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首先談一談我對于教材的理解,《金色花》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第4課的一篇文章。《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詩。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發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的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頑皮可愛的形象,無不充溢著濃濃的對母親的愛和依戀。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對外界充滿好奇,思維活躍,樂于表達,愿意交流。但他們的閱讀時間相對比較缺乏,很難養成較科學的閱讀方法,再加上年齡比較小,閱歷比較少,所以進入感悟、欣賞層次比較低,表達自己閱讀感受的能力比較差。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時,逐步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教學目標
根據對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生情況的了解,設立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語感。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學會感恩他人。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三維教學目標的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純樸的情感。
五、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我本堂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首先,播放歌曲《魯冰花》,接下來順勢導入本堂課的課題《金色花》。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本篇文章的興趣。
(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
教師進行范讀并請學生思考:本文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再次指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本首詩的感情基調。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做有利于學生把握本文的情感,為接下來深入研讀做鋪墊。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研讀賞析。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接下來引導學生分組朗讀,分段朗讀課文,找到本文關鍵詞句,進行圈畫討論。并在PPT上展示一系列的問題:
1.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他有一個怎樣的媽媽?
2.文中描繪了幾次嬉戲的場景,分別是如何描寫的?
3.“我”為什么不告訴媽媽“我”到哪里去了?(競賽讀,讀出“我”和媽媽的語氣)
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能夠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也能使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在這一環節,會提問學生:如果明天就是媽媽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讓你變成有魔法的精靈,你愿意變做什么來陪伴媽媽?旨在發散學生思維,鍛煉學生交流表達能力。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母親的情感。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1.小結:母親把一生的愛都傾獻給我們,她無私奉獻,關心你生活中的大事小青,無論你長到多大都不能忘記母親的這份恩情。總結本文情感,引導學生體會母親的偉大。
2.作業:回家為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這一環節的設置是想讓學生再次去切身體會母親的偉大,并懂得感恩。
七、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本堂課的板書比較注重直觀簡潔,重點突出,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2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四課《詩兩首》之《金色花》。
七年級上冊是根據生活內容編排單元的。第五單元是以親情為主題,《風箏》寫手足之間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寫子女與父母的矛盾;《散步》寫三代人的和諧美滿;《世說新語》兩則是寫少年兒童成長中的聰明機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紙船》則是表現母愛的兩篇詩歌;所以在教學時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愛的位置上。比較而言,泰戈爾的詩歌清新自然,想象豐富,語言秀麗,因此,本課時只講授泰戈爾之《金色花》,而冰心的《紙船》則讓學生課后比較閱讀。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頑皮可愛的形象,無不充溢著濃濃的對母親的愛和依戀。學習詩中奇特的想象不僅使學生了解詩歌的特點,也為區別下個單元《郭沫若詩兩首》中“想象”與“聯想”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語文”,即“語言”和“文字”,因此積累生字詞語應是每一篇課文的知識目標;根據單元目標中“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的要求,以及“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原理,第二、三個目標則是掌握常用的朗讀和背誦的方法以及掌握寓情于物的表現手法。
過程與方法
教法:
1、啟發點撥法
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朗讀,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美讀感知法
新課標重視感性層面,重視美讀,讀出語氣、語調和韻味。在美讀中,體會“想象”在詩歌中的作用,通過拓展練筆,積累創造思維的體驗;
3、多媒體演示法
引入音像資料,制作課件,充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4、板書輔助法。
學法:“教是為了不教”,教學最主要的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1、充分預習,收集有關母愛的詩歌、名言,增大學生閱讀的容量,鍛煉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也為上課的相關環節做好準備;
2、針對七年級學生照搬參考書相關資料的現象,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參考書,篩選關鍵信息,作圈點勾畫;
3、結合自主、合作、質疑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歸納朗讀和背誦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根據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特點及單元目標說明,“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即是這篇課文的情感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根據語文學科和詩歌體裁的特點,教學重點是反復誦讀直至背誦,體味詩歌思想感情。
2、難點:根據七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想象”的能力,運用“想象”以借物抒情進行拓展練筆,積累創造思維的體驗,將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程序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最為重要的是訓練語感”,語感就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正確、靈敏、豐富的感受力。語感訓練的主要途徑就是要美讀課文,披文而入情,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按照“讀讀——背背——寫寫”的思路,我安排了以下六個教學環節:
1、背背古詩,導入新課。(3分鐘)
課前播放表現親情的歌曲《懂你》,以營造學習氛圍。由歌曲聯想到古詩《游子吟》再聯系到課文《金色花》,學生利用參考書簡介作者。
2、初讀詩歌,整體感知。(5分鐘)
初讀課文時,結合工具書,解決生字詞,暢所欲言,從感知人物形象入手,感知詩歌情感。
3、美讀詩歌,咀嚼品味。(15分鐘)
首先全班集體朗讀,針對朗讀中存在的問題(如整齊而無感情等),安排第二個步驟,選擇喜歡或感受深刻的段落朗讀,要求讀出個人對詩歌的理解及與眾不同的感受。給學生三分鐘準備時間,提示在選擇語段旁就“感情、語氣、語速、輕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號的標注,老師簡單介紹常用的朗讀符號。
學生邊讀邊評邊議,老師作好評價的引導,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用放大鏡觀察別人的優點”等。通過對第1、6、8自然段朗讀語氣的討論,實現三個問題的探究:“為何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孩子是希望媽媽猜出來還是猜不出來”、“‘你這壞孩子’表現媽媽的何種情感?”,在此過程中,若遇冷場,老師機智加入朗讀,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如“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
4、背背詩歌,積累內化語言。(6分鐘)
首先請學生介紹背誦方法,在充分肯定和鼓勵的前提下,教師補充介紹幾種適合于七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背誦方法,如:游戲背誦法、抓關鍵詞背誦法、情景背誦法、角色背誦法等。再給學生三分鐘準備時間,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課文。
5、寫寫小詩,學以致用。(6分鐘)
首先提供老師在研讀《金色花》之后受啟發以借物抒情的手法所作的一首小詩,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學生練筆的興趣,二是提供一種容易模仿的模式,再讓學生放飛想象,續寫小詩,借其他事物抒發對母親的愛。之后全班交流,鼓勵和肯定大膽新奇的想象。
6、小結及作業(5分鐘)
如果把父愛比作高山,那是因為他高大、挺拔;而母愛則是一條小河,一片大海,她溫柔、清澈、博大、源遠而悠長。短短的四十分鐘很快就要結束了,但我們對母愛的深情卻永遠抒寫不完。希望同學們下課后能將收集到的表達母愛的詩歌、名言,也可是剛才的即興創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給媽媽,再運用本節課所學到的朗誦方法,誦讀泰戈爾詩歌《審判官》、《飛鳥集》節選、《繁星》節選、《鄉愁》、《海燕》等。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四課《詩兩首》中其中的一首詩,它是詩人泰戈爾創作的一篇優美的詩歌,其篇幅短小,意蘊豐富。由假象“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發想象——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2、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
(1)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繼而提高朗讀能力。
(2)體會詩歌中所表現的感人至深的親情。
B、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查資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況。
(2)學生通過誦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及主題。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受親情,孝敬回報父母,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學難點
深層品味詩句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說明
本節課采取“美讀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并通過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內涵。
2、學法指導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并結合自身體驗,歸納出朗讀的方法,從而提高自身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三、說學生
七年級的學生也許知道泰戈爾,但對他的生平與思想了解不多,他們雖然讀過一些文學作品,但對外國詩歌接觸較少,很需要這方面的文學修養。這首詩因為它是反映兒童內心世界的,也正是學生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他們不但有交流和傾訴的欲望,更有參與活動的熱情。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聽與本文主題相同而學生們都熟悉的歌曲《媽媽的吻》喚起學生對母親的愛,帶著這一情感走進課文,更容易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簡介作者
1.先讓學生就手頭資料對作者進行介紹
2.師用小黑板展示總結:泰戈爾生平簡介。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查找泰戈爾的生平資料,使學生鍛煉了動手查找資料的能力,其實也就是讓學生借助課文學會動手、動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時已被激發。]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學生齊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流利。
3.教師明確并質疑:要想讀出詩歌的真正韻味,我們還需仔細探討課文。一首詩就像一幅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朗讀詩歌,邊聽邊思考這個問題。
4.教師示范朗讀。
5.學生自由回答。
(經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我”想象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與媽媽嬉戲的畫面。)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讀詩歌。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出重點,我采取了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
1.教師設問:這首詩向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與母親三次嬉戲的畫面,那作者要表達一種什么情感呢?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交流。
2.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學生可能會從詩歌的朗讀技巧,如節奏、重音、語速、語氣等到方面加以回答。這時,我會引導學生歸納出:在朗讀這首詩時還應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讓學生從詩句中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這首詩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徹,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結合我們對詩歌中人物的探討來示范朗讀,讀后請其他同學從詩歌朗讀的節奏、重音、語速、語氣等方面加以點評。
3.指名示范朗讀,讀后其他同學評議。
教師明確:同學們的點評都很到位,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詩歌的配樂朗誦,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仔細品味,然后進行訪讀。
4.出示《金色花》配樂朗誦錄音,學生欣賞。
5.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導: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孩子的口吻來讀。
6.學生分組朗讀。
[設計意圖:學習詩歌,重在讀。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范讀、品讀、聽讀、自由朗讀、分組讀,在讀的過程中揣摩詩意,既體驗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使學生的情感同詩人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五)合作探究,釋解疑難。
深層品味詩句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是本節課的難點,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深刻理解主題。
1.出示問題,師生共同探究。
(1)這首詩歌寫一件什么事?詩歌表現了什么?
(2)文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3)“我”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讓媽媽知道呢?
(4)作者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教師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樹,開金黃色的碎花,象征圣潔而美麗。這時,學生不難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說明我對母親的愛是圣潔的、美麗的。)
2.歸納回答問題。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問題的理解都很透徹,下面老師想和同學們再次合作,一起把這首詩歌朗讀一遍。
3.師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共同探究,并適時加以引導和點撥,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內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難點,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提出疑問:同學們,生活中母愛無處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滋潤著我們。泰戈爾筆下的孩子愿意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如果你也具備了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隨意變化,那么你想變成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愛呢?
2.學生自由回答。
3.教師明確:同學們的想象真是豐富,老師相信如果你們的父母也在場,一定會深受感動,并為你們的這種行為深感自豪。現在請同學們結合對詩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體驗,齊讀課文。
4.學生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給學生搭建一個開放的、整體的,不斷建構的教學平臺,給學生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不要凝固學生的思想,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環節的設計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開啟了學生無窮的思維空間,而且通過學生的內心告白,再次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深深愛意及回報之情。]
(七)總結概括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母子之情,正是因為母親無私的愛,才會引發“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從而也體現出“我”對母親最圣潔、最美麗的愛,希望我們的同學們能好好珍惜母愛,細細品味母愛,懂得去回報母愛以及關心過我們的所有的人。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4
一、說教材
《金色花》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書寫親情的美文,訓練重點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學習朗讀和圈點勾劃。《金色花》是正好能夠體現本單元訓練重點的一篇精美的散文詩。它篇幅短小但意蘊豐贍,寫法獨特,用充滿童稚的想象,由“假如我變成一朵金色花”入文,表現人類天性的美好和母子深情。
新課標指出:閱讀文學作品要在感悟內容的基礎上,有自己的情感體驗,積累精美的語言,鑒賞獨特的寫法,訓練朗讀能力,結合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了解詩歌內容。
2、過程方法目標:誦讀,感知詩歌人物形象、體會詩歌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人間至愛親情,激發關愛母親、回報母愛的情懷。
根據單元目標及本課教學目標,本課的難易程度,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品讀,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定為:探究獨特寫法,理解詩歌主旨。
二、說教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為了完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展的設計理念,采用以“導”為起點、 “讀”為主線、“品”為關鍵、“悟”為終旨的教學流程,力求在簡單扎實中體現亮點、特色。
三、說學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還說過:“教會學生運用已有知識掌握新知識,才是最高的教學技巧。”新課標同樣也提出:“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培養語文學習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可見,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已經成為現在教學的重要目標。為此,具體采用圈點勾畫批注法、小組合作探究法等學法實施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以下六個板塊進行本課的教學。
1、播放音樂,創設情境
傾聽音樂《媽媽的吻》,音樂結束后,老師深情獨白:雖然這是一首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的歌曲,但30多年后的今天聽起來依然動人,那是因為這首歌唱出了母子深情。今天讓我們走進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期待一次更美的親情洗禮。
(設計意圖:以音樂導入,營造溫馨的教學氛圍,便于學生進入詩歌角色。)
2、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具體操作分為以下二步:
①讀——以問題:“文中的我變成金色花后做了哪些事?”引導學生讀詩,邊讀邊思,運用圈點勾劃的學習方法在書上做好批注。老師在學生自讀時,深入學生當中,進行個別指導。)
②說——引導學生運用 “當母親……,我……”的句式概括詩歌內容并板書:當母親工作時,我開放花瓣;當母親做禱告時,我散發香氣;當母親看書時,我投影書頁;當母親四處尋我時,我變回孩子。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把握詩歌內容)
3、品讀詩歌,感知人物。(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體現教學重點)
品讀詩歌的重要段落,引導學生分析詩中的孩子形象和媽媽形象。重點抓住詩歌結尾母子之間的對話描寫“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我不告訴你,媽媽。”按照由淺入深的步驟,采用學生自讀、老師范讀、師生研讀、學生演讀等多種形式的品讀,引導生真切體會孩子的調皮、可愛、懂事和媽媽的慈祥、善良,愛子之情。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讀”貫穿,加深對人物的理解,落實教學重點。)
4、悟讀詩歌,領會主旨。(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突破教學難點)
首先,領會主旨:以問題“作者為什么要變成金色花為媽媽做這些事?為什么又不讓媽媽知道?”引導學生先獨自思考,再合作討論,最后歸納總結:孩子變成金色花做這些事是為了默默地回報母愛,以此來折射出母愛的無私和偉大,從而體會詩歌主旨。
其次,探究寫法:引導學生發現詩歌大量筆墨都是在寫孩子,通過刻畫一個懂事的孩子默默的為母親做了很多事,來贊美母親,并和其它寫母愛的文章進行比較,體會詩歌獨特的寫法——借寫孩子回報母親來反襯無私偉大的母愛
5、拓展延伸,書寫親情
①說親情。找自己與母親感人瞬間傾訴給大家聽。
②寫小詩。運用 “假如我變成了……,我會……”的句式創編一首小詩。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說親情、寫小詩”,激發學生關愛母親、回報母愛的情懷。)
6、小結
在音樂《媽媽的吻》中,誦讀全詩,再次感受母子深情,結束本課學習。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主要分為三塊,黑板中間主板書,體現詩歌內容、主旨、寫作特色、;黑板左右都為副板書,體現教學過程、學法指導。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5
說教材:
《金色花》是七年級上冊第4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該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本文是首泰戈爾的一首散文詩,主要寫一個淘氣孩子用調皮的方式回報母愛,借助“金色花”這個意象表達情感。情節簡單、語言活潑、心理描寫細膩、充滿詩情,很適合朗讀。是培養學生情感體驗能力和朗誦能力的好材料。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初一學生心理及語文素養和本單元整體目標,按照新課標中“知、能、情”三維目標,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知識:了解散文詩,掌握借物抒情的寫作手法,積累生字詞。
能力:培養誦讀和比較閱讀能力,由淺入深逐步理解人物內心情感,理解情感的多種表達方式,提高閱讀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感悟母子親情,學會感恩。
根據上述教學目標,考慮學生心理和語文水平,確定本課教學重點——借物抒情的手法和有感情的朗誦;教學難點——理解親情的多種表達方式和細膩的人物刻畫心理。
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同時基于學生初步接觸散文詩這種新文體,我采用問題引路法、比較歸納法、點撥法進行教學,以突破重點和難點;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這是傳統教育方法中的精華,把無聲的文字還原為有聲的材料更能拉近讀者與作者、讀者與文本的距離。所以我還采用誦讀法教學,先借助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聆聽配樂朗誦錄音,然后親自反復誦讀,在優美輕松的氛圍里,更好地理解內容,感悟親情。
葉老也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而學習方法必須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而得到,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根據本課教學目標任務,我主要指導學生采用朗讀法、討論法、勾畫圈點法、聯想法、模仿法進行學習,這樣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并能學以致用,把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
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我按下面七個環節實施:
一、導入:聽音樂,看圖片,說感受,導入新課。
這幾幅圖片形象地表現出一個共同的主題——親情無價,感恩母愛。聽覺與視覺的沖擊容易帶動心里的聯想和感動,能讓學生迅速進入有關親情的體驗中。
二、聽讀課文,感受詩情:
這是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感情基調的初級階段。優美的配樂朗誦能給學生美的享受,讓他們輕松進入學習階段。這是遵循快樂學習的原則。
三、練習誦讀,領悟詩情:
這是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讓學生親近文本。反復誦讀,培養朗讀感悟能力,突出教學重點。然后,做字詞練習以鞏固基礎知識。體現語文的知識性、工具性。
四、研讀課文 探討問題:
依據課文內容提出3個問題((1)為什么“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嗎?為了跟媽媽捉迷藏嗎?還是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愿?(2)“看著你工作”“你會嗅到花香”“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都是為了什么?(3)媽媽為什么反而責怪孩子?還罵“你這壞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為什么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引導學生精讀和討論,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內心情感和表達親情的方式,解決教學難點。這個環節要求學生勾畫圈點篩選信息,合作探究解決疑難。教師則巡視點撥,然后師生共同完成板書(見課件)。
五、悟讀課文,領悟意象:
這是激發學生調動以往經驗體會,綜合注釋等資料,將閱讀由感性推向理性的過渡,讓學生學會在閱讀中理解意象,進而在寫作中學會選擇意象。這樣,遵循了溫故知新、循序漸進等教學規律。
六、聯想比較, 總結課文:
這一步主要運用聯系法、比較閱讀法和講授法,讓學生掌握文體知識,鞏固詩文中意象的運用再次突出教學重點——借物抒情。
七、小小比賽 人人參與:
進行個別朗誦比賽和仿寫詩句的練習。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通用5篇)】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12-17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12-17
金色花說課稿11-13
金色花說課稿15篇11-13
初一上:《金色花》說課稿12-20
初中語文說課稿11-03
初中語文木蘭詩說課稿12-11
初中語文《化石吟》說課稿08-31
《小院》初中語文說課稿【精選】03-24
初中語文《偉大的悲劇》說課稿12-25