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擺一擺》是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面積的內容,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重要的知識,是后學平行四邊形、三角形以及梯形面積計算的基礎。而掌握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解決一些簡單圖形求面積的實際問題,是本單元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因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并能熟練進行運用。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探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二、說教法
《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和交流的機會,組織學生開展“測量卡片面積、舉例驗證猜想”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經歷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三、說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經歷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發現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導入階段,以故事引入,讓學生估一估兩塊草地的大小,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又讓學生估一估所準備的長方形的面積,在交流估計的面積時,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估計的依據,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估計方法。
探究長方形面積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拿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這三個圖形的面積.讓學生填寫書上的表格.通過觀察、比較表內的數據,讓學生從中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得出公式后,再一次組織學生檢驗公式的適用性。這是讓學生經歷實驗操作,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這一過程對學生理解數學會有很大的幫助,甚至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而對正方形面積,由于有了對長方形面積的探究過程,直接讓學生猜一猜,再讓學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發現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練習部分,設計成闖關游戲,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練習,也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2
說教材分析:“找規律”是第三單元“乘法”的第一節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并掌握了表內乘法、兩位數乘一位數和一位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已學知識的遷移作用,通過比較,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教材設計了“算一算”、“試一試”、“練一練”等算法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認真觀察、獨立思考、探索交流、概括總結的學習機會,學生可以在這些算法活動中體驗和感受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并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說學情分析:所執教的三年()班共有學生()人,學生已使用北師大教材兩年,他們喜歡上數學課,善于獨立思考,同時樂于合作交流,該班學生課上表現極為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學生敢說敢想,愿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說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找出計算的規律。
2、能熟練進行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因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找規律,總結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體現如下教法:
1.采用主題式教學,以生動有趣的情境為依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欲望。
2.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模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基礎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
學法:自主嘗試、驗證。
三、說教學流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題”,倡導“先學后教,少教多學,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中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這種設計理念起航,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我將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開課之前向學生說明獎勵機制:四小組比一比哪個小組得到的星星最多,這個小組的每位學生都將被評為今天的學習之星。
㈠、課前熱身(這個環節我設計了三道題目)
第一題:將這些算式寫在學生感興趣的卡紙上搶答,然后再說一說兩位數乘一位數和整十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道題目這要是鞏固前面學過的口算方法,也為今天這節課的學習做鋪墊。)
第二題:說出下面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回顧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第三題:猜猜星星后面藏著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又引出了新知)
(二)探究新知
1、引出課題:找規律,引導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2、課件出示課本中的`那三組算式,激勵學生,你們能把它們全算對嗎?(學生完成在課本上,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這個環節通過學生獨立嘗試主要讓學生發現整十數乘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鼓勵學生發現的這條計算規律也就是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的計算規律: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①、先把乘數中末尾0前面的數相乘;5×1=5
②、再看兩個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2個0
③、就在乘得的數(積)的末尾添寫幾個0.500
3、我相信你們49雙慧眼一定還能發現這些算是中的規律,請同學們再找一找,每一列算式之間又怎樣的規律?(在這個環節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老師進行個別輔導,然后把各自發現的規律在小組內說一說,讓小組長安排小組成員輪流發言,在發言過程中,小組成員可做補充,多幫助學困生,教師巡視,輔導學習困難的小組,最后在全班交流,學生在匯報的過程中課件演示)
這就是這節課要探究的的第二條規律,
發現1: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倍。
發現2:一個乘數擴大10倍,另一個乘數也擴大10倍,積則擴大10×10=100倍。
第二條規律不做重點要求學生去掌握。
4、你們還能根據今天所學的計算規律,編幾道題目考考你的同桌嗎?(同桌學習交流,重點關注看看還是否有沒掌握計算規律的同學,如果發現這樣的學生,要多鼓勵,并組織同學們幫幫這部分同學,當堂消化)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體現同桌合作學習和交流學習的好處,再次強調了本課的重點: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規律:先計算末尾0前面數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積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三)、鞏固反饋
師:同學們的表現真的令我出乎意料,你們太聰明了,今天我就帶大家去數學王國去參觀,敢去嗎?如果你們能闖關成功就可以免費進入王國的游戲宮,有信心嗎?(激勵學生,讓同學們很快進入鞏固練習這個環節中來)
第一關:逛同學恩喜愛的食品店(這一關的設計采用搶答的方式進行,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鞏固了本課重點——計算規律。)
第二關:我們來到了你們的媽媽喜歡服裝店(這一關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并抽生板演,全班訂正,注意強調答語的寫法。)
第三關:現在我們來到了養雞場。(這一關仍然采用搶答的方式進行,這道題目主要考察同學們對第二條規律的掌握情況)
第四關:進入數學王國繼續玩搶答游戲和猜一猜活動(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四)、回顧與反饋
本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又是什么?
你對本節課上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這個環節我這樣設計是為了在學生交流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本節課上還存在的問題,今后去彌補。
(五)、教師小結:引導學生齊讀本節課的兩條規律,獎勵這節課上表現好的小組。
四、說板書設計:
找規律
5×1=53×2=612×4=48
5×10=503×20=6012×40=480
50×10=50030×20=600120×40=4800
發現一:先計算末尾0前面數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積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發現二: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倍。
【設計理念:簡潔明了,能讓學生一目了然】
總之,本節課在設計上盡量遵循孩子們的認知規律,充分體現教育新理念,為孩子們的自主、獨立、合作、個性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和機會。但難免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敬請各位指出。謝謝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3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的第68頁到69頁,也是第6單元的第一課時。《口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法和萬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教材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結合,創設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口算的必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課內容的一個知識生長點就是表內乘法,將整十、整百、整千數和一位數相乘轉化成表內乘法來進行計算,以此來滲透轉化思想的學習方法。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不僅為今后學習乘法估算和筆算乘法奠定了基礎,所以它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而且還發展了學生的數感,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經歷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的過程,理解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能力目標
在觀察、比較、分析、類推的過程中,學會運用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3.情感目標
通過具體、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難點:探索發現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的規律,并理解口算算理。
四、說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根據本節課內容特點和小學四年級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法、討論探究法、設疑思考法、逐步滲透法和師生交際相結合的方法。
五、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首先,我通過創設兒童游樂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不知不覺地運用舊知識的鑰匙去打開新知識的大門,進入新知識的領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解決新問題,發掘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并通過觀察、比較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發現規律,進而類推出整百數、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老師帶同學們去游樂園玩的故事情境,通過多媒體演示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童趣而又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的開始,我創設了一個“要去游樂園,必須先渡船過河”的情境,這樣復習表內乘法和萬以內數的組成,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進入學習狀態。
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我先出示游樂園的場景圖,由“小朋友們遇到了一些困難,我們來幫幫他們吧”,引出小朋友提出的三個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口算的必要性,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還可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
第一個問題:“我們4人去玩碰碰車吧,每張門票9元,需要多少錢?”這是舊知識,學生大都能夠很快得出9×4=36(元),并回憶乘法的意義,9×4表示4個9元的和,為后面探索新知做了有效的鋪墊。
第二個問題:“我們4人去坐有軌電車吧,每張門票10元,需要多少錢?”在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列出乘法算式10×4,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給學生獨立的思考空間,有思路的同學,在小組里介紹自己的方法,這樣既幫助了差生,又讓優等生得到成就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體現新課標的理念——“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然后再全班交流。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背景和自身思維
方式的不同,學生肯定會會有不同的算法。有的用4個10相加;有的會聯想第一個問題,想到9個4是36,再加1個4就是40;或想到10×4表示4個十,也就是40。只要學生說的算法合理,就給予充分肯定,鼓勵算法的多樣性。如果沒有學生想到10×4表示4個十,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得出這一方法,為后面總結口算算理打基礎。
第三個問題:“我們3人去玩激流勇進吧,每張門票20元,需要多少錢?”先讓學生列出乘法算式20×3,再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算法。學生會出現幾種不同的算法,如3個20相加得60,或者先不看因數末尾的0,計算2×3,再在末尾添一個0,也就是把20看成2個十,2個十乘3得6個十,即60。教師肯定學生的不同算法,學生自然地會進行比較、分析哪種方法更好,更簡便。我不急著歸納出哪種方法簡便,把問題帶到后面的學習中,讓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自己進行比較,每進行一次比較就是一次思維的突破,就是一次提高。
接著出示課本第69頁的做一做,讓學生獨立計算,再匯報答案。在計算這些題目時學生會用自己喜歡的那種方法,在計算20×7時,學生如果用加法會發現比較麻煩,從而讓學生自然的對計算方法進行優化。學生在計算20×7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類推出200×7,2000×7的口算方法。使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并得出整百、整千的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規律。
然后揭示課題,并進行小結。讓學生觀察今天計算的乘法算式與以前學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學生會發現以前學的是一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而這節課口算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從而引出課題——口算乘法。然后師生共同總結出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3.自主練習,鞏固深化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新課標的強調,“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因此,在練習設計中,我不僅講究層次化、趣味化、彈性化,還融入趣味性,以競賽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做得愉快,練得開心!
首先,我創設游樂園舉行闖關游戲獲得免費門票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第一關:口算題卡。也就是課本第71頁練習十五的第一題。我想通過這道題來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對答對的同學獎勵一張“旋轉木馬優惠券”,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關:搶答比賽。老師出示手中的口算卡片,學生不用舉手,直接搶答,看誰算得又快又對。我想通過這道題,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更加熟練地運用口算技能。然后課件出示剛剛卡片上的所有算式和得數,并分成兩組。學生觀察左右兩組算式的因數和積,說說自己有什么發現。強調學生遇到如“40×5”這樣的題時,積末尾0的個數要比因數末尾的多一個。
第三關:火眼金睛,用手勢判對錯。設置幾道學生容易出錯的題,讓學生來判斷,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不再出現同樣的錯誤。
第四關:解決問題。“環衛工人每天在游樂場撿礦水瓶約400個,5天大約能撿多少個?”培養學生運用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并教育學生不要亂扔垃圾,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五關:智慧沖浪。我設計這樣一個拓展題目,240=()×()=()×()=()×()=()×()=()×()……比一比看誰將這條龍接得最長。擴大題目的思維廣度,學生除了常規的“8×30,3×80、6×40,60×4可能會出現:1×240=24010×24=2402×120=24020×12=240等方法。這樣做,既可以每個學生都參與練習,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得到發展和提高。
4.知識梳理,師生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充分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4
一、說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第七冊第78~80頁例(1)、(2)及做一做和練習十三。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的數(商是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使學生經歷探索過程,掌握口算方法。
3.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除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4.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信心。
三、說教學重點:
掌握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四、說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過程,掌握口算方法。
五、教具、學具準備
有關的多媒體課件,卡片
六、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新課程義務教育第七冊“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第1課時。
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掌握了一位數乘兩位數乘法、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口算除法以及估算,有關整十、整百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是學習筆算除法的基礎,也為學生今后繼續學習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打基礎,所以,這部分知識在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七、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采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進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提出數學問數,分析、討論,逐步抽象出算理,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歸納。整堂課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八、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結合主題圖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推向主人的地位,讓他們真正參與學習活動,并從情境中抽取出數學信息,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讓學生自已獨立列式解答、思考,并和同桌交流口算過程,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
3、引導學生歸納用整十數除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一)根據乘除法關系用乘法想除法。(二)、用表里除法進行計算。
4、教學兩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估算。
出示兩道除法估算式題,讓學生知道題目要求的是估算,接著讓學生試估算,并說出思考過程。最后引導學生交流,歸納兩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
5.做一做
用金魚卡片出示口算題指名讓學生口算,并說出思考過程,學生學習興趣相當高。
(二)教學例(2)
1.創設教學情境,從情境中取出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然后讓學生獨立解答,并說一說口算的思考過程。
2.引導學生歸納用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
出示兩道除法估算式題,讓學生運用前面的知識自已估算,并說出思考過程。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兩位數除三位數的估算方法。
3.把算式寫在燈籠圖片上,讓學生口算,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
4.做練習十三的第3、4題
讓學生把圖上提供的信息編成完整的應用題,然后獨立解答,師生共同訂正,
5、找朋友。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讓學生自由發言,師再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4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好本課知識,必將為學生以后的解決數學問題提高一個階層。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注意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難點是會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二、說教學理念: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熟悉的廣播操、跑步、相冊等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我立足于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于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于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熟悉的廣播操入手,通過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猜的,加深學生對行列的認識,同時也鞏固了幾個幾。
2、注重發現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從一個小方陣,很自然地呈現出書本的例題:三個大方陣,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發現題中所呈現的數學信息,再出示問題,形成一道完整的解決問題。通過例題的分析與解答,旨在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一題多解的思維。當然,此時的教師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在解題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此題的教學,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理解并能掌握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題方法,而其余學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種方法即可。
3、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這里我安排了三個練習,第一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第二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在反饋時重點讓學生來說說是怎樣想的,第三題安排了一題讓學生自己來提問,并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你今天學到了什么?”讓學生對本課有一個回顧,然后通過數學日記的形式來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這兩類兩步計算問題的不同有一個初步的比較,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
在兩年的新課程數學教學發現,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很多的學生拿到題目后,總是很茫然,或是有些學生知道該怎么解決,但讓他把想的過程說出來卻很困難,那么他還不是真正地懂應該怎么做。拿到這一課時,我問了一些教過老教材的教師,她們認為以前教老教材時,用先提中間問題的方法來教,學生普遍掌握得比較好,思路很清晰。于是在本課中,我借鑒了老教材的一些做法,把傳統的方法引進了新課程課堂,在學生把想的過程說出來以后,我把它板書在黑板上,一來想給后進的學生一個引領,當然最大的目的還是想把學生混亂的思維整理出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說,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里只是想嘗試一下。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精選5篇)】相關文章:
《擺一擺》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精選】03-24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說課稿【精選】03-24
《軸對稱圖形》小學數學說課稿【精選】03-24
小學數學新課說課稿(精選6篇)04-07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精選5篇)04-07
小學數學口算乘法說課稿04-07
小學數學解方程說課稿04-07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說課稿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