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說教材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選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節第二課時的內容。
“光合作用”一節在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節課的內容講述的是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初中生物教學基礎之上,在簡述了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實驗后,介紹了英格豪斯以及卡爾文等科學家歷年來關于光合作用原理的主要研究成果。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有利于為講述光合作用原理做好知識鋪墊。教材還結合魯賓、卡爾文等科學家的實驗,介紹了同位素標記法這一生物學經常使用的研究方法。
下面我說說我學生的實際情況。
二、說學情
高中學生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求知欲旺盛,自學能力較強。對知識的發現歷程相對比較感興趣。并且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搜集、觀察、歸納等能力。所以,我將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讓學生課前針對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搜集資料,為本節課的開展奠定基礎。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對于教學目標多元化的要求,我將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說出光合作用以及對它的認識過程,了解同位素標記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研究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和方法,體會和認識科學研究的過程,并初步學會具體的科學研究思路和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的學習,認識到科學發展的艱辛、科學研究方面的重要,進而說明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光合作用的發現及研究歷史
【難點】
薩克斯的具體實驗分析。
五、說教學方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講解法、直觀演示法、集體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接下來,我將重點講解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會采用多媒體導入的方法。
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海爾蒙特實驗,并提出問題:從這個實驗可知柳樹重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預設學生回答水分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原料。
接下來我會指出,海爾蒙特沒有考慮到空氣是否也能起作用,后來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實驗,才逐漸發現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這個探究的歷程是什么樣的呢?
引出本節課《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
設計意圖:由這些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喚醒學生的好奇天性,利用動畫的直觀性和已有知識,降低了問題的起點,激發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踐行了新課改的教學觀。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1771-1845
接下來讓學生利用課前搜集的資料介紹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學生通過課前資料的搜集得到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做的實驗得到綠色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燃燒或呼吸而變得污濁了的空氣。
1779年,荷蘭科學家英格蒙斯證實了只有在陽光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實驗才能獲得成功。
接下來我會引導學生,1845年,德國科學家梅耶根據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明確指出,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起來。
提問學生:光能轉化成化學能,貯存于什么物質中呢?
(二)薩克斯實驗
請學生介紹課前所做的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所做實驗,并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思考如下問題:
(1)暗處理的目的是什么?
(2)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目的是什么?
(3)碘蒸氣處理葉片,目的是什么?
(4)這個實驗成功的證明了什么?
(5)高倍鏡下觀察“小藍點”聚集的部位是細胞的什么結構?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會加入到學生的討論當中去,適時的對學生進行指導以及鼓勵。學生經觀察實驗過程,分析問題,我們共同得到:
(1)光合作用產生淀粉,同時需要光
(2)產生淀粉的部位是葉綠體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薩克斯實驗,而深刻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通過光合作用發現過程進行科學史教育,學生能夠了解到科學家們用了長達200多年的時間,才對光合作用過程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認識到科學發現的艱難,培養科學探索不畏艱辛的精神。
(三)同位素標記法
最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分析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S.Ruben)和卡門(M.Kamen)采用同位素標記法進行的兩組實驗,并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下示蹤元素及同位素標記法。
環節三:總結與收獲
最后是總結收獲環節,我將采用隨機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這樣設計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還能夠整體把握學生對于本節課的掌握情況。
在作業環節,我會留下一道思考題,問學生這些科學家為什么會成功?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應該學習他們的哪些方面?
這樣的設計能夠讓學生在本節課不僅學會科學知識,還能夠學會科學家身上的對科學專研的精神以及堅忍不拔的品質。
七、說板書設計
科學史可以展現科學是永無止境的探究活動這一本質特征,使學生感受到科學發展是一個線性累積、不斷壯大的過程。據此,板書設計如下: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
1771→1779→1845→1864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說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氯氣的生產原理說課稿11-08
電感的作用和工作原理10-12
抽屜原理簡要說課稿11-04
表單的應用說課稿11-03
成長歷程的作文范文11-09
歷程幼鳥和鄉愁詩歌三首07-14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說課稿11-04
探究平拋運動的規律說課稿11-04
黨的光輝歷程作文范文08-24
導數的應用專題說課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