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蒙娜麗莎之約》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蒙娜麗莎之約》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一、說教材:
《蒙娜麗莎之約》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王克難先生用詩意盎然的語言,描述了畫作中蒙娜麗莎溫婉、優雅、端莊的形象;并展開豐富的想象,解讀了蒙娜麗莎那神秘微笑背后蘊含著的復雜情感。與本組教材的主題“感受藝術的魅力”一脈相承。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是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充分考慮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讀記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本課的重點是: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似幻的嫵媚微笑。
本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
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點燃學生的思想火把,我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
1、引導自讀自悟法:我緊扣高年級略讀課文的特點,結合單元訓練,抓住重點,在讀悟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
2、創設情境法: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直觀形象展示《蒙娜麗莎》的魅力。
三、說學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本課我教給學生以下方法:
1、誦讀法——自讀自悟,讀中感受。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合作法——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四、說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我將本課的教學程序設計為三大板塊。三大板塊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渾然一體:
(一)激趣導入,發現“美”
好的開始是課堂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我就巧妙地利用“班班通”出示視頻以及圖畫《蒙娜麗莎》讓學生欣賞,問:你覺得這幅畫給你什么感覺呢?使學生對《蒙娜麗莎》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
(二)品讀課文,感受“美”:
這是本課的重要環節,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感受《蒙娜麗莎》的美,我設置了以下三個步驟。
步驟一,蕭伯納說過:“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讓學生圍繞“你喜歡這幅畫的哪個部分,為什么喜歡?”這一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集體交流,感受《蒙娜麗莎》魅力所在。抓住神秘的微笑,緊扣四個“有時”,通過配樂指名讀、范讀、齊讀等方式讀出美的感受。再班班通出示視頻,總體感受這幅畫的魅力。步驟二,通過問題質疑,引導學生從游客排隊等候觀畫這一側面描寫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并指出這幅畫對我的巨大影響。步驟三,我國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因此,我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當一回小小講解員,介紹這幅名畫。讓學生在扮演中得到快樂,達到樂知的效果,同時也起到鞏固課內知識的作用。
(三)課外拓展,延伸“美”:
課尾引入達·芬奇的另一幅名畫《最后的晚餐》,和制作一個卡片,借此培養學生對繪畫藝術的興趣和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說應用:
“班班通”工程的實施,為學校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量優質教育資源的應用,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實效、高效。利用“班班通”教學,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本課教學在“班班通”應用方面主要體現在:
1、利用多媒體營造氛圍: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一開課我就出示名畫課件,用形象生動的畫面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整堂課的興趣。
2、利用多媒體巧妙解疑:
為了突出本課的重點,我利用多媒體動畫出示蒙娜麗莎魅力的具體部位,化抽象概括的語言文字為形象具體的可感畫面,有利于學生理解。
總之,“班班通”以其生動形象的呈現方式,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為學生,也為我們教師開拓了一條通往更廣闊天地的道路。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愿借助“班班通’,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蒙娜麗莎之約》說課稿】相關文章:
《蒙娜麗莎之約》說課稿06-24
《蒙娜麗莎之約》說課稿12-06
《蒙娜麗莎之約》說課稿05-26
《蒙娜麗莎之約》語文說課稿范文06-17
《蒙娜麗莎之約》的說課稿范文05-25
《蒙娜麗莎之約》優質說課稿07-21
《蒙娜麗莎之約》說課稿9篇06-29
《蒙娜麗莎之約》說課稿(9篇)12-09
《蒙娜麗莎之約》說課稿9篇12-09
蒙娜麗莎之約語文教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