及譯文09-01
《閣夜》教學設計05-03
《閣夜》教學設計05-03
閣夜教學反思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