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

時間:2023-02-03 19:16:01 說課稿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5單元第二課時內容時間的計算。時間的計算是在學生認識了時、分、秒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學習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可以加深對時間單位實際大小的認識,培養時間觀念。教材先通過例1及做一做第1題,教學時間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由于學生還未學習兩位數的乘除法計算,所以只出現數目較小的,能夠用加法計算的把較大單位變換成較小單位的換算。例1中求2時等于多少分,由1時=60分,就可以推出2時就是60加60(分),等于120分。再通過例2及做一做第2題,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教學一些有關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例2編排的是學生早晨上學的情景,圖上提供下列信息:7:30離家,7:45到校,要求算出: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在具體的計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種思路,有從鐘面上數格的,也有列算式的,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做一做第2題編排的是一學生去商店的情景,用生動的畫面提供了兩條信息,即商店的營業時間和該學生到達商店的時刻,要求算出早到了多少時間。本課時內容是后面運用時間解決較繁問題、計算時間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將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學會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加深對時間單位實際大小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在開放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觀察能力,逐步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因為這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

  2、教學難點:退一小時當60分的時間的計算。(與其它單位十進制進率之間的.不同)

  四、說教學法:

  1、教法:

  1)游戲法:兒童的生活是快樂無邪的,學習也應該是美好、愉悅的。這節課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用游戲、活動、童話吸引學生,用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課件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使學習變得快樂起來,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例如:本節課開始的猜謎語游戲,口答競賽等環節對學生學習新知、鞏固新知無疑起著非常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2)情境教學法: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本節課中,學生處在一個又一個的活動情境中,例如,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最后回顧一節課40分鐘的經歷,認識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2、學法

  1)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如在學習例1簡單的單位之間的換算,學生在已知1小時=60分的基礎上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生生互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這樣子的學習就會是主動的,高效的。

  2)動手操作的方法。課上可讓學生在在黑板的鐘面上撥一撥,學生輪流操作,驗證自己的計算方法是否正確。學生在動手中,進一步理解不同的計算方法,及算法的多樣性。

  五、說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鐘面。

  六、說教學流程設計:

  恰當的目標,科學的方法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學目標真正落到實處,關鍵還在于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盡可能把實踐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成為一個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這樣的教學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ㄒ唬┎轮i語游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诜轴樧咭恍「竦臅r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11時20,12時05分,4時15分,5時25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鞏固已有的知識,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復習,加深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時間觀念。]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2時=( )分。

 。1)教師:1時=?(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 60+60=120分

  b) 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讓學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題目1和補充題:3時=( )分 2分=()秒。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提取已有的知識概念:1時=60分,再通過合作探究得出2時=120分的計算方法,并學會運用。]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 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 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例2,使學生懂得如何在實際生活當中進行簡單的時間的計算。鼓勵學生想出各種計算時間的好辦法,實現算法多樣化。]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題,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課是( )分,課間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時。

  3、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的鞏固練習、做游戲,讓學生從練習當中找到知識的影子,并懂得運用到實際中去。]

 。ㄋ模┤n總結,回歸評價

  教師: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一節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啊,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設計意圖:告訴學生,讓學生知道時間是無處不在的,結合思想教育,培養學生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七、說板書設計:

  時 間 的 計 算

  例1、 2時=(120)分

  a) 60+60=120分

  b) 602=120分

  例2、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經過了(15)分鐘

  a) 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 45-30=15,是15分鐘。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2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的第68頁到69頁,也是第6單元的第一課時!犊谒愠朔ā肥窃趯W生掌握了表內乘法和萬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教材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結合,創設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口算的必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課內容的一個知識生長點就是表內乘法,將整十、整百、整千數和一位數相乘轉化成表內乘法來進行計算,以此來滲透轉化思想的學習方法。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不僅為今后學習乘法估算和筆算乘法奠定了基礎,所以它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而且還發展了學生的數感,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經歷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的過程,理解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 能力目標

  在觀察、比較、分析、類推的過程中,學會運用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3. 情感目標

  通過具體、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難點:探索發現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的規律,并理解口算算理。

  四、說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根據本節課內容特點和小學四年級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法、討論探究法、設疑思考法、逐步滲透法和師生交際相結合的方法。

  五、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首先,我通過創設兒童游樂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不知不覺地運用舊知識的鑰匙去打開新知識的大門,進入新知識的領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解決新問題,發掘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并通過觀察、比較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發現規律,進而類推出整百數、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老師帶同學們去游樂園玩的故事情境,通過多媒體演示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童趣而又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的開始,我創設了一個“要去游樂園,必須先渡船過河”的情境,這樣復習表內乘法和萬以內數的'組成,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進入學習狀態。

  2.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我先出示游樂園的場景圖,由“小朋友們遇到了一些困難,我們來幫幫他們吧”,引出小朋友提出的三個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口算的必要性,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還可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

  第一個問題:“我們4人去玩碰碰車吧,每張門票9元,需要多少錢?”這是舊知識,學生大都能夠很快得出9×4=36(元),并回憶乘法的意義,9×4表示4個9元的和,為后面探索新知做了有效的鋪墊。

  第二個問題:“我們4人去坐有軌電車吧,每張門票10元,需要多少錢?”在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列出乘法算式10×4,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給學生獨立的思考空間,有思路的同學,在小組里介紹自己的方法,這樣既幫助了差生,又讓優等生得到成就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體現新課標的理念——“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然后再全班交流。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肯定會會有不同的算法。有的用4個10相加;有的會聯想第一個問題,想到9個4是36,再加1個4就是40;或想到10×4表示4個十,也就是40。只要學生說的算法合理,就給予充分肯定,鼓勵算法的多樣性。如果沒有學生想到10×4表示4個十,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得出這一方法,為后面總結口算算理打基礎。

  第三個問題:“我們3人去玩激流勇進吧,每張門票20元,需要多少錢?”先讓學生列出乘法算式20×3,再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算法。學生會出現幾種不同的算法,如3個20相加得60,或者先不看因數末尾的0,計算2×3,再在末尾添一個0,也就是把20看成2個十,2個十乘3得6個十,即60。教師肯定學生的不同算法,學生自然地會進行比較、分析哪種方法更好,更簡便。我不急著歸納出哪種方法簡便,把問題帶到后面的學習中,讓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自己進行比較,每進行一次比較就是一次思維的突破,就是一次提高。

  接著出示課本第69頁的做一做,讓學生獨立計算,再匯報答案。在計算這些題目時學生會用自己喜歡的那種方法,在計算20×7時,學生如果用加法會發現比較麻煩,從而讓學生自然的對計算方法進行優化。學生在計算20×7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類推出200×7,2000×7的口算方法。使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并得出整百、整千的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規律。

  然后揭示課題,并進行小結。讓學生觀察今天計算的乘法算式與以前學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學生會發現以前學的是一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而這節課口算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從而引出課題——口算乘法。然后師生共同總結出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 自主練習,鞏固深化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新課標的強調,“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因此,在練習設計中,我不僅講究層次化、趣味化、彈性化,還融入趣味性,以競賽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做得愉快,練得開心!

  首先,我創設游樂園舉行闖關游戲獲得免費門票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第一關:口算題卡。也就是課本第71頁練習十五的第一題。我想通過這道題來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對答對的同學獎勵一張“旋轉木馬優惠券”,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關:搶答比賽。老師出示手中的口算卡片,學生不用舉手,直接搶答,看誰算得又快又對。我想通過這道題,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更加熟練地運用口算技能。然后課件出示剛剛卡片上的所有算式和得數,并分成兩組。學生觀察左右兩組算式的因數和積,說說自己有什么發現。強調學生遇到如“40×5”這樣的題時,積末尾0的個數要比因數末尾的多一個。

  第三關:火眼金睛,用手勢判對錯。設置幾道學生容易出錯的題,讓學生來判斷,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不再出現同樣的錯誤。

  第四關:解決問題!碍h衛工人每天在游樂場撿礦水瓶約400個,5天大約能撿多少個?”培養學生運用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并教育學生不要亂扔垃圾,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五關:智慧沖浪。我設計這樣一個拓展題目,240=()×()=()×()=()×()=()×()=()×()……比一比看誰將這條龍接得最長。擴大題目的思維廣度,學生除了常規的“8×30,3×80、6×40,60×4可能會出現:1×240=240 10×24=240 2×120=240 20×12=240等方法。這樣做,既可以每個學生都參與練習,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得到發展和提高。

  4. 知識梳理,師生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充分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平移和旋轉》是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是從低年級觀察物體的靜態形狀,發展到感知物體的動態運動的起始階段。認識平移和旋轉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是物體運動變化中最簡潔形式之一。它不僅是探索圖形變化的必要手段,也為綜合運用幾種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打下基礎,對于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掌握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本套教材兩次教學平移和旋轉,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二次安排在四年級下冊。本單元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一次試一試、一次想想做做。例題教學日常生活里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列舉火車、電梯、火箭的運動和風扇、螺旋槳、鐘擺的運動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他們能根據畫面想象出實際狀態。教材通過這些物體的運動,讓學生初步體會生活里的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很普遍,建立對物體平移、旋轉的感性認識。

  對于平移和旋轉教材沒有下定義,也沒有用語言描述,只要求學生有初步認識,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說說這些運動有什么相同點,通過觀察、想象、比較等學習活動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轉。

  1、要求憑借初步的感受判斷圖中各個物體的運動是平移還是旋轉。

  2、到生活中尋找平移和旋轉。這兩道題既幫助學生充實感性材料,又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現象。

  3、要求學生用手勢表示平移或旋轉,讓他們用動作表達、交流自己對這這兩種運動的認識,也是對現實中眾多的平移、旋轉現象的初步概括?梢姡滩陌才牌揭啤⑿D的教學活動時,充分考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有層次地逐漸遞進。

  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在生活中已經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但還不知道這兩個專門術語,也不會有意識地體會平移和旋轉。而且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直觀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在確定圖形的平移距離時,常常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大部分學生會把兩幅圖之間的距離作為是平移的距離。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和實例,使學生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并會直觀地區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同時滲透分類思想。

  2、能在方格紙上確定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一次后的距離。

  3、在經歷觀察、操作、合作等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發展形象思維。初步形成解決問題一些基本策略。

  4、了解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能判斷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確定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距離。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確定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距離。

  教具準備:

  課件、畫有房子方格紙、房子卡片等。

  二、說學情

  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這有助于他們選取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的現象有很多,學生們都已見過,只是沒有經過一定系統的理論學習。平移和旋轉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是物體運動變化中最簡潔形式之一。它不僅是探索圖形變化的必要手段,也為綜合運用幾種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打下基礎,對于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掌握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

  三、說設計理念及教法學法

  本課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呈現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感知平移與旋轉,使在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思考,實踐操作等活動不斷感知、體驗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征,掌握平移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本節課我采用情景教學法,引導觀察法和實踐操作法等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采用動手操作、觀察發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看一看,說一說,移一移、畫一畫等活動中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特征,掌握物體平移的距離。

  四、說教學程序

  我把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為:“創設情境,感受平移和旋轉--聯系生活,體驗平移和旋轉--觀察操作,掌握平移的距離--輕松欣賞,感受神奇拓展視野”等四個環節。

  在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感受平移和旋轉”中,我首先通過猜謎語的形式,讓學生感知它的運動方式是旋轉,通過學生上講臺和回座位感知這樣的運動和風車的運動是不一樣,再通過課件演示物體運動畫面,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物體運動的方式、對物體運動的方式進行分類、并說明為什么這樣分等形式,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抽象出: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動,方向不發生改變。旋轉就是圍繞著一個中心轉動,運動方向發生改變。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為了讓學生對平移與旋轉現象的特征有更深刻的認識,課件再次舉例出示運動的物體,說說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幫助學生進一步感性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的特征。

  在第二個環節“聯系生活,體驗平移和旋轉”中,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在哪兒見到過平移或旋轉現象。學生也會在自己親自發現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感受到數學是那么的有趣。

  在第三個環節中“觀察操作,掌握平移的距離”中,由于平移的距離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而圖形的平移是通過點或線的平移來實現的,所以,

  1、先通過點的平移這一形式按“先點后體”的程序來教學平移距離,然后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搬房子”讓學生感受物體平移的方向與距離,直觀形象的動畫演示有效地分散了教學難點,接著讓學生動手操作學具,再次直觀地感受物體的平移距離和方向,又一次突破了難點。學生觀察分析得出:要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先找出一組對應點,再數一數對應點中間有幾格,對應點之間的格數就是圖形平移的格數。師生共同總結平移時,我們先確定物體平移的方向,再通過某一條邊或某一個點確定平移的距離。(開始、1 、2 3……)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畫三角形的平移圖形,小組通過討論,很快就能畫出平移圖形?梢赃x了幾個畫得快的同學上來匯報,你是怎樣畫的?最后讓學生總結出畫平移圖形的方法是:找點、移點,連點。

  在第四個環節中“輕松欣賞,感受神奇拓展視野”中,首先讓學生欣賞運用平移旋轉的方法制作出來的美麗圖案,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接著用課件演示上海音樂廳搬遷的新聞報道,讓學生通過了解樓房平移和旋轉現象,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設計的板書,直觀形象,一目了然,突出本課的重點,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鞏固和掌握本課所學知識。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4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好本課知識,必將為學生以后的解決數學問題提高一個階層。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注意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難點是會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二、說教學理念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熟悉的廣播操、跑步、相冊等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我立足于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于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于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 以舊引新

  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熟悉的廣播操入手,通過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猜的,加深學生對行列的認識,同時也鞏固了幾個幾。

  2、注重發現 收集信息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從一個小方陣,很自然地呈現出書本的例題:三個大方陣,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發現題中所呈現的數學信息,再出示問題,形成一道完整的解決問題。通過例題的分析與解答,旨在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一題多解的思維。當然,此時的教師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在解題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此題的教學,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理解并能掌握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題方法,而其余學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種方法即可。

  3、聯系生活 學以致用

  這里我安排了三個練習,第一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第二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在反饋時重點讓學生來說說是怎樣想的,第三題安排了一題讓學生自己來提問,并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你今天學到了什么?”讓學生對本課有一個回顧,然后通過數學日記的形式來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這兩類兩步計算問題的不同有一個初步的比較,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

  在兩年的新課程數學教學發現,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很多的學生拿到題目后,總是很茫然,或是有些學生知道該怎么解決,但讓他把想的過程說出來卻很困難,那么他還不是真正地懂應該怎么做。拿到這一課時,我問了一些教過老教材的教師,她們認為以前教老教材時,用先提中間問題的方法來教,學生普遍掌握得比較好,思路很清晰。于是在本課中,我借鑒了老教材的一些做法,把傳統的方法引進了新課程課堂,在學生把想的過程說出來以后,我把它板書在黑板上,一來想給后進的學生一個引領,當然最大的目的還是想把學生混亂的思維整理出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說,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里只是想嘗試一下。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學生在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這里,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學好這部分內容,能為以后系統的學習小數的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貨幣單位之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屬于小數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對小數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所接觸,但由于小數是十進分數的特殊表現形式,其意義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學生要深刻理解小數的意義,還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現狀,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找出生活與數學知識的契合點,利用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重視直觀、引導、注重啟發,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3、通過對一位和兩位小數的初步認識,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認識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而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貨幣單位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于小數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與小數的含義的關鍵。

  五、說教、學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張老師選擇了以直觀演示法為主,輔以談話啟發法、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生生互動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六、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挖掘學生身邊的數學,體現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教師在設計本課教學時開始讓學生進行數字游戲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充分讓學生說一說我們身邊的小數同時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小數并作為本課課題的切入點。揭示出本節課的課題。

  2、自主探究 , 認識小數。

  小數的含義屬于概念教學,較為抽象、教學例題時,教師結合商品的價格并讓學生說說商品的價格所表示的意義,使學生在觀察、分析中發現規律,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概括出小數的概念,歸納讀寫小數的方法。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是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含義。

  教師緊緊結合教材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學習以米、分米、厘米為素材的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含義和寫法。通過觀察、對比、總結出規律。此處采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3、探究新知,教學例題。

  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結合身高實例,鞏固小數的認識。

  為了使課內的練習起到促進掌握知識,鍛煉能力的雙重效果,教師在組織練習的時候注意了以下兩點:一是練習的形式多樣,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是練習的難度逐步加深,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5、拓展延伸。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11-24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說課稿06-08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說課稿(通用10篇)04-15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精選20篇)08-14

數學三年級下冊《搭配的學問》說課稿05-26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06-01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09-21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02-23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